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識點總結
地理學科是高中時期必須要學習的一門課程,都說學好地理走到哪裡都不用怕。下面是由我整理的 高一地理 必修一第一章知識點 總結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識點總結篇(一)
1、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運動特徵:方向同向性、軌道面共面性、軌道形狀近圓性
結構特徵:質量、體積、距離
局太陽由近到遠: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記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燒,用小行星帶隔開);金星距地球最近
分類(物理特徵):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遠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自身條件:
有適宜的溫度——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因而有適宜的溫度 有液態水;——內部物質運動、距離適中
有適量的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因而有適量的大氣 外部條件:
1)安全的運行軌道 2)穩定的太陽光照
3、太陽的主要成分:氫和氦。 太陽輻射是以電磁波的形式輻射。來源:內部的核聚變。 緯度差異 熱量差異:緯度低,太陽輻射強,生物量多;反之。
4、太陽活動影響地球
太陽大氣層從外到內分為:日冕(最外層)、色球、光球(太陽表面、最亮)。 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太陽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標志,它是太陽活動最強烈的顯示。 太陽風在日冕層;太陽風暴發生於太陽表面。
5、太陽活動的三大影響:
(1)太陽電磁波擾動電離層 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
(2)帶電粒子流擾動地球電磁場 產生磁暴
(3)帶電粒子流進入大氣層產生極光。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識點總結篇(二)地震波:當地震發生時,地下岩層受到強烈的沖擊會產生彈性震動,並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即地震波。
特性:縱波:速度快,可通過固液氣傳播
橫波:能量大,只能在固體中傳播
地震波在地下傳播速度會發生變化,而某些地區一定深度處,地震波有明顯的突變,這種波速發生突變處的層面叫不連續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殼: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組成。大陸部分的平均厚度為 33KM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個物質呈融熔狀態的軟流層,一般認為軟流層是岩漿和地震的發源地。 岩石圈:軟流層以上部分,物質由岩石組成。包含地殼。
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態(因為橫波不能通過),內核為固態。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識點總結篇(三)1、地球自轉:
繞轉中心:地軸(它的北端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
地球真正的自轉周期:恆星日(23時56分4秒),360°
另一周期是:太陽日(24小時),360°59’
2、自轉方向:從北極上看地球自轉是逆時針,南極上看是順時針。P13 角速度:除南北兩極點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為15°/h。P14 線速度:赤道最大(1670㎞∕h),向兩極逐漸減小,兩極線速度為0
3、 地球公轉:
繞轉中心:太陽
周期:恆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真正周期)
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太陽周期) 公轉軌道:橢圓形
近日點(1月初,角速度和線速度最大),遠日點(7月初,角速度和線速度最小)。
注意: 夏至 日點在遠日點附近, 冬至 日點在近日點附近。
● 黃赤交角(23°26’):黃道面+赤道面
地球運動的意義:
● 自轉:產生晝夜更替、地方時、地轉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
● 公轉:季節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變化、晝夜長短變化)、五帶的形成
4、地球公轉和自轉產生:黃赤交角(23°26’)
地球運動的計算:
晨昏線:與太陽光線垂直,其太陽高度為0。
晨線:由夜變為晝。 昏線:由晝變為夜
全球共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15°,相鄰兩個時區相差1小時
看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識點總結的人還看:
1. 高一地理必修1知識記憶口訣
2. 地理高一期末復習知識
3. 高一地理上學期期中測試題及答案
4.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重點歸納
5. 高一數學第一章集合知識點歸納
6.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要點整理
B.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知識點
地理是人類最古老的學科之一。開天闢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著地球的滄海桑田,也帶給了古老的人類無窮的好奇與想像。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知識點,供大家閱讀參考。
更多知識點相關內容推薦↓↓↓
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必背知識點
中考政治必背知識點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歸納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有哪些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知識點
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1. 偏移規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轉。
2. 判斷 方法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體運動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為水平運動物體偏轉方向。
四、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⒈晝夜長短變化規律(參看課本P18)如右圖:
