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識點
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第一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
一、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1、認識過程
2、可見宇宙:半徑 140億 光年
3、天體系統的形成:萬有引力和天體的永恆運動。
二、多層次的天體系統
1、太陽系:中心天體( 太陽 ):質量占 99.86%
2、八大行星: 水星 、 金星、地球 、 火星 木星、 土星 、 天王星 、海王星 組成 --- 地月系: 地球 和月球
3、總星系: 銀河系 和 恆星世界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 外觀和所處的位置
2、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
3、自身條件 適宜的溫度、合適的大氣,充足的水分。
4、外部條件 穩定的太陽光照,安全的空間運行軌道。
第二節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一、太陽輻射與地球
1、太陽輻射
2、概念: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發射的能量。
波長范圍: 0.4~0.75為可見光波段。
太陽常數: 8.24焦/平方厘米?分。
3、對地球的影響:太陽輻射→能源
太陽輻射→大氣運動、水循環。
二、太陽活動與地球
1、太陽活動
概念: 太陽釋放能量的不穩定性所導致的一些明顯現象 。
2、類型: 黑子→出現於 光球 層。
耀斑和日珥→出現於色球層。
太陽風→出現於 日冕 層。
3、對地球的影響:黑子與氣候變化有一定的相關性(周期 11 年)。
耀斑→磁暴→影響短波通信。
太陽風→極光。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自轉)
一、概 況
方 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呈 逆 時針方向,從南極上空看呈 順 時針方向。
周期: 恆星日,長23小時56分4秒,而1太陽日是地球自轉360°59』所需的時間。
速度: 角速度為 15°/時。地球表面除 南北兩極點外都相等。
線速度從 低緯向 高緯遞減,南北緯60°處的線速度約為赤道處的 一半 。
二、地理意義
①導致 晝夜交替現象,由此,各地溫度發生晝夜變化,生物形成晝夜節律。
②水平運動的物體產生偏向,北半球向 右偏,南半球向左 偏。
③地方時:以一個地方太陽升到最高的時間為正午 12 時, 經度 位置相同的地方,
2、地方時相同。東經數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時的值越 大 。西經反之。經度每相差1°,地方時相差 4 分鍾。
3、時區和區時:為了便於使用。國際上規定將全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佔有 15 個經度,以該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整個時區的統一時間,叫作 區時 ,又稱 標准時 。
4、區時的計算:所求地的區時=已知地的區時±時區差×1小時
5、時區差的求法:在0時區兩側相加,同側相減
6、加減號的確定:所求地在已知地 東取加號,反之取減號
7、國際日期變更線:一條大體沿 180°經線穿行的 折 線,它是為了消除因為地球球形而導致的
8、日期換算中的不同結果而設定的,同時為了保持180°經線上同一行政歸屬的地方日期相同。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公轉)
一、概 況
1、軌道:是一個橢圓,太陽位於其中的一個 焦點上,每年1 月初位於近日點, 7 月初位於遠日點。
2、方向:自西向東
3、角速度約為每天59』 ,近日點時較 快 ,遠日點時較 慢
4、周期為 1年 ,約為 365 日 6 時 9 分
5、黃赤交角及其影響:地球自轉的軌道面叫做 赤道 面,地球公轉的軌道面叫 黃道 面。地球的赤道面與黃道面之間的夾角,叫 黃赤交角,約為 23.5°。也可以說,地軸與黃道面之間約成 66.5°的夾角。
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引起各地正午(太陽高度) 的變化, 晝夜長短的變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帶)的劃分等一系列地理現象。
二、五 帶
1、名 稱: 熱帶、 北溫帶、 南溫帶、 北寒帶、 南寒帶
2、劃分界線: 南北回歸線 、 南北極圈
三、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1、原因:(黃赤交角)存在,地球的 公轉 (自轉或公轉)運動。
2、節 氣
春分時間:3 月 21日 直射點位置:赤道移動方向:向 北 B
夏至時間:6 月22 日 直射點位置:北回歸線移動方向:向 南A
秋分時間:9 月 23 日直射點位置:赤道移動方向:向 南 D
冬至時間:12 月 22 日直射點位置:南回歸線移動方向:向 北 C
四、地理意義
1、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太陽高度角的概念:太陽相對於(地平面)的高度角
2、各地太陽高度在地方時 12時時最大,稱為正午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在(太陽光直射) 的緯線最大,向 南、 北 兩側逐漸降低。
3、晝夜長短的變化:
太陽直射在哪一個半球,哪個半球的白晝就(長) ,而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 ,在極圈以內的地區還可能出現(極晝)現象。另一個半球的情況相反,(赤道上) 各地的晝夜長短,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
四季的更替: 中緯度地區明顯。四季更替表現為一年中 (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夏季是一年中 (白晝)較長, (太陽高度) 較大的季節,冬季反之。春秋兩季是過渡。
Ⅱ 高一地理必修一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准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高中階段自然地理部分學習的總結,同時要為人文地理的學習打下基礎,以及為正確處理人地關系並正確指導人類活動的合理性打下基礎。
本節的關鍵所在是,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間誰也離不開誰,而且誰也會影響誰。各要素之間通過物質和能量的交換相互影響達到統一的狀態。
案例是本節教學的重要手段。因為本節是抽象的理論,教師要以具體的案例讓學生有形象具體的感知;而學生要學會分析案例來掌握本節知識和鍛煉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實踐能力等。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以生物為例,說明生物與其他地理要素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認識生物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2、了解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的新功能;
