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通過活動讓學生掌握氣候地理

如何通過活動讓學生掌握氣候地理

發布時間:2023-06-11 12:57:01

『壹』 地理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活動的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活動的目的或者意義。優秀的活動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地理活動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地理活動方案1

一、活動目標:

1、發展學生思維,拓展學生能力,加深對課本知識(中國地理)的學習掌握。

2、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地理學習興趣、地理思維能力和學生的動手能力,帶動地理教學。

3、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增強學生間凝聚力,增強教師的向心力,進一步融洽師生感情。

4、通過「當你迷失野外,你該如何來辨別方向」這一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感受地理知識的實用性,提高他們對地理這門課程的興趣。

5、培養學生發現生活,體會生活,學會從生活中總結經驗的習慣。

二、活動內容:

1、開展我國省級行政區拼圖比賽。

2、設想:地理是一門綜合學科,它集中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其實用性很強,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蘊含著地理知識,如氣象、水文、建築等。方位的辨別也是地理知識的范疇、同時也是我們必須具備的基本常識和技能。當迷失野外該如何來辨別方向呢?

三、參加對象:

初二年級學生

四、組織方案:

1、由每班有興趣愛好的學生自願報名參加。

2、報名的同學分四大組,每組推薦一名組長來負責個成員任務。

4、每組組長先安排一位選手代表本小組來和其他小組進行比賽競爭,時間最短的加五分,依次為四分、三分、兩份。(第一組成員記錄第四組選手所用的時間,第四組成員記錄第一組選手所用的時間,第二組和第三組相互記錄選手所用的時間)

5、然後由小組合作公共完成五幅中國政區地圖的拼合,時間最短的加五分,依此類推加分。

6、各小組代表回答「當迷失野外該如何來辨別方向」每次回答合理的加兩分,每次小組只要說出一種方法,然後輪到其他小組,輪到的小組每次思考的時

間為1分鍾。如果未能答出,則接著由下一小組回答。(可以適當考慮賽前讓學生查找相關信息,但是任何資料都不可以帶入活動現場)

7、最後活動結束後組長寫一份活動心得體會。

五、活動要求:

1、報名參加的同學不能半途而廢,必須准時到場參加此次活動。

2、全體成員必須到場,不得擅自離開活動場所。

3、根據各組實際情況,各小組長要定好活動計劃活動內容。

4、各小組活動確保四落實:組織落實人員、落實場地、落實時間、落實任務。

5、各組計劃要切實可行、具體,不能放任自流,小組長必須臨場安排指導。

6、各小組要記好組員承擔的任務,活動結束後把參加本次活動的記錄作為成長記錄存檔。

六、活動需要的器材:

1、中國政區地圖(20個)

2、秒錶(5個)

3、口哨

4、稿紙

七、活動時間:

本學期5月份中旬的課外活動時間。

八、活動地點:

多媒體教室

九、指導老師:

地理活動方案2

如何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地理作為高中學科中的一門課程,在面對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得會被家長、學生認為是一門無關緊要的學科並被忽視,而這將會造成地理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無助與困難。所以,為了改變學生的「地理無用論」觀念,開展地理第二課堂是很有必要的。

對於第二課堂,即是相對於平時正常上課而言的課堂。它是第一課堂的延續,是教師發揮自我地理知識與素養的場所。教師能否在第二課堂中改變學生心目中平時枯燥無味的地理課堂形象,培養出學生對地理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地理在我們身邊,學習地理很重要的感悟,這將對教師以後更進一步的地理教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據上述目標,結合高一學生的知識結構和體系,以及初中地理知識,我設計了以下地理第二課堂方案。

一、活動目的:

1、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關注身邊的地理知識。

3、懂得多渠道收集課外資料。

二、活動時間及地點:

准備時間較長,暫定九月,匯報時間另訂。

三、活動方式:

根據課室座位安排情況,以小組為單位,每兩排組成一組,共分為四大組。以「野外考察員的困難」為主要內容,展開幾個階段的小組間的地理知識競賽。

四、參與人員:

全體同學

五、活動流程:

活動剛開始,教師以一名「地理野外考察員」的`身份登場,講述他一天所遇到的困難。

困難一:迷失了方向

1、活動准備

在活動前的地理課,向學生提出「當你迷失野外,你該如何來辨別方向」這一問題,讓學生課後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或向有經驗的長輩請教等各類方式收集有關方法,並以作業形式上交。

2、活動過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全組成員上交一份解決方法,教師當場逐一宣讀,答對1個得1分,答錯不得分。

3、活動小結

教師講解野外辨別方向常用的幾種方法。

附:

1)平時參考地圖和指南針,同時積極觀察周圍的地形以及身邊的植物來判斷正確位置。

2)利用太陽

①冬季日出位置是東偏南,日落位置是西偏南;夏季日出位置是東偏北,日落位置是西偏北;春分、秋分前後,日出正東,日落正西。

②只要有太陽,就可以使用手錶來辨別方向。按24小時制讀出當時的時刻,將小時數除以二,將得到一個小時數。把手錶水平放在手上或者地上,讓手錶的這

個時刻對准太陽所在的方位,這時手錶表面12點所指的方向是北方,6點所指的方向是南方。

③立竿見影,在地上垂直樹立一根桿子,上午影子指向西北,下午影子指向東北,影子最短時是正中午,這時影子指向正北方。

3)利用星星

以北極星為目標。首先找勺狀的北斗七星,以勺丙上的兩顆星的間隔延長5倍,就能再此直線上找到北極星,北極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4)利用地物判斷方位。

