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高中地理氣候由什麼構成

高中地理氣候由什麼構成

發布時間:2023-06-10 19:49:54

1. 高中地理氣象與氣候知識點

知識是人們前進的最大動力,因為有知識,我們知道我們從哪裡來,也知道我們將要到哪裡去。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氣象與氣候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氣象與氣候知識點

大氣的垂直分層與大氣的熱狀況

1.大氣的垂直分層

(1)分層依據:溫度隨海拔高度的變化。

(2)對流層特點

①氣溫隨高度升高而降低,對流現象顯著,天氣復雜多變。

②地面是低層大氣的直接熱源。

③逆溫現象

A.對流層氣溫隨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 ℃,出現逆溫現象。

B.輻射逆溫的生消過程

無逆溫→逆溫生長→逆溫層最厚→逆溫減弱→逆溫消失

C.逆溫現象,風力小,使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時擴散,污染更加嚴重。

④霧形成條件:空氣中水汽充足;水汽遇冷凝結成水滴;凝結核充足;逆溫現象,風力小。

(3)平流層特點

①氣溫隨高度升高而升高,大氣以平流運動為主,天氣晴朗。

②大氣平穩,天氣晴朗,能見度高,適合飛機飛行。

③分布有臭氧層,強烈吸收太陽輻射的紫外線而增溫。

(4)高層大氣特點

①氣溫隨高度增加先降低後升高,此層存在若干電離層,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

②分布有氧原子,強烈吸收太陽輻射的紫外線而增溫。

2.大氣的熱狀況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①反射作用:反射作用無選擇性,雲層越厚,反射作用越強。白天陰天氣溫低。

②吸收作用:吸收作用有選擇性,水汽和CO2吸收紅外線,O3、O吸收紫外線。

③散射作用:散射作用既有選擇性有無選擇性,可見光中的藍光、紫光最易被散射,天空呈現為藍色。空氣質量較差時,可見光都易被散射,天空呈現灰白色。

(2)大氣對地面輻射的保溫作用

①一半以上的太陽輻射透過大氣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陽輻射而增溫。太陽是地面的直接熱源。

②地面受熱後,向外輻射,除少數透過大氣射向宇宙空間外,絕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氣中的水汽和CO2吸收,低層大氣因吸收太陽輻射而增溫。地面是低層大氣的直接熱源。

③大氣受熱後,向外輻射,除少數透過大氣射向宇宙空間外,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稱為大氣逆輻射,大氣對地面起到了保溫作用。雲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夜晚陰天氣溫高。

④全天晴,日較差大,全天陰,日較差小。

⑤效率低和成本高:比常規能源在利用中效率低、成本高。

(3)大氣熱狀況應用

①溫室氣體大量排放使得全球氣候變暖: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增強,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增強,保溫作用增強,氣溫升高,全球氣候變暖。

②深秋利用煙霧防霜凍;深秋露水、霜、霧多出現在晴天的夜晚。

(4)影響到達地面太陽輻射的因素

①緯度因素:緯度低,正午太陽高角大,光照集中,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路徑短,地面得到的太陽輻射多。反之的話,夏季晝長,地面得到的太陽輻射多。

②地形因素: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大氣中塵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量多。反之,相反。

③天氣狀況:晴天多,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小,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量多。

④下墊面:地面反射率等。

氣象與氣候知識點2

大氣環流

1.熱力環流

(1)最簡單的一種大氣環流。

①形成過程:地面冷熱不均引起垂直方向的大氣運動,從而在同一高度面上產生氣壓差異,進而形成空氣的水平運動。

②天氣狀況:A受熱,氣流上升,易形成陰雨天氣。B冷卻,氣流下沉,易形成晴朗天氣。

③熱力環流的應用

A.海陸風: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白天濱海地區易形成陰雨天氣,夜晚海洋易形成陰雨、多霧天氣。

B.山谷風:白天吹谷風,山坡、山頂易形成陰雨天氣,夜晚吹山風,山谷和盆地氣流上升,易形成霧、陰雨天氣,而且山谷和盆地內多形成逆溫層,阻礙了空氣的垂直運動,易造成大氣污染。

