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高地理課堂學習效率
地理學科是文科中比較偏理的一門學科,正是如此,作為學生要想學好地理這一門課,需要做到的不僅僅是對基礎知識進行識記,更多的是需要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另外,眾所周知,地理的學習離不開地圖,而地圖的學習又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所以如何學習地理成為學生比較頭痛的問題。下面就自己的一些教學實踐經驗結合導學案,談一下課堂上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初中地理課時的安排,一般是每周兩節,課時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課堂45分鍾上下功夫。
「先學後講」,是我在新授課的課堂上經常使用的方法。為了充實教材的內容,每節課我都會設計好「學案」,學案的設計應與考試大綱和考試的題型相結合。可以說,學案內容的設計是非常關鍵的,它是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學習內容的基礎。並且通過設置具有思考性、啟發性的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學習學學案的過程有以下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是「自主預習環節」。
本環節設計的內容主要是填空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整合,基礎知識的提煉。課堂處理本環節所佔用的時間大概是15分鍾左右。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完成導學案。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核對,提出疑難問題,由其他小組幫助解決。同時,教師把本環節所需識記的內容呈現在幻燈片上,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過關,使學生的短時記憶能力得以充分的發揮。第二環節是「小組合作環節」。本環節設計的主要是圖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互教,教師點撥,對本節重點、難點進行突破。本環節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相互討論,互幫互學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本環節所佔課堂時間大約20分鍾。第三環節「自我檢測環節」。即查漏補缺,查知識的缺漏,也查學生的缺漏。對於學生沒有考慮或者忽視的知識進行補充;對於沒有掌握知識的學生,從小組入手,在學生互教的基礎上進行點撥講解,做到對知識和學困生,沒有任何遺漏。
高效的課堂教學,既要注重學生的學,也要注重教師的教。學有學法,教有教法,學無定法,教也無定法,教師要根據知識及學生情況,及時改變教法和學法,這樣才能有有的放矢的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只要心中有學生,一定會找到很多自己做得來,學生又樂於接受的方法,實現課堂的高效教學。
㈡ 怎樣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學生在哪裡
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生的個體發展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特點,學生學習好壞有很大的因素是興趣愛好,教師如果不提起他的地理學習興趣,成績就很難理想。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研究,了解學生的思維活動特點和成長的需要,投其所好,用他們關注的焦點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地理課堂中來。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能夠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接觸、細致觀察,對學生有個大致的判斷和了解,隨後會創造機會讓朗誦好的孩子朗誦,讓板書好的孩子板演,讓觀察能力強的孩子記錄,讓表達能力強的孩子論述,讓思維能力強的孩子思考……讓每一個學生都做課堂的參與者,都有自己的定位,都有機會表現自己,在參與中得到樂趣,在樂趣中獲得知識。
我們學校的學生,多來自周邊的農村,因初中地理課很不受重視,所以學生的基礎薄弱,沒有形成系統的地理學思維……針對這種情況,我在講授的時候,非常注重基礎知識的補充與地理學習習慣的培養,抱有足夠的耐心,使學生積少成多。對於一些針對地理方法的學習,首先,講解可首選傳統的講授法,則最易被學生接受,隨後引導學生再遇到類似的內容運用比較法進行知識遷移。例如,講到全球氣候變化時,教材中提及了「孟加拉國」、「吐瓦魯」兩個國家,學生較陌生,這時教師先引導學生閱讀「世界地圖」,找到其一的絕對位置與相對位置,再分析它的氣候、地形等信息,然後讓學生類比研究另一個。其次,利用激勵的方式,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自信心與積極的態度。如,很多學生到了高中還不知道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即使知道,也是皮毛。所以我要求學生每天畫一個省級行政區,並及時挑出畫得好的做板畫,同時對進步很大的學生予以表揚……學生們的熱情高漲。創建趣味課堂,玩中學、學中玩,如讓學生表演飛天,來探究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工業區位選擇,讓學生暢想榮歸故里在家鄉辦廠的情景……
二、生活在哪裡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而且新課標也倡導「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都有地理」、「生活離不開地理」、「時時刻刻都在學習」,生活也是學習,再也不會認為學習是沉重的負擔,而是樂趣。
現行教材中有些案例學生不是很了解,不是我們身邊發生的事情,學生又沒有實際生活經驗,所以對一些非身邊的案例學習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如果我們改用一些與學生實際生活關系密切的案例去類比推演,就會省去很多不必要的再學習、再轉化的時間。例如,講解城市功能分區時,可用安圖縣的市場和周圍的居民區為例,比較面積大小、交通便利度以及它們的界限等,學生很容易理解。亦可採用接受式教學策略:在原認知結構中找到可以同化新知識的原有關知識→新舊知識的聯系和同化→提出新的規律或原理→用實例來說明檢驗規律、接受規律。如,講解河流地貌時,首先讓學生表演下課爭搶出教室門口的情境,分解出三個步驟「擠入門口」、「左右擺動」、「成功出去」,對應河流地貌形成的三個時期;對於「凹岸侵蝕,凸岸堆積」的理解,直接問學生哪一岸有魚、為什麼、水流如何等。
事實表明,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教學,既能增加學生學習地理的趣味性,還能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思想,從而產生學習地理的內動力,使學生愛學習。
三、地理在哪裡
我們生活在地理的時空里,深受地理科學規律的影響。用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就能讓學生感到地理與我們是多麼親近,又是多麼有趣。
