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秦嶺地理意義是什麼
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一、氣候方面
1、秦嶺—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降水量大於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北降水量小於800毫米。
2、秦嶺—淮河南北雨季長短差異。秦嶺—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嶺—淮河以南雨季要長得多。
3、秦嶺—淮河是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4、秦嶺—淮河是1月0℃等溫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冬季一般結冰。
5、秦嶺—淮河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秦嶺—淮河以北為暖溫帶。
6、秦嶺—淮河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夏季,秦嶺—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溫多雨。冬季,秦嶺—淮河以南溫和少雨,秦嶺—淮河以北寒冷乾燥。
7、南北方地區分界線。
8、中國冬季集中供暖分界線。
二、植被方面
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秦嶺—淮河以北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之說。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嶺—淮河以南河流流量豐富,季節變化小,含沙量小,汛期長,冬季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流量較小,季節變化大,含沙量大,汛期短,冬季結冰。秦嶺—淮河還是黃河和長江的分水嶺。
四、地形、土壤、礦產方面
1、地形:秦嶺—淮河以南以丘陵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嶺—淮河以南漸以紅壤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黃壤或棕壤為主,東北以黑土為主,西北多白色沙質土。
3、礦產:秦嶺—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屬居多,工業上以有色金屬冶煉及出口加工等輕工業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煤、鐵、石油為主,工業方面以重工業占的比例較大。
五、農業方面
1、耕地類型: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田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旱地為主。
2、糧食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稻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小麥為主。
3、油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花生、桐油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油菜、大豆為主。
4、糖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甘蔗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甜菜為主。
5、作物熟制:秦嶺—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嶺—淮河以北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B. 秦嶺這座山脈在我國地理上有什麼重要意義
秦嶺淮河一線——1.我國的南北方分界線
2.一月份我國0℃等溫線
3.濕潤與半濕潤地區分界線
4.800毫米等降水線
5.南方水田與北方旱地分界線
我們應該明確秦嶺淮河一線的走向,以及它作為我們南北分界線的重要條件是什麼。知道這條分界線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線。
首先呢,它之所以成為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肯定是由於這條線兩邊的景觀有差異的原因吧。景觀有差異的因素很多,比如氣溫和降水,還有地形地勢等因素。一般的來說,不同區域的差異往往是來自於氣候造成的因素更多一些,比如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東部臨海地區降水多,內陸西部地區降水少等。不多說了,我們可以通過以上介紹來推斷,這條線必定是氣候的分界線了。由此,我們可以再通過氣候的差別來了解秦嶺和淮河分界線兩邊的氣溫、降水、干濕狀況等方面的差異,以及此氣候差異下的河流水文特點、農業狀況、土壤植被等差異。
通過相關的地理圖冊可以知道,秦嶺淮河一線是東西走向的,並且是一月份0度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通過地,再加上冬天的時候,秦嶺能夠阻擋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擋潮濕的海風進入西北地區,導致這條線的南北地區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也就理所當然成為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分界線了。
秦嶺和淮河分界線所起到的重要分界作用有:
1、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作用。
原因:我國一月份0度等溫線穿過秦嶺淮河一帶,一月0度等溫線以北的一月平均氣溫在0度以下,為暖溫帶。一月0度等溫線以南一月的平均氣溫在0度以上,為亞熱帶。
2、 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根據降水量的不同區分。
