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案例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案例

發布時間:2023-06-19 15:27:37

『壹』 如何實現初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教學

一、精彩導入,提高地理課堂的趣味性
【案例1】:八年級地理下冊2.10《祖國寶島—「台灣省」 》
同一課題,三節平行課,三位來自不同中學的教師,三種不同類型的課堂導入:
筆者作為其中的第一位上場的開課教師,在講授「祖國寶島—台灣省」時,採用了以下的導入方式:
(欣賞鋼琴和小提琴協奏曲《鼓浪嶼之波》,展示鼓浪嶼日光岩圖片。)
教師講授:每當這悠揚的旋律響起的時候,很多人的心中都會湧起一股思鄉之情,這是一首很多廈門人耳熟能詳的歌曲,名叫《鼓浪嶼之波》。「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見雲海蒼蒼,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這首歌的歌詞樸素而真摯,像老水手對親人講故事一般,深情地把鼓浪嶼與美麗的基隆港聯系在一起。那作者朝思暮想的基隆港究竟位於哪裡呢?
學生回答:台灣省
教師講授:對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章「沿海萬里行」的第十節「祖國寶島——台灣省」。
教師2:以視頻《七子之歌——台灣》導入,並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因為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
教師3:以《反分賀宏裂國家法》引入,接著播放視頻、圖片等說明台灣省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
無論是歌曲欣賞、視頻資料,還是其它方式的導入,三位老師對該課的導入都做了精心的准備。「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地理課,往往需要一個恰當的課堂導入。它或者給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感覺,或者巧妙地切入主題,能為教學設計的層層深入做好流暢的銜接,使課堂一開始就像一塊無形的磁鐵將學生緊緊吸引,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也能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當然,課堂導入的用時要恰當,一般是3~5分鍾,它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不能脫離教學內容。
二、優化教師課堂提問
教師的課堂提問是一節優秀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安排提問環節的課堂教學,無論教學設計如何完整出彩,教師的「獨角戲」如何惟妙惟肖,缺少了學生主動參與、各抒己見的舞台,它終究是不成功的。課堂提問涉及問題的設計和問題拋出後的「後續處理」。
(一)問題設計清晰明了,目的明確。
【案例2】:七年級地理下冊2.2《南亞》之「南亞的位置和范圍」
在講授《南亞》一節中的「南亞的位置和范圍」時,其中一位教師進行了這樣的教學安排:先請同學用紅筆畫出南亞與亞洲其他地區的界線,用藍筆描出印度半島的海岸線,再用紅筆描出北回歸線。當學生將這些重要線條勾勒完後,他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南亞位於哪些地理事物之間?大部分學生感覺一頭霧水,舉手回答者寥寥無幾。
究其原因,關鍵在於這個問題問得太模糊了。哪些地理事物?它可以是山脈、河流,又或是寬廣的海洋?選擇的餘地太多,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誤導。倘若把這問題改成:「南亞位於什麼山脈和什麼大洋之間?」那麼學生選擇回答的內容就非常明確,也才有利於教師有效控制教學進程和方向。由此可見,課堂上所提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精心設計,具有明確的指向,陳述盡量具體化,突出啟發性,切忌含含糊糊、不得要領。
(二)問題提出後,要學會等待、善禪橘冊於傾聽
【案例3】:《祖國寶島—「台灣省」 》之景觀圖片欣賞
有一位教師在用課件展示完「阿里山、玉山、日月潭」等景觀圖片後,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台灣風景如何?學生回答:太美了,可惜沒有去過伍陸。接著該教師進一步設問:我知道班上有位同學來自台灣,請舉手一下。這時底下的那位台灣籍學生非常興奮地舉了手,並已做出要站上來發言的准備。可惜這位教師並沒有給他發言的機會,用了一句「哇,你這些地方都去過了,太讓人羨慕了!」敷衍了事。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禁要問:既然有一名台灣籍學生,為何不給他機會來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家鄉呢?本來可以塑造的課堂教學亮點就這樣無端地錯過了。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應該鼓勵學生自主發問或回答,切忌漠視與干涉;另外,問題提出後,不能一問完就馬上叫人回答,要給學生留有充足且有一定深度的思考空間。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認真傾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學生回答完後,教師還應作中肯評價。
三、不可或缺的教學承轉
(一)由已學知識承轉到新知識:
【案例4】:《南亞》之「南亞的地形」
教師講授:在講南亞地形特點之前,我們回顧一下北美洲的地形特點。
北美洲地形呈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那麼,南亞的地形特點又如何呢?
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教師概括總結:
北部:喜馬拉雅山地
三大地形區中部:恆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這樣的教學承轉不僅讓學生回顧了已學知識,還鼓勵他們在原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知識,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向更高的層次。
(二)由相互關聯的兩個知識點之間自然承轉
【案例5】:《南亞》之「南亞的河流」
教師講授:一般來講,大江大河往往是地形地勢的塑造者。一條大河經過的地方會沖積形成平原,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是由亞馬孫河沖積形成的。那麼,南亞中部的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主要由哪兩條大河沖積而成的呢?
學生回答:印度河和恆河。
教師講授:那這兩條河流有沒有受到地形地勢的影響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南亞河流流向受地形、地勢制約,由北部山地流入中部平原區。南亞地形受河流影響,在中部塑造了廣闊的沖積平原,成為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
一個個發現在教師的及時引導下,成為新教學內容的起點。同時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伴隨每個承轉引出的探究活動步步深入,讓學生自主感悟到了「地形與河流」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微妙關系。地理課追求精細化教學,正是這些「功不可沒」的教學承轉保證了課堂教學如行雲流水般順暢。但值得一提的是:各教學環節之間那些不可或缺的承轉,終究不是教學內容的重點所在,過渡時應該簡化處理。
四、合理安排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當堂完成的一些學習任務或活動,也是課堂教學落實基本知識點、強化重難點的有效方式。教師在安排課堂練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材「活動」模塊里的題目本身就是很好的課堂練習,是對教材內容的及時補充,教師分發布置的課堂練習材料應該是在「活動」模塊里的題目順利完成的前提下進行,切忌喧賓奪主。
(二)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從標題到內容,都應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盡量新穎有趣、富於變化而又難度適中。
1、在標題用詞方面,將傳統的「填空題」改為 「這些知識你記住了嗎?」,「單選題」 改為「你能找到正確答案嗎?」,「連線題」改為「找搭檔」,「讀圖題」改為「這些地理事物你熟悉嗎?」,僅僅幾個字的變化有時能於無形中激發學生做練習的興趣,並通過練習產生有意義的學習。
2、在內容選擇方面,應與教學目標相一致,除了給學生一些知識記憶性的練習外,還可布置一些能夠給學生提供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發揮空間的題目。
(三)先小結後練習:初中生正處於智力發育成長期,接受知識容量較為有限,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將大量課堂上教師傳授的知識立刻「消化」成自己的知識,更別說靈活運用到題目中。因此,課堂練習前,教師要給學生以適當的幫助:學生獨立做練習前,教師對作業做適當的解釋並先復習幾個和課堂練習里相關的例子;學生開始做練習後,教師應在小組間來回巡視,及時給那些解題有困難的同學提供必要的講解。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滲透於教學過程中的方方面面。教師應具備深厚的專業素養和在專業實踐歷練中不斷加以鍛造;樹立「開放性」課堂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探究舞台,用創造性的「教」引導學生創造性的「學」,切實有效地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貳』 地理課堂有效教學 談初中地理的有效教學

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獲得了進步或發展。如何在有限的45分鍾課堂教學內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知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呢?筆者進行了實踐探索。

