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 三角坐標統計圖怎麼讀
三角坐標圖常出現於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變化》一章,是指以等邊三角形三個邊為坐標橫軸,表示某一地理事物的三個變數指標的百分比結構的正三角形圖表。常用來表示人口年齡結構比重、產業結構比重及其他一些新指標比重等。因圖中某點有三個指標值要讀出來,圖表內線條錯綜復雜,學生常常錯讀導致解題錯誤。
三角坐標圖的判讀逃不出坐標圖讀圖的一般規律,很簡單,我們一起來學吧!
Part1:我們先看一幅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圖表——平面直角坐標圖。
平面直角坐標系由哪些要素構成呢?沒錯,它包括橫(X)軸、縱(Y)軸和原點(橫縱軸的交點,一般為0點)。要讀任何一個象限里的某一點A的橫坐標值怎麼讀呢?
沒錯,要讀橫坐標的值,我們必須畫出A點與縱軸的平行線,找到這條線與橫軸的交點,交點值a即為A點的橫坐標值(如下圖),是不是很好找?
Part2:遷移一下,如果給你一幅平面60度角坐標圖(橫縱軸的夾角為60度),如何讀出B點的橫坐標值呢?
聰明的同學們肯定根據平面直角坐標系能夠推斷啦,沒錯,要過B點做縱軸的平行線,找到這條線與橫軸的交點。如下圖橫軸上的數值b即為B點的橫坐標值,是不是很簡單?
我們來總結下讀坐標圖的一般步驟:首先,要找到橫軸和縱軸和原點;其次,若需要讀某點橫軸坐標,需過該點做縱軸的平行線,找到該線與橫軸的交點即可;若需要讀某點縱軸坐標,則需過該點做橫軸的平行線,找到該線與縱軸的交點即可。
Part3:再遷移一下,我將平面60度角坐標圖變成三角形坐標圖,假設同學A今年高三,他讀清華、北大、復旦的概率加起來剛好是100%,讀某所大學的概率在下列三角形圖中體現
2. 地理如何讀圖
地理是研究地圖的學科。
①拿到一張地圖首先要看的是標題。就是這張圖是關於什麼的,心裡要有底。
②接著,根據標題有針對性地看圖例。(雖然有些圖例是通用的,這些更應該記住。像天然氣啊,石油啊,鐵路啊,煤啊,鐵礦啊,橡膠啊這些常見的圖例應該牢記.)
③然後才是看圖,根據標題。比如「中國福建某地地形礦藏分布圖」,你就要著重注意「地形」,「礦藏」還有「福建」。如果是這種標題,一般會有幾種題目:1、設計什麼公路的路線之類的。(與「地形」有關)2、將來的發展規劃之類的,像什麼碼頭的建造之類的(與「礦藏」有關)3、解釋當地的一些生活習俗(與「福建」有關,知道「福建」就是告訴你當地的氣候類型還有地理位置)
需要記住的地圖(本人以為)
1、世界氣候分布圖 2、中國行政區域圖 3、中國地形圖 4、世界地形圖(大概)主要就是這些,尤其是第一個,一定要做到能夠默寫出來。
忠告:
很多人都覺得地理難學,要背的東西很多,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地理地理,要研究出「地形」「地質」「土地」的道理來。
你需要著重學習「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好像叫這個名字)(如果你是江蘇的,那就在必修一裡面),裡面有地理(自然)環境七要素(好像),這七個東西要記牢,這是你考慮問題的各個角度,這樣就不容易漏分。相對應的,(如果你是江蘇考生的話)必修二裡面講了一個叫做「區位條件」的東西。這個是你考慮人文地理時所使用的角度,需要牢記,常用的也就四五個。(交通、政策、氣候環境、勞動力什麼的)
地理是一個面面俱到的學科,這和物理不同。物理常常研究理想條件下的東西,而地理卻是什麼都要考慮。同樣是風,在平原上和在山上就是不一樣的(地形,海拔,濕度都不同。)。所以,答主觀題的時候,一定要從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個角度去考慮!!
至於區域地理,實際上(本人認為)就是給不會學地理的人一種解題目的模式,而高考地理,往往是新設情境。(實際上就是必修三沒什麼用。。。)必修三感覺最有用的是「產業轉移」,這個實際上還是和人文地理中的「勞動力」這個區位條件有關的。
註:
本人2012年江蘇高考,地理A+(全省前5%),但我整個高三的地理復習時間(不含上課時間)合並起來不超過半天!!(6小時)所以說抓緊上課時間,提高上課效率,也是很重要的。(雖然灑家地理課就是玩過去的。。。要有底子才能玩!!)