C.城市風:城市由於人口密集,生活、交通、工業等排放大量廢熱使城市形成熱島、雨島、混濁島。

2.大氣的水平運動

(1)近地面風的畫法

①風向與等壓線垂直,並指向高壓,北(南)半球向右(左)偏轉30?~45?。

②風的受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

③三力的特點:水平氣壓梯度力始終與等壓線垂直並指向高壓,是形成豐的源動力,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速越快,它還影響風向。地轉偏向力始終與風向垂直,不影響風速,隻影響風向。摩擦力始終與風向相反,降低風速,影響風向。

(2)高空風(一般1500米以上)的畫法

①風向與等壓線垂直,並指向高壓,北(南)半球向右(左)偏轉90?。

②風的受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

3.三圈環流(氣壓帶、風帶)

(1)三圈環流的形成因素:赤道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是熱力因素;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是動力因素。

(2)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北半球夏半年北移,冬半年南移。

(3)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①受低氣壓控制,氣流上升,降水較多。赤道低氣壓帶——熱帶雨林氣候。

②受高氣壓控制,氣流下沉,降水較少。副熱帶高氣壓帶——熱帶沙漠氣候;極地氣候——冰原氣候。

③受西風帶控制,風從較低緯度吹向較高緯度,降水較多;風由海吹向陸地,降水較多。溫帶海洋性氣候。

④受信風帶、極地東風帶控制,風從較高緯度吹向較低緯度,降水較少;信風帶——熱帶沙漠氣候;極地東風帶——苔原氣候。

⑤受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雨旱兩季。赤道低氣壓帶、信風帶——熱帶草原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西風帶——地中海氣候。

4.季風環流

(1)海陸分布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

①1月份亞洲(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切斷了副極地低氣壓帶,使低壓帶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阿留申低壓,大西洋——冰島低壓。

②7月份亞洲(印度)低壓切斷了副熱帶高氣壓帶,使高壓帶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夏威夷高壓,大西洋——亞速爾高壓。

(2)季風環流的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①1月份

②7月份

氣象與氣候知識點3

氣候

1.氣溫

(1)氣溫的時間分布規律

①一天中,氣溫最高出現在午後兩點,氣溫最低出現在日出前後。

②一年中,北(南)半球陸地均溫最高出現在7(1)月,海洋8(2)月。北(南)半球陸地均溫最低出現在1(7)月,海洋2(8)月。

③氣溫的日(年)較差變化:大陸大於同緯度的海洋;內陸大於同緯度的沿海;海拔低的地方大於海拔高的地方;緯度較高的地區大於緯度較低的地區;晴天大於陰天。

(2)氣溫的空間分布規律

①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氣溫由低緯向兩極遞減。

②等溫線北(南)半球較曲折(平直):1月份大陸等溫線向南凸出,海洋上則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

(3)氣溫空間分布的影響因素

①緯度因素(太陽輻射):氣溫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等溫線基本與緯線平行。

②海陸分布(海陸熱力性質差異):1月陸地等溫線向南凸,7月向北凸。

③洋流(暖流增溫,寒流降溫):洋流流向與等溫線凸向一致。

④海拔(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等溫線與等高線幾乎平行;海拔高的地區等溫線向低緯彎曲,海拔低的地區等溫線向高緯彎曲。

⑤坡向(太陽輻射、焚風效應):相同海拔,陽坡的氣溫高於陰坡;背風坡的氣溫高於迎風坡。

⑥阻擋作用:同緯度地區,有地形阻擋作用地區的冬季氣溫高於無地形阻擋地區。

⑦大氣環流:冬季我國南北溫差大。

⑧人類活動(城市熱島效應):城市(工業區)出現閉合等溫線。

2.降水

(1)降水的形成條件:飽和水汽上升遇冷;充足的凝結核;水滴增大到足夠掉落地面。

(2)常見類型:地形雨、鋒面雨、台風雨、對流雨和氣旋雨等。

(3)分布規律: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中緯度地區沿海降水多,內陸降水少,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和內陸降水少。