具體教學中,可採用「誘思探究教學理論」,即以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為誘餌,進行有效誘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主動接受知識。例如,我講到時區時,引入了「一張彩票的故事」,說的是美國的一位老太太買了張彩票,中了頭獎,但是她直到最後幾分鍾的時候才發現,這時已經來不及兌獎了。老太太很懊悔,不得已以3000美金的價格把彩票賣給了一個商人,然而商人卻成功拿到了獎金。在講到氣候類型時,為了說明南北半球的同種氣候的差別,我們分析了非洲大陸上野生動物的南北遷徙現象。在講解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時,我引用了「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日本到珍珠港有三條線路:經過阿留申群島的北航線,經馬紹爾群島的南航線、經中途島的中航線。並簡介各航線的條件,讓學生分析應該選擇哪條,並給出原因……
㈢ 如何讓自己的地理課堂更為高效求解
我們教師的素質和教學水平,直接決定了未來人才的質量,作為地理教師,我深感責任重大。那麼應該怎樣上好一節地理課呢?怎樣打造高效課堂,使我們的學生學得輕松,掌握的牢固,思維活躍,將來會更有所作為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起。
一、高效地理課堂應注重培養學生興趣,不斷滲透數學思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是教師經常思考的問題。一個手勢,一句話,一句恰如其分的表揚,甚至一個微笑,都能給學生一個奇跡。學生的心理世界是豐富的,是可以開發的,我們教師要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幫助學生渡過難關是必要的,但要讓學生體會到成功,要不斷傳遞滲透地理思想,要讓學生自己體驗和感受地理思想的微妙,不斷開發思維潛能。這中間老師是支持者,是引導者,是夥伴,是地理思維火花的點燃者。教師也可以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創設地理場景。所以教師在講地理課時,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去滲透地理思想,培養學生的地理興趣和地理思維,不斷挖掘和開發各種資源,為學生學好地理打下一劑強心針。
二、地理課堂中多媒體的使用必不可少。
由於地處偏遠山區,缺少先進的教學設施,但近一年來,我校電子白板和一體機的配置後,突然間課堂教學變得有滋有味了,大量的有關圖片插入、動畫、聲音和地理知識結合起來,不僅使同學們學習地理數學的興趣提高了,而且有些地理知識更加容易掌握了。課堂既能展示大量的地理信息,又能進行大量課堂反饋練習,還能展示一些不易理解的問題。很多地理概念在自主探究的活動中自然完成,多媒體為高效課堂提供了平台,學習、探索、歸納、總結、結果展示一氣呵成,再加上圖文並茂的效果,使學生多方位、立體型感知,教學效果很好,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三、教師的情緒會時刻影響高效的地理課堂。
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是精神飽滿,情緒控制適當,既不缺乏激情,又能娓娓道來,眼睛、微笑,一個手勢有時能給學生以無窮的力量,幫他們樹立信心。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影響學生的情緒、情感的產生。一次偶然的失誤回答,如遭到大聲呵斥,可能會給剛剛起步的人生,畫上句號。面帶微笑的教師在站上講台的那一瞬間,這種和藹可親的教態便可將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學拉回到課堂中。整個課堂學生能看到,能被無形地感染。學生的回答、積極思索在課堂上充分體現出來,能得到教師和同學們的肯定,學生的自信心在不斷增強,並且思維更加積極,學習成為一個自發主動的過程,從而引導大部分學生也積極參與進來,學習效率自然也就上去了。
四、創新能力的培養應是地理高效課堂的一部分。
地理課堂要注意設置一些有助於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題目。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部分,創造性思維的實質就是求新、求異、求變,創新是教與學的靈魂,是實施素質教育核心。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思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善於從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問題。在反饋中多問幾個能不能這樣想,或者那樣做,有沒有更好的解法等等,讓學生不僅僅只把題目做完,而且去考慮這個題之外更多的東西,培養學生全方位立體性思維。一堂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運用本課內容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讓地理課堂真正鍛煉學生的地理思維,達到高效課堂。
五、高效課堂應注重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
六、教師應了解一些學生的認知規律。
上好一節地理課不容易,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但要竭盡全力,而且要堅持不懈,要有耐心,不要操之過急,我們是教會學生去學會學習,我們的想法和學生的想法有時不能一下子進行溝通,這是正常的。我們要沉住氣,給學生一個寬松的時間,我們的方法和做法應該是合理的,不要動不動說學生真笨,這么容易就不會做等之類的話,這樣做不但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反而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一句話,不要把我們的思維強加到學生的身上,而時刻為學生著想,使我們的課堂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重復,不斷改進的事業。我們的目標就是培養能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社會有用之才。讓我們的課堂視野更開闊,方法更靈活,學生更活躍,我們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能展翅高飛,去翱翔在無限的地理太空,為這個美好的世界發展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真正為人類生存造福。
㈣ 如何優化地理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主渠道,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關鍵。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要對課堂教學設計不斷創新。教學設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是落實課改,融合、滲透新課程理念的先行舉措,是實現地理課堂教學最優化的必要手段。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科學理論修養以及教學實踐能力, 都將在教學設計中充分顯現出來。改革課堂結構、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是地理教師的當務之急。那麼, 地理課堂教學設計應從哪幾方面入手呢?
