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地理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哪些方面問
地理教學評價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形式化問題
地理教學的評價者多是工作在一線的地理學科教師,受個人素質及理論根基等因素的影響,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與把握程度並不統一,導致對地理教學的評價在很多時候還停留在表層的「形式」,而尚未觸及「實質」和「內涵」.
(1)關注課堂上是否設計了探究活動和小組合作學習,卻忽視了對探究問題的設置是否具有一定的啟發性、趣味性、時代性、層次性和思維含量;探究活動的時間是否充足;合作學習時主題是否具有合作的意義;學生小組的分工是否明確、組織是否嚴謹等具體情況的評價.
(2)課堂上教師的「鼓勵性評價」意識濃厚,評價水平卻有待提高.
①「很好」、「你真棒」、「你太聰明了」…頻繁與貧乏或過於簡單的評價語言,使表揚變得廉價,學生表現得不痛不癢,失去應有的「鼓勵」作用.
②重復學生的回答,對答案不置可否,使學生在回答問題過後仍是不明所以,既無法認識自己的不足,又得不到應有的鼓勵,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迷失方向.
③一味的誇獎或誇大其實的評價,對學生的知識誤區沒有正確的引導,短時間內滿足了學生的虛榮心,卻對學生長期發展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④評價的單向性.多數課堂的教學評價只限於教師評價學生,缺少互評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欠缺了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激勵自我的過程,不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也使教學評價少了全面性和民主性.
⑤評價的單一性.多是教師的口頭評價,對目光、表情、動作手勢等評價介質的利用不充分,致使評價缺少更大的感染力.
(3)教學評價中對教師如何處理「教學生成」、怎樣把握「生成資源」?等問題的理念性引導不足,導致教師不敢放手,不少課堂仍很大程度的束縛在固有的教學設計之中,難以進一步深化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4)教學評價中意見多、建議少,無法為學生的發展和教師的成長提供更多的幫助.
(5)過程性評價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被「簡化處理」,未能在**常學習過程中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和變化,評價、反饋不及時,師生間缺少必要的溝通和交流,只局限於期末一次性給出的過程性評價成績,難以記錄學習軌跡,改進學習.
2、理想化問題
(1)追求大而全的教學評價.拋開了教師和學生原有的基礎和起點,要求過高,面面俱到卻主次不分,缺少循序漸進的完善過程.
(2)過於追求單位時間內結果有效性和過程有效性的協調統一.有些課堂上,評價者在下課時以檢測題的形式對學生當堂學習內容進行測試,並以此作為教學評價的首要依據.這種評價手段,恰恰忽略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回顧與內化過程、忽視了對應有技能的運用與熟練過程和情感的領悟與升華過程.因為這些過程很難在課堂有限時間內統統完成.所以,個人認為,就一節課的時間而言,如果以知識點檢測的形式來考察學生,那麼關注三維目標,注重思維及探究過程的課堂,很可能不如「灌輸」、「強化」下的課堂效果更明顯.因此,這種評價手段,如果只作為教師當堂反饋,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途徑尚可,而如果成為教學評價的標准,則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誤導教師,影響課改的進一步深化.
3、功利化問題
課堂教學評價的主陣地多在各種評優、觀摩及研討活動的現場,使得教師對最關鍵、最重要的常態課重視不夠,**常教學中缺少積極主動的態度和及時反思、專研的精神,未能實現教學評價功能的最大化.
⑵ 初中地理問題
1. 廣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為冬溫夏熱,冬少雨夏多雨。
因為廣州處於北緯23度26分到北緯35度之間的大陸東岸,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太陽輻射夏強,冬天不是很弱,所以氣溫是冬溫夏熱,且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東南季風的影響,降水多,冬季受來自大陸的西北季風影響,所以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2. 南極更冷
北極是四周被大陸包圍的海,中間為北冰洋.全年只有夏冬兩季,冬季無白晝,最低氣溫-40攝氏度,全年平均氣溫在0攝氏度以下.
南極是四周環海的大陸,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洲,南極大陸95%以上常年被冰雪覆蓋.氣溫可達-50攝氏度~-60攝氏度,最低可達-88.3攝氏度.
