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信息技術如何助力高中地理教學

信息技術如何助力高中地理教學

發布時間:2023-06-18 12:25:14

⑴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1.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地理學科知識涉及面廣,不僅有記實性知識還有很多理論性的知識,學生在學習時既感到枯燥又難以掌握,抽象性知識也不少,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感,從而對地理課不感興趣,甚至產生畏難的情緒,對知識的學習極其不利。利用多媒體技術進入地理課堂進行教學,通過製作地理教學軟體,使講授的知識具有動態感,圖文並茂 ,再配上音樂,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地理知識的學習上來。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實際中,我會讓學生動手操作多媒體課件,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會遇到一系列的實際問題,這會促進學生思考、探索,在不斷失敗中求得成功,比教師講解的效果要好得多。經常讓學生動手操作,不僅可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以提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甚至會迸發出創造發明的火花。比如我跟學生講解地軸、兩極、經緯度、經緯網等有關知識點時,有些學生弄不清楚。經多媒體技術演示,並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學生在課後自做一個多媒體課件。經過多媒體技術演示操作,學生不僅比較順利地掌握了有關的知識點,還向教師提出了不少在製作多媒體課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多採用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對培養創造性人才很有幫助。

2.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
地理教學的一大特點是要求學生把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實到地圖上,並能在空白填充圖上填寫出來。多媒體通過軟體控制,可把地圖任意放大、縮小,既能看到全圖,也可突出某個地點,做到點面結合,便於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如講到青藏高原,首先顯示一幅中國地圖;然後點擊青藏高原的位置,圖上出現青藏高原在中國的位置及其范圍,讓學生一目瞭然,再點擊放大,在高原上出現高大山脈,直觀地反映出"遠看是山、近看是川",雪山連綿、冰川廣布的景象;接著設計一些相關問題,讓學生在電腦上做練習,即時檢查學生是否掌握這部分內容。運用計算機教學,可根據教學需要,將要表現的地理事物由小變大、化遠為近,使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由快變慢或由慢變快,將事物的本質要素突出地展現於學生面前。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通過電腦動畫可以模擬板塊運動過程,以及演示板塊運移過程,解釋構造地震的成因、板塊構造學說等,把書本死的圖片,通過幻燈片或者動畫形式來展現,成為活靈活現的活知識,這將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3.運用多媒體技術,擴大課堂的容量
地理知識涉及的范圍廣泛,包羅世界各地、各民族,有眾多的地名、地理事物。由於時間和資金的問題,不可能學到什麼地方,就去到當地親身體驗。而單憑教材和地圖冊,學生覺得知識是抽象的,有時還因國外的地名多而弄得暈頭轉向,從而害怕學習地理知識。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該國家或地方的資料,讓學生感受那裡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跡,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把抽象的知識感性化,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該知識。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可使課堂生動、形象地再現生活,使課本內容與現實有機結合。使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形聲性、再現性和先進性的特點。它們主要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傳遞信息,可使學生真正做到眼耳並用、視聽並用,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比較容易,也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授中國行政區劃的內容,以前差不多要用兩節課的時間,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後,用一堂課的時間就可學完,還可進行相關鞏固練習,通過練習反饋的信息得知,學生已較好地掌握了這方面知識。運用多媒體技術,不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擴大課堂的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4.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發揮學生學習主導地位
多媒體是現代化教學工具,教學中可以提高教學效果。但是多媒體教學技術絕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靈丹妙葯,過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體的使用功能,致使學生感覺是看老師演戲,這樣反而達不到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技術只是一種教學手段,作為教師首先應當把握住多媒體技術地位和作用,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中一定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教師通過教學過程的設計和靈活多變的操作,使多媒體發揮最佳教學功能,避免出現,教師成多媒體課件的解說員學生成了旁觀者的現象。如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動畫教師講解"地球的運動"這一難點知識時,讓學生來播放利用電腦製作的模擬演示教學軟體:地球在自轉的同時,繞太陽公轉,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配上簡潔的解說詞,再輔以一些形成性練習加以鞏固,這樣師生互動進行別具一格的教學模式,學生注意力集中,印象很深,學得興趣十足,掌握得也比較牢固而且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5.多媒體技術使用要根據教學內容需要
在地理教學中並不是每節課內容都適合用多媒體,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應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處理好用還是不用,或是怎麼用的問題,避免出現由於學校的鼓勵而運用多媒體的"盲從"誤區。如在進行"三圈環流"的教學時,運用多媒體動畫不一定就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運用簡單幻燈片板書板畫更能夠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理解三圈環流的基本原理。地理教學中引入激趣的方法很多,利用時事新聞引入,利用生活實例、身邊的現象引入,利用名人詩詞、民間諺語、漫畫引入等,但都要講求科學性、針對性、適當性原則。如學習天氣系統時,可引用"鳳凰"台風對我國的影響;講述水污染時,可結合太湖綠藻事件、吉林石化廠爆炸事件,等故事性講述激起學生求知慾望;在水循環知識的學習中,讓學生先思考古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這一千古名句是否有科學性錯誤;在學習月相變化時,也可以用古詩隱含的知識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引用"楊柳岸曉風殘月"、"月落烏啼霜滿天,夜半鍾聲到客船",讓學生根據月亮變化規律,推測出大概是農歷何時;在分析垂直地帶性變化規律時,可引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來引導學生思考;等等。在分析環境、資源問題時,還可利用大家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漫畫,作為解決相關問題的引子,學生往往熱情高漲。因此在教學中,一定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不要一味追求使用多媒體技術,有時就是幾幅簡單的幻燈片就能達到提高學生興趣,達到教學目的的效果。

