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人教版初中地理實驗有哪些

人教版初中地理實驗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7-17 19:55:36

㈠ 初中地理必須用實驗器材的課程有哪些

1、實驗器材: 沙子、水、水桶、臉盆、木板
2、實驗過程 :
首先把木板放在臉盆上要傾斜著,斜度不要很大大概15度就好了;
然後把沙子倒在木板上用手弄平;
最後在水桶里裝滿水,把水桶里的水慢慢的倒在沙子上. 實驗結論 雨水或者河流的沖刷作用

㈡ 初中地理教師所需教學教具有哪些

如下:

1、雨量器若干個。

2、地理教學掛圖整套 3 套。

3、經緯儀 5 個。

4、岩石標本 2 套。

5、等高線地形判讀模型 5 套。

6、世界立體地形模型 1 套。

7、中國立體地形模型 1 套。

地理簡介:

地理(英: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㈢ 地球儀的使用實驗結論怎麼寫

地球儀教學反思(共8篇)

地球儀教學反思(共8篇)

篇一:地球與地球儀教學反思《地球與地球儀》教學反思師大一中張紅菊(地理)《地球與地球儀》位於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第一節,地理課程標准對此節的要求是「了解地球和地球儀的相關知識,運用相關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運用地球儀,比較歸納緯線和經線,緯度和經度的特點,熟練地利用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位置。」也就是說讓學生自己拿著地球儀,觀察經緯線的特點,發現且歸納經緯度的劃分,以及經緯網的定位方法。《地球與地球儀》是進行地理學習的基礎內容,其中經緯度的變化規律及經緯網確定任意點的位置是重點內容。進行備課時,我將此節內容分為三個課時進行分別備課,第一課時: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儀;第二課時:緯線和緯度;第三課時:經線和經度,利用經緯網定位。講解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的時候,從先從學生自己閱讀,找出人類認識地球的「四大步」,進而引出地球全貌,形狀和大小記住三個數據(平均半徑、赤道半徑、最大周長),人類為了方便,製作地球儀,記住地球儀五大要素(一軸兩點和兩線)。再講解緯線和緯度的時候,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緯線,並且發現緯線的形狀、指示方向、長短分布狀況、數量以及緯線之間的關系。為了區分,引出緯度,從特殊緯線,緯度范圍、起始點、代號、度數的變化規律以及半球分界線方面進行講解,也是學生重點記憶的。第三課時,講解經線和經度的時候,對比緯線和緯度,讓汪或燃學生找出經線的形狀、指示方向、長短分布狀況、數量以及經線之間的關系,統同樣為了區分,引出經度,從特殊經線,經度范圍、起始點、代號、度數的變化規律以及半球分界線方面進行講解,也是學生重點記憶的。其中東西半球分界線(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和東西經的分界線(0度和180度)容易混淆,是學生記憶了解的難度,加以強調。利用經緯網進行定位的知識點主要是以習題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整節講下來,整體比較順利,但是由於對教學經驗不足,對七年級學生了解不夠,學情掌握欠缺,學生對地理沒有認識,生活中也沒有記憶注意,再加上此節內容的難度,使學生學起來有些吃力。在講解時,我注意使用多樣化的教學工具,