⑶ 當前初中地理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哪些方面問題
當前中小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教育思想的不穩定性問題。
總是在變來變去,讓教師無所適從,讓學生無所適從;
2.教育環境與社會環境的脫節問題。
在學校,給孩子們的是一個純凈的教育氛圍,在社會,給孩子們的是一個殘酷的污染氛圍;
3.教師的社會屬性問題。
教師並沒有獲得與其身份相適應的待遇和尊重,導致對教育工作產生極嚴重的負面影響;
⑷ 初中世界地理教學的幾個難點
教學的難點是指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師難於講清的知識點。它猶如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絆腳石,容易使學生「望而生畏」,阻礙著學生獲取新知識。難點不一定是重點。也有些內容既是難點又是重點。難點有時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定,同樣一個問題在不同班級里不同學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難點。在一般情況下,使大多數學生感到困難的內容,教師要著力想出各種有效辦法加以突破,否則不但這部分內容學生聽不懂學不會,還會為以後學習的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難,因此我覺得突破教學難點既要分析教學難點,也要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差異,要因材、因生施教。以下是我在教學中對教學難點的分析與突破方法:
一、初中地理教學難點分哪幾類
1.抽象性教學難點。中學地理教學中,抽象性難點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內容,這些知識有較高的抽象性、或對學生空間想像能力和空間聯系能力要求高,往往成為教師授課的挑戰以及學生自我突破、自主學習的瓶頸。一般來講,空間想像要求高、抽象性強、靈活性大、綜合性高、分散性大,這些知識點常常成為地理教學中的難點,例如:「地球的運動」、「地球公轉的意義」等,對於初一的學生來說非常抽象。學生很難弄懂為什麼地球自轉運動就會產生白天黑夜的變化、就會使不同的地方出現時間差?為什麼地球公轉就會產生晝夜長短變化、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等等。
2.識記性教學難點。識記是知識再識記與再呈現的過程,只有把所學知識識記並能清晰准確地再呈現,才能聯系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進而形成能力。中學地理教學中的識記性難點,主要是一些看似集中而彼此間又聯系鬆散的地理知識。例如:大洲的分布及其分界線、34個省級行政區、主要商品糧基地等等,學生總是弄得稀里糊塗。對這些知識,如果不找出識記規律、訣竅,是很難實現長久識記的。
3.應用性教學難點。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性難點多存在於如何應用地圖和使用地理原理去解釋一些具體地理現象和解決地理問題等方面。例如:天氣與氣候一節中雨帶的推移、經緯網圖上方向的判讀、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等。應用性難點的突破方法應講究應用問題的針對性,巧設問題情境、問題層次,減緩問題的梯度,在必要時應用相關圖表甚至實物或模型,以啟發學生層層深入分析,逐步解決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4.綜合性教學難點。地理概念之間的因果聯系,是地理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反映,地理概念之間的多種關系是地理事物綜合性聯系的反映。一般來講,具有多因、多果、多層次關系的地理知識,這樣的地理知識往往涉及的概念、原理、規律比較多,而且前因後果、主次之分也常因具體情況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掌握這樣的知識,不僅要有深厚扎實的基礎知識,而且還需要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能力,同時也需要靈活多變的能力,正是因為這樣才成為教學中最為突出的難點。比如氣候知識層次較多,各層次之間因果關系十分復雜,每個層次又含有多個知識要點。如「世界氣候分布規律」按緯度位置,可分為低緯、中緯和高緯;按海陸位置可分為大陸東岸、大陸西岸和中部,影響氣候因素則可分為太陽輻射、大氣環流、海陸分布、地形、洋流等等。各知識要點的主次地位,又常因具體情況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如在一般情況下,太陽輻射是一個地區氣候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對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來說,地勢高則成為影響其氣候的主要因素,因為地勢高故而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大氣逆輻射弱。
二、如何突破教學難點
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對於教師來講,學生與教材就是教學活動中的「彼」。我們教學要求的實質是:把學生的已有知識擴展和加深到新課標要求的水平;將學生的認識,提高到理解、掌握和運用新知識應達到的水平。了解這兩方面的基本情況,教師講課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的教學難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難點的解決是一個老話題,但又是一個新內容,它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尋找解決難點的最佳途徑和方法。