最後祝你高考成功,不要失手!!(我就是失手的典型代表。。。)
3. 如何提高地理讀圖能力
一、強化讀圖表步驟的課堂教學訓練,養成讀圖好習慣。
這就要求從教材入手,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要求學生拿到一幅圖,要做到「讀圖四步走」:一讀圖名,即這是幅什麼圖?二讀圖例和注記,即圖中的符號表示什麼地理事物?三讀有無坐標軸,若有坐標軸,要看清橫縱坐標分別表示什麼?四讀取圖表中表達了哪些地理信息?「讀圖四步走」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這是提高讀圖能力的基礎和關鍵。在地理高考中因讀圖習慣不良,漏讀、誤讀圖名或漏讀、誤讀圖例而導致失分的事例不勝枚舉,因此,要想提高學生讀圖能力,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途徑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做到「讀圖四步走」。
二、強化教材中圖表的閱讀與識記,是認識其他圖表的基礎
地理教材中匯集了大量圖表,只有對教材中圖表做到熟記於心,才能有助於認識出現的變式圖、大比例尺的區域圖等難度較大的圖。
例如對變式圖處理的方法是局部放大,整體恢復,回歸基本。如有關晨昏線的讀圖題同學們普遍感覺較難,就是因為變式圖特別多(約有20種)。但最基本的形式卻只有兩種,即側視圖和俯視圖。在復習時我們首先要掌握教材上的基本圖形,再重點弄清每一種變式圖與基本圖形是什麼關系,是如何「變」的。解題時先將局部圖恢復為整體圖,將變式力回歸為基本圖,可以使此類題大大簡化。同時,在平時復習中要注意總結一些讀圖「法則」。
再如要認識小范圍、大比例區域圖,除了要根據經緯線進行空是定位外,還要求學生識記一些地面上點狀的重要標志以及線狀的輪廓,點狀的如一些重要山峰、礦產地、城市等,線狀的如河流、島嶼、海陸、行政區等,只有從教材上識記,才能有助於認識區域圖。
三、強化圖表歸類的教學訓練,培養對不同圖表的閱讀方法
經過閱讀步驟和對教材中圖表的閱讀和識記,學生已經形成良好的讀圖習慣和基本的讀圖技能,要想更快地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就必須將圖表歸類,了解不同圖表的特點,指導學生總結各類圖表的讀圖方法和關鍵注意點。在近年的文科綜合試題中,地理部分出現較多的圖形類型有:「變式圖」、「疊加圖」、「等值線圖」、「統計圖」和「區域圖」,下面本文就逐一介紹一下這些常見圖形的特點和閱讀方法。
1、「變式圖」,就是從教材中的圖演變而來。這類圖形雖然看上去沒有見過,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尋根導源」,並非無從讀起。如:光照變式圖、地球公轉變式圖、氣候類型變式圖等。下面主要介紹光照圖的閱讀技巧:光照圖的種類比較多,此類圖的解題關鍵要求學生牢記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逐步掌握讀圖的技巧和方法。當解題的已知條件不夠時,要充分發掘圖形中隱含的條件。如:晨線與赤道的交點處,其經線的地方時時為6點,晨線與赤道的交點,其經線的地方時為18點,晝半球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正午時12時,夜半球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0時;利用地球的自轉方向確定「東」和「西」等。
2、「疊加圖」,就是幾種地理要素的內容疊加在一幅圖上。雖然讀起來相互之間有些干擾,但只要採取「分而治之」並注意其交叉點的辦法還是不難解決的。如中國和美國的版圖疊加在一起,我們只有分開讀,再進行疊加對比,找出其相同和不同處。若不會讀圖,自然就無從答起。
3、「等值線圖」,包括等溫線圖、等壓線圖、等高線圖、等深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震線圖、等太陽輻射量線圖。這類圖都遵循「等值線原理」即:凸向高(指數值)處反而低。(如山谷、低壓槽、寒流等),凸向低處(指數值)反而高。(如山脊、高壓脊、暖流等)。具體含義是:若為等高線,凸向高處為山谷,凸向低處為山脊;若為等壓線,凸高處為低槽,凸向你處為高壓脊;若為海洋表面等溫線,凸向高處為寒流,凸向低處為暖流。