⑵ 談談地理信息技術應用知識在高中地理教學產生哪些積極的影響

三亞二中
朱洪源
在孫老師的課例中,我看到了任務驅動在教學中的作用,要向學生給出任務,就必須使學生懂得老師給學生與任務有關的材料,如果通過文字材料,就使學生趨向於閱讀,在閱讀中找答案,這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通過地理信息技術圖片,又能讓學生有興趣學生的討論,同時也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同時也教學生對新技術的理解,以及使學生對地理信息技術感興趣,使學生跟著社會進步的發展而發展,使學生在今後的學習是有益的。
理工大學附中孫老師分析的是關於北京城市變化的這一段,她在整個課程中設計了三個組的活動,也就是用不同的組來進行的三個任務,其中的一個就是北京的城市變化、另一個是沙塵暴源地的變化、還有一個就是黑河流域的變化。然後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通過觀察遙感圖片,就是在這些任務的這種驅動下,學生來學會如何去做遙感的判讀,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學生就必須得先把這個圖片讀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學習了遙感的判讀。
所以就是任務驅動學生去學習遙感判讀,而遙感判讀本身在遙感的學習過程中是一個比較難的事情。尤其是孫老師選擇的是北京周邊土地利用的變化,它涉及的地物很多,影像特徵也是不一樣的。如果按照傳統的我們真正去拿遙感進行判讀的時候,我們是要通過野外的,也就是說我們拿著圖像到野外去逐點來看,它都代表什麼樣的地物。所以在這問題上,孫老師選用學生比較熟悉的城市北京做為案例,這不僅讓學生容易看懂,同時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因為這就是學生家門口的城市,學生都有興趣學習它。所以在沒有讓學生做野外的條件下,一下就使遙感判讀很難的一件事情在學生眼裡簡單化了。所以,教學設計給我們一個啟示,就是當講授遙感或者遙感的應用的時候,可以先獲取我們家鄉的或者是學校周邊的學生很熟悉的這些遙感圖,不用非得跑野外,在學生那種印象、記憶中的一些東西,就可以建立一些這種判讀的標志,然後再進一步地去把它擴展到其他的一些地區。但在讓學生讀遙感圖片之前,老師要把一些主要地物的顏色告訴學生,然後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可以參考。但孫老師做的很好,她一開始給學生講的判讀的這些標志:什麼地物在照片上呈現什麼顏色,做到事先有例子。
所以。地理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影響是起到積極的做用,它可以使課堂生動化,問題直觀化,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速度,使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得到提高。
但在運用地理信息技術進行地理教學時,應注意一下幾點:
一個方面是要注意我們的教學內容與實際的相結合,這個實際既包括發生在國內國際的一些實際的事件,那麼更好的是聯繫到學生的生活中,在學生身邊的這些實際內容。
第二個我們向老師介紹了一種在技術教學之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也就是任務驅動的這種教學模式,老師們可以來嘗試這個模式的教學。
第三個方面我們探討了在地理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應該注意滲透地理學的一些基本的思維方式。

