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七年級上地理倒數第二課是什麼

七年級上地理倒數第二課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6-17 19:49:11

㈠ 地理七年級上冊知識點

地理七年級上冊知識點有哪些?其實,要想學好地理,除了在課堂上認真背誦外,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好的 學習 方法 。一起來看看地理七年級上冊知識點,歡迎查閱!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 總結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1.以風車而的國家是荷蘭。

2.阿拉伯人的傳統服裝多是身穿白色長袍,頭戴頭巾,這種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陽光、抵擋風沙。

3.地平面上有東(E)、西(W)、南(S)、北(N)四個基本方向,在此基礎上,又分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共八個方向。

4.在沒有方向標的地圖上,要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定方向。

5.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6.比例尺分為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略。

8.地圖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記和圖例。

9.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徑:①查閱地理辭書;②咨詢有關人士;③上網查閱資料等。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僅佔29%。「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2、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4、面積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積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積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面積的島嶼。

7、赤道橫穿過非洲和南美洲大陸。

8、巴拿馬運河劃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蘇伊士運河劃分亞洲和非洲;白令海峽劃分亞洲和北美洲;丹麥海峽劃分歐洲和北美洲;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家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

第二節海路的變遷

1、海路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和人類的活動(如:填海造陸)。

2、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

3、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

4、板塊間的基本運動方式:張裂拉伸和碰撞擠壓。

5、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6、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地帶和阿爾卑斯山-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帶。

7、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

8、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在不斷縮小。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地中海將會消失。

9、喜馬拉雅山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第三章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多變的天氣

1、天氣的特點:時間短、經常變化。

2、人們經常用陰晴、風雨、冷熱等來描述天氣。

3、天空布滿雲時,為「陰天」;當天空無雲或雲很少時,為「晴天」。

4、風向是風的來向;風力是風的強弱,共分13級。級數越大,風力越強。

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6、衛星雲圖上: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雲區,雲的顏色越白,表示雲層越厚,雲層厚的地方一般是陰雨區。

7、清新的空氣,污染指數小;污濁的空氣,污染指數大。

第二節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年較差:一年內的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

2、能繪制氣溫曲線圖。

3、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相等。

4、氣溫的分布:(1)不同緯度地區: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2)同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3)山地: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0C。

5、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由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6、影響氣溫分布的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

第三節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

2、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測量降水量的基本儀器是雨量器。

3、能繪制降水量柱狀圖。

4、降水的分布:A、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B、溫帶地區,大陸沿海降水多,內陸降水少。

5、影響降水分布的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

第四節世界的氣候

1、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其特點:時間長、變化不大。

2、幾種氣候類型的特點:A、熱帶草原氣候:濕季草木茂盛,乾季高原枯黃;

B、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C、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D、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少雨;E、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

3、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

4、熱帶 種植 水稻一年能收獲三次;_帶一年可以收獲兩次;溫帶一年只能收獲一次。

【第四章居民與聚落】

1、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大於0,表示人口增加;小於0,表示人口減少;等於0,表示人口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人口密度=總人口數÷總面積。

3、人口稠密地區:亞洲的東南部、歐洲西部以及北美洲東南部等中低緯度沿海平原地區。

4、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和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5、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6、人口過少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等。

7、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8、漢語是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9、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10、_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亞洲西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教堂。

11、伊斯蘭教產生於阿拉伯半島,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其教徒稱為穆斯林,代表性建築物是清真寺。

12、佛教創始於印度,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佛堂。

13、鄉村和城市統稱為聚落。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14、東南亞的高架屋;西亞地區的房屋牆厚、窗小;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黃土高原的窯洞;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竹樓。

【第五章發展與合作】

1、從陸地面積看,俄羅斯1707萬KM2、加拿大997萬KM2、中國960萬KM2、美國937萬KM2、巴西854萬KM2、澳大利亞769萬KM2。

2、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3、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4、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5、南北對話: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

6、南南合作: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

7、聯合國是世界的國際組織,其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初一上冊地理16個地理口訣

1.經緯線特點

南北為經線,相對成等圈。

長度都相等,形狀是半圓。

東西為緯線,獨成平行圈。

長度不相等,形狀是圓圈。

赤道為最長,兩極化為點。

地球形狀大小

地球是個大球體,面積5.1億平方千。

半徑六千三百七十一,赤道周長約四萬。

地軸:地球的自轉軸

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赤道是的緯線圈。

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經緯度判定

向北增大是北緯,向南增大是南緯。

向西增大是西經,向東增大是東經。

判斷好後添字母,東E西W北N南S

3.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北緯是北球,南緯是南球。

4.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

地球自轉,晝夜更替,時間差異

繞日公轉,四季出現,五帶劃分。

自西向東,方向不變,北逆南順。

自轉一日,公轉一年。自轉中心,

地球地軸。公轉中心,就是太陽。

地球公轉示意圖

地球公轉示意圖,時間一定要牢記。

兩至日期二十二,兩分日期減加一。

冬至 陽光射南回,晝短夜長北極夜。

夏至 太陽射北回,晝長夜短北極晝

春分 秋分 射赤道,全球晝夜一樣長。

初一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4.地球的運動

①地球運動 繞什麼轉 方向 周期 產生的自然現象

自轉 地軸 自西向東 約24小時 晝夜交替

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範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台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範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地理七年級上冊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匯總

★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知識點歸納

★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知識點梳理

★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整理

★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歸納總結

★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新總結

㈡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知識點

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積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學習也是一樣的,需要積累,從少變多。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 七年級地理 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下冊地理重點知識點 總結

1、熱帶氣候:

類型地表景觀氣候特徵主地分布地區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雨林全年高溫多雨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

