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如何改造地形

地理如何改造地形

發布時間:2023-06-11 06:05:40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全部活動題答案

高二地理(理科)水平測試復習提綱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的變化
一、人口增長:
1、總趨勢: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萬的數量在增長。
2、一個地區人口的增長受自然增長和人口遷移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決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長=出生率—死亡率
3、差異:時間上——20世紀以來是世界人口增長快速的時期。原因是對自然環境開發利用和改造的范圍不斷擴大、對各種災害和疾病的防禦能力不斷提高、發展中國家政治的獨立和經濟的發展等。
空間上——發達國家增長緩慢,(有些國家出現了負增長,如俄羅斯、德國、匈牙利等);
發展中國家速度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長速度趨緩。存在差異的原因主要是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及生育觀念差異所致。
4、人口問題與對策: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過快,出現勞動力過剩,就業困難,社會治安混亂等社會問題;要採取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的政策。
發達國家——人口增長過慢,導致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社會負擔過重等問
題;可採取鼓勵生育、吸納外來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長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三項指標共同構成。
原始型: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長;
傳統型: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
現代型: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如圖1:
「高」與「低」往往以1%為參照, 若低於或接近1%就能用「低」來形容。
目前發達國家已進入了現代型;
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還未完成由傳統型向現代型的轉變;
世界仍處於由傳統型向現代過渡階段;
我國已基本實現了從傳統型向現代型的轉變。

二、人口遷移:
1、含義:人的居住地在國際或本國范圍內發生改變,並達到一年以上。
2、國際人口遷移:
二戰前——原因:地理大發現與新航線的開辟;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殖民主義的擴張;
特點:以集團性、大批移民為主;
流向:從舊大陸流向新大陸,從已開發國家流向未開發國家。
主要移出地:歐洲;移入地:美洲與大洋洲。(黑人作為奴隸被販賣到美洲;亞洲人作為勞工被招募到東南亞和美洲)。
意義:人口遷移客觀上開發了新大陸,傳播了工業文明,也改變了人種的空間分布。
二戰後——原因: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勞動力供求關系的地區差異。
特點: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工人增加;
流向: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北美、西歐、大洋洲由於經濟發達,吸引了大量的移民;西亞、北非石油開采,經濟發展較快,也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3、中國人口流動:
建國初期——流向:國家有計劃、有組織地從東部城市遷往西北、東北等邊疆地區;
目的:開發國土;
原因:東南部人多地少,勞動力富餘,西北和東北地區地廣人稀,勞力不足。
改革開放後(民工流)——
流向:自發地從落後地區流向發達地區、從內陸流向沿海、從山區流向平原、從農村流向城市。
原因: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所致。(東部沿海城市經濟發達,西部內陸,尤其是農村經濟落後)。
意義:民工流一方面可以緩解遷出地人多地少的矛盾,增加經濟收入,縮小地區差異;
另一方面也可解決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促進經濟發展;
同時也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遷出地人才流失,遷入地社會治安混亂、交通擁擠、住房困難等)。
4、美國人口流動:從東北部(冰凍地帶)流向南部和西部(陽光地帶)。
5、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氣候、土壤、淡水、礦產等;
社會經濟因素:經濟、交通、文化、家庭和婚姻等;
政治因素:政策、戰爭、政治變革等。
三、幾個概念:環境承載力——指某種資源能夠持續供養的最大人口數。
環境人口容量——綜合考慮多種資源,環境能夠持續供養的最大人口數(即最小的環境承
載力,它是一個極限值)。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資源(最主要因素)、科技發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目前技術條件下,估計世界環境人口容量100億,我國16億。
人口合理容量——一定條件下,該國或地區最適宜的人口數。我國的合理人口容量估計7億。

第二章 城市與城市化
一、城市形態:
團塊狀——多見於平原地區;條帶狀——多見於河谷地區;組團狀——多見於山區或丘陵地區。
二、城市功能區:城市中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在城市中集中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區。住宅區、工業區、商業區是城市中最常見的功能區。
商業區——面積最小,多呈點狀或條帶狀分布於城市中心、主要交通干線旁或街角路口處;
工業區——面積中等,多呈片狀分布於城市外緣和主要交通線旁(如鐵路、公路、河流);
住宅區——面積最大(占據城市空間的40%—60%),是城市中最為廣泛的一種土地利用方式,多呈片狀。高級住宅區位於高坡、城市外緣,接近文化區,環境優美地區;
低級住宅區位於低地,接近內城和工業區,生活設施和環境差。
各功能區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線。
要合理組織城市各功能區:工業用地和生活用地之間要有便捷的交通;
合理安排工業用地的位置,以減少對居住區的污染;
在工業區與生活區之間設置防護帶;
留有發展餘地。
三、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經濟因素是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城市中每一塊土地用於哪一種活動,主要取決於各種活動願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響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離市中心的遠近(離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和交通便捷程度(穿過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線越近,地租越高)。各種功能區的付租能力如圖2所示:

