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自然地理古海濱是什麼

自然地理古海濱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7-14 21:23:52

❶ 說一說我國古代著名地理學家以及在地理方面的主要成就

1、沈括

沈括分析出華北平原過去曾是海濱,今已東距大海已千餘里,而華北平原是由黃河、滹沱河、涿水、桑乾河等沖積形成的。這是對華北平原成因(沖積平原)最早的科學解釋。沈括根據峭拔險峻的雁盪諸峰頂部在同一平面上的現象,推斷雁盪山是由流水侵蝕作用而形成。

沈括還詳細記錄了各地發現的化石、並根據化石來推究古代氣候的變遷,解釋虹的大氣折射現象,科學地描述了龍卷風生成的原因、形態和破壞威力,用月亮的盈虧來論證日、月的形狀及海潮與月球的關系等等。沈括對自然地理的研究,在許多方面都走在了當時世界的前列。

沈括完成了奉旨編繪的《天下州縣圖》,圖幅之大,內容之詳,前所罕見。全套地圖共有二十幅,包括全國總圖和各地區分圖,比例為九十萬分之一。沈括還首創了用「飛鳥圖」來繪制地圖,以代替傳統的循路步法制圖。

2、徐霞客

《徐霞客游記》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遊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

徐霞客在地理科學上的貢獻很多,對火山、溫泉等地熱現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對氣候的變化,對植物因地勢高度不同而變化等自然現象,都作了認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對農業、手工業、交通的狀況,對各地的名勝古跡演變和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也都有生動的描述和記載。

3、郭守敬

郭守敬曾提出,以海平面作為基準,比較大都(今北京)和汴梁(今河南開封)兩地地形高下之差,這是地理學上的一個重要概念「海拔」的創始。

郭守敬在西夏水利工程結束後曾溯黃河之流而上,探尋黃河的發源地。由此他成為以科學考察本身為目的,專程探求黃河河源的先驅者。

4、酈道元

酈道元寫成地理著作《水經注》。《水經注》是六世紀前中國第一部全面、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述。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水經注》共四十卷,是當時一部空前的地理學巨著。它此書不僅開創了古代「寫實地理學」的歷史,而且在世界地理學發展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5、賈耽

是中國地理地圖史上一位人物,他繼承並發展了科學制圖的方法,在書籍中的地理記述是中國對外宣示領土和海權的重要依據。利用掌管接待外國使節的工作便利,向外國使節打聽各國的山川形勢、地理沿革和風土人情,然後再分門別類加以整理

賈耽用裴秀的制圖六原則繪制「關中隴右及山南九州圖」一軸,主要表現隴右兼及關中等毗鄰邊州一些地方的山川關隘、道路橋梁、軍鎮設置等內容。他用文字注記詳加說明,然後匯編成冊,故名《關中隴右山南九州別錄》、 《吐蕃黃河錄》。