一、 地理教學設計要有創新性
地理教材內容豐富多樣,這就要求教師要鑽研新課程標准,既要熟悉新教材的內容、體系、特點和優勢,靈活運用教材,又要熟悉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地設計,使地理教學設計具有創新意識,能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設計的好壞,關鍵是看能否調動學生的興趣,優秀的課堂教學設計猶如寫劇本,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樣才能刺激學生大腦皮層興奮,智力活動活躍,讓學生感到不積極動腦就跟不上節奏,催促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學習,能使學生越學越有勁。如講述「南美巨人——巴西」時,筆者就運用巴西的國旗為主線進行教學設計:1)、從國旗上白色拱帶引出巴西的地理位置。2)、指導學生根據巴西國旗中的白色拱帶中的葡萄牙文「秩序與進步」,說說巴西的白色人種主要來自於哪個洲?並由此介紹巴西「人種大熔爐」形成的歷史背景,進而引出巴西的人口的內容。3)、根據國旗黃色代表的含義,黃色代表豐富的礦產資源,並由此引出巴西是怎樣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發展經濟的教學。巴西由一個單一經濟的「咖啡王國」,發展成為一個農業生產多樣化、輕重工業都很發達的國家,是南美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4)、根據巴西國旗上綠色代表森林,並由此引出熱帶雨林的教學。這樣教學設計,使學生很感興趣,他們沒想到一個國家的國旗能反映這么多的地理知識,而且以國旗為主線能把有關的學習內容串聯起來,整節課教學效果很好。又如講述「澳大利亞」時,運用「問題式」教學設計:1)、澳大利亞為什麼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2)、澳大利亞為什麼被稱為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3)、澳大利亞為什麼被稱為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又如學習區域地理《新疆》可以運用歌曲《新疆是個好地方》進行設計等等。地理教學設計要有創新性,要因「材」設計,因「人」設計教學內容。
二、地理教學設計要有開放性
新課標提出「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的理念,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跳出學科看教學,跳出教材用教材。首先,在設計中注重教材自身資源的開放性使用,對「教什麼」和「如何教」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師要以教材設計者和組織者的積極姿態選擇、開發和重組教學內容, 研究教的內容和創造教的方法, 創新課程呈現和學生學習活動方式, 將學生從教材中解放出來。例如關於六年級地理《地圖的語言》的學習,可為學生設計如下教學內容: ①熟悉校園,為畫學校平面圖做准備; ②回到教室, 畫學校的平面圖; ③討論、匯集在平面圖製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④引導學生合作解決出現的問題;⑤研討平面圖製作的基本技能( 例如怎樣測兩點間的距離,如何確定比例尺、方向和如何注圖例和標記等) ; ⑥學生交流製作平面圖的經驗和收獲。這樣處理教材, 開放、靈活, 改變了按教科書講知識點的做法, 大大提高了學習質量, 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其次,在設計中注重地理與其他學科間相互滲透渠道開放。在教學設計中努力探索地理與其他不同學科(如語文、歷史、政治、科學等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交叉與綜合,將地理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有機結合,如在設計地球的自轉、公轉運動內容時,可結合講解波蘭科學家哥白尼發現地球的自轉、公轉運動並提出太陽系學說;義大利科學家布魯諾把哥白尼學說更推進一步,認為大自然是無限的等知識,豐富講課的內容,營造良好的地理課堂氣氛,引發學生對地理課的興趣,促進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因此,在設計中注重地理與其他學科間相互滲透渠道開放,就能因地制宜地設計與其他課程相配合的「跨領域學習」的內容,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在設計中注重現實生活中學習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師要善於和敢於對現有教材適度拓寬、加深,把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時政問題;把現代最新科技成果和創造發明充實和滲透到教學內容之中。如在六年級地理《地圖》一節的教學中,可適當向學生介紹電子地圖、遙感圖像和地理信息系統等現代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讓學生知道這些技術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應用,如市場上出售的電子地圖光碟;火車站、飛機場、大型購物中心等公共場所所設立的電子查詢系統;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中出現的衛星雲圖等等。最大限度地拓展地理學習內容,突破教材的極限,彌補教材缺陷,使課堂教學富於時代氣息和現代氣息。
三、教學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
「 從生活走向地理,從地理走向社會」, 「 讓學生獲得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它體現了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並認識地理規律,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源於生活,對生活有用。當然,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進行教學,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有趣的教學資源,學生感受到地理有用而有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該敏感地捕捉學生生活實際與經驗中有教育價值的地理問題或現象,創設生活情境,將抽象的地理知識生活化,將具體的生活經驗地理化。例如, 在學習「中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時,教師可以設計為綜合使用角色扮演、小組活動等教學方式。首先把「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作為一個專題,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查閱資料, 之後, 學生自由選擇扮演「北方人」或「南方人」, 按照「生活在北方好還是南方好」的辯論題, 展開辯論。通過辯論,使學生在活動中學到了南方和北方在自然、人文、經濟等方面有顯著差別的知識,體會到地理與社會生活的關系,體會到地理的真正價值,這樣才是教會了學生終身有用的地理。
四、教學設計要做到結構和內容的自主生成
教學結構是指教學的程序。教學設計是教師課前對課堂教學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設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長和建構,是師生在教學情境的交互作用及師生對話互動中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是一種意義構建的過程,是師生的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多元性,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它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願望生成和合作發展。因此,首先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根據學情和教材安排特點來靈活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及安排順序可作一定的取捨和調整,以滿足學生的自主探究、願望生成和合作發展。其次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把教學內容定得太窄、太死,要把握設計與生成的內在關系,從生成與建構的實際需要出發,在教學設計時,突出生成性教學策略,運用有彈性的預設,只設計活動方案,如創設誘人思考的問題情境;運用角色扮演教學方法;組織辯論賽等,為課堂上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性,給學生留有自主建構的空間和時間,為課堂生成提供平台。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應把自己定位在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而非教學內容的安排者和發現者,要把自己的智慧融進富有創造性的設計當中。
總之,有效的地理教學設計不但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地理認識能力,建構地理知識,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優化地理學習方式,使學生獲得發展。而且可以促進地理教師的科研能力,專業水平和教學理論水平,改進地理課堂教學。使地理新課程在實施中達到學生、教師共同發展的雙贏局面。
㈤ 如何利用趣味性教學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求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校時間變短,要在縮短了的時間內完成以往的教學內容,這就必須向課堂要效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 提高思想認識
初中學生,甚至部分高中學生都認為地理是「副科」,普遍不重視。而且在很多農村初中沒有專業的地理教師,都是其他學科教師兼職,教師也不重視地理,可想而知,地理教學會是什麼樣子。所以,首先得讓師生們都認識到地理的重要性,教師好好教,學生好好學,讓學生「想學」。