1.利用直觀教具突破難點。地理研究的對象,其時空界限跨度大,內容涉及多學科知識,單純依賴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理解與掌握的,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難點,使感性知識理性化,實現知識的長久識記和靈活運用,在突破抽象性難點時,要講究教法的直觀、形象和具體,要講究新舊知識之間的前後聯系,要化抽象為直觀。藉助各種直觀教具、動畫,藉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等手段,把教學內容直觀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地理教師為了更好地教學完全可以將電教、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在課堂中應用,發揮其積極的輔助教學作用。如我在教「地球的運動」這一難點知識時,展示多媒體課件:用動畫展示地球在自轉的同時,繞太陽公轉,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周年回歸運動規律,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極晝極夜現象的范圍及變化規律,加上簡潔的解說詞或者文字,事先印製關於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南北半球晝夜長短情況、極晝極夜現象的范圍等的表格填空練習。這樣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興趣也有了。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就可以由難變易。在這部分教學設計中通過恰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抽象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更直觀、更形象,使學生自覺、主動、積極的去獲取知識,教學難點也就得以突破。
⑸ 七年級地理學情分析
只有科學有效的 七年級地理 的學情分析才能實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教學行為,從而最終實現成功而高效的教與學。我整理了關於七年級地理的學情分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七年級地理學情分析篇一
對初中學生來說,所面對的學習任務,學科特點, 學習 方法 與小學有較大的差異。對初中地理教材的不適應是他們學習地理的最大的困惑。初中的地理課程與小學的科學課程在教學重點上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在學習方法上還沒有轉變過來。其次是老師的教法有明顯的區別,小學的學科知識是老師與學生共同反復學習的過程,到了初中由於學習任務重,課時少,學生基礎知識差異大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此在教法上有別於小學。而這種教法在短時間內學生還沒有完全適應。再次是我們學校處於城鄉結合部,因此的生源階梯性太大,學生素質出異性大。來自鄉村的學生,基礎薄弱,綜合素較低;來自城裡的學生各方面較好。所以,在這次考試的出異性很大。
通過這一半學期的教學發現初一學生的地理綜合能力差,具體表現:動手能力不強,語言表達欠佳,課外知識積累少,地圖掌握能力較差,對地理學科缺乏熱情。
今後努力方向:
培養興趣,夯實基礎。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多給學生講一些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地理知識、學生感興趣的地理知識,多搞一些地理活動。只要提升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那他們在課後就會多思考,多動手,多學,多問。課後再布置一些與當堂課程相關的典型作業,做到對當堂課的監測與鞏固。
加強讀圖,立足課堂。地圖是地理學科區別於其他學科最顯著的特徵。在地理課本中,很多知識以圖為主體,斌且在圖中蘊含了大量的信息。因此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俗話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魚”,要擺脫地理學習的困境,一定要培養學生對“讀圖、析圖”能力的培養。
七年級地理學情分析篇二
2001年我縣進入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實驗,經過十多年的課改實驗,我縣的地理課堂教學還存在哪些問題?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有所轉變?還存在哪些困惑?帶著這些問題,在平時的下鄉聽課中,我注重對初中的地理課堂教學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初中地理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原因及危害
(一)我縣地理學科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受應試 教育 思想和行為的影響,地理在我縣的多數學校中還沒有改變傳統的“副科”狀態,這是當前地理教學改革的最大障礙。
主要表現為缺乏專業教師隊伍,搭搭課普遍存在。由於學校、教師、學生的不重視,教學只是一種維持狀態,甚至有的學校地理課形同虛設。