❷ 中國旅遊地理的基礎知識體系包括什麼

中國旅遊地理基礎知識體系歸納
自然地理
1.旅遊資源的特性: 種屬多樣性、分布地域性、結構組合性、時代性和變化季節性、永續性和不可再生性
2.風景地貌類型:
(1)以岩性分
①花崗岩地貌: 因表面剝蝕而造成「石蛋」奇光, 地貌學上成為「球狀風華」。 如山東鄒城嶧山、 日光岩、「天涯海角」
②玄武岩和流紋岩:由火山熔岩冷卻凝結而成,「象形」或「造型」地貌。如黑龍江五大連池、 浙江雁盪山
③石英砂岩峰:林稜角分明、峰林奇特。如湖南西北部武陵源風景區的張家界、天子山、索 溪峪
④石灰岩: 由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在地表水、 地下水對岩石的化學、 機械作用過程中所形成, 集中在滇黔桂
⑤紅色砂礫岩:丹霞地貌,由一系列硬度較小、已收風化的紅色砂礫岩在風化剝落、流水侵 蝕、重力崩塌的作用下形成 ⑥變質岩
(2)以成因分
①流水:由地表水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形成,其中因河流切穿山地而形成的峽谷是最富 有觀光價值的一種地貌形態。如重慶和湖北的長江三峽、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虎跳峽 ②冰川:由冰川侵蝕和堆積作用形成,前者有冰斗、角峰、刀脊、冰川槽谷、峽灣、羊背石 等冰蝕地貌形態;後者有冰磧丘陵、鼓丘、冰礫扇等冰磧地貌;此外,冰體融化所形成的冰 桌、冰橋、冰獸、冰蘑菇也有較大觀賞價值
③風沙:乾旱和內陸地區由強風、流沙、間歇性地表水等因素造成的特殊風化、侵蝕、堆積 地貌。旅遊類型主要有雅丹地形、沙丘、沙漠、戈壁、響沙
④海岸:基岩海岸、沙岸、生物海岸。如紅樹林和珊瑚海海岸
⑤岩溶
⑥丹霞
⑦黃土:一種特殊的溝谷流水地貌,由風力從西北沙漠地區搬運而來的第四紀堆積物,質地 均一,富智力性而垂直節理發育,因此最易被流水侵蝕而流失,主要形態是溝谷和谷間地貌
⑧火山
3.中低山的旅遊價值:
(1)峰巒起伏、風景秀麗、自然風光迷人。山體峻拔陡峭、奇峰怪石形成了婀娜多姿的「山 色」;山體降水多於平地,常形成泉流、瀑布、積雪或冰川;因空氣濕度大,山體多雲霧, 可觀賞雲海、日出等奇景;植物種屬多樣,較高山地並有垂直分布現象
(2)氣候宜人,是盛夏避暑聖地。氣溫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遞降,一般低於同緯度平原;山 區遠離城市和工業中心,環境污染較少;山區一般自然植被保存較好,負離子含量高;此種 高度多數遊人較為方便到達
(3)自然與人文環境結合使名山更具特色。宗教和皇帝的封禪活動、文人雅士的游訪均留 下了眾多的人文以及,使名山更具特色
4.五嶽:泰山、華山、嵩山、恆山、衡山(東、西、中、北、南) ;
(1)地貌形態:坐、立、卧、行、飛
(2)特色:雄、險、峻、幽、秀
(3)宗教:除華山為道教獨占外,其餘為佛道共佔一山。
(4)名稱由來:
①由皇帝的祭祀活動開始;東岳泰山是歷代皇帝祭天的地方和舉行封禪大典之地
②祭祀活動由秦始皇開始,由漢武帝初定五嶽名稱(山東泰山、陝西華山、河南嵩山、安徽 天柱山、河北大茂山) 。隋文帝改湖南衡山為南嶽;明代改山西恆山為北嶽;清順治年間定 今日之五嶽
③東岳泰山是五嶽之首,影響力最大
(5)獨尊五嶽緣由:
①從地理位置看,五嶽當中有三個(東、中、西嶽)位於黃河岸邊;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②從地形條件看,五嶽高聳於平原、盆地之上,顯得格外險峻,即絕對高度不大,但相對高 度大
③皇帝的封禪活動造就了五嶽
④僧人道士在這里念經修行,善男信女在這里燒香許願,名人雅士在這里賦詩作畫,給五嶽 留下了眾多的人文遺跡
5.五嶽簡介
(1)東岳泰山:五嶽之尊,我國第一個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旅遊景區;由古至今,共有 72 個皇帝親臨泰山登山祭天或舉行封禪大典; 自然風景與古跡融為一體 (山間遍布詩文碑刻) ; 有四大古建築群之一和三大殿宇之一--岱廟、天貺殿;山頂觀日出,看黃河金帶 (2)西嶽華山:自古華山一條路,危岩高聳,險居五嶽之首;五嶽之中,僅華山為道家獨 占
(3)中嶽嵩山:中嶽廟為我國最早的道教廟宇之一;為禪宗的發源地,少林寺名揚天下; 有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 有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的「觀星台」
(4)北嶽恆山:半山以上松柏參天,人煙稀少,十分幽靜;懸空寺名揚天下,三教殿十分 稀有;應縣木塔全國僅有(不在主要游覽線上)
(5)南嶽衡山:林木蒼郁,景色幽秀,「五嶽獨秀」;衡山「四絕」--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 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
6.世界遺產(截止 2012 年)
(1)世界自然遺產(8 處) :九寨溝、黃龍、武陵源、三江並流、大熊貓棲息地、中國南方 喀斯特(重慶武隆和雲南石林和貴州荔波) 、三清山、中國丹霞(貴州赤水和福建泰寧和湖 南崀山和廣東丹霞山和江西龍虎山和龜峰和浙江江郎山) 、雲南玉溪澄江帽天山化石群
(2)人文遺產(27 處) :明清皇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頤和園、天壇、長城、平遙古 城、大足石刻、秦始皇陵與兵馬俑、蘇州古典園林、麗江古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承德避 暑山莊與周圍寺廟、武當山古建築群、布達拉宮與大昭寺、龍門石窟、明清皇家陵寢、曲阜 「三孔」、莫高窟、青城山-都江堰、皖南古村落-西遞和宏村、雲岡石窟、中國高句麗王城王 陵及貴族葬墓、澳門歷史城區、安陽殷墟、開平碉樓與村落、福建土樓、開封天地之中歷史 建築群、內蒙古元上都遺址
(3)雙重(4 處) :泰山、黃山、峨眉山與樂山大佛、武夷山
7.河川的旅遊價值:
(1)觀光遊憩河段,特別是河水清澈,河谷形態奇特,兩岸植被茂密,景色秀美,近岸地 帶人文資源豐富,可進行岸邊或水上游覽的河段,一般為中游地段
(2)上游地段,由於河床縱坡大,水流湍急,適合開展運動性、參與性很強的水上漂流活
(3)河口觀潮,如錢塘江大潮,每年農歷 8.1-18 為最佳觀潮期
(4)水網水鄉景觀,河流出海口的三角洲地帶,水網密集,形成秀麗的水鄉景。
8.我國著名的游覽江河: 長江:「黃金水道」;最具代表性—三峽區,分別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小三峽」和「小 小三峽」;長江中下游平原—江漢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 黃河 珠江 灕江:四絕,分別是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佳景:潭深、險灘、流泉、飛瀑、 萬泉河、 錢塘江。
9.著名的湖庫:杭州西湖、鏡泊湖、肇慶星湖、無錫太湖、浙江千島湖 湖泊成因:
(1)構造湖—因地質活動而形成,特點是湖岸平直、岸坡陡峻、湖形狹長、深度較大,如 滇池、洱海、洞庭湖、鄱陽湖、巢湖。
(2)火山口湖--火山口積水而成,特點是湖泊外形近圓形或馬蹄形,深度較大,如長白山 天池、湛江湖光岩 。
(3)堰塞湖—山崩滑坡、泥石流、火山熔岩等阻塞河流而成,如鏡泊湖(黑) 、五大連池 。
(4)冰川湖—冰川沖擊而形成的凹地,積水成湖,多分布在高山高原或高緯度地區,如天 山天池、喀納斯湖 。
(5)喀斯特湖—石灰岩地區的溶蝕窪地積水而成,特點是無一定排列方向,面積不大,水 不深,形狀多成圓形或橢圓形,如肇慶星湖、貴州百花湖 。
(6)河跡湖—河流改道而在廢棄的河道中積水成湖,大多位於大河中游平原,湖形似彎月, 如揚州瘦西湖、武漢東湖、惠州西湖 。
(7)海跡湖--也稱瀉湖,因沿岸沙嘴、沙洲的不斷向外伸展,最後封閉河灣而成,主要分 布在濱海三角洲沖擊平原地區,如杭州西湖、太湖 。
(8)風蝕湖--大風吹蝕沙地而成,特點是大小不一,湖水較淺,主要分布在沙漠地區,如 甘肅月牙泉 。
(9)人工湖--水庫,指人工修築的具有攔洪蓄水的調節徑流等多種功能的蓄水區域,如北 京密雲水庫、浙江千島湖、廣東萬綠湖。
10.瀑布分類:
(1)按水流量的洪枯多寡:常年性、季節性、偶發性;按跌水次數--單級、多級; 按產生 的環境條件--江河干支流上瀑布(地下飛瀑) 、山嶽澗溪瀑布;按分布特點--孤立型、群體型 。
(2)我國三大瀑布:黃果樹瀑布(兩奇:瀑上瀑、水簾洞) ;黃河壺口瀑布(三絕:水中螺、 水底冒煙、七色彩橋) ;鏡泊湖吊水樓瀑布 。
