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理問題…………氣壓帶與風帶的季節性移動怎麼移的……
由於地球的公轉運動,太陽直射點隨季節的變化而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同時引起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春秋分時,太陽直射赤道,赤道低氣壓帶位於赤道兩側南北緯5°之間。從春分到夏至,太陽直射點自赤道逐漸北移至北回歸線。夏至時,氣壓帶和風帶比春分時北移5°左右。這時的赤道低氣壓帶北移至赤道與北緯10°之間;由於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的時間很短,低氣壓帶來不及形成,所以赤道低氣壓帶不可能移到北回歸線附近。但這時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可以一直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越過赤道,吹送到北半球,並偏轉成西南風。
從夏至到秋分,太陽直射點又逐漸南移至赤道;從秋分到冬至、又南移到南回歸線。這時地面上的氣壓帶和風帶,比秋分時一般南移5°左右,比夏至時南移10°左右。例如,赤道低氣壓帶這時已南移至赤道與南緯10°之間,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可一直吹送到赤道,並有一部分越過赤道,偏轉成西北風。由於氣壓帶和風帶隨季節變化而南北移動,所以在南北緯5°-15°、35°-45°、60°-70°之間的地帶便成為風帶的過渡地帶。
⑵ 一道地理題 為什麼西南季風有氣壓帶風帶季節性移動 不移動 不也是西南季風么
他的移動是隨著應為太陽直射移動而移動的無關風向
因為直射點的移動低氣壓帶隨之移動
⑶ 地理問題…………氣壓帶與風帶的季節性移動怎麼移的……
由於地球的公轉運動,太陽直射點隨季節的變化而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同時引起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春秋分時,太陽直射赤道,赤道低氣壓帶位於赤道兩側南北緯5°之間。從春分到夏至,太陽直射點自赤道逐漸北移至北回歸線。夏至時,氣壓帶和風帶比春分時北移5°左右。這時的赤道低氣壓帶北移至赤道與北緯10°之間;由於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的時間很短,低氣壓帶來不及形成,所以赤道低氣壓帶不可能移到北回歸線附近。但這時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可以一直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越過赤道,吹送到北半球,並偏轉成西南風。
從夏至到秋分,太陽直射點又逐漸南移至赤道;從秋分到冬至、又南移到南回歸線。這時地面上的氣壓帶和風帶,比秋分時一般南移5°左右,比夏至時南移10°左右。例如,赤道低氣壓帶這時已南移至赤道與南緯10°之間,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可一直吹送到赤道,並有一部分越過赤道,偏轉成西北風。由於氣壓帶和風帶隨季節變化而南北移動,所以在南北緯5°—15°、35°—45°、60°—70°之間的地帶便成為風帶的過渡地帶。
⑷ 高一地理問題:為什麼說7月印度附近地區吹西南季風是因為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
不是這樣理解.即使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不移動,也垂西南風.這是因為太陽直射點北移+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造成的.高低亞啊.
⑸ 高中地理:風帶氣壓帶的季節性移動是南亞夏季風形成的原因,請問這個怎麼理解
對呀 你還要考慮地轉偏向力的因素啊、風帶氣壓帶移動之後,東南信風在地磚偏向力的作用下就會發生偏轉。(東南信風本來就是在北半球的吧?)
⑹ 地理問題風帶氣壓帶季節性移動
氣壓帶風帶的移動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並不完全同步,有一定的偏差,這種偏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二者移動的方向並不完全同步。由於氣壓帶風帶的移動,是由於太陽直射點的移動造成地表冷熱中心發生變化,進而由於這種冷熱中心位置的變化再引起氣壓帶風帶位置的變化。所以氣壓帶風帶的移動總是滯後於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不過這種滯後在中學地理教材中是忽略的,不加以考慮的。所以教材中才出現了氣壓帶風帶7月北移、1月南移的結論。其實這句話的准確理解是:7月氣壓帶風帶的位置向北偏(與1月相比),1月位置向南偏(與7月相比)
2、二者移動的幅度不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幅度可達46度52分,即太陽直射點在最北端與最南端時,緯度差距可達46度52分(即你所說的,以赤道為基準,可達23度26分的幅度),而氣壓帶風帶移動方向與太陽直射點相同,但移動幅度沒有那麼大。氣壓帶風帶移動產生的緯度幅度大約在10-15個緯度左右。
⑺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怎樣形成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就是什麼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這種和東北、東南信風帶,西風帶這種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顧名思義,水的比熱容比較大,所以海洋溫度隨季節性變化較小,冬暖夏涼嘛,然後夏天高壓下沉,陸地夏天低壓上升,會形成風(季風)
⑻ 高中地理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是什麼意思
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指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和地球自轉的影響,全球形成了有規律分布的大氣環流,各緯度地帶分布著不同的環流形勢,即在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控制之下。季風環流形成因素:海陸分布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陽直射點每年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季節性地往返運動,於是又造成氣壓帶、風帶每年在南北半球季節性地移動。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則相反(這里要注意的是,北移和南移是氣壓帶、風帶在某一季節相對於春分、秋分時的位置而言的)。
(8)高中地理風的季節性移動怎麼移擴展閱讀
季風的產生:
亞洲南部的西南季風,就是由於夏季時氣壓帶、風帶季節性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右偏而形成的。在西南季風的影響下,北印度洋海水從西向東流動形成了順時針洋流。
如果西南季風勢力強,那麼就會帶來大量降水;反之,則降水少,易導致旱災。印度經常發生水旱災害,就是西南季風惹的禍。
澳大利亞北部也有一股季風--西北季風。夏季(南半球季節)時,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帶季節性南移,超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影響而向左偏轉,形成西北季風。顯然,該處的西北季風與冬季時東亞的西北季風成因截然不同。
⑼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是如何影響南亞季風的
北半球夏季時,氣壓帶風帶整體向北移動,本在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受北半球地轉偏向力的作用變為南亞的夏季風西南季風。由於該季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帶來暖濕氣流,形成南亞的雨季。
而北半球冬季時則只受北半球東北信風影響。
如果不動,南亞將整年受東北信風影響。
⑽ 如何判斷季風的成因是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的移動還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由於地球的公轉運動,引起太陽直射點隨季節而南北移動,導致氣壓帶和風帶在一年內也隨太陽直射點作周期性的季節移動。海路熱力性質差異:水的比熱容比陸地要大,所以夏季陸地溫度升高比海洋快,海洋溫度比陸地低,氣壓比陸地高,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形成夏季風。由於陸地比熱容小,所以熱量流失的速度比海洋快,秋冬季,陸地溫度比海洋低,氣壓比海洋高,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風。由於氣壓帶風帶季節性移動形成的氣候有: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氣候有: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