熱帶季風氣候熱帶

季雨林全年高溫,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熱帶草原氣候熱帶草原全年高溫,一年分乾季(11—次年5月)和濕季(6月—10月)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如:非洲大陸

熱帶沙漠氣候熱帶沙漠全年炎熱乾燥西亞和北非、

澳大利亞中部

2、亞熱帶季風氣候:

類型地表景觀氣候特徵主地分布地區

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夏季高溫多雨,四季分明中國、美國、巴西等國東南部

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南北緯30°—40°大陸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3、溫帶氣候:

類型地表景觀氣候特徵主地分布地區

溫帶季風氣候溫帶落葉闊葉林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熱同期中國東北部,俄羅斯東南部,朝鮮半島及附近地區等

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草原冬暖夏涼,年降水量較多,季節分配較均勻中緯度地區的大陸西岸。如:歐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溫帶大陸性氣候森林草原、荒漠冬冷夏熱,年降水量較多,夏季多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陸地區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耐寒的針葉林冬長而嚴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較少俄羅斯和加拿大

4、寒帶氣候:

⑴、高山高原氣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的山地高原,氣溫較低,降水較少,自然景觀的垂直變化顯著為基本特色。

⑵、極地氣候:①、苔原氣候:亞歐大陸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終年嚴寒,分布有苔蘚和地衣等。

②、冰原氣候:終年嚴寒。主要分布北極地區和南極洲,無植物生長。

初一上冊地理重點必背知識點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1.以風車而的國家是荷蘭。

2.阿拉伯人的傳統服裝多是身穿白色長袍,頭戴頭巾,這種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陽光、抵擋風沙。

3.地平面上有東(E)、西(W)、南(S)、北(N)四個基本方向,在此基礎上,又分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共八個方向。

4.在沒有方向標的地圖上,要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定方向。

5.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6.比例尺分為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略。

8.地圖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記和圖例。

9.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徑:①查閱地理辭書;②咨詢有關人士;③上網查閱資料等。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1經過測量,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曾經對地球形狀的兩種說法是「蓋天說」和「渾天說」。

3.麥哲倫環球.路線是西班牙→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4.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半徑是6371千米;赤道周長是4萬千米。

5.地球的自轉方向是由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方向旋轉。

6.赤道和與赤道平行的圓圈叫緯線。

7.赤道的緯度是0°,赤道以北稱北緯,以南稱南緯,北緯和南緯各有90°。

8.北極和南極分別是北緯90°寫作(90°N)和南緯90°寫作(90°S)。

9.人們規定,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

10.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是赤道。

11.連接南、北極並垂直於緯線的弧線叫做經線。

12.經度的起點是本初子午線,或者稱0°經線,東、西經度數為180°。

13.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為20°W和160°E。

14.全世界共有7個大洲,分別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七大洲面積大小排序(由大到小)的 順口溜 :亞非北美南;南極歐大洋】。

15.南極洲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

初一 地理 學習 方法

課上注意聽講。七年級地理大部分需要理解,理解了記憶起來就會容易很多。所以上課聽講是關鍵。有的人認為地理是文科,主要靠背,如果用心背,肯定會成績好。其實不然,大部分靠理解,只有理解了,記憶起來才會事半功倍。

積極思考,重在理解。七年級地理需要理解的內容部分很多,大部分知識只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即使背會知識點,在實際做題中也不會運用,所以必須多思考,注意理解。

注意總結歸納規律。初中地理學中有許多知識都是有規律的,比如氣候類型的分布、人口的分布等,總結歸納了規律,學起來和記憶起來就會很容易。

相同、相似知識點對比記憶。地理事物有很多具有相似性,很多規律也具有相同點。所以,我們找出相同、相似點,進行對比來記憶學習,會使得學起來十分容易。

注意地圖的重要性。地理學有很多知識單靠文字去學習、記憶是不行的,必須看圖,看圖比看文字更重要。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基本工具,這一點不要忘記。

持之以恆,每天看課本10——15分鍾。地理知識紛繁復雜,很多知識點,所以必須及時復習。堅持每天看15分鍾左右的課本,長期堅持就會受到很好的效果。

要明確學習的內容。是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內容,還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內容?還是一個區域或是一個國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綜合情況?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要知道所學習的那個區域在什麼地方?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儀和地圖,知道所學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空間聯系。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產生的原因。比如,為什麼一個地區同另一個地區有差別,為什麼有些地區又很相似?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帶來的影響。是有利,還是不利;

要認識學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覺地對待學習。我們要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不具備中國地理知識是不行的。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知識點歸納

★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知識點歸納

★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歸納總結人教版

★ 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歸納

★ 人教版七年級上地理復習提綱

★ 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重點歸納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梳理

㈢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

地理七年級上冊復習要點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水平著的,以赤道為分界線,分為北、南半球。(我國北半球,也在南半球)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4.地球的運動

地球運動 :自轉 /公轉
繞什麼轉 :地軸 /太陽
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周期 : 約24小時 /一年
產生的自然現象 : 晝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範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台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範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極洲 歐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8.六大板塊示意圖參看課本第37頁。
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三、天氣與氣候(P42)
1.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是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風向及風力參見課本第45頁圖3.4。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②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④據觀測,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⑤用等溫線圖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③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④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⑤用等降水量線圖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⑥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⑦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氣候
①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②世界氣候分布圖參見課本第58頁。
③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氣候);兩極地區(寒帶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熱帶沙漠氣候);中緯度內陸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熱帶雨林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特點:高溫時期少雨,低溫時期多雨。
⑤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圖冊》中的有關本節內容。