4、「統計圖」,包括柱狀統計圖(有縱向的和橫向的)、折線統計圖、扇狀統計圖、餅狀統計圖、三角狀統計圖等。這類圖表讀圖的關鍵,是要讀懂、讀通坐標的含義,尤其是要注意坐標軸上數字的單位。
5、「區域圖」,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域的圖形。這類圖又可根據圖中所示內容分為區域地形圖、氣候圖、洋流圖、資源圖、農業地域圖、工業分布圖、交通圖等。讀區域圖,重要的是正確識別圖示地區是什麼地方?這就要根據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面狀地理事物的相關位置等去加以識別。如:我國東北部分地區圖。要提高讀此類圖的能力,就要在平時要求學生對重要經緯線(如0經線180經線,30E,120E,赤道、23 26 N,23 26S,66 34N等)所經過的區域加以關注,再加上各類圖表歸類分析和總結,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網路狀的地球,注意線與線之間的相互位置,在復習大洲、大洋的基礎上,讓學生記住重要經緯線穿過的大洲、大洋,重要的大地形、氣候區;在復習高中系統地理和區域地理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豐富這些經緯線穿過的地理事物,如工業區、農業區、重要國家、城市、港口、交通線、礦業基地、旅遊點等,經過以上訓練,當給你地球上一點或線時,學生腦海中涌現的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地理事物。
4. 如何學習地理
學好地理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5. 閱讀地質圖的步驟和方法
1)看圖名、圖幅代號、比例尺。了解圖幅所在的地理位置、范圍大小、精度要求以及出版時間、制圖人等。
2)看圖例。了解圖幅區內出露的地層、岩體,它們的岩性、時代、代號及色標。了解區內的構造、礦產,它們的性質、類型、符號及色標。
3)分析圖內的地形特徵。根據圖中地形等高線,分析區內山脈的走向變化、地勢分布(最高點、最低點、相對高差)、水系發育情況等。有的地質圖上沒有地形等高線(多為小比例尺地質圖,如圖13-46),一般可根據水系的分布來分析地形的特點,如河流的主流總是流經地勢較低的地方,支流則分布在地勢較高的地方,順流而下地勢越來越低;位於兩條河流中間的分水嶺地區總是比河谷地區要高等。了解地形特徵,可以幫助了解地層分布規律、地貌與地質構造的關系等。
4)粗讀地質內容。從整體上了解圖區內一般地質情況:①地層分布情況,老地層分布的部位,新地層分布的部位。結合地層柱狀圖了解區內地層時代、岩性、化石、地層厚度及接觸關系等。②岩漿岩的性質及分布,岩體與地層、構造、礦產的關系。③地層、岩體的變質程度,變質岩的分布范圍及特徵。④褶皺、斷層的性質、類型及展布情況,斷層與褶皺的關系等。⑤礦產種類及分布情況,與地層、岩體、構造的關系。
5)閱讀剖面圖。了解深部地質構造特徵。從剖面上了解地形起伏變化,以及地層、岩體、構造等在地下的延伸狀況和組合形態。結合地質圖上平面特徵,加深對區內地質特徵的了解。
6)詳細閱讀。在掌握全區地質構造概況的基礎上,再對每一個局部地質構造進行詳細分析。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所要重點了解的某一塊段或某方面內容,進行詳細閱讀分析。
7)歸納總結。把區內所有的地質特徵聯系起來,分析總結它們的形成機制和內在聯系以及變化發展規律,從而恢復全區的地質發展歷史,闡明礦產成因與分布規律。
本章要點
1.構造運動是指由地球內力引起地殼乃至岩石圈變形、變位的機械運動。構造運動是由地球內能引起的,屬於內力地質作用,是引起地殼升降、岩石變形、變位,以及地震作用、岩漿作用、變質作用乃至地表形態變化的主要因素。
2.構造運動按其運動方向分為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水平運動表現為岩石受到水平方向的擠壓或拉張,產生變形、變位,常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斷裂和地塹、裂谷等,又稱為造山運動;垂直運動表現為大規模的緩慢的上升或下降,使某些地區上升成為高地或山嶺,另一些地區下降為盆地或平原,又稱為造陸運動。構造運動的方向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變化,往往表現為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兼而有之。
