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中學為什麼設置地理課程

中學為什麼設置地理課程

發布時間:2023-07-05 14:47:59

A. 為何要把地理知識放入初中學習有什麼好處

中國的學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數學的學習上,刷題、奧數班、課外補習等。剛開始還問了我爸,後來看他的反應明顯是沒學過,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知識下壓過程。畢竟以前都沒數學課,沒准一千年後,相對論什麼的就是小學課程了。相信人類的潛力完全可以分階層,分目標,階段性學習。而不是扯了十幾年所謂的語法,到頭來還是沒法交流。

高中年齡階段出現辯證思維。如果那樣的話,孩子會一頭霧水,問老師,你們說啥嘞?小學五年級科學涵蓋了初中物理,初中生物,初中化學知識。能怎麼樣?小學就在學習初中相關學科內容了否則怎麼賺錢 有差距 有落差 才會迎頭趕上 才會去刷題能感動大學老師,能有這么用功的學生。小學生有的能過大學英語四級,大學生多讀了十年還掛科。

B. 中學為什麼開設地理課程!!!

學習地理的意義人們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一個人知識的淵博。地理學是研究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的一門科學,通過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可以幫助我們預知天氣變化、了解土壤演變、尋找礦產資源、辨別方向、避開或減小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影響、合理布局工農業、有效規劃人類居住的城市……;可以說地理知識是終身受益的知識。地理學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中學階段的學習中,自然地理主要包括宇宙環境、陸地環境、海洋環境、自然資源和自然災害及防禦,分別介紹了以人為中心的自然環境特徵及變化規律。人文地理則從人類生產生活角度出發,學習了人類活動的地理分布、生產生活特點及影響因素,也學習了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對地理環境產生的良性或惡性影響,並把人類在防禦和治理環境問題的經驗傳輸給人們。地理學可以說是一門十分實用的學問,大家可能還記得2004年印度尼西亞海嘯吧!還沒有忘記一個10歲的小女孩救了100多個人的命這件事吧!下面我就把湖北長陽都鎮灣中心學校李三元老師的一片文章獻給大家: 地理學習的內在追求 ──由英國10歲小女孩救活100條命想起的湖北長陽都鎮灣中心學校 李三元 內容摘要:地理學習的本質追求是充分讓學生組建「意義關聯」群,在不斷構建「意義關聯」群中生成智慧。而這一是需要為學生創設達成的「情景」,二是要為學生產生「意義關聯」保證足夠的時空條件。 關鍵詞:意義關聯;地理情景;時空條件;終極追求 大家一定還記得那個久久令人不能忘懷的事情:2004年12月26日那天,跟隨父母前往泰國海灘旅遊的英國薩里郡奧克斯肖特市的10歲小女孩蒂莉·史密斯,運用在聖誕節前兩周學到的有關海嘯的地理知識救活了玩味正濃的100條命,這是個了不起的貢獻! 這個事情事後發人深省:這100個人當中,難道每一個人對地理知識一竅不通?難道沒有一個人覺察到有什麼不正常的跡象?可是為什麼他們竟然毫無反應呢?甚至有人還對小蒂莉的善意提醒將信將疑。這難道是那些遊客積蓄不夠嗎?顯然不是,那個小蒂莉才10歲,想必積蓄一定未豐。是缺失最基本的生存經驗嗎?顯然更不是,論經驗,那100人當中,肯定有很多很有社會閱歷﹑經驗豐富的人。那麼是什麼東西阻礙了他們知覺滅頂之災並進而採取及時行動的反應呢?盡管追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那對於即將面臨死亡尚不自知的人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他們在這種情況下唯一欠缺的是什麼呢?我們不得不作深入思索,這或許對我們當前從事的地理新課程教育教學有著較大的啟發意義。 從上面事件看出,這不僅僅是一種生活常識的簡單運用,也不僅僅是單純地理知識的一次現場再現,而是一種源於鮮活經驗的直觀判斷,它體現了一場決定生死存亡的智慧較量。因為單純論常識的多少,論知識的豐富等等,那小蒂莉註定救不了那海灘上玩味正濃的遊客。正是籍著她那種本能的直觀判斷,小蒂莉不僅救活了自己,也救活了別人。 由此看來,重要的是擁有一種直觀判斷的生存智慧和本領,而這種東西顯然不是與生俱來的,全屬個人的心智努力。這不由得使我想起當前的地理學習來,學生學習地理的內在追求是什麼?怎樣才能把所學東西轉換成生命反應機制中的一部分,真正對自己的生活或是將來的發展有效用? 我們注意到小蒂莉之所以能活學活用才學不久的地理知識,一個重要原因是她將所接觸到的信息進行了自己的理解,賦予了開放性的意義關聯,並以自己的心智努力將這個意義關聯納入了生活經驗世界中,進行了多重自我構建,形成了一種基於自我體驗、感知之上的「情景性」心理反應圖式(即一個具有高度整合性的意義關聯群),這種圖式是非常具有個體獨特性的,一旦遇到相似的「情景」,便會自動激活其反應機制,正如我們所認識的直觀判斷那樣。小蒂莉能從海嘯到來的第一個「小波」就意識到大的海嘯會隨之而來,這是一種大膽的判斷,一種不容遲疑的決擇。然而這是當時無法進行歸因的,想必要是去仔細歸因,分析論證的話,老天爺也不會給出時間的。這不得不說明她從某種意義上在學習海嘯知識時進行了豐富的「意義關聯」:「海嘯是什麼?」「有什麼危險?」「發生海嘯時有什麼跡象?」