1、巧設新課導語,追求教學的有效性

地理教學中的新課導入藝術,是優化地理教學結構,提高授課效率的關鍵一環。導語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就像樂曲中的「引子」,戲劇中的「序幕」,起著醞釀情緒、激發興趣、滲透主題、創設情境的作用。恰當、簡潔、生動或風趣幽默的導語,會有效地吸引學生,使其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迅速形成教學高潮。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設計出新穎的導語,以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導入新課的方法有以舊拓新式、承上啟下式、設疑提問式、聲像式、謎語式等多種形式。例如,在教學「秦嶺一淮河」這節內容時,我用多媒體展示南方、北方傳統房屋建築的圖像,讓學生找出它們的區別,然後遷移到我國南方、北方的差異從而導人新課。又如,在教學中國地理「南方地區」時,我通過復習舊知識導入:(1)討論秦嶺一淮河一線,除了是我國南北方地區的界限以外,還有哪些重要特徵;(2)討論秦嶺一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區在降水和氣溫(一月)、農作物熟制等自然條件的差異;(3)復習北方地區的鐵礦產地,全國最大的能源基地以及我國幾大油田;(4)復習北方農民的生活及愛好的體育運動。通過上述的復習,可達到兩個目的:一是為新課內容提供了知識准備,二是形成新舊知識的對比,有助於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再如,在教學「海洋資源」這節內容時,我讓學生從陸地上的不可再生資源話題切入,進而引導學生認識到開發海洋資源的意義。這樣導入新課使學生產生了良好的學習動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巧設問題情境,追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是貫穿教學過程的主線。恰當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願望,啟迪思維,進而對知識本身產生興趣。在教學中,問題設計是否新穎、是否具有啟發性、是否符合初中學生的好奇心理,關繫到學生能否有效地進行探究活動。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用心設計問題情境,為學生的有效探究鋪路。
問題情境設計應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設計的問題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二是提出的問題要注意難易適中,使學生「跳一跳夠得著」;三是對於難度大的問題,設計上要呈現梯度,讓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解決問題,感受在探究中獲取知識的喜悅。例如在學習「世界人口」這節課時,我設計了「世界人口增長的快慢對當今社會有何影響?」「正確的人口政策是怎樣的?」等問題,讓學生可以與同桌進行討論,互相啟發;也可以在小組中進行討論,集思廣益,開闊思路;也可以抓住中心和關鍵,全班進行討論,各抒己見。有的學生認為:人口磨雹消自然增長率快對人口零增長或負增長的國家有好處,人口自然增長率慢對人口增長過快的國家有好處。有的學生還提出:在發生天災人禍或戰爭而導致大量人員死亡的時候,人口自然增長率快會有好處等。這時我又引導學生去思考本節一個最根本的問題:什麼樣的人口政策才是正確的?通過對問題的引領,使學生理解人口增長與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的關系,從而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在這個環節里,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對話、答辯、爭論等活動,促進了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而教師的適時引導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3、巧用身體資源,追求教學的有效性

地球運動和經緯線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難點,極地地區的地理坐標的判定更是難中之難。教學中,瞎知我巧妙利用本指法解決極地地區的地理坐標問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方法是:握起右手成拳,大拇指在上為北方,四指所指的方向為地球自轉方向,這樣從北極看,為逆時針方向轉動;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方向轉動。這種方法非常簡便易懂,產生了很好的立體模仿效果,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能力,運用起來方便易行。又如,在教學「地圖」這節課的「不同的山體形態」知識點時,我請同學們伸肆輪出自己的一隻手,拇指放於掌內握成拳,假設它是一個山體模型,然後找出山體模型有哪些地形。手背部關節突起的部位相當於山頂,關節間的部位相當於鞍部,而4個手指從根部起的第一節的背部相當於山脊,手指間縫相當於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順著指縫向下流,說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成為河流的發源地。手的小指的外側相當於陡崖,即平時人們所說的懸崖。在進行形象演示的同時,師生共同參與,積極展開討論,發揮學生的思考和想像能力。

4、師生和諧互動,追求教學的有效性

芝加哥大學教授萊恩・艾斯奎斯認為,教學應該是真正意義上的雙邊活動,不僅要看結果,更要看過程。課堂氣氛是師生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情緒、情感狀態,是師生在課堂上共同創造的心理和社會氛圍。課堂氣氛會影響到學生在課堂中的行為態度,課堂教學要創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形成和諧、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這樣學生就會在滿意、愉快、合作、互動和互助的積極情感狀態中學習。學生一旦主動學習,教師的責任就由講授、提問轉換為傾聽,學生感覺教師在等待和傾聽,學生的聲音就轉化為有效教學的資源。例如,在教學「青藏高原的湖泊」時,教材里只說到青藏高原的湖泊是以鹹水湖為主,為什麼是鹹水湖卻沒有涉及,於是我鼓勵學生探討這個問題。有的學生說是因為當地氣候問題;有的說是因為青藏高原有豐富的鉀鹽,所以湖水咸了;有的認為是當地雨水少,蒸發量大的緣故。對學生提出的每個答案大家都可以爭論,發表不同的見解,同時我都給予客觀積極的評價,學生受到鼓舞,士氣很高。

5、構建多彩課堂,追求教學的有效性

「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動力。」成功的地理教師都十分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靈活選用講故事、做游戲、猜謎語、舉實例、展郵票、編歌謠、搞競賽、析案例、搞辯論、研課題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008年我國汶川大地震後,我及時組織學生討論在學校、家庭等場所如何避震,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他們學到了有用的東西。
我國「神七」飛天,我開展了「宇宙星空探索」的知識講座,從宇宙的起源,到各種天體的產生、發展、最終滅亡,來揭示宇宙發展的內在規律,提出「地球上的人類向何處去?」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真理的熱情。
探究性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探究性學習注重學生主體的參與性,有利於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有利於學生自主地學習個性發展所需要的知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這些品質都是終身學習社會所必需的。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例如,在學習「中國水資源」這一內容時,我要求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查家鄉的水資源利用情況:(1)當地用水資源有哪幾種類型?(2)當地用水分為幾類?(3)當地以哪種灌溉方式為主?(4)當地種植的農作物與水資源是否適合?等等。然後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各組指定一名學生作為課題負責人,各小組帶著自己的課題進行探究活動,最後全班匯總。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知道家鄉水資源利用的類型,並提出一些節水的建議和措施。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是學習地理知識的主陣地。如果每個地理老師都能巧設問題情境,營造良好氛圍,構建多彩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思想,追求導入新課的有效性、問題探究的有效性、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激發興趣的有效性,那麼教學效果的「立竿見影」,就不會再是神話。

『叄』 2020年初中地理教案優秀範文集錦

教師在教學可以運用圖片展示學生熟悉的地理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範文,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初中地理教案範文一

地理是初一學生剛接觸的新學科,在教學中是通過大量的幻燈圖片,從學生接觸到的地理知識或地理現象入手,使學生直觀的感知地理首卜散,引導學生認識地理,親近地理,進而熱愛地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並初步知道學習的方法,就是我這節課的主要目的。

本節課分三大模塊來進行:

一、「什麼是地理」。

「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謂之理」我國東漢王允對天文、地理有深入的研究。在西方,地理的意思是「大地的記述」。

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播放我們居住的地球以及學生感興趣的圖片,對地理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印象。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的科學。它包括自然地理:如地貌、地質、天文、水文、氣候、土壤等;人文地理:如人口、人種、宗教、城市、經濟等合作探究:談談我們身邊的地理

二、「為什麼要學地理」?

(一)解開地理之「謎」

運用圖片展示學生熟悉的地理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想一想:你還知道哪些地理問題?

(二)地理與日常生活

教學中從吃穿住行等方面入手,展示地理與生弊歷活息息相關,引導學生學習身邊的地理知識。

合作探究:我國南方、北方居民的主食有何不同?為什麼?

(三)地理與生產建設

主要從農業生產、工業生產等入手,重點列舉了歐洲發達者氏的國家「荷蘭的風車」,讓學生認識到地理環境對荷蘭農牧業的影響。

想一想:建設服裝廠、乳品加工廠該如何選址?

(四)地理與風土人情

展示大量的地理圖片,從服飾、體育活動等入手觀看不同地區的風俗活動。在授課時,我以「阿拉伯服飾」為重點,分析服飾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學生對千姿百態的風土人情非常感興趣,老師引導學生學好地理能更好的做到「入鄉隨俗」。

三、「怎樣學習地理」

地理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對學生提出必要的學習要求:

1、課前:准備好《地理課本》、《地理填充圖冊》、《地理圖冊》。

2、課堂上:

(1)會聽,根據預習情況有針對性的聽講,聽重點、難點。

(2)會看,看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基本途徑,養成「一手書一手圖」的習慣

(3)會記:對重點知識做好標記,同時也要做好筆記。

3、課下:及時復習所學知識,認真完成作業。

初中地理教案範文二

對於剛剛從小學走上初中的學生來講,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課對學生的來講就更為重要。是為學生從小學階段向中學階段轉換而設置的銜接課。通過給學生講解有趣的地理現象和人地關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識,以增強學生對地理學科的重新認識,提高學生上好地理課的自覺性,使學生逐步養成熱愛地理科學、鑽研地理科學的良好風氣。

以疑激趣

教學片段一:(同步展示圖片)——

教師問:西亞的沙烏地阿拉伯,人們把旅店的床位安排在屋頂上,大家說為什麼呀?

學生1:他們那地方很窮,修不起房子。

學生2:不對,沙烏地阿拉伯很富裕,石油資源非常豐富,所以不可能是因為窮。

學生3;老師,是不是因為那地方環境優美,住在屋頂可以盡情地欣賞周圍的風光,站的高,看的遠。

學生4:不對,那晚上就不怕冷?也不怕下雨?

