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2俞芳芳
1.如何理解地理學科素養
地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條就是「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理念決定高度,決定著新課程實施的方向和目標,它是設計教學的綱領文件,更是地理教學的主要標尺。能否把握這一理念,是決定地理教學目標實現與否的重要指標。
2.需要培養學生那些地理素養
學生必備的地理素養包括地理興趣、習慣、地理能力、地理知識和科學素養。培養必備的地理素養就要求教師改變以往只注重「物產+地名」,僅介紹地理事象的特點和分布的教學思路,而要明確中學地理素質教育新的方向和內容,即以人地關系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建立為核心,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價值取向,不僅要關注學生是否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關注學生認知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努力使學生逐步具有地理科學觀點,科學方法和人文精神,逐步養成健康的情感,積極的生活態度,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良好的行為方式。
3.培養地理學科素養的途徑
為提高學生地理素養,可採用以下策略:
首先,將新課程的理念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先轉變觀念,為進一步實現學生行為方式的轉變打好思想基礎。在地理課上,先不要著急講新課,主要給學生介紹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和具體要求,給學生先「洗腦子」,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地理知識在一個人一生成長發展中的意義,了解地理學習對提高和完善個人素養的重要作用,從而給地理課恢復應有的地位,正確對待這門學科。只有學生了解了地理新課程,接受了課程的理念,明確了課程實施中的具體要求,才能在以後的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積極適應新課程。
其次,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從兩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
② 論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
所謂地理素養,即通過學習地理課程逐漸養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心理品格,具體而言,即指學習者可以站在地理學的角度,運用地理學的觀點去觀察和解決問題。地理素養包含很多內容,如地理知識、地理觀念、地理學科能力、地理方法等等[1]。培養學生地理素養能幫助學生更喜歡、更輕松地學習地理,因此,探討怎樣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十分重要。下面就對此展開分析。
一、正確認識地理素養,自覺樹立概念意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首先教師就應正確認識地理素養這一概念,知曉什麼是地理素養?培養學生地理素養的作用?在明確相關問題後,教師就應自覺樹立較強的概念意識,並將這一概念貫穿到教學始終。其次教師應將地理素養的概念灌輸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地理素養對自己學習地理的重要作用,並自覺樹立地理素養意識。
如在學習了氣候方面的知識後,教師可針對「全球氣候變暖」的現象鼓勵學生嘗試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應該怎樣應對及解決這一問題?若這全球氣候變暖這一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人類又將面臨怎樣的危害???當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各抒己見後,教師就可引入「地理素養」這一概念——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解釋和解決問題。如此一來,不僅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地理素養,還鍛煉了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二、營造良好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地理素養後,教師就應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慾望,給培養學生地理素養創造良好條件。要保證課堂氛圍良好、調動學生學習激情有多種方法,如講故事、開展課堂小活動、小游戲等,教師在選擇方法時應緊密結合教學內容,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大氣降水》的教學。針對這一內容的講解,教師可以採用講故事的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即在教學時教師引入《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火燒葫蘆谷的故事[2]:諸葛亮使用計謀把司馬懿的人馬引進葫蘆谷,計劃採用火攻??但在最後關頭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導致整個計劃功虧一簣,這場大雨也澆滅了諸葛亮的雄心壯志,才有了後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的千古悲嘆!通過這個歷史故事教師就可順利引入問題:為何那時、那地會有一場大雨?大雨是如何形成的?引導積極思考、探尋答案。因為是熟悉的歷史故事,所以容易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氛圍。
三、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成效
創造了良好的地理素養培養條件,接著教師就應創新地理課堂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成效,使學生地理素養得到有效培養、發展和鞏固。地理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有很多,教師在選擇時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需求。如創新課堂提問、引入信息網路技術教學、課堂與課外結合教學等等。下面就以創新課堂提問為例進行分析。
