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實施地理必修三的教學

如何實施地理必修三的教學

發布時間:2023-06-13 10:34:24

高中地理必修三怎麼學習

必修3的地理信息系統非常簡單可自學

其餘部分主要論述的是區域可持續發展
即地理區域對人的影響和人對地理區域的影響必修1、2都學過了

然後有一些區域治理的案例需要你有初中區域地理基礎,並抽象出模式

Ⅱ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說課稿

人文地理環境的出現,意味著地理環境發展到了成熟的程度。下面是我為您帶來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說課稿(一)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說的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的教材. 我將從說課標、說教材、說建議三個方面對教材加以說明。

一、說課標

不言而喻,新教材是基於新課標編寫的。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地理學的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及課程目標。特別是基本理念突顯時代性。課程目標分成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 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屏幕上是我對地理必修3課程目標的理解,不再重復。

二、說教材

1.編寫特點和體例

(1)以典型案例構成教材的主體。教材選用了5個中國案例(西北地區的荒漠化、山西省的能源開發、東北地區的農業開發、珠三角地區的工業化和城市化、西氣東輸)、2個外國案例(亞馬孫雨林開發與保護、田納西河流域綜合開發)、1個地區案例(東亞地區),案例具真實性、典型性,中外兼顧的特點。

採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組織教材,努力打造知識和能力遷移的平台。教材既有主案例,又有拓展案例。這樣「收」「放」有致的設計,一方面減少單一案例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又提供了知識和能力遷移的平台。

(2)內容提要 課文:文字和圖像 讀圖思考 思考案例 問題研究 2.教材的地位

高中地理可分必修和選修兩大模塊,必修3冊,選修6冊。必修1(自然地理)以組成地理環境各要素的運動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過程和規律,體現尊地之規,建設美好家園的思想;必修2(人文地理)以人類活動為核心,分析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體現以地為主,調人地關系的思想;必修3(區域地理),立足於必修1必修2的基礎,以區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為核心,探究問題發生的原因、過程、結果和對策,體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3.新編實驗教材必修3與原人教版地理選修2的對比

4.內容結構 課標展示(略)

在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中,必修 3的課標有13個,基本與節數相當。這是能容標准,這是教材內容與課標的對應關系。本書共五章10節,本著由自然至經濟、由區域內至區域間的學習思路設計知識結構,對課程標准中規定的內容進行重新組合,依次分為"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區域經濟發展""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等。(圖略)

三、說教學建議

(一)高中地理必修3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1.教材內容編排與學生現實的基礎知識儲備間存在的矛盾

教材的編寫者認為經過初中的學習,學生應該對區域的基礎知識有了較完整的認識和掌握,所以教材並沒有重述相關區域地理的基本知識。而實際情況卻是大相徑庭:地理學科在初中屬於弱勢學科,每周兩節課,中考30分,學生往往並不重視,全憑考前死記硬背得分。他們不可能把地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牢固。再加上初中和高中地理學習的銜接存在明顯的斷層,這就必然嚴重影響到「必修3」教學的順利開展。

2.不同版本教材對案例的編選與教師的教學選擇存在矛盾

目前高中地理就出現了人教版、湘教版、山東版、中圖版等四個版本的教材,他們在編排和選擇案例等方面有比較大的差異,例如編排人教版是從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的角度來闡述的;是從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入手,以區域可持續發展總的命題來概述的。在案例選取上人教版在生態環境建設中選擇我國西北地區的荒漠化的防治作為案例,而山東版是以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為例;因此我們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取捨上則更顯困難。

3.教材教學與開展學生評價之間達成協調存在挑戰

人教版地理「必修3」是以案例為主線,貫穿了整本教材。教師對教材的教學,自然離不開對具體案例的分析。但在具體案例教學中,學生需要達到何種程度的能力,掌握哪些分析問題的規律和方法,並且如何用行之有效的評價方法來反饋教學的效果,在新課程中始終還是我們共同面臨的難題。

(二)對高中地理必修3教學策略的探究

基於學以上問題和挑戰,再結合自己的教學 經驗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嘗試:

1.作好案例教學的知識鋪墊

教材選用了5個中國案例,第一章第一節就是把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進行對比來說明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為了教學的順利進行,我們可以在學習這一章之前,首先對中國三大自然區進行對比,對中國的各個區域的自然地理基本特徵進行知識的鋪墊,並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思考中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差異,這樣就能使學生對中國地理的基本概況有大概的了解。在後面的中國案例分析時,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補充與拓展,做到「點」「面」結合,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

2. 注重對學生地理分析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的能力的培養

只有在具體的案例分析中學會地理原理和規律的抽取,學生才能夠進行知識遷移。例如,在 「產業轉移」一節,要分析影響東亞產業轉移的因素,在教學中就應該抓住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在發生「變化」這一關鍵點。影響產業發生轉移的因素如:勞動力,內部交易成本、市場等,只要他們在遷出地和遷入地發生「變化」,都可能導致產業的轉移。這樣在分析珠江三角洲企業大量遷往粵北和江西、湖南、廣西等省份的原因,學生就應該能夠分析出珠江三角洲的哪些因素發生了變化,使企業變得不利,而粵北和江西、湖南、廣西等省份有哪些有利的因素吸引了企業的遷入。

3.在教學中進行學生評價的嘗試

對學生學習地理「必修3」情況進行評價,應與傳統的評價方式有所不同。評價的重點不在於對教材案例的重現,而在於考查學生能否運用地理基本原理來解決新的問題。因此,我們在進行學生評價的時候,一般需要引入新的案例來進行。如在學習「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一節後,我們可以引用新疆農業這一案例來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略)

這道題的考查並沒有涉及教材中「東北地區」的任何內容,要想較好地解決相關問題,關鍵是要在提取圖像信息的基礎上,運用必修1必修2的基本原理,並以在學習「東北地區農業」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的考查,有助於教師了解學生是否能夠真正達到課標的要求,是必修3教學中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好的主要形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說課稿(二)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1章第節《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課型是新課。我將按說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的制定、教法與學法、教學流程這五個環節去說課

1, 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地理高中二年級必修三

第一章第一節《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本組課文展示了許多方面的內容,為後來學習區域與生態建設,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奠定了基礎。 本節知識特點:本節以長三角和松嫩平原為例,以時間和空間為方向向我們解釋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和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對環境的影響。 高考要求:結合區域圖、聯系圖、表格和文字材料,考察區域特點,比較區域差異及差異形成的原因,區域產業結構差異及差異形成的原因。 2學情分析

高二的學生學生經過一學年的學習,對區域定位和區域分析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且學生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對本地區的自然經濟特點有一定了解但本節知識點較多,較復雜,學生很可能不能一下子理解,運用。學生對松嫩平原不了解,識記會出現困難

高二年級的學生身心日漸成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觀察推理能力,同時好奇心也比較強,對區域地理知識的興趣較濃、探索大自然的慾望較強,但由於心理原因,思維大多以形象思維為主,缺乏理性的認識。所以需要教師的引導,幫助其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3教學目標的制定

根據本節重難點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結合區域圖,聯系圖表格和文字材料考察區域特點, 區域差異及差異原因

2、考察區域發展的影響

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聯系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

2、培養學生知識遷移和綜合分析的能力

3、掌握概括區域特徵和比較差異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標:是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有了目標就應該有相應的方法與之對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本節課的知識體系,我制定了這樣一種教學策略。

就是既注意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又注意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多角度,多層次的豐富理解知識,注意知識的實踐性。

4教法與學法

教法:情境教學法------創設學習氛圍、激發學習慾望、增強學習興趣 問題教學法------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問題意識促進思維發展 引探式教學法-----組織探究活動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學法: 課前預習 、做出課堂筆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1、帶多媒體系統的網路教室。

2、多媒體教學課件。

3、學生預先分組,並確定組長。

4、准備好製作所用素材。

5教課流程

我的說課流程分為:新知導入----新知探究----新知鞏固----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分成兩個課時

A首先我會在在ppt上放幾張關於區域的圖,讓學生思考什麼是區域,區域有什麼特徵。其次我會在在書上畫出區域的定義,在給與解釋說明,再在書上畫出區域的四個特徵,讓同學小組討論哪些區域是有界的,哪些區域是無界的,從而加深同學們對區域的理解。