①獨立的大樹通常南面枝葉茂盛,樹皮光滑,北面樹枝稀疏樹皮粗糙。其南面,通常青草茂密,北面叫潮濕,長有青苔。

②建築物和土堆等,北面積雪多融化慢,而土坑等凹陷地方則相反。

③中國北方較大的廟宇,寶塔的正門和農村獨立的房屋的門窗多向南開放。④森林中空地的北部邊緣青草較茂密。樹樁斷面的年輪,一般南面間隔大,北面間隔小。

⑤在中國北方草原,沙漠地區西北風較多,在草叢附近常形成許多雪龍,沙龍,其頭部大,尾部小,頭部所指的方向是西北。

⑥草原上蒙古包的門多向南開放。

困難二:天氣驟變,如何判斷天氣情況

1、活動准備

課前已學習大氣章節,要求學生積極收集關於氣候氣象諺語的資料以及其判斷的原因,越多越好,比賽時所在小組進行篩選統計。

2、活動過程

教師講述自己遇到了天氣驟變,為了確定能否繼續進行野外考察,所以將遇到的情況向學生描述並講述自己所認為的判斷原因。而描述主要以諺語形式進行,其中有正確的和錯誤的。小組間進行搶答判斷教師講錯的地方以及為什麼不能這么判斷天氣的原因,答對得3分,答得不全得2分,答錯或將正確的判斷為錯誤扣1分。

七、活動小結

教師針對大家出現的問題,進行引導和教學。結合課本部分知識點,在講述的同時,鞏固課本知識。教會學生判斷和講解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由於最後一個環節的問題教師並沒有要求學生課前一定要准備,所以預計會出現小組間答案懸殊,對錯較為明顯的情況。主要目的就是在於希望提高學生對於地理課堂的關注。而對於學生所選位置,教師的講解也將使學生更加認識到地理在我們身邊,生活處處有地理。

八、獎勵

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以及優勝獎。頒發獎狀。一等獎的小組將獲得豐厚獎品。

地理活動方案3

——庫車縣氣象站考察

地理第二課堂即地理課外活動,是與地理課的課堂教學相對而言的,它是第一課堂的延續和補充,兩者相輔相成,不能互相代替。沒有第一課堂,就不能保證學生獲得一定的地理知識和基本技能,沒有第二課堂,就會使「因材施教、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受到影響。我們應「全方位、多角度」培養學生的學習和興趣,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熱情,學好地理這門科學。

依據上述精神,結合高二學生的知識結構和體系,初步學習了《地球上的大氣》,我設計了以下的第二課堂。

一、活動目的

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關注身邊的地理知識,懂得多渠道收集課外資料,懂得展示美的事物,小組成員的合作意識也越來越強,因此計劃到庫車縣氣象站參觀和學習。

二、活動方式

以班級為單位,根據學生自願組合的原則,8-10人為一組,組內選擇主要負責人。內容有兩個,一是地理教具DIY,二是爭當天氣預報員。每一組只能選做其一。

三、活動內容

1、地理教具DIY

1)目的:培養同學們的動手能力,製作關於地理方面的教具,既能感受DIY的樂趣,又可以在製作過程中了解地理知識、原理,在學習中享受樂趣。

學習完「地球上的大氣」一章後,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南北半球的氣旋、反氣旋掛圖。在製作過程中,使學生充分的理解並掌握南北半球的氣旋、反氣旋與高、低壓、地轉偏向力的關系,效果應該不錯。

2)工具:剪刀、鉛筆、鋼筆、彩色筆、顏料、硬性紙張等。學生可以自由創意,自由選取工具進行創作,版面美觀、立意新穎的隊伍

取勝。

3)要求:圍繞南北半球的氣旋、反氣旋為主題,設計相關的掛圖。自由創作。

4)獎勵: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其餘為優勝獎。頒發獎狀。一等獎的作品將掛在教室展覽。

2、爭當天氣預報員

1)目的: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聯系實際鞏固學到的氣象氣候方面的基礎知識,又可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生活常識,同時,也培養鍛煉了學生的氣象觀察能力。

2)形式:參賽的小組稱呼為氣象觀測小組,根據當地氣候氣象諺語:讓小組成員觀察預報當地的氣候、天氣,如氣候預報,「雷打清明後,窪地能種豆」。「春雨漸暖,秋雨漸寒」。氣象預報:「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要來到」等等,

3)要求:各小組積極搜集氣候氣象諺語的資料,越多越好。資料統一交給組長進行參賽。(參賽前資料要注意保密哦)以搜集的資料豐富度,參賽者對諺語的解釋清晰度為主要評判標准,最重要的還是看誰說的諺語最多者取勝。