在《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通過「小組拼圖搶答」的方式找出世界上人口比較稠密和比較稀少的地區;然後就引導學生結合所學世界氣候相關知識,通過「自由選擇居住地」的小活動展開分組討論;接著教師就展示設計好的問題「你願意居住在青藏高原地區嗎?你願意居住在南極嗎?你願意居住在四川汶川嗎?你願意居住在自己家鄉嗎?」最後教師就給時間讓學生自由討論,並鼓勵學生勇敢發表自己的看法。這種多樣化的提問方法不僅能充分打開學生思維,滿足不同學生的喜好和需求,充分展示各自的長處,還能使不同層次學生的地理素養都能得到培養和發展,可謂一舉多得。
四、轉變陳舊教學評價,促使學生多方發展
教學評價是對教師講課和學生學習的最後反饋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傳統教學評價基本上都體現在考試和分數上,這樣的教學評價很單一,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情況,很容易讓學生本有的優勢逐漸被埋沒,直接削弱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要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教師就必須轉變陳舊的教學評價,多關注不同學生的優點,多關心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情況,將知識與人文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多方面發展。如某個學生雖然考試成績不理想,但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很強,這就是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可作為教學評價的加分項。
結語: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結合筆者教學經驗論述了培養初中學生地理素養的幾種方法。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綜合考慮教學條件、學生情況、教學內容等多方面情況,採取最適合的教學方案,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的地理素養得到有效培養。
③ 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地理的核心素養
1.地圖技能。地圖既是地理學習的重要內容,又是地理學習的重要工具。地圖的類型相當豐富,既有傳統的紙質地圖,又有現代的電子地圖。引導學生把握地圖的「三要素」,且能從地圖中獲取、整理和運用信息來分析解決地理問題,是初中地理教育的主體任務之一。也就是說,初中地理課程中的識圖、繪圖、用圖能力的培養是地理素養的關鍵所在。
2.空間視角。空間視角是在觀察確定地球表層各種事物空間位置關系、展開范圍和排列狀態等的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學科能力品質,是認識空間位置、空間分布格局所應具備的核心素養。地球表面上的一切地理事物、地理效應和地理過程,統統發生在地理空間之中,空間視角就是對這些地理現象的分布格局和空間關系進行正確透視,涉及「它在哪裡」「它是什麼樣子」「它為什麼在那裡」等問題。地理對這些問題的揭示,有助於幫助人們正確認識人類與地理環境發展中的空間關系,如空間位置、形態、組成、層次、排列、格局、聯系和制約關系等,而上述認識將進一步引導人們深入思考人類如何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培養學生的空間視角是初中地理教育的又一價值追求。
3.綜合思維。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既包括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綜合要素及其之間相互關系的綜合研究,又包括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業、交通等要素及其之間相互關系的綜合研究。無論是對區域環境特徵的歸納,還是對區域發展問題的理解,都需要調用區域分析與綜合的方法去認識和把握,需要綜合考慮區域內各自然要素的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綜合影響。選擇合適的地理知識或與之相聯系的其他學科知識,探究區域中的地理事物,具有明顯的綜合思維特徵。因此,綜合思維的培育理應成為地理教育核心的內容之一。
4.人地關系。地理科學以研究人地關系為主線,以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為主旨。通過地理學習,除了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技能和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形成人的生命發展質量及終身發展所需的地理意識和觀念。可見樹立可持續發展觀、人地協調觀、環境倫理觀、科學的人口觀和資源觀,運用正確的「人地觀念」審視人類自身的各項活動,讓學生成為對環境、未來有強烈責任感的現代公民是初中地理教育的重要使命。
④ 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
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沒有地理學習興趣,就沒有地理學習氛圍,也就無從談起地理學習的效果。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吸引學生,進而由興趣帶動學生的求知慾望,由被動式學習逐漸改變為主動式學習,可能時間較長,所以老師要循序漸進,慢慢引導。
其次,要聯系學生的生活經歷與體驗。人類生活在地理環境之中,地理知識源於生活,創造鮮活而生動的地理課堂,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
第三,深入實踐,感受理解地理的價值。
第四,運用地理信息技術開拓視野,注重學科間的整合。隨著地理科學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地理教學過程必然要信託現代信息技術平台實施教學。通過讓學生處理分析地理信息資料,有助於正確審視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問題,學會地理思維,提高地理學習的效率,擴展知識視野,增強終身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五,多以地理學的視角來思考和分析問題。
第六,改革傳統的地理測評機制,促進知能情的協調和人的全面發展。
⑤ 如何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