老師:同學們,要想搞清楚原因,就的好好學習地理,學好了你的知識自然就豐富起來了,你就能解釋了這些奇怪的現象。

學生們:老師,我們現在就很想知道沙烏地阿拉伯為什麼把床位安排在屋頂上?

老師:好吧,請同學們看地圖,沙烏地阿拉伯位於熱帶、__帶地區,終年氣溫很高;氣候乾旱,很少下雨,可謂「滴水貴如油」,人們把床位安排在屋頂上,沒有被雨淋濕的後顧之憂,這是與當地氣候條件相適應的一種特殊的人文景觀。

學生們:啊?原來如此呀!

教學片段二:——

老師問:來自非洲東部高原地區的運動員經常能取得好成績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1;他們沒有鞋子穿,已經練出了赤腳走路,所以跑起來快。

學生2:不對,沒有鞋子穿與跑的快沒有關系。

學生3:可能是因為他們經常追趕野獸練出來的。

學生4:是不是因為他們經常沒有水喝,鍛煉出了忍飢挨餓的本領,在跑步中不覺得渴、餓。

老師:大家思維很活躍,老師感到很是欣慰,不過,你們說的還是沒有科學的依據,要想弄清楚原因,大家就的學好地理。現在我就給大家講為什麼。請看圖,非洲東部是高原地區,高原地區由於地勢高,大氣中含氧量相對較低,長期生活在高原地區的人,適應了缺氧的環境,中長跑運動員需要有較強的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而來自高原地區的人,無氧耐力具有優勢,比較適合中長跑運動,這也是來自東非高原的運動員取得好成績的一個重要原因。

教師:通過探究一些問題,同學們,你們說,學習地理這門課好不好呀?有趣沒趣呀?

學生:好,很有趣。

評析:

教師提出了一些的問題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以疑激趣使學生形成對地理的好奇心和興趣,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審美情趣。同時,老師讓學生先七嘴八舌地發言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以談話、聊天的形式來和學生對話,體現了師生關系民主、融洽。也很符合《地理新課程標准》中學習「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引導學生明白學習地理的方法

教學片段:

教師問:同學們,既然地理課能讓我們內知道很多道理,那麼如何才能學好地理課呢?

學生1:做好課前預習

學生2:及時做作業和復習

學生3:上課認真聽講,不說小話、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

學生4: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不能三天打魚,兩日曬網。

教師;如果你想了解一些地方或者了解一些地理現象,你還的必須首先知道它們在地球的什麼地方,然後才能進一步去分析產生一些現象的原因,對不對呀?

學生們:對

學生5:老師,像我國南方為什麼就熱,北方為什麼就冷,這要看地圖才能分析出來。

學生6:為什麼俄羅斯的東部地區人煙稀少,這也的看地圖就能分析出來。

學生7:如果不看地圖,我們就不知道西藏在什麼地方,美國在什麼地方。

教師:同學們分析的很對,學習地理離開了地圖,就等與空中樓閣,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教師:要想學好地理的確需要大家做好課前語系、課後復習、上課認真聽講,你們說的這些道理是學習每一門課程所要求的做到的地理學科除了要求做到以上幾方面以外,我們還得重視學會讀圖,提高讀圖、識圖能力。

評析:

長期以來,所有的課程的學習都好似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一言堂,根本沒有學生發言的權利,以上對話就徹底打破了傳統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課堂充滿了民主的氣氛,從對話中也能感到學生的認識問題的能力還是很強的,那種把學生看成什麼也不知道的陳舊的觀念在這里盪然無存。

案例反思:

本課以「聊天」、「談話」的方式,與學生共同研討地理與生活的關系,盡量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遵循從感性認識開始,然後再上升到理性認識。盡量利用創設學生熟悉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積極思維、積極發言,學習有興趣。堅持了「以學生的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的思維在前馬腳市的點撥在、評價在後」的原則,使學生樹立起了自主學習的意識。

初中地理教案範文三

一、分析本課在地理教學中的位置

本節課放在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第一冊的第一節,是為學生從小學階段向中學階段轉換而設置的銜接課。通過給學生講解有趣的地理現象和人地關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識,以增強學生對地理學科的重新認識,提高學生上好地理課的自覺性,使學生逐步養成熱愛地理科學、鑽研地理科學的良好風氣。

二、分析教學對象

學生由小學升入初中,由於環境的巨大變化,往往給心理上造成了不適應。為了扭轉這種情況,除社會、家庭、學校採取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外,作為地理教師也應從心理學、教育學、地理教學法上入手,從這節課開始就使學生認識地理與社會環境的關系,教育他們認識地理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巨大作用。

三、分析教材內容

1.教學目標:①使學生了解學習地理的內容和意義,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地理的強烈__和興趣。②引導學生懂得學習地理課的方法,為學生學好地理課指出正確的途徑。

2.知識結構(如下表)

3.教學重點介紹學習地理的內容和學習方法。

4.教學難點教師要用「磁性效應」強烈地吸引住學生,使學生有效地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

5.教學思路①採用提問、講解、讀課文等綜合方法,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告訴學生,學習地理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②通過「想一想」,利用彩__片、地圖冊、電化教學等教學方法,演示一些有趣的地理現象,讓學生初步掌握從5個方面思考的學習地理方法。③課後組織課外地理興趣小組。從課外閱讀、看電視、看電影、聽廣播中增加地理知識的學習。辦地理小專刊、黑板報。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地理課外興趣小組。

6.課程類型閱讀欣賞課。

7.課時安排1課時

8.教具准備①自製本課知識結構圖。②自製學習地理五步法圖表(貼在教室)。③收集有趣的地理知識圖片2~3張。

9.學具准備課本、地圖冊、填充圖、紅藍鉛筆。

10.組織教學(3分鍾)

四、教學過程

教師用信任的目光,將學生看一遍,然後充滿__地向學生講道:「寧靜的夜晚,我們看到天空密密麻麻的星星,它們每一個都像地球一樣,甚至比地球大得多,滿天的星星組成了龐大的銀行系,銀河系外面還有更大的河外星系。地球僅是銀河系內的一個成員,太陽系裡的一顆行星。如果說,河外星系就像我們的學校,銀河系就像我們的班級,太陽系則是班上一個小組,地球就是我自己」。我們今天就學習地理課第一節『學習地理認識人類之家』板書課題。

2.講授新課①為什麼要學習地理(13分鍾)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但對地球的真正面目還認識不清楚。例如,我國「現代地殼運動和地球動力學研究」測量出我國大陸每年向東偏南運動8毫米;科學家預言地球軌道正面臨隕石進入的高峰期,美國科學家自1994年開始利用衛星控測隕石突破大氣層後的軌跡;我們附近的小造紙廠給我們環境造成的嚴重污染。這些問題都是地理課中要研究的問題。教科書中講了7個地理學中學生們最感興趣的問題,同學們分成小組討論一下,就可以對這些問題作出正確的回答。

教師板書7個問題將在地理課本中的那些章節詳細講解:地球運動──氣候──地形──地殼運動──資源的利用及工農業生產──人口分布──環境保護等章節。

教師小結:地理課的內容遠比這些問題廣闊的多,中國的、外國的、本地的,同學們在初中、高中、大學的地理專業學習的內容都有很大差別,學習研究的目的都是了解認識人類之家,讓人們在地球上生活得更好。

②看彩圖,想一想我們生活中的地理知識(8分鍾)

引導學生看彩圖:火山噴發

東方明珠香港圖片

初中地圖冊

讓學生想一想:舉例說明地理知識在我們生活中的用途。「旅行、書報、看電視、天氣預報、築路、治理環境等等」

③怎樣學好地理(13分鍾)教師將學好地理應思考的5個方面貼在黑板上引導講解。學習什麼內容──在什麼地方──是什麼原因──同人類有什麼關系──用什麼方法處理好人類同自然環境的關系。

學會閱讀地圖,掌握繪制地理圖表的技能,初步形成觀察自然和社會環境的能力。

引導組織地理課外活動,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小組,辦地理小專刊,收集地理自然景觀圖片等,以豐富自己的地理知識和才智,啟發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和興趣。

④地理小游戲(3分鍾)話說世界稀奇事。活動內容始終圍繞地理題材,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3.課後小結(5分鍾)