(3)廬山三疊泉:依著山勢分為上中下三級,一氣呵成從山頭凌空下瀉,宛如一幅水簾懸 掛長空,又名「水簾泉」,形成於沖寬谷與九疊峽谷相交的「裂點」上,循著冰川琢成的「冰階」 轉折成三疊,上疊形如飄雪拖練,中疊勢如碎玉摧冰,下疊狀如玉龍走潭,廬山眾多瀑布里 最為雄偉和秀麗
11.泉水
(1)分類:溫泉(超過 20 度或當地平均氣溫的熱水、熱汽和出露泉)和常溫泉/冷泉(低 於 20 度或~的出露泉)
(2)旅遊價值:可觀賞價值、醫療保健價值、品茗釀酒價值
(3)我國五大歷史名泉:
①鎮江中冷泉:水質輕,無澀味,清甜有餘,賽過甘露
②無錫惠山泉:上池呈八角形,水色透明,甘醇可口;中池為方形,水質次之;下池最大, 系長方形,水質又次之; 《二泉映月》
③杭州虎跑泉:可溶性礦物質少,硬度低,水質極好,泉水表面張力很大,龍井茶和虎跑水 合稱為茶事「雙絕」
④蘇州虎丘泉:俗稱觀音泉,該泉甘洌,水清味美
⑤濟州趵突泉:與大明湖、千佛山並稱「濟南三勝」 ,素稱「72 泉」之首,池內三股清泉有車 輪那麼大,晝夜噴涌,池水澄碧,游魚可數 。
(4)我國名泉:
①五大連池葯泉:包括南飲泉和北飲泉—飲療泉、翻花泉和南洗泉—浴療泉、龍眼泉,各泉 水流水如柱,終年不竭 。
②雲南大理蝴蝶泉:泉水從岩縫沙層中浸透出來,水質特別清冽,蝴蝶種類繁多 。
③廣西桂平乳泉:為一裂隙泉,泉水清澈透明,甘甜爽口,水位和水溫常年保持一定,含對 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礦化程度低,表面張力大 。
④河北野三坡魚谷泉:「八大怪泉」之一,水質清澈,每年農歷穀雨前後,從泉口會隨水噴出 活蹦亂跳的咸魚,年年按時流出。
⑤西安華清池
⑥從化溫泉:以礁石泉、沙灘泉最著名 。
⑦海南興隆溫泉:最早開發、最具規模 。
⑧青藏高原地熱泉
12.氣象氣候類型
(1)雨景:最常見,我國較著名的有江南煙雨(指東南沿海、四川盆地秋季降的如絲細雨, 呈現出細雨霏霏、煙霧繚繞的景象,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巴山夜雨(指 川陝交界的大巴山地中的山間谷地,氣溫高、濕度大,谷地中濕熱的空氣不易擴散,夜裡降 溫後濕熱的空氣上升使水汽凝結,出現皓月當空而細雨蒙蒙的景象) 、梅雨(指江淮一帶春 末夏初的連陰細雨,使風景區的遠山近水一派空濛,時隱時現,如「水光斂灧晴方好,山色 空濛雨亦奇」)
(2)雲霧景:由雲霧積聚和流動而成,如黃山雲海、西湖「雙峰插雲」、峨眉山「羅峰晴雲」、 蓬萊「獅洞煙雲」、太白山「平安雲海」、廬山瀑布雲、大理點蒼山
(3)雲霞景:由日出日落陽光透過雲層的散射作用而成,包括霞和霞光,常與山地水汽、 雲霧相伴隨,主要形式有朝霞、晚霞、彩雲、霧霞,如浙江東錢湖、江西彭澤八景、雞公山
(4)冰雪景:東北「林海雪原」、燕京「西山晴雪」、嵩山「少室晴雪」、九華山「平岡積雪」、 西湖「斷橋殘雪」、台灣「於山積雪」、關中「太白積雪」 。
(5)霧凇、雨凇景:又名「樹桂」,是霧天里形成於樹枝、電線和景物上的白色而松軟的水 滴凝結物,如峨眉山和廬山 。
(6)風景:只能感受不能觀賞,大多襯托其他風景,如碣石山「石洞秋風」、峨眉山「白水秋 風」、大理「下關風」。
(7)佛光:如廬、峨眉、泰、黃山,峨眉山金頂佛光最為著名 。
(8)蜃景:分海市蜃樓(上現蜃景,如普陀山、連雲港海州灣、北戴河東聯峰山、山東蓬 萊--最著名)和沙漠蜃景(下現,如新疆戈壁灘、甘肅敦煌) ,由於大氣光線折射和反射作 用而成,遠處建築物將太陽光反射出來通過折射率不同的空氣層時會發生折射或全反射 。
(9)極光景:指高緯度地區高空出現的一種輝煌瑰麗的彩色光像,一般呈帶、弧、幕、放 射狀,明亮時多為黃綠色,微弱時為白色,有時帶紅、藍、灰紫色,由太陽發出的高速帶電 粒子使高層分子或原子激發而致,如漠河、新疆阿勒泰地區
13.以氣候為優勢的旅遊名城:
(1)冰城哈爾濱:「丁香城」,旅遊區點有哈爾濱冰燈游園會(冰雕,冰燈,冰建築) 、哈爾 濱太陽島、玉泉狩獵場(全國最大封閉式狩獵場)
(2)春城昆明:南瀕滇池,三面環海,屬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日照長,霜期短,氣 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鮮花四季盛開,旅遊區點有世博園、翠湖、大觀樓、滇池、 路南石林、雲南民族村
(3)江城吉林:三面臨水,四周環山,地貌為中山山區-低山丘陵區-峽谷湖泊區-河谷平原 區,松花江呈 S 形穿越市區,旅遊區點有霧凇(與長江三峽,桂林山水,雲南石林合稱為 中國四大自然奇特景觀) 、隕石、松花湖(發源於長白山主峰白頭山天池)
(4)避寒勝地三亞:最南端城市,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逐漸傾斜,三面環 山,山海河集一地,眾多海灣與島嶼,四季如夏,三冬不見霜雪,屬熱帶海洋季風性氣候, 旅遊區點有南山文化旅遊區、蜈支洲島、亞龍灣(擁有世上最美的海灘和海水) 、蝴蝶谷、 天涯海角、西島 。
(5)「不夜城」漠河:有「白夜」(晝長夜短或極晝)和「北極光」兩大自然奇景。
14.四大避暑勝地:
(1)廬山:江西省北部,北瀕長江,東南臨鄱陽湖,春季晚來,夏季涼爽,秋季早到,冬 無酷寒,雨量豐富,植被茂盛,有三大名寺(西、東、大林寺)和五大叢林(海會、秀峰、 萬山、棲賢、歸宗)著名的佛教建築,「政治名山」,「世界別墅建築藝術博物館」 (2)浙江莫干山:「清涼世界」,以「天下雅秀」聞名於世,主要特徵是「三勝」(竹泉雲)和「四 優」(清綠涼靜) ,被譽為「江南第一山」,明清時期曾有「水鄉佛國」說法,「世界建築博物館」, 植被覆蓋高達 92%,植物、昆蟲、動物種類繁多
(3)河南雞公山:八大自然景觀(佛光、雲海、霧凇、雨凇、霞光、異國花草、無日不風、 青分楚豫) ,以「山明水秀、泉清林翠、氣候涼爽、風景幽奇、別有天地」而馳名,「中國避暑 勝地,豫南雲中公園」,「午前如春,午後如秋,夜如初冬」,「三伏炎蒸人慾死,清涼到此頓 疑仙」,奇峰怪石(怪巧奇美) ,「萬國建築博覽會」,「天然植被園」,「天然中草葯園」 。
(4)河北北戴河:海岸平直,發育了寬約 2、30 米的平緩沙質和還太。—海岸平直,發育 了寬約 2、 米的平緩沙質和海灘, 30 陡峻的海蝕崖和殘留海面的礁石為金山嘴和鷹角石的主 要景觀,天然的海水浴場,海灘向後有一級和二級海蝕階地,建有眾多療養院、休養所、文 化宮、海濱公園,聯峰山辟為「蓮蓬山公園」,山上有觀音寺、鍾亭、望海亭;南臨大海,冬 暖夏涼,且濕度恰到好處,附近入海河流少且短小,流量、泥沙量都不大,海水清澈潔凈, 夏季水溫較高,適合游泳;空氣清新,濱海地區負離子含量高。
15.生物旅遊資源的分類:
(1)主類--C 生物景觀
(2)亞類—CA 樹木、CB 草原與草地、CC 花卉、CD 野生動物棲息地 。
(3)基本類型—CAA 林地;CAB 叢樹;CAC 獨樹、CBA 草地;CBB 疏林草地、CCA 草 場花卉地;CCB 林間花卉地、CDA 水生動物棲息地;CDB 陸地動物棲息地;CDC 鳥類棲 息地;CDE 蝶類棲息地(或分為:①自然生物旅遊資源-植物、動物、自然保護區 ②人工 生物旅遊資源植物園動物園田園風光)
16.植物景觀
(1)古樹名木:著名的如軒轅柏、掛甲柏、迎客松浙江國清寺隋梅、廬山三寶樹、阿里山 神木、嶗山紅山茶(絳雪) ,分為奇特樹木(由植物生長的區域分異規律所定,如味精樹、 氣象樹、共生樹、柏抱槐、柚木樹-最貴、銀杏樹-最古老、「見血封喉」-最毒、「通麥棟」-最 粗) ,珍稀樹木(水杉、銀杏、鵝掌楸-世界三大「活化石」) ,風韻樹木(竹菊梅蘭等) 。
(2)草原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半乾旱地區及高寒地區,包括內蒙古、西藏、青海、天山 四大草原 。
(3)名貴花卉:具有歷史或極高的觀賞價值 。
(4)植物園、觀賞花園:植物園以植物科研為主,以引種馴化、栽培實驗為中心,培育和 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綜合植物園由展覽區和苗圃實驗區組成,如北京(亞洲最大的植物展 覽溫室)和華南植物園(全國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 、廣州雲台花園(全國最大園林式花 園,「花城明珠」,以花木、綠化為主,是西式風格的、觀賞性極強的新市花園) 、廬山岩石 圈植物園 。
(5)森林公園:張家界、哈爾濱、北京大興區半壁店、上海共青團、昆明西山、山東泰山 和威海、廣東流溪河和沙洲角、浙江千島湖、湖北咸寧陸水(張家界、九寨溝、黃龍、泰山、 武夷山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6)以植物為題材的旅遊節慶:以觀賞名花、名木、佳果為內容的節慶活動,如廣州春節 花市、洛陽牡丹花卉、北京香山旅遊節、大連國際賞槐會、杭州桂花節、深圳荔枝節、慈溪 楊梅節、海南椰子節。

