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概括一個國家的地理特徵,包括哪些方面。 越詳盡越好。
首先,是所處的位置,處於哪個大洲,主要的經度和緯度范圍
然後,是地形,該國主要的地形特徵,主要的地形是什麼,這些的地形分布是怎樣的
接著,是氣候,寫出該國主要的氣候和其氣候特徵以及其所在的自然帶,寫出主要特點就行了
另外,是資源,主要寫自然資源的特點,可以把河流,礦產,土壤等的特點都概括一下
最後,是人文方面,可以先寫其經濟,是屬於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然後對該國的主要經濟加以敘述,是以第幾產業為主的,也可以寫出各產業所佔的比例,再寫農業工業的分布,工業區,農業區等等,接著可以寫交通,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什麼,交通網的特點,然後可以分析其城市化水平和老齡化等方面。
⑵ 地理位置特徵包括什麼.!
學習地理,要特別重視分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位置特徵。可以說,分析地理問題,首先就要抓住位置特徵。一個地區的氣候特徵,很大程度決定於該地所處的位置,這里的地形、水文、植被等自然特徵也都打上了該地所處位置的烙印,工業、農業、交通、貿易、城市的布局和發展離不開位置條件,人口的分布狀況也與位置條件有關。
一般要注意分析以下幾個位置特徵。
(一)緯度位置
緯度位置是影響氣候的最基本的因素。分析時要注意這個國家處於什麼緯度帶,處於什麼氣壓帶和風帶控制下。如分析我國的緯度位置,就要通過讀圖知曉我國最北地點的緯度和最南地點的緯度,得出大部分地區在中緯度,南部一小部分地區在低緯度的結論,進一步分析可知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北溫帶,南部一小部分在熱帶,決定了我國大部分地區熱量資源比較豐富。再如俄羅斯和加拿大面積很大,但是都有面積很大的人口稀少的地區,什麼原因呢?也要首先分析這兩個國家的緯度位置。這兩個國家人口分布狀況與所處的緯度位置有很大關系,這兩個國家的大部分地區處於高緯度。
由於氣候對經濟發展,尤其是對農業影響很大,所以不同緯度地帶農作物有差別,農業有不同特點。在分析一個地區農業特徵的形成時,必須要聯系該地所處的緯度位置。
(二)海陸位置
分析一個地區所處的海陸位置,既要看該地區是在內陸還是沿海,還要看是處於大陸東岸還是西岸,處於不同的海陸位置對氣候影響也很大。如我國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減少,就與我國的海陸位置有關。再如亞熱帶的大陸東岸與大陸西岸氣候有不同的特點。
海陸位置還影響交通及對外的經濟聯系。日本和英國發展經濟都利用了其海陸位置的優勢,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比內地經濟發達,海陸位置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三)交通位置
分析一個地區的交通位置要看是否有海運之便,海洋運輸的優點是海港及其附近地區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另外,還要分析其鐵路交通、公路交通、內河航運、航空運輸條件,處於交通樞紐位置,對經濟發展十分有利。
發展經濟,特別是發展工業的地理位置優劣與運輸條件關系很密切。工業原料、燃料的輸入,產品的輸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世界和我國的一些重要的工業中心,一般也都是世界或區域的交通運輸樞紐。
由於現代運輸條件在工業布局的重要作用,所以當一個地區運輸條件改善,這個地區的工業布局環境就得到優化。
(四)與經濟中心的相關位置,與資源富集地的相關位置
經濟中心對周圍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輻射作用,其輻射力與距離遠近有關。一般情況是,經濟中心對遠距離地區,輻射力較弱;對近距離地區,輻射力較強。在我國的大城市周圍,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現象:近郊地區經濟比較發達,遠郊地區經濟比較落後。
廣義的資源不僅包括自然資源,還包括人力資源、技術資源等社會資源。與有關資源富集地接近的地區,受其影響,發展與其相關的產業部門具有有利條件。如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工業、技術指向型工業、原料指向型工業的布局都要考慮相關的條件。
在分析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條件,在進行工業布局、農業布局分析的時候,必須考慮與經濟中心的相關位置,與資源富集地的相關位置。
⑶ 求我國主要區域的區域地理特徵整理