講地理科學的發展前景。培養熱愛「人類之家,建設人類之家──地球」的遠大情懷。

『肆』 如何有效開展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

一、精彩導入,提高地理課堂的趣味性
【案例1】:八年級地理下冊2.10《祖國寶島—「台灣省」 》
同一課題,三節平行課,三位來自不同中學的教師,三種不同類型的課堂導入:
筆者作為其中的第一位上場的開課教師,在講授「祖國寶島—台灣省」時,採用了以下的導入方式:
(欣賞鋼琴和小提琴協奏曲《鼓浪嶼之波》,展示鼓浪嶼日光岩圖片。)
教師講授:每當這悠揚的旋律響起的時候,很多人的心中都會湧起一股思鄉之情,這是一首很多廈門人耳熟能詳的歌曲,名叫《鼓浪嶼之波》。「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見雲海蒼蒼,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這首歌的歌詞樸素而真摯,像老水手對親人講故事一般,深情地把鼓浪嶼與美麗的基隆港聯系在一起。那作者朝思暮想的基隆港究竟位於哪裡呢?
學生回答:台灣省
教師講授:對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章「沿海萬里行」的第十節「祖國寶島——台灣省」。
教師2:以視頻《七子之歌——台灣》導入,並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因為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
教師3:以《反分裂國家法》引入,接著播放視頻、圖片等說明台灣省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
無論是歌曲欣賞、視頻資料,還是其它方式的導入,三位老師對該課的導入都做了精心的准備。「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地理課,往往需要一個恰當的課堂導入。它或者給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感覺,或者巧妙地切入主題,能為教學設計的層層深入做好流暢的銜接,使課堂一開始就像一塊無形的磁鐵將學生緊緊吸引,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也能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當然,課堂導入的用時要恰當,一般是3~5分鍾,它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不能脫離教學內容。
二、優化教師課堂提問
教師的課堂提問是一節優秀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安排提問環節的課堂教學,無論教學設計如何完整出彩,教師的「獨角戲」如何惟妙惟肖,缺少了學生主動參與、各抒己見的舞台,它終究是不成功的。課堂提問涉及問題的設計和問題拋出後的「後續處理」。
(一)問題設計清晰明了,目的明確。
【案例2】:七年級地理下冊2.2《南亞》之「南亞的位置和范圍」
在講授《南亞》一節中的「南亞的位置和范圍」時,其中一位教師進行了這樣的教學安排:先請同學用紅筆畫出南亞與亞洲其他地區的界線,用藍筆描出印度半島的海岸線,再用紅筆描出北回歸線。當學生將這些重要線條勾勒完後,他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南亞位於哪些地理事物之間?大部分學生感覺一頭霧水,舉手回答者寥寥無幾。
究其原因,關鍵在於這個問題問得太模糊了。哪些地理事物?它可以是山脈、河流,又或是寬廣的海洋?選擇的餘地太多,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誤導。倘若把這問題改成:「南亞位於什麼山脈和什麼大洋之間?」那麼學生選擇回答的內容就非常明確,也才有利於教師有效控制教學進程和方向。由此可見,課堂上所提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精心設計,具有明確的指向,陳述盡量具體化,突出啟發性,切忌含含糊糊、不得要領。
(二)問題提出後,要學會等待、善於傾聽
【案例3】:《祖國寶島—「台灣省」 》之景觀圖片欣賞
有一位教師在用課件展示完「阿里山、玉山、日月潭」等景觀圖片後,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台灣風景如何?學生回答:太美了,可惜沒有去過。接著該教師進一步設問:我知道班上有位同學來自台灣,請舉手一下。這時底下的那位台灣籍學生非常興奮地舉了手,並已做出要站上來發言的准備。可惜這位教師並沒有給他發言的機會,用了一句「哇,你這些地方都去過了,太讓人羨慕了!」敷衍了事。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禁要問:既然有一名台灣籍學生,為何不給他機會來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家鄉呢?本來可以塑造的課堂教學亮點就這樣無端地錯過了。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應該鼓勵學生自主發問或回答,切忌漠視與干涉;另外,問題提出後,不能一問完就馬上叫人回答,要給學生留有充足且有一定深度的思考空間。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認真傾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學生回答完後,教師還應作中肯評價。
三、不可或缺的教學承轉
(一)由已學知識承轉到新知識:
【案例4】:《南亞》之「南亞的地形」
教師講授:在講南亞地形特點之前,我們回顧一下北美洲的地形特點。
北美洲地形呈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那麼,南亞的地形特點又如何呢?
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教師概括總結:
北部:喜馬拉雅山地
三大地形區中部:恆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這樣的教學承轉不僅讓學生回顧了已學知識,還鼓勵他們在原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知識,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向更高的層次。
(二)由相互關聯的兩個知識點之間自然承轉
【案例5】:《南亞》之「南亞的河流」
教師講授:一般來講,大江大河往往是地形地勢的塑造者。一條大河經過的地方會沖積形成平原,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是由亞馬孫河沖積形成的。那麼,南亞中部的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主要由哪兩條大河沖積而成的呢?
學生回答:印度河和恆河。
教師講授:那這兩條河流有沒有受到地形地勢的影響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南亞河流流向受地形、地勢制約,由北部山地流入中部平原區。南亞地形受河流影響,在中部塑造了廣闊的沖積平原,成為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
一個個發現在教師的及時引導下,成為新教學內容的起點。同時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伴隨每個承轉引出的探究活動步步深入,讓學生自主感悟到了「地形與河流」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微妙關系。地理課追求精細化教學,正是這些「功不可沒」的教學承轉保證了課堂教學如行雲流水般順暢。但值得一提的是:各教學環節之間那些不可或缺的承轉,終究不是教學內容的重點所在,過渡時應該簡化處理。
四、合理安排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當堂完成的一些學習任務或活動,也是課堂教學落實基本知識點、強化重難點的有效方式。教師在安排課堂練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材「活動」模塊里的題目本身就是很好的課堂練習,是對教材內容的及時補充,教師分發布置的課堂練習材料應該是在「活動」模塊里的題目順利完成的前提下進行,切忌喧賓奪主。
(二)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從標題到內容,都應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盡量新穎有趣、富於變化而又難度適中。
1、在標題用詞方面,將傳統的「填空題」改為 「這些知識你記住了嗎?」,「單選題」 改為「你能找到正確答案嗎?」,「連線題」改為「找搭檔」,「讀圖題」改為「這些地理事物你熟悉嗎?」,僅僅幾個字的變化有時能於無形中激發學生做練習的興趣,並通過練習產生有意義的學習。
2、在內容選擇方面,應與教學目標相一致,除了給學生一些知識記憶性的練習外,還可布置一些能夠給學生提供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發揮空間的題目。
(三)先小結後練習:初中生正處於智力發育成長期,接受知識容量較為有限,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將大量課堂上教師傳授的知識立刻「消化」成自己的知識,更別說靈活運用到題目中。因此,課堂練習前,教師要給學生以適當的幫助:學生獨立做練習前,教師對作業做適當的解釋並先復習幾個和課堂練習里相關的例子;學生開始做練習後,教師應在小組間來回巡視,及時給那些解題有困難的同學提供必要的講解。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滲透於教學過程中的方方面面。教師應具備深厚的專業素養和在專業實踐歷練中不斷加以鍛造;樹立「開放性」課堂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探究舞台,用創造性的「教」引導學生創造性的「學」,切實有效地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伍』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瓊海市大路中學 劉良苗 摘要:培養中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先要做到恰當應用地理語言,用生動的語言引起學生的關注;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直觀的感知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自由發表見解,充分提升地理學習興趣與能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增強駕御課堂的能力;才能使學生改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教師才真正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只有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進入一種自主的學習境界,使學生更愛學地理。關鍵詞:地理教學 激發 學習興趣 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成功的秘決。學生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直接受學生學習興趣的制約。中學地理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地理知識和基本技能,並積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智力,培養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愛好和獨立吸取地理新知識的能力。可見,興趣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學過程中 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一、導入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導文有興。導好課,可以強化學生的好奇心,也能使他們在迷惑疑問中油然而生學習的興趣和激發學習的動機。導語或以具體生動案例,或以精闢的分析,或以扣人心弦的精巧設問,把學生的思維帶進一個陌生而新鮮的情境之中,使學生有一種愉快的心境和求知的慾望,為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例如在七年級上冊《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一節中,如果只向學生講地球上幾大板塊名稱,學生覺得太簡單而感到平淡。如果講大陸板塊漂移,學生認為時間漫長而看不到變化過程又感到深奧莫測,只能以太平洋在縮小,大西洋在擴大來說明漂移是真實的。各板塊在漂移過程中相撞擊,使得某些板塊越抬越高,說明地殼是在不停地運動著的。教學中要選擇有趣的問題為教學開路,問題提出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喚起學生自行地為探索奧秘的激情,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如,一年為什麼有四季之分?為什麼夏季白晝比冬季白晝時間長?我們學校所處的位置和溫度帶,設置若干疑點,學生就會產生解決此類問題的願望和渴求。在這一時機上,要適時而啟發。學生的思維豁然開朗,疑點全消。這樣,學生既增強了學習的動力,也就輕松愉快地獲得了有益的知識。二、精心組織教學,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一名演員要想感動觀眾,就必須先營造出相應的氣氛,使觀眾沉浸於其中,然後再通過精彩的語言、表情、動作等表演,使觀眾產生共鳴,那麼觀眾就會被感動了。同樣道理,老師上課就像演員表演,要讓學生緊隨你的思維行動,完全置身於你的教學過程中,你就要想辦法創設一種良好的教學情境。良好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在輕輕鬆鬆中就能獲取知識,增長見識,發展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再如,現在科技發展了,多媒體技術已進入課堂。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對課文中一些比較重要但又抽象的內容,教師若適當的引用一些與教材有緊密關系的,學生愛聽的,且真實的、生動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證,一方面深化學生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情趣。三、提高教學語言應用能力,使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有趣知識的傳授,師生的交流都是通過語言來傳達的,從某種意義講,教師語言能力的高低可以決定大部分學生學習地理興趣大小。因此要求地理教師注重新課導言的藝術性,善於利用情景教學法,巧妙地選擇地理知識的結合點,用生動的描繪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之進入最佳求知慾狀態。教師提高教學語言應用能力,可以使用風趣、生動、幽默的語言,以及特殊地理語言——地理謎語、諺語、成語、別稱、詩歌、歌曲、順口溜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豐富教學也很有幫助。教學中抓住區域地理相互聯系的規律,編成簡潔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訣,或直接引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效果良好,並且還加深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這歌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到內蒙古高原時用「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這歌詞去喚起學生的遐想,讓他們用美好的意境去理解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講到地球公轉自轉時用「醉時不覺乾坤轉,醒來才知星斗移」、「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天河」感受地球的運動;講地形地勢用「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描述中國地勢西高東低;講氣候時用「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表示春;用「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體驗夏;用「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感受秋;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領悟冬。講氣候垂直分布時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感受垂直氣候帶的變化。這樣,使教學既簡單又輕松,學習氛圍也特別好。四、利用新型的教學手段 計算機運用、多媒體教室建立、信息網路連接等現代化教育資源和技術,成為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載體和必要手段。所以學會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也是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的重要標准。網路和電腦也在影響著我們的教學對象——學生。多媒體教學方式與一般的教學方式相比較,具有很多的優勢:容量大,形象,具體,易懂等。使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教學內容的質量,而且學生也更容易接受。地理教師要努力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利用現有的軟體資料,或者自己製作有利於教學的圖文並茂、生動形象的課件,運用於地理課堂教學中,將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起到意想不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課件製作在「精」,新的教育技術手段運用在「活」,它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運用得要妥貼。但如果過多的使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學生容易覺得乏味,對於教師來說,難度也較大,而且並不是所有的章節都適合多媒體教學。所以應適當使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輔助,不應過濫。五、營造一個鼓勵創新和想像的課堂氣氛落後的授課模式主要表現為:「滿堂灌」、「一言堂」,忽視學生「主體」作用,嚴重束縛了學生思維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灌輸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探索與創新。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於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積極思維,馳騁想像,敢於標新立異,打破陳規,懷疑一切。例如八年級上冊《水資源》這節時,我鼓勵三位學生來講解,讓學生當一回小老師。學生很積極、認真的查閱資料、備課。課堂上其餘的學生很積極的去配合講台上的小老師。整個課堂顯得很活躍。學生也覺得以後要多多給他們這樣鍛煉的機會。這樣既鍛煉的學生的膽識,又鍛煉學生的口才,還營造了一個活躍的課堂。讓學生當課堂的主人。為此,教師要在相信學生具有創造潛力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與想像。例如:課堂提問時經常問「你說呢?」、「你認為呢?」、「你的觀點呢?」、「你的看法呢?」、「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再想想?」等,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一旦學生成功,要及時贊揚鼓勵,讓學生體驗創新的喜悅。例如經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會動腦筋!」、「你的想法真令人驚奇!」等語氣贊揚學生的新觀點。即使不成功,也不輕易否定,以免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當學生對教師和書本的觀點有異議時,教師不要馬上給予價值判斷,而要與學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討,求得正確的結論。六、引用資料、圖片適當補充,在興趣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多方面地收集新的地理信息,要充分利用彩圖、插圖,並適時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展示地理景觀圖片、時事新聞圖片、資料可以補充教材,彌補教材中地理景觀圖片少,與時事結合得不夠緊密的不足,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拓展學生知識視野,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如在講到幾大高原的特徵時,同學們還沒有到過高原和西北內陸地區,可以風趣地對他們說:「老師今天帶你們到青藏高原、內蒙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去看看吧。」一翻彩圖,他們就象身臨其境目睹了四大高原的地形地貌,這樣使他們在愉悅中學得起勁,使課堂教學更具魅力。對於教材中難以理解的知識,也可通過上網搜索有關資料,變抽象為直觀。 「用一桶水灌一杯水」,就是要求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地理學科綜合性的特點要求地理教師除了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有豐富的其他相關專業知識。因此要求每個地理教師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要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逐漸積累語言素材,使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信手拈來。 總之,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的途徑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而且能起著開發學生潛能的作用,只要我們在課上利用各種方法,多方面激發,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達到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確立正確的學習方法,真正獲取屬於自己的知識。從而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學目標,這樣就恰到好處,達到了地理教學所該達到的效果。