❸ 導游基礎知識第三章中國旅遊地理

第三章 中國旅遊地理

學習目的: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中國主要的自然景觀和主要的人文景觀,掌握旅遊名山大川。

重點:名山大川

主要人文景觀

難點:記憶歷史文化名城

記憶優秀旅遊城市

第一節
中國主要的自然景觀(1)

一、山

(一)五嶽

1、東岳泰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稱

文物

景點

特產

2、西嶽華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稱

文物

景點

特產

3、南嶽衡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稱

文物

景點

特產

4、北嶽恆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稱

文物

景點

特產

5、中嶽嵩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稱

文物

景點

特產

(二)旅遊名山

1、黃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稱

文物

景點

特產

2、廬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稱

文物

景點

特產

3、武夷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稱

文物

景點

特產

4、雁盪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稱

文物

景點

特產

5、武當山

6、千山

7、阿里山

8、井岡山

9、武陵源

10、三清山

11、龍虎山

12、神農架

第一節
中國主要的自然景觀(2)

二、水

(一) 長江

正源沱沱河,全長6300千米,發源於唐古拉山的各拉丹東雪山,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湖南、湖北等11個省市,最後注入東海。

(二) 黃河

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北麓,全長5464千米,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等9省市,注入渤海。

(三) 珠江

華南地區最長的河,灕江是其支流桂江的一段,上源為雲南高原,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最後注入南海。

(四) 黑龍江

中俄界河,也是中國冰封期最長的河。

(五) 富春江

是我國錦綉河山的代表。

(六) 京杭大運河

北起北京,南止杭州。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全長1700餘公里,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國也是世界最早開鑿的運河。

湖泊

1、瘦西湖

2、大明湖

3、玄武湖

4、鏡泊湖

5、滇池、洱海

瀑布

1、黃果樹瀑布群

2、壺口瀑布

3、蛟龍瀑布

4、諾日朗瀑布

5、大龍湫瀑布

6、吊水樓瀑布

泉水

1、溫泉

2、冷泉

3、礦泉

4、奇特泉

海濱

大連海濱

青島海濱

北戴河海濱

亞龍灣海濱

天涯海角海濱

三、動植物景觀

1、植物景觀

歲寒三友:松、竹、梅

化石植物:水杉、銀杉、珙桐等

2、動物景觀

四、氣候和天氣景觀

1、氣候環境

氣候是指一定地區多年天氣狀況的綜合。康樂氣候是指人體感覺舒適的氣候條件,一般指氣溫在10——22度之間,氣候學上用候均溫來劃分四季。低於10度為冬季,高於22度為夏季,10——22度之間為春秋季,這也是旅遊的黃金季節。

2、天氣景觀

天氣是一個地區短時間大氣狀況的綜合。天氣景觀有日、月、雲、雨、霜、霧、雪等,他們也是大氣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

第二節 中國主要的人文景觀

一、祠廟

1、山西解州關帝廟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2、稷益廟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3、鄭成功廟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4、屈子祠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5、武侯祠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6、包公祠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7、林則徐祠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8、五公祠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9、晉祠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二、故里

1、莊周故里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2、華佗故里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3、司馬遷故里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三、建築

1、中國古代四大名亭

蘭亭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醉翁亭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陶然亭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愛晚亭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2、仿古園林

(1)上海大觀園

(2)北京大觀園

3、仿景游樂園

第三節 中國旅遊地理的其他內容

一、自然保護區

是指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兩大部分,即保護人類生存的大環境和這個環境中的一切資源。自然保護區是國家把一些能揭示自然界內在規律的、具有典型意義和價值的森林、草原、水域等各種生態系統類型,以及自然歷史遺跡地等,劃出一定的面積,設定機構,管理和建設起來,作為保護資源和開展科研工作的基地。

(一) 綜合型

有長白山、阿爾金山、肇慶鼎湖山、錫林郭勒草原等自然保護區等。

(二) 生物型

有卧龍大熊貓保護區、金佛山銀杉保護區、安徽宣城揚子鱷保護區等

(三) 自然風景區

如廬山、九寨溝、武陵源風景區等

(四) 自然歷史遺跡型

如薊縣上元古界地質剖面、五大連池火山地貌等

二、風景名勝區

(一) 自然山川風景型

(二) 湖泊水域風景型

(三) 海濱風景型

(四) 森林風景型

(五) 石林溶洞瀑布風景型

(六) 歷史古跡名勝型

(七) 歷代宗教名勝型

(八) 革命歷史紀念地型

三、《世界遺產名錄》

自1987年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1屆會議批准中國的故宮等6處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今,中國已有29處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文化遺產21項,自然遺產4項,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項。另有2項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具體名錄如下:

世界文化遺產(20處):北京故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長城、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敦煌莫高窟、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武當山古建築群、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麗江古城平遙古城、蘇州古典園林、北京頤和園、北京天壇、大足石刻、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明清皇家陵寢、青城山——都江堰、洛陽龍門石窟、大同雲岡石窟。

世界自然遺產(4處):四川九寨溝、四川黃龍、湖南武陵源、雲南三江並流。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4處):山東泰山 、安徽黃山、四川峨眉山——樂山大佛、 福建武夷山。

文化景觀(1處):江西廬山。

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2處): 崑曲、 古琴

四、歷史文化名城和優秀旅遊城市

1、歷史文化名城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許多歷史文化名城是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或者是近代革命運動和發生重大歷史事件的重要城市。在這些歷史文化名城的地面和地下,保存了大量歷史文物與革命文物,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光榮的革命傳統與光輝燦爛的文化。做好這些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發展我國的旅遊事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1982年,國務院公布24座城市為我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1986年,國務院公布38座城市為我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1994年,國務院公布37座城市為我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2、優秀旅遊城市

第一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名單(共54個)

(各類城市按驗收得分高低並結合對海內外旅遊者的抽樣調查結果順序排列)

一、直轄市(共3個)

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

二、副省級市(共14個)

深圳市、杭州市、大連市、南京市、廈門市、廣州市、成都市、沈陽市、青島市、寧波市、西安市、哈爾濱市、濟南市、長春市

三、地級市(共24個)

無錫市、揚州市、珠海市、肇慶市、蘇州市、黃山市、桂林市、昆明市、威海市、煙台市、秦皇島市、海口市、長沙市、岳陽市、南寧市、紹興市、合肥市、三亞市、承德市、鎮江市、泰安市、北海市、鄭州市、咸陽市

四、縣級市(共13個)

峨眉山市、都江堰市、亳州市、敦煌市、曲阜市、武夷山市、吐魯番市、韶山市、庫爾勒市、景洪市、井岡山市、大理市、瑞麗市

第二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名單(共67個)

一、直轄市(共1個)

重慶市

二、副省級市(共1個)

武漢市

三、地級市(共41個)