四、城市等級:用城市人口規模來劃分。一般分為集鎮、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城市等級越高,數目越少,城市間距離越遠,其服務范圍(城市為其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區域,包括城市本身、附近小城鎮和農村地區)越大,服務種類越多,服務級別越高。
影響城市發展的因素:資源、交通等;
五、城市化——人口向城鎮集聚和城市范圍擴大、鄉村變為城鎮的過程。
A、特點:城市數目增多;城市用地規模擴大;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提高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標志(城市化水平用此表示)。
B、差異:時間上——初期階段: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比重在30%以下),發展較慢;
加速階段(中期):人口迅速向城市集聚,城市化進程很快,城市人口比重在30%—70%之間。由於人口和產業向城市集中,市區出現了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環境惡化等問題,並出現郊區城市化現象。
後期階段:城市化水平較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發展趨緩甚至停止。有些地方出現逆城市化現象。如圖3:
空間上——發達國家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大都進入了城市化後期階段。
發展中國家起步晚,水平低,大部分處於初期階段和加速階段。目前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速度超過了發達國家。如圖4
C、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環境;過快的城市化會使城市環境質量下降,甚至出現一系列的城市環境問題。
城市環境問題:①環境污染嚴重(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雜訊污染、光污染、熱污
染等);
②交通擁擠;③綠化面積小,居住條件差;④就業困難,失業人口增多等;
如何降低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建設和發展生態城市。
①發展低污染的節能建築和綠色交通;
②使城市景觀盡可能地與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觀保持協調。
第三章 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一、農業區位:
1、含義:一方面指農業生產所選定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指農業與地理環境各因素的相互聯系。
2、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比較穩定,社會經濟因素發展變化大。
改造自然因素的措施:A、溫室農業——改造熱量;
B、修築梯田——改造地形,但坡度超過25°不能修築梯田;
影響以下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A、橫斷山區的立體農業、東南丘陵的立體農業——地形;
B、河西走廊的棉糧、南疆綠洲區的農業——水源;
C、東南丘陵的荼樹——土壤;
D、南方甘蔗、北方甜菜——熱量;
E、海南一年三熟、東北平原一年一熟——熱量;
F、珠江三角洲的基塘農業——地形;
G、郊區農業——市場;
H、荷蘭的鮮花遠銷世界各地——交通、保鮮冷藏技術;
3、農業區位選擇:
實質:對農業土地的合理利用。
合理的區位選擇:要考慮農業生產地價的高低,農作物的單位面積產值,農業生產需要土地面積
的大小,農業生產需水量的多少以及產品對交通的迫切性等。
二、農業地域類型:
分布 典型地區 區位優勢 特點
季風水田農業 東亞、東南亞、南亞的季風氣候區和部分熱帶雨林氣候區 東亞、
東南亞、
南亞 季風氣候,水熱充足,雨熱同期;
地勢平坦;
土壤肥沃。
人口稠密,勞動力充足;
稻米是當地人們喜愛的主要食糧。 水利工程量大;
小農經營;
單產高;
機械化程度低;
科技水平低;
商品率低。
商品穀物農業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
俄羅斯、阿根廷、烏克蘭
等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為
主的氣候區;
我國東北和西北。
(我國國營,其他國家
私營);
美國中部平原 地勢平坦開闊;
土壤肥沃;
氣候溫和,降水豐富;
地廣人稀;
市場廣闊;
交通便利;
機械化水平高;
農業科技先進。 生產規模大;
機械化水平高;
科技水平高;
產品商品率高。
(農作物:小麥、玉米為主)
大牧場放牧業 阿根廷、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美洲的國家牧牛為主,其他國家牧羊為主)等大面積的乾旱、半乾旱氣候區。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有大面積的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利於牧草的生長;地廣人稀;
交通便利。 生產規模大;
專業化程度高;
產品商品率高。
乳畜業 北美五大湖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區;
西歐、紐西蘭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區;
澳大利亞等;
我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圍。 北美五大湖區、
西歐 市場(大多緊消費市場)、飼料供應。
(西歐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由於溫涼、潮濕,多雨多霧,日照少,不利於糧食作物的成熟,但有利於多汁牧草的生長) 面向城市市場;
商品化、集約化;
混合農業 美國、澳大利亞、
我國珠三角的基塘農業 澳大利亞的墨累——達令盆地 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對市場的適應性強;有效的安排農事活動
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和原因:

第四章 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一、工業的區位因素:

勞動力數量、原料、能源 因素對工業的影響在減弱;
市場、勞動力素質、信息通訊 的影響在加強;
交通一直都是對工業布局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工業的區位選擇

各類工廠的污染物:如右圖:

從經濟效益考慮不同類型工業的區位選擇:
工業類型 工業特點 部門舉例 區位選擇原則
原料導向型 原料不便於長距離運輸,
或運輸原料成本較高 水產品加工廠、
製糖廠、
水果罐頭廠 宜接近原料產地
動力導向型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鋼鐵工業、煉鋁工業、化學工業 宜接近火電站或水電站
市場導向型 產品不便於長距離運輸,或運輸產品成本較高 啤酒廠、汽水廠、
傢具廠、印刷廠 宜接近消費市場
勞動力導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 普通服裝、電子裝配、
玩具、鞋帽等 宜接近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方
技術導向型 技術要求高 集成電路、精密儀表、
高分子合成、核工業、
電子工業等 宜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的地區
三:工業地域的形成

四:傳統工業區與新興工業區

德國魯爾區發展條件:
1、豐富的煤炭資源;
2、充沛的水源(萊茵河、魯爾河等河流);
3、便捷的水陸運輸(歐洲陸上的「十字路口」,鐵路、公路運輸發達,並有萊茵河、魯爾河及運河便利的水運);
4、廣闊的市場(附近是世界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5、離鐵礦區較近(靠近法洛林高原鐵礦區,現時還通過荷蘭鹿特丹港進口鐵礦石);
義大利中部和東北部工業區:
形成條件: 主要特點:

美國「矽谷」發展條件:
1、位置:地理位置優越,環境潔凈優美(背靠海岸山脈,面對舊金山灣);
2、氣候:氣候宜人(地中海氣候,溫暖濕潤);
3、科技:科技力量雄厚(居美國首位)(聚集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主導區位因素。
4、交通:交通便捷(鄰近舊金山的航空港,並有高速公路穿全境);
5、市場:市場穩定(美國國防部一直維持著對「矽谷」電子產品穩定的訂貨);——特有條件。
6、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特有條件。
特點:1、高技術產品為主;
2、增長速度快,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短,科研經費投入量大;
3、工人的技術水平高;
4、分布在高等院校周圍,環境優美的地方;
第五章 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影響

第六章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一、人地關系的發展
漁獵文明時期 農業文明時期 工業文明時期 後工業文明時期
人地關系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謀求人地關系協調
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不嚴重 環境遭破壞 人地關系呈現不協調,矛盾迅速激化 環境和發展問題得到普遍關注
二、環境問題

三、協調人地關系的途徑: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即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
其內涵包括: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社會持續發展。
遵循的原則:
公平性原則(同代人之間、代際之間、人類與其他生物種群之間、不同國家與地區之間的公平);
持續性原則(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必須保持在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之內)
共同性原則(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是世界各國共同的任務,需要各國的積極參與)

❷ 中國地理:國土整治的方法是什麼

1、建立國土資源綜合整治領導小組,由國務院總理或主管副總理任組長,領導與協調國土資源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領導小組在計劃、國土、農業、林業、水利、建設、海洋等部門間建立廣泛的協調、分工和合作機制。2、編制《全國國土資源綜合整治綱要》,綜合協調各部門、各地區的國土資源利用與開發戰略,從總體上提出20年國土資源綜合整治目標、任務、行動計劃,將現有的土地規劃、礦產資源規劃、水資源規劃、環境規劃、農業規劃等納入「綱要」框架。在所有的規劃中,土地利用規劃處於基礎的、核心的地位,所有其他規劃在空間布局上應體現為土地利用規劃。3、將各種國土建設和治理工程(防護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調水工程、流域治理工程等)統一納入國土資源綜合整治綱要。並根據需要建立若干新的國土建設和恢復工程,如礦山復墾工程、地質災害預警與防治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土壤污染治理工程、海岸帶治理工程等。這些工程,實際上是國土資源綜合整治的行動計劃。4、設置100個國土資源綜合整治示範區,覆蓋我國所有不同發展水平、自然地理、資源狀況、人口密度和民族宗教特點。5、國家和政府有關部門的法規、政策和管理措施要同《全國國土資源綜合整治綱要》保持一致,並針對「綱要」的需要逐步完善。6、國土資源綜合整治不僅要發揮各部門的積極性,還要發揮地方特別是社區和公眾的積極性。7、國土資源綜合整治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量力而行,長規劃,短安排。