3.構造運動是岩石圈的一種長期而緩慢的運動,但是經過漫長的地史時期,構造運動會使地球產生巨大的變化。構造運動表現出強烈的區域性特徵與周期性。
4.岩石的產狀由三要素走向、傾向和傾角三個數值來確定。岩層的產狀要素在野外直接用羅盤測量,一般只記錄傾向和傾角兩個數據,記為:傾向∠傾角。
5.岩石變形和變位的產物稱為地質構造,是構造運動的結果,是研究和恢復地球發展歷史的重要依據,是地殼中普遍存在、最常見的地質現象。最基本的地質構造有褶皺和斷裂。褶皺具有以下要素:核、翼、軸面、樞紐、轉折端。褶皺的基本類型是背斜與向斜。背斜核部為老岩層,向兩翼岩層越來越新;向斜核部是新岩層,向兩翼岩層越來越老。
5.岩石受到力的作用發生破裂,稱為斷裂構造,是地殼中普遍發育的構造形式之一。通過節理的研究,了解區域性構造應力場的特點和各種應力的分布規律,有助於研究斷層、褶皺的形成機制和力學性質。根據斷裂岩塊相對位移的程度,斷裂構造分為節理和斷層兩大類。
6.按照產生節理的力學性質不同,節理分為張節理和剪節理。張節理是在拉張應力作用下產成的,剪節理實在在剪切應力作用下產生的。
7.根據兩盤相對位移方向和力學性質,斷層劃分為正斷層、逆斷層、平移斷層。由兩條或多條走向基本一致,相向傾斜的正斷層可形成地塹,如我國的汾渭河地塹以及國外著名的貝加爾湖地塹、萊茵河地塹、東非裂谷地塹等;逆沖推覆構造可形成飛來峰與構造窗;平移斷層分為左旋與右旋兩類。
8.斷層的識別標志有:擦痕、階步、斷層角礫岩、斷層泥、不連續的地質體(不同地質體或同一地質體的不同部分直接接觸)、某些地層重復出現或缺失、拖曳褶曲、伴生節理、斷層崖、負地形等。
9.斷層形成時代主要是依據切割、充填、上覆地層等關系來判斷。基本原則為:(1)斷層發生的年代晚於被斷層切割的最新地層的年代,早於覆蓋在斷層之上未受其切割的最老地層的年代;(2)若斷層切斷岩體,則斷層形成於岩體侵入之後;若斷層被岩體、岩脈所填充,則斷層形成於岩體侵入之前。
10.接觸關系共有五種類型,地層之間的接觸關系有:整合接觸、假整合接觸、角度不整合接觸;地層與侵入體之間有:侵入接觸、沉積接觸。整合接觸表明該地區構造運動相對較為穩定,處於持續下降或持續上升的狀態。假整合接觸是地殼升降運動的重要標志,底礫岩是判斷假整合的重要標志。角度不整合接觸表示該地區遭受了強烈的構造運動。侵入接觸說明該地區發生過較強烈的構造運動,引起岩漿侵入,形成了侵入體,侵入體的年代晚於被侵入圍岩的年代。沉積接觸表明,侵入體形成後,地殼先上升使其遭受風化剝蝕,後又下降接受沉積,該侵入體的年齡老於其上覆岩層的年齡。
11.槽台說將陸殼劃分為活動的地槽區和穩定的地台區,以及兩者鄰接部位的過渡區。地槽區是地殼上構造運動強烈活動的狹長地帶,運動速度快、幅度大,沉積作用、岩漿作用、構造運動和變質作用都十分強烈和發育,形成錯綜復雜的褶皺山脈。地台區是地殼上面積寬廣、構造活動微弱、相對穩定的地區。地台具有明顯的雙層結構:褶皺基底(結晶基底)、沉積蓋層。過渡區既具有地槽特徵又含有地台的性質。
12.大陸漂移學說認為,地球上曾經有一個龐大的聯合古陸,稱為「泛大陸」,海洋也只有一個圍繞著它的「泛大洋」。
13.海底擴張學說認為,新的洋底在洋脊裂谷帶形成,並不斷向兩側擴張,同時老的洋底在海溝處插入地下,返回軟流圈,造成物質循環。
14.在大陸漂移說與海底擴張說的基礎上,板塊構造理論正式被提出來。它以地球整個岩石圈板塊的活動方式為依據,建立了世界范圍的構造運動模式,對一些全球構造問題給予了合理的解釋。是當今最重要、最熱門的地學理論。但是關於板塊驅動機制的問題,至今未有滿意的結論。
15.根據板塊邊界,將全球板塊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澳大利亞-印度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板塊邊界有離散型邊界、匯聚型邊界和轉換斷層,它們代表了全球構造活動性強烈的地帶。
16.一幅正式的地質圖除地質圖外,還應包括圖名、比例尺、圖例、地質剖面圖、綜合地層柱狀圖、圖幅接圖表、編制單位責任表。如果是區域地質圖還有圖幅代號。
復習思考題
1.何謂地層產狀三要素?有哪幾種表示方法?