中山市、樂山市、佛山市、福州市、江門市、泉州市、汕頭市、徐州市、金華市、惠州市、開封市、丹東市、柳州市、石家莊市、吉林市、玉林市、南昌市、宜昌市、鞍山市、馬鞍山市、嘉峪關市、烏魯木齊市、寶雞市、安慶市、常德市、蕪湖市、銀川市、張家界市、濮陽市、牡丹江市、撫順市、太原市、貴陽市、荊州市、十堰市、伊春市、本溪市、大同市、大慶市、包頭市、拉薩市

四、縣級市(共24個)

崑山市、南海市、江陰市、吳江市、宜興市、常熟市、臨安市、諸暨市、濟源市、句容市、瓊山市、阿城市、永安市、儋州市、建德市、蓬萊市、登封市、文登市、錫林浩特市、榮城市、崇州市、鍾祥市、綏芬河市、膠南市

2001年已批準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名單(共16個)

一、地級市(共11個)

九江市、常州市、錦州市、淄博市、三明市、洛陽市、韶關市、清遠市、陽江市、溫州市、梧州市

二、縣級市(共5個)

都勻市、青州市、東陽市、桐鄉市、涿州市

2003年已批準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名單(共45個)

一、地級市(共32個)

廊坊市、保定市、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市、葫蘆島市、齊齊哈爾市、南通市、連雲港市、湖州市、嘉興市、漳州市、贛州市、濰坊市、聊城市、日照市、三門峽市、安陽市、焦作市、鶴壁市、襄樊市、荊門市、鄂州市、郴州市、東莞市、潮州市、湛江市、河源市、綿陽市、廣安市、自貢市、延安市、天水市。

二、縣級市(共13個)