4)獎勵

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其餘為優勝獎。頒發獎狀。

四、活動時間

『貳』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82

從事的地理教學為例,談談新課程改革實踐中如何激發理學習興趣的幾點感受。

一、抓好第一節課,轉變初中生學習地理的態度

初中生進學的第一節地理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師能抓好第一節課,對他們後來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都有很大影響的。那怎樣上好這樣的第一節地理課呢?這就要老師抓住現今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分析學生,了解學生,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讓自己在學生心理留下一個好印象,學生大多就會「愛屋及烏」,喜歡上地理課的。那我們怎樣來把握第一節課才能提起學生學習地理的性卻呢?經總結後大概有如下幾點:
1.1、以歌和歌詞導趣
在如今這個物質豐裕的年代裡,人民的生活水平極大提高,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機等娛樂設備,而且初中生有很多都有聽歌的習慣。所以,我們就可以利用他們的這個特點,用他們熟悉的歌來開頭,這樣不但可以達到引起他們興趣的作用,還能拉近和初中生之間的距離。如我在初一年級的一個班是用田震的「黃土高坡」引出,於是我還問同學們「為什麼黃土高坡是西北風和東北風,而不是其他風呢,這歌詞里有什麼樣的地理知識嗎?」。然後我放「長江之歌」給他們聽,然後說「你從雪山走來,是哪個雪山呢?你向未來走去,未來在哪裡呢?你是無窮的源
泉,為什麼這樣說長江呢?這都是我們地理要解決的問題。」經過第一次的地理課後,很多同學聽歌的時候都有意識地找一些相關的地理知識了,達到提起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的作用。
1.2、用謎語導趣
剛進校的初中生還是很沉迷於猜謎語的,所以,我們也可以利用他們的這個特點來提高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例如:我們可以提有關地名的謎語,像「船上磕頭」(貴州),「兩個胖子」(合肥),「雙喜臨門」(重慶),「四季如春」(長春),「持久和平」(長安)等。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動腦經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學到了地理知識,也能提高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
1.3、用俗語設疑
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俗語是有關地理知識的,而且很多和地理知識還是有一定出入或違背地理理論的,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些俗語設疑,讓學生帶著一系列的疑問與好奇學習。這些俗語如:「無風不起浪」(無風就一定不能起浪嗎?)、「井水不犯河水」(井水真的不和河水混合嗎?什麼時候是混合的呢?)「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真是這樣的嗎?)。
1.4、用諧音巧記要點,減輕學生負擔
用諧音編寫一些順口溜記憶一些學習要點。如:教學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
米,就編成:「我說,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不信你去『爬爬試試(8844)』」;再如:我國三大天然林基地時,就編成「大小興安,橫斷山」;又如,教學我國鐵礦資源,就用
「我國鐵礦八大家,內蒙白雲湖北大。遼寧鞍山和本溪,河北遷安安微馬。海南鐵礦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簡化學生記憶。
1.5、影片導趣
初中生對很多影片還是很感興趣的,我們可以播放一些關於地理的影片來學生看,讓學生覺得學習地理還能看看影片,有娛樂,有收獲,這樣他們對地理就會更但興趣了,同時也能從影片中學到很多地理知識的。這些影片如:《地心游記》、《超強台風》、《海豚灣》、《搭出去柏林》,當然,我們在播放影片的時候,一定要有適當的解說,不能讓學生看不懂,有解說地看影片,還能培養學生的求真務實、熱愛科學的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操等。

