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二地理選擇性必修一知識點有哪些
內容如下:
1、秦嶺—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降水量大於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北降水量小於800毫米。
2、秦嶺—淮河南北雨季長短差異。秦嶺—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嶺—淮河以南雨季要長得多。
3、秦嶺—淮河是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4、秦嶺—淮河是1月0℃等溫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冬季一般結冰。
5、秦嶺—淮河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秦嶺—淮河以北為暖溫帶。
秦嶺-淮河一線,作為中國地理中的一個重要地理概念,目前已知的最早論述是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提出的。在由張相文發表於1908年的《新撰地文學》中的185頁記載:「北帶:南界北嶺淮水,北抵陰山長城。
動物多馴驢良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這就是張先生對我國北方的描繪。所謂「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線 。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關於「秦嶺-淮河一線」的論述。
B. 高二地理選修必學的重要知識點分析
實際上,做題是鞏固和檢測所復習知識點的一種方式。在每復習一個考點之後進行相應的專題訓練,運用剛復習到的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下是我給大家整理的 高二地理 選修必學的重要知識點分析,希望能幫助到你!
高二地理選修必學的重要知識點分析1
傳統稻作農業
分布: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氣候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氣候區。
特點:小農經營單產高;商品率低;機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農業地域類型分布地區區位因素生產特點
原始遷移農業熱帶雨林地區某些原始部落①人口稀少
②生產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種;不使用畜力,很少使用工具,生產技術低下,無固定土地。
隨人口數量增加,生態破壞愈加嚴重
稻作農業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的熱帶雨林區
①高溫多雨的氣候
②平坦的土地
③勞動力豐富
④ 種植 歷史悠久①小農經濟
②單產量高,商品率低
③機械化水平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⑤科技水平低
傳統旱作穀物農業溫帶大陸的東岸以及_帶乾旱的山地①氣候乾旱,降水不穩定②生產歷史悠久, 經驗 豐富③勞動力豐富④灌溉是保證產量的重要條件自給自足,精耕細作;
採用各種 方法 恢復土壤肥力,有 飼養 家畜的傳統。
商品穀物農業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俄羅斯、烏克蘭等地代表:美國中部平原的商品農業區位優勢:
①優越的自然條件
②便利的交通運輸
③地廣人稀高度發達的工業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
主要種植作物:小麥、玉米
大牧場放牧業美國、阿根廷以牧牛為主;
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以牧羊為主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區位優勢:
①優良的天然草場
②地廣人稀,地租低交通運輸便捷
混合
農業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主要是飼養牲畜和穀物生產的混合農業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混合農業特點:①農場是一個良性的生態系統②農民可以有效地利用時間安排農業活動③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
高二地理選修必學的重要知識點分析2
1.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
2.大致可以分為哪兩類。
一個地區適合發展什麼樣的農業,要根據區位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市場需求等來確定。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態與經濟良性循環系統,實現區域內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
(承轉)在這方面,東北地區農業的發展比較突出,讓我們一起去東北看看。
1.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
2.包括哪些省和自治區。
總結 :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緯度高、跨度大。我們來研究一下這些特點在氣候上的表現(CAI出示圖4.1、中國季風區干濕區地圖)。
結論:緯度高──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夏季溫暖。
跨度大──跨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無霜期180天~80天。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我們只有遵循自然條件,發展與之相適應的農業生產。因為氣候是農業生產中最難改造的自然條件。此處可以叫學生對比地形和土壤等條件來說明。
1.討論東北大米與氣候的關系。引導學生從日照、光照、低溫等方面考慮問題。
提示:東北地區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作物生長期長,加之氣候寒冷,農作物病蟲害少,幾乎不需要使用農葯,天然具有綠色大米的稱號。
2.針對現代生活,考慮東北農村農業生產情況。
提示:季節性強,有利於農忙時節集中人力物力投入農業生產,在農閑時節發展副業,增加農業收入,還可以進行農田基本建設和水利建設。
3.從優勢和劣勢兩個方面舉例,教師參與討論。
提示:劣勢有熱量要求、一年一熟、長冬無法放牧等。優勢有光照、溫差、土壤肥力、積雪融化緩解春旱等。討論不局限於以上幾點。
由以上討論可以直接引出下一個知識點──地形和土壤條件。
由學生指出東北地區主要地形的位置和名稱,以及可以從事的農業生產類型。
老師講解並出示「黑土地圖片」:東北地區的黑土地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初墾時,黑土層厚度60~80厘米,最深處可達1米。有人形容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來。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北起黑龍江右岸南至遼寧的昌圖,西界直接與松遼平原的草原和鹽漬化草甸草原接壤,東界延伸到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山區的部分山間谷地及三江平原的邊緣。黑土總面積734.8公頃,其中黑龍江和吉林的黑土約占黑土總面積的80%。
總結:這里有中國的平原、的天然林區和的草原。
高二地理選修必學的重要知識點分析3
(一)自然災害的災前准備
1.災前准備的核心任務:儲備救災物資
2.災前准備涉及的兩個方面:一是救災物資的種類和數量;二是救災物資的儲備地點。
(1)救災物資的種類和數量--救災的物質基礎,由各地的主要災種及災情大小決定。
(2)救災物資的儲備地點--由災區的主要集中地區及儲備地的交通狀況決定,關繫到災害發生過程中救援物資的到達時間。
我國10個救災物資儲備基地:天津、哈爾濱、沈陽、合肥、鄭州、武漢、長沙、南寧、成都和西安。
3.承擔救災任務的主要人員:各地政府領導下的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及專業救援隊。
(二)自然災害的災中應急
1.概念:災中應急是指在災害發生和災情形成過程中立即採取的行動和對策,
2.主要目的:盡可能地挽救生命,保護財產安全,並盡量減少災害造成的影響和危害。
3.災害應急的范圍:非常廣泛,一般應包括對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輸油等生命線工程採取緊急防護 措施 ;對可能因災害引發水災、火災、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質儲存設施、水壩、堤岸等次生災害源進行檢查加固等,以此來維護交通、通信系統的安全,確保救災通信的疏暢,確保搶險救災人員、物資輸送和災民疏散的暢通等。
4."災中應急行動"中最關鍵的環節:應急交通線是否暢通
5.救災應急預案--政府應對災害的綱領性緊急行動方案,關繫到各個部門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災工作,使災情減到最少。
目的:①在災害突發的情況下,使救災工作有章可循,有條不紊,高速高效。
②對於不可准確預測的突發性災害,應急預案就顯得更為重要。
(三)自然災害的災後恢復
1.災後恢復的目的:減輕災害損失和增強抵抗能力
2.救濟災民的形式:政府救濟、民間救濟和國際救濟等
3.我國的防災抗災工作方針:"以預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
救災工作方針:"依靠群眾,依靠集體,生產自救,互助互濟,輔之以國家必要的救濟和扶持"
我國的救災管理體系:我國減災以民政部為主要管理部門,形成了政府無償救濟、軍隊與民眾合作救災,以及全國與地區救災調配的管理體系。
高二地理選修必學的重要知識點分析相關 文章 :
★ 高二地理選修五重要知識點
★ 高二地理重要知識點整理
★ 地理高中選修1知識點
★ 高二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識點
★ 高中地理選修的知識點
★ 高二地理選修二知識點
★ 高二地理選修3重要知識點
★ 高二地理學習方法和技巧大全
★ 高二地理知識點總結整理
★ 地理高二知識點人教版選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