3、以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流失、東北地區的森林砍伐為例,說明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閱讀案例一,緊扣植物的光合作用,繪制生物循環示意圖,說明生物與其他地理要素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及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2、閱讀案例二,緊扣黃土高原的土壤侵蝕,剖析生物、土壤、地貌、水文、氣候等要素間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3、閱讀案例三,緊扣森林破壞,剖析植被變化對土壤、地貌、水文、氣候的影響,說明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培養正確的人地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樹立事物普遍聯系的思想;
2、樹立科學的資源觀、環境觀,促進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生物在自然地理環境形成與演化中的作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2、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及其表現(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間的關系、牽一發而動全身)教學難點:
1、地理要素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整體性功能
2、自然地理環境的生產功能、平衡功能;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表述問題的能力。
二、說學情
學生已學習水循環和岩石圈物質循環,對地理環境要素有初步的認識,對物質遷移和能量的交換有一定的了解,已具備基本的地理閱讀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但學生還缺乏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案例來幫助學生對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認識,還需要補充光合作用、分解作用等知識,並進一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法
案例教學、啟發式講授
四、說學法
學生原有的地理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習地理方法簡單;但學生思維活躍,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應充分利用這一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案導學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團隊精神,增強學習效果;體會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復雜性,將學習目標內化到行動上。
五、說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最後一節內容,從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對自然地理知識的總結、歸納和融合。所以在教學中應充分聯系學生已有的舊知識,做好縱向、橫向聯系,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本節教材從總體上看,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自然地理環境的基本特徵之一──差異性,二是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是通過自然帶的`地帶性分布規律來體現的。本節課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規律為中心內容,在教學時,要突出讀圖分析、推斷的環節,而且所提供的圖表、資料必須有利於學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和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差異特點
2、了解地理環境差異性的分異規律
3、提高讀圖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
4、運用地理環境差異性的原理,分析人類生活和生產中的現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嘗試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對「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進行分析,並可以圖文轉換;閱讀「喜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異圖」,獲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2、學會與他人合作,並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3、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學習和探究的體會和見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2、樹立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普遍存在的思想,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性的含義和體現。
2、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及產生的原因。
教學難點:
1、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及產生的原因。
2、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與農業生產地域差異的關系。
二、說學情
本節內容是第五單元第二節內容,學生學完了前四章內容,已基本掌握了氣候、生物、土壤、水文和植被等地理環境要素間關系,估計學生通過讀圖、討論和思考,應該能得出地理環境的基本特點――地域差異性。但地域差異性的分異規律對學生來講仍有一定的難度。
三、說教法
①問題探究教學法
②多媒體教學法
③圖文轉化教學法
④案例教學法
⑤討論歸納教學法
四、說學法
①小組合作學習法
②圖表學習法
③比較學習法
④案例學習法
五、說教學過程
Ⅲ 人教版高一地理高中地理第一課地理是什麼玩
人教版高一地理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課《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講宇宙中的天體,天體系統,地球有生命存在的條件。
Ⅳ 人教版必修課高一地理,生物,政治,歷史的第一課是什麼
歷史: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一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
生物鬧昌漏:第一章:走近細胞.第一節:從生物迅灶圈到液爛細胞.