二、善於挖掘趣味,利用趣味知識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能力的源泉,也是獲得知識的巨大推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求知慾越強。教育學家烏申斯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強。」孔子曰:「知之者之不知好之者」,就道出了學習與興趣的關系。因此,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是教好地理的良好開端。所以,除了把握好第一節課外,在教學過程中更要重視,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
2.1、精心的導入新課,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俗語說:「萬事開頭難。」在每節地理課中若都能設計出形式多樣,巧妙有趣的導語,就會有利於迅速吸引學生的好奇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情緒從抑制狀態重新進入興奮狀態,從而提高地理教學效率。導語的形式多種多樣,有詩歌導入,版圖導入,謎語導入,還有俗語,成語,諺語等導入方法。如復習世界地理「東南亞」一節內容時,先把東南亞圖展示在黑板上,開門見山講:「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周邊國家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然後給學生適當地講一些在此次海嘯中的真實故事,頓時,學生議論紛紛,情緒高昂,教師進而在圖上指出此次地震的位置及海嘯的影響地區,接著開始講東南亞的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簡短的開場白,一下子凝聚了學生的心,引起學生的注意,個個會饒有興趣的傾聽教師進一步的講解。又如教師在講授「經緯網」前可提出:「在茫茫的海洋中,有艘海輪遇到了風暴,失去了控制,報務員隨即發出了呼救信號,報告了出事地點,鄰近的船隻聞訊趕來營救,直升飛機也出現在遇難海輪所在海域的上空。但海洋上並沒有其它相對目標,遇難船是怎樣報告它的位置,營救者又是怎樣找到它的?」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議論紛紛。接著教師又問:「你們去電影院看電影,在眾多的位子中是怎樣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呢?」通過這樣的提問,教師生動而巧妙地進入了「經緯網」的講授。
2.2、巧妙的課堂設計,讓學生記住知識點,願意學地理
中學生的好奇心很強,關鍵在於教師的激發;引導和強化。地理課程涉及的內容很廣,包含許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現象,這就要求教師平常要有意識地積累有趣的素材,例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氣溫的垂直變化)。「早穿棉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氣溫日較差大)的奇觀。講到中國的氣候時可以聯系起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覺得學起來不累。另外,有的內容可以編成歌謠,例如:講到我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時,編這樣的歌謠:「倆湖廣寧重河山,五江港澳青陝甘,雲貴西四北上天,內蒙台海福吉安」。講內蒙古高原用:「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這樣的教學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如長江一節要求記憶的東西特別多,有長江的源頭、長度、流經的1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編成順口溜即:「長江源頭沱沱河,流自各拉丹東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贛皖蘇滬入東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黃金水道六千三。運用歌訣記憶地理事物不但鞏固了地理知識,激發了興趣而且也培養了學生躍躍欲試進行地理歌訣創作的熱情,讓學生覺得記起來不累。
2.3、充分利用地理圖表進行直觀教學
在地理教材系統中,課本中有大量的插圖、地理掛圖和地圖冊,它們都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地理教學內容直觀化必不可少的載體。因此地理圖表是輔助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圖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語言」,發揮地圖優勢,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讀圖分析,培養學生掌握讀圖分析、歸納的技能。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文,圖文結合目的,教學直觀形象,還有助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創設地理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
藉助地圖,強化記憶。例如:學習非洲的薩瓦納氣候時,學生對熱帶草原缺乏感性認識,難以區分干、濕兩季的特點。可以用「熱帶草原景觀圖」指導學生觀察干、濕兩季的自然景色:濕季時,草高茂盛,稀樹青翠(典型樹木:金合歡和波巴布樹),成群結隊的動物中,長頸鹿昂首挺胸,遙望蔥綠遼闊的大草原;乾季時,草類凋零,樹木落葉,動物遷徙,草原一片枯黃荒涼的景色。通過觀察掛圖,再聯系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讓學生認識到那裡處在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下,濕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豐沛;乾季受信風帶控制,降水較少,進而理解了干、濕季節交替的原因,掌握了薩瓦納氣候的分布規律及特點。
2.4、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發揮多媒體優勢進行直觀教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得到迅速普及,越來越多的家庭和學校配置了多媒體計算機。教師運用自己掌握的計算機技術,利用聲、光、色彩的多變、場景變換、過程動畫演示等製作多媒體課件優化教學效果,使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化難為簡、深入淺出。隨著網路的不斷發展,特別是新提出的「三網融合」使得城鄉實現寬頻上網普及成為可能,這樣拓寬了學生學習地理渠道。對地理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利用網路收集有趣的地理話題、圖片、旅遊素材等。我在教學黃土高原、「地上河」的形成與黃河治理時,就通過flash課件把它們關系通過動
態直觀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學生易於理解和記憶。
2.5、上完新課,不忘鞏固
作業布置與批改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和教師反饋教學效果、改進教學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必須精心編選作業。開展積極有益地理活動有利於學生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激發學習興趣。當然,作業難度要適宜、份量要適當、形式要多樣,要具有針對性、啟發性、思考性、探究性、開放性和應用性。作業難易程度要因人而異,體現層次性和可選擇性(可以有必做和選做的形式)。嚴格控製作業總量,減輕學生的負擔。除布置常規作業外,還應布置一定數量的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開放性、研究性作業,如野外地理考查,地理社會調查等。可由學生獨立完成,也可自由組合集體完成,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及合作意識。最後要認真批改。

三、科學布置作業,開展課外活動

指導學生開展各種地理活動是很必要的。可以根據當地的條件和結合教學進度,指導學生參觀氣象台、博物館、展覽館、區域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開展天象觀測、氣象觀測、地震預報、環境觀測、出刊地理小報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與探究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還可組織學生進行地理模型的製作(如簡易經緯網、等高線地形圖模型、地形模型等)。組織學生收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明信片、郵票等;組織學生結合教學進行野外考察;組織學生進行氣象觀測„„ 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地理課外活動,學生不僅體驗到知識的力量,學習興趣大增,更能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當然,我們除了對學生和本身知識技能的要求外,還應該對自身的道德情操以及人格魅力有一定啟示。初中生的學習往往帶有強烈個人感情色彩,對任課教師的喜歡與否,在一定程度可以影響他們的學習狀態,那麼這就要求地理教師更要加強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

四、利用課堂教學,充分展現地理教師的個人魅力

運用高超,精湛的教學技術;幽默風趣,具有號召力的語言表達;賞心悅目的板書;形象逼真,生動活潑的版圖等。如果你能用幾分鍾的時間在黑板上畫出一副形象逼真的世界地圖,那麼,學生肯定對你佩服得五體投地。另外,初中生的思想處在一個分水嶺,他們更需要我們去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那麼,我們應該用心靈去關心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經歷體驗,家庭等方面,成為他們生活上的良師益友,學生自然就會感激你和喜歡你,從而「愛屋及烏」而喜歡地理課程。

五、注重語言的幽默性
幽默的教學語言是課堂的催化劑,一名教師要想當學生喜歡的教師,幽默就
是一種很好的工具。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把幽默風趣運用得當,使語言具有針對性,情趣性,教學效果更好,從而受到學生的喜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講解「地形圖」知識,我先讓學生伸開雙手,握緊拳頭,此時,學生就不知道要干什麼。這時,我就說:「現在在你們的手上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哦。」學生都笑了,認真地看自己的拳頭。這時,我就讓學生,對照書本看看拳頭中的各個部分分別代表什麼樣的結構。這節課,學生在快樂中學會了識圖,讀圖。提高了地理學習的興趣。

六、關注時事,收集素材,讓自己有話可說,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關注時事,收集熱點問題,尤其是與地理有關的熱點問題。熱點問題極富吸引力,這也是世界媒體廣為報道和人們熱切關注的原因。選擇熱點問題,有利於開拓學生視野,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探索學習地理知識的動力。如,海嘯、地震、氣候變化、低碳生活、經濟危機、就業現狀等。在引領學生分析海嘯、地震時,收集視頻、文字等,比較汶川、海地、智利地震和印度尼西亞、智利海嘯,引導學生如何防災減災。而且,有了這些熱點話題後,與同學們共同討論,學生就會覺得老師很親近,很容易交談,不斷拉近和學生的距離。

七、結束語 http://www.doc88.com/p-9723580106298.html
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各有所長,互為補充,要依據中學生好奇、好學、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及其原有的知識實際,按照地理學科和地理教學的特點、不同年級的學生、教材和學校設備條件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師本人的特長,綜合考慮,精心設計,靈活運用,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只要有努力,只要有研究,只要在進步,就一定可以飛越,關注學生,關注教學,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中學地理教育一定會有更大進步的。.......

