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述水的地理和生態學意義
從水的地理意義,生態學意義一分為二來解答。
水的地理意義,應該是從水循環的地理意義講起。
一。水分循環對於全球性水分和熱量的再分配起著重大的作用,這種作用與大氣循環相互聯系而發生,從而影響了一地氣候的主要方面——陣水與氣溫。
水分循環具有物質「傳輸帶」的作用,而且又是岩石圈表層機械搬運作用以及自然地理環境中無機成分和有機成分化學元素遷移的強大動力。
在水分循環過程中伴隨產生了各種常態地貌和河流、地下水、湖泊等等。
水分循環也是生物有機體維持生命活動和整個生物圈構成復雜的水膠體系統的基本條件,起著有機界和無機界聯系的紐帶作用。
總之,水分循環有如自然地理環境的「血液循環」,它溝通了各基本圈層的物質交換,促使各種聯系的發生。水分循環過程同時起著水文過程、氣候過程、地形過程、土壤過程、生物過程以及地球化學過程等作用。
水在地貌的形成作用:地貌的形成是內、外力地質作用對地殼綜合作用的結果。內力地質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陸分布的輪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決定了地貌的構造格架。而外營力(流水、風力、太陽輻射能、大氣和生物的生長和活動)地質作用,通過多種方式,對地殼表層物質不斷進行風化、剝蝕、搬運和堆積,從而形成了現代地面的各種形態。
二,從生態學角度來分析。
水是任何生物體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成分,生物體的含水量一般為60~80%,有些生物可達90%以上(如水母、蝌蚪等),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水就沒有生命。其次,生物的一切代謝活動都必須以水為介質,生物體內營養的運輸、廢物的排除、激素的傳遞以及生命賴以存在的各種生物化學過程,都必須在水溶液中才能進行,而所有物質也都必須以溶解狀態才能出入細胞,所以在生物體和它們的環境之間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水交換。
各種生物之所以能夠生存至今,都有賴於水的一種特性,即在3.98℃時密度最大。水的這一特殊性質使任何水體都不會同時全部凍結,當水溫降到
3.98℃以下時,冷水總是在水體的表層而暖水在底層,因此結冰過程總是從上到下進行,這對歷史上的冰河時期和現今寒冷地區生物的生存和延續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此外,水的熱容量很大,而且吸熱和放熱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因此水體溫度不像大氣溫度那樣變化劇烈,也較少受氣溫波動的影響,這樣,水就為生物創造了一個非常穩定的溫度環境。
生物起源於水環境,生物進化90%的時間都是在海洋中進行的。生物登陸後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減少水分蒸發和保持體內的水分平衡。至今,完全適應在乾燥陸地生活的只有像高等植物、昆蟲、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這樣一些生物,因為它們的表皮和皮膚基本是乾燥和不透水的,而且在獲取更多的水、減少水的消耗和貯存水三個方面都具有特殊的適應。水對陸生生物的熱量調節和熱能代謝也具有重要意義,因為蒸發散熱是所有陸生生物降低體溫的最重要手段。
② 水循環的地理意義和水循環的意義分別是什麼
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有五方面:
1、水在水循環這個龐大的系統中不斷運動、轉化,使水資源不斷更新(所謂更新,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水是可再生資源)。
2、水循環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
3、水循環進行能量交換和物質轉移。陸地徑流向海洋源源不斷地輸送泥沙、有機物和鹽類;對地表太陽輻射吸收、轉化、傳輸,緩解不同緯度間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對於氣候的調節具有重要意義。
4、造成侵蝕、搬運、堆積等外力作用,不斷塑造地表形態。
5、水循環可以對土壤的優質產生影響。
水循環的意義:當前已經把水循環看作為一個動態有序系統。按系統分析,水循環的每一環節都是系統的組成成分,也是一個亞系統。各個亞系統之間又是以一定的關系互相聯系的,這種聯系是通過一系列的輸入與輸出實現的。
例如,大氣亞系統的輸出──降水,會成為陸地流域亞系統的輸入,陸地流域亞系統又通過其輸出──徑流,成為海洋亞系統的輸入等。以上的水循環亞系統還可以細分為若干更次一級的系統。
水循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質循環之一,它實現了地球系統水量、能量和地球生物化學物質的遷移和轉換、構成了全球性的連續有序的動態大系統。水循環聯系著海陸兩大系統,塑造著地表形態,制約著地球生態環境的平衡和協調,不斷提供再生的淡水資源。因此,水循環對於地球表層結構的演變和人類可持續發展都意義重大。
1、水循環深刻地影響著地球表層結構的形成、演化和發展。
2、水循環的實質就是物質與能量的傳輸過程。
3、水循環是海陸間聯系的紐帶。
4、水循環是地球系統中各種水體不斷更新的總和,這使得水成為可再生資源,根植於人類社會和歷史的變遷之中。
(2)水有什麼自然地理意義擴展閱讀:
水循環環節的注意事項:一般情況下,海陸間循環主要有四個環節(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徑流輸送),海上內循環和陸地內循環主要有兩個環節(蒸發、降水)。
但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海上內循環都可能發生水汽輸送,只不過海洋上空向陸地上空的水汽輸送是最主要的輸送方向,徑流輸送在陸地內循環和海陸間循環都存在。分析環節時要分清空間區域和箭頭方向,一般箭頭向上為蒸發,箭頭向下為降水。