四、居民與聚落
1.人口與人種
①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②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
某區域的人口數(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該區域的面積(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區: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⑤白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北部、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東岸、亞洲西部
黃種人主要分布地區:亞洲東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從16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殖民者開始擄奪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隸,以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
2.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①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漢語:主要分布地區 : 中國 、東南亞等
英語: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 俄羅斯
法語:法國、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2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區 : 中國 、東南亞等
○3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
○4伊斯蘭教徒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
○5基督教——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佛教——寺廟。
3.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僅是人們的居所,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
②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③鄉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熱多雨的熱帶,鄉村聚落中常見雙層木樓或竹樓(高腳屋或高架屋)
在熱帶沙漠地區,當地的房屋具有牆厚、窗小的特點

五、發展與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2.從陸地面積看,最大的是俄羅斯,中國位居世界第三位。
從人口來看,最多的是中國,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
4.一些還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叫做「地區」。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地區。
5.國界主要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
6.國界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總稱領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亞洲的日本也是發達國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個發展中國家,大部分是二戰後新獨立的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國際上,習慣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把發展中國家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南」——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數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正式成立於194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其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㈣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境界。那麼,一些有關讀書的詩句,從古人對讀書這件事的感悟上,來體會讀書的樂趣之所在。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 七年級地理 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1

專題一 地圖(第一章第二節)

地圖的三要素:

①比例尺(數字式;線段式;文字式)

a、比例尺的大小,如1:10 000>1:100 000 ;

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小,如北京地圖,內容詳細;

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大,如中國地圖,內容粗略(P9 圖1—16)

b、比例尺的轉換:厘米變千米,去掉5個0

如1:5 000 000即表示圖上一厘米等於實地距離50千米

②方向 :a.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b.看指向標(P10 活動題圖1—18)

③圖例 :P10 圖1—17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2

專題二 地球和地球儀(第二章第一節)

1、地球的大小: 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坐地日行八萬里,專指赤道)

2、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3、緯線:赤道及與赤道平行的圓圈。指示東西方向(橫著),呈圓形;長度不等,赤道(即0°緯線)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成為一點。 赤道以北稱北緯,「N」表示North;赤道以南稱南緯,「S」表示South。

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且垂直於緯線的弧線(半圓),指示南北方向(豎著);呈半圓狀;長度都相等。 0°經線(本初子午線)以西稱西經,「W」表示West;0°經線(本初子午線)以東稱東經,「E」表示East。

口訣一:南緯S 北緯N,西經W 東經E

口訣二:向北增加為北緯,向南增加為南緯,

向東增加為東經,向西增加為西經(P19圖2-11)

4、南北半球分界:赤道 ;東西半球分界:160°E, 20°W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3

專題三 地球的運動(第四章第三節)

1、地球的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 周期:一天

2、地球的公轉:方向:自西向東 周期:一年

3、與地球公轉相關的地理現象: (南北半球的季節和晝夜長短情況相反)

氣節 日期 北半球季節 太陽直射點位置 晝夜長短

春分 3月 21日 北半球春季 赤道 全球晝夜等長

夏至 6月 22日 北半球夏季 北回歸線 北半球晝長夜短

秋分 9月 23日 北半球秋季 赤道 全球晝夜等長

冬至 12月22日 北半球冬季 南回歸線 北半球晝短夜長

4、自轉的意義:晝夜交替(地球繞著地軸自己轉)

5、公轉的意義:(地球繞著太陽轉)

a、一年中太陽直射緯度的變化 (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

b、一年中晝夜長短變化(夏至日北半球白晝達到一年中最長、北極圈內極晝;冬至日北半球白晝達到一年中最短,北極圈極夜;南北半球情況相反)

C、四季和五帶的劃分: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寒帶(66.5°—90°);有太陽直射現象的是熱帶(南北緯23.5°之間);熱帶與寒帶之間是溫帶(23.5°—66.5°)。 (五帶劃分參考P70圖4—22)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4

專題四 大洋和大洲(第二章第二節)

1、七大洲(按面積順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 歐洲、大洋州;赤道穿過非洲大陸、南美洲大陸、亞洲的東南部和大洋洲的群島。

2、四大洋(按面積順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北冰洋緯度最高且跨經度最多

3、「水球」:三分陸地(29%)、七分海洋(71%),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4、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北美洲與亞洲----白令海峽 ; 南美洲與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歐洲與非洲---直布羅陀海峽

5、半島: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如山東半島、印度半島)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5

專題五 地形(第二章第三節)

1、區分:海拔高度指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指兩地間的海拔高度之差。

2、五種陸地地形:地表起伏較小的3種——平原(海拔一般不高於200米)、高原(海拔高、邊緣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間低平);地表起伏較大的2種: 山地(海拔高>500米) 、丘陵(海拔較低)

3、海底地形:從岸邊向遠洋依次為——大陸架(較淺,200米以內)、大陸坡、海溝(較深, 如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洋盆、大洋中脊

4、地形圖:將等高線圖塗上顏色,一般用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平原,棕、黃色表示高原

5、世界地形之最: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 (P32圖2—45)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6

專題六 海陸變遷(第二章第四節)

1、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

2、六大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版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

3、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在板塊交界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活躍,拉伸可能形成海洋(如紅海),碰撞擠壓則可能形成山脈或造成火山地震,所以火山地震帶、山脈帶的分布帶與板塊邊界相近(參考P35圖2-48與P36圖2-54)

兩大山脈帶/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亞歐大陸南部山脈帶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知識點歸納

★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梳理

★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考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考知識點總結

★ 新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 7年級地理上下冊知識點匯總

★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下冊復習提綱

★ 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重點歸納

★ 部編人教版初一地理第三章知識點

★ 部編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一第一單元知識點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㈤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整理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簡單初中生.pdf》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SPvllyDsSCY0ETLdGuz1Tw