B在ppt上放出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不同風土人情由此導入下一個知識點:不同區域由於地理環境的差異,人們的生產特點有許多的不同,發展方式也存在差異,然後讓學生思考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有什麼差異,各自給區域環境發展帶來什麼影響,啟發學生從氣候等方向思考,然後用表格的方式給不同因素歸類(歸位自然和社會經濟兩大類)

再啟發同學們從兩大類分別討論對農業與工業發展的影響,最後再用表格的形式分類表達

C然後給同學們幾個問題,鞏固同學課堂所學,最後留下一個問題課後解決:除了今天講的因素外還有哪些因素對區域發展產生影響?

Ⅲ 關於地理必修三學習方法!!

必修三要學會自己動手整理知識點,印象深刻;尋找經典的大題,答案的各點盡量記准確,然後可以向套公式一樣去套用;選擇題要多見新穎、怪異的圖形題。

Ⅳ 高中地理必修三該怎麼學!

先看書,再做課後題,再做一套習題,再回過頭來看書,通過做題鞏固知識點,其實地理聽簡單,就那麼點東西。

Ⅳ 高二地理必修三的教案

導語: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關於高二地理必修三的教案。歡迎閱讀!

篇一: 湘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3 《區域發展階段》教案

第二節區域發展階段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衡量區域發展水平的三個常用指標以及人文發展指數這個綜合性指標。2、知道區域空間發展演化的基本規律。(重點)(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的發展歷史」這個案例,說明在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2、通過對美國東北部工業區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徵分析,明確要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隨區域自身的發展,不斷的協調人際關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區域自身發展規律的認識,明確在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從而樹立區域可持續發展觀和協調的人地關系觀。

二、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先讓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你認為哪些國家或地區經濟比較發達,衡量的標準是什麼?(然後讓學生預習本節的引言部分,找出衡量區域發展水平的常用指標和綜合性的指標)課件展示板書內容

預習課本內容,填寫表格(課件展示表格)

案例分析

引導學生看課件:青島2004年的經濟增長情況讀圖思考:(課件)

匹茲堡附近擁有優質大煤田。但為什麼19世紀中葉以後,匹茲堡才逐漸發展成為大型

鋼鐵基地(學生討論分析,教師小結)。

課件展示:美國五大湖區工業分布情況探究活動:

1、在圖上找出匹茲堡、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蘭、布法羅、說出它的地理位置特點。

2、在匹茲堡由毛皮貿易場所發展成為鋼鐵中心的過程中,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方式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3、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的成長階段與初期相比,在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導致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4、美國東北部在成長階段出現了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5、分析導致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經濟衰退的原因。

讓學生在分析討論這個案例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得出區域發展的一般規律。引導學生讀圖思考: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五大湖區人口外遷的原因?看我國三大經濟地帶圖:

思考:請你設計一下中國區域發展的模式?

讀課本圖1—1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區域發展格局圖。驗證了區域的發展演化規律經歷了初期階段、發展階段、成熟階段和衰退段。

引導學生聯系我國實際來分析如何振興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寫出振興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建議與意見。

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1、在區域發展的初期階段,某一優勢因素,比如礦產、能源、農副產品、地理區位等,往往成為地區經濟增長的突破口,並由此形成支柱產業。就此問題,闡述你的觀點。

2、有人說,如果一個區域的環境條件較差,即使這個區域擁有豐富的資源,還是難以實現良性發展。你是否同意這個觀點?

3、運用所學知識,談談在我國西部大開發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4、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在全國長期保持領先地位。改革開放以來,由於以珠江三角洲為代表的華南地區的外向型經濟迅速崛起,上海這個傳統的老工業基地面臨著空前的挑戰。浦東新區的開發,為上海市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但是,在新時期,上海市仍面臨著資源、土地、環境、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等突出問題。請就此展開討論,上海市的持續發展,需要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強城市發展的活力。

拓展思考:

區域開發規劃是區域科學發展的基礎。假如你現在負責青島某郊區開發規劃的初稿,你將如何開展工作?(學生討論後教師小結,然後課件展示)課堂小結(課件展示)課堂練習:

篇二: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區域可持續發展教案

湘教版必修Ⅲ第2章區域可持續發展

第1節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

——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荒漠化的過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問題

3.認識荒漠化問題的嚴重性,樹立防治荒漠化的觀念,逐步建立正確的環境觀。

教學重點: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問題

教學難點: 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問題

教具准備: 電腦多媒體

教學方法: 比較法、圖示分析法、圖示法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引入: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包括生態可持續、經濟可持續和社會可持續,其中生態可持續是基礎。在地理必修三中我們主要學習區域的發展,區域的發展必須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而區域發展首先要做到生態環境的保護。在第二章中我們主要學習荒漠化防治和森林的保護。

第一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

指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及一些半濕潤地區的這種土地退化現象。

荒漠化不是簡單的荒漠擴張的過程,而是很多塊分散的土地逐漸退化,並最終連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觀。

2.形成

是氣候變異等自然因素與人類過度的經濟活動相互作用的產物。

3.主要表現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質荒漠化和次生鹽漬化化。實質:土地退化

4.影響

已成為當今全球最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根據聯合國環境署推斷,目前世界約1/4的陸地、2/3的國家和地區受到荒漠化的威脅。中國是全球荒漠化面積大、分布廣、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區則是我國風沙危害和荒漠花問題最為突出的地區。活動

活動:根據你的理解,運用下列關鍵詞解釋荒漠化的含義。

土地退化乾旱半乾旱地區氣候因素人類活動沙漠化

點撥:荒漠化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其實質是土地退化,分布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的共同作用,表現為土地荒漠化、石質荒漠化和次生鹽鹼化。

思考:

(1)荒漠與荒漠化的區別。(提示:荒漠與一種地表景觀類型,荒漠化是一種土地退化現象)

(2)沙漠化與荒漠化的區別。(提示:所謂「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現形式之一)過渡:我國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是西北地區,為什麼呢?我們下面來學習。

二、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嚴重的自然原因

(一)乾旱的自然環境------荒漠化的潛在因素

思考: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嚴重與哪些自然因素有關?

1.位置------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

地形區范圍: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以北

行政區劃范圍:包括新、寧、甘(北部)、內蒙古(大部)

說明:這里所說的西北地區是指位於非季風區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區。

思考:西北地區什麼位置特徵使這里形成乾旱環境,以致荒漠化嚴重?

提示: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

2.地形------四周高原山地阻擋了海洋水汽的進入

看圖,學生總結地形特徵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和中部(內蒙古境內)是遼闊坦盪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內)是山脈和盆地相間分布。

思考:西北地區什麼地形特徵使這里形成乾旱環境,以致荒漠化嚴重?

提示:四周高原山地阻擋,海洋水汽難以到達。

教師補充講解:由於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很少受海洋水汽影響,再加上周邊高大山地特別是隆起的青藏高原,進一步阻隔了水汽的進入,乾旱就成為了這一地區最突出的自然特徵,並且是全球同緯度地區降水量最少、乾旱程度最高的地帶。

3.氣候

利用以前所學內容,分析西北地區的氣候類型和特徵。

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氣候年較差大。風大,且大風日數多。

思考:導致西北地區形成乾旱環境的主要氣候因素是什麼?

提示:降水少。

4、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

西北地區從東向西隨著離海洋距離增大,水汽越來越少,植被由草原逐漸過渡為荒漠。

思考(1)西北地區自東向西水分條件與植被景觀的變化有什麼關系?並分析原因。

點撥: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對應溫帶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對應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對應荒漠地區。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強。原因是我國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

(2)新疆的綠洲分布有什麼特點?請聯系水源和地形條件解釋原因。

點撥:天山北部水汽主要來源於北冰洋,北坡屬於迎風坡,隨著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受天山山脈阻擋的影響,南疆與北疆乾旱程度不同。綠洲主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狀分布。原因是河流水來自冰雪融水補給和盆地地形雨。

(二)氣候異常---------導致荒漠化荒謨化進程的主要自然因素

本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它具有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氣溫、降水的變率大。雨量的變化,對荒漠化的發生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於抑制風沙活動;少雨年,加劇荒漠化進程。