2、教師觀念陳舊和素質低下成為影響教學改革的攔路虎。
主要表現為:(1)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學習,教師們對新課程理念的內容是知道的、是熟悉的,但這不是觀念,教師觀念轉變受環境條件和自身動因的影響,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2)能較好地把新課程理念轉變為課堂教學行為的更少,地理教師受傳統教學慣性和教師自身惰性的影響很大。“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教學的最大好處在於教師輕松、不費勁、不費心,加之早已習慣成自然。所以教師為什麼要去改革呢?在沒有較大外在壓力(升學壓力)和動力的狀態下,僅靠說服和自覺性搞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研究是不能到位的。(3)由於相當多的地理教師是非專業 畢業 ,教師的現狀是對於傳統教學要求的吃透教材、講清楚教材尚有難度,現在又要他們做到不“照本宣科”、建設自己的課程等新的課堂教學要求,就有些不夠現實。同樣對於傳統教學的教學環節尚不能很好的運用,對於新課程針對不同內容、不同要求、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就更是無從談起。
3、教師對學習方式的變革有誤區。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為了做到師生互動,克服“滿堂灌”的現象,體現學生為主體的地理新課堂。在課堂上只管追求熱鬧,活躍課堂氣氛,不管學習效果,讓學生亂動。如,將非重點、非難點教學內容設計大量的活動,討論走過場(次數多、頻率快),游戲活動表演化、 兒童 化;為了師生平等“對話”,一堂課“滿堂設問”,“知不知”、“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之類的簡單問題充斥課堂,大大降低了地理知識的智力價值;片面追求課堂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形式,探究的問題深度不夠,將一些毫無價值的問題放在小組里討論,討論時間又短,學生還未進入合作學習的狀態,往往就在老師的要求下結束了,合作學習有形無實。
4、課堂教學中的地理特色喪失。
在課堂教學中,有的老師粉筆字本來寫得很漂亮、黑板圖也繪得相當好,可認為新課程下的地理課就一定要使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於是將地球儀、地理標本、地理掛圖、黑板圖……等直觀性更強的教學工具或教學手段放棄,形成顧此失彼的現象,造成地理課的地理特色喪失,教師的地理教學藝術能力也不能充分展示。在新課程優質課競賽中表現最為明顯。
5、不合理的地理學科教學評價方式導致地理課走入了歧途。
學科成績的教學評價是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自我與社會、自我與他人,是學生確定前進方向的動力,是教師 總結 教學 經驗 、改進 教學方法 的鏡鑒。七 八年級 地理期考實行開卷考試,目的是為了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為的是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給個性化教育提供廣闊的空間,便於老師們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但由於部分地理教師素質不高(上“搭搭課”的地理教師),反而認為這是提供了挪用地理課堂教學時間的一個機會,於是只在臨近考試的幾節課課堂上簡單的讓學生勾勾畫畫,還美其名曰“是新課程改革的課堂”;加上我縣根本沒有能力採取科學的手段對學生的初中地理結業進行評價,對學生的結業評價下放到各教師自行掌握,這就給老師在課堂上放鬆自己提供了條件,反正最後又是開卷考試,教師毫無教學壓力,地理課堂上出現只在老師的帶領下胡亂“游戲”“活動”一番,使地理教學誤入了歧途。這樣,學生在初中的地理知識基礎不牢,加重了高中地理教學負擔,最終影響到了高考升學考試,實在令人擔憂!
6、部分教師上進心不強,不願意花精力鑽研,教學平淡。
這次調查時,每次聽完課,我都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講課教師進行座談。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我深深地感到,教師的惰性心理是課堂教學不精彩的一個主要原因。比如有位老師,在他的課堂上,教態、語言表達、知識點傳遞等方面都非常乏味。問及他的備課情況,他說,一周10多節課,忙得要命,有時課上完了,教案還沒來得及寫,每天都匆匆忙忙,不願意也根本沒時間去查資料來充實教材內容、豐富課程資源。我想,這正是課堂效果欠佳的症結所在。地理課需要教師精心地去准備,不但要備教材內容本身,還要備自己、備學生個體,通過反復鑽研、感悟去挖掘教材潛在的東西,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和學習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學生展現知識。
(二)地理學科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及危害
1、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對升學考試沒有開考的科目漠不關心,學校、教師、學生不重視,開課只是應付了事,教學只是一種維持狀態,甚至有的學校地理課形同虛設。最終是教學質量低下,學生學不到知識,為高中的教學和高考埋下了隱患。
2、受傳統教學慣性和教師自身惰性的影響。教師習慣於“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的教學,因為這種教學的最大好處在於教師輕松、不費勁、不費心,加之早已習慣成自然。其結果是課堂死氣沉沉,毫無生氣,學生學無興趣,厭學心理加重。