『陸』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設計

教案是 七年級地理 課堂教學設計的載體,是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設計,大家快來跟我一起看看吧。

七年級下地理教學設計
中 東(第一課時)

一、課程標准

1、 能在地圖上找出中東地區的位置和范圍,讀圖說出其地理位置的特點。

2、 能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中東地區石油資源的分布、生產、出口等情況。

二、教學重點

1、 認識中東地區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

2、 了解中東地區的石油儲量、生產和輸出在世界的地位及對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

三、講授 方法 和教學前准備

1、學生收集有關中東地區的資料,准備課上發言。

2、有關2003年美伊戰爭的錄象。

3、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師 生 活 動

教學提示與建議

[導入]展示課件,談談同學們印象中的“中東”。

[講述、提問]:中東,我們對它的熟悉主要來自於電視、報紙等媒體的頻繁報道,這里已成為最受世界關注的地區。請同學說一說你所了解的中東是什麼樣?

[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發言,說一說中東地區的資源情況、政治局勢、宗教問題、領土問題等。

[教師]:播放一段錄象,內容有關美伊戰爭的簡單介紹,讓學生對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有感性的認識。

[教師]:從同學們對中東的介紹和我們看的錄象,我們想到一個詞,與中東地區最相關,那就是“戰爭”。為什麼中東地區戰亂如此頻繁?我們主要從地理位置、資源及 文化 來分析其根源。

[一灣二洋三洲五海之地]

[教師]:戰爭並沒有解決中東問題,能不能用非戰爭的方式解決中東 熱點 問題?今日我們用地理的角度來探究“中東”。

首先從“中東”名稱由來說起。

[學生]:展示課件,學生回答

[教師]:顯示中東地圖

這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中東”,對比“亞洲地理分區圖“所包括的國家和地區與什麼分區有類似之處。

[教師]:中東究竟有哪些國家呢?

展示課件

[學生]:讀圖

[學生]:配合學生回答,進行“三洲兩洋空間位置分布”課件演示

[教師]:請同學們讀中東地區圖,找到土耳其海峽和蘇伊士運河,中東地區的地理位置有何特點?

展示課件:

[學生]:土耳其海峽是歐洲和亞洲的分界限,蘇伊士運河連接著紅海和地中海,是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中東處在亞、非、歐三洲交界處。

[教師]:設問:如何評價中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二洋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是兵家和商家必爭之地。使中東備受關注,成為熱點地區。

[轉折]看來地理位置確實給中東地區帶來深遠影響,可是,“獨木難成林”,還有沒有別的原因使中東成為熱點地區?下面我們繼續來學習。剛才我們談到“美伊戰爭”,美國插手中東問題的關鍵性原因?

[豐富的石油資源]

[教師]:石油用途廣泛,是重要的原料和能源,特別在現代化工業發展中,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展示課件

而中東地區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

[學生]:讀53頁圖8。5,通過圖表了解中東石油的儲量、產量、出口量佔世界總量的比重。

[教師]:中東地區的石油,都集中分布在哪裡?主要產油國家有哪些?

學生:展示課件,中東石油集中分布地和主要產油國的位置。

[教師]:中東出產這么多石油,都是自己國家用嗎?當然不是。大部分石油都供出口。假如你是中東地區石油公司的老闆,你會把石油賣到哪些地方?選擇什麼樣的運輸路線效益最好?