⑴太陽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 夏至 日,北半球各地晝長達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晝。
⑵太陽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且緯度越高夜越長。 冬至 日,北半球各地晝長達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夜。
⑶春、 秋分 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地均為6:00時日出,18:00時。
⑷極晝極夜范圍的變化規律(如上圖,以北半球為例): 春分 過後北極點開始出現極晝,春分到夏至極晝范圍由北極點擴大到北極圈,夏至到秋分極晝范圍由北極圈縮小到北極點;秋分過後北極點開始出現極夜,秋分到冬至極夜范圍由北極點擴大到北極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極夜范圍由北極圈縮小到北極點
★⒉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
⑴緯度變化:一天中,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⑵季節變化: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達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達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⑴計算公式:H = 90°- 緯度間隔
說明:所求點與直射點的緯度間隔計算遵循同減異加——所求點與直射點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減,在不同半球相加
⑵正午太陽高度大小比較:離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越大(即與直射點緯度間隔越小,正午太陽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
★一晝夜交替
1.⑴晝夜現象產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發光;⑵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轉。
2.晨昏線的判讀:在晨昏線上任找一點,自西向東越過該線進入晝半球,說明該線是晨線,反之是昏線。
3.晨昏線與赤道的關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
4.晨昏線與太陽光線的關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為0度。
5.晨昏線與地軸的夾角變化范圍:0°~ 23°26′
6.太陽高度的分布:晝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線上 =0°。
7.晝夜交替的周期:一個太陽日 =24小時
★二地方時的計算
1.地方時計算原理:
①地方時東早西晚(同為東經,經度越大越偏東;同為西經,經度越小越偏東;一東一西,東經偏東時間早)
②同一條經線上地方時相同
③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既1°=4分鍾)
2.地方時計算方法:某地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鍾×兩地經度差
說明:①式中加減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邊用加號,在已知地的西邊用減號。
②經度差的計算:同減異加——兩地同為東經或同為西經相減;一為東經一為西經相加。
③計算步驟: 確定兩地經度差;換算兩地時間差;判斷兩地東西方向;帶入計算。
3.晝夜長短的計算
⑴晝弧:任一緯線落在晝半球內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緯線落在夜半球內的部分。
⑶計算:①晝長=晝弧對應的經度數÷15°;②夜長=夜弧對應的經度數÷15°
三區時的計算
所求地的區時=已知地的區時±兩地時區數差
說明:①時區數的計算:當地經度數÷15°,商四捨五入得時區數。
②時間差的計算:同減異加——兩地同為東時區或西時區相減;一為東時區一為西時區相加。
③加減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同為東時區,時區數越大越偏東;同為西時區,時區數越小越偏東;一東一西,東時區偏東時間早)
★四光照圖的判讀方法和步驟
1.標自轉方向,判斷晨昏線
2.定日期:
⑴北極圈出現極晝(或南極圈出現極夜)為6月22日;
⑵北極圈出現極夜(或南極圈出現極晝)為12月22日;
⑶晨昏線與經線重合,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時間計算:
⑴ 找特殊時刻點:
①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6點點;
②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18點;
③平分晝半球的經線地方時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經線地方時為24點或0點。
⑵依據經度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東早西晚,東加西減的原則推算時間。
4.確定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
⑴由日期定直射點的緯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是平分晝半球的經線,即地方時為12點的經線。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知識點
一、地質作用:按能量來源不同,分為內力作用(地球內能)和外力作用(主要為太陽能)
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地震等
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屬於外力作用。
二、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
1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論點: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體一塊,可劃分為六大基本板塊(名稱與分布)。
(2)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
(3)板塊張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塊碰撞擠壓,常形成海溝和造山帶,當大洋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海溝-島弧或海溝-海岸山脈,當大陸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巨大的褶皺山脈。
2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1)地質構造:由於地殼運動引起的地殼變形、變位。(變形一褶皺,變位一斷層)
(2)常見的地質構造及構造地貌
三、火山、地震活動與地表形態
