㈠ 中國最早地理考察著作是哪個
中國最早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書·禹貢》。
《禹貢》是中國古代名著,屬於《尚書》(一作《書經》,簡稱《書》)中的一篇,其地理記載囊括了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產等情況。
對其作者說法不一,王國維在《古史新證》中認為《禹貢》為周初人所作;史念海在《論〈禹貢〉的著作時代》一文中,則據《禹貢》中有「南河」、「西河」之稱,認定作者為魏國人;顧頡剛認為出自戰國時秦國人之手;此外還有日本學者內藤虎次郎的戰國末至漢初說。
《禹貢》雖然託名為大禹所作緩做悶,其實卻是戰國後的作品。以前的學者都以為《禹貢》為夏朝史官甚至是大禹本人的著述,現在早已為學界所否定。
《禹貢》中所談到的中國當時的地理疆土主要包括長江中下游,黃河中下游以及這兩條河流之間的平原和山東半島,西面達到渭水和漢水的上游,包括山西和陝西的中南部。《禹貢》全篇只有1200字左右,由「九州」、「導山」、「導水」和「五服"」四個部分組成。
「九州」部分主要依據自然條件中的河流、山脈和大海的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區分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等胡租九州。如把山西、陝西交界的黃河以東、河擾彎南黃河以北、河北黃河以西的地區劃為冀州;
把山東濟水與河北黃河之間的地區劃為兗州;把湖北荊山與河南黃河之間的地區劃為豫州等。這種區分具有明顯的地理學意義,帶有自然區劃思想的萌芽。
但是總的說來,由於只以少數山川表明九州之間的分界,其山只限於岱(泰山)、華、荊、衡,水只限於河(黃河)、濟、淮、黑水和海,岱、華只有定點的作用,黑水本身部位不明,所以九州的區界不很明確,只是提供了一個約略的范圍。
㈡ 中國地理方面的古書有哪些
中國地理方面的古書有《漢書·地理志》、《水經注》、《夢溪筆談》、《太平寰宇記》、《徐霞客游記》等等。
一、《漢書·地理志》
《漢書·地理志》包括上、下兩分卷,是東漢班固新制的古代歷史地理之傑作。
該書敘述漢以前的地理沿革,著重寫了《禹貢》九州和《周官》九州;接著敘述西漢的地理,以郡國為條,用本文加註的形式,依次寫各郡國及其下屬縣、道、侯國的地理概況,諸如郡縣的民戶、人口,廢置並分更名的歷史,各項特產,都尉、鐵官、鹽官、工官等治所,山川湖澤,關塞要隘,名勝古跡,道路交通,等等。
二、《水經注》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
該書所記大小河流有1252條,所記湖泊、沼澤500餘處,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處,伏流有30餘處,瀑布60多處,各種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風災、蝗災、地震等,記載的水災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
記各種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嶺、坂、岡、丘、阜、崮、障、峰、磯、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僅山嶽、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處,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記洞穴達70餘處,植物地理方面記載的植物品種多達140餘種,動物地理方面記載的動物種類超過100種。
三、《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歷史地理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成書於北宋,作者是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
全書有十七目,凡609條。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地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其價值非凡。
四、《太平寰宇記》
《太平寰宇記》是古代中國地理志史,記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圖。廣泛引用歷代史書、地誌、文集、碑刻、詩賦以至仙佛雜記等,計約二百種,且多註明出處,保留了大量珍貴的史料。
《太平寰宇記》作者為北宋地理學家、文學家樂史。《太平寰宇記》撰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976~983)。
五、《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創作的一部散文游記,在原稿的基礎之上,王忠紉手校、季夢良續成稿本,成書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游記》是系統考察中國地貌地質的開山之作,同時也描繪了中國大好河山的風景資源,此外優美的文字也使之成為文學佳作,在地理學和文學上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㈢ 中國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
《山海經》是中國最早的關於自然地理的考察著作。它是一部古代文化經典,是古代中國人對大自然的認知和探索的匯編總結。
《山海經》分為山經和海經兩部分,《山經》收錄了中國古代地理方面的地理學知識,主要為山川、水系、地理物產、方向等方面的內容,涉及全國各地的地理地貌、自然資源及歷史文化等,全書共計十八篇。
《山海經》的貢獻
《山海經》的貢獻不僅僅在於對自然地理的描述態譽敏和傳承,它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重要來源之一,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山海經》還對諸多方面進行了描述,包括神話人物、歷史事件、風俗文化等,為我們了解古代中國習俗、信仰、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內容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㈣ 第一個以地理命名的志書《漢書地理志》,帶來了什麼影響
《漢書·地理志》是中國沿革地理學的開山之作,其內容深深的影響了後世正史對於地理志的編纂,並開創了一個以疆域和政區為基礎的地理志範式。
漢武帝劇照
由於歷代編修的疆域政區地理志是我國古代地理著述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具有傳統特色。
㈤ 中國古代記述地理知識的開山之作是什麼
應該是《山水經》。
後來北魏酈道元為其作注稱《水涇注》。
㈥ 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是《山海經》還是《水經注》
山海經 分《山經》和《海經》兩部分。而《山經》是中國地理著作最古的開山之作
《禹貢》的體裁屬於地誌。是篇遲於《山經》,早於《漢書·地理志》,是先秦最富於科學性的地理記載。有人說:「禹貢一書,古今地理志之祖者。」此不無道理。它和《山經》有些地方相像,諸如題材也是托古於夏禹治水的神話傳說;其分區標准,打破當時邦國割據、諸侯林立的局限,而以大一統思想著眼(這自與先秦其它古籍如《春秋》、《左傳》、《國語》以及《詩經》、《國風》等,迥然不同),以名山大川為界等等。不同的是,《禹貢》利用了戰國時期發達的地理學知識,超脫了《山經》極原始的地理概念,揚棄了神話成分而專就人類力所可及的賓士水土方面來講;擺脫了《山經》確認四方為溝說,而已知惟東方是海,超過了《山經》東西南北中「五方」的極原始樸素的區劃,代之以實際得多的「九州」的區劃。因此,我們可以說,產生於春秋末戰國初的《山經》,是中國地理著作最古的開山之作;產生於戰國中期的《禹貢》,運用戰國時期迅速發展的地理學知識,則突破原始的幻想階段,以征實為目的,尚實地考察,比《山經》又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也可以說,《山經》作者在中國地理學史上率先開了結集的一派,《禹貢》作者則「青出於蘭」開了征實的一派。《禹貢》對後世地理學發展的影響,甚深且巨,以至清代學者李振裕說它「自禹治水,至今四千餘年,地理之書無數百家, 莫有越《禹貢》之范圍者。」
㈦ 中國古代地理的開山之作
最早的地理著作是《山海經》
《山海經》傳世版本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各卷著作年代無從定論,其中14卷為戰國時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相關內容在內的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