3、農村初中大多數地理教師是非專業畢業,對教材的認識膚淺。這樣的教師對於傳統教學要求的吃透教材、講清楚教材尚有難度,現在又要他們做到不“照本宣科”、建設自己的課程等新的課堂教學要求,就是難上加難了。同樣對於傳統教學的教學環節尚不能很好的運用,對於新課程針對不同內容、不同要求、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就更是無從談起。其結果是教師教學只是讓學生圈圈畫畫,知識講不透,學生似懂非懂,答題錯漏百出。
4、部分青年教師有較強的上進心和課改意識,但由於經費緊張,農村初中非中考科目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比較少,造成教師閉門造車,便出現了“四不象”過渡型課型,不利於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
5、教學資源匱乏。農村中學教學條件差,很多教師只有一本教材和教參,學生只有教材,沒有地圖冊或填充圖冊,沒有配套的教學儀器和掛圖,連必備的教學地圖都少得可憐,教師上課僅依靠一支粉筆加一本書,無法進行正常的地理教學。
二、加強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建議
1、希望通過中考改革將地理新課程改革引入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
回首2000年的奧運會不就因為北京的環境問題而被澳大利亞的悉尼把舉辦權給搶了過去,我國公民對地理的淡漠鑄就的慘痛歷史教訓是應正視地理學科的教育價值,正視地理學科的教育價值就是重視地理教育,關愛地理學科教育。從目前地理課堂教學調研發現的問題看,最為迫切的是通過中考改革改變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引導地理新課程改革健康發展。具體建議如下;
①將初中地理的學期檢測變開卷考試為閉卷考試,只有這樣才能通過考題引導地理教師必須進行實實在在的課堂教學。
②加強初二地理結業考試的管理,提升地理結業成績的含金量。在初三升學時將初二地理結業考試成績按一定比例(30%或50%)記入升學成績。
③依照 其它 地方的做法,在中考考試科目中設置文綜(政、史、地),將地理列入中考考試科目。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加強初中地理專職教師隊伍的建設,促進初中地理教學,而且有助提高高考成績。
在調研座談中,教師們都普遍認為中考不考地理,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偏科思想。若中考不改革,地理新課程教學改革只會停留在口頭上,真實的地理課只出現在優質課上或部分教師的發言上。地理教學改革事關公民素質的提高,關繫到人們對資源、環境的認識,關繫到社會的持續發展。
2、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新標准》培訓,明確新課程地理課堂教學目標。
新課程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與教學目標,這對對教師的教學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要讓教師比較好的把握“三維”目標的尺度,就要不斷地加強教師培訓,特別是對新上任的地理教師進行全面的培訓,讓教師真正掌握新課程地理教學的要求,明確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3、深入課堂,加強教學常規檢查,指導教師積極改進課堂教學行為。
作為教研員,自己必須深入課堂聽課、評課,檢查教學常規。並善於總結歸納,提出地理課堂教學模式,讓教師學有“榜樣”。同時要求教師努力做到如下幾點:
①精心設計教案,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②精讀新課程標准,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選擇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
③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建立一個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並提供各種便利的學習服務。
④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選擇最佳的學習策略。
⑤放下架子深入學生,做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學生一起進行科學探究,與學生共同分享學習成果的快樂。
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勇於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4、加強教學過程設計,提高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和有效性,使課堂“活”起來。
只有課堂活起來了,學生才有可能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在傳統的教學中,“悶課”是較為普遍的現象,悶課的主要特徵是:課堂氣氛沉悶,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昏昏欲睡,思維呆滯,課堂無歡聲笑語。悶課的結果是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思維的發展。新課程的課堂較之傳統課堂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要讓課堂“活”起來,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呈現出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思維活躍,情理交融,師生互動,興趣盎然。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應增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環節,有意識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