火山、地震是地球內部能量的強烈釋放形式,也是內力作用的具體表現,火山爆發常形成火山錐、火山口等;地震發生時,地殼會出現斷裂和錯動。
四、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
1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風化、侵蝕及搬運、沉積、固結成岩作用;
2外力作用與地貌。
地理應該怎麼學
第一、培養自己對地理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對地理學科缺乏必要的學習興趣,一定要在學習生活中去培養。比如詩句中「春風不度玉門關」,那麼自己就要研究一下了,古人為何會寫出如此詩句呢?明白後,原來「春風」是指影響我國的夏季風,玉門在非季風區,夏季風影響不到這里,因而這里降水稀少,一片荒涼。如此這般,便可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
第二、端正 學習態度 ,積極主動。作為一名學生,一定要有一個學生該有的樣子,不要相信天才怎麼怎麼樣,自己做好自己,踏踏實實做學問,不懂就問同學或者老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老師會非常喜歡粘著自己的學生,內心會倍感欣慰,就怕不懂還愣愣的自己研究,閉門造車,那樣很可能問題越積越多。
第三、課前認真預習要講的內容,心中有數;課上要認真聽講,聚精會神」課下要認真獨立完成作業,查漏補缺。課上的一時打小差兒、分心,很可能會落隊而難以彌補。有時候,當堂理解的知識,課下花幾倍的時間也可能難以突破,這時就是事倍功半了。
第四、中學地理尤其是高中地理,特別強調理解記憶,硬背的方法終究沒有理解層面印象更深刻。比如,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涉及到時區時差,多畫圖,多理解,多動腦才能把題目做對的。另外也可以記憶一些 順口溜 等,比如記憶亞歐分界線時可以這樣來記—「兩烏里大黑土地」(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地中海)
第五、地理的學習離不開地圖的輔助。地理的學習脫離圖來說話那是很難走遠的,多看大、小地圖,注意不同類別的圖,河流、山脈、城市等位置是需要在腦中有圖存在的。特別是初中地理離開了圖,那知識點基本也就沒有依附了,初中地理可以多描圖,比如描下長江幹流及主要支流圖,然後根據圖填寫發源地和入海口、沿江主要城市、流域內主要地形區等。
第六、我做題實戰,是騾子是馬,到題目上見。題目浩如煙海,一定要多注意自己薄弱環節所設計的題目,做題當中一定要獨立完成,切忌翻書抄襲等,自欺欺人害得還是自己啊!老師講解完題目後要學會 反思 ,多問幾個為什麼,自己為什麼會做錯這道題呢?是粗心大意還是真有知識漏洞存在呢?粗心大意失荊州,一定要告誡自己不要再犯此低級的錯誤!真有漏洞的話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 總結 整理,比如某地的農業發展條件,那就包括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兩大類,自然條件又包括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會經濟條件包括市場、交通、農業技術、國家政策、勞動力等,如果答題丟了某一點,要在 筆記本 上有所體現,後不再犯。
第七、自己要經常我做階段性總結,要有自己的 學習計劃 。在周考或者月考等考試結束後,要針對自己在考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有所總結,分析一下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多和老師同學溝通交流,從而進行調節和完善。
學好地理的方法
1、學會概括。
學習時只要抓住重點。例如南亞地型復雜,可用八個字概括,即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2、整合知識點。
把需要學習的信息,做成 思維導圖 ,會讓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掌握。
3、充分利用地球儀和地圖。
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
4、抓重點概念。
對地理原理、要領的掌握,並不要求象物理、數學公式、定理那樣精明,只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和要點,就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
5、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6、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7、學會閱讀理解地理教科書。
地理學習的支柱是教材的閱讀理解,地理不同另兩個文科之處在於,對教材知識點必須理解記憶而不要死記硬背,要達到較深刻的理解,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學習。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
★ 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識點總結大全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地球上的大氣)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2)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行星地球)
★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運動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
★ 高一必修一地理復習提綱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C.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總結
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識總結;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體:天體是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2.天體系統:運動著的天體與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3.;4.光年:計算天體間距離的單位;二、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1.特徵:①運動特徵:同向、共面、近圓;②結構特;2.距太陽由近到遠: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3.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知識總結
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體:天體是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
2.天體系統:運動著的天體與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而形成的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
3.
