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理是指什麼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激游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我對地理的一些思考
1、地理是一種理念,了解地球與地球和諧共存的理念。地球孕育了無數的生命,也孕育了我們人類,她是我們的母親,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了解它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與它和諧共存,讓我們與地球和諧共存,能夠讓我們未來變得更加美好。在這個理念中,我們可以明白我們人類雖然很偉大凳鉛彎,創造出了璀璨的科技文明,但是我們也十分的弱小,面對殘酷的宇宙環境,我們只能夠在地球這個溫室之中,做溫室里的花朵, 如果我們無法保護好地球這一個溫室,那麼我們將無家可歸,難以生存。
2、地理是一個世界,一個充滿著無窮奧妙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我們可以了解我們的地球到底是多麼的美麗,穿越時空看到我們地球那滄海桑田。
3、地理是一個工具,一個幫助我們認識地球,在地球上更好生存的工具。人類的生存與生活離不開整個自然環境,而地理是我們人類主要研究自然環境的學科,更加了解自然環境,我們才能夠更棗悶加清晰的明白環境的好壞決定了我們人類的健康,現在的環境也影響了我們人類的經濟發展。首先是環境的好壞上,青山綠水中的人類自然健康長壽,霧霾遍布不光令人難受也會傷害人類的身體健康,讓人產生一些嚴重的疾病。其次就是環境的地形上,如果是平原,那麼肯定較為容易發展成大城市,經濟突飛猛進;如果是崇山峻嶺,那麼交通建設困難,經濟自然也難以得到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發現了某種珍貴的礦藏,那麼附近的人或者找到的人就可以通過這個礦藏獲得大量的金錢改善自身的生活。地理是個十分好的工具,能夠讓我們更好的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下去,但是請注意我們人類與環境息息相關,不要肆意的破壞環境,否則吃虧的終究是我們。
Ⅱ 地理現象的形成及原因是什麼
石流,泥石流經常發生在峽谷地區和地震火山多發區,在暴雨期具有群發性。颶風,颶風又稱台風、龍卷風,形成於赤道海洋附近的熱帶氣旋。
凌汛,俗稱冰排,是冰凌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顯上漲的水文現象。夏天海邊比陸地涼快,冬天海邊比陸地溫暖,原因,海陸熱力差異。
洪水,洪水誘發因素極為廣泛,水系泛濫、風暴、地震、火山爆發、海嘯等都可以引發洪水,甚至人為的也可以造成洪水泛濫。
地震,在科學不發達的過去,人們對地震發生的原因,常常藉助於神靈的力量來解釋。火山,火山口是地球釋放熱量、氣體的裂口。
晝夜現象,地球是一個不發光 、不透明的球體,同一時間,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每天太陽總是東升西落,原因,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的,所以地球上的人看起來太陽從東邊出。山南山北氣候不同原因,原因,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地震雲
地震雲,是非氣象學中雲體分類的一種預示地震的雲體。在國際上的研究還較為表面,至今沒有一個共同觀點。現在西方和日本學術界對地震雲抱有不可信與偽科學的態度,畢竟現在還沒有找到地殼運動與短時間氣象變化相關聯的理論證據。
光從外觀看的話,不得不說是一種很美的雲彩。原理簡述:地震即將發生時,因地熱聚集於地震帶,或因地震帶岩石受強烈應力作用,發生激烈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這些熱量從地表面逸出,使空氣增溫產生上升氣流,這氣流於高空形成「地震雲」,雲的尾端指向地震發生處。
Ⅲ 地理教育學是怎麼產生的它的產生是發展的必然嗎
地理教育學是怎麼產生的?它的產生是發展的必然嗎?下面我們針對這個問題來進行一番探討,希望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結語
地理教育學的創建符合科學發展的趨勢,是地理學和教育學交叉滲透的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從其內涵來看,地理教育學雖然繼承並包含了整個地理教學法,但是它的整體性、綜合性和理論性都是不可比擬的。地理學教學是地理教育發展的必然產物。這是一門學科,它的出現有別於地理教學方法,升華為更適合師范院校地理的基礎課和骨幹學科。
Ⅳ 重大的地理發現,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如何被發現的
提到地理大發現,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幾個國家: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以及與之相關的幾個名字,葡萄牙恩里克王子、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等。
關於他們的具體成就,我就不細說了,大家也都比較清楚。
這里有一個國家被刻意忽略了,那就是俄國。
就像俄國在科學和藝術方面的成就一樣,俄國在地理大發現方面也不遜色於西歐各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俄國從東歐一路向東,穿過西伯利亞,發現了楚科奇半島,然後又發現了千島群島以及阿拉斯加,俄國人甚至到達了今天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
俄國在地理大發現方面的成就如此之大,為啥被忽略了呢?