運用幽默的語言使課堂活躍起來,讓學生在開始學習地理的時候喜歡上地理。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為以後的教學做好鋪墊。備課時,由於把握出現差困虛距,有些知識點備課時連貫性不夠,講解時邏輯思維不夠強烈,使三個課時的內容實際上課時大大超時,特別是上前幾個班的課時,後上的幾個班的可就及時調整,向劉老師、李老師、林老師請教後,加以改正,使得後面幾節課效果較好,越來越順手。以後會尤其注意,加以改正,更積極向幾位前輩學習和請教。篇二:七年級上冊人教版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教學設計: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第一部分課例背景分析一、課標及課標解讀(一)課程標准:①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②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③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④在地球儀上確定某地點的經緯度。(二)課程標准解讀:①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要求同學們通過閱讀「人類認識地球形狀過程」圖和閱讀材料「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和該過程中人類對於真理的勇於探索和執著追求精神。②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團孝述地球的大小。對於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並不要求學生記住,只要求會用這些數字來描述地球的大小。③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這里要求學生一定要把地球儀當作一種學習工具來看待,通過對地球儀的觀察,說出那些事經線,哪些是緯線;本初子午線為0°經線,從它開始向東為東經,向西為西經,各劃分為180°;赤道為0°緯線,從它向北為北緯,向南為南緯,各劃分為90°。④在地球儀上確定某地點的經緯度。該標准有以下要求:一是給出某地的經緯度,能在地球儀上找出該地;二是地球儀上任意一點,都可以用經度和緯度來確定某位置。描述一個地點的位置,必須把東西經和南北緯以及度數講明確。二、學情分析①學生年齡特點分析: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初一年級的學生,大多在11-12歲左右,對世界充滿了好奇。②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分析:學生第一次接觸地理課,沒有系統學習過地理課程。在生活中有一些經驗;大多學生知道地球是「球」,但不知其所以然。③學生學習風格分析:此階段學生對於自己熟悉但不知道原理的事物會有很

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由於沒有系統學習過地理學科的相關知識,所以對很多問題敢於大膽猜測和解釋。三、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本節課選自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級升測第一章《地球與地圖》第一節《地球與地球儀》,本節課以人類認識地球的形狀的過程為主線展開,逐步闡述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地球的大小以及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是初中學生接觸初中地理課程的第一節課,地球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上好本節課,對於初中學生樹立地理學習興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知識關聯結構圖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3、教學重、難點的確立教學重點及確立依據:教學重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儀、地球上的經線和緯線及其劃分、本初子午線的位置和含義、運用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位置。確立依據:把上述知識點作為教學重點,依據如下:一是課程標準的要求;二是上述知識點是地理學科要學會的基本知識或者技能,尤其是運用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位置,不管是在學習地理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用到,作為新課程標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學理念,更要把它作為本節內容的重點。教學難點及確立依據教學難點:經線和緯線的特徵及劃分、東西半球的劃分、經緯網的作用。確立依據: A、經線和緯線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這只是人們為了方便而認為製造的概念,是虛擬的,遠遠超出了初中生的想像,遠離實際;B、經緯網確立地理坐標要求學生在熟悉經緯線及經緯度的基礎上運用經緯網圖,本身就具有難度。4、多媒體課件製作與開發詳見多媒體課件第二部分:教學實施方案(一課時)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①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間的一顆普通行星,是人類之家;②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③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本初子午線、赤道,知道經線和緯線的特徵;④掌握經緯度的劃分方法;⑤記住低緯、中緯、高緯的劃分,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劃分;⑥會用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位置。過程與方法目標:①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球體;②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③借用地球儀,了解經線和緯線的含義並比較它們之間的差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①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與大小的過程,知道人類

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無限的,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性;②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求科學奧秘的志趣;③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空間思維能力,為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奠定基礎;④通過對經緯度變化規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事物的變化都是有規律的,而規律又是可以認識的。二、教學策略 1、主要教學方法:互動探究的學習方法、講授法、演示法。 2、主要教學方法的運用:①運用講授法:向學生解釋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② 運用教具演示法:在講解「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等這些教學的難點時通過地球儀演示理解這些概念。三、教學過程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四、板書/板圖設計第一章地球與地圖第一節地球與地球儀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2、地球的形狀 3、地球的大小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地軸、南極、北極、經線、緯線五、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簽字:2016年11月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篇三:五一《地球儀》教學反思《地球儀》教學反思溫水鎮中心小學秦素萍地球儀這一課時我安排了地軸和兩極、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劃分的內容。課堂容量大,而且,對於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內容抽象、難度大,很多地方需要老師講解。我教學設計的主線是由復習地球的大小引入地球儀。然後,出示課標要求和學法指導。之後,我帶學生認識第一部分地軸和兩極,第二部分緯線與緯度的劃分這兩部分內容。接下來學生按照剛才學習緯線的方法和步驟,由學生小組四人討論學習經線特徵。經度的劃分內容比較難,還是我帶學生學習。學完經緯線,學生集中比較經緯線的不同,也作為本節內容的總結與提升。最後,學生從知識、方法等方面談收獲。作業是兩個小製作做測高儀、地球儀任選其一。我設計的思路還有活動貫穿。我設計了從地球儀上找緯線、經線、緯度、經度等各地理事物,接著,為了讓學生能在經緯網地圖上辨認出緯線、經線,我設計了讓學生在助學卡上描繪緯線、經線的活動,之後,小組合作討論經線特徵,在地球儀上貼上本初子午線貼紙。學完本課知識點,我設計了兩個游戲,第一個游戲是選一排同學按照規定報緯度,該游戲訓練的是緯度分布特徵,第二個游戲是選8