永濟市、滿洲里市、扎蘭屯市、臨海市、溫嶺市、乳山市、靈寶市、新鄭市、赤壁市、開平市、瓊海市、格爾木市、喀什市。

❹ 大西洋的自然地理特徵

大西洋這個中文名稱,大西洋最早來自於萬曆十一年(1583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廣東肇慶所翻譯的一本名叫《山海輿地全圖》的世界地圖冊,雖然從今天的角度看該地圖錯誤頗多,但是其中大西洋這個中文翻譯從那時起便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第二大洋,古名阿特拉斯海,名稱起源於希臘神話中的雙肩負天的大力士神阿特拉斯。位於歐洲、非洲與北美、南美之間,北接北冰洋,南接南極洲,西南以通過合恩角的經線(西經67°)與太平洋為界,東南以通過厄加勒斯角的經線(東經20°)與印度洋為界。包括屬海的面積為9431.4萬平方公里,不包括屬海的面積為8655.7萬平方公里。包括屬海的體積為33271萬立方千米,不包括屬海的體積為32336.9萬立方千米。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575.4米,不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不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735.9米,已知最大深度為9218米。
地球上第二大洋。位於歐洲、非洲與南、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北以冰島-法羅島海丘和威維爾-湯姆森海嶺與北冰洋分界,南臨南極洲並與太平洋、印度洋南部水域相通;西南以通過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的經線同太平洋分界,東南以通過南非厄加勒斯角的經線同印度洋分界;西部通過南、北美洲之間的巴拿馬運河與太平洋溝通,東部經歐洲和非洲之間的直布羅陀海峽通過地中海,以及亞洲和非洲之間的蘇伊士運河與印度洋的附屬海紅海溝通。太平洋西南以塔斯馬尼亞島東南角至南極大陸的經線與印度洋分界(東經147度),東南以通過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的經線與大西洋分界(西經68度),北經白令海峽與北冰洋連接,東經巴拿馬運河和麥哲倫海峽、德雷克海峽溝通大西洋,西經馬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通印度洋大洋東西較狹窄、
南北延伸,輪廓略呈S形,自北至南全長約1.6萬公里。大西洋的赤道區域,寬度最窄,最短距離僅約2400多公里。
大西洋的面積,連同其附屬海和南大洋部分水域在內(不計島嶼),約9165.5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為3597米,最深處位於波多黎各海溝內,為9218米。大西洋東西兩側岸線大體平行。南部岸線平直,內海、海灣較少;北部岸線曲折,沿岸島嶼眾多,海灣、內海、邊緣海較多。島嶼和群島主要分布於大陸邊緣,多為大陸島。開闊洋面上的島嶼很少。主要的島嶼和群島有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冰島、紐芬蘭島、古巴島、伊斯帕尼奧拉島及加勒比海——地中海中的許多群島,格陵蘭島也有一小部分位於大西洋。在幾個大洋中,大西洋入海河流流域面積最廣,流域面積達4742.3萬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聖勞倫斯河、密西西比河、奧里諾科河、亞馬孫河、巴拉那河、剛果河(扎伊爾河)、尼日河、盧瓦爾河、萊茵河、易北河以及注入地中海的尼羅河等。主要的屬海和海灣是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地中海、黑海、北海、波羅的海、比斯開灣、幾內亞灣、哈得孫灣、巴芬灣、聖勞倫斯灣、威德爾海、馬尾藻海等。
根據大西洋的風向、洋流、氣溫等情況,通常將北緯5°作為南、北大西洋的分界。大西洋在北半球的陸界比在南半球的陸界長得多,而且海岸蜿蜒曲折,有許多屬海和海灣。
洋面狹長,呈S形。以赤道為界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大西洋海岸曲折,屬海和島嶼眾多。重要的屬海︰西側有加勒比海、墨西哥灣、聖羅倫斯灣、哈得遜灣和巴芬(Baffin)灣;東側有地中海、黑海、北海和波羅的海。重要的島嶼有︰斯匹茨卑爾根(Spitsbergen)島、熊島、格陵蘭島、冰島、不列顛群島、法羅群島(Faeroes)、謝德蘭(Shetland)群島、亞速群島(Azores)、維德角(Cape Verde)群島、大小安地列斯群島、百慕大群島、馬德拉(Madeira)群島、卡納里亞斯群島(Canaries)等。南大西洋的海岸線比較平直,主要島嶼有亞森欣(Ascension)島、聖赫勒拿(St. Helena)島、特里尼達島、特里斯坦-達庫尼亞(Tristan deCunha)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戈夫(Gough)島等。
重要的屬海和海灣
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地中海、黑海、北海、波羅的海、比斯開灣、幾內亞灣、聖勞倫斯灣、威德爾海、馬尾藻海等。
重要的島嶼和群島
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冰島、紐芬蘭島、古巴島、伊斯帕尼奧拉島及加勒比海和地中海中的許多群島,格陵蘭島也有一小部分位於大西洋。
海底地形
大西洋的平均深度為3300公尺。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溝為8380公尺。洋底地貌的突出特徵是有一條縱貫南北呈S形的海嶺,寬達1610公里,稱為大西洋中脊,它是環球海嶺(72,450公里)的一個組成部分。中脊兩側海盆平均深度在4,200~6,300公尺之間。北大西洋有北亞美利加海盆、蓋亞那(Guiana)海盆(西側)和加那利(Canary)海盆、維德角海盆(東側)。南大西洋有巴西海盆、阿根廷海盆(西側)和安哥拉海盆、開普海盆(東側)。
大西洋海底地形特點之一是大陸棚面積較大,主要分布在歐洲和北美洲沿岸。超過2000米的深水域佔80.2%,200-2000米之間的水域佔11.1%,大陸棚佔8.7%,比太平洋、印度洋都大。其二是洋底中部有一條從冰島到布韋島,南北延伸約15 000多千米的中大西洋海嶺,在赤道地區被狹窄分水鞍所切斷,一般距水面3 000米左右,有些部分突出水面,形成一系列島嶼。整條海嶺蜿蜒成S形,把大西洋分隔成與海嶺平行伸展的東西兩個深水海盆。東海盆比西海盆淺,一般深度不超過6 000米;西海盆較深,深海溝大都在西海盆內。在南半球,中大西洋海嶺主體向東、向西還伸出許多橫的山脊支脈,如伸向非洲西南海岸的沃爾維斯海嶺(鯨海嶺),伸向南美洲東海岸的里奧格蘭德海丘。在中大西洋海嶺的南端布韋島以南為一片水深5 000多米的地區,稱大西洋-印度洋海盆。南桑威奇海溝深達8 428米,為南大西洋的最深點。中大西洋海嶺的北端則相反,海底逐漸向上隆起,在格陵蘭島、冰島、法羅群島和設得蘭群島之間,海深不到600米。大西洋東部地區、特別在北半球的熱帶和亞熱帶,有許多水下淺灘。
大陸邊緣帶
包括大陸架、大陸坡和大陸隆起,其面積約占洋底面積的1/3。其中大陸架面積921萬平方千米,占洋底面積的1/1 0,略小於太平洋,而超過印度洋大陸架面積近2倍。大陸架的寬度從幾十千米到上千千米不等,以大西洋東北部的波羅的海和北海,以及西北歐大不列顛島周圍和挪威海沿岸海域最寬廣,最寬處達1000千米以上,是世界海洋中最寬、最大的大陸架之一。南美沿岸大陸架最寬處也近於1000千米,北美紐芬蘭、佛羅里達附近大陸架也較寬廣。然而比斯開灣以南非洲沿岸大陸架很窄,不超過100 千米,有的地段只有20~30千米。北美大陸東岸、南美大陸北岸加勒比海沿岸大陸架都較狹窄。大陸架外緣是大陸坡,面積約768萬平方千米 ,其中沿歐非大陸架的大陸坡比較陡,坡度大約為5°~10°,寬度一般只有20~30千米 ;在美洲的大陸坡比較和緩,坡度多在3°以內,寬度超過50~80千米 ;而墨西哥海盆西緣和阿根廷東側的大陸坡形態呈階梯狀,大致從100~200米逐級降至深5000 米以上,這同大陸地殼的間歇性抬升運動相聯系。大西洋大陸坡的平均坡度為3°5′,小於太平洋。大陸坡與洋盆之間有些地方有大陸隆起分布 ,其坡度遠比大陸坡為小,如格陵蘭-冰島隆起、布萊克隆起和馬爾維納斯隆起等。大陸坡上還分布有上百條海底峽谷,以北美東側的大陸坡上最多,是濁流沖刷、侵蝕而成或構造作用形成。
過渡帶
包括島弧、邊緣海盆、海底高地及深海溝,面積很小。大西洋中的島弧帶和深海溝有兩條:一條是由大、小安的列斯群島組成的雙列島弧帶和其北側的波多黎各海溝(長1550千米,平均寬度120千米,最深處9218米);另一條是南美南端與南極半島之間由南喬治亞島、南桑威奇群島和南奧克尼群島組成的向東延伸的島弧帶及島弧東緣的南桑威奇海溝( 長約1450千米,平均寬70千米 ,最大深度8264米)。
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又稱海嶺,是大西洋洋底地形中最為特殊的洋底奇觀,它北起冰島,縱貫大西洋,南至布韋島,然後轉向東北與印度洋中脊相連,全長約1.7萬千米 ,寬度1500~2000千米,約佔大洋寬度的1/3。面積達2228 萬平方千米,佔大西洋底面積的1/4,是大西洋底最重要和最突出的地形單元。大洋中脊形似S ,系由一系列狹窄和被斷裂分割的平行嶺脊組成,脊頂距海面2500~3000米,峰脊突出海面者成為島嶼,如冰島、亞速爾群島、聖佩德羅- 聖保羅礁、阿森松島、聖赫勒拿島、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布韋島等。
中脊的軸部有一條縱向的中央斷裂谷地,谷地一般深3000~4000米 ,寬度10多米。從中軸向兩側還有逐級降低的縱向嶺脊,嶺脊之間有12 ~40千米的裂谷。沿中脊特別是沿脊軸的中央裂谷綿延分布著一條活躍的地震帶,表明大西洋中脊是地質構造不穩定地帶。大洋中脊還被無數橫向斷裂帶切斷並錯開,橫向斷裂帶走向與中脊近於垂直,在地形上表現為深切的線狀槽溝,其中位於赤道附近的羅曼什斷裂帶(最深處羅曼什海溝達7856米,位於南緯0°16′,西經18°35′),把大西洋中脊截成南北兩段並錯開1000餘千米,北段稱北大西洋中脊,縱貫大西洋北部,長約1.05萬千米 ,最寬處1500 千米,脊頂距海面約2000~2500米。南段稱南大西洋中脊,縱貫大西洋南部,長約4500千米,脊頂距洋面2000~3000米。大西洋中脊是全球洋底中脊的組成部分。
海盆
大西洋底部比較平坦的海盆 ,由於中脊中隔分為東西兩列海盆。東側自北而南有西歐羅巴海盆、伊比利亞海盆、加那利海盆、維德角海盆、幾內亞海盆、安哥拉海盆、開普海盆;西側有北亞美利加海盆(位於馬尾藻海東南)、巴西海盆和阿根廷海盆。另外,在南極洲附近還有一個寬闊的大西洋-印度洋海盆。這些海盆平均深度4000 ~6300米,面積約佔大西洋底面積的1/3。大西洋洋底的深海沉積物以抱球蟲軟泥和翼狀蟲軟泥為主,其次有硅藻軟泥和放射蟲軟泥以及紅粘土,它們佔大洋洋底深海總面積的80%。
3 自然氣候
大西洋南北伸延、赤道橫貫中部,氣候南北對稱和氣候帶齊全是明顯特徵。同時受洋流、大氣環流、海陸輪廓等因素影響,各海區間氣候又有差別。大西洋赤道帶是低氣壓帶,又是南北信風的輻合帶,風力微弱、風向不定,稱無風帶。同時上升氣流強盛、多對流性雲系降水,年降水量多達2000毫米,為大西洋中的多雨帶。副熱帶是高壓帶 ,氣流以下沉輻散為主,雲雨稀少,天氣晴朗,蒸發旺盛。一般降水量500~1000毫米,高壓中心(大洋東部亞速爾群島附近)海域年降水量只有100~250毫米,大大少於蒸發量 ,成為大西洋中的乾燥帶。從副熱帶高壓帶下沉流向赤道低壓帶的氣流稱信風帶,北半球為東北信風,南半球為東南信風。信風風向穩定、風力較大(3~4級),成為大西洋中重要風帶,並是大洋表層洋流形成和維持的動力。從副熱帶高壓下沉流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稱盛行西風帶,是中高緯度強大的行星風帶,也是南北緯40°~60°西風漂流形成的動力。西風帶還經常同來自極地的冷空氣相匯。形成鋒面和氣旋,產生多變天氣和較多降水,尤其冬季常常帶來暴風雪,給高緯海區造成狂風巨浪,嚴重影響航運和海上漁業、石油工業生產。北半球60°以北的高緯海區(主要是東部)受暖流和氣旋影響,年降水量可達1000毫米左右;而南半球60°以南海域 ,因空氣乾冷和沒有暖流調劑,降水量很少 ,一般在100~250毫米間。