『叄』 如何開展以活動為主的地理教學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內容摘要: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認真磚研和設計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障;著眼於誘導,抓「興趣點」能使學生「愛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著眼於疏導,抓「知識點」能使學生「學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著眼於指導,抓「能力點」能使學生「會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教師要通過精心導入、優化教材、講究教法,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落實「三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初中地理課堂充滿生命力,有利於學生地理知識的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的全面發展。
關鍵字:地理 課堂 教學 興趣 知識 能力 有效性
有效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為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教師的什麼因素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呢?研究結果表明教學行為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只有增加有效教學行為,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即通過教師有效地「教」實現學生有效地「學」。本人就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了以下嘗試。 一、鑽研課程標准 科學設計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南針」。從宏觀上看,初中地理課程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通過課程的實施,使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養成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每堂課的教學又有相應的具體教學目標。為此,教師要鑽研課程標准,課前認真備課,既熟悉每堂課教材的內容、體系、特點和優勢,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學生實際,科學設計教學目標、獨創性地擬寫教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剖析熱點、科學的組織課堂教學進程。 二、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於認識掌握事物,並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興趣出天才。」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一種原動力。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探索該事物的奧秘。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無疑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導語激趣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在地理新課開始時要緊扣教材精心設計一個「開場白 」,或提出疑問,或創設情境,或反激情,或以舊引新,讓學生迅速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做到「課伊始,趣已生」。 2、行程激趣
「領導標新二月花」。地理教學過程應是一種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美的行程。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好地理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讓學生感覺到上地理課

就象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間小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勝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內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感到驚訝、刺激、疑惑、懸念,產生「逼人期待」的教學魅力,從而打動學生的感情,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演示激趣
地理研究的對象,其時空界限廣闊而遙遠,內容涉及多學科知識,單純依賴學生裝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掌握的,必須藉助地球儀,各種地理教學掛圖、拼板、地理景觀圖、電視錄像、幻燈片、投影儀和各種課件,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語言激趣
教學中對於內容比較抽象而無掛圖、插圖的內容,利用生動有趣、富於啟發、和諧動聽、節奏明快的語言,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地理知識。可巧借古詩教學:如講氣候時用「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夏):「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還可採用成語和謎語進行教學。 5、插敘激趣
教材中常用一些比較重要但又很抽象的內容,教師若適當地引用一些教材有密切關系的,學生愛聽的,且真實的、生動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證,一方面可以深化學生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6、討論激趣
分小組討論地理知識,能使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這種討論范圍小,周邊環境熟悉,學生敢想敢說,無拘無束,興趣高。討論式教學給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在討論中,學生能抒發自己的見解,當對同樣的問題持有不同的看法時節,討論給予參與者解釋自己的觀點的機會,這樣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不僅解答了自己的疑問,同時在解答其它同學的疑問的同時對自己所掌握的問題有了進一步的深化