(4)影響降水的因素

①大氣環流:受低氣壓帶控制,降水多;受高氣壓帶控制,降水少;風由較低緯吹向較高,降水多;風由海洋吹向陸地,降水多;風由陸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受季風影響,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②海陸位置:深居內陸,大陸性強,降水少;位於沿海,受海洋影響,降水豐富。

③洋流:暖流增濕,降水較多;寒流減濕,降水較少。

④地形:迎風坡,降水多(隨高度增加,降水呈現少—多—少的變化規律);背風坡,降水少(隨著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現出由多到少的變化規律);高大地形阻擋水汽進入,降水少;地勢高,對流減弱,降水少。

⑤水文:水域廣,降水多,反之少。

⑥植被:植被覆蓋率高,降水多,反之少。

⑦人類活動:城市氣溫高多上升氣流,形成雨島效應;植被破壞,地面缺乏保護,氣候乾旱;興修水庫,降水增多;圍湖造田,降水減少。

3.氣候的影響因素

(1)緯度因素(太陽輻射):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決定了氣候的熱量帶和氣溫的高低分布。

①熱帶:最冷月均溫在15 ℃以上。

②亞熱帶:最冷月均溫在0 ℃以上。

③溫帶:最冷月均溫在0 ℃以下(溫帶海洋性氣候除外)。

④亞寒帶:最熱月均溫略高於10 ℃。

⑤寒帶:最熱月均溫在10 ℃以下。

(2)大氣環流

(3)海陸位置

(4)地形、地勢:高大的山地由於海拔的影響,形成水熱的垂直分異,從而形成氣候的垂直變化。

(5)人類活動

4.氣候類型的判斷

(1)根據冷/熱月確定南北半球

(2)根據氣溫確定氣候帶

(3)根據降水(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進入雨季)的季節分配確定氣候類型

5.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

①分布:大致在南北緯10°之間,主要位於非洲剛果河流域、南美亞馬孫河流域和亞洲印度尼西亞等。

②成因:終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對流旺盛,降水量大於2000mm。

③特點:終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

①分布:大致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如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區,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南美巴西等地。

②成因:處於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地區。

③特點:終年高溫,干濕旱明顯交替,5~10月是雨季,11~次年4月是乾季,降水量在750~1000mm。

(3)熱帶季風氣候

①分布:大致在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以亞洲中南半島、印度半島最為顯著。只有亞洲存在這種氣候。

②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③特點:終年高溫,明顯分雨旱兩季,6~9月是雨季,10~次年5月是旱季,降水量在大於1600mm。

(4)熱帶沙漠氣候

①分布:大致在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內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漠區、亞洲阿拉伯半島和澳大利亞大沙漠區。

②成因: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全年降水少,降水量小於125mm。

③特點:終年高溫,乾旱少雨。日照強烈,氣溫日較差大。

(5)亞熱帶季風氣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於南北回歸線~35°之間的大陸東岸,如我國秦嶺以南,北美大陸、南美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等地。

②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③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降水量800~1600mm。

(6)地中海氣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於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陸西部沿海,澳大利亞大陸和非洲大陸西南角等地。

②成因:處於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區。

③特點: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降水量300~1000mm(靠近30°緯度地區降水較少,靠近40°緯度地區降水較多)。

(7)溫帶季風氣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於北緯35°~55°之間亞洲大陸東部,如我國的華北、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和朝鮮半島。只有亞洲存在這種氣候。

②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③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降水量400~800mm。

(8)溫帶大陸性氣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於溫帶大陸內部。如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內陸地區。

②成因:深居內陸,距海遠。

③特點:冬寒冷夏炎熱,日較差、年較差大,降水少,降水量小於400mm。

(9)溫帶海洋性氣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於南北緯40°~60°之間的西歐、北美和南美大陸西岸狹長地帶。

②成因:終年受西風帶控制。

③特點:終年溫和多雨,日較差、年較差小,降水量750mm。

(10)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於北緯60°~70°之間的大陸。如亞歐大陸、北美大陸北部。

