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幾個自然地理問題(一直搞不清楚)
1.世界上普遍規定:以澳大利亞的面積作為劃分島嶼和大陸的界限,大於澳大利亞面積的叫做大陸而小於的則叫島嶼
2. 臭氧是我們日常呼吸的氧氣的「同胞兄弟」,不過它是由三個氧原子組成的。在一般溫度下,為氣體狀態,呈淺藍色。它在大氣中屬微量氣體,總量只佔大氣總量的0.4%,而且90%以上集中在10~50公里的高層大氣之中。然而,臭氧層在大氣中卻是極其脆弱的一個氣體薄層,盡管全球大氣中臭氧總量約有30億噸,可是如果在0℃的溫度下,沿著垂直方向將大氣中的臭氧以一個大氣壓的壓力全都壓縮到一起,其總厚度只有3毫米左右。雖然臭氧層在大氣層中的「地位」極低———不到1%,它卻吸收了99%以上的太陽紫外線,堪稱地球的天然屏障。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發展,特別是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由於人類向大氣中排放大量氯氟烴,一種是哈隆,滅火劑的主要原料;一種就是氟里昂,主要用作製冷劑、噴霧劑、電子元件清洗劑,這些物質出現在空調、冰箱上,導致地球上空的臭氧層變薄,嚴重地危害了人類自身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安全。
據觀測,目前臭氧層破壞比較嚴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極」上,即北極度地區、南極度地區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而地球上的這「三極」自然條件惡劣,人煙稀少,當地人們向大氣中所排放的氯氟烴數量有限,為什麼「三地」上空臭氧層所受的破壞反而比較嚴重呢?
原來包圍在地球周圍厚厚的大氣層,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分為五層;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外層。臭氧層就位於平流層當中。對流層是高度最低的一層,它和人類的關系最為密切,人類在向大氣中排放的有害氣體首先進入到該層當中。它的高度就是該層空氣對流運動所能到達的頂端,因而其高度隨緯度和地勢高低而變化;赤道地區因所獲得的太陽輻射較多,空氣對流運動旺盛,因而對流層較高;兩極地區因所獲得的太陽輻射較少,空氣對流運動較弱,對流層較低;南極相對於北極更冷一些,因而其對流層就更低;青藏高原雖然緯度不是很高,但由於它作為「世界屋脊」的較高的地勢,使其表面溫度降低,空氣對流運動不夠旺盛,因而對流層也較低。正是由於「三極」地區上空的對流層也較低,相應的平流層的高度也隨之降低。人們向對流層大氣中排放的氯氟烴會隨著大氣的環流運動而到達「三極」地區的上空,正是因為「三地」的平流層較低,所以氯氟烴能到達平流層中而破壞臭氧層。實際的觀測結果也最低,臭氧層破壞最為嚴重,已經出現了臭氧空洞;北極度地區臭氧層破壞較南極地區輕一些,青藏高原地區臭氧層破壞較北極度地區又輕一些。
我盡力了 知識有限啊~~~~~~~~~~~~
『貳』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自然地理學問題
你好,例如土地沙化問題嚴重,水資源污染,樹木砍伐造成風沙大等。
若幫到請採納,謝謝
『叄』 自然地理學的一些問題~
為什麼高原的湖水比普通的清澈?
湖水清澈其實就是透明度高。在野外,透明度有一個國際上常用的測量方法:拿一個直徑25厘米的白色圓盤,沉到湖中,注視著它,直至看不見為止。這時圓盤下沉的深度,就是湖水的透明度。
我國西部的高原和高山上,湖泊多是地殼下沉或斷裂等所成的構造湖,還有一些湖泊是河道受阻而成的堰塞湖。這些湖泊水深、透明度高。青藏高原的湖泊主要依靠高山融雪補給,湖中懸浮顆粒物少,水的深度又大,因此湖水透明度居全國之冠。譬如青海湖平均水深17.9米,透明度在1.5—10米之間。
『肆』 三大自然區受地理環境存在那些問題
1.從地理環境的兩大特徵(整體性和差異性)來理解三大自然區人類活動的差異.
(1)自然環境(地形、氣候等)和人類活動(工農業、交通等)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或綜合性)特徵.如青藏高寒區因地勢高,人口、聚落、農業僅集中於河谷,又由於氣候高寒,人口稀少,人類活動對當地自然環境影響較小.
(2)三大自然區自然特徵的差異形成了人類活動的差異.
東部季風區自然條件優越(氣候溫暖濕潤,平原廣闊、土壤肥沃、河湖密布),所以種植業、漁業發達,人口、城市、種植業、交通線等多集中於平原和沿海區.但南北方自然環境有別,北方降水少、冬季光熱少、河湖少,但礦產豐富,南方相反,所以南北方五個方面的人類活動差異大:①農業生產類型和耕作方式;②民居特色;③交通方式;④文化習俗;⑤礦產與工業等.前四個方面主要受氣候(最主要為熱量,其次為水分)的強烈影響,礦產受地質規律的制約.
距海遠,水資源極缺,沙漠和草原廣布,制約著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人類活動,所以該區域以牧業和灌溉農業為主,東部牧業比重大,往西可發展灌溉農業;由於地形復雜,所以交通不便,開發晚,人口和城市稀少.地勢高、氣溫低和降水少,制約著青藏高寒區的人類活動,使得農業呈現垂直地帶性的變化:東南部降水多,為林業;高原河谷地帶由於地勢低、氣溫高,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是人口、聚落、種植業的主要集中區,而高原頂部因高寒,只能發展畜牧業.