?pwd=p5bg 提取碼: p5bg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

㈥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目錄

七年級地理 教材目錄中的內容有豐富的 文化 價值與 教育 價值。我整理了關於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目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材目錄
緒言:與同學們談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第三節 地圖的閱讀

第四節 地形圖的判讀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

第二節 氣溫的變化與分布

第三節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第一節 人口與人種

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第三節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附錄一:本書主要地理詞彙中英文對照表

附錄二:本書常用地圖圖例
初一上學期地理 教學 工作 總結
本學期又要結束了。回顧本學期的工作,初一上學期地理教學工作總結有得也有失。在擔任初一班的地理教學工作中,我能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為了更好的搞好以後的教學工作,初一上學期地理教學工作總結現對本學期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 教學 方法 ,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並認真搜集每節課的課件和課外知識,保存在電腦中。初一上學期地理教學工作總結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如組織學生自創地理 手抄報 、畫地理事物輪廓圖等,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初一上學期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因為七年級上冊地理,理解的內容多,知識的空間概念強,根據初一學生求知慾強、好奇心大的特點,我在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教學中都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知識的理解力,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積極認真參加集體備課活動。研究探討課程教法、學法,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改進工作。

五、做好課後幫輔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後,特別是在復習階段,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幫輔,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幫輔力度。對後進生的幫輔,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松,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存在的不足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課後 反思 不夠及時,對個別學習主動性不強的學生督促不夠,這些都有待以後改進。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目錄相關 文章 :

1.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材目錄

2.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材目錄

3.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材目錄

4. 2017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目錄

5.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上冊知識點歸納

㈦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

懶於思索,不願意鑽研和深入理解,自滿或滿足於微不足道的知識,都是智力貧乏的原因。這種貧乏用一個詞來稱呼,就是"愚蠢"。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1

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

1. 以風車而著名的國家是荷蘭。

2. 阿拉伯人的傳統服裝多是身穿白色長袍,頭戴頭巾,這種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陽光、抵擋風沙。

3. 地平面上有東(E)、西(W)、南(S)、北(N)四個基本方向,在此基礎上,又分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共八個方向。

4. 在沒有方向標的地圖上,要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定方向。

5.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6. 比例尺分為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略。

8. 地圖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記和圖例。

9.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徑:①查閱地理辭書 ;②咨詢有關人士 ;③上網查閱資料等。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2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0. 經過測量,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11. 曾經對地球形狀的兩種說法是「蓋天說」和「渾天說」。

12. 麥哲倫環球遊行路線是西班牙→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13. 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半徑是6371千米;赤道周長是4萬千米。

14. 地球儀:人們根據地球的形狀並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後,製作成地球模型,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15. 地球的自轉方向是由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方向旋轉。

16. 赤道和與赤道平行的圓圈叫緯線。

17. 赤道的緯度是0°,赤道以北稱北緯,以南稱南緯,北緯和南緯各有90°。

18. 北極和南極分別是北緯90°寫作(90°N)和南緯90°寫作(90°S)。

19. 人們規定,0°~30°為低緯度區,30°~60°為中緯度區,60°~90°為高緯度區。

20. 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是赤道。

21. 連接南、北極並垂直於緯線的弧線叫做經線。

22. 經度的起點是本初子午線,或者稱0°經線,東、西經最大度數為180°。

23. 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為20°W和160°E。

24. 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成的網路,叫做經緯網。

25. 人們通常用「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粗略說明全球陸地和海洋面積的比例【海洋實際佔71%,陸地實際佔29%】。

26. 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做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成大洲。

27. 全世界共有7個大洲,分別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七大洲面積大小排序(由大到小)的 順口溜 :亞非北美南;南極歐大洋】。

28. 南極洲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

29. 各個大洲的面積:【亞洲: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洲:1400萬平方千米;歐洲: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洲:900萬平方千米】。

30. 各個大洲的分界線:【亞洲和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裏海;亞洲和非洲: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亞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峽;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1. 太平洋跨越南北兩個半球,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島嶼也最多。

32. 大西洋跨越南北兩個半球,形狀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33. 印度洋大部分位於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34.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淺的大洋。

35. 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洋。

36. 看圖填空:(填寫代號及名稱)

①赤道穿過的洲有②南美洲、③非洲、⑤亞洲、⑥大洋州

②赤道穿過哪些洲的大陸?②南美洲、③非洲

③太平洋沿岸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⑤亞洲⑥大洋州⑦南極洲

大西洋沿岸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③非洲④歐洲⑦南極洲

④南極洲被哪些大洋包圍?B大西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⑤主要位於西半球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

37. 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

38. 地形類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39. 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0.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點是: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峻。

41.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不同點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42.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環繞,中部相對低平。

43. 海底地形:【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水深急劇增至數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誕生的地方,火山活動比較強烈;海溝: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達1萬多米。】

44. 原始地球有一整塊大陸,稱為「泛大陸」。

45. 地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46. 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47. 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碰撞擠壓。

48. 板塊與板塊交接處會產生火山與地震。

49. 世界上的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3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總數突破70億。

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與經濟發展水平有密切聯系。一般經濟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快。

出生率=出生人口數÷總人口數×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數÷總人口數×100%;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上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區,而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人口更為集中,如有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

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也屬於黃種人。

亞洲和非洲一些國家人口數量增長速度過快;歐洲一些國家人口數量處於負增長。

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白色人種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混血人種是三大人種通婚產生的。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稱為黑人的故鄉。

現在使用比較多的語言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

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當今世界上使用漢語的人數最多,達到13億。

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語言是英語,當今世界上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已經超過4億。