②成因:終年受極地氣團控制。

③特點: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涼爽短促,降水較少。

(11)苔原氣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於北極附近的沿海。如亞歐大陸、北美大陸北冰洋沿岸。

②成因:緯度高,太陽輻射弱,受極地氣團或冰洋氣團控制。

③特點:全年嚴寒,降水少。

(12)冰原氣候

①分布:南北半球極地附近內陸。如南極大陸、格陵蘭島。

②成因:緯度最高,太陽輻射弱,受冰洋氣團控制。

③特點:酷寒、烈風、乾燥。

(13)高原和高山氣候

①分布:高大的山地、高原。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脈。

②成因:地勢高,地形起伏大。

③特點: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

6.非地帶性氣候

(1)遠離赤道的熱帶雨林氣候:馬達加斯加島的東側、澳大利亞的東北部、巴西東南部沿海和中美洲的東側等地、幾內亞灣沿岸。(來自海洋的信風、地形迎風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區的熱帶草原氣候:大約在5°N~10°S之間、38°E以東的東非高原,地勢高,對流運動弱,降水少於雨林而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3)南亞的熱帶沙漠氣候:塔爾(印度)荒漠,冬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下沉氣流,降水少;夏季西南季風勢力無法到達;歷史上人類對植被的破壞。

(4)西風帶內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亞高原的溫帶大陸性氣候:西風帶受山脈阻擋,背風坡降水少;沿岸寒流的降溫減濕作用。

(5)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種氣候: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種氣候的分布范圍僅局限在沿岸地區的狹長地帶,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點。主要原因是受到南北走向、雄踞美洲西側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各氣候帶不能向東延伸。

(6)南半球缺失苔原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南半球55°~65°的緯度地帶內大部分是海洋。


高中地理氣象與氣候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2017高中地理氣候知識點總結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梳理:大氣與天氣、氣候

★ 高中地理氣候知識點總結

★ 高中地理氣候知識點

★ 高中地理中國氣候知識點

★ 高中地理氣候有關知識點

★ 高中地理氣候類型知識點

★ 區域地理世界氣候知識點總結

★ 高中地理氣候分布知識點

★ 高中地理氣象災害知識點

2. 構成氣候的要素有哪些

主要的氣候要素包括氣溫、降水和光照等。 它們是分析和描述氣候特徵及其變化規律的基本資料。 常用氣候要素的有平均值、總量、頻率、極值、變率、各種天氣現象的日數及其初終日、某些氣象要素的持續日數等。

氣候統計量通常要求有較長年代的觀測記錄,以使所得的統計結果比較穩定,一般取連續30年以上的記錄。

為了對全球或某個區域的氣候作分析比較,必須採用相同年代的資料。為此,世界氣象組織建議把1901一1930年和1931-1960年兩段各30年的資料作為全球統一的資料統計年代。但在一些氣候變化不大的地區,或年際間變化不大的一些氣象要素,連續10年以上的資料統計結果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作用

氣候要素不僅是人類生存和生產活動的重要環境條件,也是人類物質生產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在生態學、地學、資源科學和農學等多學科的研究中,氣候要素數據都是重要的基礎數據源。

中國大陸中學地理教材分類

中國大陸中學地理教材所採用的氣候分類法以氣溫、降水和大氣環流為參照依據,將地球氣候分為13種,是周淑貞氣候分類法的簡化版本。

1、熱帶氣候

把常年月均溫在15℃以上的地區劃為熱帶氣候區。根據降水把熱帶氣候分為熱帶雨林氣候(2000mm以上)、熱帶季風氣候(2000mm~1500mm,大陸東岸)、熱帶草原氣候(1500mm~200mm)和熱帶沙漠氣候(0mm~200mm)。

2、亞熱帶氣候

把最熱月在20攝氏度以上且最冷月在0℃~15℃的地區劃為亞熱帶氣候區。根據降水把亞熱帶氣候分為亞熱帶季風氣候(1000mm以上,大陸東岸,除東亞外均稱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和地中海氣候(300mm~1000mm,大陸西岸)。