政治: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第一課:神奇的貨幣.
Ⅳ 高中第一節地理課講什麼要不要講課本知識
第一節課主要和學生交流介紹,能調動學生積極性更好,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華,學生喜歡厲害的老師,建議不要講課本知識。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如下: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成為一名初中地理老師的方法
按照《教師法》和《教師資格條例》的要求,擁有合法教師資格證是從事教師行業的必要條件。因此,必須持有教師資格證書。
取得初級中學教師、初級職業學校文化、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或者其他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部分省市專科不能報考初中教師資格證)。
應當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具體的申報要求:
1、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准》二級乙等以上標准。
2、各級各類學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申請教師資格應按省教育廳部署補修教育學、心理學課程,並由省教育廳統一組織考試合格。(申請者學歷為師范專業畢業人員免於教育學、心理學考試)。
Ⅵ 如何上好高一地理第一節課
地理教師怎麼上好高一新生的第一節地理課?
一、精心設計開場白
好的開場白能夠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節課我精心設計了如下的開場白:以後我就是你們的地理教師,「有緣千里來相會」,因為有緣,所以同學們相聚在一起,因為有緣,所以我與你們成為師徒,願同學們惜緣,珍惜時光,努力向前,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當好講完我的開場白後,我發現同學們情緒激動,有的同學眼裡還閃動著淚花。
二、創設問題情境
利用生動的地理課程資源,創設誘人思考的問題情境,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例如,講到「解開地理之謎」時,我提出了問題:我們這個地方一年經歷春、夏、秋、冬四季,那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會發生火山、地震呢?為什麼全球的人們都在關注環境問題呢?為什麼中東地區戰火不斷呢?等。在問題的驅使下,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認識到地理是一門很有用的學科,強化學生地理學習動機。
三、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在地理教學中,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地理就在身邊,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例如,講到地理與日常生活時,我讓學生思考,本地的傳統民居,為什麼屋頂是斜的,房屋的朝向大都是朝南?讓學生聯系本地的氣候加以解答,有利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鼓勵積極探索,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
四、引入鄉土地理內容
鄉土地理中蘊藏著大量有價值的教學資源,與當地的生產生活關系更為密切,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更為感興趣,易被學生理解接受,運用鄉土地理知識的實例能讓地理課堂充滿活力。例如,講到「地理與生產建設」時,我組織學生進行探究「為什麼我們浮梁的茶葉能深受青睞?」,有的說出我們這個地方降水多,氣溫適宜、土壤肥沃適合茶葉的生長,有的說茶葉歷史悠久,曾多次榮獲國際大獎,有的說我們這個地方生的茶葉出口國外,價錢高,市場廣闊等等,
這樣引入鄉土地理內容,將課堂活動置於逼真的社會背景之中,給學生以直觀的感性認識,更符合初中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特點,地理課更具有鄉土性、實用性、趣味性和信服力,學生更喜歡上地理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採用激勵性評價
一節課地理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期望,在教學中採用激勵性評價,始終把學生作為一個能動發展的主體來看待,通過各種外部誘因來滿足學生興趣、情感的需求,。學生哪怕是取得一點點成績或進步,都要給給予他們以鼓勵,以點燃他們的求知的火花,促進學生學生地理的主動性。