2.三大自然區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程度不同.
東部季風區:人類該區對自然界的影響廣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除少數地方外,天然植被已不復存在,栽培植物廣泛分布.
西北乾旱半乾旱區:人類對該區自然界的影響程度遠不如東部季風區.水是農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有水可供灌溉之處,形成了不少肥沃的綠洲;草原自古就是牧場,但利用不合理會造成荒漠化的擴展.
青藏高寒區:人類對該區自然界的影響微弱,原始自然狀態保存得比較完整.低溫、空氣稀薄、地形崎嶇、土層粗瘠、風大、水少等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限制較大,因而人口密度較小.
『伍』 自然地理學研究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自然地理學(Physical Geography),地理學分支之一.研究自然環境或其組成部分的科學.按研究的特點,自然地理學可分為綜合性和部門性的兩組分支科學.綜合性的分支科學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等.部門性的分支科學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冰川學等.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部門自然地理學已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只受到人類間接或輕微影響,而原有自然面貌未發生明顯變化的天然環境,和長期受到人類直接影響而使原有自然面貌發生重大變化的人為環境。自然地理環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層,即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區間內的一個特殊圈層。它是在太陽輻射能、地球內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比地球的其他圈層的特徵要復雜得多。在這里各種固體、液體、氣體狀態的物質同時穩定地存在並且相互滲透。只有在地球的這一部分才具有生物產生和繁衍的條件,並成為生物圈進一步發展的強大因素。人類出現後,又成為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環境。
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內容隨著學科的發展越來越廣泛,但主要還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徵、結構、成因、動態和發展規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彼此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與轉化的動態過程;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研究各個區域的部門自然地理和綜合自然地理特徵,並進行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評價,為區域開發提供科學依據;研究受人類干擾、控制的人為環境的變化特點、發展趨勢、存在的問題,尋求合理利用的途徑和整治措施。隨著自然地理學的發展以及與許多自然科學發生聯系,形成了眾多的分支學科。按研究的特點,自然地理學可分為綜合性的和部門性的兩組分支學科。綜合自然地理學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整體的綜合特徵的學科。
綜合自然地理
著重對自然地理環境整體特徵——自然景觀進行系統綜合研究,是自然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學科。它包括綜合自然區劃研究、土地類型研究和自然綜合過程研究等幾部分。
綜合自然區劃研究的特點是按地域分異規律對地球表層進行區域系統的劃分,劃分出的地域單元是彼此不重復出現的;土地類型研究的特點是按地段分異規律進行類型系統的劃分,劃分出的類型單元在地表是重復出現的;自然綜合過程研究包括現代物理過程(熱量水分平衡)、化學過程(化學元素遷移與平衡)、生物過程(生物地理群落與生態平衡)和時間過程(古地理過程)等。現代地理過程的綜合結果展現了自然地理環境的現代特徵,古地理過程的綜合結果是自然地理的古環境。現代自然地理環境是古地理環境演替的結果與延續。[1]
部門自然地理
是從自然地理各組成要素角度進行研究,闡明各要素的類型、特徵、過程和與其它要素相互作用關系與結果的學科。主要包括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植物區系與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化學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海洋地理學等學科。[1]
區域自然地理學
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區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和自然地理環境的特徵、結構、發展變化的學科,也是區域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古地理學
是研究和重建地質時期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現象的學科。
歷史自然地理學
是研究近一萬年來人類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及其規律的學科,也是歷史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其他
另外,有普通自然地理學,它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物質組成、結構特徵形成和變化規律的學科,也有人認為它是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分支學科。部門性的分支學科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化學地理學和醫學地理學等。
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生物地理學是在研究自然地理環境整體的基礎上以自然地理環境的某一成分為研究對象,研究其組成、結構、動態及分布等特徵和規律。它們的形成與某些自然科學有關,是自然地理學與相鄰的其他科學的邊緣學科。
地貌學又稱地形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態特徵、成因、分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地質學的邊緣學科。
氣候學是研究氣候特徵、形成、分布和演變規律,以及氣候與其他自然因子和人類活動的關系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大氣科學的邊緣學科。
水文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各類水體的性質、形態特徵變化與時程分配,以及分布規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水文學的邊緣學科。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土壤地理學是研究土壤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土壤學的邊緣學科。
植物地理學是研究植被空間分布規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植物學的邊緣學科。
動物地理學是研究動物在地璋表面的分布及其生態地理規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動物學的邊緣學科。
以獨特的自然綜合體或自然地理環境的某一方面為研究對象的分支學科有:
冰川學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種自然冰體的形成、特徵、發育及其分布規律的學科。
凍土學是研究凍土的形成、特徵、發育及其分布規律的學科。
化學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的化學組成和化學元素的分布、遷移轉化規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化學的邊緣學科。
醫學地理學是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狀況的地理分布、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以及醫療保健機構和設施地域合理配置的學科。它既是地理學與醫學的邊緣學科,也是應用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此外,還有環境地理學、海洋地理學、荒漠學、河流學、沼澤學等分支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