信仰宗教的人被稱為教徒。

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清真寺是祭祀場所,分布在亞洲的西部、東南部和非洲的北部和東部,全世界有教徒(伊斯蘭教徒也叫穆斯林)約15億人。

伊斯蘭教起源於公元7世紀的沙烏地阿拉伯,經典為《古蘭經》。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廟宇是祭祀場所,以亞洲最多,佛教徒現有3億多人。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

中國本土的宗教是道教。

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活動的居民聚居地。

村莊是規模比較小的居民點,周圍有農田。

集鎮是規模比較大的居民點。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4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天氣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

天氣的突出特點是多變。

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天氣預報是氣象工作者通過對天氣的資料的分析,發布的將要出現的天氣狀況。

天氣符號:晴、陰、多雲、降雨、霜凍、雷雨、降雪、霧。

氣溫是指空氣的溫度,常用攝氏度(℃)表示。

降水的兩個基本條件:①空氣中有足夠的水汽和凝結核;②空氣溫度下降到水汽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對流雨是濕潤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變冷凝結而形成的降雨;地形雨是濕潤空氣水平運動時,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溫度下降,水汽凝結,在迎風坡產生的降水。鋒面雨是類似的道理,當冷空氣與暖空氣相遇時,相對較輕的暖空氣被「抬升」,遇冷凝結而產生的降水。

世界降水的分布是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中緯度地區大陸的西岸降水多於東岸和內陸地區;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部或內陸地區降水少。

世界雨極是印度的乞拉朋齊。

氣候資料的表示 方法 有表格、坐標圖、等值線。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是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布、地表的起伏等。

春分 在3月21日前後; 夏至 在6月22日前後; 秋分 在9月23日前後; 冬至 在12月22日前後。

地球的形狀與氣候:太陽光線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陽高度最大,太陽輻射最強,當太陽線垂直照射赤道時,隨著緯度的增高,太陽輻射的強度逐漸降低;地球的運動與氣候: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呈66.5°的固定傾角。

春分、秋分:太陽與赤道(0°)成垂直角;夏至:太陽與北回歸線(23.5°N)成垂直角;冬至:太陽與南回歸線(23.5°S)成垂直角。

在北半球,最熱月出現在7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南半球則相反;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是從低緯度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最寒冷的大洲為南極洲。

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北極圈出現極晝現象,南極圈出現極夜現象。

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南極圈出現極晝現象,北極圈出現極夜現象。

地球上的五帶是: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一般情況下,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攝氏度。

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急劇增加,導致使全球氣溫升高,旱澇等災害頻繁即全球氣候變暖。

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亞馬孫平原(熱帶雨林氣候面積最大)、剛果盆地和馬來群島等地。

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以非洲的熱帶草原面積最為廣大。

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經過的內陸地區以及大陸的西岸地區,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區最為廣大。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濕潤氣候主要分步在亞熱帶的大陸東岸地區,夏季高溫多雨。

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溫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北、俄羅斯的東南、朝鮮半島和附近的島嶼。

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內降水均勻。

溫帶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是世界上分步最廣泛的氣候類型。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5

第五章:世界的發展差異

目前,全球70多億人口分別居住在2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世界上最大國家是俄羅斯,國土面積有1709.8萬平方千米;最小國家是梵蒂岡,國土面積有0.44平方千米。

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其次為印度、美國等。

發達國家除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外,都分步在北半球,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當代世界存在著許多矛盾與沖突,導致這些矛盾和沖突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是主要原因。

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

聯合國(UN)的常任理事國有中國、英國、美國、俄羅斯、法國;行政負責人是聯合國秘書長;總部設在美國紐約;主要職責是:①防止戰爭,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②發展國際間的友好關系;③開展國際合作,解決國際的經濟、社會、 文化 和人道主義性質的問題,到2013年5月,聯合國共有193個成員國。

世界貿易組織(WTO)是重要的全球性經濟貿易組織;行政負責人是總幹事;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主要職能是:①減少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貿易限制;②控制和減免關稅;③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紅十字會的宗旨是:人道主義;紅十字會的任務是①防止並減輕人類的疾苦,保護人的生命健康;②保障人類的尊嚴;③為預防疾病、增經健康和社會福利而工作;紅十字會的會旗由瑞士的國旗演變而來。