地理學科作為一門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內容的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具有區域性、綜合性、基礎性、廣泛性、實用性的特點,這些特點為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本人在借鑒他人經驗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突出以下觀點: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思維能力的前提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任何壓抑和干擾都會使思維受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體會心靈自由的有效途徑,良好的師生關
系就意外著教師願意傾聽學生的所思所想,更多地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熟悉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更好的貫徹以學定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師生關
系,就意外著學生樂於接受教師的指導與幫助,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積極參與教學,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才成為可能。
二、創設積極地教學情境,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
1.運用漫畫、精美照片,形象生動。地理學科的有些內容單純用語言是難以表達清楚的,運用地理漫畫形象生動,增添可讀性和親切感。一些枯燥的地理問
題,通過地理漫畫的形式來表現,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與興趣,使其在討論中獲取地理知識。通過他倆的對話所營造出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激發學生參
與討論的慾望。在討論中,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初中教材中有兩個卡通人物:玲玲與貝貝,他倆經常討論一
些有趣的地理問題,比如觀測北極星、東西半球的判定等。通過他倆的誇張表現來展現其學習過程,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然而越是這樣的內容,越有助於學生
思維能力的培養。地理課本中精選了許多精美照片,更加突出地理特徵,幫助學生理解地理事象,充分合理地使用照片進行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不可缺少的手
段。比如「荷蘭的風車」、「熱帶荒漠景觀」、「萊茵河」等,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於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
2.聯系實際,解決問題。按照人本主義理論,學習內容應該是學習者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和經驗。而這種價值和意義的重要體現就是學以致用。因此,
地理學習的主要目的並非保持和再現知識,而是使學生能在新情境中運用知識,即實現地理學習成果的遷移,作為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關注身邊發生的各種事情,他
們中的許多現象都可以從地理學科的角度去進行分析闡述,為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和培養,提供豐富的素材。
例如,在學習氣溫的測量時,教材提出「有時候,我們的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中的最高氣溫或最低氣溫會有明顯的差別。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在學習主要降
水類型時,讓學生結合降水的形成條件,說一說夏天從冰箱中拿出冷飲後,會在容器表面形成大量的水珠的原因等等,真是舉不勝舉,信手拈來。如果我們在教學中
能夠關注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有意識利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分析思考,並提出相關的治理措施,不僅學有所用,讓學習變的快樂而有價值,同時也激發了思維的興
趣,鍛煉了思維能力。
3.巧設懸念,追根求源。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恰當的設置懸念,給學生一個期待的情境,可以喚起學生的注意,激活學生的思維,創設活躍的教學氣氛。例如,
在導入新課時,有意將本節的重點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提前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帶著困惑去學習。像在講「熱力環流」時,讓學生觀察「雞蛋湯」的「熱氣」,
可以看到「受熱上升」有跡可尋。隨著熱氣不斷升騰,引導學生聯想到其他「受熱上升」的實例。將小吃碟放在「熱氣」的上方,一會兒便在小吃碟上凝結出了小水
珠,引導學生討論:空氣在上升運動中,如何形成降水?這一系列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問題,可以避免因疲勞而產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
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培養思維能力的保障
科學的學習方法對於思維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的。教師應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多採用比較、歸納、綜合分析等方法。在學習方法的運用上,學生應針對地理問題積極開展探究性學習,嘗試運用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以按照以下程序來設計教學過程:
「提供一個背景 提出一個問題 收集一些材料 組織一些活動 得到一點啟示」。
例如,在了解某區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時,可採用讀圖和查閱資料的方法。例如,在學習「亞洲和歐洲」一節中,教材安排了「亞歐大陸輪廓」、「亞洲
和歐洲地形分布」、「亞洲和歐洲氣候類型分布」等一系列地圖,以及相關的文字材料,幫助學生認識區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及其相互關系,並
在此基礎上,認識區域人口、國家的分布等。
總之,能力的培養不是孤立的存在於學科教學,它是教學的三維目標之一。特別是地理教學,更要重視學生「地」的概念形成和「理」的邏輯思維,以及與地理位置密切聯系的知識要的推理,這也是地理教學的必然之所在。只要我們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地理教學將會大放異彩。