3、 河流情況有明顯差異的分界線
根據兩邊河流是否有結冰期、汛期、流量大小、含沙量以及航運等差異得出。
4、 不同土壤和植被的分界線
根據兩邊植物的不同,如北方以針葉林、落葉闊葉林等為主,南方以常綠闊葉林為主。以及北方黑土為主,南方紅土為主等特點得出。
5、 農業生產有差異的分界線
北方農業以旱地為主,一般是一年一熟或兩熟,小麥玉米為主;南方水田為主,一年兩熟或三熟,以水稻小麥為主等等差異。
秦嶺國家植物園位於西安市周至縣,距市中心76公里。總規劃面積458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區262平方公里,規模為世界第一。秦嶺國家植物園總投資概算為13.8億元,一期工程投資5.3億元。主要功能是科學研究、科學教育普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旅遊。
C. 秦嶺具有哪些地理意義
01 首先秦嶺――淮河線作為我國南北方地區分界線。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秦嶺――淮河以南和以北充分體現了南北方在氣候、 地形、植被等方面的不同。
02
秦嶺――淮河線,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 是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以南和以北的地區由於氣溫上的不同可以劃分為以南的亞熱帶和以北的暖溫帶,再加上降水量等等的不同導致了兩界不同的氣候類型,秦嶺――淮河以南形成了濕熱的亞熱帶季風氣候,以北形成了溫暖濕潤的溫帶季風氣候 。又由於氣候是影響植被的關鍵因素,所以在不同的氣候下分別形成了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
03
秦嶺――淮河線,是我國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界限、是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附近都屬於季風氣候降水量都比較多,但是由於山脈迎風坡和背風坡等因素的不同,導致了兩界在降水上有著明顯差異,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地區降雨等降水量大於800毫米,以北地區降雨等降水量小於800毫米。由於降水的不同導致兩地干濕程度不同,所以秦淮一線也是我國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04
秦嶺――淮河線,是1月0℃等溫線的界限、河流結冰與不結冰的界限、中國冬季集中供暖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顯著的區別了南北方在氣溫上的差異,以冬季(1月份)為例,秦淮一線以南地區冬季1月份均溫大於0℃,以北地區冬季1月份均溫小於0℃。正好已0℃為界是水的結冰與不結冰的的一個刻度,所以造就了兩界河流在冬天結冰與不結冰的差異。同樣由於氣溫上的差異,我國北方由於冬季氣溫較低大都安裝了取暖設備南方由於冬季均溫大都在0℃以上未集體安裝取暖設備,因此秦淮一線也成立我國冬季集中供暖的分界線。
05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地形、土壤、礦產、河流等方面差異的分界線。我國南北方在地形地形上也有著明顯的差異,我國東部地區以秦淮一線為界以南地區多以山地丘陵為主,以北地區多以平原為主。因為地形的差異導致了兩界河流在汛期、緩急、長短、有無斷流現象等各個方面的差異,其中以南的長江和以北的黃河為典型的例子,所以秦淮一線又劃分著我國的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在加上兩界氣候、地形的不同導致秦淮一線以南以水田為主,以北以旱地為主。從而也導致了兩界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發展經濟的方向等方面的不同:以南主要為水稻、甘蔗、油菜、輕工業;以北主要為小麥、甜菜、花生大豆、重工業。
D. 秦嶺淮河一線地理意義
秦嶺淮河一線地理意義:1、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2、秦嶺-淮河以南降水量大於800毫米,以北降水量小於800毫米;3、秦嶺-淮河是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也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4、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以北為溫帶落葉闊葉林;5、秦嶺-淮河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變化小、無結冰期、含沙量小,以北反之;6、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田、水稻為主,以北以旱地、小麥為主。
秦嶺-淮河線是中國地理區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地理分界線,簡稱秦淮線。這是中國地理區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地理分界線,在此線的北面和南面,自然條件、地理風貌、農業生產或是人民生活習俗,均有明顯不同。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地理中的一個重要地理概念,已知最早論述由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提出。
我國南北分界帶的西段秦嶺,冬季阻擋了北方冷空氣,因而在嶺北為典型暖溫帶情況下使嶺南成為典型亞熱帶。但是,秦嶺分界也並非一條線。因為秦嶺南坡約千米海拔以下才是亞熱帶,而秦嶺山脈兩坡千米等高線間的寬度,也就是分界帶的寬度也大約有90-110公里。而且,在歷史上南北分界帶是隨氣候變化而南北移動的。如果全球持續變暖,亞熱帶北界將來甚至有可能要北推到黃河的中、下游地區。
我國南北自然分界線,實際上首先是氣候分界線。就熱量帶說是北方暖溫帶和南方亞熱帶的分界;在水分區劃中則是北方乾旱、半濕潤氣候和南方濕潤氣候的分界;在雨旱季節類型區劃中則是北方春旱、夏雨氣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氣候的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