上海合作組織的總部設在中國上海。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梳理

★ 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復習提綱

★ 七年級必背地理知識點

★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計劃

★ 湘教版高中必備的地理知識

★ 七年級地理上學期教學計劃

★ 七年級上冊地理世界的氣候教案

★ 七年級地理下冊湘教版課本知識點

★ 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識難復習

★ 湘教版中考地理主要知識點復習

㈧ 七年級地理上冊復習提綱

七年級地理上冊復習提綱(星球版)
第一單元 地球
第一課 地球的形狀與大小
1. 人類對地球的認識:①我國周代「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蓋天說
②我國東漢張衡提出的「渾天說」,認為「天之包地,如殼之裹黃」
③1522年,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成功;
④1961年,蘇聯宇宙員加加林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親眼目睹地球是個球體的人。
2. 地球真正的形狀:赤道略鼓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球體。
3.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第二課 在地球儀上認識經緯網
1. ①北極——地軸北端與地球表面的交點;②南極——地軸南端與地球表面的交點;③地軸——假想的地球旋轉軸;④赤道——地球表面與南、北極點距離相等且與地軸垂直的大圓圈。
2. 經線與緯線:在地球儀上,與赤道平行的圓叫做緯線。連接南、北兩極並與赤道垂直的半圓叫做經線,也稱子午線。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在地球儀上經緯線可以畫無數條。
3. 北緯:N;南緯S;東經:E;西經:W。
4. 赤道是劃分緯度的起點,定為0°緯線;國際上規定,以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的經線為0°經線,也稱本初子午線。
5. 緯度:北半球:0°至90°N,南半球:0°至90°S。
經度:東半球:0°往東至180°,西半球:0°往西至180°。
6. 赤道把地球劃分為南、北兩半球。國際上習慣用20°W和東經160°E組成的經線圈把地球劃分為東、西兩半球。
經度劃分與東西半球劃分示意圖:
說明:經度小於20°的西經在東半球,經度小於160°的東經也在東半球;其餘的都在西半球。(小小在東,大大在西)
7. 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8.普通經緯網的判讀:
第三課 地球的自轉
1. 地球繞著地軸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呈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自轉的周期是24小時,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天。
2. 晝夜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晝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轉。
3. 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地方時。
第四課 地球的公轉
1. 地球自轉的同時還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西向東的,周期為一年,約為
365天。
2. 地球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
3.關於二分二至日:
(1)回歸線:太陽直射點在南北緯23.5°之間有規律地往返運動,所以稱這兩條緯線為回歸線。23.5°N叫北回歸線,23.5°S叫南回歸線,一年有一次直射,而它們之間的地區一年有兩次直射,它們之外地區沒有太陽直射。
(2)3月1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之後,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晝變長;6月1日前後,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之後,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北半球晝變短,但依然晝長夜短;9月1日前後,太陽又一次直射赤道,全球又一次晝夜平分。之後,太陽直射點繼續向南移動,北半球晝繼續變短;12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之後,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晝變長,但依然晝短夜長;直到次年春分,太陽直射點再次回到赤道,全球再次晝夜平分。南半球與北半球晝夜長短情況、出現極晝極夜情況、季節都相反。
(3)北半球的人們通常將3、4、5月作為春季,6、7、8月作為夏季,9、10、11月作為秋季,12月及次年1、2月作為冬季。4. 人們根據不同緯度,將地球劃分為五帶(北寒帶、南寒帶、北溫帶、南溫帶、熱帶)。熱帶地面獲得的光熱最多,有太陽直射現象;溫帶地面獲得的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四季變化比較明顯;寒帶地面獲得的熱量很少有極晝、極夜現象。
5. 北半球夏季,大部分地區日出早,日落晚,冬季正好相反。
6. 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意義:四季變化、地球五帶的形成。
第二單元 地圖
第一課 地圖的基本要素
1. 地圖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2. 地圖上判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種:①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②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來確定方向。③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用經緯網來確定方向。
3. 比例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單位要統一) 。
4. 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實際范圍不同,當圖幅大小相同時,比例尺越大,地圖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小,表示的內容越詳細。
第二課 地圖的判讀
1. 海拔是一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2. 地球表面各種各樣的形態,總稱地形。常見的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3. 在地圖上,將海拔相同各點連接成的線叫做等高線,用等高線表示高低起伏的地圖叫做等高線地圖 山峰:中間高,中間低,等高線閉合。
陡崖:等高線重疊在一起。
鞍部:兩個山峰之間的低地為鞍部。
山脊:中部高,兩邊低,等高線向低處突出。
山谷:兩邊高,中間低,等高線向高處突出。
緩坡、陡坡:坡度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
第三課 地圖的應用
地圖家族新成員:影像地圖,電子地圖等。
第三單元 海洋與陸地
第一課 海陸的分布
1. 陸地:29%,海洋:71%。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無論怎麼劃分,地球上任何兩個面積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2. 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包圍、分隔,其中面積廣大的陸地稱為大陸,面積較小的稱為島嶼,大陸與其附近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全球陸地分為七個大洲。
3. 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大洲面積從大到小排列)
4. 亞洲與歐洲大陸連為一體,稱為亞歐大陸。
大洲之間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亞、歐兩洲的分界線。亞非兩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直布羅陀海峽——歐、非兩洲分界線。白令海峽——亞、北美洲分界線。德雷克海峽——南美、南極洲分界線。
5.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洋面積從大到小排列)
第二課 海陸的面貌
1. 各大洲地形的主要特點:
亞洲:地形復雜多樣,中間高,四周低,以高原、山地為主。
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
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被稱為「高原大陸」。
大洋洲:地形分為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東部是大分水嶺。
南北美洲:西部是山地,往東是平原和高原。
2.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亞洲);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南美洲);
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南美洲);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
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非洲);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亞洲)。
3. 地球最低處:地處太平洋西岸的馬里亞納海溝(-11034米);
最高處:珠穆朗瑪峰(8844.43米)。
4. 海底地形類型:大陸架、大陸坡、洋盆、海嶺、海溝。
第三課 海陸的變遷
1. 促使地表形態發生變化的力,一種來自地球內部,如地殼運動、火山運動、地震等;另一種來自地球的外部,如流水、風力、海浪等。
內力:地殼運動形成喜馬拉雅山脈;火山噴發形成長白山天池;火山作用形成五大連池。
外力:流水侵蝕形成的長江三峽;風力侵蝕形成的塔里木盆地的風蝕地貌。