4.光年:計算天體間距離的單位。
二、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1.特徵:①運動特徵:同向、共面、近圓;②結構特徵:質量、體積、距離
2.距太陽由近到遠: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金星距地球最近
3.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三、地球是一個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有適宜的溫度——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因而有適宜的溫度;②有液態水——內部物質運動、距離適中;③有適量的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因而有適量的大氣;④安全的宇宙環境
第二節: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一、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輻射: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發射能量,這種現象稱為太陽輻射,其能量來源為核聚變。
2.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①生物的生成(光、熱資源);②促進水、大氣的運動; ③生產生活:產生了太陽能、煤、石油
二、太陽活動影響地球
1.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主要類型有黑子、耀斑,黑子發生在光球層,耀斑發生在色球層。 ①黑子:溫度比其他地方低;
②耀斑:色球的某些區域突然出現的大而亮的斑塊。每當耀斑爆發會釋放出很強的無線電 波,大量的紫外線,X射線,γ射線,以及高能帶電粒子
③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體現太陽活動的整體性
2.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①電離層擾動,干擾無線電短波通信;②干擾地球磁場,磁暴現象;③兩極出現極光;④發生自然災害;⑤對氣候的影響。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1、在回歸線之間的地區,一年有兩次太陽直射機會,此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為90°。太陽直射南北回歸線時出現極小值。其中除赤道兩個極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區以太陽直射另一半球回歸線時最小。
2、在回歸線之上的地區,一年有一次太陽直射機會,分別是夏至和冬至。
3、在回歸線之外的地區,可含南北回歸線,在太陽直射本半球回歸線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直射另一半球回歸線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小。
二、地球自轉與時差
1.晨昏線(圈):晨昏線平分地球,太陽光線垂直於晨昏線。
2.地方時:經度相差1度,地方時相差4分鍾,正午時,太陽高度角為一天中的最大值,地方時為12點。
3.區時:全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15度個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本區的區時。相連的時區區時相差1小時,東加西減。
國際日期變更線(國際日界線):基本沿東經180度。由西向東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減一天;由東向西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加一天。
日期變更:0時區和國際日界線把全球日期分為今天和昨天。當0時區和中時區重合時,今天的日期和昨天的日期相等。 時區=經度/15,十分位四捨五入
4.北京時間:東八區區時,東經120度地方時
5.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交替、地方時
三、地球的公轉與季節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是同時進行的,這種形式的運動產生了黃赤交角
黃赤交角: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的夾角,23°
26
′
1.一軸兩面三角度:
一軸:地軸
兩面:赤道平面:過地心並與地軸垂直的平面。
黃道平面:地球公轉軌道平面。
三角度:①地軸與赤道平面垂直;②地軸與黃道平面斜交,角度為66°34′
③黃赤交角: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23°26′
2.三不變:地軸空間指向不變;黃赤交角大小不變;地球運動方向不變。
3.兩個變: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地表接受太陽垂直照射的點
(太陽直射點)。
4.正午太陽高度角:地方時12點時,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
5.太陽直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90度,光線延長線經過地心。(圖
中第三條水平直線為太陽直射)
6.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規律:從直射點向兩邊遞減。
07.某地正午太陽高度角=90—∣某地緯度—太陽直射點緯度∣,南
緯用負值代入。
8.太陽直射點
的移動:
9.春分/秋分:
①側視圖:
②日期:春分3
月21日前後,
秋分9月23日
前後
③太陽直射點
在赤道,直射光線延長線經過地心(圖中第三條水平直線為太陽直射)
④晨昏線和太陽光線垂直,經過地心
⑤地軸和晨昏線重合
⑥晝夜等長
⑦正午太陽高度角從赤道向兩邊遞減
10.夏至:
①側視圖:
②日期:6月22日前後
③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北緯23度26分,直射光線延長線經過地