「如果面對突如其來的海嘯我應該怎麼做?」等等,以此為契機和線索進行了多維的自我個性化的意義生成﹑組織,構建了一個對自己有特殊意義的「關聯群」。雖然這在當時她可能自己還沒有意識到,但她至少具有了那種「身臨其境」的反應機制,而這是自動生成智慧並予以發揮的關鍵。也就是說那個「小波」激活了先前「身臨其境」(在學習海嘯知識的當場)時所形成的有著多重意義關聯的「情景」,這個「情景」產生的「意義關聯」及時喚醒了蘊含著與將來相關信息聯通的多種可能的「意義關聯群」,也就是說在小蒂莉上課時所生成的「海嘯情景」衍生出了豐富的「地理意義關聯」,這個「意義關聯」在真的海嘯到來時,發揮出了積極的作用。我們得好好感激小蒂莉為我們提供了一次生動的如何學好地理的機會。 我們很快注意到真正的地理學習應是極力追求「地理意義關聯」的,那100人當中肯定有人不是少了地理知識,而是少了一種對地理現象生成「地理意義」並進而感知的意識,原來所學地理知識在他們眼中要麼是點綴,要麼是「食之未化」的老古懂,與自己的生活世界、經驗世界似乎毫無關聯,當然也就在關鍵之時派不上用場了,更不用說生成地理智慧了。地理新課標也在提出的新理念頭兩條強調:「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這些理念的背後其實質就是要讓學生在地理學習當中通過各種可能不斷地構建出豐富的「地理意義關聯」,形成一個個具有獨特的卻又相互交匯的有機「地理意義關聯群」,而不應再是過去那種「自己不在場」的旁觀學習者了。 那麼,如何讓學生真正不斷探尋地理意義關聯(理念中的「有用」就是有「意義」),提高學習水平呢?從上面分析中我們注意到,要產生豐富的「意義關聯」,首先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可以蘊育「意義關聯」的情景。要讓他們有一種「在場」的身臨其境之感,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在這個「情景」裡面,要激勵他們進行信息搜索,進行信息重組,進行價值判斷,從而生成頗具特色的「意義關聯」來。比如讓學生分析尼羅河的水位為什麼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時,就必須從可能的范圍內進行「意義關聯」的組合,在完成這個意義構建後,他們的大腦中一定會顯現關於這個河的豐富圖式(即標志著關於尼羅河的意義關聯群已初步建立)。不僅如此,這個「意義關聯群」與完成「亞馬孫河的河口平均流量為什麼是世界上最大的?」回答的「意義關聯」所生成的圖式是有差異的,這個關於差異(或者聯系)的圖式的建立,正是「意義關聯」運行的另一種「意義關聯」結果,我們需要的就是這樣生成的結果,一種看似錯綜復雜但卻是一個有機整體的結果,這個結果在某種意義上應是一種動態存在,具有相當的開放性,能隨時打開「連接」與內外界進行交流的、互動的。如果不是這樣,這個意義連接可能尚未真正建立,當然也談不上意義的關聯或轉化成直觀經驗了。過去看似有很多地理知識的絕對佔有者,之所以在後來的社會實踐中無大的建樹,在很大程度上與這個「意義關聯群」尚未形成或者尚不建全有關,那更不用說是有所創新了[筆者認為,創新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必須對自己所關注的領域有著豐富(或是獨到的)的「意義關聯群」。而這個格局的形成必須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在自己可以理解的情景中組建「意義場」,一種融入了個體認知、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諸多因素的結合體。因此,為學生創設能夠使其「身臨其境」的地理情景,成為產生「意義關聯」的關鍵。 其次,「意義關聯」的生成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作保證的。前面提到的創設「情景(或是學生能理解的問題情景)」只是為生成意義關聯定下了氛圍,提供了線索,奠定了基調,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保證「意義場」的真正建立,「意義關聯」的充分生長。初中地理教材一個突出特點是,在簡要文字敘述的後面輔以了大量的活動題,而這些活動題的完成必須是在解讀所給予的大量的圖片後才能很好的展開的,如果不是這樣,那探究學習肯定是皮毛膚淺的,或者說學生所要建立的意義關聯是無效的,在實踐中是不能生成意義關聯群的。也就是說教材為我們安排了這樣一個預設:學生真正對某個地理問題的解決,是必須在這些提供的地理圖片中去真正建構「意義關聯」才能達到的。如果學生在這些圖片中不能生成意義關聯,不能達到一種游刃有餘的話,其意義關聯的達成是很困難的。比如在分析北美西部海岸的氣候時,學生會注意到那裡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只在狹長的海岸一帶,這顯然與歐洲西部的情形相比是不一樣的。這是為什麼呢?學生要很好的知道結果的話,必然要對那裡的地形分布,那裡的洋流流動狀況,那裡的風帶影響等等方面形成「意義關聯」,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圖片信息,在意義關聯中完成對它的深刻認識,組建出一個個自己能理解的意義關聯群來。而學生在進行這種個體化的過程中,是需要足夠的時間和一定活動空間的。也正是這樣,學生的智慧才會誕生,地理知識才真正賦予了意義,注入了生機,才從根本上把它學活了,這也是地理學習的內在本質追求,更是彰顯其獨特價值功能之所在,故老師的職責在當下主要是為學生進行充分的探究提供相當的保障。 探尋地理意義關聯,應是地理學習的終極追求,更是衡量地理教育教學是否有實效的根本准則。