5、加強校本教研和地理教學資源庫建設,積極開展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各級教研活動。
積極開展縣級課堂教學研究活動,努力探索操作層面的地理課堂教學改革。同時,更要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通過集體備課、案例研究、校本培訓和課題研究,達到教師相互聽課、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同伴互助、專業引領、優化知識結構,共同提高地理教學水平的目的。
還要著力建設校本地理教學資源庫,圍繞課標教材的教學內容分工合作,充實、完善地理教學資源庫。收集、整理地理教學文字資料、VCD、DVD等圖象資料,配齊地理教學儀器、教具、標本、模型和教學掛圖,搞好地理園、地理室、天象館、野外地理考察基地和社會調查基地建設,並使之系統化、課程化,實現地理課程教學資源共享,從而整體優化中學地理課堂教學。
七年級地理學情分析篇三
來到美術中學實習已經近四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通過對地理課程的教授、學生上課情況、課下作業情況,發現雙語中學初一年級地理學科以下特點。
對小學升入初中的初一學生來說,經歷了基本的小學《科學》的學習後,對於地理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但是由於小學基本是以《語文》、《數學》、《英語》為主,《科學》只是簡單的了解,同時,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空間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
1、進入初中階段後,學科的增加,知識量的加大,許多的學生對教材的不適應,他們對地理學習的其實就是簡單的背誦為主,以為只要背誦了,就可以做題了。中小學的教材在教學重點上有所區別,以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為主,培養學生學習應用為主,學習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各科的知識壓力大,所以學生的在短時間內很難轉變小學生那種學習方法。
2、由於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有待加強,同時作為地理的第二語言,地圖在地理的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短時間內很難提高他們的地理學習能力,地圖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熟練,對於地圖的語言的表達能力欠加。加上目前教材與實際生活有些差距,學習覺得沒有實際功用,所以學生學習缺少熱情。
3、學生的不重視,人為的劃分主課和副科,考試知識只有30分值,不如體育50分值,而且知識很多很細,學習的難度大,學生更加以為學習地理是白花時間,不如學習其他語數外等知識。
4、師資力量的薄弱,初中共6個班,一位地理老師。
今後努力改進的方向:
1、上課用語應簡練,留給學生多多的思考時間、看圖時間。聯系時間。舉止大方得體。
2、培養地理的學習習慣,夯實基礎。在初一的基礎知識中,多讓學生操作教具中的事物,學生感興趣後,自然產生了習慣。
3、立足課堂,加強對圖的運用。課程標准有很多條的內容均標准明確說出運用地圖來學習,說明了地圖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必須立足於課堂的教學,立足於地理教材。地理課的教學,要注意教給學生讀圖、用圖的方法,要讓學生通過在課堂上反復的學習,最終掌握地理學習的一般規律。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要充分利用好活動提示。平時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節地理課,學生牢牢地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
4、立足生活常識,結合生活或時政 熱點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以致用,比如:地球的自傳和公轉,白天和黑夜,四季分明,可以舉身邊的列子來說明,這樣同學更容易理解。學習日本,了解日本、中國與釣魚島的位置關系,從地理角度了解釣魚島是中國的。這樣,學生更有興趣學 。
5、學生的動手操作,多讓學生動手找圖、畫圖,對圖的簡單掌握,這樣學習起來,難度降低了。
6、掌握地理學習的一般規律,例如學習初中的世界地理時,學習各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地理,首先學習其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其次是經濟、人口等人文地理知識。
7、反復重復,反復聯系,加深學生的印象。初中的地理學習的內容比較簡單,學習內容比較少。可以通過課上大量的練習、課上重要知識點的重復,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例如學習亞洲的時候我們會學習亞洲的地形地勢特點以及亞洲的世界之最,在學習俄羅斯的時候進行對裏海、貝加爾湖的強調,加深印象。
採取 措施