❸ 地理-壟田法改造的是土壤還是地形

壟田法改造的是土壤.
「壟田法」也稱「代田法」,即將每畝田分成六份——三壟(壟台)三田川(壟溝),每年壟田川互換位置以休養地力.

❹ 文明6地球地圖地理位置不對

可以進行修改的,修改地形的在左下角,玩家們想要什麼樣的類型都可以自己選擇。在編輯器中我們可以修改地形和玩家,一般我們會使用自定義地圖專用的空白地圖,進入之後有三個選項玩家們打開了編輯器之後首先在主菜單中可以選擇世界建造者.Civ6Map可以覆蓋MOD中的同名文件,這樣在建游戲的時候利用設置來把規則改成自定義地圖就可以在自己做的地圖中玩兒了,所以玩家們想要修改的話還不如去修改城邦,我們可以選中一個內容直接修改。玩家們把自己的地圖文件改名為LoadMap,但是由於開局會自動分配點數,左上角的player editor可以修改AI的各項屬性點,然後在游戲中把額外內容的自定義地圖選中

❺ 怎樣做地理小製作關於山脈、沙漠、盆地的

用土豆做切片 剁碎 做條等等→_→

❻ 怎樣製作地理模型

1、實驗方法簡介
以木板為海平面,以5厘米為級差進行測量,先在山邊木塊上垂直地豎一根綠色標桿。
(1)製作等高線地形模型:
a.將橡皮泥在墊板上堆成山體狀。要求捏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盆地和陡崖等部位。
b.用手擦拭山體表面,使其光滑自然。
c.將直尺垂直擺放在山體旁,按照相同的高度間隔,用牙簽在山體表面不同高度處做上記號,並標出高程。
d.用細線小心地沿著記號處將山體水平切開。
e.將切下的山體塊編號後分開擺放。
f.在山體上表面用水粉塗上不同的顏色。
g.將山體塊根據編號重新擺成山體形狀。
(2)繪制山體的等高線地形圖
a.分別將取下的山體塊放在白紙上,用筆沿山體塊邊緣描線,注出相應的高度,就得到了簡單的等高線地形圖。
b.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的不同等高線之間塗上不同顏色的水粉顏料,在圖的左下角把各種顏色所代表的高度范圍的圖例畫出來,這樣就得到了用分層設色方法表示的地形圖。
2、活動素材
(1)實驗器材:橡皮泥,刻度尺,牙簽,細線或細鋼絲,墊板(木板、硬紙板、泡沫板均可),水粉顏料。
(2)每個小組一張活動任務表:描述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盆地和陡崖等部位特徵及判斷方法的表格;小練習一題。
(3)課外資料一份,進一步了解實際繪制等高線地形圖的方法步驟。
3、細節把握
活動設計好了並不等於活動可以成功實施。一堂課學習活動的成功與否還取決於教師對細節的把握。

(1)繪圖活動之前的「友情提示」

教師在多媒體投影儀上播放三維動畫演示製作等高線地形圖的原理及過程。
(2)每個班的小組平均分為兩個大組,每個大組的山體模型(示例)是一致的,如此繪制的等高線地形圖更具有可比性。
總之,此模型教具以其科學性、簡易性、實用性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一件經過實踐檢驗的自製教具就這樣誕生了。自製模型教具是富有創造性的勞動,又是一件長期而平凡的工作。自製模型教具促進教師不斷的學習、實踐,豐富經驗,提高技能,更深刻的理解、把握教材與學生,磨練意志,對提高自身整體素質大有裨益。

❼ 地理位置對地形的影響大嗎

不大。
地理位置和范圍對地形地理要素影響小。比如高緯度和低緯度都可能有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的分布,五大地形類型的分布也不僅僅是沿海地區,內陸同樣也可能有分布。

閱讀全文

與地理如何改造地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