心(圖中第三條水平直線為太陽直射)
④晨昏線和太陽光線垂直,經過地心
⑤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極晝;南半球夜長晝短,南極圈極夜。赤道晝夜等長。 ⑥正午太陽高度角從北回歸線向兩邊遞減
11.冬至:
①日期:12月22日前後
②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南緯23度26分,直射光線延長線經過地
D.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節知識點
活著的每個人都在不斷地自覺學習,以適應社會生存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高中地理必修一章節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節知識1
一、鋒與天氣
(一)氣團的概念和分類 水平方向上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分布比較均一的大范圍空氣,叫做氣團。 注意:
1.空間尺度: 水平范圍——幾百千米到幾千千米 垂直范圍——幾千米到十幾千米 2.「冷」、「暖」是相對於流經地區而言的,氣團溫度低於流經地區溫度的是冷氣團,高於流經地區溫度的是暖氣團。 思考:單一氣團控制下的廣大地區,天氣狀況(氣溫和氣壓)如何? 答:單一冷氣團控制,氣壓高,氣溫低,寒冷晴朗;單一暖氣團控制,氣壓低,氣溫高,溫暖晴朗。
(二)鋒面的概念和分類
冷鋒與天氣
暖鋒與天氣
准靜止鋒與天氣:春末——華南的降雨(華南准靜止鋒)
夏初——江淮的「梅雨」(江淮准靜止鋒)
冬季——昆明准靜止鋒
思考:鋒面附近一定會形成降水嗎?
答:不一定降水(空氣濕度不夠), 但一定有風(冷暖氣團有氣壓差)。
二、低壓(氣旋)和高壓(反氣旋)與天氣
注意: 低壓與氣旋屬於同一個天氣系統,高壓與反氣旋屬於同一 個天氣系統。 只不過低氣壓、高氣壓是對氣壓狀況的描述;氣旋、反氣 旋是對氣流狀況的描述。
天氣: 低壓(氣旋)控制的天氣——台風(教材 P44)【主要記住台風對人類生活造成的影響,不利的、有利的】 高壓(反氣旋)控制的天氣——「秋高氣爽」、 「天高雲淡」、 夏季長江流域的伏旱
三、鋒面氣旋(北半球為例)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節知識2
表現:
事實:近百年,全球氣候特點:氣溫升高。自1860年以來,氣溫升高0.6oC。
原因:人口增加、森林減少、礦物燃料燃燒等
2.氣溫升高的可能影響:
(1)海平面上升 (2)影響農業生產 (3)影響水循環。
3. 措施 :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節能技術、植樹造林等等。
一、荒漠化的定義、表現和主要地區
定義: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地區以及半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實質是土地生產力喪失的土地退化。
表現: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簡稱三退)
形式:荒漠化(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黃土高原地區)、
石漠化(雲貴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地區)、
鹽漬化(灌溉農業區)、
紅漠化(主要發生在我國江南丘陵以紅色砂岩為主地區,地表紅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禿禿的紅色石山,土地貧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稱為紅漠化)
二、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荒漠化的自然基礎)
西北地區(閱讀教材圖片可以獲得以下信息)
1、定位:38°—50N,75°—120°E,包括新疆、甘肅(和蒙古是交界的)、寧夏、陝西北部、內蒙古大部。
2、本區的主要山脈: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昆侖山、阿爾金山、天山、阿爾泰山。
3、地理界線:賀蘭山是乾旱半乾旱地區的分界線,以東降水量200毫米以上,以西200毫米以下。
天山是南疆和北疆的分界線,天山以北叫北疆,以南叫南疆。
4、地域分異規律:有東到西的景觀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體現了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5、綠洲農業的位置:山前的沖積扇上,山麓地帶。
6、西北地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氣候乾旱,土壤發育差、土質疏鬆,植被稀少,大風多且集中,風力侵蝕嚴重。
三、荒漠化的人為因素(荒漠化的決定因素)。
原因:人口激增、人類活動不當。
過度樵採:鄂爾多斯
過渡放牧:主要在草原地區
過度開墾:沙區邊緣、綠洲地區
水資源利用不當
四、荒漠化防治對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資源 (河流的上中下游地區合理分配)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林體系(草方格沙障的作用:增加地面粗糙度,截留水分等,但是不宜大范圍推廣, 原因是成本太高)
3、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 (退耕還林、退耕還草)
4、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 (營造薪炭林、開發沼氣、風力發電)
5、控制人口增長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節知識3
自然界的水循環
1、自然界的水循環
(1)關系:從水的運動和更新的角度看,陸地上的各種水體之間具有水源相互補給的關系。
(2)陸地水體類型及相互補給關系
陸地水體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類型,它們之間的補給關系如下圖所示:
思考:河流與湖泊之間的互補關系與河流的汛期和枯水期有何對應關系?