『肆』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中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一、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手段。
地理研究的對象,其時空界限廣闊而遙遠,內容涉及多學科知識,單純依賴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掌握的,必須藉助地球儀、各種地理教學掛圖和地理景觀圖等直觀教具,或者藉助電視錄象、幻燈片等手段,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1、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地圖冊和地理掛圖進行教學。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圖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是地理的「第二語言」,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文,圖文結合目的,教學形象直觀,還有助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創設地理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
藉助地圖,強化記憶。例如:學習非洲的薩瓦納氣候時,學生對熱帶草原缺乏感性認識,難以區分干、濕兩季的特點。可以用「熱帶草原景觀圖」指導學生觀察干、濕兩季的自然景色:濕季時,草高茂盛,稀樹青翠(典型樹木:金合歡和波巴布樹),成群結隊的動物中,長頸鹿昂首挺胸,遙望蔥綠遼闊的大草原;乾季時,草類凋零,樹木落葉,動物遷徙,草原一片枯黃荒涼的景色。通過觀察掛圖,再聯系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讓學生認識到那裡處在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下,濕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豐沛;乾季受信風帶控制,降水較少,進而理解了干、濕季節交替的原因,掌握了薩瓦納氣候的分布規律及特點。
2、認真設計地理略圖,提高地理教學效果。在地理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設計地理略圖進行教學,有利於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既能起到抓住特徵突出重點,又能培養學生直接學會畫地圖的基本技能。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邊講邊畫,學生邊聽邊記,學生的注意力隨著老師的筆觸和語言自然轉移,做到了視聽結合,頭腦並用,思維集中,印象深刻便於記憶,並且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伍』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一、縮小師生距離,以真摯感情培養學生興趣
情感關系是師生心理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對教學效果有著重大影響。教學過程並不是一個機械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移植到另一個頭腦中去的過程,而是一個師生間心靈的接觸與交往的過程。因此,融洽的師生情感,可以促使師生間縮短空間、心理距離,產生友好、親近、共鳴、信賴的效應,真摯的師生情感,是教學中的一種催化劑,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教學過程的開展和教學效果的提高。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親身體會到,教師良好的情緒,會使學生精神振奮,教師不良的情緒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學生在友好、和悅、輕松、互助合作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效果就好,在緊張、對抗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效果就差。這說明師生間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對提高教學效果有很大作用。所以,我認為,學生扎實地掌握知識,絕不是靠多次的重復,而是靠興趣、靠理解、靠師生間的情緒狀態而達到的。因此,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准確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養師生間的真摯情感,縮小師生距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二、認真上好第一節課,點燃學生學習興趣之火。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講每一章節的第一節課時,首先要抓住這個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講好第一節課,這是學生對該章地理內容是否有興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師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強易引起學生思考與聯想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對新課的興趣。例如我在講七年級上冊第一節課時,我是讓學生假設他們自己是導游或者是美食家或者是運動員或者是做絲綢生意的大老闆,站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去分析問題,並讓同學討論,最後得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結論。讓學生感到這些現象就發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學生有興趣並渴望知道的東西,因而能使學生覺得學習地理能增長見識,切實有用。
三、激趣引題,引人入勝。
在每一節課的開始要特別注意新課的引入。教師一堂課的開頭就像一塊無形的「磁鐵」,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兩分鍾,卻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情緒,打動學生的心靈,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切入口,可採用歌謠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戲、歌曲或者最近發生的國家大事等趣味較強的教學方法導入新課,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誘發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例如,我在講《新疆》一課時,先給學生播放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中三借巴蕉扇的片斷,然後問:片中唐僧師徒要過的是什麼山?(火焰山)這座山在現實生活中有嗎?(有)在我國哪個省?(新疆)那麼你們對新疆了解嗎?通過看片和問題的提出,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精神為之一振,接著就討論開來,好奇心一來,學習的興趣就被調動起來了,後面的東西就好講多了。
四、加強教學語言藝術,靈活運用各種趣味語言。
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主要載體,是傳授地理知識,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工具。一位教師即使擁有很好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最終也是必須藉助教學語言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因此,地理教師一定要加強自身語言修養,在語言美中激發學生的地理興趣。
如在講述《中國的河流和湖泊》時,為提高學生興趣,在概述部分可進行這樣的描敘:「我國有許多大江大河,淵源流長,奔流不息,浩浩盪盪,注入海洋;更有許多小溪小河,穿過原野,繞過山崗,一路歡歌,悠悠流淌。我國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湖泊,猶如鑲嵌在大地上的一顆顆明珠。有的湖面廣闊,煙波浩淼,水天一色,蔚為壯觀;有的群山環繞,湖水如鏡,山水相映,景色秀麗。」通過貼切形象的描述,呈現在學生面前的當然是一幅壯麗的山水畫面,使學生急於想了解我國河流湖泊的具體情況,為後面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條件。
在地理教學中,還可根據具體內容引用一些富有地理特色的詩歌、民謠、謎語來配合教學。
1.巧引詩歌:
如在講季風時,可以引用「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又如在講述長江三峽時可引用李白的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配合有輕有重、抑揚頓挫的語調,展示三峽圖片,這樣就形象生動、有聲有色地描繪了三峽灘險、流急、景美的特點,把學生引入興趣盎然的境地。
2.妙用諺語與民謠:
如在講大陸性氣候時,我引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來說明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鋒面雨時我用「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雲過山坡濕,雨過山頭明」來描寫鋒面雨,這樣比枯燥地講授教材要好的多。
又如為描述橫斷山區,為了說明其嶺谷相間、交通困難,可引用「上山雲里鑽,下山走河邊,對面喊得應,走路要一天」的民謠;對其氣候、植被的垂直變化,則可引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來進行形象的描繪。
3.用謎語來調劑學生的情緒:
謎語是我國的國粹,在教學中能適當運用,則可啟發學生思維,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如我在講中國行政區劃時,我出了這樣一個謎語「船出長江口」(猜一個直轄市名),讓學生猜,這一謎語的提出,前面學習的疲勞一掃而空,猜到的學生,自然享受勝利的喜悅,沒猜到的學生,也從別人的答案中獲得啟示。又如風平浪靜—寧波、空中碼頭—連雲港、大言不慚—海口。謎語不在多,在課內出現要適時。最好讓謎語在教完一個內容後出現,最多一兩條,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劑學生的學習情緒。
五、歌曲的借用:
在課堂中適時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引起學生的思考。如在講長江之前,讓學生聽一首充滿深情的《長江之歌》,再配以長江流域的風景圖片,這時學生的心中就彷彿流淌著一條洶涌的大江,因而想多了解她的知識。接下來就順著歌曲的歌詞講下去:「你從雪山走來。」那麼雪山是指那座山呢?學生的興趣全部都調動起來了。再比如,在講《西雙版納》一課時,課前播放歌曲《月光下的鳳尾竹》並配以西雙版納的風景圖片,優美的歌曲,精美的畫面,使學生身臨其境,如醉如痴,一下子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
六、穿插趣味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大多是喜歡聽故事的,尤其是初中學生。在地理教學中,可以穿插一些相關的趣味小故事,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學生又可以從中獲得一定的知識。例如,在講氣候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時,我講了粵菜與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氣候條件的影響下形成清淡與辛辣的特點。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通過小故事也使學生明白了氣候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堅定了他們學好氣候這一章的信心。
在講「世界的陸地與海洋」一課時,我就講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故事,並啟示學生:哥倫布所以能完成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地理大發現,除了他具有堅定意志和熟練的航海技術之外,他還擁有淵博的地理知識。他對當時人們所能掌握的地理知識了如指掌,對歐洲、非洲及大西洋沿岸的風向、海流及氣候等自然地理知識也十分熟悉。正是這些地理知識,幫助他駕駛帆船,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的美洲。明白了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學生的學習熱情格外高漲,課上得很順利。
七、充分利用電化手段,鼓動學生求知慾
教育家約翰·洛克曾說過:「教師的巨大技巧在於集中地保持學生的注意。」因此,要使學生始終精神奕奕,教師就要針對中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徵,上課要多利用動態的多媒體課件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引起學生的興趣。
初中學生年齡較小,理性思維能力還不夠強,運用電化教學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識趣味化,形象化、具體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比如,我在講《新疆》一課中地形「三山夾兩盆」的特點時,運用Flash動畫,將「疆」字與「三山夾兩盆」結合起來,「疆」字右側的三橫用動畫的形式變成三條山脈,中間夾的兩個「田」字變成兩大盆地。左側的「弓」字變成彎彎曲曲的國土邊界,「弓」字里邊的「土」字變成整個領土。這樣演示之後學生通過生動的畫面很容易就能記住新疆 「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特點,而且記易深刻而牢固。