3、溫帶氣候

把最熱月在20攝氏度以上且最冷月均溫在0℃以下(冬冷夏熱型),常年月均溫在0至20攝氏度之間(終年溫和型)的地區劃為溫帶氣候區。終年溫和型的為溫帶海洋性氣候(700mm~1000mm,大陸西岸);

冬冷夏熱型根據季風是否顯著分為溫帶季風氣候(400mm以上,大陸東岸)、溫帶大陸性氣候(400mm以下)。在簡化的氣候分類法中,常將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劃歸溫帶大陸性氣候。

4、寒帶氣候

把最熱月均溫在10℃以下的地區劃為寒帶氣候區。根據最熱月均溫把寒帶氣候分為苔原氣候(最熱月均溫突破0℃)和冰原氣候(最熱月均溫不突破0℃)。

5、高原山地氣候

該氣候區垂直自然帶同赤道向兩極出現的水平自然帶相類似,其帶譜的多少與山地海拔高度以及所處的緯度有關。其基帶與水平地帶性決定的自然帶一致,雪線高度與氣溫呈正比,與降水呈反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氣候要素

3. 高中地理氣候類型及其特點成因。

亞洲
1. 熱帶雨林氣候:成因:位於赤道附近,全年氣溫高,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多對流雨。

2. 熱帶沙漠氣候:成因:位於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地區,終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高溫少雨。

3. 熱帶季風氣候: 成因:(1)西南季風成因: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氣壓帶和風帶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後受向右的地磚偏向力影響,偏轉成西南風。由於經過印度洋空氣濕潤,帶來大量降水。
(2)東北季風的成因:冬季陸地降溫快,空氣收縮下沉形成冷高壓。海洋上氣溫相對較高,氣壓相對較低,風由高壓吹向低壓。故該地冬季盛行東北風,來自亞歐大陸較乾燥,形成乾季。

4. 亞熱帶季風氣候:(大陸東岸)成因:亞歐大陸和太平洋之間巨大的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冬季陸地降溫快,空氣收縮下沉形成
高壓。海洋上氣溫相對較高,氣壓相對較低,風由高壓吹向低壓。

注意:我國季風氣候和日本季風氣候比較大陸性較強,日本海洋性較強。
(海洋性表現:溫差較小小,降水較為均勻)

5. 溫帶季風氣候:(大陸東岸)成因: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相同,都為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6. (偏南的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成因:亞歐大陸面積廣闊,加上高山高原的對水汽的阻擋,內陸地區距海遙遠,降水較少。受大陸氣團控制故而溫差較大。(如我國的吐魯番圍著火爐吃西瓜)

7. (偏北的為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成因:受大陸影響同時也受附近海洋影響。

8. 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夏干氣候)

成因:風帶和氣壓帶季節性移動,導致該地受副熱帶高壓()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9. 極地氣候:包括苔原氣候和冰原氣候成因:終年受極低高壓控制。

10.高山高原氣候成因:亞歐大陸高山高原集中於中部,隨著海拔升高,水熱條件變化引起氣候變化

1. 緯度低2.相對高度大
總結:1.亞洲氣候復雜,但沒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因為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大陸西岸,而亞洲西部是陸地,沒有西岸。

二.非洲(因為赤道橫穿中部,氣候南北對稱,沒有溫帶和寒帶氣候)
1.熱帶雨林氣候:成因:(1)剛果盆地:位於赤道附近,全年氣溫高;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多對流雨。(2)幾內亞灣沿岸: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時,氣壓帶風帶向北移,南半球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為西南風,該地正好位於西南風迎風坡,降水豐富而形成熱帶雨林氣候。(3)馬達加斯加島東側:該島中部有一列南北走向的山脈。其東側正好處於東南信風迎風坡,地形抬升作用使島的東部降水十分豐富。(屬於非地帶性熱帶雨林氣候)