1、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及全面發展教育的理論教育,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地理學科的重要性。
2、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個別輔導,讓學生能找到一種適宜自己特長的有效的學習地理的方法。
3、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以上趣味地理課為主
4、對學生掌握的地理知識進行檢測,爭取做到課課清,以免課下耽誤時間。
5、多與學生和指導教師進行師生、師師的交流與溝通。
⑹ 一個初中地理問題
選C
緯線1°≈111KM
經線1°≈111KM*cos緯度
而然他從赤道40km北出發100km之後他到了赤道南60km根據上面的公式這兩個地方從東西方向走100km所跨的經度是不一樣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啊
⑺ 關於初中地理的問題
在經緯網圖中提取信息,首先要確定東西經(東西半球)和南北緯(南北半球)。在一般經緯網圖中,經度向東遞增的為東經度,經度向西遞增的為西經度。在極地俯視經緯網圖中,其關鍵是確定地球自轉方向,先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判斷南北緯,再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判斷東西經,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經度遞增的為東經度,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經度遞減的為西經度。其次是在經緯網圖中判斷方向,在一般經緯網圖中,可根據經線表示南北方向,緯線表示東西方向來定向。在極地俯視經緯網圖中,其關鍵仍然是先確定地球自轉方向,南北方向可根據離北極點或南極點的遠近來判斷,東西方向則要先確定兩地在緯線圈上的角度小於180�0�2劣弧段,再結合地球自西向東的自轉方向來判斷,順著地球自轉方向則向東,逆著地球自轉方向則向西。區域地理、沿著某經線或緯線地形剖面圖、沿著某經線或緯線的海陸分布圖的考查大多從經緯網、海陸分布和區域的結合入手,其中經緯度是判斷區域的最重要依據。因而在區域地理的復習過程中,不僅要熟悉重要的經緯線穿過的地區,還要引導學生明確各大洲和國家的經緯度(詳見下表),以地圖為載體來活化知識,確定各種地理事物的位置特徵,建立起區域空間概念。表格1:各大洲(除大洋州)的經緯度大洲大致的經緯度大洲大致的經緯度亞洲位於30�0�2E—180�0�2之間、北回歸線和北極圈穿過南部和北部北美洲位於60�0�2W—120�0�2W之間、北回歸線和北極圈穿過南部和北部歐洲位於10�0�2W—60�0�2E、40�0�2N—70�0�2N之間南美洲位於40�0�2W—80�0�2W、10�0�2N—50�0�2S之間非洲位於20�0�2W—40�0�2E、30�0�2N—30�0�2S之間南極洲跨經度360�0�2、大部分在南極圈以內表格2:主要國家的經緯度 國家大致的經緯度國家大致的經緯度日本位於130�0�2E—145�0�2E、30�0�2N—45�0�2N之間俄羅斯位於30�0�2E—180�0�2 、 50�0�2N—75�0�2 N之間印度位於70�0�2E—90�0�2E、10�0�2N—30�0�2N之間美國位於75�0�2W—120�0�2W、30�0�2N—50�0�2N之間埃及位於25�0�2E—35�0�2E、20�0�2N—32�0�2N之間巴西位於35�0�2 W—70�0�2W、0�0�2—30�0�2 S之間德國位於6�0�2E—14�0�2E、48�0�2N—54�0�2 N之間澳大利亞位於110�0�2E—150�0�2E、10�0�2S—40�0�2S之間地球運動類試題的考查也與經緯網密切相關。試題大多在經緯網中疊加日期分界線、晨昏線等,解題關鍵在與掌握經線與日期分界線、經緯線(經緯度)、太陽直射點和晨昏線等的相互關系,提取出疊加圖中蘊含的各類隱性信息,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推導出正確的地理結論。日期分界線有日界線和零時線共兩條經線,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淆,國際上人為規定了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它以180�0�2為基準(有三處彎曲),地球上日期的變更都從日界線上開始。地方時為零時所在的經線是另一條日期變更線,它則隨著地球的自轉在不停地自西向東移動,零時線向東到日界線之間的地區是今天,零時線向西到日界線之間的地區是昨天。兩條日期分界線的最大區別在於日界線以東日期遲一天,日界線以西日期早一天;而零時線以東日期早一天,零時線以西日期遲一天。北極南極βαΦAB在日照圖上提取和處理信息首先明確太陽光線與晨昏線相垂直、地軸與赤道相垂直的幾何關系。如右圖所示,∠α表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Φ表示出現極晝界線的緯度,∠α=∠β,∠α+∠Φ=90�0�2,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與出現極晝、極夜的范圍可以相互換算。經線與晨昏線位置關系所蘊含地理含義是判讀日照圖的另一要點。當經線與晨昏線相重合時,是北半球的春分和秋分;當晨線呈西北—東南向時,是北半球的夏半年,當晨線呈東北—西南向時,是北半球的冬半年;當昏線呈西北—東南向時,是北半球的冬半年,當昏線呈東北—西南向時,是北半球的夏半年。2.地理計算能力在經緯網圖或經緯網疊加圖中往往涉及到距離、時刻、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等地理計算,要完成地圖「語言」與地理計算的轉換和遷移,要求學生能在圖中提取和處理有關信息的基礎上,再根據地理公式、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加以計算或推理。