提示:河流汛期時,河流水補給湖泊,如圖2;河流枯水期時,湖泊水補給河流,如圖1
2.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
(1)水循環的主要環節和類型
類型 環節名稱
海上內循環 A蒸發,B降水
海陸間循環 A蒸發,C水汽輸送,D降水,E地表徑流,G地下徑流,H下滲
陸地內循環 D降水,I蒸發,F植物蒸騰
(2)水循環的意義——四個關鍵詞
①「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
②「緩解」——不同緯度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聯系」——海陸間的主要紐帶。
④「塑造」——地表形態。
考點一.河流的補給類型
河流因其流經地區的氣候、地形和地質等條件存在差異,其補給類型和特點亦存在差異,具體比較如下:
補給類型 補給季節 主要影響因素 我國主要分布地區 徑流量的季變化示意圖節
雨水 補給 多雨季節 降水量的多少、季節和年際變化 普遍,尤以東部季風區最為典型
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 春季 氣溫高低、積雪儲量、地形狀況 東北地區
永久性積雪和冰川融水補給 主要在夏季 太陽輻射、氣溫變化、積雪和冰川儲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區
湖泊水補給 全年 湖泊水位與河流水位的高低關系 普遍
地下水補給 全年 地下水位與河流水位的高低關系 普遍
2.河流補給類型的判斷
一條河流往往有多種補給形式,判斷其最主要的補給形式主要是分析徑流量的變化特點。
(1)河流徑流量隨降水量的變化而變化——雨水補給
氣候區 補給時間 徑流特點
熱帶雨林氣候區、溫帶海洋性氣候區 全年(年雨) 流量大,徑流量季節變化不大
季風氣候區 當地夏季(夏雨) 夏汛,徑流量季節變化大
熱帶草原氣候區 當地夏季(濕季) 徑流量季節變化大
地中海氣候區 當地冬季(冬雨) 冬汛,徑流量季節變化大
(2)河流徑流量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化——冰雪或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
①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春季氣溫回升——春汛——河流徑流量年際變化較小,季節變化較大。
②冰雪融水補給:夏季氣溫最高——夏汛(冬季氣溫在0 ℃以下,河流出現斷流)——河流徑流量小,徑流量年際變化較小,季節變化較大。
(3)河流流量穩定——地下水或湖泊水補給
①湖泊水補給:對湖泊以下河段起調節作用,延緩並削減洪峰。
②地下水補給:河流穩定而可靠的補給來源,與河流有互補作用。
考點二.水循環
1.水循環的主要環節及特點
水循環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其主要環節和特點可列表 總結 如下:
主要環節及示意圖 特點 例證
海陸間循環 是最重要的循環,又稱大循環。使陸地水不斷得到補充,水資源得以再生 長江參與了海陸間循環的地表徑流輸送,夏季風參與了水汽輸送
陸地內循環 循環水量少,但對乾旱地區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海上內循環 循環水量最大,對全球的熱量輸送有著重要意義 海洋上的狂風暴雨
2.「三看」法判斷水循環的類型
一看發生的領域:位於海洋上、陸地上還是海洋與陸地之間;二看水循環的環節:海陸間循環參與的環節最多,陸地內循環比海上內循環多植物蒸騰這一環節;三看參與水量的多少:海上內循環參與水量最多,陸地內循環參與水量最少。
3.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
(1)改變地表徑流——最主要的影響方式
人類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填河改陸、圍湖造田等一系列針對河流、湖泊的活動極大地改變了地表徑流的自然分布狀態。
(2)影響地下徑流
人類對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局部地區的地下工程建設都不可避免地對地下徑流產生影響。如雨季對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鐵路的修建破壞地質結構,改變地下水的滲流方向等。
(3)影響局部地區大氣降水,如人工降雨等。
(4)影響蒸發,如植樹造林、修建水庫可以增加局部地區的水汽供應量。
(5)影響下滲,如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壞、植樹造林等措施都會影響地表水的下滲。