⑥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你怎樣認識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又該如何培養呢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地理實踐能力以及綜合思維
。人地協調觀
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所持的正確價值觀。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科最為核心的研究主題和基本的思維視角。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問題人類社會要更好的協調好人類活動與環境的關系。
地理實踐力
指人們在考察、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野外考察與室內試驗、模擬相結合,是現代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課程特有的學習方式。 具備地理實踐力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以及他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
綜合思維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既包括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綜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綜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業、交通等要素之間的綜合研究。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決定了對地理問題的分析和對人類活動的評判必須藉助綜合思維。 將地理的綜合思維確認為地理核心素養是基於對地理學科內容和學習思維綜合性的考慮。
培養高中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的方法
1.課前教學設計培養意識的滲透。
在地理教學中,要做到對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首先需要地理教師樹立地理核心素養教育的理念,地理教師是地理教學工作的主導者,是推進地理核心素養培養進程的主力軍,也是地理教學過程的設計師,這個課前的設計對於整個地理課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決定的了整個課堂的培養方向和重點。
因此在課前的地理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要有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意識,並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設計課堂,這樣才能有效地在教學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例如,在上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時」。
在設計教學時,可以滲透培養學生空間視角這一核心素養的意識,通過設計讓學生觀察和分析宇宙各星球的分布和運動規律這樣的活動以達到這一培養目的。
2.課中培養方式與學科教學內容和邏輯的結合。
核心素養包括地圖技能、空間視角、綜合思維和人地觀念等多個方面,教材中的各個地理知識點都有其側重的方向,一個地理知識點往往不能兼顧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科知識自身的特點來選擇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
例如,在學習各類地圖時,主要側重培養學生的識圖、繪圖、用圖的地圖技能,在設計教學的時候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利用地圖三要素區分各類不同的地圖類型、能夠繪制簡單的地形等高線圖、通過對圖的分析正確的運用地圖解決地理問題等。
另外地理的學科知識是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載體,在運用學科知識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的時候也需要符合學科的邏輯性,使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相應的學科邏輯相結合,有效培養出符合需要的地理核心素養。
3.課後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既然地理教學的大方向是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因此在教學評價上就要以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為側重點,而不僅僅是以往的對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或是對三維目標的評價。
在設計時不能僅僅局限在知識的記憶,要更加關注學生對知識的遷移應用及其在解決地理問題過程中的應對能力,如在設計對地理必修一「大氣的運動—熱力環流」這一章內容的評價量表時,不能單純地設計「請繪制出熱力環流模式圖」而應該設計成「請根據熱力環流模式圖,繪制出白天和夜晚的海陸間的熱力環路模式圖」,這樣就完成了知識的遷移。
測量到了學生的綜合思維及人地觀念的核心素養。由於地理核心素養具有其內隱性,在評價時具有一定難度,所以建立可量化的對地理核心素養的評價體系和開發出信效度高的測量工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建立了相應的評價測量工具,對教學活動中地理核心素養進行測量才能精確的把握住培養的動態以及時調整教學活動中的相應的策略。
⑦ 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摘 要:核心素養作為當代我國基礎教學的重點,也是未來教學的主要發展方向。地理基礎知識、地理使用技巧作為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主要部分,需要教師從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落實。從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概念和內涵入手,分析其特徵和應用方法,對如何培養初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提供了指導。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地理;培養;教學
一、地理核心素養的定義