2.什麼是地質構造?有哪幾種主要類型?各具哪些特徵?
3.岩層有哪幾種接觸關系?各反映何種地質意義?
4.繪制一幅理想的地質剖面圖,將背斜、向斜、正斷層、逆斷層及各種接觸關系表示出來,並標明注記。
5.何謂板塊構造?其邊界有哪幾種?目前全球劃分為哪幾大板塊?
6.地質圖中應包括哪些內容?
7.閱讀老師提供的地質圖,按閱讀步驟與方法,分析圖中地層、岩體、構造等的分布及特徵。提交一份文字說明(讀圖報告)。
6. 什麼是地理圖表教學
地理圖表是地理知識的載體,是地理教學的直接教具,是豐富的地理信息源,是地理思維能力尤其是形象思維能力培養的最好工具,地理新課標特別強調學生讀圖,運用圖表分析地理問題的實踐能力.圖表一般比較形象直觀並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知識的理解,在理解基礎上進行學習,有利於知識同化與順應,符合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讓學生成為地理學習過程的參與者、探究者及實踐者.老師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組織者以及促進者.圖表教學方法,是以一種或幾種有機圖形、表格或其相結合的方式,揭示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和地理本質特徵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在於運用形象、逼真的圖形、圖像及設計合理的表格、圖像、圖解等形式來傳授地理知識、地理概念、地理規律,形象地揭示地理事物、地理現象間內在聯系和本質特徵,使學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得一個完整、准確、比較穩定的表象,使課後易於理解、復習、掌握,使學生盡可能快地得到一系列地理知識和地理規律,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7. 地理圖表閱讀方法
第一,閱讀圖名、圖例;第二,回憶所學的相關知識;第三,仔細閱讀相關要素在圖中的變化,尤其是極值及對應的條件;第四,小心的推算。
8. 如何加強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閱讀圖表的能力
如何加強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閱讀圖表的能力惠陽中山中學姚永振
內容提要:縱觀近幾年廣東省地理高考試題我們不難發現近年來的試題都有一個共同特點, 讀圖分析題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如07、08
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試考試(廣東卷)的 地理試題中圖表題占整張卷的篇幅也很大,因此對於學生能正確讀圖、從圖表獲取有效信息、
分析圖表數據、運用圖表分析地理現象及其規律的能力,是近年來高考對學生提出的新型要 求,這也是地理新課程標准中對中學生學習地理的基本能力要求。
關鍵詞:養成用圖習慣,強化圖表的轉換; 夯實基礎,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一、養成用圖習慣,強化圖表的應用
近年來,地理高考試題中幾乎題題都配有圖,這就要求考生要有很強的讀圖分析能力,
才能比較順利地解題。因此我認為,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
習慣,逐步培養學生對圖與圖、文與圖之間的轉換能力,是提高地理的成績的一個關鍵措施。 (一)養成良好讀圖習慣,重點訓練讀圖與繪圖
地理圖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建立空間概念和發展形象思
維都需要以圖像作為主要媒介。運用地理圖像是地理學習的特色和優勢,也是地理教學活動
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圖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歸結到圖中進行綜合歸納,條理化,能
夠清晰地呈現出地理知識的規律性,以更直觀、簡單的形式表現出來,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掌握。
所以教師應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圖習慣,重點引導他們如何閱讀表圖和分析地表,我認為 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示地圖和多板簡圖,讓學生熟悉地圖,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
多在學生面前展示地理掛圖和課本上插圖,同時更要在黑板上板地理簡圖,這時教師可讓學
生自己在掛圖上或板圖上描述出某些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徵,然後教師再進行訂正巧,這樣一 來通過學生的思考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二是教師要善於說圖,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都會對地理掛圖或板圖應進行細致地講解。
而我認為講解圖應先總整體後具體,先簡單後復雜。然後教師再對應板圖一一講解,當然最
後我們出示一些代表性的習題讓學生進行課堂訓練,教師要及時進行點評,同時更要指導學生 如何分析圖表題,總結出解題的方法和規律。
三是學生要動手繪圖,俗話說「眼過千遍,不如動手一遍」。當學生腦海中對某些圖有一
定了解之後,可以嘗試著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出一些的圖表,教師在黑板上示範繪圖,進行相
互比較,讓學生找出自己繪得不足之處,教師再進點評,這樣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達到對各種知識更加穩固地掌握。比如在講「世界主要的氣候類型和自然帶」時,先要讓學生親
自動手繪出「理想大陸輪廓圖」,包括幾條分界線(赤道、南北回歸線、極圈以及兩側海洋)。
然後寫出相對應的氣候帶,最後標出相對應的自然帶等,這樣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世界
的氣候類型和自然帶的分布規律,當試題中出現某個區域時在學生腦海中可以浮現出該地區
的大致的氣候類型或者自然帶了。力求每位同學都聽得懂、學得會、記得牢,讓學生學習起
來要有成功的感覺,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也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取基本圖表信息,解開交織地理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通過板圖、板圖表等直觀方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因為教
師在板圖、板圖表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緊跟著教師活動的。另一方面,講求運用語言的方
法,通過講述、啟發等培養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當學生的分析能力較強時,獨立思考的能
力也隨之加強。再者,要求學生摸透一些基本圖、常用圖的信息,如在十條線上下功夫(五
條經線、五條緯線);找出這十條線穿過地區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在經緯度跨度不超過十
度范圍內描一幅輪廓圖,說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並問一個為什麼?