歸納總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為荒漠化創造條件

①基本條件——氣候乾旱少雨

氣候乾旱,地表水貧乏,河流欠發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②物質條件——地面疏鬆,為沙質沉積物

由於由於氣候乾旱,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平地多疏鬆的沙質沉積物;

③動力條件——大風日數多且集中

大風日數多,且集中在冬春乾旱的季節,從而為風沙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活動:分析說明荒漠化形成過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點撥:表示了荒漠化兩個正反饋效應(惡性循環),說明乾旱地區生態環境的脆弱性。

三、荒漠化形成的人為因素——荒漠化的決定因素

(說明:事實上,在荒漠化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人類活動常常起決定性作用。調查表明,在西北地區現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為因素所致。)

1.形成荒漠化的人為原因:

⑴來自於人口激增對生態環境的壓力

⑵由於人類活動不當,對土地資源、水資源的過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區荒漠化的人為因素的主要表現

人為因素破壞原因與典型地區主要危害過度樵採

①能源缺乏地區把樵採天然植被作為解決燃料問題的主要手段(如鄂爾多斯沙區、內蒙古東部的庫侖旗等地)

②一些農牧民為了增加收入,無計劃、無節制地在草原地區採挖葯材、發菜等固沙、防止風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壞

過度放牧為求得短期的經濟利益,牧民盡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乾旱的草原牧區、乾旱的綠洲邊緣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進程

過度開墾在乾旱、半乾旱沙質土壤地區,特別是沙區邊緣從事農業生產,特別在缺少防護林保護的沙質土壤區使沙化土地連片發展

閱讀P21、22通過閱讀材料,使學生了解如下問題:

(1)掘井帶來的負作用。

(2)灌溉措施不當,乾旱氣候條件下蒸發旺盛,鹽分極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土壤的次生鹽漬化。

活動:非洲薩赫勒地區荒漠化的自然、社會經濟因素分析

1.薩赫勒地區位於撤哈拉沙漠的南緣。請根據下面的圖文資料,並聯系已學知識,分析薩赫勒地區的氣候等自然特徵,並說明荒漠化的潛在自然因素。

點撥:資料表明薩林勒地區正處於乾旱與半乾旱、熱帶沙漠與熱帶草原的過渡地帶;津德爾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點,其月均溫都在22℃以上,甚至達到33℃,可想而知其蒸發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別是7、8兩個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別集中的降水狀況與其全年的高溫、高蒸發量相比,確實是個容易產生環境問題的敏感地區。客觀上,這里就潛在著荒漠化的自然因素,這是本地區的地理位置和當地的水熱條件所決定的。

2.氣候的嚴酷性決定了薩赫勒地區的傳統經濟以自給性質的游牧業為主。20世紀以來,隨著沿岸國家人口和經濟的發展及本區交通條件的改善,這里的傳統游牧經濟向商品性的定居牧業經濟轉化。根據圖2.9,分析這一社會經濟因素的轉變對牧場帶來的環境影響。

點撥:將傳統的游牧經濟和商業性的定居牧業進行對比,比較它們對草場的影響。從表中可知,傳統的自給性的游牧經濟,因其牲畜品種多樣、經營規模小且分散、季節游牧,有利於牧草的恢復生長,是一種適應於當地自然條件的經濟模式;而商業性的定居牧業從牲畜品種的單一性、大規模的集中經營、採取掘井定居的經營模式,勢必增加草場的壓力,結果必然導致草場的退化,甚至導致整個草場的毀滅。

3.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對糧食需求迅速增加。這一因素促使薩赫勒以南的早作農業不斷向北推進,農牧之爭加劇。分析這一因素的加入,對本區草場生態環境及荒漠化的發展,又可能產生哪些影響?