⑶ 如何找准信息技術用於地理課堂教學的切入點

找准信息技術用於地理課堂教學的切入點的方法: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時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因此,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找准切入點,創設與教學內容貼近的、豐富多彩的、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生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
2、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時運用信息技術現行的地理教材編印的地理圖形和圖表,其主要作用就是通過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繪圖來理解有關的地理概念以及形成知識與結論。可將靜態的圖形圖表和結論形成的過程,形象、生動、動態地展示給學生,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地理概念,又可以促使學生輕松地把握地理現象與原理的本質,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讀圖、析圖、繪圖能力,以及利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突出重點和難點時運用信息技術地理教學中的很多知識點都與地理空間位置相關聯,地理教學的難點往往就在於培養學生對地理空間位置的想像力,這種想像單靠教師口頭講解和比劃很難說透,而藉助信息技術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4、豐富學生感性認識時運用信息技術地理學科內容具有綜合性和地域性較強的特點,地理事物紛繁復雜,時空跨度大,且與人類生產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學習地理知識時,應該加強學生對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感性認識,以利於學生理解地理原理,探究事物的本質與規律。
5、藉助信息技術提高互動頻率就成為地理教學的必然手段。在地理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搭建互動平台,有助於增加互動的頻率,增加課堂容量,進而拓寬交流互動時空,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5、培養學生觀察力和創新能力時運用信息技術多媒體強大的演示功能把平面的地理圖像立體地展現給學生,動態地展現地理變化過程,生動形象地展示地理事物外部的形態和內部的結構,給了學生一個廣闊的視覺空間。

⑷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

在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是新課標的主要理念。讓現代信息技術走入地理課堂既是課程改革的需要,又是當今網路時代的一種必然。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輕松突破地理教學重、難點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把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地理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使圖、文、音、像、影並茂,能把教學中抽象、深奧、靠教師講解、掛圖、板書講不清、道不明的重點、難點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聲音,將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同時,計算機多媒體能展示存在而又不能親臨實踐的地理景觀,可以展示地理現象的演變規律,從而使地理教學不受時間與空間、宏觀與微觀的限制,優化了地理教學過程;通過知識的形成過程的充分展現,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良好的環境,提高了教學效率。

⑸ 如何將信息技術有效運用到地理課

一、立足學生學習局限,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

由於學生平時忙於中考學科的學習,地理信息來源單調,運用網路學習的機會較少,多數學生缺乏對地理的感性認識,因此提高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就成了教學中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為此,我對學生經常性地進行調研,充分了解學生的意願和需求,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利用我們靖宇七中學媒體進教室的實際條件展開教學。我利用多媒體網路技術,創設地理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它能變靜為動,克服了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課文和板書的缺陷。例如:我針對教材的單元設置,分為幾個大的專題,如天氣和大氣運動、海洋和陸地的運動形式等等,充分利用央視十頻道的《探索發現》、《網路探秘》等科教欄目的影視資源,根據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能力,選取和教材密切相關的片段整合,進行專題教學。根據學生反饋和學習檢測,我發現,平行班學生學習興趣較高,有效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和地理學科的信息量,另外進行專題教學,加強和學生的學科專題意識,一則使學生有了直觀的知識結構,二則引導學生進行了充分的復習,這種由分散的知識點組合形成知識結構,通過教師引導,將內化為學生的學習方法。

(一)運用多媒體為學生營造聲形並茂的逼真情境

利用影視資料、自製動畫、景觀圖片、地圖等手段,為地理教學營造聲、像、圖、文並茂,形象、生動、逼真的情境,其效果是任何形式無法比擬的。營造地理情境,變抽象為形象,變靜態為動態,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通過內心情感體驗,從而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興趣。」課件的片頭加入視頻影像歌曲等,當學生一進入教室,悠揚的音樂、悅耳的歌聲、美麗的畫面,一方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學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課堂來,一首首熟悉的歌曲用來導入新課,讓學生覺得既輕松又新穎。一邊欣賞一邊還可以聽到優美動聽的解說,讓學生處於一
種親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只有對地理學科有了興趣,才能品味地理、把握地理。有助於學生提高和鞏固學習興趣,因為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維主動活躍,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興趣又是一種有積極作用的情緒,這種情緒在一定的情境中極易產生,因此,利用課件創設與課堂內容相應的情境氣氛,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意識。激發求知慾,調動學習積極性。
(1)應採用適量的音頻資料

要製成豐富多彩的課件,藉此充分調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應採用適量的音頻資料,因為多媒體可以創設出一個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改觀。
(2)運用多媒體技術因材施教。