『陸』 如何基於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

一、地理實踐力培養的基礎點
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和提高是基於學生主體性需求及自我認知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並通過地理教學中一系列實踐活動所獲得,課程標准對地理課程教學有指導性作用。因此,地理實踐力培養須以課程標准、學生需求為基礎,以提升學生地理實踐力。
1.以課程標准為基礎
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其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實施建議等闡述詳細、明確,特別是提出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習基本要求。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也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是編寫高中地理教材、指導高中地理課程教學及高考命題的綱領性文件,也是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指南。因此,地理實踐力培養必須以高中地理課程標准為基礎。
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中將地理實踐力素養作為地理課程理念之一,並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等多個方面滲透了地理實踐力培養要求,即在考察、調查和模擬實驗等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搜集和處理各種地理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具備科學精神;能夠獨立或合作設計地理實踐活動的方案和計劃;能夠設計不同的地理實踐活動目標,並選擇運用適當的地理工具[2]。課程標准中學業質量標准進一步對地理實踐力學科素養水平劃分為五個等級,便於地理實踐力培養更具有針對性、指導性和層次性。
2.以學生需求為基礎
學生需求有希望成功成才的需求和表現自我的需求等深層次需求,也有希望輕松學習的淺層次需求。從需求本身看,有學生的內在實際發展需求,即在一個特定階段的學生在已有的經驗、知識、思維、情感態度基礎上的最近發展區。還有課程總體目標、課程標准對學生提出能力發展的外在需求。地理實踐力培養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地理實踐力培養須遵循學生的需求。
地理實踐力培養應從學生興趣出發。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體會到實踐活動的樂趣,變被動為主動,才能更好地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地理實踐能力。所以,地理實踐力培養宜從學生興趣出發。同時,地理實踐力培養還應注意學生年齡特徵,高中階段學生相比初中階段已達到更高發展水平。其一,感知覺目的性和系統性增強,觀察力大有提升,並且趨向精確;其二,注意力更加穩定,思維表現出更高抽象概括水平。地理實踐活動設計和實施應遵循學生年齡特徵,體現出彈性和靈活性。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感受體驗,引導學生用地理視角觀察、行動、思考,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同時增強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
二、地理實踐力培養的結合點
地理實踐力培養不僅以課程標准、學生需求為基礎,還需更為真實的情景供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操作、觀察、探究實驗等活動,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體驗社會生活,其中充分結合校內外資源搭建實踐平台,是學生地理實踐力培養的重要結合點。
1.充分結合校內資源
依據課程資源的空間分布可將其劃分為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地理校內資源指學校范圍內可作用於地理課程的資源,包括校內教材、設施、地理師生等。豐富多樣的地理校內資源,為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提供充足的條件。應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實踐活動,如模擬實驗、教具製作、氣象觀測與天氣預報、天文觀測等。
室內課程實施過程中,可通過儀器演示、音像圖片等促進學生地理實踐力提升,如在講授「晝夜交替和時差」時,視頻演示或地球儀演示,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地理知識,還有助於提升地理觀察能力。通過學校地理實驗室、地理活動室,充分利用相關設備也可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如「模擬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在借鑒各版本教材優勢基礎上整合教材,為學生構建基礎性模擬實驗活動。充分利用地理園等地理場館或校內自然環境也可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如結合氣象站觀測氣溫和降水,在地理園觀察自然或人文地理模型等,不僅有助於提升學生地理觀測能力,還有利於提升問題探究能力。
2.積極結合校外資源
校外資源即學校范圍外可作用於地理課程的資源,包括研究機構、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天文台、有關政府部門、工廠、農村等社會資源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等[3]。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外資源為學生的地理觀測、調查、考察等實踐活動提供廣闊平台,是培養學生實踐力的有效途徑。
利用課余時間到博物館、規劃館、科技館、研究機構參觀,如重慶市自然博物館參觀,可通過「山水都市」、「地球奧秘」、「生態家園」等場館線路,豐富學生地理知識同時促進學生觀察能力培養。利用國家地質公園、地方自然或人文資源環境供學生參觀學習,如重慶武隆岩溶國家地質公園、雲陽龍缸國家地質公園等考察,可彌補學校實踐場地不足,促使學生體驗學習、拓展思維、提升能力。利用到工業園區、農業園、科技園等參觀學習機會,引導學生在真實情景中獨立行動、主動思考、自主認知。如學習「工業的區位選擇」時,可到學校附近工廠實地考察,增強學生社會實踐體驗。學生將實踐中所獲得的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進而轉化為個人發展所需能力,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三、地理實踐力培養的落腳點
地理實踐力培養不僅應充分結合校內外課程資源,具體還要落實在地理野外考察、地理社會調查和地理模擬實驗等各項能力的提升中。
1.提升地理野外考察能力
地理野外考察主要是指學生對地理環境及其組成要素的直接觀察,一般包括地質地貌、氣象物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專項觀察與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綜合觀察;還包括農業、工業、環境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綜合觀察[1]。通過地理野外考察,可促進學生地理觀察觀測能力提升,培養學生獲取地理信息的意識及能力。如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學生能夠運用遙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技術和其它地理工具,對地貌、土壤等自然要素和相關現象,進行觀察、識別、描述、解釋;能夠觀察比較不同區域的特點,掌握歸納區域特點的方法;能夠在野外觀察、測量和分析地質地貌基本形態,推斷其形成過程。
2.提升社會調查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到「社會即學校」,突出體現地理教學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社會調查就是通過參觀、訪問、查閱資料、展開調查等多種方式,對學校所在地或某一特定地區的地理環境以及人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等,進行直接的、有計劃的、全面系統的了解和深入分析研究的活動。社會調查能力是地理實踐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在「三峽庫區移民」問題調查中,學生自主合作性設計方案,搜尋該區域統計信息及發展規劃,進而參與調查,並對相關問題及成因作出簡要解釋,有理有據提出可行性策略。調查結束後,撰寫調查報告並展開交流評價。
3.提升地理模擬實驗能力
地理模擬實驗即使用一定實驗器材及設備,人為地把所要學習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及其變化過程表現出來,以獲得和驗證地理知識的方法,具有很強的直觀性、探究性和實踐性。學生地理實驗能力的提升具體體現為能夠設計和實施地理模擬實驗並作出解釋;能夠解決高考地理試題中相關問題。如模擬實驗「模擬山前洪(沖)積扇的形成」,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實驗,利用白紙和細沙等實驗材料進行模擬,通過動手操作學生不僅理解其中科學道理,獲得地理知識,還能夠分析和解決問題,促進認知和情感等素養提升,發展地理實踐力。