點撥:由於人口激增,對糧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們不斷擴大耕地面積以至向牧業地區推進。

4.人口和貧困是薩赫勒地區最為突出的社會問題,也是造成這里生態環境惡化、上地荒漠化加劇的根源。請你解釋下圖(圖1.11),試提出一種解決非洲貧困問題的可能辦法。點撥:明顯地描繪了人口過快增長,造成貧困飢荒與荒漠化的惡性循環過程。問題的源頭就在人口的過快增長,如果控制人口增長與實行環境整治雙管齊下,這個惡性循環就可以得到解決。

課堂小結:略

板書設計

第一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

一、概況

1.概念2.形成

3.主要表現4.影響

二、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乾旱的自然環境--------荒漠化的潛在自然因素

(1)位置------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

(2)地形------高大山脈阻擋了海洋水汽的進入

(3)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乾旱少雨,大風日數多

(4)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地表缺少植被保護

2、氣候異常------荒漠化加速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形成的人為因素(決定性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為原因:

2.西北地區荒漠化的人為因素的主要表現

Ⅵ 如何學習必修三區域地理

首先你先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壓力,要不然你會沒有信心,也學不進去.高三的時候老師都會復習.
對於地理必修一的知識,你需要記住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否則必修三會應付不了.你要記住中國的主要山脈的大致經緯度,其次是北京和你當地的大致經緯度.所有氣候類型的特點,溫暖還是寒冷,乾燥還是濕潤,你可以對比著記,氣候類型都和氣壓帶風帶的性質相聯系,切勿死記硬背,地理需要看圖記憶.買一本地理圖冊,沒事就翻一翻.對於區域地理,大致會包括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中國的山脈如果記得差不多,就可以在紙上畫出大致的經緯度,自己填,要多練.世界地理,各大洲大致的經緯度也要記.洋流算是比較簡單的,最基本的就是洋流性質: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洋流的走向也和氣壓帶有關系.看圖,洋流一般遇到陸地就會轉彎.洋流中要記好印度洋那裡的季風洋流.從低緯來的基本上是暖流,從高緯來的基本上是寒流.中國地形要和山脈一起記,這樣會比較好記.世界的大漁場屬於洋流部分,大致有北美的紐芬蘭漁場,日本的北海道漁場,秘魯的秘魯漁場,好像英國還有一個北海漁場.我們老師當時講的時候還提到了中國的舟山漁場.前四個漁場的形成原因,大致位置要基本掌握.對於中國的行政區劃,你可以記住它的大概形狀基本上就可以了.降水和氣候有關,你可以每個氣候找一個典型地區做為例子,主要看它的降水和氣溫的走勢圖,這樣比較有幫助.區域地理還有中國的一二三級階梯的分界山脈,還有長江和黃河的有關知識.世界地理還有海峽.

Ⅶ 高中地理必修三怎麼學啊!!!!!!!!!!!

怎麼說呢?其實高中地理挺簡單的,地理必修部分,上課要投入全力聽講,如果你是地理強人那種類型的話可以不用怎麼聽。下面我將我學習地理的方法告訴你,希望對你有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地理時要培養對地理的興趣,這樣學習既輕松效果又好,

1.關於區域地理的記憶 (關鍵:課本文字 定位)
①.對文字的記憶:翻開書,仔細瀏覽。仔細的看每一個細節,不過分糾纏於不是很重要的環節②.定位:多看地圖,幫助定位。最好是多看地形圖,潛意識形成大致的地形地勢形態。
看圖的方法(根據個人而異) 目的:把地球裝進大腦
1.先看世界地圖,熟悉大體形態,大致經緯度。(例:北美洲: 輪廓 大致經緯度西徑60—西90—西120,北30—北66.5)
2.熟悉世界地圖後再看局部地圖,具體熟悉輪廓,如重要的海峽、半島,島嶼及其大致經緯度(例:德國:輪廓 士兵的頭盔 經緯度5E_10E_15E 50N 特別關注該國重要的地理事物 多瑙河流向,地形地勢等。

2.關於必(選)修教材的記憶(看為主)
①引言 快速瀏覽,不必死記(重點內容除外)
②一章一章,一節一節的看 快速翻看每一節的課題,順便瀏覽小標題,在潛意識中建立基本框架。
③細看每一課,勾畫關鍵詞並記憶(闡述性的文字是為了幫助理解不用花大量時間記憶但一定要瀏覽一遍 重要部分除外)
④看完每一節後在頭腦里建立基本框架並將它寫在本節的某個地方,方便第二天復習使用(可以不用太具體,如果你已理解只用將大意寫下即可)

這就是我學習地理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如何實施地理必修三的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