2. 熱帶草原氣候:成因:大致位於南北緯10°—20°回歸線之間地區風帶和氣壓帶季節性移動導致熱帶雨林兩側受赤道低壓(多雨季節)、信風帶(乾季)交替控制。非洲熱帶草原氣候區的信風帶包括東南信風和東北信風,但都來自於陸地,都較乾燥,故受受信風影響時氣候乾燥。 但非洲有些地區的熱帶草原氣候是因為地形地勢造成的。如東非高原,南非高原

3. 熱帶沙漠氣候:成因:緯度較低,氣溫較高,終年受副熱帶高壓或來自陸地的信風控制,降水稀少。

4.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夏干氣候)成因:夏季因氣壓帶和風帶向北移,位於回歸線附近的副熱帶高壓帶向北移,此處(在北緯30-40度左右)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晴朗為主,氣候炎熱乾燥。冬季因氣壓帶和風帶向南移,位於30-40度的西風帶向南移正好控制該地區,西風帶來豐富的降水,氣候溫和多雨

5.高原高山氣候:(略)

三.歐洲:(位於回歸線以北,沒有熱帶氣候)

1. 地中海氣候 成因及景觀:參考非洲地中海氣候的成因

2. 溫帶海洋性氣候:成因:位於北緯40-60左右,終年受盛行西風控制,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使這里
氣候溫和,適宜人類居住,多為人口密集區。

3. 溫帶大陸性氣候:成因:距海遙遠,西風難以深入。

4.極地氣候:見亞洲

四.北美洲 (巴拿馬運河以北的美洲)
1.熱帶雨林氣候:
A.分布:中美洲巴拿馬運河附近(巴拿馬,尼加拉瓜,宏都拉斯等)
B.成因:(1) 本身緯度低,且位於東北信風破的迎風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2)沿岸墨西哥暖流,增溫增濕的作用。墨西哥東南部的熱帶雨林氣候是受赤道暖流的影響。
C.特點:終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成因:(1)大陸上熱帶草原氣候夏半年 因赤氣壓低啊風帶向北移動,受赤道低壓控制,多雨。冬半年副熱帶高壓控制而少雨。
(2)島嶼上的熱帶草原氣候成因:夏半年處於東北信風迎風坡,多雨。冬半年受副熱帶高壓影響而少雨。

3.熱帶沙漠氣候:原因: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或東北信風控制,降水稀少

4.地中海氣候:成因:參考歐洲地中海氣候,和其它的地中海氣候成因相同

5.溫帶海洋性氣候:成因:終年受西風帶影響,溫和多雨。並受沿岸北太平洋暖流影響,是氣候更加溫和。

6.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成因:位於大陸東岸,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受季風環流影響,夏季盛行來自大西洋的偏南風,冬季盛行來自大陸的偏北風,但季風特徵不及亞洲明顯;降水也較集中於夏季,但集中程度不及亞洲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故稱之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7.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面積僅次於亞洲,是北美洲主要的氣候類型)成因:
(1)北美洲北寬南窄,溫帶氣候占絕對優勢。
(2)北美洲西部為一系列緊逼海岸的高大山脈,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水汽。
(3)北美中部為縱貫南北的平原,北通北冰洋,南通墨西哥灣。冬季可以讓來自高緯的寒冷空氣毫無阻擋的長驅南下,所經的廣大內陸地區急劇降溫;夏季來自墨西哥灣的暖濕氣流也可毫無阻擋的北上,使內陸地區增溫;於是增強了冬夏溫差大的大陸性特徵。
(4)東部低緩的山地和高原對冷暖氣流都沒有很大的阻擋作用,冬季冷空氣可以直逼東北部沿海,因此形成大陸性氣候。

8.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在圖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北部的亞寒帶地區)

9.冰原氣候和苔原氣候:都屬極地氣候,包括加拿大大陸北部地區和附近島嶼,如格陵蘭島
10.高山高原氣候:成因:由於南北美洲西部高山呈南北走向,而西部中緯度地區盛行偏西風。西風受高山阻擋,使西風影響的范圍僅局限於西部沿海地區。在迎風坡(西坡)因海拔升高水熱條件發生變化,自然景觀垂直變化顯著;背風坡,氣流下沉氣候乾旱;山間高原和山間盆地,因地形封閉,氣候乾旱。