距離的計算:在經緯網圖中,經線圈的周長都大約為4萬Km,所以緯度相差1�0�2,實際球面距離約為111Km。而緯線圈長度不等,在赤道上經度相差1�0�2,實際球面距離約為111Km;在其它緯線上經度相差1�0�2,實際球面距離約為111×CosΦKm(Φ表示當地的緯度)。時刻的計算:在經緯網與日期分界線、晨昏線的疊加圖中計算時間,首先要熟練在圖中判讀出隱含時刻信息的方法,方法一是用晨昏線與赤道的兩交點來定時,晨線與赤道的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6時,昏線與赤道的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8時;方法二是用晨昏線與高緯度緯線圈的兩切點(上圖中的A、B兩點)來定時,晨昏線與極晝地區的切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0時,晨昏線與極夜地區的切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2時;方法三是用日期分界線來定時,若日期分界線以東日期早一天,以西日期遲一天,則該經線的地方時為0時。方法四是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2時。地方時與區時的計算方法基本相同,先根據經度差或時區差推算出時差,再根據東面的時刻比西面早來推算出時刻。時刻與經度能夠相互換算,反之也要能根據時刻差計算出某地的經度。晝夜長短的計算:晨昏線把所經過的緯線分割成晝弧和夜弧,晝弧段和夜弧段的經度數換算成時間就是晝長和夜長。晝夜長短的計算要把握兩個相互換算關系,其一是晝長、夜長、日出時刻、日落時刻四者之間的相互換算;其二如前所述,極晝、極夜的緯度范圍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之間的相互換算。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正午太陽高度大小的計算公式是H=90�0�2-|Φ-δ|,其中H為正午太陽高度角,Φ為當地地理緯度,δ表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當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負值。所以正午太陽高度、某地地理緯度和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三者之間可以互相換算。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應用類問題主要有建築物間合理間距的計算和太陽能熱水器的合理安裝角度等。3.綜合分析能力由於經緯網知識的可綜合性很強,所以經緯網知識是培育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有效載體。區域地理綜合類試題,大多從經緯網與區域(含等高線)的結合入手設計,是以區域性、綜合性為主線的學科內綜合問題。例如2002年高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卷第36題、2003年高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新課程卷第8—11題,經緯度和等高線不僅是區域定位的主要依據,更重要的是,等高線提供地貌條件,經緯度提供當地的水熱狀況(氣候類型),地貌和氣候是形成區域特徵的兩大基本因素,不僅決定著整個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徵,也對該地區的生產、生活等人文地理現象產生影響,試題全面考查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區域內的組合。所以在復習過程中,要有意識地進行經緯網疊加圖的訓練,加深學生對經緯網疊加圖所反映的地理事實材料與地理規律、地理原理的理解,並理解各種地理事物的特徵、相互影響及差異性,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從時間和日期的計算入手,考查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極晝極夜的范圍以及季節變化的地球運動類試題,是以時間性、綜合性為主線的學科內綜合問題。例如2001年高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卷第1—2題、2003年高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卷第1—4題等,試題往往提供經緯網圖與晨昏線(或日出時間、日落時間)、經緯網圖與日期分界線等基本素材,在考核學生地理計算能力的基礎上,根據太陽直射點、晝夜長短、極晝極夜的范圍、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判斷季節,再全面考查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季節變化規律。在復習過程中,要抓住太陽直射點與晨昏線和經緯網與晨昏線(或日出時間、日落時間)、經緯網與日期分界線這兩條思維主線,構建起經緯網、太陽直射點、晨昏線、時間、日期、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極晝極夜、季節等地理知識的整體性,有助於學生理清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眾多知識點之間的層次、關系和規律。在分析解答地球運動類的問題就能起到開拓思路、明確方向、突出重點的作用,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多端思維,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