因為美國乃至整個西方都不喜歡俄國,抹黑不遺餘力,怎麼會把地理大發現的成就與俄國分享呢?
說完了西方列強在地理大發現方面的成就,下面隆重介紹另一個在地理大發現方面做出重大成就的國家,那就是中國。
其實上古時期的中國人在地理方面的知識就非常豐富了。
比如大禹的足跡就遍布整個神州,一會在浙江會稽山開會,殺掉防風氏立威,一會在黃河流域治理洪水。《尚書》中的《禹貢》就把全國分為九州,對各州的地理情況都有介紹。
《山海經》也是一本地理學著作。
如果說上面的含有傳說成分的話,下面幾件事可就是真實的史實了。
一,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法顯從陸上去天竺,從海上乘坐商船帶了大批佛經回國,途中還在獅子國(斯里蘭卡)停留,途經東南亞各國,最後回到東晉控制下的山東青島。
法顯西行足以說明,當時在印度、斯里蘭卡、東南亞到中國之間就有成熟的海上貿易線路了。
法顯回國後,著有《佛國記》,記錄了自己的沿途所見所聞。
四,唐玄奘去天竺取經。玄奘(唐僧)西遊的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了。玄奘所寫的《大唐西域記》也更為有名。
因為印度人從不記錄歷史,《佛國記》《大唐西域記》兩本游記就成了研究印度歷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歷史資料。
五,元朝周達觀出使東南亞。1295年,浙江溫州人周達觀奉命隨使團前往真臘,使團取海路從溫州開洋,經七洲洋,占城、真蒲、查南、半路村、佛村(菩提薩州),橫渡淡洋至吳哥國登岸。周達觀逗留約一年後於1296年7月回中國。回國後以游記形式創作了《真臘風土記》。
六,鄭和下西洋。明成祖、明仁宗時期,鄭和七次出使西洋,去過東南亞、印度、阿拉伯半島,最遠到達非洲中部。
Ⅳ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大約在45億年前,一些氣體、塵埃、冰粒等物質聚集在一起,逐漸形成了地球的雛形,這個雛形只有一千米的大小,與茫茫宇宙相比,非常小。但就是這個「小地球」不停地旋轉,吸收聚集著周圍的其他物質,經過上千萬年的積累,逐漸形成了現在地球的大小。但是當時的地球和現在的地球完全不一樣。
地球剛形成的時候,總是會受到來自宇宙中各種隕石和小行星的撞擊,再加上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產生了很多熱量,以致於當時的地面上到處都是噴發的火山和流動的熔岩,地球基本是一個被熔岩覆蓋著的大火球。等到撞向地球的小行星減少了,地球表面的溫度降低了,岩漿慢慢固化、結塊,形成了坑坑窪窪的原始地殼。
質量輕的氣體上升-原始大氣層-降雨
↑原始海洋的形成過程(從左到右):岩漿噴出
質量重的岩漿、塵埃下沉-原始地殼-積水-原始海洋
後來生命從原始海洋中誕生,經過漫長又復雜的演變,最終活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生活的地球。
——以上內容參考米萊童書《生命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