地理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通過系統的地理知識的深入學習,對地理學方面有一定的學習認知和技巧歸納,這是地理核心素養的能力基礎。經過對學生地理素養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形成穩定的心理品格和地理情感,讓學生能用地理學眼光去認識思考世界,這是核心素養具備的特徵。
就初中地理而言,《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將地理學定論為一門具有思想性、生活性、地域性、綜合性的學科,兼有社會學科的自然學科性質。初中地理將課程細化為「地理核心素養」「地理人文素養」兩門,可見地理核心素養在初中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二、初中地理核心素養構建的意義
1.讓學生了解世界,掌握地理技巧
地理知識和人文有著緊密的聯系,讓學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識和技巧,能夠讓其用新的眼光感知世界。通過地理知識的引入,學生對地理知識和技巧的運用,能夠開拓自身的視野,培養素質。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中第二、三章中提到的中國環境特徵和自然資源,都能讓學生建立社會環境資源意識,樹立環境保護的觀念。
2.教學學生地理思維與方法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具有真實性和多元化的特點。人們通過對地理知識的研究,採用了比較法、分析法、信息統計法的方法技巧。這些方法能夠啟發學生思維,幫助學生轉換態度,認識世界。在初中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和情感體驗的全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地理思維方式和分析方法的引入可以培養學生思考分析能力、探求知識的精神。
3.培養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思想的教學背景下,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情感,引導其採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世界和自身價值。
地理學能夠改變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地理學包納萬象,它含納了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和地質特點,幫助初中生豐富視
野,讓其去理解一個多元化的世界。通過世界觀的培養,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影響自身發展和社會改變的主要因素是什麼,讓其帶著思考的眼光評價身邊的事物,從而對自身有著新的看法和立場。
三、初中地理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現狀
教師在教學知識的時候,將核心素養的關鍵內容貫穿在教學過程當中,繼而讓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獲得有效的培育與提升,可是在當今的地理教學過程當中,依舊看重的是知識的學習與背誦,學生的成績始終是考核的首要關鍵,教學活動當中學生依舊是以做練習為主,這就導致了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無法生成,思想品德核心素養的提高更不知從何說起了,和核心素養的培育在教學方面落實的需要相違背。
四、對培養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建議
1.認清課堂不足,挖掘學生思考能力
針對實際課堂教學當中存在的不足,不單單要針對教學內容以及教材內容給學生解答問題,還應該落實在解答問題的根基之上引導學生展開更深入的思考。比如,在教學「溫室效應」有關內容時,在對學生展開其原因及影響方面的內容時,不可以沿用過去老師說學生記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注重開發學生思維觀念,比如,從地理作為著手點開拓除了人為原因之外的其他可能因素。引導學生針對其對地理方面存在的影響進行探索,找尋怎樣能夠更有效地防止其擴大范圍等等,最後明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再展開課堂教學目標的改變,促進學生形成更好的價值觀與責任心,繼而有助於培育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如此一來,才能夠真正體現出地理課堂教學的價值。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提出疑問的時候,也應該重視問題的實質,最好不要太糾結於某一個疑問,不然,會因為探討去探討喪失了對問題討論的最大價值,針對問題的質量也需要進行良好的把握,盡可能提出一些有利於構建學生情感思維的地理問題,確保盡量不要和課堂教學內容分離過於嚴重。針對學生目前的學習水平,提出有效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教學問題,促進引發學生善於思考的興趣。增強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進行情感教育,培養學生價值觀
事實上,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光光是讓學生學習地理知
識,更是要豐富學生的人文思想意識,好的培養方法能讓學生將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環境、國家發展緊密聯系,有助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
在當代教育領域中,素質教育的地位相較於應試教育更高,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針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也是我國初中地理教學的基本要求,同時還是培育一個身心健康同時對社會有利有價值的人才的基礎要求。就初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來說,老師應該注重自身所肩負的職責,把針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擺在第一位,緊抓核心素養培養的內涵和目標,創新教學,不斷實踐,更好地培養對社會有價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龍泉.地理學科育人價值及其教學實現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2]李平衛.初中生地理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7.
[3]郝春晶.初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18(96):144.