C. 為什麼中學生要重視地理的學習

1、學習地理可以培養人的邏輯思維能舉豎力,可以為學習其他科提供幫助,可以完善個人知識結構,可以培養人文精神;
2、學地理可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地理是文理的有機結合學畝塵科,學習地理可以為個人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在學習思考過程中,可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
3、學地理可以幫助其他科的學習,地理與政治,歷史學科緊密相關,學習過程中,知識會得到擴展,思考過程中,會緊密聯繫到其他學科,促進更好地學習。
4、學地理可以完善個人知識結構,在吸收知識的同時,會聯系所學對知識進行結構化梳理,整正耐大理的同時可以鍛煉邏輯,並學會梳理知識框架,養成習慣後有利於完善知識結構;
5、學習地理可以培養人文精神,地理多為常識性的知識,學習地理會開闊視野,因此對世界也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D. 中學地理為什麼屬於文科初中地理高中地理為什麼區別很大

我的專業是地理科學,也是地理教師,我的回答如下:一、中學地理課程和「地理科學」專業是兩個概念,有聯系但不能等同。中學地理課程是培養基本地理素養的基礎課程,人文性較強,依靠記憶理解就可以學好。地理科學專業是綜合性、人文性、自然性的專業,是「數理化天地生」六大基礎自然科學之一,系統性很強。二、地理在中學屬於文科的原因。地理屬於文科中的理科,理科中的文科,中學階段地理課人文屬性較強,知識較零散,需要記憶的內容很多,比如概念,定性描述語句,圖幅,表格,地圖等,並且在中學課程設置上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延襲蘇聯將地理劃歸文科的做法,一直沿用至今。三、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區別:初中重在培養學科興趣、建立學科框架、形成學習習慣,以了解地理區位,地理現象為主,知識點較少,內容比較基礎,難度不大。高中地理重在地理現象及地理規律的分析和應用為主,對於解決地理問題有很高要求,內容也比較多,同時有了明確的學科分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所以比較難。

E. 對中學生來說地理的重要性

學習地理有用 地理是研究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科學。人生活在環境里,人類離不開環境。地理學科引導我們去認識環境,教我們怎樣去適應環境,改造環境,使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因而也是我們學習生存的科學,是我們生活的工具,是每一個公民必須的素質。

地理學科的內涵非常廣泛,它不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學知識,與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等各門學科有著廣泛的聯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問題的地理思維方法還對我們學習其它學科大有幫助,使我們在這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淺。

地理學科的實用性很強,它引導我們把身邊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宇宙的奧妙,海陸的變遷,氣候的異常,資源的開發,工業的合理布局,農業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長,環境的有效保護等等,都是地理學科研究的內容;航空航天、南極探險、邊貿洽談、中東戰亂、三峽工程、經濟發展、「五一」旅遊、拉閘限電……無一不與地理有關。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身邊事物,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生活離不開地理;只要我們聯系實際學習就會感覺到地理非常實用且趣味橫生

F. 為什麼要學地理怎麼學好初中地理

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課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於是有人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內容我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初中地理學習方法

一、如何讀好地理教材

為什麼我們要學習地理?怎樣學好地理?這是我們全體學生在初中學習階段必須認真思考的。

同學們知道,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學好地理可以使我們知道整個地球的面貌,了解世界各地自然景觀的差異,了解世界各國的民族風情、秀麗河山,幫助大家解決一些難解的自然現象:日月星辰為什麼東升西落?為什麼有些地方山嶺眾多,有些地方地勢坦盪?有些地方荒無人煙,而有的地方人口稠密?為什麼南方山青水秀、流水潺潺,而北方山峰雄偉,河流乾涸等。

古代人們形容人的知識廣博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好地理,使我們加深認識家鄉的、祖國的、世界的地理環境發生發展及變化規律,更好地協調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有利於人類與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

怎樣學好地理?學習好地理的方法很多。通過對學生學習地理的調研,總結出下列步驟可供同學們學習參考:

(一)學習什麼內容?是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內容,還是城市分布的人文地理內容?是區域地理,還是綜合地理?