名同學圍緯線圈,訓練經度分布特點。最後,學生自主完成助學卡上經緯線的對比表格。由於時間緊,經緯線對比表格沒完成。這么多抽象、有難度的信息量讓學生在一節課中完全掌握很困難。我講完課覺得應刪除些內容。比如把經度、緯度數的確定去掉,可以節省出時間來讓學生完成助學卡上第二部分對比緯線與經線的內容。甚至是直接去掉經線與經度的劃分,細化緯線與緯度的知識點,多添些活動與練習。我在設計之初時,本打算讓學生每人帶一個乒乓球,課上邊講邊讓學生在乒乓球上繪上緯線、經線。由於這節課的內容多且難,我擔心學生一時半會兒沒有思路,費很長時間,可能有些學生還是繪不出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還完不成。所以,沒敢在課堂上嘗試。由於是在講課的前一天晚上才設計完,講課的中午又在課件上添上了描繪緯線、描繪經線兩屏,導致課件、內容不熟練,描繪緯線這一屏給忘了。聽了同事們對我的點評,讓我受益匪淺。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本節課的突出優點是利用教具、學具讓學生觀察地球儀;導入利索,溫故而知新;活動多樣等。在同事們的建議中,我感觸比較深的有五點:一、地球儀作為三維球體,老師應先引導學生建空間概念,讓學生多觀察它,不光在地球儀上找到所有緯線、經線,還要在地球儀上比劃出來,在比劃的過程中緯線的形狀、長度等特點就得出來了。從現象推導,把抽象的知識變直觀,而不是結合課本得出結論。當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得出結論時,老師追問怎麼得出的?在這些方面我雖然做了但做的還不徹底,今後的課堂我也要多注意引導貫穿始終。二、師生交流變一問一答式為多樣化的交流方式。三、緯度、經度數值的測定課本上沒有,我當初的設計意圖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也有助於理解緯度、經度的分布規律。范光清專家的「初中主要是地,高中主要是理,千萬別人為增加難度。」「如果一課時的內容多或是難點多,可適當調整進度。」給我指明了方向。

四、平時,需再加強小組培訓,讓小組長、組員明確責任與分工,提醒學生邊觀察思考邊記錄。課上聽從組長的安排,團結協作,互助交流,提高合作效率。今後,我將繼續在不斷嘗試與改進中完善自我,讓自己快速成長。篇四:我們的地球教學反思《我們的地球》教學反思秦皇島開發區第二中學季洪娜《我們的地球》這節課旨在引