人為:人口激增;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如過度開墾、過度放牧,流域內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過度樵採造成植被的破壞。 ③長江中下游的洪澇:自然:有的年份流域內多降水,流量大;蓄洪、泄洪能力不足; 人為:中上游植破壞,水土流失,使中下遊河道淤積,泄洪能力下降;圍湖造田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等。 ④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黃土土質疏鬆,易被沖刷;降水集中,多暴雨,雨水沖刷能力強 人為:毀林、毀草開荒破壞了植被;開礦、修路等基本建設,不注意水土保持。 9、環境問題產生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使土地退化;泥沙淤積,河床抬高,易產生洪澇災害;造成當地生態環境惡化 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生產潛力衰退;造成細沙裸露,在北方,冬春季節形成沙塵暴 破壞森林資源的危害:局部地區氣候發生變化,如降水量減少;導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劇。 10、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的整治: ①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整治:退耕還林還草、恢復植被;調整土地利用結構;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 ②長江中下游的洪澇整治:營造長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修建水庫,控制洪水;中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退耕還湖,提高湖泊的蓄洪能力等。 11、森林資源的環境效益: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種和維護生物多樣性、凈化空氣、美化環境、吸煙除塵、防風固沙 12、現存的原始森林的分布:亞寒帶針葉林(俄羅斯、加拿大),熱帶雨林(亞馬孫平原、馬來群島、剛果盆地) 13、我國三大林區:東北林區(大小興安嶺、長白山)、西南林區(橫斷山區)、東南林區(東南丘陵) 14、長江流域的開發和整治: ①資源:剖析流域的自然環境(地形、氣候、河流)和自然資源; ②資源開發:上游的水能(三峽)、中游的礦產、農業,下游地區的農業、滬寧杭經濟區建設; ③整治:著眼於流域各段的主要問題(生態或環境問題及自然災害等)。如上游的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中游的洪水災害,下游的水污染和大氣污染。 15、黃河流域的開發和整治: ①資源:剖析流域的自然環境(地形、氣候、河流)和自然資源; ②資源開發:上游的水能梯級開發、中游的煤炭、天然氣、農業,下游的農業、環渤海經濟區建設; ③整治:上游的荒漠化,引水量過多,中游的水土流失,下游的「地上河」、斷流現象、污染問題。 16、分析流域的地理條件:①自然條件:流域位置、自然環境條件: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地形、氣候、水系特點)、自然資源(礦產)②人文條件:人口、經濟發展基礎 17、流域開發的核心內容是:資源,特別是水資源、能源資源和礦產資源的結合,可以發揮綜合效益。 流域開發的制約因素:洪澇災害頻繁、水土流失嚴重和環境污染加劇等方面 18、農業生產條件:自然條件(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社會經濟條件(市場、交通、工業基礎、機械化水平、勞動力、政策、科技等) 19、區域農業生產的布局:平原—耕作業、高原—畜牧業、山區—林業、牧業 20、區域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黃淮海平原的鹽鹼化;西北地區的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東北平原的黑土肥力下降;華北地區的水資源短缺;東北地區的熱量不足;西北地區水源不足;青藏高原地區的熱量不足;南方低山丘陵、雲貴高原、橫斷山區等地區的地形限制等等。 23、能源資源是指:水能、煤、石油、天然氣等 24、我國主要的自然災害:①地質災害:地震、泥石流、滑坡;②氣象災害:台風、寒潮、乾旱、洪澇; 25、我國各種災害的分布區:華北——旱澇、地震;華東、華南——旱澇、台風;西北——風沙;西南——地震、山災;東北——旱澇、低溫;西部——地震、高寒;台灣——地震 26、我國氣象災害的成因:見必修一第二章16 27、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其緯度大約是33°-34°N) ①氣候界線:一月0℃等溫線;800mm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亞熱帶和暖溫帶 ②農業界線:水田和旱地;水稻和小麥種植界線;蘋果和柑橘種植界線; ③區域界線:南北方地區界線
⑷ 該從哪些方面去分析一個地區的區域地理特徵
地形(地勢、地貌、自然災害)、氣候(氣溫、降水)、河流(供水、灌溉、航運)等方面來具體分析.