教師要告訴學生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自身包含了文科和理科,與生物、政治、歷史、物理、化學等學科均有聯系,學好地理可以提高我們的綜合能力。地理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用,如天氣預報,地震,泥石流,全球氣候變暖,環境保護等,這些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在初中學生上第一節課時,教師就要向學生強調以上的兩點,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地理是對他們自身很有用的,同時教師也要幫助學生去認識,去體會地理的價值和作用,激發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想學」。
二、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改革要求「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去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一切,那麼教師就必須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在新課程改革中,強調了新的師生關系——民主。教師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師生之間應該是相互尊重、贊賞的關系。只有這樣的關系才是和諧的,只有有了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更好的促進教和學。 有的時候學生會對教師產生一種逆反心理,教師抓的越緊他越不肯學,他們就是不想屈服於教師的威嚴。所以只有師生關系變的民主了,教師不再高高在上,課堂氛圍輕松,學生就會自願去學習了。
三、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對某事物感興趣,他學習起來就很快,也會學得很好,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的好之、樂之,其實就是指學習興趣。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學生的課堂效率就能提高不少。學習興趣可以說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那麼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教師首先得對地理感興趣。教師對地理有興趣,上課就會有激情,就會去認認真真地上好每一節課,教師的情緒,行動就會感染我們的絕大多數學生。學生們聽起課來就比較有精神,學習效率就會有所提高。
(二)、 教師必須得有豐富的知識,這里不僅僅包括地理知識,還有其他,比如歷史、化學、物理、政治等等。地理知識本來就包羅萬象,我們的初中學生好奇心又比較強,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只有這樣教師上課才有話講,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台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在下面「聽」,昏昏欲睡,課後再去背誦。這樣沒有活力的課堂,大多數學生不喜歡,他們會對這樣的課反感,只是被動地去接受教師講的東西,而沒有興趣,這樣學習效果也不會很好,課堂效率就比較低。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要採取多樣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就把學生吸引過來,讓他們對地理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1、借古詩文教學
古詩文,詞語琅琅上口,運用古詩文,也可以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助於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比如在講地球自轉的時,可以用「坐地曰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兩句詩詞形象說明了地球在不停地自轉。講天氣時,可以用「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說明夜裡下雨了,這就是很明顯的天氣狀況,講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時,可以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描述了「一山有四季」的景觀,這樣的例子還很多,這里就不再多舉例了。
2、巧借歌訣、諺語、順口溜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把一些相關聯的知識編成簡潔明快的歌訣,學生是比較感興趣的,記憶也較容易,再適當引用一些民謠、諺語、順口溜進行教學,通俗易懂,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且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例如,在講內陸地區大陸性氣候特徵時可以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這兩句話很形象地描述了內陸地區溫差大的特徵,在講內蒙古高原時可以借用「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來描述內蒙古高原的景觀特徵,形象生動。在講長江時,可以用下面的順口溜:長江源頭沱沱河,流自各拉丹東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贛皖蘇滬入東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黃金水道六千三。這段順口溜告訴了我們長江的源頭,幹流流經的1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上、中、下游分界點,注入的海洋,這么多的知識點,用幾句短短的話概括了,簡明扼要,學生比較感興趣,又易記憶。
3、借用謎語
中國人自古就喜歡猜謎。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一些謎語可以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例如在講宇宙、天體、太陽等知識點時,可以用下面的謎語「說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納,無人知它始和終,也沒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顆星,萬顆星,北天星星數它明,有它給你指方向,夜裡航行不用火」(北極星),「有個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日不見它,不是下雨就刮風」(太陽),另外,在講中國的城市時,也可以借用下面的謎語,「一路平安」(旅順),「船出長江口」(上海),「拆信」(開封),「空中碼頭」(連雲港),「全面整頓」(大理)等等。這些謎語本身就很有趣味性,在教學過程適當應用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4、穿插趣味故事,利用地理漫畫教學
學生,不管是小學生,初中生還是高中生,他們畢竟還是「孩子」,都有童心,都很好奇,大多喜歡聽故事。如果教師整堂課講故事,他們可高興,可有興趣了。但全堂講故事也不實際,不過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這樣可以適當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講到密度流時可以引用「1944年6月英美聯軍的潛艇在德軍的嚴密監控下,成功利用地中海深處的密度流,關閉發動機,藉助洋流運動的水力,成功地躲過了德軍的監視,實現了諾曼底登陸,成為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這則小故事一下子就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會對這個知識點產生興趣。另外,可以適當選用一些地理漫畫來輔助教學,有一些熱點環境問題,如植被的破壞,環境污染等,這類題材的漫畫也不少,例如在講森林資源利用問題時,可以選用「小鳥的悲哀」這幅畫,畫面上,小鳥哀求:「請把我帶走吧!」看過這幅畫,學生就可以了解到,由於濫砍亂伐森林,森林面積在不斷減少,生態環境也嚴重惡化,使得生存在森林中的野生動物失去了得以棲息的地方,所以小鳥懇求工人把它也帶走。漫畫很直觀形象,有助於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5、利用電化教育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計算機也應用到了日常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也不是件稀罕事。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優勢,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講高中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模擬宇宙空間、地球、太陽、銀河系,全部顯示在學生面前,加上動畫效果,讓學生有了身臨其境的切身體會,可以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再比如說講到初中聚落時,可以把世界,中國不同地區的聚落景觀通過多媒體課件顯示給學生,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通過以上這些形式各異的教學方法,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課堂效率也就跟著提高。
(四)開展地理課外活動
開展課外活動,留一些實際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課外去調查研究,這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有效途徑。比如,讓學生去調查家鄉河流污染情況,讓他們去找出污染源,再讓他們去想方法解決污染問題。學生只要認真去做了,他們就會感受到河流污染的嚴重性,就會有一種使命感,責任心,這樣有助於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
總之,興趣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手段,只有成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愛學,才能讓學生真正學好知識。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通過教師的激發,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才是地理教學的真正目的。