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時可從四個角度進行。
1、從時間尺度看,主要是改變水資源的季節分配和年際變化,如修建水庫和植樹造林。
2、從空間尺度看,主要是改變水資源空間分布,如跨流域調水。
3、從生態環境角度分析,大面積排干沼澤會導致生態環境惡化,所以應保護沼澤;過量抽取地下水,會導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類對植被的破壞,使降水以地表徑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匯集,河流徑流變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澇災害。
4、從水資源角度分析,人類對水資源加以利用時,應充分了解水循環的規律,如果開發利用的速度超過了水資源循環的周期,則會出現水資源枯竭。人類生產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經處理的污水也會加劇對水資源的破壞,使世界大部分地區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危機。
③ 水循環的主要地理意義
中學地理教材中關於水循環意義的描述:
(1)維持全球水體的動態平衡;
(2)促進全球的能量交換和物質轉移;
(3)不斷塑造地表形態;
(4)對陸地水資源具有更新、凈化的作用。
④ 水對我們的生活和自然環境有什麼影響
意義與影響
1、對氣候
水對氣候具有調節作用。大氣中的水汽能吸收地面輻射量的60%,再以大氣逆輻射的形式返回地面,從而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水的比熱容很大,海洋和陸地水體在夏季能吸收和積累熱量,使氣溫不致過高;在冬季則能緩慢地釋放熱量,使氣溫不致過低。
雨雪等降水活動對氣候形成重要的影響。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發到天空中形成了雲,雲中的水通過降水落下來變成雨,零度以下則變成雪。由於不同的條件,水還會以冰雹、霧、露水、霜等形態出現並影響氣候和人類的活動。
2、對地貌
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蓋,從空中來看,地球是個藍色的星球。水侵蝕岩石土壤,沖淤河道,夾帶泥沙,營造平原,改變地表形態。
3、對生物
有學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現的。水是所有生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中水佔70%;而水母中98%都是水。水中生活著大量的水生植被等水生生物。
水有利於部分生物化學反應的進行,如動物的消化作用及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體內還起到運輸物質的作用,如血液中的血漿絕大部分都是水,有助於體內營養及氧的傳輸。由於水可以透過蒸發而降低溫度,因此水對於維持生物體溫度的穩定起很大作用,如動物的汗液及植物的蒸騰作用。
水的氫鍵使水成為特優的吸熱能力,水將大部分所吸收的熱,用來打斷氫鍵,因此不會增加液體的溫度,而水的比熱容在25℃時,大約是4200J kg-1K-1,比其它液體普遍較高。因為有此項特質,生活在水中的有機體能得到水的保護,而不會因空氣中溫度的急遽變化而有致命的危險。
4、對人類社會
水是人類生活的重要資源,一天必需攝取2~3升的水,並提供人們日常生活用水和工農業生產用水,特別是農業需要大量水進行灌溉。人類文明的起源大多都在大河流域,早期城市一般都在水邊建立,以解決灌溉、飲用和排污問題。在人類日常生活中,水對於人類各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興修水利,與水澇害和洪水等自然災害作斗爭。因此形成了一些專門與水有關的研究領域,如水力學,水文科學,水處理等,甚而產生了以水為生的產業水產業。
(4)水有什麼自然地理意義擴展閱讀:
在地球上的分布
地球表層水體構成了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澤、冰川、積雪、地下水和大氣中的水。由於注入海洋的水帶有一定的鹽分,加上常年的積累和蒸發作用,海和大洋里的水都是鹹水,不能被直接飲用。
某些湖泊的水也是含鹽水。世界上最大的水體是太平洋。北美的五大湖是最大的淡水水系。歐亞大陸上的裏海是最大的鹹水湖。
地球上水的體積大約有1,360,000,000立方公里。其中:
1、海洋佔1,320,000,000立方公里(即97.1%);
2、冰川和冰蓋佔25,000,000立方公里(即1.8%);
3、地下水佔13,000,000立方公里(即1.0%);
4、河流、湖泊以及內陸海里的淡水佔250,000立方公里(即0.0018%);
5、大氣中的水蒸氣在任何已知的時候都佔13,000立方公里(即0.0001%)。
⑤ 簡述自然界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首先是維持著地球上各水體之間的動態平衡,使淡水資源不斷更新。
其次,水循環促進了自然界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由此對生態、氣候、地貌等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對水循環地理意義的學習應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認識,如水循環將水圈、岩石圈、大氣圈和生物圈聯系起來;水是自然界最富動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資源處在不斷更新之中,但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