(二)在什麼地方?就是該區域的地理位置,它包括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及政區位置等,要搞清所學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與聯系,要充分利用地圖和地球儀,通過讀圖、填圖、繪圖等辦法得到鞏固與提高。

(三)為什麼有這種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要知道某一區域中為什麼有某種地理事物或某種地理現象及其之間存在差異的原因。學習時應認真聽課,特別注意老師的啟發、引導與指導的內容,結合課本「想一想」「讀一讀」「做一做」,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去認真觀察、探索、思考,用發散性思維創新地揭示出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及規律。

(四)將地理事物的存在和地理現象的發生與人類的活動聯系在一起進行考查。將地理現象與人類社會實踐聯系在一起,分析它對人類生活、生產有哪些有利影響,哪些不利影響。

(五)掌握地理事物發生、發展及變化規律,運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好人類同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例如,人類怎樣合理利用各種資源來發展生產、改善生活?怎樣防禦自然災害,減少或免受損失?怎樣保護環境,使人類的生存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學習地理要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學會閱讀使用繪制地圖、圖表的技能與方法,學會用比較法和綜合分析法理清地理區域的差異性和相關性。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自然和社會地理現象,多動腦去想一想、多動手畫一畫、做一做,多參加地理課外活動,多參與地理研究性學習,多閱讀地理書籍、報刊,多看地理節目,多收集有關地理信息,豐富自己的知識,從而增加自己的才智,使自己對大自然奧秘產生極大興趣。在學中用,用中學,這樣一切地理現象和社會現象將迎刃而解了。

二、運用地圖學習地理

同學們從小學開始,就已了解到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地圖不但展示了各個區域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而且還能概括地反映出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分布狀況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不會閱讀地圖是無法學好地理的。那麼應當怎樣閱讀地圖呢?

一般說來,閱讀一幅地圖,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人手。

第一步,認識地圖。這是閱讀地圖最基本的一步。地理課上老師一定按這樣的步驟教同學們認識地圖:

1,在各種地圖上判斷方向,了解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位置。

2.通過對比例尺的運用量算地理事物間的大致直線距離。

3.了解各種表示地形的圖,從而推斷地勢的大致起伏狀況和主要地形的特徵及分布。

4.通過對各種圖例的了解,在地圖上認識和查找各種地理事物。

通過以上四點,我們知道「認識地圖」的意思就是要能夠在各種地圖上判方向、量距離、明高低、識事物。這項讀圖基本功希望同學們一定要掌握好。

第二步,熟悉地圖。在認識地圖的基礎上,同學們就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或自行根據課文有關文字內容對地圖進行有目的的閱讀了。

閱讀地圖時,要盡量將有關的地理事物一一落實在圖上,以便了解和熟悉它們的空間分布情況。必要時可以用紅藍鉛筆進行描繪。如海岸線描繪成藍色,地區之間的分界線描繪成紅色,山脈走向按文字注記描成紅色等。例如學習我國北方地理時,就可在「我國北方」的地圖上了解以下幾項內容。

1.從多種角度如全國、緯度、海陸、山河、鄰國等,來判斷我國北方所處的位置。

2.主要地形區的分布和組成。

3.耕地和草原的分布。

4.主要河流湖泊和水電站。

5.主要礦產分布。

6.主要工業部門和工業城市。

7.主要鐵路線及港口等。

通過對以上內容的一一落實和查找,對我國北方就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而不應離開地圖去死記硬背課文中的有關內容。這樣學到的地理知識就容易鞏固。如果同學們能夠和語文課、政治課、歷史課上所學的內容相聯系,那麼讀地圖的興趣就更濃。

第三步,分析地圖。這是閱讀地圖的較高要求了。

認識地圖,熟悉地圖,只不過是從外部表面現象上認識地理事物。而分析地圖是要對這些表面現象進行具體分析,以便加深對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進一步理解。

例如,結合課文內容閱讀「西亞和北非」圖,可以分析出從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最近水道,從而加深了解土耳其海峽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交通要沖,了解了蘇伊士運河連結的海洋··一得出本區是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對「五海、三洲、二洋」之地的戰略地位有了突出的印象。

通過對波斯灣沿岸的石油資源分布的觀察,會對該地區石油在世界上所處的重要地位有明確的認識。

循著「石油的海上運輸路線」,可以了解四個海峽和一條運河在海洋運輸中的重要性。

又如,我們通過文字介紹,知道上海是全國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工業、金融、商業、對外貿易、科技信息等方面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通過讀圖分析,我們還可以對上海有更深人的了解:

.上海地處長江三角洲東部 ,地勢低平,河網密布。

.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周圍農業基礎優越。

3.上海瀕海臨江,地處我國「黃金水道」和「黃金海岸」

的交匯處,又有腹地廣闊的地理位置優勢,發展了遠洋、沿海、內河、鐵路、公路、航空運輸方式,形成了四通八達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

20世紀90年代,我國政府向世界宣布開發、開放浦東(上海市黃浦江以東),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把上海建設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經濟的飛騰。同學們,這樣「圖文結合」學習地理,是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呢?如果你查閱歷史書籍,還可以了解到古代上海漁民在江中用竹編的「息」捕魚捉蟹,吳淞江下游一帶有「雇讀」之稱,後來「息」演變成「字息」(繁體字),這就是上海簡稱滬的由來。相傳戰國時春申君黃歇疏鑿黃浦江,故又稱「春申江」,上海又有一個別稱「春申」,這就是「申」這個上海別稱的由來。

當然,以上只是介紹了閱讀地圖的一般方法。各種各樣的地圖包羅萬象,每一種都有一定的閱讀技巧。在有些地圖的下方,還附有讀圖提示和要求,這些往往是讀圖的重點所在,帶有導向性質,千萬不可忽視。閱讀地圖學習地理知識,在於通過了解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三、通過實踐活動學習地理