四、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課程標准指出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可見正確的學習方法對有效掌握地理知識是很重要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地理知識內容廣泛,豐富多彩,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有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起來就輕松多了。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很重要。
1、指導學生讀書
學生獲得地理知識的一個主要來源就是課本,所以學會讀書就是掌握知識的一個重要前提和途徑。這里的「讀書」不是簡簡單單地把每個字、詞、句子讀完,而是要真正掌握知識。所以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抓住重點內容,理順地理知識結構,搞清重點地理知識的聯系和因果關系。
通過不斷地進行閱讀指導,最後讓學生自行編制學習提綱、自製圖表、自行提出問題,並力求獨立得出較完善的答案。
2、指導學生讀圖、用圖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特色,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會讀圖就是能夠應用地圖和地理知識分析地圖、掌握地圖的語言。比如說看到地形圖就能知道這里是盆地,這里是高原等等。所謂用圖,就是具備能夠根據地圖上的各種符號和顏色說明各種地理問題的能力。例如:當在地圖上看到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地形時,便可說明其氣候、河流、植被、農牧業、交通等大致情況。即能夠把地圖的各種慣用符號、顏色聯系起來說明問題。
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首先必須掌握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圖例、方向。只有掌握了這幾個基本要素,才能看懂地圖,這是基礎。所以必須讓學生識記這些基礎的內容。其次,要經常把地圖拿出來用,有些學生上課從來不帶地理圖冊,根本就看輕了地圖的作用。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找機會讓學生來讀圖,例如,講到某個城市或國家,讓學生在圖上指出來。盡量經常知道學生來分析地圖。最後多做填圖和分析地圖的練習,還可以讓學生自繪地理圖表。如:氣溫曲線圖、降水量柱狀圖、人口增長折線圖等。
3、理論聯系實際
地理課程標准提出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而事實上地理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教學中要做到學以致用。例如在講到季風氣候時,可以聯系我們當地的氣候特徵,提出問題,為什麼我們這個地區夏季易發生洪澇災害。在講到交通時,讓學生來說一說,從我們這里坐火車怎麼去上海等等。把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學習,這也是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態度,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好方法。
學生學會了如何去學習,會學了,就能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取得高效率,教師要轉變角色,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做好引導者、促進者,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想學、愛學、會學。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掌握知識,不是被動地區學習,有利於學生地理素養的形成,掌握對其終生有用的地理知識。
㈥ 如何加強地理課堂教學
一、創設融洽師生關系是構建有效地理課堂的前提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形成寬松和諧教學氛圍、激發學生高昂學習情緒、挖掘學生創造潛能的直接因素,把這種和諧的融洽帶進課堂,讓學生感覺到課堂就像溫暖的家,學習時輕松自如、自由發揮,從而建構有效課堂教學的學習氛圍。這將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及對以前不良習慣的糾正。當然,這也需要學校、班主任、課任教師的共同配合,共同管理。那麼怎樣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古訓雲: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我們教師應該理解每一個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使學生體會到信任、親情與愛護,這樣才能便於教師與學生間的情感溝通、交流,從而把學習氛圍營造起來,」
二、課前准備是建構有效地理課堂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需要教師,精通本學科,精心備課。教材是教師實現有效教學的主要載體,教師不僅要對教材的內容熟練掌握,而且要對教材的圖表、案例等進行提煉,並梳理知識間的條理關系,使知識理性化,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另外,要依據課程標准,做到總體把握教材,注意學生知識學習的階段性,總體把握章節之間的關系,知道所講的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融會貫通,既將現學知識原有的知識相聯系,也能夠為後繼學習做准備。
專研教材的同時,我們更要重視對學生的分析研究。教師就要用心研究學生現有的實際水平和認知能力選擇靈活高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大力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另外每位教師還應備自己,發揮自己的特長上出自己的特色
三、高效的課堂設計是建構有效地理課堂的關鍵
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實現地理有效課堂的最重要途徑。下面我就從上課的幾個主要環節來說一說我的做法。
1、激發學生興趣的情景設計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上更是這樣,如果想要取得好的課堂效果,那麼首先要讓學生對你的課堂充滿興趣,所以說,上課前的情景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那麼有效地理課堂的情景設計怎麼做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呢?
教師在創設地理教學情境時,既要抱著務實的態度,又要具有創新的意識,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圍繞教學的重難點,創設具有「地理韻味」的情境,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促進地理知識的建構,從而真正發揮情境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可以創設懸念情境,其能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對所學內容反思,促進獨立思考。例如,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四節「全球氣候變化」,可以引用2003年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將被迫舉國遷移的案例來導入。,講新加坡時,可以設問:赤道附近的典型氣候類型是什麼?(學生答:熱帶雨林氣候)氣候特點是什麼?(學生答:全年高溫多雨)新加坡地處赤道附近,其氣候特點呢?學生答:(全年高溫多雨)那麼新加坡的水資源會緊缺嗎?學生往往回答是「充足的」,答案剛好相反,在學生的一片「噓……」聲中,教師引出新加坡的「地狹人稠」。
還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問題是地理的心臟」。要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探索去學習,就必須要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問題情境要能夠激起學生的想像,要有挑戰性。只有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原有認知結構無法解決,即過去的手段和方式已不夠用的情景中才需要思維。
再有,教師可用優美的語言來和多媒體手段創設教學情境。教材中的不少章節,或描述了美妙的景色,或敘述了古老的景觀。教師可以具體形象的描述,聲情並茂的表述,為學生營造一個或優美或動人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來創設教學情境。多媒體手段以其新穎的設計,賞心悅目的動畫,奇妙的影響效果,能夠製造一種與文章情境相應的氛圍,先聲奪人地吸引學生的全部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趣。
2、學習過程
學習過程是課堂的精髓所在,一節好課,應該有好的學習過程。如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對話互動,氣氛活躍。
怎樣讓學生主動參與?首先得有好的課堂提問。而好的課堂提問應該能引發學生的有效思考,疏通學生的思考思路,活躍學生的思維。所提出的問題的難度要適合學生的認知結構,通過思考能得到答案的問題。也能夠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能力。提問可作為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的主要形式。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起一個主導作用,但不是一言堂。這樣老師必得先明白這節課「該講什麼、怎樣講」。「該講什麼」就是核心問題必講,思路方法必講,疑難問題必講;「怎樣講」學生能講的學生講,學生能想的學生想,學生能做的學生做。也就是說就是講的時間不能過長,內容不能過多,節奏不能過快,提倡讓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課堂上「講」的境界就是要追求精確、精煉和精彩。再次,課堂上的「討論」。地理有效課堂是建立在課堂上的有效討論學習基礎上的,老師要根據問題的難度和廣度,給學生足夠的談論時間,而不是急於走形式,簡單化、隨意化。
3、查補缺漏提高能力的練習