2. 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學說:2-3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塊大陸(聯合大陸);以後大陸逐漸解體、分裂,漂移到現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陸分布的格局。
3. 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板塊構造學說將全球劃分為六大板塊,板塊內部相對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
4. 六大板塊: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以海洋為主。
5. 板塊運動,有的地方表現為張裂,有的地方表現為擠壓。張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擠壓——形成高山、島弧鏈或海溝。
6. 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下列現象:紅海不斷擴張(處在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張裂邊界)、喜馬拉雅山不斷長高(處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擠壓邊界)、地中海不斷縮小(處於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的擠壓邊界)、大西洋擴張(處在美洲板塊和非洲板塊的張裂邊界)。
7. 全球90%以上的地震和火山分布在環太平洋沿岸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帶。世界火山、地震帶主要分布在板塊交界地帶。
第四單元 天氣與氣候
第一課 天氣與氣候
1. 天氣指一個地方的短時間的變化,它是多變的,我們常用陰晴、氣溫高度、風力大小等語言來描述天氣狀況。
2. 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具有穩定性,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所以氣候用氣溫和降水情況來描述。
第二課 氣溫的變化與分布
1. 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氣溫的日變化;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氣溫的年變化。氣溫變化的大小用溫差衡量,有日較差、年較差;用氣溫曲線圖來表示氣溫的變化。
2. 一天之中氣溫最高值一般出現在午後2時,氣溫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一天中氣溫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為氣溫日較差。
3. 熱帶地區氣溫的年變化小,溫帶和寒帶氣溫的年變化大。
4. 等溫線是指在地圖上將氣溫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的平滑曲線,在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相等。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溫差小。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溫差大。等溫線呈閉合狀態,中心氣溫低的地方,表示這里是低溫中心。等溫線呈閉合狀態,中心氣溫高,表示這里是高溫中心。
5. 影響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
緯度位置:世界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
海陸分布:同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地形因素: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
6. 在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上,等溫線的分布與緯線大致平行;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溫線更平直,這是因為南半球性質比較單一,海洋面積廣闊,而北半球海陸相間分布,導致北半球等溫線比南半球彎曲的多。
第三課 降水的分布與變化
1. 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種形式,降水的季節變化用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
2. 在地圖上將降水量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的線,叫做等降水量線。
3. 赤道多雨;兩極少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量多,西岸降水量少;中緯度地區,沿海地區多雨,內陸少雨。
4. 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被稱為世界「雨極」;太平洋東岸的智利阿塔卡馬沙漠,被稱為世界「干極」。
6. 測量降水量基本儀器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單位是毫米。
第四課 世界氣候類型
1. 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個重要因素。
2. 熱帶氣候類型:熱帶地區全年高溫,但降水量的地區差異較大,形成了四種不同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3. 溫帶氣候類型:溫帶緯度較低的亞熱帶地區,大陸東岸為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西岸為地中海氣候;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東岸為溫帶季風氣候,大陸內部為面積廣闊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緯度較高的地區則為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4. 寒帶氣候:寒帶氣候又稱極地氣候,包括冰原氣候和苔原氣候。冰原氣候分布在南極大陸和北冰洋的一些島嶼上,地面覆蓋著很厚的冰雪;苔原氣候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邊緣地帶,苔原氣候的地面生長著苔蘚、地衣等低等植物。
5. 高原山地氣候:在中低緯度的高山高原地區,由於海拔較高,終年低溫,形成了高原山地氣候。
第五課 影響氣候的因素
1. 影響氣候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等。
2. 緯度因素:受地球形狀的影響,不同緯度接受太陽熱量的多少不同,導致高度緯度之間氣溫和降水存在明顯的不同。
3. 海陸因素:陸地上的水汽主要來自海洋,因此,離海洋較近且能受到海洋潤濕氣流的影響的地區,一般降水多;而遠離海洋的地區,一般降水少。另外,由於海陸熱力性質不同,吸熱與散熱的情況也不同。陸地吸熱快,散熱也快;海洋則相反。因此同緯度地帶,夏季氣溫高於海洋;冬季相反氣溫海洋高於陸地。
4. 地形因素: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情況下,海拔每增加1000米,氣溫下降約6℃。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第六課 人類活動與氣候
1. 氣候影響人類生產、生活影響很大,如水稻適宜生長在濕熱條件下,小麥適宜生長在溫涼乾爽的環境中。
2. 人類活動也對氣候產生影響,而且,這種影響越來越大。一方面,人類活動可以改善局地氣候條件;另一方面,人類的某些活動,會導致氣候惡化,從而影響人類的生產與生活。
第五單元 世界的居民
第一課 世界的人口
1.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目前,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人口增長緩慢,非洲、南美洲、亞洲人口增長較快。
2. 人口分布的疏密通常用人口密度來說明。人口密度=總人口數/總面積。
3. 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勻。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北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是人口稠密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和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地地區,人口稀少。
4. 發達國家人口問題:人口增長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導致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等問題;發展中國家人口問題:人口增長過快、數量過多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
5. 人類必須控制生育,提高人口素質,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自然環境相協調。
第二課 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
1、世界居民主要分為黃色人種、白色人種和黑色人種。白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北部、 歐洲、大洋洲、北美洲、亞洲西部和南部 ;黃種人主要分布地區:亞洲東部、東南部、北部,美洲北部; 黑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中南部、大洋洲西北部、美洲。
2、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起源於西亞,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教。伊斯蘭教起源於阿拉伯半島,其教徒被稱為穆斯林。佛教創始於古印度,後傳入亞洲其他地區。在中國,藏傳佛教稱為喇嘛教。
3、宗教分布:基督教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伊斯蘭教分布在亞洲西部、東南部和非洲北部、東部;佛教分布在亞洲東部和東南部。
4、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這6種語言被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第三課 人類的居住地
1. 人類集中居住的地方成為聚落。聚落一般分為城市與鄉村兩種類型。
2. 聚落密集處: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