從漫長的地質時代到未來,從地球到浩瀚的宇宙空間,從國際上的種.種新聞到身邊的天氣變化……和地理知識相關的實踐活動太多了。如果同學們能夠利用實踐活動學習地理知識,或者把學到的地理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那麼我們的學習就會更加生動活潑。

地理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地理課外活動有些可以在校內開展,有些可以在校外開展。地理課外活動的形式有豐富知識性質的,有動手操作性質的;有全體同學參加的,有個別自願參加的;有普及型的,有提高型的。歸納起來,地理課外活動有以下兒種。

(一)觀測預報。主要內容有氣象、物候觀測預報,天文、地震觀測預報,環境觀測預報等。

例如,用家用溫度計測量早、午、晚氣溫並記錄下來與當日氣溫部門發布的數據對照;還可用地溫計觀測地溫;用空盒氣壓計觀測氣壓;用小旗、樹枝、炊煙、大樹等搖動狀態估測風力。

時間長了,有了積累,就可以試著做補充天氣預報。還可以觀測星空,認識恆星、行星、星座、彗星;觀測日食、月食等各種天文現象並記錄或拍照。不間斷地觀察井水的情況、動植物的情況,可以發展地震前兆。注意觀察某些敏感花草、樹木的變化,可以發現環境質量狀況的變化等等。

(二)考察旅遊。主要指在老師帶領和指導下進行地理野外考察或旅遊活動。如地貌類型的辨認,地質構造的觀察,礦物和岩石的判斷,土壤植被類型的辨認,河流湖泊的觀察,海岸類型的觀察,名勝古跡、奇峰異洞的探訪等等。

(三)參觀調查。主要是指對人文、經濟活動的參觀調查。

例如學校組織同學們到工廠、礦山、碼頭、農村、牧區、車站、飛機場、博物館、展覽會進行有目的的參觀活動,以及鄉土地理調查、環境質量調查等等。

(四)製作和操作。主要是鍛煉我們的動手能力。如製作礦物、土壤、岩石標本;製作地球內部構造模型;製作火山構造和地震構造模型;製作等高線原理教具;製作乒乓球地球儀;製作課堂教學用的投影圖片;利用電腦演示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的程序編制和操作等。

(五)閱讀寫作。主要是對地理科普廣播、電視的收聽收看;地理雜志、書籍的閱讀;地理小論文、地理調查報告的撰寫;地理櫥窗、地理畫廊的布置;地理黑板報、牆報的編寫設計一等等。

(六)競賽演講。主要包括各種地理知識和地理演示和操作的競賽。如國情知識、環保知識、氣象知識、世界地理知識、鐵路航線知識的競賽活動等。

(七)集會游戲。如組織地理晚會,表演與地理有關的文娛節目,舉行地理猜謎活動,舉行拼圖游戲,舉行與地理知識有關的郵票展覽等等。

初中地理學習方法與技巧

一、用好地圖是學好地理的關鍵

有人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可見,地圖對於地理的重要性。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課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因此,學會用好地圖是提高地理成績的關鍵。那麼如何才能用好地圖呢?我們要從三個方面說起:

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地理學科的重要知識很多都「藏」於地圖中,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地圖就是知識的骨架、是知識的脈絡,掌握了地圖,就能從中發現規律,如果長期堅持,不僅能發現地理學科的美,更能讓知識與地圖相結合,形成良性循環,進而讓地理變得更簡單。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讀圖、用圖方法。學習地理光有習慣沒有方法是不行的,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先觀察什麼、再觀察什麼,這樣才能一層一層把復雜的地圖拆分開,不會漏掉細節。通常我們在讀圖、用圖的時候會經過:獲取信息、分析地圖、說明原理三個步驟。

二、用好地理課本是學地理的基礎

無論什麼學科教材是根本,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學好地理教材是鞏固地理基礎、提升地理成績的前提,那麼我們該從哪些方面做起呢?

1、要熟悉地理課本中的基本概念

要想了解所學地理知識,必須要從基本概念入手,如果什麼是地勢、什麼是地形都弄不清楚,又怎麼能了解後續所講的知識呢?因此,弄清概念,才能學好地理。

2、理清知識脈絡

其實,地理難就難在不同地方的氣候、環境、人文都不一樣,需要同學們區別對待;而這也恰恰是地理簡單的一面,只要我們理清地理要素有哪些,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就能理清知識脈絡,進而形成知識網。

3、學會歸納總結

①找出知識的相似性和規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具有范圍廣、信息多等特點,但是它對同一類型知識進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規律性。例如描述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氣候特徵,往往要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來加以說明。而氣溫又包括著年平均氣溫、年溫差和氣溫的分布等內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時空分布所組成。

②將差異性較大的地理知識進行對比梳理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地理環境或地理要素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或相似性。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一點,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例如:北方和南方因為維度不同,造成哪些差異;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有哪些相同點又有哪些不同點。

三、形成地理思維能力

形成地理思維能力,有助於初中生更好的認知地理、更快的掌握地理知識,培養地理思維能力也是初中地理課程的重要目標。初中地理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只要我們在某一章節中從中能找出一兩個關鍵要素就基本上能串聯整章內容。而初中地理主要側重於區域地理,所以,思考問題時圍繞地理位置這一關鍵因素,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徵,這樣學起來就會非常的輕松。