那些交織在經緯網上的地理知識自然就會很清晰地浮現在學生腦海中了。這樣堅持一段時間,
學生就逐漸地擁有「腦」中有「圖」,「心」中有「理」的能力了,地理不再是單調的文字, 而是無數幅有趣的圖畫,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夯實基礎,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朗斯基說;「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
並且應該說它永遠是更經濟更容易理解的語言。地圖使人很容易了解許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須
用許多篇幅來敘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東西。」地理圖表它是地理知識、地理智能和地
理技能的綜合體現。所以考查地理圖表是地理當前新課程改革中地理思維能力的體現,因此
地理思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考試的成敗。但是任何一種能力都不是與生俱來,地理
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時間的問題,需要在課堂教學中一邊學知識,一邊培養,所謂萬丈高樓平
地起——基礎是關鍵。建立扎實的基本地理知識是促進能力的根本。俗話說「無知便無能」,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比較只追求進度,而是要穩扎穩打,注重立足課本、夯實基礎,高 度重視圖表的判讀、分析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到位。我主要做以下兩點:
(一)有針對性地強化訓練,強化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強化訓練是快速提高學生的
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在平時教學和練習中教師要精心選題,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 強化訓練。
尤其是高質量圖表題,試題可以是一些往年的高考題,也可以是根據學生實際情
況而編寫的試題。只有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在做題、析題、糾錯,來回顧常見的各種解題方法,通過訓練,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我也鼓勵學生
自已找一些有代表性的練習題收集成例題集,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或者錯題集。
(二)是指導學生建立比較完整的知識網路。並在此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和轉
化,靈活運用基本知識去辨析和認識與人類生存或環境相關的具體問題。力求使學生在原有
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進行能力的提升,要求學生對知識要點充分理解透徹甚至要做到舉一反三
的地步,同時我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社會焦點與熱點問題是地理高考試題的主旋律,要指
導考生學會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原理以及正確的思維方法,加以思考和辨析。這樣既可以
鞏固所學的知識,又可以擴大考生的視野,同時更能促進其地理思維能力的提高。我常對於
當前一些熱點事件為材料我讓學生討論並共同設計成圖表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如:當
前能源問題的學習,我通過和學生共同搜集我國能源的生產情況和消費情況以及世界石油分
布狀況等材料。然後分析我國能源(石油)緊缺的原因和我國應該採取什麼措施,在採取各
種措施時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應該如何解決等等?讓學生各抒己見進行辯論,教師需要的只
是點評、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同類問題的相似的思考角度,構建思維模式,來培養和訓練 地理思維能力。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我非常重視對學生閱讀圖表能力的培養,因此,學生學起地理
來比較輕松,同時成績也比較理想。作為教師要能讓學生真正掌握學習的方法,同時也培養
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做起題來胸有成竹,是突破地理高考高分的瓶頸。如何加強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閱讀圖表的能力惠陽中山中學姚永振
內容提要:縱觀近幾年廣東省地理高考試題我們不難發現近年來的試題都有一個共同特點, 讀圖分析題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如07、08
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試考試(廣東卷)的 地理試題中圖表題占整張卷的篇幅也很大,因此對於學生能正確讀圖、從圖表獲取有效信息、
分析圖表數據、運用圖表分析地理現象及其規律的能力,是近年來高考對學生提出的新型要 求,這也是地理新課程標准中對中學生學習地理的基本能力要求。
關鍵詞:養成用圖習慣,強化圖表的轉換; 夯實基礎,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一、養成用圖習慣,強化圖表的應用
近年來,地理高考試題中幾乎題題都配有圖,這就要求考生要有很強的讀圖分析能力,
才能比較順利地解題。因此我認為,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
習慣,逐步培養學生對圖與圖、文與圖之間的轉換能力,是提高地理的成績的一個關鍵措施。 (一)養成良好讀圖習慣,重點訓練讀圖與繪圖
地理圖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建立空間概念和發展形象思
維都需要以圖像作為主要媒介。運用地理圖像是地理學習的特色和優勢,也是地理教學活動
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圖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歸結到圖中進行綜合歸納,條理化,能