大西洋上的氣溫分布與太平洋基本相似,既沿緯度方向延伸,又從赤道地區向高緯遞減。赤道地區氣溫最高。年均溫25~26℃,氣溫年變幅很小(一般不超過3℃)。南北緯20°附近,最熱月氣溫達25℃左右,最冷月為20℃左右。南北緯40°附近,北大西洋因受暖流影響,氣溫高於南大西洋,最熱月為20℃,南大西洋只有15℃,最冷月分別為13℃和10℃。南北緯60°附近,北大西洋的暖流增溫效應更為明顯,最熱月氣溫達 10 ℃,南 大西 洋則 為0 ℃,最冷 月分別為0 ℃和-10℃,因而北大西洋上的氣溫暖於南大西洋。同時大西洋東西沿岸受寒、暖流的不同影響,造成南北緯30°間的大洋西部氣溫高於東部約5℃左右。北緯30°以北的大洋東部氣溫高於西部約5~10℃,而南緯 30°以南,因陸地變窄、海域寬闊以及西風漂流影響,大西洋東部和西部氣溫之差不太明顯。
大西洋的氣候,南北差別較大,東西兩側亦有差異。氣溫年較差不大,赤道地區不到1℃,亞熱帶緯區為5℃,北緯和南緯60°地區為10℃,僅大洋西北部和極南部超過25℃。大西洋北部盛行東北信風,南部盛行東南信風。溫帶緯區地處寒暖流交接的過渡地帶和西風帶,風力最大。在南北緯40-60°之間多暴風;在北半球的熱帶緯區5-10月常有颶風。大西洋地區的降水量,高緯區為500-1 000毫米,中緯區大部分為1 000-1 500毫米,亞熱帶和熱帶緯區從東往西為100-1 000毫米以上,赤道地區超過2 000毫米。大西洋水面氣溫在赤道附近平均約為25-27℃,在南北緯30°之間東部比西部冷,在北緯30°以北則相反。在大西洋范圍內,南、北兩半球夏季浮冰可分別達南、北緯40°左右。
大西洋全年氣溫變化不大,赤道地區年溫差不到1℃。副熱帶5℃,中緯地帶10℃,僅在西北部和極南部超過20℃。海水平均溫度為17℃,稍低於太平洋。而含鹽度則稍高於太平洋,平均為35.4。在北大西洋,北緯15°~30°之間為副熱帶高壓帶,往南為東北信風帶。北緯40°~60°之間為盛行西風帶。在南大西洋,到熱帶高壓帶位於南緯30°附近,盛行西風帶從南緯40°幾乎延伸到南極洲。在南北緯度5°~20°的大西洋面上,每年7~10月多颶風。夏季在紐芬蘭沿海常有海霧;冬季在歐洲大西洋沿岸多海霧;非洲西南沿海四季多霧。大西洋洋流南北各成一個環流。北部環流由北赤道暖流、墨西哥灣暖流、加那利寒流組成。南部環流由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風漂流、本吉拉(Benguela)洋流組成。墨西哥灣流是大西洋中最強盛的暖流,對歐洲西北部氣候起著顯著的調劑作用。
3.1 水文特徵
大西洋的水文特徵具有明顯區域特性。在大氣環流直接作用下,在南北副熱帶海區各形成一個巨大的反氣旋型環流系統,北大西洋為順時針環流,南大西洋為逆時針環流。在兩大環流系統之間的海區有一支赤道逆流,其流向與南北信風相反,從西向東流。在北大西洋的中緯度海區和南大西洋的高緯度海區,又各形成一個完整的副極地氣旋型環流。
大西洋赤道流是由南北信風直接作用形成,並在赤道兩側自東向西流動。南赤道流自非洲沿岸以日平均20~55千米速度向西流,流至南美巴西桑羅克角時,受陸地「尖角」作用分為兩支:北支為蓋亞那暖流,南支為巴西暖流。南支厚度約100~200米。沿南美東岸南流,流至拉普拉塔河附近與福克蘭寒流相匯進入西風漂流,再向東流在42°~48°間直抵非洲西南海域,主流繼續隨西風漂流東流;另一支流沿非洲西岸北流,形成本格拉寒流,寒流寬度、厚度較薄,流速較緩,向北直抵赤道附近,並與南赤道流相匯,構成一個南大西洋反時針的洋流系統。北赤道流始於維德角群島,以日平均35~40千米速度橫渡大西洋,流至小安的列斯群島附近分為兩支:一支沿群島北側流向西北,稱安的列斯暖流;另一支穿過群島進入加勒比海,與蓋亞那暖流相匯稱加勒比暖流。加勒比暖流從尤卡坦海峽進入墨西哥灣,然後從佛羅里達海峽流出,稱佛羅里達暖流,流至北緯35°附近與安的列斯暖流匯合稱墨西哥暖流,沿北美東岸北流,至北緯40°附近又同北來的拉布拉多寒流相匯,並進入西風帶東流,稱北大西洋暖流。暖流呈扇形散開,流到大西洋東岸,主流轉向西歐以至西北歐沿岸,並繼而向東北伸展至北冰洋。另一支洋流轉而向南流,沿非洲西北海岸南下形成加那利寒流,流至維德角群島附近又分兩支,一支與北赤道流相匯,構成北大西洋順時針洋流系統;另一支繼續南下並逐漸變暖,進入幾內亞灣形成幾內亞暖流。幾內亞暖流與進入幾內亞灣的赤道逆流匯合增強了幾內亞暖流的強度,使幾內亞灣內常年存在著一個熱低壓,有助於熱帶季風的形成和維持。
墨西哥暖流簡稱灣流,是世界大洋中最強大的一支暖流。一般把自佛羅里達海峽至美國東南部的哈特勒斯角段稱為佛羅里達暖流;哈特勒斯角至西經45°一段稱墨西哥灣暖流,可見墨西哥暖流並不在墨西哥灣內。自西經45°以東稱北大西洋暖流。以上3部分合起來統稱灣流系統。灣流系統中自佛羅里達海峽流出的暖流,寬度60~80千米,深度800米 ,暖流中央部分表層水溫達30.5℃,10米深處水溫為27.5℃,每晝夜流速為130~150千米 ,每小時平均流出暖水量約900億噸以上,約為世界河流總徑流量的20倍。暖流從海峽流出後,又有巨大的安的列斯暖流匯合,同時東北信風還不斷把馬尾藻海域的暖水吹來補充,以致熱水量不斷增多,使得暖流在沿北美大陸北流中尤其是跨越大西洋抵達西歐、北歐沿海流動中對流經海區產生著巨大增溫作用。據估算,每年供給北歐1米長海岸的熱量相當於燃燒6萬噸煤發出的熱量,使挪威沿海1月氣溫比同緯度帶要高出15~20℃之多,使極圈內部分海域並不結冰,摩爾曼斯克港等成為不凍港。來自北冰洋沿拉布拉多半島南下的洋流稱拉布拉多寒流,它在紐芬蘭島東南北緯40°附近與墨西哥暖流相匯,造成這一海域經常大霧彌漫及溫水性魚群和冷水性魚群相匯聚,形成世界有名的紐芬蘭漁場。拉布拉多寒流還經常從北冰洋或格陵蘭帶來巨大冰山或浮冰,不僅降低海水溫度,也給海上航運帶來嚴重威脅。南大西洋海冰形成於南極大陸近岸海區,並可擴展到南緯55°以南的廣大海域,甚至可漂浮到南緯40°~35°附近。估計每年從北冰洋和南極大陸邊緣進入大西洋的冰量分別達900和1600立方千米。
大西洋表層海水溫度的分布和變化同氣溫的分布、變化相聯系。赤道地區水溫最高,年均溫為25~27℃,並從赤道向高緯逐漸降低。水溫的年變幅以赤道海區最小,一般在1~3℃之間,北緯30°~50°和南緯30°~40°間增大到 5 ~8℃,而高緯度海區年變幅又有些變小,近北極海區約4℃,南極海區大約只有1℃。但受大陸氣候或寒 、暖流、鋒面等因素季節變動影響明顯的局部海區,表層水溫的年變幅可達10℃以上。從總體來看,大西洋南北兩端地形開敞,受北冰洋和南極水域的冷水和浮冰影響明顯,因而其表層水溫平均只有16.9℃,低於太平洋和印度洋。
大西洋表層海水平均鹽度為35.9‰。在副熱帶海域因蒸發強盛,降水量少,鹽度高達37.3‰,尤其亞速爾群島西南的信風帶內,平均鹽度達到37.9‰ ,南緯10°~20°之間的巴西近岸海區年均值也達37.6‰。赤道海區因年降水量多於年蒸發量,鹽度降至35.0‰左右。大洋的表層洋流對鹽度分布也有影響 ,例如灣流和北大西洋暖流把鹽度較高的海水輸向高緯度的大洋東側,而鹽度較低的北冰洋海水(低於34)輸向大洋西側,因而高緯度大西洋東側表層海水鹽度大於西側。南緯45°以南的西風漂流區,表層海水等鹽度線幾乎與緯圈平行。
由於兩側大陸均向其傾斜,接納地球上一大部分大河的河水,如聖羅倫斯(St. Lawrence)河、密西西比河、奧利諾科(Orinoco)河、亞馬遜河、拉布拉他河(Rio de La Plata)、剛果河、尼日河、羅亞爾(Loire)河、萊茵河、易北河以及地中海、波羅的海沿岸的
大河均注入大西洋,因此大西洋(包括北極海)的流域面積廣達43,229,700平方公里,幾為太平洋流域面積的4倍,正好相當於印度洋流域面積的4倍。
洋流
大西洋的洋流南北各成一個環流系統:北部環流為順時針方向運行,由北赤道暖流、安的列斯暖流、墨西哥灣暖流、加那利寒流組成,其中墨西哥灣暖流延長為北大西洋暖流,遠入北冰洋;南部環流為反時針方向運行,由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風漂流和本格拉寒流組成。在兩大環流之間有赤道逆流,赤道逆流由西向東至幾內亞灣,稱為幾內亞暖流。
3.2 海洋資源
大西洋中的海洋資源相當豐富,已勘探和利用的資源主要是礦產資源和水產資源。
大西洋中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鐵、重砂礦和錳結核等。大西洋兩岸邊緣的海盆中構成兩個油氣帶,即東大西洋帶和西大西洋帶。西大西洋油氣帶主要包括:
①委內瑞拉北部的馬拉開波湖海底油田和委內瑞拉和特立尼達島之間的帕里亞灣油田。已探明儲量40.2億噸,天然氣8624億立方米。近年來油田年開采量近1億噸 ;天然氣50億立方米。②墨西哥灣海底油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坎佩切灣和美國得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沿海。其中坎佩切灣石油探明儲量近50億噸(1978),美國所屬墨西哥灣大陸架區石油儲量為20億噸,天然氣儲量3600億立方米。東大西洋油氣帶包括:①北海大陸架油田,已探明儲量超過40億噸,天然氣為3萬億立方米( 1977 )。近年來石油年產量達1 億多噸,天然氣年產量近1000億立方米。北海油田的開采極大地改善了北歐國家的能源條件,然而北海海域秋、冬季多風暴,且多陰雨,給海上鑽探、開采帶來艱巨性,並提高了採油成本。②幾內亞灣一帶以奈及利亞為主的海洋油區,其儲油量約26億噸。此外在大西洋西岸的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的近海大陸架也相繼發現油氣資源,部分已投產。
海底煤炭主要分布在英國東北部蘇格蘭的近海和加拿大新斯科舍半島外側的大陸架。英國的海底煤藏量不少於5.5億噸,每年採煤量達2000~2500萬噸。此外在西班牙、土耳其、保加利亞、義大利等國沿海海底也發現有煤的儲藏。在北美加拿大的紐芬蘭島東側有世界最大海底鐵礦。估計儲量超過20億噸,已開采。波羅的海、芬蘭灣也有海底鐵礦。大西洋還有重砂礦,美國、巴西、阿根廷、挪威、丹麥、西班牙、葡萄牙、塞內加爾等海岸外都有發現。大西洋深4000~5000米海底廣泛分布著錳結核,總儲量約1萬億噸,主要分布在北美海盆和阿根廷海盆底部,其富集程度和品位均不及太平洋和印度洋。
大西洋生物資源豐富,最主要的是魚類,其捕獲量約佔大西洋中海洋生物捕獲量的90%左右。大西洋的漁獲量曾居世界各大洋第一位,60年代以後低於太平洋,
退居第二位。但單位面積漁獲量達250千克/平方千米,居世界首位。捕獲量最多的是東北諸海域,即北海、挪威海、冰島周圍,年漁獲量約佔大西洋總漁獲量的45% ,單位面積產量平均達830千克/平方千米,大陸架區域約1200 千克/平方千米。其次是大西洋西北海域,漁獲量占總漁獲量的20%,單位面積平均漁獲量690千克/平方千米。其中紐芬蘭 、美國、加拿大東側大陸架海域單位面積產量高達1500千克/平方千米,是世界大洋中單產最高的漁場。另外,加勒比海、比斯開灣、安哥拉、納米比亞沿海也是重要的捕漁區。大西洋靠近南極洲的海域是磷蝦和鯨的重要捕獲區。大西洋海域捕獲的主要魚類有鯡魚、北鱈魚、毛鱗魚、長尾鱈魚、比目魚、金槍魚、鮭魚、馬古鰈魚、海鱸魚等。這些魚主要分布在大陸架和島嶼附近陸架區。開闊水域特別是熱帶海域尚有帆魚和飛魚。西歐和北美沿岸區盛產牡蠣、貽貝、海扇、螯蝦和蟹類。當前大西洋沿海一些國家在積極發展人工養殖貽貝、沙噀等軟體動物。
大西洋有5個水層構成的生物帶。自洋面至洋底為︰1.海濱底棲帶,最大深度在60公尺以內,包括各種近岸的動物和大部分海藻;2.光亮帶,最大深度在180公尺以內,屬陽光能照亮的部分,棲息在該帶的生物包括大量浮游動植物,提供海洋中營養物質的90%;3.中深帶,深度在200~900公尺,是抹香鯨和烏賊的生活帶;4.深洋帶,深度在900~4,000公尺,為黑暗帶,是發光動物棲息帶;5.底棲帶,深度在4,000公尺以下,棲息著結構原始的動物。
漁業
海洋資源豐富,西北部和東北部的紐芬蘭和北海地區為主要漁場,盛產鯡、鱈、沙丁魚、鯖、毛鱗魚等,其它尚有牡蠣、貽貝、螯蝦、蟹類以及各種藻類等。海洋漁獲量約佔世界的1/3-2/5左右。南極大陸附近產鯨、海豹和磷蝦,海獸捕獲量也很大。
大西洋佔有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漁場。高產區在南北美沿岸。紐芬蘭岸外地處灣流與拉布拉多洋流匯合處,是世界上最富的漁場。20世紀後半期的過度捕撈,使幾個傳統漁場造成魚荒,在北大西洋尤為嚴重。洋底蘊藏極為豐富的錳核。在非洲西南部岸外海底有大量金剛石砂礦。北海和墨西哥灣海底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英國諸島岸外有少量的煤和錫。世界溴產量的70%產自大西洋海水。
礦物
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北海、幾內亞灣和地中海均蘊藏有豐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氣。