親,
⑸ 如果叫你分析一個地方的區域地理特徵,如何分析從哪幾方面回答
一、位置(區域定位)
1、絕對位置——經緯度位置(區域范圍,確定一個具體地點)
2、相對位置
①海陸位置:島嶼、半島、大陸東西岸等
②山河位置:從山脈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狀,流向判斷區域
③政治地理位置:根據國家或區域輪廓,鄰國、鄰省輪廓判斷區域.
④交通地理位置:從交通運輸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網中線、點的分布判斷區域.
二、自然地理特徵
1、地形:
①地形類型與名稱:可以根據區域位置得出,還可根據等高線的分布、海拔高程及地形剖面圖判斷.
②地形特徵:主要從地形類型、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狀況、地形分布上來描述.
③地勢特徵:主要從地面起伏變化的趨勢上來描述,常用的描述語言有兩種,如西高東低或由西向東傾斜.
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判斷:a用等高線判斷;b根據圖幅提供的圖例來判斷;c根據河流的流向來判斷.
④地質作用:包括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主要指板塊的碰撞、擠壓和張裂以及大的地質構造.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蝕作用,低平的地區主要是堆積作用,降水多的區域(濕潤、半濕潤地區)主要是流水作用,降水少的乾旱半乾旱地區主是風力作用.
⑤地質災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2、氣候:可從氣候類型、氣候要素指降水和氣溫分布,影響氣候的因素、氣候對動植物資源和河流的影響,氣候與農業生產的關系方面分析,主要介紹兩個方面.
①氣候類型:從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判斷氣候類型.
②氣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氣溫和降水的分布.主要包括兩種情況:第一種大區域的氣候要素的分布,就是指的其氣候特徵,第二種局部地區氣候要素的分布,就要根據其局部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來分析,如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陽坡氣溫高,陰坡氣溫低,等溫線在局部地區的彎曲、延伸、閉合及影響因素.
3、河流:主要從河流的水文特徵,水系特徵及開發利用等方面分析.
①水文特徵: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斷流、乾涸)、含沙量、冰情(有無結冰期、冰期長短、凌汛)等.
②水系特徵: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歸屬、河道(河谷寬窄、河床的深淺、河流彎曲系數).河網密度(支流多少、河湖關系),流域面積(面積、水系排列形式).水力資源等.
③開發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區,主要是開發水能資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緩、河通寬闊,流量穩定的地區開發內航運.
⑹ 我國劃分的四大地理區域的特徵
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草原、荒漠草原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邊緣出現稀少的綠洲。
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由「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顯著自然特徵是「寒」。青藏高原太陽能資源豐富,太陽輻射強,晴天多,日照時間長,由於空氣稀薄,氣溫低。有「日光城」之稱—拉薩市。
區域地理
1、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中部(3省、2市)
2、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東部(4省區)
3、華東地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6省、1市)
4.、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3省)
5、華中地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3省)
6、西南地區: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4省、1市)
7、西北地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西部(3省、3區)
8、港澳台地區:香港、澳門、台灣
⑺ 區域地理環境特徵的分析方法
1.從自然地理環境影響分析: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土地及礦產資源.
2.從人文地理環境分析:包括人口,工業,農業,商業,旅遊業,交通運輸情況等.
⑻ 區域地理特徵包括哪些
區域地理特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區域的經、緯度地理坐標;
——2、區域的地形、地貌概述;
——3、區域的海拔等高線意示;
——4、區域的氣候概述;
——5、區域的江、河、湖、海等水利資源概述;
——6、區域的道路、交通概述;
——7、區域的自然資源(森林植被、礦產資源、動植物資源)狀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