精講多練,講練結合是地理教學法的重要原則之一。首先要精選練習的內容。精選的原則是:①從學生實際程度出發,面向多數兼顧兩頭;②以復習進度為依據,以認識規律為准繩,由淺入深,從易到難;③重點和難點部分要反復練,不選偏題怪題,否則要使學生迷失方向,喪失信心;④緊密結合教材。其次多練 "多練"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而且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再次,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識能力、個性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與作業,因材施教。最後要設置可拓展遷移性練習。課後練習的設計要「寬」,要留給學生充分的選擇空間,要求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靈活機動地完成。
4、課堂小結
凡是都要善始善終,地理課堂也不例外,也應該有課堂總結。老師在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總結的同時,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進一步鞏固強化,而且也能引導學生在課下主動收集資料解決疑難問題。
四.恰當運用信息技術,整合教學媒體資源,是建構有效地理課堂的手段
地理是一門趣味性比較強的學科,很多地理知識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知識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同時很多地理現象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動畫來模擬。通過這些多媒體方式可以讓學生很形象的認識地理現象,不再局限於傳統教學中的「口授」,讓學生通過調動多方面的感官,科學形象生動的掌握好地理知識和地理現象,進而提高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信息技術的使用,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有趣,更豐富,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更能為學生所接受,大大提高課堂效率,使本來枯燥的課堂變得豐富多彩,讓課堂變得更「活」。所以我們在地理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盡量把最多最好最生動的知識傳達給學生。 但是在地理教學中並不是每節內容都適合用多媒體,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應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處理好用還是不用,或是怎麼用的問題。 地理教學地圖、板畫是一種圖解式板書,它能直觀、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之間的特徵和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雖然多媒體可以設計出更加精美的板書、板圖和板畫,但是,邊講邊畫的效果卻無法替代。如如:在講洋流的時候,可以讓教師在黑板上劃出各大洲的輪廓,然後讓學生填寫各個洋流;在講鋒面與天氣的時候,可在黑板上繪製冷鋒、暖鋒的示意圖等。運用多媒體動畫不一定就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運用板書板畫更有利於學生識圖、讀圖和畫圖能力的提高,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使學生印象深刻,教學難點也將隨之攻破。
總之,我們要恰當的使用信息技術,使之與教材完美的結合,這樣我們才能建構更有效的地理課堂。
五、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建構有效的地理課堂的途徑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比教會他某個知識點更重要,因為他學會了方法,就能獲取更多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輕松學習有用的知識。主要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是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滲透學法或為學生作出學習方法的示範;另一方面是教師通過專門的學法講授和學法指導,在平時的教學中特別注意加強學生對圖表的判讀,提高對信息的提取、分析與運用能力及將地理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堂中注意地理語言的規范性,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醒學生易寫錯的字詞,讓學生養成規范答題的好習慣。平時上課做練習或講試卷的時候加強解題方法的點撥和解題技巧的總結,並做成專題,在平時教學中滲透解題思路,讓學生看到類似題目就會想起答題思路和套路。
六、注重教學評價是建構有效課堂教學的橋梁
教學評價可以檢驗教學效果、診斷教學問題、提供反饋信息、引導教學方向、調控教學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學評價,這樣我們的教學質量才有可能不斷提高,我們才能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發現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從而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措施,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學生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學習的好壞優劣。我們也能客觀地判定教學的效果,合理地調節、控制教學過程,使之向著預定的教學目標前進,也正是教學評價追求的基本目的。這樣,我們的地理課堂才能更有效。
綜上所述,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率不僅是地理教學研究與改革的問題,同時也牽涉到教育整體,還包括一些外部環境的研究等等,但只要我們在廣泛地吸取傳統的地理教育營養的基礎上,大膽革新,勇於探索,我們的地理教學效率就一定會得到不斷提高的。
㈦ 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方法
【摘要】課堂是教學主陣地。而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學生知識獲得的多少,地理學科需要教師能夠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基礎上,實現教育觀念和手段更新,提高課堂效果。所以地理教師應根據新的教育理論,結合各自學校高中地理教學經驗,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如何選擇正確途徑,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是值得每一個地理教師思考的。
一、轉變教育觀念是提高課堂效果的根本
新課改要求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也就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堂。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場所,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場所,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課堂不能只注意傳授給學生知識,而更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這是新課改所要求的轉變之一,也是我們提高課堂效率的必由之路。
但是轉變思想並不容易,所以為了讓教師和學生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實現還課堂給學生。我校近年來進行了大膽探索,大量使用的「68686」小組學習法,從很大程度上幫助老師和學生從行動上帶動了思想上的轉變,從開始的不敢或是不願嘗試,到現在把「68686」小組學習法變成常規教育方式方法,並取得理想的效果。反過來,良好的效果又堅定了教師和學生對於教育觀念的轉變,更促進了課堂效果的提高。
二、把課堂「還給」學生是提高地理課堂效果主要途徑
我校實施的「68686」小組學習法,就是給學生以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於主動激活的狀態,主動積極地動手、動腦、動口,從而使學習成為自主的活動。「68686」小組學習法教學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對全過程的主動學習,變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為積極、靈活地認識和應用知識信息,整節課的內容可以轉化成若干個小問題,讓學生通過看書、思考解答。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找到答案。為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可採用靈活多變的啟發誘導方法。這樣做比教師單純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師則在退居次席的同時,又充分發揮出「主導」的作用,推動學生的主體活動正常有序、高效地進行。主動學習有激情,教學效果自然會較好。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地理課堂效果的基本前提
中學階段學生對地理課多無多大興趣,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學生要麼是感覺地理知識過於淺顯,很多知識通過自學便可以從書本上理解掌握,課堂教學對學生失去吸引力,要麼是覺得知識過於抽象、空洞、難以理解,沒有學習意義,從而失去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68686」小組學習法就是強調「學習是學習者自己的事」,凡是遇到學習的問題,首先自己想辦法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再由小組討論,集思廣益解決,如果還解決不了,可以向其他的小組求助解決,最終的難題才會交由師生共同解決。這樣大部分問題在學生內部就得到了解決,即增強了學生個體的思考能力,更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是能帶來成就感的事情,因此學習的興趣也就大增,在課堂上就更加願意積極思考,從而整體的課堂效率就更加高效。
四、讓地理學貼近學生現實生活
地理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也必須回到現實生活中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而書本世界是語言符號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單色調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來的世界。這個世界缺乏色彩、缺少變化,是以一種冰冷冷的形勢和姿態呈現出來的。