G. 中學為什麼要開設地理課程!

一、課程理念
(一)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
為滿足時代發展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和形成學生終身學習的學科基礎,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精選學科基礎內容,增強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學生生活的聯系,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等問題為重點,以現代科學技術方法為支撐,以培養公民的現代文明素質為宗旨,一方面提供現代公民所必備的地理知識,引導學生關注人類所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和區域發展問題,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增強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了解地理學的學科特點與應用價值,進一步強化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為進一步學習相關專業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
按照構建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的普通高中課程的總體要求,建立具有多樣性和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以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了解現代地理科學應用技術與方法等不同需要。在統一要求學生共同學習必修模塊的基礎上,不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發展的需要,在課程標准規定的選修模塊中自主選修,還可以利用研究性學習的學時和學校自主開設課程的學時進行相關地理內容的研究和學習。 (三)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
地理環境和人地關系的開放性特點決定了地理教學必須突出開放性和實踐性。高中地理課程的實施應重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加強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的聯系,注重實踐活動。除了課堂學習以外,高中地理教學必須組織學生開展充分而必要的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通過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案例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講授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的恰當選擇與合理應用,來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 (四)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一方面,擴展了地理科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技術,另一方面,也進一步豐富了地理學習的途徑和手段。因此,應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對高中地理教學的影響,重視開發和應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地理課程資源,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加強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整合,優化教學手段和方法,促進學生自主、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五)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
按照普通高中課程要建立發展性評價體系的總體要求,必須改進高中地理課程的既有評價方式,實行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綜合評價要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有效結合,重視反映學生發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結合,以及反思性評價與激勵性評價的結合。
二、課程目標
高中地理課程的總體目標要求學生:能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
總目標的三個方面囊括了基礎性學習的全部內容,是學生今後學習、生活和做人的必備基礎,是今後適應社會需求和自身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為了使總目標更具體,課程標准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了分解,三個維度構成了高中地理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有機整體。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識目標
(1)地球和宇宙環境的基礎知識
地球作為宇宙中的天體,其運動和變化受到其他天體的影響。地球上發生的許多地理現象與宇宙環境息息相關;同時,人們把宇宙環境作為人類生存發展的後備資源和後備空間來源。
(2)自然地理環境的基礎知識
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地理環境是由許多要素如地貌、氣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組成的。這些要素並不是簡單匯集或在空間中的偶然結合,而是通過地殼物質循環、大氣環流、水循環等一系列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彼此之間發生密切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因此,自然地理環境是一個開放的物質能量系統。課程目標要求學生「理解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以及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3)人文地理環境的基礎知識
人文地理環境是由許多要素如人口、聚落、城市、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商業、文化、旅遊等組成的。地理課程應當反映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重要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因此,課程目標要求學生「了解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理解人文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特點,認識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及主要途徑。」
(4)區域差異的基礎知識
教學要突出區域差異和區際聯系,強調不同尺度區域在各種地理要素綜合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區域差異,從中尋找制約人地關系協調發展的因素。因此,課程目標規定學生要「認識區域差異,了解區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途徑。」
(5)地理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
地理信息已成為規劃和管理、宏觀決策、微觀生產、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空間支撐信息,特別是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已經成為許多領域的技術支撐。地理課程對地理學的這些新發展給予了較多的關注,強調了地理信息技術的實際應用價值,引導學生直觀地、感性地認識「3S」技術的基本知識及其應用原理。
2.技能目標
(1)地理觀測、地理實驗和地理調查的基本技能
地理實踐是學生探究地理過程、地理成因與地理規律的主要途徑,也是獲取地理信息、學習地理知識、研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技能和手段。在地理實踐中,聯系生活,可以豐富地理知識內容;接近生活,可以涉及學生本人生活的諸多方面。課程注重與實際相結合,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讓學生「學會獨立或合作進行地理觀測、地理實驗、地理調查」。
(2)閱讀、分析、運用地理圖表和地理數據的基本技能
地理圖表既能形象地顯示地理事物的特徵、空間位置和發展過程,又可把數據具體化、形象化、規律化,它不僅是地理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和表現形式,同時也是地理課程的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分析和運用地理圖表及地理數據,可以獲得有關地理事象的空間位置、聯系及動態變化,地理事象演變,地理原理等信息。
課程標准採用以技能帶知識,以活動帶技能的方法,將地理知識與地理技能有機結合。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過程與方法」的目標,更加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生活體驗,強調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形成地理表象。倡導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分析、判斷並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從而體驗學習的過程和學會學習的方法。
1.獲取、整理、分析、運用地理信息的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初步學會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手段搜集地理信息,嘗試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對地理信息進行整理、分析,並把地理信息運用於地理學習過程。
例如:收集家鄉某條河流的資料,分析其變化的主要原因,並對該河流的綜合治理和開發提出自己的設想;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時期的地圖、照片或進行走訪,討論城市的變化,交流感想;用電子地圖(網路或光碟形式)查詢城鎮、交通、旅遊等信息;收集有關資料,寫一篇關於海平面上升對沿海地區影響的小論文等。
2.發現、探究、解決地理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方案,與他人合作,開展調查和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例如:連續五天以上觀測學校操場正午旗桿的影子變化,記錄並總結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分析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原因;繪制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說出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模擬「選房購房」活動,通過上網瀏覽、收集廣告資料、實地調查考察等多種途徑,對幾處商品房的區位、布局、設施、環境等方面進行評價;以某經濟發達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問題,了解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措施。
3.表達、交流探究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鼓勵學生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學習和探究的體會、見解和成果。
例如:觀看介紹海洋的影像資料或參觀海洋科普場館,以「21世紀是海洋世紀」為主題,舉辦一次演講會;聯系本地實際,撰寫一篇有關環境問題的地理小論文,並參與宣傳環境保護的活動等。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包括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具有科學精神和正確的人地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意識,成為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
1.培養學習興趣、科學態度和審美情趣。
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例如:模擬設計某地區交通運輸線路和站點的布局方案,簡述設計理由;收看相關電視節目,如「DISCOVERY」(探索)等,了解在野外考察中GPS的功能;結合自己的旅遊經歷,交流欣賞旅遊景觀的親身體驗;選擇一種形式(如寫一篇小短文、繪制一幅圖,或者製作一段動畫等),向家人或同學講解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2.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引導學生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關注我國環境與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例如:結合學校所在地區的城鎮建設實際,討論城市化過程對於區域發展的推動力,以及應當注意的問題;收集世界和中國旅遊景區的各種資料,在班級進行展示交流。
3.樹立國際合作和全球意識。
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區域聯系與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突出。培養具有世界觀念和責任感的公民,已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教育新理念。在這方面,地理教育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因此,通過教學應使學生了解全球的環境與發展問題,理解國際合作的價值,初步形成正確的全球意識。
例如:舉例說出當前全球環境問題的管理與國際行動;舉例說明某一區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對其他區域的影響。
4.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通過地理課程的學習不斷增強學生對資源、環境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培養學生關心和愛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例如:參觀自然保護區、生態農業園區、清潔生產的工廠、污水處理廠等,寫一篇觀後感;舉行「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主題班會,制定本班愛護環境的守則;針對本地區某一突出的環境問題,開展調查,並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及危害。

