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的四大地理分界線是什麼
1、河南河北的河指的是黃河。
2、山西山東的山指的是太行山。
3、湖南湖北的湖指的是洞庭湖。
湖南湖北在明清時代並不叫湖南湖北, 而是叫湖廣,也稱之為兩湖地區。在元代,湖南、湖北、廣西、海南、貴州大部、四川一部以及廣東雷州半島是屬於湖廣等處行中書省管轄。這個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到明代和清代後期,就只管轄只轄湖北、湖南兩地了。
明代分長江以北、大別山、桐柏山以南的河南行省南部並入「湖廣」,長江不再成為行政區劃的界限;明初,兩廣與江西、湖南分開。由於廣西壯、黎、瑤三個民族反明起義猛烈,明朝皇帝朱元璋採用分而治之的辦法,把黎族聚居的海南及廣西門戶欽、廉州劃歸廣東。
4、廣東廣西的廣指的是歷史上的廣信縣。公元前111年(西漢元鼎六年),漢朝軍隊重新平定嶺南(今廣東、廣西及湖南的小部分地區)後,漢武帝劉徹十分高興。為了鞏固已有的成果,安撫民心,於是,漢武帝劉徹下詔曰:「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意思是要求當地官員要用朝廷的恩惠來治理嶺南地區,讓當地百姓安居落業。
後來,嶺南的官員為了討好皇帝,就把郡治的地方起名為廣信縣(原廣信縣址,一說為現在的梧州市,另一說是現在廣東省的封開縣城)。到了宋朝,朝廷為了管理上的方便,以廣信縣為界,廣信縣以東,稱為廣南東路,廣信縣以西,則為廣南西路。廣東和廣西,即由「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的簡稱而得來。
(1)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三條地理線是什麼擴展閱讀:
我國其他省份/地區分界線:
①南疆與北疆的界線(流動沙丘與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線):天山。
②湖北省與重慶市的界線:巫山。
③福建省與江西省的界線:武夷山。
④廣東省與湖南省的界線:南嶺。
⑤西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界線:昆侖山脈。
⑥甘肅省與青海省的界線:祁連山脈。
⑦四川省與陝西省的界線:大巴山脈。
Ⅱ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分界線是什麼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分界線: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青藏高寒區。對應四大地理分區的分界線分別是:南方與北方以秦嶺淮河為界;北方與西北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大致走向為界;西北與青藏以昆侖山脈、阿爾金山、祁連山為界;青藏與南方以橫斷山脈為界。
三大自然區界線: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青藏高寒區與東部季風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青藏高寒區的北部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大體從昆侖山向東經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
我國氣候分界線:
1、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2、800 mm年等降水量線(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1月份0℃等溫線、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青藏高原區的分界線):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秦嶺——淮河一線。
3、400 mm年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與半乾旱區分界線):大興安嶺西側——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東部一線。
4、200 mm年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分界線):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Ⅲ 中國重要地理分界線的四大主要地理區域界線(常用)
(四大地理區域分別為青藏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界線:秦嶺、淮河。
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界線:大興安嶺、長城。
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
Ⅳ 中國地圖含三大區分界線,三大分界線分別是什麼
三大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分界線。
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1、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2、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
3、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4)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三條地理線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地理界線主要有:
人口分布地地理界線:地勢階梯界線;地形區界線;氣候界線;河流界線;三大自然區界線;自然地區界線;農業活動界線;行政區界線;大海分界線;綜合地理界線。
人口分布地地理界線: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沖縣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
地勢階梯界線:
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Ⅳ 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三條分界線是什麼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界限:
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秦嶺---淮河;
青藏地區與其他三大區域: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大興安嶺——內蒙古高原南北邊緣;
南方地區與青藏地區:橫斷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