編輯 郭小琴
⑧ 在新高考背景下,怎樣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素養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是中學各個學科中惟一以探索人類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的學科,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等問題上具有重要作用。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將「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作為核心理念,無疑會對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地理素養方面的提高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時使學生具備較強的社會觀察力和競爭力,能夠迅速適應當前瞬息萬變的社會。面對新課程改革,如何改變以往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精心地設計新穎而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促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究課本及課外知識發展自己的地理綜合素養能力,成為當前和今後地理教學的重點和趨勢。通過多年的地理教學實踐,作者認為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的策略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 一、改變傳統的地理教學觀念,樹立現代地理教學新理念 傳統的閱讀教學其實存在著很多弊端。比如在傳統的中學地理教學中,主要是通過「填鴨式」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靠學生的機械記憶能力來記住所學知識,然後通過閉卷考試來考察學生的學習結果。課堂教學方面在課堂上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以教師為中心和以課本為中心」的情況,卻忽視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種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往往使學生對學習生活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負擔較重。 現代中學地理教育的核心是素質教育,中學地理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內涵實際上是注重對學生地理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協調融合,開發潛能,發揮特長。正如體現素質教育理念的新課程所倡導的地理教學方式那樣,在這種教學方式中教師不是單向的將現成的地理知識、地理原理與地理規律的結論傳輸給學生,而是在教給學生地理知識的同時,將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指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上,更注重強調過程性學習,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教師則成為這些學習方式得以實現的合作者、引導者和促進者。
⑨ 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
高中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綜合學科,且高中生的心智水平已接近成人,學習方法不再單一的死記硬背。這就需要教師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因材施教,抓住高中生的身心特點,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地理知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正確分析地理現象、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
一、動手畫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興趣
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許多知識點理論性很強、很抽象,需要學生藉助圖示等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和空間想像力。因此,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圖示的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動手畫圖,學會看圖、畫圖、用圖,這樣才會使地理課具有實際性意義。例如,在學習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這一課時,學習熱力環流形成的具體過程及其原理。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小組合作閱讀課本,然後試著畫圖表現出其形成的過程。這樣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各抒己見。之後我並沒有講解自己課前准備好的圖示,而是讓小組代表來講解。再根據講解我指出其中的優點和不足,高中生的心理漸漸成熟,勇於表現自己也是其特徵之一,因此我抓住這一點,讓學生敢於表現自己,結果就是學生既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又掌握了相關知識。學生畫圖的過程就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需要把語言等抽象性的東西表現出來,需要把相關信息聯系起來,畫出示意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藉助多媒體,多角度帶動學生情緒,豐富教學內容
多媒體教學現已成為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多媒體教學打破了普通教學的單一性,豐富了教學內容,圖、文、聲、像並茂,可以從視覺、聽覺等多角度帶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地理是一門與大自然、與我們生活的環境最息息相關的學科,關於自然界的科普電子影像數不勝數,教師可以從中選擇適當的視頻或動畫資料,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相關內容,也可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地理選修五《中國的地質災害》時,我們國家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之間,地震斷裂帶十分活躍。教師在講解地震時,可以選一個經典的關於地震是如何形成的科普動畫視頻,通過多媒體播放,讓學生直觀地學習地震形成的原因。另外,可以播放相關的地震類的電影或影像資料,通過影像資料,教師向學生指出地震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以及當我們遇到地震時,應該怎樣做?不能怎樣做?如何保護好自己?通過多媒體教學,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藉此講解影響地震形成的因素。視頻動畫生動的呈現比起教師的講述更加深入人心,學生更易理解,它能將地震形成的過程、因素、對生活帶來的影響、地震來臨時應該怎麼做等一系列內容都向學生表達出來。結合多媒體教學,教師的講解不再平淡,更加具體生動,學生能更好地接受知識。