❺ 阿拉伯半島的自然地理

阿拉伯半島位於亞洲西南,東臨海灣及阿曼灣,西傍紅海,南瀕阿拉伯海和亞丁灣,西北界敘利亞沙漠,北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面積320多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與印度半島、中南半島並稱亞洲三大半島。東臨波斯灣、阿曼灣,南臨亞丁灣和阿拉伯海,西隔紅海與非洲大陸相望,北與亞洲大陸的分界大致在西起紅海東北部的亞喀巴灣北端東至波斯灣的阿拉伯河口一線。南北長2240千米,東西寬1200-1900千米,面積322萬平方千米,海拔1200-2500米。是古老平坦台地式高原。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除西南端海拔2700-3200米的葉門高地外,僅在西南和東南部有小部分山地。其中,西岸南段的希賈茲山脈高1500米,山峰多為死火山錐,最高峰哈杜爾舒艾卜峰海拔3760米。中部為廣闊的沙漠,面積約120萬平方千米,約佔半島面積的40%,較大的沙漠自北向南依次為大內夫得沙漠,代赫納沙漠和魯卜哈利沙漠。其中以魯卜哈利沙漠為最大,面積65萬平方千米。阿拉伯半島為一遼闊高原,三面是深溝切割的陡峭山脈,從紅海向東北地勢逐漸下降,直到波斯灣沿岸的東部低地,最高峰納比艾舒卜峰(An-Nabi Shuayb)高3760米,位於葉門沙那西北約32千米處。
阿拉伯半島西部較高,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呈階梯狀。西部為希賈茲(漢志)--阿西爾高原;南段的希賈茲山脈海拔3000米左右;中部為納季德(內志)高原;東部是平原。半島西南角土地肥沃,宜於耕種。葉門氣候宜人,物產豐富,農業發達,素有「阿拉伯樂園」之稱。半島內的平原和部分高原被沙礫覆蓋,沙漠約佔全部面積的1/3。無常年河流,雨季和山洪暴發時,山谷積水成河,天晴則乾涸無水。半島地處熱帶和亞熱帶,西部高原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東南部沿海地區有部分高地屬於薩瓦納氣候(熱帶稀樹林草原氣候)。其他廣大地區為熱帶沙漠氣候,普遍酷熱乾燥,四季氣候及晝夜溫差顯著,夏季白天最高氣溫達60℃左右,烈日炎炎,熱浪滾滾,酷熱難忍。降水量較少,西部沿海地區和山區,年平均降水量達500-1000毫米,西北部平均降水量為25-400毫米,阿拉伯高原年平均降水量低於100毫米以下,沿海地區降水在10月至次年5月之間。大部分地區冬季刮乾旱熱風。風源來自西亞南部和北非的熱帶氣團,常使氣溫在幾小時內上升20℃以上,給農作物生長和居民生活帶來嚴重危害。農田灌溉和居民飲水主要靠地下水。
阿拉伯半島緊接亞非兩洲,地當交通要沖,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半島西南的葉門曾是東西方海上貿易的樞紐。半島兩側的紅海和海灣,連通埃及和肥沃新月地帶,形成一條重要的東西交通的天然走廊。 大約在一千多萬年前,地中海和印度洋之間的大陸是連在一起的。以後發生了地殼大變動,形成了東非大裂谷,陸地中間陷落成為紅海。紅海把亞非大陸分開。紅海東邊的一塊土地成了一個略呈長方形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阿拉伯半島主要由西部的阿拉伯地盾和地盾以東的沉積區兩大地貌區組成。沉積區從地盾向東北、東和東南方向沉陷,進入包括伊拉克南部、波斯灣和魯卜哈利沙漠(Rubal-Khali)東部在內的大盆地。地盾的東部邊緣從紅海向北伸出的亞喀巴(Aqaba)灣的頂端向東彎曲,在橫穿半島的中途點折向西南和正南,直至葉門高地。
沉積區的形成比地盾晚,由古海淤積而成,主要由石灰岩以及大量的砂岩和頁岩構成,最早的沉積物形成於古生代(3.95-5.7億年前)初期,在阿拉伯半島的東部,沉積物深及地表以下近10千米處。離地表3千米或更淺的侏羅紀和白堊紀的石灰岩(年齡在6500萬至1.9億年間)中,存在天然氣和石油。
葉門高地在地形上同地盾有很大的區別,它不是山地,而是阿拉伯高原被深谷割切的邊緣。阿曼高地在地質上同伊朗西部的札格洛斯(Zagros)山脈的關聯,比同阿拉伯半島其他山脈的關聯更為密切(荷姆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的海面寬僅80千米左右)。
漢志和阿西爾
一道實際上不斷裂的陡崖在紅海畔縱貫阿拉伯半島。從亞喀巴灣伸展到麥加以南約322千米處的一段稱為漢志(Hejaz);繼續向南延伸到靠近葉門邊界奈季蘭(Najran)地區的較高一段,稱為阿西爾(Asir)。在漢志最北部的米德延(Midian〔Midyan〕)地區,山峰海拔最高將近2896米; 在阿西爾,山高超過2743米,山路特別崎嶇難行。熔岩區從山坡向下伸展,直到哈利(Hali)附近的海濱,形成漢志由來已久的南部天然邊界。阿西爾的高原區因受印度洋季風帶來的雨水灌溉,土壤較農業性的漢志肥沃。
紅海沿岸平原均極狹窄,僅在麥地那以南和麥加以南最寬處為64-80千米。整個平原叫提哈邁(Tihamah)平原,有時分為提哈邁漢志和提哈邁阿西爾。沿岸沒有可供大型輪船停泊的天然港口,但有許多水灣適於帆船使用。
在西北內陸,希斯馬(Hisma)砂岩高原海拔約1219米。其南面是一些巨大的熔岩區,如歐韋里德(Uwayrid)熔岩區,其他熔岩區則位於麥地那的周圍。麥地那以南伏在群山之上的熔岩岬角,向下傾斜,直伸至近海處。賴克拜(Rakbah)砂石平原鋪展在麥地那東南的基什卜(Kishb)熔岩區的南面。在麥加以東各熔岩區中,有一個熔岩區環繞著哈丹(Hadan〔Hidn〕)山脈,是劃分漢志和內志的傳統邊界區。
內志
內志(Nejd)的西部地區稱為上內志,位於阿拉伯地盾內,平均海拔高度1300多米。東部屬沖積區,利雅德(Ar-Riyad)市位於東部邊緣附近,海拔約594米。內志的主要水系包括若干由西向東的季節性河谷。
阿拉伯半島北部
錫爾漢(As-Sirhan)河實際上是一條深谷,而不是真正的干河,長約322千米,河床比鄰近的高原低305米。錫爾漢河的東北是屬於敘利亞哈馬德(Al-Hamad)沙漠南部的廣闊熔岩區和燧石平原。包括內夫得沙漠在內的盆地的北部邊緣是懸崖峭壁,峭壁北坡下面是阿尼札河網(Anizah Wadis,阿尼札部落之河網),流入幼發拉底河流域。其中最大的河為阿爾阿爾(Arar)河和胡爾(Al-Khurr)河。 內夫得沙漠
為阿拉伯半島的第二大沙漠,位於內志的最北端,剛好處在地盾之外,面積約64750平方千米。其范圍幾乎西至綠洲城市泰馬(Tayma),北抵焦夫(Al-Jawf)和塞卡凱(Sakakah),南達哈伊勒(Hail)。
代赫納沙漠
將內志同阿拉伯半島東部分開的代赫納沙漠(Ad-Dahna)帶是一條流沙河,從內夫得沙漠緩慢流向魯卜哈利沙漠,全長超過1287千米,其寬度一般不超過80千米。沙地常帶紅色,外形有很大差異。特別是在中段,平行排列的長沙脊高約46米,而有些沙丘的高度為沙脊的3倍。代赫納沙漠在春、冬兩季可供放牧。1957年在積沙的下面發現了胡頓斯(Khurays)油田。
魯卜哈利沙漠
世界上最大的純沙沙漠,面積估計約為64.75萬平方千米。當地為數不多的貝都因(Bedouin)游牧人平常不稱它為魯卜哈利沙漠,而簡單地稱作賴姆萊(Ar-Ramlah,意為「沙」)。自1950年以來,各石油公司對沙漠進行了徹底的勘探。
魯卜哈利沙漠的有些地區乾旱可長達10餘年之久,而另外一些地區有時發生雷雨或夏季溽暑。最大的沙丘在沙漠的最東部,高度可達244米以上,沙脊長達48多千米,它們之間的低處通常為鹽沼。
魯卜哈利沙漠大部分在沙烏地阿拉伯境內。不過南面同阿曼、東南同葉門的邊界尚存在爭議。1974年沙烏地阿拉伯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已就東部有爭議的邊界達成協議。 葉門
葉門有阿拉伯半島最高峰納比舒艾卜峰,位置在沙那的西北。葉門境內的提哈邁平原上建有幾座城市,它比北面沙烏地阿拉伯境內的提哈邁平原更寬闊,也更適合居住。季風雨使葉門的山區和高原成為阿拉伯半島最肥沃的地區。在葉門的南端,考爾(Al-Kawr)山脈臨海的一面是陡峭的山坡。
葉門亞丁港由山南麓低地上的兩個火山半島形成,亞丁後面的沿岸平原寬約48千米,幾乎比其他任何一處都窄。哈季爾(Hajr)河也許是阿拉伯半島唯一終年不斷的河流,沿海岸約流經97千米後入海。
考爾山脈向東消失在被稱為「高原」(jawl)的哈德拉毛(Hadhramaut)高地中。准確地說哈德拉毛是一條將「高原」劈開的內陸谷地,谷地的下段直達海濱,稱為馬西拉(Al-Masilah)河。在內陸一側,塞巴泰因沙漠(Ramlat As-Sabatayn)位於從考爾山脈到魯卜哈利沙漠之間的斜坡上,沙漠和「高原」以下地勢平緩。
佐法爾
阿曼蘇丹國南部佐法爾(Dhofar)省的蓋拉(Qara)山脈高約914米,有一座山峰超過1524米。季風使山脈朝海的一面(南側)和沿岸平原的土地保持肥沃。
阿曼
哈傑爾山脈分為東哈傑爾和西哈傑爾。有些山峰超過2743米。哈傑爾山脈不像其他阿拉伯半島沿岸高地那樣兩側均十分陡峭,山腳下的平原從眾多的阿曼內地城市幾乎察覺不出向魯卜哈利盆地緩慢傾斜。在南部沒有山脈阻擋阿曼向阿伯海的出口。沿岸高原的平均海拔約152米。 北回歸線剛好通過麥地那的南面,將阿拉伯半島分割為幾乎相等的兩部分。夏季到處都是炎熱的酷暑,有的地方溫度高達54℃。大部分內陸地區乾旱,但沿岸地區以及南方的某些高地和沙漠夏季非常潮濕。在潮濕地區有霧和露水,露水常常代替了下雨。在乾旱區整個夏季烈日炎炎;除了高海拔和北部地區外,春、秋季氣候宜人,冬季很少嚴寒和下雪。
在印度洋季風不能到達的所有地區很少下雨,平均年降雨量只有77-102毫米。在沙漠偶爾下傾盆大雨,造成干河谷的洪水暴漲,大雨有時會變為下冰雹。乾旱持續數年之久已司空見慣。在西南和南方,季風至少可使降雨量增加3倍。在仲冬和初夏,波斯灣的季風像埃及的喀新風(khamsin)一樣,颳起漫天沙塵。這種風在阿拉伯半島稱為「北風」(shamal),但實際風向主要為西北偏北;同「北風」方向相反的是較少發生的「東南風」(qaws)。內志和魯卜哈利沙漠的風向比較復雜,特別是在春季,風向可從360°任何方向吹來,風力可從微風拂面到狂風大作。
半島地處北緯13°-20°,北回歸線橫貫其中,屬熱帶荒漠氣候,氣候乾熱,大陸性強。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絕對最高氣溫可達50-55℃,為世界最熱地區之一,最冷月平均氣溫多在15-24℃之間。大部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北部地區冬季因受地中海氣候影響,年降水可達200毫米左右,葉門高地和南部沿岸山前平原,夏季因受印度洋氣流和地形的影響,年降水量可達500-1000毫米。因此半島中部沙漠廣布,熱帶乾草原分布於沙漠四周。只有在山前沿海平原和內陸地勢低窪及地下水位較高處,才分布有狹窄或零星的綠洲,灌溉農業和牧業相對發達,人口比較集中。較大綠洲有葉門高地沿岸狹窄平原,以胡富夫為中心的艾赫薩綠洲,以利雅得為中心的海爾季綠洲等。綠洲中盛產椰棗。南部沿海平原盛產熱帶作物,如咖啡、橡膠、芒果等。牧業以飼養駱駝為主。
阿拉伯半島地處熱帶,太陽輻射強烈,常年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高原半島周圍又多是高大山地高原和炎熱地區,很少受到
海洋濕潤氣團的影響,所以這里的熱帶乾旱氣候具有極強烈的大陸性,酷熱乾燥少雨。
這里是世界上最熱的地區之一。整個半島年平均氣溫都在20℃以上,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超過3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也高於10℃,多在15-24℃之間。南部地區更加酷熱,如半島南端的亞丁,年平均氣溫為28.9℃,7月為32.5℃,1月為25.4℃,有四五個月的月平均氣溫超過30℃。半島絕對最高氣溫常有50-55℃的高溫。半島氣溫年較差很大,一般在15℃以上,在一些地方可達20℃左右。
阿拉伯半島乾燥少雨。半島降水量極少,大部地區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如亞丁為41毫米,利雅得97毫米,麥納麥84毫米,吉達64毫米。少雨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這里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盛吹乾燥的東北信風,夏季雖氣壓較低(東有印度低壓),但西南風來自乾旱的北非陸地,水氣耗盡,幾無降雨,如阿拉伯半島內陸利雅得、麥納麥等地6-9月基本沒有降水。冬春月份各月降水也只在20毫米以下,主要是受西來氣流影響所致。相對濕度很低,半島內部不少地區年平均相對濕度在40%以下,如利雅得等地年平均相對濕度僅為32%,6-9月尚不足30%。半島北部因冬季可受到地中海氣旋的影響,降水稍有增加,年降水量可達200毫米。海拔2700-3200米的葉門高地可受到印度洋氣流和地形雨的影響,降水較多,甚至可達1000毫米,被稱為「幸福的阿拉伯」。降水集中是阿拉伯半島氣候大陸性強烈的又一明顯標志,如吉達年平均降水量只有64毫米,但降水日數僅5天。在雨水稀少的半島,有時也可因驟然的暴雨而導致水災。 駱駝一直是阿拉伯人賴以從事游牧生活的主要牲畜,沒有駱駝貝都因人就不可能遠離人類飲用水的水源,靠飲用駱駝的乳汁可深入沙漠達數月之久。駱駝能為人們提供肉食、衣服、燃料(糞便)、運輸以及馱水和拉犁的畜力。駱駝作為一種運輸工具,已大部分被四輪驅動車所取代,主要作為家畜飼養。
綿羊和山羊的數量很多,但大都是小群飼養,而不是大規模放牧。阿拉伯馬在阿拉伯半島是一種正在滅絕的動物,但其他國家在培育這種品種的馬。許多貝都因人都有奔跑很快的薩盧基狗(Saluki),馴隼亦用來打獵。過度捕獵已使羚羊急劇減少。在魯卜哈利沙漠這塊最後棲息地內還剩下為數不多的大羚羊,高地山羊也很稀少。其他大野生動物有鬣狗、狼和胡狼,較小的動物有狐狸、蜜獾、兔、蝟和跳鼠。
致命的沙漠蛇有角蝰和一種同印度眼鏡蛇大不一樣的眼鏡蛇。蜥蜴包括沙漠巨蜥和在沙中出沒的小石龍子。
鴕鳥已開始絕跡,鷹、禿鷲和鴞還很常見,數量較少的鴇常用獵隼捕獵。紅鸛、鵜鶘、白鷺和其他海鳥時常出沒於沿岸地區。鴿、杜鵑、燕子和戴勝之類的小鳥可在城市和沙漠中的綠洲見到,而沙松雞、百蜜和走鴴則棲息在沙漠里。
大群的蝗蟲時常降臨則是一種災難,所過之處,綠色植物被吞吃一空。其他常見的昆蟲有蚊、蜱、甲蟲、蠍子和螞蟻,還有甚至在沙漠深處亦可出現的蒼蠅。在有些地方人們養蜂釀蜜。
阿拉伯半島周圍的海域內生產鯖、石斑魚、金槍魚、鯛及其他食用魚,此外還有蝦類。南部沿岸的近海有大量的鯊魚和沙丁魚。鯨偶爾也進入波斯灣。
除了海拔很高的地區和佐法爾外,幾乎到處都生長海棗,在佐法爾的沿岸地區則生長椰子樹。主要穀物為小麥、高粱、大麥和小米。稻米補充小麥用作口糧,但本地很少種植。少數地方如亞丁附近的艾卜揚(Abyan)適於種植棉花。同蔬菜相比,一般阿拉伯人更喜歡吃水果,尤其喜歡吃西瓜、石榴和棗子,布賴米(Al-Buraymi)以產芒果著名,阿拉伯也生產無花果、葡萄、香蕉、仙人果和其他水果,各綠洲還盛產枸櫞和爪哇扁桃。
半島上樹木很少。西南高地上的一叢叢的檜樹有點像真正的樹林。常常成排地種植耐旱的檉柳以阻止流沙侵蝕。統稱「亥姆」(hamd)的各種樹的樹葉含有足夠的鹽分,可滿足駱駝對鹽的需要。多年生堅韌植物同受春、冬兩季雨水滋潤的一年生柔嫩植物一樣,對人類生存都很重要。 石油是具有重大經濟價值的礦產資源。阿拉伯半島上的石油儲量居世界第一。波斯灣沿岸盛產石油,有世界油海之稱。
除葉門的礦床外,阿拉伯油田與伊朗和伊拉克的油田處在同一個巨大的沖積盆地內。雖然伊朗於1908年已發現石油,但直到1932年才在盆地的阿拉伯一側──巴林發現第一個油田。此後在阿拉伯半島東部開始廣泛勘探,並很快深入到內陸地區。1938年在沙烏地阿拉伯、1940年在科威特和卡達、1953年在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中立地帶的大陸內、1960年在阿布達比(Abu Dhabi)大陸、1964年在阿曼、1983年在南葉門、1984年在北葉門相繼發現石油;1951年在沙烏地阿拉伯波斯灣近海、1958年在阿布達比近海、1960年在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中立地帶近海又發現石油。
油田中有大量的伴生天然氣。在商業上利用這些天然氣需要巨額投資。有些天然氣經液化後供國內消耗並出口,有些則重新注入含油層儲存,並保持產油壓力。
阿拉伯國家正努力使經濟多樣化,雖然豐富的石油對經濟多樣化的進展是一個不利因素。在漢志北部和內志已發現鐵礦。其他資源有重晶石、石膏、鹽、制水泥用的石灰、制磚和陶器用的黏土、制玻璃用的石英砂和頁岩、大理石和建築用石料等,有些已在開發中。
許多世紀以來波斯灣的牡蠣養殖場生產某些世界最好的珍珠,採珠曾一度是致富和有利可圖的職業。巴林是採珠業的主要中心。大約自1931年後,由於世界經濟蕭條,日本人工養殖珍珠的競爭,以及勞動力流向報酬多、勞動低的工作,使珍珠貿易一蹶不振。
即使在雨量充沛的西南地區,河水流量也不總是能保證發電需要。水源匱乏和土壤貧瘠阻礙了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少數國家在改善灌溉系統和擴大耕地面積方面取得了進展。部分國家的水果,比如椰棗,正在出口。

閱讀全文

與自然地理古海濱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