上課時可因班而異,除了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外,不同的班級做到因材施教。班級之間的學生能力有差別,教師可根據各班的認知結構水平,學生能力來設計運用教學課件。在同一班學生的教學中,也可針對學生個人的實際情況,安排學習進度。多媒體對個別化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它符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又可照顧學生學習上的個別差異。這樣,不但能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也有助尖子學生的培養,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共同進步。

二、改變傳統的課件以文字主,努力構建以視頻為主、圖片為輔的課件

我迴避了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後教師容易陷入的誤區和怪圈,針對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實際問
題,我研究探索,形成一些初步對策:

(一)努力構建以視頻和圖片為主要內容的課件
根據心理學和認識學理論,人對圖片和視頻接觸最為敏感,記憶最為深刻。在教學中,要充分認識這個規律。我結合教學內容,努力構建以視頻和圖片為主要內容的課件,例如《地球的公轉》一課,分為:公轉的方向、公轉的周期、五帶的劃分、太陽直射點的季節變化四個小欄目,我對每一個小欄目採用了一個視頻加四張圖片的組合製作了本課課件,對於太陽直射點季節變化這個難點,我格外准備:包括什麼叫直射點、南北回歸線和赤道、直射點季節運動的軌跡三個子欄目的視頻設計和圖片展示,同時附加兩個拓展知識面的小知識:地球運動的近日點和遠日點、地球大氣二氧化碳含量與地球公轉的關系。文字大幅壓縮,除了一個必須的歸納表格,全部字數僅
僅三十餘字。並形成口訣幫助學生記憶,如:二分在赤道的路上飛,兩至在回歸道上奔等。

(二)製作樸素明快的課件
教學中根治課件製作過於花俏,以及以放代講的「多媒體教學綜合症」。根據教學觀察,課件製作水平雖然較高,但是課件穿插了太多的卡通動畫,本來卡通動畫只需在導學部分應用,能調動課堂氣氛即可,卻一再使用,使得學生被和教學關聯性不強的卡通動畫干擾,極大的分散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據此,我製作課件本著朴 素明快的原則,對視頻和圖片是反復推敲,充分保證引用資料與教學的密切度。
此外,我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注重體態語言和教學口語表達,杜絕以放代講,使學生與本人能夠形成有效的雙向互動——人人互動,而不是「人機互動」,使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體態語言和教學口語表達將注意力放在學習內容上。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旨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地理教學中,傳統的一些掛圖內容繁多,重點不突出,而其內容又是靜態的、無聲的,給學生的印象依然是孤立的、缺乏聯系的。而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恰恰彌補了地圖教學的不足之處,加大了課堂密度,又提高了課堂質量和效率,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會學生通過閱讀地圖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學生即練就了讀圖能力的培養又獲取了貫於始終的基本技能。它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全面的讀圖、用圖乃至制圖的重要本領。

三、利用多媒體網路技術旨在提高地理課堂效率。

初中地理學科的特點是它的綜合性,區域性,它涵蓋了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很多方面,兼有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的內容,涉及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等部分。而多媒體網路本身就是一個突破空間限制的巨大的信息庫,加之它強大的處理、綜合信息的功能,這一特點在和地理學科教學的融合中,可以得到酣暢淋漓的發揮。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對基本知識的落實和一些課堂上較難表達的地理知識、地形地貌、可以分專題到在有關網站上查找相關資料,搜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圖、文、聲、像材料,然後製作成多媒體課件來組織課堂教學。這種多媒體課件不僅能將大量的資料呈現給學生,大大拓寬學生的視野,而且在說明地理知識時材料集中,簡明准確,省時省力,從而達到大容量、高密度、快節奏的現代課堂教學要求,大大地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四、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突出重點、淡化難點,緊跟中考命題思想,摒棄題海戰術
地理課中有許多重點、難點,有時單靠老師講解,學生理解起來費力,而多媒體地理教學形象、直觀、效果好。它可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易於學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動感,又利於知識的獲取,從而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地里教學有兩個「極端現象」:其一是非中考學科,學生對此不夠重視,其二該學科綜合性大,許多知識點學生難以接受,導致的教學質量兩極分化。有鑒於這個客觀因素,我在進行教學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劃分為三個層次,在習題練習上有不同程度的傾斜。