H. 我國中學地理課程是怎樣設置的

我國中學地理課程設置
一、我國中學地理課程設置的演變
我國古代學校中沒有專門設置的地理課程,地理知識的傳授多分散在《四書》《五經》《尚書·禹貢》等書籍的學習之中。19世紀我國沿海城市的一些新式學校中開始有了地理課程,但中小學各年級正式設置地理課程是始於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之後。90多年來,我國中學地理課程的發展大約經歷了以下幾個主要階段。
(一)清末階段(1904~1912年)
1904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度興辦學校,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實行癸卯學制。《奏定學堂章程》是我國最早制訂的、在全國范圍中小學普遍施行的含有地理學科的課程方案。當時中學學制5年,一、二年級安排地理概論、亞洲總論、中國地理等內容,三、四年級開設外國地理,五年級開設地文學。教學時數,除了二年級每周3學時外,其餘年級都是每周 2學時,總時數為每周 11學時。1909年後中學分文、實(理)兩科,文科在一、二年級開設中國地理,每周3學時,三、四、五年級開設外國地理,每周2學時,總時數為每周12學時;實科一、二、三年級開設中國地理,四、五年級開設外國地理,每周均為1學時,總時數為每周5學時。
在這一階段,地理課程的內容主要敘述中外各國的疆域、山川、城市、交通、物產等,課本的編寫具有地理志、地方誌的特點。
(二)辛亥革命後至新中國建立前階段(1912~1949年)
在這個階段的前期,地理課程變動較多,開設的課程主要為中國地理和外國地理,也曾在高年級開設過自然及人文地理概論;總時數也有變動,每周有8學時、6學時、9學時不等,並且也不是所有年級都開設地理課程。後期(1932年以後)則是歷史上開設地理課學時較多的時期之一,總時數達12學時,在初中和高中總共6個學年中,全部開設地理課程,每周均為2學時。課程內容,無論是初中、高中甚至小學,基本上都是循環重復,從本國地理到外國地理,區別僅是內容的繁簡。
這一階段地理課本的編寫質量有了提高,打破了過去地方誌式的框框,並吸收了當時地理科學研究的一些成果。但課本中也存在一些錯誤的觀點,如地理環境決定論、優秀種族論等等。
(三)新中國建立以後至「文化大革命」階段(1949~1976年)
這一階段地理課程變動較大,整個學校地理教育可以說是經歷了一個由興旺趨於萎縮的過程。解放初期,地理課程的體系基本上按照解放前的舊體系,但在內容上,刪除了地理環境決定論等觀點,加強了愛國主義教育。1953年至1957年期間,主要參照蘇聯模式,課程體系由自然地理到經濟地理、由世界地理到中國地理,地理課時數總共達每周12學時,也是歷史上開設地理課學時較多的時期之一,在內容上相對比較系統、完整,但結合我國實際尚不夠。從1958年開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地理課程基本上屬於教學內容和教學時數削減的時期。這一時期地理課學時數削減幅度很大,從1957年每周的12學時,削減到1958年的8學時、1959~1962年的5學時,甚至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一段時間全國大多數中學都停開地理課,學生的地理知識水平普遍下降。
(四)「文化大革命」以後階段(1976年~現在)
「文化大革命」以後,地理教育處於振興階段,地理課程逐步得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學地理課程設置概況一覽表(括弧內為學時數)到恢復,學時也由少到多,逐步得到增加。不僅在小學,而且在高中一年級(或高中二年級),以及高中三年級的文科班也開設了地理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初中階段開設區域地理(包括中國地理、世界地理、鄉土地理),高中階段基本上講授系統地理。在指導思想上,逐步明確了以人地關系、可持續發展理論作為地理教學內容的核心論題。在地理課本的編寫上,由以往「偏重提供事實材料」向「事實與原理相結合」方向轉變,區域地理內容的組織由條述法向特徵法轉變,課本的表述方法也由以往的文字表述為主向圖文並茂方向轉變。
在這一階段,我國各地雖曾編寫過一些不同版本的地理課本(包括各地的鄉土地理課本),但在大部分時期主要還是採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全國通用的統編教材。從1993年秋季開始,我國在全國范圍推廣使用多種不同版本的地理課本,這標志著我國的地理教材已由「一綱一本」(全國一個大綱,一種課本)走向「一綱多本」(一個大綱,多種課本)和「多綱多本」(不同的大綱,多種課本)的改革時期。
二、我國現行中學地理課程的設置
根據原國家教委(今教育部)1990年頒發的《現行普通高中教學計劃的調整意見》和1993年頒發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地理教學大綱(試用)》,現行中學地理課程設置如下:
初一開設世界地理,每周3課時,課程內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和地圖初步知識,作為學習中、外區域地理的基礎知識;第二部分是世界概況,是對全球的總認識;第三部分是各大區地理特徵和一些國家地理知識;第四部分主要講時區、日界線和世界環境保護。
初二開設中國地理,每周2課時。四年制初中比三年制初中每周多一課時。教材按照中國地理總論→中國區域地理→中國在世界中,即總論→分論→總論的編排方式安排順序,最後學習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理和鄉土地理。
高一地理(必修)每周3課時。高中地理共計十一章,前五章屬自然地理,主要講地球的宇宙環境和人類的自然環境。後六章屬於人文地理,講述當前世界性的環境問題,也是我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面臨的重要問題。
高三地理(選修)每周4~6課時,屬文科選修,教材內容以中外區域地理為主。
1994年開始,原國家教委又組織有關方面人員編制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地理課程標准(教學大綱)。按照新高中地理課程方案的設計:高中一年級開設的地理為必修課,每周3課時,學習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有關的知識;高中二年級和高中三年級開設的地理為限定性選修課,高二每周1課時,高三每周2課時,主要學習人文地理知識。目前,新高中地理課程正在天津、山西、江西等省、直轄市試點,2000年起在全國推廣。
此外,上海市經國家教委(教育部)批准,在1988年也設計了一套初、高中地理課程設置方案,試點後已於1993年起在上海地區施行。此方案規定,6年級(9年義務教育一貫制)開設自然地理基礎(每周1課時),7年級開設世界地理(每周2課時),8年級開設中國地理(每周2課時),高中二年級開設必修地理課程(每周2課時),高中三年級開設文科班選修的地理課程(每周3課時)。
浙江省也經國家教委(教育部)批准,試行綜合課程方案,將初中階段地理課程的內容分設在自然和社會兩門課程之中。
三、台灣、香港中學地理課程的設置
(一)台灣地理課程設置
台灣中小學修業年限為12年:其中國民教育(即義務教育)為9年,前6年為國民小學,後3年為國民中學(即初級中學),合稱國民學校;3年普通高中,另稱高級中學。
近年來國民中學單獨設置地理課程。初中三個年級都開設地理課,周課時總量為5課時。第一、二學年每周2課時,第三學年每周1課時。在三年六個學期中,前四個學期主要講中國地理,後兩個學期主要講授外國地理。
高中三個年級也都開設地理課。高中地理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高一、二年級地理為必修課程,每周2課時,第一學年為地理通論,第二學年為外國地理和本國地理。高中地理選修課設在高三年級,分設人文地理、經濟地理和地球科學三門。高三實行文理分科,理科可選地球科學,文科選人文地理或經濟地理。
(二)香港中學地理課程設置
目前香港的學制是: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稱中四、中五),大學預科一年或二年。20世紀80年代以前,香港私立中學較多,後因經濟迅速發展,公立學校大大增加,到1985年已有70%的中學生在公立中學就讀。地理課程在香港普通教育中是受到重視的。一般中學從初一到高二年級都開設地理課。這一方面是由於香港在1997年回歸祖國以前的一百多年裡為英國佔領,深受英國的影響,繼承了英國重視地理教育的傳統;另一方面也與香港的環境條件有關。
香港地理課程的設置是:初一為香港本土地理,初二、初三為世界地理。不修讀地理的學生改念社會科。社會科是一門綜合了歷史、地理、經濟和公共事務的科目。地理和社會這兩門學科都是初中階段持續三年的必修課。
高中地理課程開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經濟地理。香港中學習慣把高中分為文、理、商三組,其中修讀地理的學生較多。

閱讀全文

與中學為什麼設置地理課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8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7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1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2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3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