『柒』 高一地理的全球氣候類型怎樣能好記些

巧記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

1.以線定帶。在教學中,如果讓學生記13種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學生不但難以記憶,而且會生畏難情緒,把它視為「洪水猛獸」,採取逃避的態度,乾脆不去記憶。於是我採取讓學生找典型、找特殊的方法,便於學生「以點帶面」的掌握世界氣候類型。由於亞洲和非洲幾乎概括世界的13種類型,於是主要要求學生掌握亞洲和非洲的13種氣候類型。先讓學生找出北回歸線,臨近北回歸線以南的地方是熱帶,臨近北回歸線以北的地方是溫帶。再讓學生找出北極圈,臨近北極圈以南的地方是溫帶,臨近北極圈以北的地方是寒帶。學生可大致掌握世界氣候類型的溫度帶分布。
2.以位定型。以亞歐大陸為例,大陸的東岸為季風氣候,(包括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大陸的西岸為沙漠氣候和海洋性氣候(熱帶沙漠氣候,亞熱帶沙漠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大陸的中部為大陸性氣候和高原、高山氣候。

3.順口溜記憶。雖然學生已基本掌握了世界氣候類型分布的大致位置,但仍是模糊的,於是我把它編成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
氣候類型亞非齊,雨林疏林沙漠非。
熱亞溫季亞洲東,高原山地記心中。

亞草地中和海洋,大陸氣候不能忘。
北極苔原南極冰,氣候類型要記清。
說明:「氣候類型亞非齊」就是指世界氣候類型基本在亞洲和非洲能找到;「雨林疏林沙漠非」指熱帶雨林氣候、熱帶疏林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都在非洲能找到,而且從赤道開始,從南向北依次找出這三種氣候類型。「熱亞溫季亞洲東」指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這三種季風氣候都在亞洲的東部,且由南向北依次找出這三種氣候類型;「高原山地記心中」它包含兩層含義:一方面要求學生要把它記在自已的心中,另一方面也是指高原高山氣候就在亞洲的中部;「亞草地中和海洋」指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這三種氣候從南向北依次分布在亞歐大陸的西部;「大陸氣候不能忘」意思指溫帶大陸性氣候這一分布面積最大的氣候類型不要把它忘掉了;「北極苔原南極冰」主要指北極圈內主要分布寒帶苔原氣候,而南極圈內主要分布的是寒帶冰原氣候,「氣候類型要記清」是要求學生記住13種世界氣候類型, 也方便於押韻,讓學生記憶。

閱讀全文

與如何通過活動讓學生掌握氣候地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