Ⅶ 高一地理開學第一課怎麼上
如何上好高一地理第一節課
最佳答案
1 做好心理調適,盡快進入教師角色
盡快適應教學環境,作班集體中的領導者,從思想、行為等各個方面承受社會對自己的角色期望。
2 作為新教師,上課前要有良好的思想准備
①克服畏懼心理,樹立自信心。
②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取得支持和幫助。
③ 設計好莊重儀表,把握好嚴中有愛
3 精心備好第一堂課,打好「第一仗」
深入研究大綱、教材,提高教育思想、業務水平和教學藝術。從教學過程來說,要做到教學目的明確,教學層次清楚,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教學語言來說,要做到語言生動形象,活潑有趣,邏輯性強,通俗易懂;從教學形式來說,要做到教學方法靈活,啟發得當,教學步驟嚴密,緊湊等等。
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一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情況,就是學生想不想學你的課?愉不愉快?為什麼?二是學生學習的科學性情況,學生會不會學?是怎麼學習的?存在什麼問題?三是學生的有關預備知識和能力的掌握情況,也就是講新課要用的有關預備知識是否掌握?有關能力如何?
反復「試教」。及時發現問題,並逐個進行糾正;最好能熟悉到講課時不用看教案最好。
課後小結 。上完課後要及時對比備課和上課:分析在本堂課中有哪些較好地實現了原定計劃,還有什麼不足;課上發生的自己.沒有預料到的情況,自己是如何應變處理的,並進行分析;哪些問題在備課時沒有考慮到;學生在學習中有哪些反應;下堂課教學要著重注意些什麼等等;分析的結論記錄下來,作為下階段備課和上課的參考
Ⅷ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節課應該講什麼比較好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節應該講什麼,根據本人經驗,首先講講地理在生活中的應用,如:如果是房地產開放商,你的樓間距不能低於多少?這取決於什麼?再比如冬季下雪,山的哪側雪融化的快哪側融化的慢,為啥?再比如當地的農作物有哪些?再比如日本海嘯後海面垃圾會流動到哪些國家?等等,講這些都是為了增加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認識,提高興趣,為以後教學做好情感上的鋪墊。其次,帶領學生們必修一的目錄,必修一主要講自然地理,第一單元地球的宇宙環境,第二單元大氣,第三單元地球上的水,第四單元地表形態的塑造,第五單元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單元之間具有邏輯性,從遠到近,最後到達生活周圍陸地環境。然後看每個單元的每節題目,要求記住各章節的名稱,最後開始上第一單元第一節,第一節先看大題目,再逐層分析下去。
Ⅸ 高一下學期地理第一課講什麼
人口數量的變化。§1人口的數量變化1、一個地區人口的數量變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人口遷移)。其中,影響人口數量變化的決定性因素是自然增長,而機械增長對人口數量的影響力隨鉛亂尺著范圍的增大而減弱。2、從時間上看,世界人口數量的變化在不同歷史時期是不同的,從總的趨勢來看是不斷增長的,20世紀以來則進入快速增長時期。從空間上看,集中於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的發達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日本;俄羅斯;德國、法國、匈牙利等國家甚至出現了人口負增長現象;而集中於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因此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採取的人口政策是不同的。3、世界人口增長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三項指標共同構成的,可以分為原始型、傳統型、現代型三種類型。4、圖中曲線①表示出生率,曲線②表示死亡率。A表示的人口增長模式是原始型,B表示的人口增長模式是傳統型,C表示的人口增槐高長模式是現代型。在表格中填出各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相關特點。 5、影響人口模式轉變的主要因素是社會生產力,在人口模式的轉變過程中,首先出現下降變化的是死亡率。6、全球增長模式從總體來看處於由傳統型轉向現代型的過渡階段,從局部看,發達國家以及中國等少陪枯數發展中國家已經進入現代型型,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仍然處於由傳統型轉向現代型的過渡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