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天時地利人和什麼意思
天時地利:指作戰時的自然氣候條件,地理環境。
三國中最能體現天時地利人和的戰役是赤壁之戰。天時是指在最不應該的時候卻颳起了東風;
地利利用了長江之險;人和,孫劉英傑齊心,又有龐統、徐庶從旁相助,一戰扭轉天下大勢!
(1)天時地理人和指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❷ 天時地利人和什麼意思,說通俗易懂點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予以借鑒,我們可以歸納總結出如下觀點: 第一,「天時、地利」是企業創業時期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成功的創業者,都是擅長把握機遇和利用環境的具有強烈進取心的冒險家、實幹家。以「三國演義」初期的形勢為例,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較早地得到「天時地利」的各路諸侯不僅有曹操、還有袁紹、袁術、劉表等等,但是除了曹操之外,其他人都不具備強烈的進取心和冒險精神,只能相繼滅亡。 第二,「人和」是企業成長後期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沒有「人和」就無法實現持續發展。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天時、地利」往往不能被一家企業所獨享,「人和」則成為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在我們公司的管理咨詢客戶中,有很多民營企業都是得 「天時地利」,成功地完成了創業階段的原始積累,可是在「人和」方面,卻面臨著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特別是組織與人才建設落後於企業的業務發展需求,成為企業在成長階段的瓶頸。 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業務發展之間的關系可以用經濟學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理論來予以描述。企業發展業務的能力反映了生產力,人力資源管理反映了生產關系。生產力是基礎,生產關系是上層建築,有什麼樣的生產力就要求有什麼樣的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時,就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反之則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主要包括人們的分工協作關系和權利分配關系,在企業管理中主要表現為組織結構與流程、授權與控制、薪酬與激勵等等。因此,「人和」實際上就是要求生產關系和諧,需要通過改善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來實現。 人力資源管理要不斷適應企業業務發展的需要,對業務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因此,每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需要通過人力資源管理的變革來促使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相適應,從而推動企業進一步發展。
❸ 天時地利人和分別是什麼意思
有兩種理解:
1、《荀子·王霸篇》:「農夫朴力而寡能,則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
1)讓農民質朴地盡力耕作,不要太疲於奔命,則不會錯過農時,也不會失去肥沃的土壤。所有做事的人都這樣專心的盡職盡責,那麼所有的事情都不會荒廢。
2)荀子子所指的「天時」指農時, 「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
2、《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孫臏兵法·月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1)意思是作戰中,有利的時令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形不如得人心。
2)孟子所指的「天時」是作戰時的自然氣候條件,地利」是指有利的地理環境和地形條件,「人和」指的是人心的向背。
拓展資料:
1、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❹ 天時地利人和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什麼因素都對自己有利,天時具體是指與天氣相關的因素;地利具體是指與地形地貌相關的因素;人和具體是指與人為因素相關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