[學生]:小組討論後寫下自己認為最理想的貿易國家和地區,並設計石油運輸路線,邊指圖邊闡述觀點:如為什麼選擇這些國家和地區做貿易,自己設計的運輸路線有什麼好處等。討論發言後完成53頁活動3,填出三條主要石油輸出路線。

[教師]:中東的這些國家靠出口石油賺了很多錢,石油出口成為它們的經濟支柱。請同學思考:這樣的經濟發展特點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學生]:從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國力綜合發展來討論單純依靠石油出口對國家經濟的不利影響。

[小結]

中東地區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特殊。這里的石油資源豐富,在世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即給中東帶來更加財富,同時也使得中東地區局勢動盪,戰亂不斷,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成為一個長期“熱點地區”。中東地區的和平已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

課堂小結圖表:

[教師]:我們的解讀“中東”活動沒有結束,下節課我們再繼續。

活動

1、學生看錄像,讀圖培養學生地理讀圖能力

2、利用學生熟悉的時事熱點出發,引起學生興趣

二洋三洲五海是本節重點

採用填圖、添色等形式識記最基本的地理知識

了解中東戰略地理位置

讓學生學會利用圖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

學生思考(知識的遷移)

學生活動

問題升級

六、板書設計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中 東

一、長期的熱點地區

長期熱點地區

二、重要的地理位置

1、范圍

2、二洋 三洲 五海 之地

三、豐富的石油資源

1、石油儲存、生產、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中東石油的分布及主要產油國

3、石油輸出路線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中 東(第二課時)

一、課程標准

1、通過讀圖分析,使學生了解中東地區水資源貧乏這一特徵,以有造成這一特徵的根本原因 ――氣候乾旱

2、使學生了解中東地區文化的多樣性,以及由於多種文化的匯聚而產生的沖擊,從而進一步了解中東地區成為世界焦點的原因

3、通過了解阿拉伯國家的一些風俗習慣,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對生活環境的適應性;通過了解以色列的乾旱農業,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對生活環境的主觀能動性。

二、教學重點

1、 中東地區乾旱的氣候

2、 中東地區的文化差異

三、講授方法和教學前准備

4、教學課件

5、查找一些資料和照片,內容包括以色列的乾旱農業以及中東地區的各宗教和民族

6、查找中東地區的新聞資料,分析其中的原因

四、教學過程

師 生 活 動

教學提示與建議

[導入]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中東地區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現在請大家看看這幅圖



展示課件:中東的河流圖

學生:沙漠面積廣大

講述:阿拉伯半島上竟然一條河流也沒有。想一想,為什麼這里沙漠廣布,河流稀少?

活動:“麥地那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圖”,請學生描敘熱帶沙漠氣候的氣候特徵。

展示課件:中東的河流圖

提問:上面的說明這里常出現很多國家爭奪一條河流的情況,你能解釋一下為什麼會這樣?

提示:由於乾旱氣候,才使水資源在這里顯得尤為珍貴

講述:

這樣的氣候特徵對當地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響呢?(閱讀材料課本56頁)

轉接:

既然這里水資源如此缺乏,那麼這里能不能發展農業?

(可以發展節水農業)

展示圖片:(以色列的節水農業、噴灌、滴灌)

解釋:

以色列國土三分之二都是沙漠,全年7個月無雨。然而,正是在這塊貧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人靠科學用水,建成了現代農業,令世界驚嘆。滴灌使水、肥利用率高達90%,同時防止了土壤鹽鹼化。

小結:

我們中國西部也有與以色列相類似的情況,在農業生產上,也應該向他們學習。

轉接:

我們已經了解了中東地區戰爭頻繁的自然原因,有沒有人文原因?你們已經查找了中東地區沖突的相關資料,誰能為大家分析一下?

(民族、種族、宗教、領土、歷史等方面)

總結 :

學習了這一節內容,你們應該對中東地區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請大家回去寫一篇小論文,對中東戰爭根源從地理的角度進行全面的分析。

六、板書設計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中 東

四、貧乏的水資源

水資源分布特徵:分布不均、多國共用

解決辦法:

(1)淡化海水(沙烏地阿拉伯)

(2)節水農業(以色列)

(3)從外引水(阿富汗)

五、文化差異
初中地理多媒體課堂教學優化
摘要:

社會的發展讓人們步入信息化時代,電子產品在人類日常生活中已成為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就教學領域而言,多媒體已經廣泛運用於大部分學校,使教學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本文就多媒體教學對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方面進行了分析,以便對多媒體課堂教學有更直觀的了解。

關鍵詞:

多媒體課堂;初中地理;含義;現狀;有效性

多媒體給教學工作帶來的直觀效果最為明顯。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彌補傳統教學的缺陷和問題,打破以文本解析、圖片展示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多媒體能從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方面來促進學生學習,這是傳統教學無法做到的。尤其像地理學科,需要用到的地圖、圖片多,多媒體可以為老師和學生提供大量標準的資源。學生也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後復習、拓展、考試等,滿足學生學習要求。多媒體教學是課程改革的產物,體現了教學的與時俱進。

一、多媒體課堂教學含義

多媒體課堂教學是指 教育 者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制定好的教學目標和所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應用現代電子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的教學過程,以多感官全方位的形式刺激學生學習神經,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目前常用的多媒體教學基本上都是藉助於多媒體計算機和先前制定好的教學軟體來進行教學活動,因此現階段的多媒體教學又被成為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教學是利用計算機、網路、通訊等技術來實現對教學、教研等活動的規范管理,將信息進行歸類整理、集成,數字化,以構成統一的用戶管理、資源管理和許可權控制。

二、多媒體課堂教學現狀

1.據有關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學校教學對多媒體的利用在逐年增加。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有目共睹,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教育部提出今年將實現全國中小學生互聯網接入率百分之九十五的比例要求,基本實現全國中小學生都有多媒體的輔助教學。超過半數的普通教室要配備多媒體設備,加大對條件相對較差的農村和偏遠山區的扶持力度,盡可能讓這部分學校盡快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以滿足學生的學習。

2.就目前初中地理課堂來看,多媒體給老師和學生帶來了直觀便利。我作為初中地理老師中的一員,對此深有體會:多媒體節省了上課作圖、板書和知識鏈接的時間,並且通過多媒體作圖和板書比傳統在黑板上板書要准確、工整得多,更能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和記憶。多媒體超大容量的存儲功能減少了傳統紙質資料的浪費,降低了資源的消耗,能將相關知識和需要拓展的知識點進行鏈接,將其快速、准確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滿足學生課外拓展知識的學習。

3.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也存在相應問題。教育者把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進行有機結合,能讓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若教育者沒有把握好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度”也會導致一些問題的出現。例如,多媒體在節省老師板書、作圖時間的同時,也在無形中相應地加快了課程進度,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記筆記和消化課堂內容,不利於學生課後的鞏固和復習;網路教學常常會在課堂教學進行中彈出與教學無關的信息和畫面,分散學生注意力。這就需要老師結合課堂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在利用多媒體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保證教學質量,把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

三、多媒體課堂優化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1.有利於提高初中生的興趣和主動性。利用多媒體進行初中地理教學能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教學過程中,初中地理老師通過電子白板展示,將知識點以圖、文、聲、像的具體形象方式來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刺激學生的眼、耳、口、手、腦多種感官,使得學生思緒處於較為興奮的狀態,手腦並用,集中注意力,提高上課效率。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興趣教學是現代教學的要求,也是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關鍵。多媒體能很好地發揮情景教學優勢,其豐富的色彩、真實的畫面、精準的地圖和數據,能讓學生融入一種較為真實的學習場景,親身體現和感受所學地理知識的真實場景,加深印象。情景教學能大大提高初中學生對地理的關注和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2.有利於鞏固理論知識並有效把握重難點。多媒體可以鞏固理論知識,並有效把握重難點。初中地理相對來說比較抽象,經常需要學生在腦海里呈現地圖、地貌,分析地理信息。有時候單靠老師一人的講解,學生理解起來很費力。若藉助多媒體的形象展示,能將地理知識無形化有形,讓學生更為直觀地看到信息圖和信息網,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3.有利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初中地理概念的學習需要學生“有感而知”,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以前的傳統 教學方法 ,基本都是老師一遍遍解釋文本,再配合例子讓學生理解。但地理本身就是一門空間性和立體感強的學科,全靠老師的講解很難讓學生在課堂上吸收知識,也無法幫助學生構建空間概念。而巧用多媒體可以讓學生形象地看到地球的內、外部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地理知識,也能幫助學生構建地理的空間概念, 發散思維 ,從而更好地掌握地理運動規律和分析地理現象。

4.有利於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健全學生的道德品質。多媒體通過圖、文、聲、像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地理知識,能刺激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白電子白板豐富的色彩和真實的聲音能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健全學生的道德品質。多媒體更多的是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絢麗的色彩和整齊規則的排版格式,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科技進步給課堂帶來的審美改變。

總之,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教育領域革命性的改變,它給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缺陷,豐富了教學手段和內容,使課堂教學充滿樂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教育者應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做到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有機結合,形成互補,使教學優勢發揮到最佳狀態。

作者:付飛飛 史波 單位: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第二中學

參考文獻:

[1]王樹聲:《中學地理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李家清:《中學地理教學設計與案例研究》[M].科學出版社,2012。

[3]劉瑩:《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情境的創設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

[4]施良方:《學習理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柒』 談談初中地理的課堂策略有哪些

現在初中地理已經成為中考的內容,以前雖然學校有這堂課,但是由於這堂課不進行中考,所以一般不會學太多,但是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那麼怎麼學好初中地理?我們來了解一下以下內容吧!會對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地理學習重點

在老師檢查完作業之後,需要認真的仔細的查看,當作業當中出現錯題需要及時的改正,出現錯誤就證明在這一方面有缺陷,需要多多的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然後把錯題記在筆記本上.