三、聯系當地地理環境教學,體驗教學,培養地理素養
人類擁有的情感很多,當然包括濃濃的家鄉情結,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所生活的土地而驕傲。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家鄉情結,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進行教學,這樣使學生能夠帶著強烈的情感去學習,更能集中精力學習,易於理解所學知識點。例如,教師在進行地理復習時,可以用學生生活的土地「寧夏石嘴山市」作為教學案例,教師帶領學生分析總結石嘴山市的自然環境特徵,包括:氣候環境特徵、地形地貌特徵、水文特徵;石嘴山市的自然資源,包括:礦產資源、水資源等等。不僅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即分析形成此自然環境、此地形地貌的原因,以及在這種自然環境和地形地貌中,產出的豐富自然資源,我們應該如何好好利用?怎樣保護自然環境?等等問題。學生對於自己生活的土地,都會帶著特殊的情緒來學習,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通過對一個地區的分析總結學習,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理清思路,在腦海中形成地理學習框架,而不是盲目地眉毛鬍子一把抓。又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分析一下自己生活的城市屬於什麼型的工業以及原因是什麼,對自己城市的工廠地理位置的選擇有什麼看法,會不會污染環境,應該選擇在什麼城市的位置更合適等等。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認真做一份城市規劃。這樣的教學,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靈活應用。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能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對知識點理解的基礎上輕松學習。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注重學生成績是一方面,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使學生真正感覺到學習地理是有趣的、有意義的。
⑩ 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
(一)、教師自覺更新教育觀念、充實自我 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在教育發展和學生地理科學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教師是關鍵的因素。科學技術 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知識不斷涌現,使各學科課程具有時代精神。隨著科學教育實驗探究不斷深入,隨著 新課改的實施,新的教育理念和社會對教育的更新要求,教師必須在各方面有新的思維。要學會教育人、 培養人、發展人,學會培養人的創新素質。對教師專業化的要求由單一的學科知識技能專業化發展到學科 知識素質專業化與教育科學素質專業化並存。樹立了「以學生為本,培育終身科學探究意願與方式」的發 展理念;自覺擔負傳播科學知識,發展科學思維,養成科學態度、陶冶科學情操,鑄造科學品質,樹立科 學精神的重責;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成為科學思考、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成為科學精 神和科學人才的塑造者。 教師的素質和專業化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因此,作為教師要不斷地加強學習,充實自我:1、專題學習,增強意識;2、參觀學習,開闊視野;3、著眼實際,強化培訓;4、開展教學創新活動,積極 參與各種教科研活動、競賽活動。5、提高信息技術素養,學習新科技、了解新技術,迅速地篩選和獲取 信息、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並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一個永 恆主題,進而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有效地推進科學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教學的滲透整合;6、提高 教師的科學素養;通過學習達到視野有寬度、知識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的境界。增強教研教改意識(說課、 評課、觀摩課),提高教育理論素養,迎接新的挑戰。
(二)、通過科技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 1、傳授科學方法,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科學方法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要素,是科學的認識方法。我們要改變傳統的一味傳授的教學模式, 積極引導學生從客觀實際中探求知識,讓學生在收集信息、處理信息中獲得新的知識。這樣他們得到的才 可能不僅僅是知識,還有科學思想和方法等。 讓學生進行觀察實驗,指導學生觀察各種事物現象、明確觀察目的、把握觀察重點,邊觀察、邊思考, 學習科學知識,獲取探索樂趣,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如:學習「地球的形狀」,從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 歷程中感悟到: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是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在這一過程中,既有科學與 迷信的較量,也有方法與科技的進步,更有人類對真理不畏艱辛的追求,這是人類進取精神的充分體現。 2、通過科技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自主發展,提升地理科學素養 開展科技活動應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挑選活動內容。