考點三.河流的水系特徵和水文特徵
1.河流特徵的分析 方法
河流特徵包括水系特徵和水文特徵。
(1)河流的水系特徵
水系特徵要素 影響因素 對航運的影響
主要包括河流的源地、流向、流程、支流(多少、形狀)、流域面積、河道特徵(寬窄、深淺、曲直)等 河流水系特徵主要取決於流域的地形特徵,如河流的流向、水系的形態與地形密切相關。流經山區的河段比較窄,而平原區河段往往比較寬,曲流發育 河道寬而深,流速平緩,支流多,流域面積廣,對航運有利
(2)河流水文特徵即水情,主要包括流量、流速、水位、汛期、結冰期、含沙量以及特殊水文現象(如凌汛、斷流)等方面。具體分析如下:
水文特徵要素 影響因素 對航運的影響
流量 河流流量大小的變化主要取決於河流的補給量與流域面積的大小。一般來講,流域面積越大,河流流量越大;河流流量的時間變化主要取決於河流的補給方式 水量大,流量平穩,汛期長(水深),無結冰期(通航時間長),含沙量小(淤泥少),對航運有利
水位 包括豐、枯水位時間,汛期長短等,主要與補給方式和河道特徵有關。河流在主要的補給季節處於汛期,水位高。河流流量相同的情況下,河道的寬窄、深淺影響水位的高低
含沙量 與流域內植被覆蓋狀況、地形坡度、地面物質結構及降水強度等有關。一般來講,地形坡度越大、地面物質越疏鬆、植被覆蓋率越低、降水強度越大,河流含沙量就越大
結冰期 最冷月平均氣溫>0 ℃,無結冰期;最冷月平均氣溫<0 ℃,有結冰期,且低溫時間越長,結冰期越長(有結冰期且從低緯流向高緯的河段可能發生凌汛)
流速(水能) 取決於河流單位長度內的地勢落差的大小,落差大、流速快,且河流年徑流量大,則水能豐富
(3)人類活動對河流水文特徵的影響
①破壞植被:地表徑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漲陡落;含沙量增加。
②植樹種草:地表徑流量減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緩慢;含沙量減少。
③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表徑流,使河流水位陡漲陡落。
④鋪設滲水磚:減少地表徑流,增加地下徑流,河流水位平緩。
⑤修建水庫:對徑流量有調節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穩;減少水庫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⑥圍湖造田:對河流徑流的調節作用減弱,水位陡漲陡落。
2.河流水系、水文特徵的應用分析
(1)根據河流的水系特徵判斷地形
①據河流流向可判斷地勢的高低:河水從高處向低處流。例如,在圖a中,根據河流的幹流與支流之間成銳角的方向可以判斷出,河流的流向是由北向南,進而可以判斷出該地區的地勢是北高南低。
②根據水系特徵可判斷地形類型:向心狀水系,地形為盆地(如圖b);輻射狀水系,地形為山地(如圖c);若河流平行排列如圖a所示,則地形特徵為山河相間分布。
③根據河床寬度判斷地形:若河流河床較寬,則說明該河流經平原地區,一般流經平原地區的河流比較彎曲。
(2)根據河流的水文特徵判斷地理環境特徵
①含沙量大,說明上游植被覆蓋率不高,水土流失嚴重,如黃河。
②若河流有結冰現象,說明最冷月平均氣溫<0 ℃,如我國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③若河流出現兩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說明該河流春季受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可能位於我國東北地區、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等地區。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節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
★ 地理高中必修一知識點
★ 高一地理必修1知識點總結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復習
★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識點總結
★ 高中地理必修一重點知識點總結
★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識點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地域文化
★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