以上就是怎樣學好初中地理的方式,如果地理有問題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以上內容.

『捌』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要從構建 高效課堂 入手,使課堂教學效率能夠得到有效提高,進而滿足初中地理教學需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淺談初中地理教學論文 範文 ,供大家參考。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篇一

《 初中地理教學研究性學習現狀研究 》

摘要:研究性學習與地理教學相輔相成,但是當前研究學習順利開展面臨一些障礙。本文對主要問題進行歸納 總結 ,並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地理教學現狀與對策

研究與學習是相輔相成的。學習是為了接受知識,而知識創新離不開研究。研究性學習可以將二者有機整合[1]。但目前學校 教育 中將學習與研究分離,關注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創新。這樣學生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學習興趣自然衰減。如果能在地理學習中加入研究性學習,則將極大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有助於學生 學習 方法 和能力全面提升,也有助於課程情感培養。

一、問題

目前研究學習在地理教學中應用存在很多問題。調查研究並歸納梳理,發現問題主要集中於以下方面。

1.課程未開設或開設不足

根據筆者對本區幾所學校的調查發現,目前地理教學實施中主要存在研究性學習課程未開設,已開設的存在開設課時不足,或為應付上級檢查而開設,或每周僅安排一兩節課時等情況,未能針對單一學科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更不用說地理學科。

2.研究性學習指導不到位

由於大部分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勝過能力培養,因此缺乏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指導。課堂由教師掌控,學生是受動者[2]。學生確定研究課題的方式不科學,且大部分課題由教材、學校或教師直接給出,盡管學生會從中挑選,卻少了自主探索、選擇確定研究課題的過程。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僅限於完成作業,忽視研究過程。

3.研究性學習評價方式不完善

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或多或少地開設了研究性學習課程,但是教師對學生的研究結果評價未給予足夠重視。學校忽視對教師指導工作的評價,這樣學生對開展工作的程度與效果缺乏清醒認識,影響研究效果。

4.學習時間安排與會考時間安排存在矛盾

由於會考與地理研究性學習時間上的沖突,師生將主要精力集中於應付考試,同時時下盛行的主副科觀念使地理學科不受重視,更不會重視研究性學習在地理中的應用。5.學習過程中缺乏必要資料、設備資源由於我區相對於其他地區而言比較落後,教育經費投入相對不足,家庭對教育的投入也比較欠缺,導致學生開展地理研究性學習的必要資料與設備缺乏,影響研究進度與效果。

二、對策

1.開齊開足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

由於升學壓力,學校對研究性學習課程未開設或者安排課時不足,加上初中階段地理成績不納入錄取總分評價,使地理研究性學習開展困難重重。因此教育行政部門要轉變教育觀念,認真督促檢查學校研究性學習開展情況,將任務落實到學校和教師個人。

2.科學指導、規范選題

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是學生從教師統一制定的課題中選擇,學生不能體驗「發現問題」的過程。

3.完善評價過程與方式

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完成情況如果未加以監督評價,則將對學生後續研究產生阻礙,嚴重影響學生研究主動性。學校不應一味強調應試教育,而應重視研究性學習的有效開展,不僅將其當做任務。確保評價至少具備過程與結果評價兩部分,根據學生研究成果與既定目標進行對比評價,並可採取個人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綜合評定。

4.合理安排課時,優化教學流程

調查發現,有的學校為完成教學進度、提高學生考試成績,擠占研究性學習課程課時安排。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當前存在的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矛盾。學校和教師都有責任將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執行。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抽出相應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不僅符合新課標理念,還貼合現代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3]。

5.培訓師資、加大教育經費投入與保障力度

訪談發現,大部分教師沒有受過研究性學習培訓,也沒有指導過研究性學習。很多師生認為開展研究學習所需的資料、設備及經費缺乏。由於電腦房開放時間有嚴格規定,限制學生搜集、整理資料。因此,學校應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研究學習師資培訓,購買開展活動必需的書籍、器材,定時開放電腦房。同時,學校應大力與周邊社區、單位對接,為學生開展研究學習提供資源。目前,研究性學習在地理教學中有效開展還面臨很多問題。但是,教師只要有夢想、有擔當、勇於挑戰,就能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將有助於素質教育全面實施。

參考文獻:

[1]段玉山.地理新課程研究性學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

[2]林培英,陳澄.初中地理新課程案例與評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5.

[3]馬明,等.研究性學習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田.教育探索,2005(6):29-30.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篇二

《 初中地理教學效率提高方法探析 》

摘要:地理對於初中生來說是一門新的學科,它與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關。新課標課程對地理的要求從曾經的了解變為今天的理解和應用,使得地理教學內容增多。但是很教師的 教學方法 依然不能完全滿足當今社會對學生地理知識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的地理教學效率成為了如今正在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地理;效率;教學效率

一、研究背景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近年來,國家對初中地理的教學要求逐步提高,教師的教學狀況也得到相應的改變。但是,有些學校的教學現狀並不顯得十分樂觀,他們的教學方式依然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初中生地理能力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學效率使學生的地理能力得到相應的增強就顯得迫在眉睫。

二、初中地理教學現狀

(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使學生充滿好奇心,促進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很多初中學生並不了解地理,對地理的學習興趣不高,厭惡地理。這致使這些學生的地理成績不夠優異甚至跟不上平均水平,影響他們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領悟。

(二)教師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隨著近年來新課標教育的推進,多數教師已經清楚地認識到要完成新課標教育,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核心,圍繞學生展開相應的教學,並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出學生積極的 學習態度 和正確的 思維方式 。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師沒有找到正確的教育方式,他們的思想傳統、陳舊,依然沿用曾經的傳統方式授課,致使課堂的教學效率不高,影響了學生的成績和發展。

(三)學生學習方法存在不足

眾所周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優秀的學生應該具有正確的學習方式。在教育改革之後,很多學生根據教師的教學方式的改變,找到了自己的正確的學習方式。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方式存在缺陷。有些學生課上不認真聽講,在他們看來,書上的內容看懂記住就相當於學會了一切,可他們全然不知書本只不過的一種工具,上面的知識是不足夠為學生培養出強大的地理思維能力的。也有一些學生課上聽課了,課下卻不完成作業,他們只注重課上的教師授課,不注意課下自己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和領悟。

三、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恰當應用多媒體。

恰當的多媒體教學可以深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地理實際上是一門生動形象的學科,圖形在初中地理學習中占據著較大的比例,教師應該以此為出發點,恰當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備課時,在網上找一些相關的圖片美景或小視頻等,像導游一樣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對這些地方充滿嚮往。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製作一些貼合所講內容的動畫,更形象生動地引出課堂所需要講解的內容。

2.提倡學生互助合作。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另一個方法就是組織學生互助合作。團隊合作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學生都具有爭強好勝之心。如果我們可以恰當運用他們這一點,通過互助合作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盡力思考,不斷探索,就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即將講解「拉丁美洲」一課時,教師留作業讓學生組成團隊搜集相關於拉丁美洲的圖片資料等,學生就會自己分工搜集不同方面的不同資料,激發他們對這個地區的學習興趣。

3.適當應用游戲教學法。

在初中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因為種種原因課堂上犯困或者走思等,這時,教師如果可以適時地製作出一些相關的游戲,就可以使學生清醒並且聚精會神地完成游戲,也更有助於教師的講課。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讓兩組學生進行猜國家游戲,一隊人說出相關的風俗習慣、城市、種族等等,另一對人進行國家的猜測。這樣既使學生課堂清醒、認真聽講,也能加強學生已學知識的溫習,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