第六單元 地區發展與國際合作
第一課 地區發展差異
1. 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2. 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
3. 一個國家與鄰國(或公海)的分界線,就是國界。國界以內的領陸、內水、領水和領空,總稱領土。
4. 世界上還有30多個沒有獲得獨立的移民地和屬地,叫做地區。
5. 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國家劃分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大多分布在北美洲、歐洲、大洋洲,主要有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典、挪威、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發展中國家大多分布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第二課 世界合作與國際組織
1. 當今世界面臨的問題很多,例如人口和貧困問題,資源與環境問題,世界貿易的不平等問題等。
3. 「南北關系」:國家上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差異,稱為「南北差異」;把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關於經濟、政治等方面問題的商談,稱為「南北對話」;把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4. 聯合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聯合國的5個常任理事國:中國、英國、法國、美國、俄羅斯。
5. 世界貿易組織是一個永久性、全球性的經濟貿易組織。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中國於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㈨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學習需要制定詳細的計劃,計劃本身對大家有較強的約束和督促作用,計劃對學習既有指導作用,又有推動作用。制定好的 學習計劃 ,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 七年級地理 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1年級地理知識點歸納

1、我國位於東半球,北球;在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2、我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共20個鄰國。(14個陸上鄰國,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

3、我國的行政區劃分省、縣、鄉三級。我國省級行政區劃中包括23省,5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34個)

4、我國人口特點:人口數量多、人口增長快。

5、我國人口分布特點:不均,以黑河和騰沖一線為界,東多西少。

6、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東北地區。

7、填出下列民俗所屬的主要民族:那達慕大會蒙古族,潑水節傣族(孔雀舞、竹筒飯、高腳樓),長鼓舞朝鮮族,鍋庄舞藏族

8、我國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9、我國地形特點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10、第一二級階梯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第二三級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1、我國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12、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冬季南北溫差大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特點:除青藏高原,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13、我國降水地區分布規律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14、我國溫度帶劃分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及一個高原氣候區。

15、我國干濕地區分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16、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季風氣候最典型的特點是雨熱同期,十分有利於農業生產,但災害也較嚴重,如夏季風異常帶來水旱災害,冬季風異常帶來寒潮和凍雨。

17、我國南北方河流比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長,原因在於降水多,雨季長。

18、自然資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兩類,如:水(土地、生物)資源屬於可再生資源,礦產資源屬於非可再生資源。

19、我國自然資源基本國情: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20、我國土地資源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21、我國水資源分布特點:不均勻,地區分布:東多西少,南豐北缺時間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22、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23、解決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的途徑:修水利工程;解決時間分布不均,修水庫,試舉一例:三峽解決空間分布不均,跨流域調水,試舉一例:南水北調

24、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交通運輸業是「先行官」,農業是「基礎」工業是「主導」

25、我國交通運輸業以鐵路運輸為主,大連的主要鐵路線是哈大線。

26、我國農業 種植 業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又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分為北方旱田區和南方水田區

初一上學期地理必背知識點

一、地圖

1.地圖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圖例。1:1000000的意思是:圖上一厘米代表實地一百萬厘米。

2.相同圖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內容越簡略,表示範圍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內容越詳細,表示範圍越小。

3.海拔和相對高度

4.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封閉的等高線中心,①周圍低,中間高,表示山頂;②周圍高,中間低,表示盆地;③兩山頂之間的地方是鞍部;④等高線重疊的地方是陡崖;⑤等高線中間高,兩側低的地方是山脊;⑥中間低,兩側高的地方是山谷

二、海陸分布和海陸變遷

1.地球上71%是海洋,29%陸地,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無論怎樣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2.亞歐兩洲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為界。亞非兩洲以蘇伊士運河為界。南北美洲以巴拿馬運河為界。亞、北美洲以白令海峽為界。

3.海陸變遷原因是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次要原因是人類的活動。

4.七大洲面積大小順序排列為:

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跨經度最多的洲是南極洲;跨緯度最多的洲亞洲;平均海拔的洲南極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洲歐洲。

5.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被分為六大板塊,板塊內部較穩定,板塊交界地帶比較活躍,世界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a)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b)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我國位於兩大地震帶之間,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

6.板塊的運動方式:

a、碰撞擠壓:位於非洲與亞歐板塊交界處地中海將消失,是由於板塊的擠壓碰撞;喜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擠壓碰撞;科迪勒拉山系(美洲):美洲版塊與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擠壓碰撞)

b、張裂:紅海將擴大,是由於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張裂作用。

地理 學習 方法 技巧

(1)要明確學習的內容。是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內容,還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內容?還是一個區域或是一個國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綜合情況?

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2)要知道所學習的那個區域在什麼地方?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儀和地圖,知道所學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空間聯系。

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3)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產生的原因。比如,為什麼一個地區同另一個地區有差別,為什麼有些地區又很相似??

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帶來的影響。是有利,還是不利。

要認識學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覺地對待學習。我們要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不具備中國地理知識是不行的。試想一個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點不懂,何以動手去搞建設?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樣不行。

要學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讀圖和學習繪圖,用圖來幫助自己理解和記憶,做到「心中有圖」。

其次,要用聯系的觀點學習,例如,氣候和農業有密切的關系,礦產和工業有密切的關系,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環境有關系。各種自然條件彼此又有關系,如:氣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學習,不能死記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此外。學習地理,既要了解課本中的內容,學會閱讀、使用、繪制地理圖表等技能,還要留心觀察自然和社會,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觀察時,要動腦筋想一想,多問幾個為什麼。

除了這些之外,還要多閱讀地理書籍、報刊、觀看電視節目和收聽廣播中有關地理的內容,從電腦網路上獲取有關地理的信息,這些都能豐富我們的地理知識、鍛煉我們的才智,使我們更好地學習地理!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知識點歸納

★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 七年級上冊地理重點知識

★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知識點

★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知識點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

★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歸納總結人教版

★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的知識點

★ 初一地理上知識點人教版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上地理倒數第二課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8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7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2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3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