我校的「68686」小組學習法就是要求課前各組學生廣泛收集相關地理現象,在課堂上運用地理學原理去解決。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鮮活的事實和生動直觀的感受構建來的世界。這個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斕,是以一種活生生的的形式和姿態撲面而來的。所以讓地理課堂貼近學生生活,多運用發生在當地或身邊的事例來說明地理過程和原理,讓學生自主的去思考一些相關問題,即能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更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如在學習城市功能分區的規律時,學生就能根據課本知識解釋我市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的分布原因。甚至能預測未來幾年我市功能區的分布變化。
另外現代教學手段也可使課堂生動、形象地再現生活,使課本內容與現實有機結合。現代教育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形聲性、再現性和先進性的特點。它們主要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傳遞信息,可使學生真正做到眼耳並用、視聽並用,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比較容易,也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地理課堂效率。
五、做好教學准備是獲得課堂最佳效果的關鍵
雖說使用「68686」小組學習法能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教師退居次席,發揮出「主導」的作用,但這不代表教師的工作減少,而是在課前備課時需要准備的更加充分,才能滿足課堂上學生的「突發奇想」,才能起到主導的作用。上課前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以及學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環境,為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實施做好准備。這就要求提前要備內容、備材料、備教具、備學生、備方法等,我認為最關鍵的是備學生、備方法。尤其是有的教師在地理基本知識方面確實基本功扎實,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一些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只注重備內容的系統化、全面化,只關注自己的教學過程,不管學生,不備方法,導致教師講課、學生學習兩層皮,教學效果不好。殊不知我們的學生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也要求我們的教育方法隨之改變。我們必須研究我們的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現代教學的要求,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地理學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規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類之間的相互關系等主要內容,涵蓋了與人類關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與人類日常生活聯系最緊密的學科之一。所以不論是從學知識,還是將來在社會上生存發展來說,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識很有必要的。而在學校就是要通過提高地理課堂效果來實現。
㈧ 如何提高地理課堂的效率
一、創設融洽師生關系是構建有效地理課堂的前提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形成寬松和諧教學氛圍、激發學生高昂學習情緒、挖掘學生創造潛能的直接因素,把這種和諧的融洽帶進課堂,讓學生感覺到課堂就像溫暖的家,學習時輕松自如、自由發揮,從而建構有效課堂教學的學習氛圍。這將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及對以前不良習慣的糾正。當然,這也需要學校、班主任、課任教師的共同配合,共同管理。那麼怎樣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古訓雲: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我們教師應該理解每一個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使學生體會到信任、親情與愛護,這樣才能便於教師與學生間的情感溝通、交流,從而把學習氛圍營造起來,」
二、課前准備是建構有效地理課堂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需要教師,精通本學科,精心備課。教材是教師實現有效教學的主要載體,教師不僅要對教材的內容熟練掌握,而且要對教材的圖表、案例等進行提煉,並梳理知識間的條理關系,使知識理性化,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另外,要依據課程標准,做到總體把握教材,注意學生知識學習的階段性,總體把握章節之間的關系,知道所講的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融會貫通,既將現學知識原有的知識相聯系,也能夠為後繼學習做准備。
專研教材的同時,我們更要重視對學生的分析研究。教師就要用心研究學生現有的實際水平和認知能力選擇靈活高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大力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另外每位教師還應備自己,發揮自己的特長上出自己的特色
三、高效的課堂設計是建構有效地理課堂的關鍵
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實現地理有效課堂的最重要途徑。下面我就從上課的幾個主要環節來說一說我的做法。
1、激發學生興趣的情景設計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上更是這樣,如果想要取得好的課堂效果,那麼首先要讓學生對你的課堂充滿興趣,所以說,上課前的情景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那麼有效地理課堂的情景設計怎麼做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呢?
教師在創設地理教學情境時,既要抱著務實的態度,又要具有創新的意識,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圍繞教學的重難點,創設具有「地理韻味」的情境,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促進地理知識的建構,從而真正發揮情境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可以創設懸念情境,其能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對所學內容反思,促進獨立思考。例如,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四節「全球氣候變化」,可以引用2003年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將被迫舉國遷移的案例來導入。,講新加坡時,可以設問:赤道附近的典型氣候類型是什麼?(學生答:熱帶雨林氣候)氣候特點是什麼?(學生答:全年高溫多雨)新加坡地處赤道附近,其氣候特點呢?學生答:(全年高溫多雨)那麼新加坡的水資源會緊缺嗎?學生往往回答是「充足的」,答案剛好相反,在學生的一片「噓……」聲中,教師引出新加坡的「地狹人稠」。
還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問題是地理的心臟」。要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探索去學習,就必須要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問題情境要能夠激起學生的想像,要有挑戰性。只有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原有認知結構無法解決,即過去的手段和方式已不夠用的情景中才需要思維。
再有,教師可用優美的語言來和多媒體手段創設教學情境。教材中的不少章節,或描述了美妙的景色,或敘述了古老的景觀。教師可以具體形象的描述,聲情並茂的表述,為學生營造一個或優美或動人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來創設教學情境。多媒體手段以其新穎的設計,賞心悅目的動畫,奇妙的影響效果,能夠製造一種與文章情境相應的氛圍,先聲奪人地吸引學生的全部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趣。
2、學習過程
學習過程是課堂的精髓所在,一節好課,應該有好的學習過程。如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對話互動,氣氛活躍。
怎樣讓學生主動參與?首先得有好的課堂提問。而好的課堂提問應該能引發學生的有效思考,疏通學生的思考思路,活躍學生的思維。所提出的問題的難度要適合學生的認知結構,通過思考能得到答案的問題。也能夠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能力。提問可作為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的主要形式。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起一個主導作用,但不是一言堂。這樣老師必得先明白這節課「該講什麼、怎樣講」。「該講什麼」就是核心問題必講,思路方法必講,疑難問題必講;「怎樣講」學生能講的學生講,學生能想的學生想,學生能做的學生做。也就是說就是講的時間不能過長,內容不能過多,節奏不能過快,提倡讓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課堂上「講」的境界就是要追求精確、精煉和精彩。再次,課堂上的「討論」。地理有效課堂是建立在課堂上的有效討論學習基礎上的,老師要根據問題的難度和廣度,給學生足夠的談論時間,而不是急於走形式,簡單化、隨意化。
㈨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的學習效率