(二)打造高效地理課堂

1.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如今的課堂,以學生為主,教師應該圍繞學生展開相應的教學,這時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顯得刻不容緩。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需要按步驟進行的,否則定會事半功倍。(1)充分了解學生。這就要求教師遵循學生的學習地理的規律,了解學生所做所想,認識到學生的疑惑和不足,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2)打造良好關系。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應該解答疑惑,了解學生所想,從自身出發,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打造良好的師生關系。

2.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良好的學習氛圍,不僅給愛學的學生打造出一個優良的學習空間,也可以帶動不愛學習的學生一起學習。這既有利於好學生的學習成績更加優異,也有利於較差的學生的學習成績進步,極大地幫助了所有學生的學習進步,促進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

3.靈活運用教學手段。

初中地理是一門較為靈活的學科,授課方式可以多種多樣,而且不同的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不同,因此教師應該善於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1)直觀的教學手段。地理的研究內容很多時候都是直觀、可觀測的,因此,很多時候教師應該採取直觀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增加教學的豐富多彩性。

(2)生動、活潑的教學法。生動活潑的教學法既可以增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是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記憶深刻,提高教學效率。

(3)注重新舊知識點結合。採用結合新舊知識點的方法,不但能夠促進學生對新知識點的理解,也可以增強學生對據知識點的溫習和記憶。

(三)重視學生的學習方法

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還能夠增強學生對學習這個科目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初中生尚處在成長發育的時期,他們並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不一定能夠正確快速地找到恰當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深入地幫助不同的學生,研究他們的不同之處,幫不同的學生找到恰當的學習地理的方法。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總結 經驗 、不斷摸索,尋找更好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為國家培養出具有一定地理能力的優秀中學生。

參考文獻: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學習方式的評價[J].地理教育,2005(1):35.

[2]葉汝坤.基於初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有效教學方法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6):229.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篇三

《 初中地理教學探究式學習方法探析 》

摘要:作為初中教師,在教師學生地理相關知識的同時,也在為國家培養人才。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今社會對教育的要求,學校教育需要有創新意識,地理體驗式學習的教學方案就是創新教育的一種體現。體驗式學習教學方案適應我國教育大環境,適合初中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特點,並且學生在體驗中可以強化自己的認知能力與思考能力。所以,初中地理體驗式教學方案是順應當前教育模式的一大熱潮。本文作者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對初中地理教學中探究式學習方法進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初中地理;探究性學習;方法

1地理探究式學習的特點

1.1探究式學習是一個整體參與、合作探究的過程:探究

式學習與傳統的學習方式不同,探究式學習要求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開放探究式學習活動,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態,注重引導學生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聯系身邊的生產和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發現地理問題以及獲取應用知識的能力。探究式學習以學生發展為本,著力於學生的學,強調學生參與、合作探究,形成一種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並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教學方式。

1.2在探究式學習中,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揮、想像,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著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由於傳統的教學主要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實踐探索的機會很少,被動的學習使學生對學習地理失去興趣,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式學習十分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地理實踐能力。

2探究式學習的優點

2.1學生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初中地理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升每位初中生的地理科學素養,而科學的核心是探究。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科學素養離不開探究式教學,因此,應將探究式教學引入初中地理教學,特別是課堂教學,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究解決一些開放性的地理問題,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在思想意識、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華,從而給初中地理教學帶來新的活力。

2.2在實踐活動中搜集資料、獲得知識,提高了地理學習效率:

探究式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探究,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搜集資料進而解決問題,從這一過程中學生獲得了知識,由於學生是自己發現問題,然後查資料或討論得出的答案,所以更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發現我們生活的環境有很大變化,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這樣他們就產生了疑問,為什麼我們的環境會產生如此嚴重的問題呢?這些問題怎麼解決呢?學生在發現問題後,在閱覽室、圖書館或上網查資料,進而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從中獲得了知識,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增強了地理學習效率和能力。

2.3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探究式學習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地探究問題,掌握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現現象的原因和事物間的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知識。探究式學習構建的是一種開放的、促進自己發展的、創造能力的環境,提供了多條獲取知識的機會。同時,探究式學習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學習精神。

3怎樣把探究式學習引入到地理課堂

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轉變觀念是很重要的。美國著名教育家、課程理論專家泰勒指出學生學習的本質:「學生的學習取決於他自己做了什麼,而不是教師做了什麼。」過去,不少教師把教學的過程看成是學生「接受」書本知識的過程,這樣做其實把學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特別是創新意識的培養忽略掉了。因此,廣大初中地理教師應用新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來武裝自己,做到與時俱進,這是把探究性學習引入地理課堂教學的關鍵。同時也要提高科研素養和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僅做一個地理知識的傳播者,還要成為學生學習地理的研究者、開發者、指導者、合作者。依據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學的主要途徑和設計要求,把探究式學習引入初中地理教學,屬於課堂探究。地理課堂探究式教學需要通過提問、討論、演示等途徑完成,這些活動的設計要求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

3.1探究性提問:

在以往的地理教學中,往往是教師提問多,學生提問少,而且大多數提問的是記憶型的問題,

3.2探究性討論:

探究性討論的問題具有開放性,這樣會刺激學生萌發富有新意的聯想,從而促進他們解決地理問題能力的發展,同時,探究性討論重視小組合作,強調學生整體參與課堂。讓每個人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而不是要他們重復教科書,參加討論的學生,不必考慮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恰當,而是要求全體學生都平等地參與其中。成功的探究性討論,有賴於教師精心設計討論題,恰當的指導和幫助。選擇什麼樣的問題作為討論的主題關繫到討論能否取得理想的結果。例如:在講「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這部分內容時,在對比分析基礎上,說明區域內存在著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不同,並根據材料討論,歸納出主要地理差異,然後提出討論題:請根據學過的內容,討論時西北地區好還是青藏地區好,開展這種討論題,事先要有充分准備,要求學生收集相關資料,然後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交流,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引導讓學生了解西北和青藏的優勢、劣勢並存的客觀性,這樣的討論學生比較感興趣,收獲頗多。

3.3探究性演示:

演示也可以成為一種重要的課堂探究途徑,探究性演示應著眼於以歸納的方式進行,它是為學生提供了創造性思維的機會,容易引起學時思考、觀察、分析並作出假設。另外,探究性演示更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及教師的指導作用,但不能取代學生的演示.探究式學習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及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有機地聯系起來,將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統一起來。探究式學習特別注重和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啟發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真正體現了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原則。

參考文獻

[1]課程教材研究所.地理教師培訓手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陳澄.地理課程標准(實驗)解讀(第一版)[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朱雪梅.從新課程標准談地理實驗教學[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5年02期

有關淺談初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推薦:

1.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論文

2. 關於初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

3. 關於初中地理教學論文

4. 有關初中地理教學論文

5. 初中地理教育論文

6. 初一地理教學論文

7. 初中地理結業論文

8. 中學地理教育論文

『玖』 初中地理教學案例

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識條理清晰,內容豐富詳實,是使學生們「獲得終身發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礎知識」的教學目的的具體體現。因此,教學中應該避免照本宣科,讓地理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們通過積極參與來獲得知識和認識自然發展規律的一個平台。能夠反映地球運動的自然現象有很多,例如:晝夜現象、季節變化、極晝、極夜現象等等。我選擇了地球的公轉知識加以介紹。該部分知識的難度較大,同學們難以理解,但同學們很感興趣。

雖然學生們對地球的運動會對地球表面產生的各種現象司空見慣,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變化規律。如: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的位置,什麼時間在什麼位置,會有什麼現象。這一系列問題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識沒有文字說明。怎麼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住地球運動(地球公轉運動)所產生的現象呢?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我先後想到了兩個教學方法:

第一,圖表結合講解法。鑒於教材中的圖像和文字系統都是我們要掌握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可運用空間想像的思維方法,通過讀圖(地球公轉示意圖)可使學生們加深對文字系統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有助於他們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空間結構和空間聯系。但是,本課的內容比較抽象。由於學生們在小學的地理知識比較薄弱,而且空間想像思維特別是女同學的空間想像思維比較差。如果只通過圖表結合的方法,憑借學生們的空間想像思維,將其儲存在大腦中,再經過加工、分析、比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來獲取新知識,對於他們來說那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用這種方法給他們有個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學器材來演示地球公轉示意圖。學校的地理教學器材不夠齊全。經過整理,我利用地球儀、電筒、在黑板上畫圖相結合及演示一年中地球運動的變化和直射點的位置、時間、產生的現象。

通過前面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地球的運動在地球表面所產生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稍留意就會發現,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是在不斷變化的,而且直射點的位置不同所產生的現象也不同。當我在演示時需要同學來當助手,他們都積極要求當助手,在演示時他們配合得相當好。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8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7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2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3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