(一)製作課件時應仔細分析劃分習題的難易程度
製作課件時將習題仔細分析難易程度,劃分為基礎題、提高題和綜合題,大膽的跳出習題冊的拘泥,重視自主命題和交流命題,根據中考的命題動態進行試題研究,同時利用互聯網優勢進行交流命題,借鑒吸收其他教師的命題經驗和成果,將這些習題應用在教學訓練過程中。

(二)對學生進行習題練習時,課件體現「標准化作業」教育
具體而言,就是根據教學、練習、講評的各環節的需要,制定出一定步驟的課件,讓學生再做練習時,按照步驟依次完成,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第一步課件出示材料,學生閱讀題干,找出關鍵詞語。」

⑹ 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有哪些

隨著現代化教育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成為當前教育界中的一個熱門話題,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教學領域中被廣泛應用。因為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有著傳統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優點,它直觀性強,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都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以下是我在教學實踐中得出的幾點體會。

一、信息技術與創境激情整合,激發學生主動探索

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突破時間、空間、微觀、宏觀的限制,將教學內容中的地理事物、情景、過程全部再現於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有利於學生理解地理知識、認識地理規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為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開辟廣闊天地。如「海路變遷」一節,播放驚心動魄的地震和火山爆發過程的影像資料,極大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喚醒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有的學生便問:「我們這兒能否發生火山、地震呢?假如發生怎麼辦?」我因勢利導地說「下面我們就來探究一下板塊運動與火山、地震的關系。」運用信息技術,能使課本中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復雜的地理變化過程,生動和直觀地演示出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學生思維的閘門得以適時開啟,有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收集、整合地理信息,營造合作學習氣氛

信息技術整合與地理教學中,可以全面提高學生感知信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不僅成為自主學習者,而且在學習中營造與他人團結合作、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從而為學生將來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終身的可持續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如在「中國民族」內容的教學內容的教學時,我提前讓學生以合作小組為單位收集關於各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等各種地理信息,上課時,各小組派代表向大家發布的所收集的信息。有一位同學說:「我是滿族人,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滿族人不吃狗肉的由來。」有的同學載歌載舞唱起《珠穆郎瑪》、《草原牧歌》等少數民族的歌曲。還有的同學收集了 1980年版的從一角到十元的人民幣,並向同學們介紹正面圖案的人頭像都是哪一少數民族的。通過信息技術把信息傳播給學生,讓學生收集身邊的信息,培養處處留心皆學問的良好習慣。通過相關地理信息的收集,擴大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交流等能力。在整合信息過程中,他們深深體會到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重要性,最終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學習資料的來源、認知的工具、合作交流的平台。

三、借圖、麴生情,培養學生愛國熱情

美麗的景色,動聽的樂曲,不僅可以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調動思維的積極性,還能借圖生情,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在地理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地理教材的優勢,運用信息技術,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配以相應的圖片、樂曲,將學生引入教學內容所講述的氛圍中,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愛國熱情。

例如,我在講述「中國的地形」、「中國的河流」時,先播放《歌唱中國》這首歌的 MTV,讓學生在音樂與畫面的交相輝映中感受到我們祖國的偉大,領略到祖國壯麗山河的畫面、鏗鏘的歌詞、激昂的旋律所表達的無比自豪之情,激發起學生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無比熱愛。然後對學生說:「你們想詳細了解我們偉大祖國的地形和河流嗎?」此時,學生的熱情高漲。然後,向學生展示我國五種地表形態,及長江、黃河等河流。使學生對我國千姿百態的地形、地貌的交錯分布及祖國山河的壯麗景象一目瞭然。從而激發起他們為祖國多彩的地形、地貌而感到驕傲,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達到借景生情的目的,真正的做到寓教育與教學之中,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總之,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整合應做到有機融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為學生終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⑺ 地理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地理信息技術,簡稱「3S」技術,它包括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GIS,三者既是相互獨立的,又是相互關聯的。具體應用3S技術的過程中,一般GIS負責定位,RS負責對數據或信息的採集,GIS負責對所採集的數據的分析與處理,這使其能夠在諸多領域之中發揮作用,如農業、環保、交通。當然,3S技術之所以能夠有效應用,與GPS、RS、GIS三者所具有的特點息息相關。其中,GPS具有的特點是實時性、全球性及精確性等,這使其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不會受到氣候條件的干擾,連續作業,精準定位與測量;RS具有的特點是感應距離遠、感測范圍廣等,這使其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能夠獲取遠距離的電磁波信息,並對其予以處理,從而滿足人們所需的圖像或信息;GIS具有的特點是信息處理精準、信息分析到位等,這使其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能夠靈活地運用計算機技術來分析和處理信息,為人們提供使用價值較高的信息。