夠清晰地呈現出地理知識的規律性,以更直觀、簡單的形式表現出來,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掌握。
所以教師應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圖習慣,重點引導他們如何閱讀表圖和分析地表,我認為 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示地圖和多板簡圖,讓學生熟悉地圖,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
多在學生面前展示地理掛圖和課本上插圖,同時更要在黑板上板地理簡圖,這時教師可讓學
生自己在掛圖上或板圖上描述出某些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徵,然後教師再進行訂正巧,這樣一 來通過學生的思考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二是教師要善於說圖,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都會對地理掛圖或板圖應進行細致地講解。
而我認為講解圖應先總整體後具體,先簡單後復雜。然後教師再對應板圖一一講解,當然最
後我們出示一些代表性的習題讓學生進行課堂訓練,教師要及時進行點評,同時更要指導學生 如何分析圖表題,總結出解題的方法和規律。
三是學生要動手繪圖,俗話說「眼過千遍,不如動手一遍」。當學生腦海中對某些圖有一
定了解之後,可以嘗試著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出一些的圖表,教師在黑板上示範繪圖,進行相
互比較,讓學生找出自己繪得不足之處,教師再進點評,這樣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達到對各種知識更加穩固地掌握。比如在講「世界主要的氣候類型和自然帶」時,先要讓學生親
自動手繪出「理想大陸輪廓圖」,包括幾條分界線(赤道、南北回歸線、極圈以及兩側海洋)。
然後寫出相對應的氣候帶,最後標出相對應的自然帶等,這樣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世界
的氣候類型和自然帶的分布規律,當試題中出現某個區域時在學生腦海中可以浮現出該地區
的大致的氣候類型或者自然帶了。力求每位同學都聽得懂、學得會、記得牢,讓學生學習起
來要有成功的感覺,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也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取基本圖表信息,解開交織地理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通過板圖、板圖表等直觀方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因為教
師在板圖、板圖表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緊跟著教師活動的。另一方面,講求運用語言的方
法,通過講述、啟發等培養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當學生的分析能力較強時,獨立思考的能
力也隨之加強。再者,要求學生摸透一些基本圖、常用圖的信息,如在十條線上下功夫(五
條經線、五條緯線);找出這十條線穿過地區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在經緯度跨度不超過十
度范圍內描一幅輪廓圖,說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並問一個為什麼?
那些交織在經緯網上的地理知識自然就會很清晰地浮現在學生腦海中了。這樣堅持一段時間,
學生就逐漸地擁有「腦」中有「圖」,「心」中有「理」的能力了,地理不再是單調的文字, 而是無數幅有趣的圖畫,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夯實基礎,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朗斯基說;「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
並且應該說它永遠是更經濟更容易理解的語言。地圖使人很容易了解許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須
用許多篇幅來敘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東西。」地理圖表它是地理知識、地理智能和地
理技能的綜合體現。所以考查地理圖表是地理當前新課程改革中地理思維能力的體現,因此
地理思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考試的成敗。但是任何一種能力都不是與生俱來,地理
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時間的問題,需要在課堂教學中一邊學知識,一邊培養,所謂萬丈高樓平
地起——基礎是關鍵。建立扎實的基本地理知識是促進能力的根本。俗話說「無知便無能」,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比較只追求進度,而是要穩扎穩打,注重立足課本、夯實基礎,高 度重視圖表的判讀、分析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到位。我主要做以下兩點:
(一)有針對性地強化訓練,強化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強化訓練是快速提高學生的
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在平時教學和練習中教師要精心選題,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 強化訓練。
尤其是高質量圖表題,試題可以是一些往年的高考題,也可以是根據學生實際情
況而編寫的試題。只有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在做題、析題、糾錯,來回顧常見的各種解題方法,通過訓練,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我也鼓勵學生