五.南美洲:(三分之二的地區位於熱帶,熱帶氣候為主,濕潤氣候為主)
1.熱帶雨林氣候:.成因:
(1)亞馬孫平原熱帶雨林氣候成因: ①位於赤道兩側,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多雨; ② 亞馬孫平原北南西三面較高,開口朝向大西洋,有利於濕潤空氣深入內陸;③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均來自大西洋,能帶來豐富的水汽。
(2)巴西高原東南側的熱帶雨林氣候成因(非地帶性):
①位於東南信風迎風坡,多地形雨。②沿岸巴西暖流增溫增濕作用。
(3)南美洲西北沿海熱帶雨林氣候成因:
位於赤道地區附近,受赤道低壓影響明顯; 受赤道暖流影響;

2.熱帶草原氣候:成因: 夏半年受赤道低壓影響,高溫多雨;冬半年受副熱帶高壓或信風的影響,高溫少雨,干濕季明顯。(注意:赤道附近的熱帶草原氣候受地形影響形成)

3.熱帶沙漠氣候:成因: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或位於信風的背風坡; 沿岸秘魯寒流降溫減濕作用;

4.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成因:和北美洲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成因相似。

5. 地中海氣候: 成因:風帶和氣壓帶季節性移動引起。南半球夏季(1月左右)因氣壓帶和風帶向北移,位於回歸線附近的副熱帶高壓帶向南移,此處(在南緯30-40度左右)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晴朗為主,氣候炎熱乾燥。南半球冬季(7月左右)因氣壓帶和風帶向北移,位於30-40度的西風帶向北移正好控制該地區,西風帶來豐富的降水,氣候溫和多雨。(此處西風為西北風,西風來自太平洋。)

6. 溫帶海洋性氣候: 成因:終年受南半球西風控制。(南半球的西風帶為西北風—來自低緯)

7. 溫帶大陸性氣候: 成因:位於位於西風的背風坡

8. 高山氣候:
A. 分布:南美洲西部高山地區(安第斯山地區)
B. 特點成因和其它大洲相同。

六.大洋洲:
1.熱帶雨林氣候:(屬於遠離赤道的熱帶雨林氣候,故為非地帶性熱帶雨林氣候)成因:(1)澳大利亞東北部大分水嶺處於南半球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地形抬升導致降水豐富
(2)該地附近東澳大利亞暖流增溫增濕的作用

2.熱帶沙漠氣候成因:位於回歸線附近,終年受副熱帶高壓響;西岸西澳大利亞寒流降溫減濕的作用加劇了乾燥程度。

3.熱帶草原氣候:
(包括南回歸線以南的亞熱帶草原氣候)

成因:
(1)澳大利亞南回歸線以北的熱帶草原氣候: 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該地冬半年)時,風帶氣壓帶北移,該地受南半球東南信風影響,降水少,為乾季。 當該地夏半年時,風帶氣壓帶南移,該地受赤道低壓控制,同時北半球東北信風帶越過赤道,因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向左偏逐漸偏轉成西北風。西北風來自海洋,能帶來大量降水,為濕季。
(2)澳大利亞南回歸線以南的草原氣候:此後處是地中海氣候向熱帶沙漠氣候的過渡,故雨季在冬半年。

4.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成因::位於大陸東岸,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受季風環流影響,夏季盛行來自大西洋的偏南風,冬季盛行來自大陸的偏北風,但季風特徵不及亞洲明顯;降水也較集中於夏季,但集中程度不及亞洲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故稱之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5.地中海氣候:

成因:該地雖處於大陸的東部,但此處因地形輪廓的特殊性,仍能在冬季的時候受西風的影響。(注意南半球西風為西北風)

6.溫帶海洋性氣候:(注意大洋洲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分布特殊性)

成因:該地區溫帶地區,因大陸輪廓的特殊性,又能受到西風的影響,終年有暖濕空氣從海洋面上吹來,就可以形成溫和多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閱讀全文

與高中地理氣候由什麼構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