導學生認識了解地球的形狀及觀察認識地球儀,能通過經緯線在地球儀上找到相映的國家。在認識地球儀這個教學環節上,一班採用了實物教學法,我手捧地球儀,津津樂道的為學生講解經線、緯線、赤道、地軸等知識。可是我發現部分學生理解困難,尤其是利用經緯線找城市,更是難上加難。我要親自一個小組一個小組的指導幫助他們尋找,重新認識講解經緯線等知識,課堂氣氛雖活躍但卻混亂,「老師幫幫我」的聲音此起彼伏。一節課匆匆的結束了,卻給我留下諸多的反思。實物教學可以更直觀的幫助學生了解科學知識,但對於本節課來講,如果採用多媒體課件和實物相結合的教學設備輔助教學,我想教學效果會更好。為此,在其他兩個班級上課時,我製作了多媒體課件,根據我的述說分別在幻燈片中找到哪個是經線、緯線、赤道、地軸等。接著從地球儀上分別找出經線、緯線、赤道、地軸等。學生很快從地球儀上找到了相應的城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講得輕松,學生學得容易。篇五:反思我們的地球村《我們的地球村》教學反思這是在學習《蔚藍色的地球》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地球儀,了解經緯線,知道地球的板塊劃分等簡單地理知識的一個章節。主要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准備了地球儀、地球板塊圖等教具,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基礎和學習個性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學習能力也有所差距,但他們都樂於接受新鮮事物,求知慾較強,一經點撥便能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情感也易被激發。所以教具的使用為他們提供了一種更親切、直觀的表達,使課堂生動活潑,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的生活基礎來看,他們都是農村的孩子,處在一個信息相對比較封閉、信息資源比較薄弱的環境里,許多學生沒接觸過地球儀,更不會使用地球儀,他們對經線、緯線、赤道,大洲與大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了解也相當有限。讓學生初步認識地球儀,知道地球的經線、緯線、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是教學重點。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成為教學難點。針對學生實際,要想突破重難點,讓學生學有所得,課堂教學就得貼近學生實際,採取動手動腦尋找、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學方式,逐漸深入、層層遞進的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觀察地球儀,識記地球的全貌。為了讓

學生記憶更深刻,可以採用讓學生當導游的方式,介紹地球的情況,其他學生補充介紹,從而學到知識。在學生認識經緯線的過程中,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觀察時間、空間,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學中,我採用玩拼圖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實際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又鍛煉了學生快速記憶、動腦動手的能力,但如果採用小組比賽拼圖,小組共同完成的形式,效果會更好。就整體而言,本節課內容較繁多,學生學習負擔較重,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較多內容,導致小組討論、交流不夠充分,沒有發揮集體合作的最佳效果。五年級思品與社會《我們的地球村》教學反思馬場小學:趙琦 2016年6月20日篇六:認識地球教學反思認識地球教學反思教學應當來源於生活,還原於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是帶著學生走向知識,還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怎樣做到教師少動,學生多動;教師引導,學生實踐;這是我設計「地球和地球儀」這一節時一直思考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准倡導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地球和地球儀」一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立課堂教學的設計理念;以學生為主體,設計符合學生的實踐活動;貼近學生生活,挖掘學生身邊的教學素材。這節課沒有沿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採取學生探究活動、小組合作及教師啟發性教學,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初步建立經緯網的空間概念,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合作中培養分工協作的意識。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也成為學生學習交往和合作的過程,學生主動學習的意願得到極大的提高。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 、習題選擇要與時俱進; 2 、問題銜接過渡要自然; 3 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梁傑 2016年11月篇七:《地球的運動》教學反思《地球的運動》教學反思這節課是關於《地球的運動——自轉》這一內容的,鑒於高一新生的地理基礎較差,所以我採用由淺入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讓學生從現象上去