⑻ 如何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有機整合

教育技術日新月異,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本學科的知識,更要掌握一定的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怎樣實現信息技術與傳統地理教學的有機整合,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的重要課題。我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談談我對二者整合的點滴看法。
一、信息技術與地理整合的必然趨勢
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廣泛而深入的應用,已經成為目前教育發展與改革的一個顯著標志。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高科技時代,傳統的教育已經不適應信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現代技術手段成為迫在眉睫的引用工具。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越來越廣泛地被運用於教與學之中,對教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整合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
二、信息技術與地理整合的誤區
信息技術於地理教學在整合的過程中存在不少誤區,其中最為突出,最為普遍的是以下兩大方面:
1.變傳統「滿堂灌」為新式「滿堂灌」
傳統「滿堂灌」的教法,大家都知道,而這種新式「滿堂灌」主要表現為使用現代教育技術來呈現過量的繁雜的信息:一幅接一幅的圖片,一段再一段的文字,一個又一個的動畫,甚至圖文聲像紛至沓來,令學生目不暇接,學生也只是被動地接受,何談學生的主體性?這不正是新式的「滿堂灌」嗎?
2.教師成了專職的放映員、解說員
實際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教師把所有的知識點、每一個活動甚至包括教師必要的知識講解,都通過圖像、文字、聲音顯示出來,課堂中教師很多時候僅僅充當放映員、解說員的角色,教師被課件牽著走。殊不知多媒體教學軟體無論製作多麼完美,也只是一種教學媒體,絕對不能取代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什麼才是真正的整合
當前許多地理教育工作者對信息技術與中學地理教學整合的認識就是認為如何研發適合中學地理新教學要求的課件展開教學,這就是整合了。這只是其中一個層面,另一個層面是如何為學生構建數字化信息平台,讓學生處在數字化環境之中,學生能夠把信息技術當成一種工具,能夠運用它來獲取、分析和應用信息,主動學習。例如在七年級地理上冊《人類的居住地——聚落》一課中,先根據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將一些地區的氣候資料變成數字化學習資源並展示這些地區相應的民居景觀圖及簡介),然後提出問題:「請說出黃土高原的窯洞、西雙版納的傣族竹樓和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根據需要解決問題,學生上網進行自主探索,將搜索到的信息進行加工,接著在信息化教學平台上進行交流、討論,各抒己見、取長補短,達成對這一問題的共識,再到全班,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進行班級交流(學生發言或通過網路平台演示),得出結論,實現意義建構(總結出民居與當地自然條件之間的關系)。我想這才是整合的更深層次的理念。
四、信息技術與地理整合的方法
1、因勢利導,適當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
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但是它往往不重視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和程度來選取自己學習的信息,選擇學習的途徑,確定學習的內容和數量,而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多媒體課件及網路教學最大的優點可以通過交互功能實現人機對話,通過對話學生可以逐步發揮學習的自主性,形成學習的主體地位。地理教學中圖像內容較多,如果能巧妙地使用交互特性進行教學,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多媒體及網路教學手段的使用一定要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的實情,現在不少學生連基本的閱讀理解能力都不具備,最好少用網路教學,否則大量繁雜的信息鋪天蓋地而來,學生往往會不知所措,一無所獲。較好的是可藉助多媒體的圖文聲像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隨後明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閱讀,尋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2、興利除弊,客觀認識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越性和局限性。
課件及網路教學固然有其它教學手段和教學媒體所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但其它常規媒體的許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視,如地理掛圖、投影的靜態展示功能,地理模型的直觀空間結構功能,錄像機、影碟機的操作簡單、快捷實用,板圖板畫的直觀、實用等,是多媒體課件和網路教學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比如,有關地球形狀的教學,初中生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差,難以建立起空間概念,無論是課件中動畫的地球,還是靜態展示的地球圖片、經緯網等,都不如拿個地球模型——地球儀,來得真切。選擇時要遵循的唯一原則就是:誰最能說明問題就用誰,千萬不可為了展示現代教育技術而進行多媒體網路教學。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無論什麼教學方式,都有其一定的適用性和局限性,關鍵在於如何揚長避短。
分享:

閱讀全文

與信息技術如何助力高中地理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8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7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2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3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