自已找一些有代表性的練習題收集成例題集,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或者錯題集。
(二)是指導學生建立比較完整的知識網路。並在此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和轉
化,靈活運用基本知識去辨析和認識與人類生存或環境相關的具體問題。力求使學生在原有
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進行能力的提升,要求學生對知識要點充分理解透徹甚至要做到舉一反三
的地步,同時我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社會焦點與熱點問題是地理高考試題的主旋律,要指
導考生學會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原理以及正確的思維方法,加以思考和辨析。這樣既可以
鞏固所學的知識,又可以擴大考生的視野,同時更能促進其地理思維能力的提高。我常對於
當前一些熱點事件為材料我讓學生討論並共同設計成圖表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如:當
前能源問題的學習,我通過和學生共同搜集我國能源的生產情況和消費情況以及世界石油分
布狀況等材料。然後分析我國能源(石油)緊缺的原因和我國應該採取什麼措施,在採取各
種措施時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應該如何解決等等?讓學生各抒己見進行辯論,教師需要的只
是點評、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同類問題的相似的思考角度,構建思維模式,來培養和訓練 地理思維能力。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我非常重視對學生閱讀圖表能力的培養,因此,學生學起地理
來比較輕松,同時成績也比較理想。作為教師要能讓學生真正掌握學習的方法,同時也培養
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做起題來胸有成竹,是突破地理高考高分的瓶頸。
9. 誰能教我如何看地理中氣溫年變化曲線和逐月降水量的圖表.
九大氣候類型
熱帶海洋氣候:南北緯10°之間(受到低氣壓帶控制)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南北為10°~回歸線之間(受到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全年高溫,一年分明顯的干濕兩季
熱帶季風氣候:南北為10°~回歸線之間,大陸東岸(是因為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氣壓差,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全年高溫,一年分為明顯的雨旱兩季
熱帶沙漠氣候:南北回歸線~30°,大陸內部、西岸(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全年炎熱乾燥
亞熱帶季風氣候:南北為25°~35°大陸東岸(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冬季溫暖乾燥,夏季炎熱多雨
地中海氣候:南北為30°~40°大陸西岸(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北風帶交替控制)冬季溫暖多雨、夏季乾燥炎熱
溫帶季風氣候:南緯35°~55°大陸東岸(受海路熱力性質的差異影響)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南北為40°~60°大陸西岸(全年受風帶控制)全年溫和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南北為40°~60°大陸內部(受大陸氣團控制)全年冬寒夏熱、乾旱少雨
氣候判斷方法
氣溫最低月份≥15℃都是熱帶氣候類型
氣溫最低月份>0℃只能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帶海洋氣候
氣溫最低月份<0℃只能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季風氣候
10. 如何學習地理
怎樣學好地理?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
1、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學地理最重要的是細心。就拿一張地圖來說,上面的每一點信息都有可能成為考試內容,稍不留神錯過一點的話很可能那張圖就白讀了。復習的時候最好是能騰出一塊完整的時間系統地讀。先讀圖。地圖是地理的重頭戲,有時甚至會比書本還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們的地理位置記清楚。要爭取第一遍時就記熟。因為記地圖有一個特徵,一旦記住了就不會輕易忘記,所以與其隔一段時間復習一次,還不如剛開始就認真地記好。通過平時的應用加深印象,省去復習的時間。
再有就是看書。要理解地記憶。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時候印象就比較深。地理和政治、歷史不同,常識性的東西更多些,因此記憶也不會太難。但是要記的東西也很多,要捨得花時間,自己想竅門,比如「諧音記憶法」或者「形象記憶」等等。在學自然地理時,理解的東西會多一些,因為這部分已經有點接近理科的東西了,但只要肯花時間多想一些問題,學起來也不會太難。人文地理方面,記憶要佔比較大的成分,多背幾遍,爭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時間少,每一遍都能發現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更細的東西。在考試前的那段時間里,主要是看提綱和卷子,要特別留意那些能與當前時事聯系起來的內容。比如某個特定的地區,或者是環境污染這一類的問題等等。只要你鑽進去了,就會發現地理其實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對它感興趣了,還怕學不好嗎?
學習是一個長期的准備過程,僅有方法遠遠不夠,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時一點一滴辛苦努力與積累。學習是一片沃土,只要灑下辛勤的汗水,就必定有豐收的一天。從現在就開始准備吧,把你的腳步邁得堅實再堅實些,祝你「笑傲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