一、認真鑽研精心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課標。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認真鑽研教材課標是備好課的基礎。教師必須依據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三維目標進行科學定位。了解哪些內容要學生做一般了解,哪些內容要讓學生理解,哪些內容要做詳細掌握;這節課要讓學生達到怎樣的能力,要形成怎樣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了這些准備之後,上課才能有的放矢、分清主次,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其次,要精心選擇教學方法。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與方法,要符合知識的特點,符合學生的實際,不能千篇一律選擇某種固定的教學方式,更不能依葫蘆畫瓢,照搬別人的教學方式。提倡那些依照教學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親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對於陳述性、事實性的知識應用,建議通過學生動手實踐,主動探索,交流合作等方式完成,對於一些難於理解的知識,要圖文結合並運用教具(地球運行儀、掛圖等),通過教師講授的方式完成。第三,要認真設計教學問題,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目的性和實效性。所提的問題,既能體現教學的重點,又能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既能引發學生對知識沖突的興趣,又有利於學生思維活動的充分。要做好以上三點,教師備課的立足點,應從傳統的「我想怎麼教」,轉變成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的「我該怎麼學」的立場上,地考慮學法的指導,考慮學生的全員參與,改變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才能從一點一滴中,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有同學認為:「地理課盡學位置、地形、氣候,多沒趣,上課就想睡覺。」可見,想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必須喚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穩定的持久的興趣能使認識過程的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能使觀察更加敏銳,記憶得到加強,想像力更加豐富,使智力活動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了興趣就會主動探尋,深入研究。吸引學生產生興趣的方法多樣,一次充滿激情導入、一個耐人尋味的提問、一串形象生動的比喻,甚至老師幽默風趣課堂語言等等,老師應盡可發揮個人特長,大膽創新,積極嘗試。例如:在講授「隨州的鄉土地理」時,我要學生為可愛得家鄉製作一張隨州的名片,以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一下子就誘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同學們爭先恐後,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教學效果自然與眾不同。再如:學到中國的政區時,中國的34個省級行政單位要學生記住,難度是非常大的,我就妙用中國政區圖進行如下聯想和想像:把中國的輪廓看成一隻雄雞,東北三省是雞的頭,新疆、西藏是雞的尾,台灣、海南是雞的腳,巍巍群山是雞的骨骼,滔滔江河是雞的血液。北京像心臟,是祖國的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天津像櫻桃鑲嵌在渤海之濱,河北像火炬,北京正好位於火炬的火芯,湖南像男子的頭,江西像女子的頭,他們比鄰而居,創造美好的家園。福建像相思鳥,祈盼台灣早日回歸祖國的懷抱。台灣像紡錘,紡不完的思親線。…….每個省級行政單位都想像成不同的形狀,趣味十足且容易記憶。興趣是學生求知的不竭動力,只有在興趣的動因之下,學生才會認真地去思考去學習,從而掌握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挖掘和探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的學習化繁為簡,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在充滿興趣的學習當中,既掌握了知識,培養了情感,還陶冶了情操。這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三、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手段一節課45分鍾,教師必須精心籌劃、合理安排。首先做好課前五分鍾的展示秀:九年級地理課一星期只有一節課,學生要學第二課時的時候可能把第一課時的內容給忘了,因此在每節課的前五分鍾完全放手交給學生取名叫「課前五分鍾,秀出你自己」。或要求學生結合將要學習話題,展示與話題相關的課外搜集。如:地理圖片、趣味故事、旅遊見聞等等,只要不游離話題之外均可。通過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充分釋放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自信。或要求學生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鞏固方法有多種:小測驗、提問、老師歸納總結、填圖拼圖比賽、知識接龍等等。老師要制定相應的的評價機制,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項活動,以達到預期的目的。其次應預留課內的作業時間:講授新課的時候,有的教師講得過多、過細,以為這樣才能講得透徹,讓學生明白,其實這種作法擠掉了學生的大量的寶貴時間,學生訓練時間得不到保證,結果只好把作業留到課外做。而事實上這樣的作業既加重有了學生的負擔,又收效甚微。這樣的課堂教學怎能不低效呢。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精講、少講,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知識點;不講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也能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要留足時間讓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去完成作業。老師要根據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有梯度地制定相應的練習,練習要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當場完成,對於有困難的學生,老師可當場進行輔導。第三應做好課後的總結記憶:學習完一節課的內容之後,教師適時進行歸納總結記憶是十分必要的。對於要記住的重點內容,要讓學生在書上進行標記,有的在書上畫出,有的記下筆記。有些需要背記的知識內容,要盡可能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當場記住。記憶的方法有多種,有趣味記憶法、圖示記憶法、對比記憶法、歸納記憶法、理解記憶法、字頭記憶法、謎語記憶法等,老師要不斷變換記憶方法,讓學生輕松、有趣地記下該識記的內容。比如:學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時,要讓學生記住地球大小的數據,難度較大,我就根據地球大小的數據特點,把它編成繞口令:地球是個圓球體,赤道周長四萬公里,平均半徑六三七一,面積大約五點一,真理來得不容易,大家一定要牢記。學習地球的自轉方向,經線、緯線的方向時,我這樣編:地球長得真正好,自西向東繞軸跑,豎經橫緯球面靠,指引方向立功牢。學到世界各大洲的界線時,我把各大洲界線編成繞口令:我拉山(烏拉爾山),我拉河(烏拉爾河),高架索(高加索山脈),橫亘亞歐的中央;爸拉馬(巴拿馬運河),媽坐車,悠逛美洲各城鄉;蘇伊土兵(蘇伊土運河)握鋼槍,守衛亞非的邊疆;各國人民齊努力,世界定能現安祥。利用這種方法來記住枯燥無味的地理知識,學生覺得有趣容易接受,而且能很快記住教學重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催化劑課後反思有助於教師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我,課會越上越好。有人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學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教師在課後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回顧總結,通過不斷地調整改進提高。那麼課後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呢?主要有:你的教學目標在本次課中是否已經達到了?你預先的教學設計與實際的教學進程之間有何區別?這次課你感到比較得當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問題又有哪些?什麼問題是最突出的問題?在下次課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這次課中存在的問題?本節課的精彩之處在哪裡?是課堂引導巧妙、應變靈活;還是教學方法創新、教學理念先進等;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做法;還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融洽,智慧和思維火花的碰撞;還是學生某些絕妙的回答、見解及質疑等。教師都必須及時詳細地記錄下來,供以後的教學參考和使用,並且在此基礎上進行不斷的改進、完善、推陳出新,特別是疏漏、失誤之處,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教師更應進行冷靜思考,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深刻的反思,剖析這些疏漏、失誤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法,使之成為以後再教時的經驗教訓,變這次的失敗之處為下次的成功之筆。因此,教學貴在反思,反思貴在堅持。教師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記錄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以反思促教學,這樣就能不斷提升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本領,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