感受地球自轉。因此我的多媒體課件上用了很多視頻和圖片,這樣有利於學生更好地去理解本堂課的知識點。從目標的達成來看,知識點到位,學生基本上能在課堂上掌握本堂課的內容。從教學流程來看,本堂課由淺入深,逐一講解了地球自轉的概念、方向、周期、角速度、線速度以及簡單的講解了一下自轉的地理意義,思路清晰,重難點把握較適當。從師生互動來講,本堂課通過講授法、演示法、談論法、練習法,藉助地球儀、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參與課堂創造了較好的條件,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縱觀本堂課,師生關系融洽,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流程順暢。但是通過其他老師的幫助和自己的反思,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以及彌補不足的方法。第一,知識的生成不夠明確。在講解自轉周期和線速度的時候涉及到了物理和數學方面的知識,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將地理、物理、數學三塊知識融合在一起,知識之間出現了割裂現象。因此在以後的教學當中我應該注重知識的生成,讓學生不僅掌握知識還要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第二,部分學生的學習被動性仍然很強。雖然設計了幾個活動,但是還是沒有把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據此我覺得我應該在今後的課堂上多多走動,特別是後面部分的學生,應該多督促他們把心思集中在課堂的學習以及互動上。第三,缺乏自信,不夠從容坦然。在本次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我有點過度依賴於課件,不是說對知識點的不熟悉而是內心不自信,怕自己出錯,從而也難以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因此,我覺得在今後的教學當中,我應該精心設計每一堂課,多花時間准備一下,不斷培養自己的自信,把自己自信從容的一面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每節課都能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收獲知識。篇八:認識地球教學反思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是本節教學的重點難點之一,同時也是初中階段地理學科的重點難點之一,初中生空間知覺較差,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新課改教學理念,為了讓學生能夠自由的參與探究和創新,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讀圖提問,教育教學過程中,知識點以圖像與問題相結合的形式出現,這樣的教學可使教學內容直觀化、具體化,可以幫助學生會員、總結、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七年級的學生剛接地理不久,掌握讀圖方法,學會收集地理信息對今後的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

2. 引入游戲:新課程教學理念要求教師要轉變課堂角色,有知識的傳播者轉為學生主動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在學習地球有多大,地球儀時,我不急講知識點,而是為學生設計游戲情景,通過競爭機制提高學習的興趣,最低限度的激發學生潛能,重要把知識點有難變易,學生容易理解,也把學習的主動性交給學生。

3. 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增大教學容量,也可以改變地理教學信息的傳遞的質量,它可以通過圖、文、聲音等,使教學內容直觀化,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同時還可以擴大知識面。

4. 培養合作、探究能力: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課改下地理教育的追求,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經驗,挖掘學生的資源,通過交流互動的學習,同時學生還學會與人合作、學會與人分享學習成果,學會互相尊重。本節課滲透新課程理念,知識點層層深入,主幹知識把握好,注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不足之處:由於本節課概念較多,學生來不及消化,對所學的知識只是個感性的認識,還不能靈活運用,導致重點、難點沒有突破。


5.9
網路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在開通,立享6億+VIP內容
立即獲取
地球儀教學反思(共8篇)(精簡版)
地球儀教學反思(共8篇)

地球儀教學反思(共8篇)

篇一:地球與地球儀教學反思《地球與地球儀》教學反思師大一中張紅菊(地理)《地球與地球儀》位於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第一節,地理課程標准對此節的要求是「了解地球和地球儀的相關知識,運用相關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運用地球儀,比較歸納緯線和經線,緯度和經度的特點,熟練地利用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位置。」也就是說讓學生自己拿著地球儀,觀察經緯線的特點,發現且歸納經緯度的劃分,以及經緯網的定位方法。《地球與地球儀》是進行地理學習的基礎內容,其中經緯度的變化規律及經緯網確定任意點的位置是重點內容。進行備課時,我將此節內容分為三個課時進行分別備課,第一課時: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儀;第二課時:緯線和緯度;第三課時:經線和經度,利用經緯網定位。講解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的時候,從先從學生自己閱讀,找出人類認識地球的「四大步」,進而引出地球全貌,形狀和大小記住三個數據(平均半徑、赤道半徑、最大周長),人類為了方便,製作地球儀,記住地球儀五大要素(一軸兩點和兩線)。再講解緯線和緯度的時候,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緯線,並且發現緯線的形狀、指示方向、長短分布狀況、數量以及緯線之間的關系。為了區分,引出緯度,從特殊緯線,緯度范圍、起始點、代號、度數的變化規律以及半球分界線方面進行講解,也是學生重點記憶的。第三課時,講解經線和經度的時候,對比緯線和緯度,讓學生找出經線的形狀、指示方向、長短分布狀況、數量以及經線之間的關系,統同樣為了區分,引出經度,從特殊經線,經度范圍、起始點、代號、度數的變化規律以及半球分界線方面進行講解,

㈣ 初中地理教室實驗有哪些

我印象中好像沒有地理教室實驗這個東西,就是老師讓我們看了很多次地球儀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初中地理實驗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