初中低年級學生搞一些簡單的動手操作,了解一些 淺顯易懂的科技知識,進行科學啟蒙教育;中高年級學生可安排小製作、小發明等製作內容,可要求多讀 科普書籍,多做科學小實驗,認識一些科學家,學習他們的科學精神。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相 應的科技實踐活動。 科學知識、技能與能力、科學精神,要在積極參與科技實踐活動中形成。如:學生「演示地球自轉, 說明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經過實驗明白了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被太陽照亮的半球為晝半球, 未被太陽照亮的半球為夜半球;地球上的晝和夜是交替變化的。通過科技實踐活動,加強科學知識、科學 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學會探究創新,提高 學生的科學素養。在學習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形成初步科學探究能力的過程中,關注、培養學生對周 圍世界的探究心、求知慾以及理性的思維習慣與科學品質。在學生參與科技實踐活動中,尊重他們的個性 與特長,促進其自主發展。 學習「地球的運動」,運用逆向思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若地球只自轉不公轉,會有什麼地理 現象?若地球不自轉也不公轉,地球上有無晝夜現象?若地球自轉時,地軸不是傾斜的,太陽直射點 還會向南北方向移動嗎?全員參與,提高科技創造水平。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 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身為教育工作者要精心呵護青少年在科技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 極開展科技創造發明活動,樹立典型,給予表揚和獎勵,能有效地喚起學生的創新慾望;營造濃厚的科研 創新氛圍,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由地探索、想像、質疑、發揮, 拓展他們的思路;讓學生各顯其能,積極動腦、動手,逐步提高創新能力,形成其內在的敢於質疑、思索、探究、創造的科學素養。
(三)、興趣是知識的源泉,是成功的動力,是提高地理科學素養的好方法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快樂的學習環境,學生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愉悅、情緒振作, 大腦容易形成興奮中心,使思維處於積極狀態,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現在的中、小學生中,很多學生喜歡玩游戲機,游戲機之所以對學生有吸引力,是因為其具有互動性, 給人一個挑戰的機會,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可見愉悅的學習環境創設是十分重要的。如何使課堂教學變得 像游戲機一樣具有吸引力,這就要改變過去教師獨占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單一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 促使課堂教學向互動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方向發展,通過師生多種感官的全方位參與,促進認 知與情感的和諧發展和多維互動的教學關系的形成,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教學中注重從學生的實際水平 和需要出發,努力培養學生對知識的興趣,注意在教學中運用引導和探索的方法來培養學生對周圍環境及 大自然的探索和創造的願望。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全面、多 樣的主體實踐活動,促進學生主體精神、實踐能力和多方面素質的整體發展。與此同時,實現對傳統課堂 教學過程的根本變革,以煥發出課堂教學的真正活力。 如何創設生動活潑、輕松歡快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開動學生的大腦,多給學生思考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邊學邊想、邊觀察邊思考,鼓勵學生多問 為什麼,大膽猜想,想得新、想得奇。如正午太陽高度的觀測來確定太陽能熱水器安裝角度;通過觀測、 調查得出規律;如月相的觀測,對城市中商業街和商業小區分布的調查;模擬實驗探究性質的,如利用電 腦模擬大氣運動來了解大氣運動原因與方式,模擬地殼運動來了解褶皺、斷層的形成原因;有信息交流性 質的,如舉辦環境專題的報告會、設計一次旅遊活動方案等,使學生的思維處於積極狀態,以激勵學生主 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為基本特徵,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發展為目的的 一種新型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多給學生表達的機會;鼓勵學生多動手,給學生 嘗試的機會。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做到玩中學、學中玩,玩得有目的、有價值,這樣才能達到 寓教於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目的,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結合教學 實際,積極創造條件,盡量滿足學生動手的要求,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 實踐能力。
(四)、多角度精選題材,提升學生地理科學素養 隨時捕捉有關科技地理信息,把握視點,為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的「土壤」與「環境」,激發學生的 創造熱情和創造靈感,提升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 1、充分利用校園環境,加強科技氛圍 學校設置科普畫廊,宣傳欄,張貼科學家的畫像和科技名言、科學知識、科技手抄報、科技知識剪報 等等。讓學生進入校園就能感受到強烈的科技氛圍,增強科技意識。每學期舉辦一次科技手抄報比賽,優 秀的予以表彰獎勵、張貼。 2、通過多種形式活動,加強交流學習,提升科學素養 (1)、為了提升中學生的科學素養,學校特別建立了強有力的科技環保教育領導小組,為了適應環保 教育課改的需要,加強學校環保教育領導力量,為提高環保活動的技術含量提供了智力保障。 (2)、學校把「環保教育」和「地情教育」作為一個項目來抓,形成一項特色,培養一批學生,取得一定成果。本人積極參加南平市級重點《中學水土保持(環境)教育實施模式構建研究》的課題研究。 每學期指導初中學生參加地理「環保小報」競賽,優秀的作品,學校予以表彰獎勵、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