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服務功能是什麼高中地理

服務功能是什麼高中地理

發布時間:2023-07-20 04:15:18

1. 高中必修2地理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人口與環境
[主要考點]
 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
 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 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
【知識掃描】
一、 人口增長在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主要特點
1. 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指一定時期內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相減得數
2. 比較人口增長在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主要特點
人口增長模式 出現的社會階段 主要特點 形成原因
高—高—低 工業社會以前,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社會初期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長率。 生產力水平低,糧食產量低,醫療衛生水平低,人口死亡率高
高—低—高 18世紀中期以後到到19世紀末出現在歐洲。20世紀50年代起,廣泛的存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長率 生產力水平明顯提供,醫療衛生事業得到迅速發展,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人口死亡率顯著下降。
低—低—低 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已經步入這種人口增長模式。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現代科學知識的普及和醫療衛生技術的進步,人類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得到提升,人們的生育觀念和生育行為也發生較大的變化。人口出生率開始呈下降的趨勢。
二、 結合實例,說明不同地區人口增長的主要特點
目前發達國家大部分已屬於現代型人口增長模式,從20世紀50年代起,「高—低—高」增長模式普遍存在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目前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比較嚴重的人口問題。由於中國政府十分重視計劃生育工作,採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控制人口增長。我國人口增長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過渡。全世界人口增長模式也處於由傳統向現代型過渡階段。
三、 區別環境承載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1. 環境承載力是環境能夠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2. 環境人口容量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環境能夠供養最大人口數量,可以用環境承載力來表示。
3. 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影響因素是資源(正比),還包括科技水平(正比),地區生活和消費水平(反比)。
4.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的人口數量,所以環境人口容量大於人口合理容量。
四、 結合實例,分析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
1. 國際人口遷移:19世紀以前,國際人口遷移的總特點是以集團性,大批移民為主。例如15-16世紀,歐洲進行殖民主義擴張,引發了7000萬歐洲人遷移到美洲和大洋洲的國家和地區。二戰以後,國際人口遷移表現出新的特點:人口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的人口增多。歐洲由人口遷出地變為人口遷入地,主要是西歐經濟發展較快,吸引了大量的移民;拉丁美洲由人口遷人地變為人口遷出地,大量的人口流向美國、加拿大和歐洲,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亞和北非石油輸出國從境外招募大批的外籍工人。
國內人口遷移:解放初到改革開發,國內人口遷移主要是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得。例如60年代移民支援邊疆省份,70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此時我國人口遷移的風向多為從東向中部、西北、東北、西南方向遷移。20世紀80年代以後大量中西部農民向東部沿海就業。為了改善物質生活條件,獲得更高的經濟收入。

第二單元 城市與環境
第一節 城市空間結構
[主要考點]
 城市的空間結構和形成原因
 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
[知識掃描]
一、 結合實例,了解城市主要功能區的分布特點,分析城市的空間結構
1、城市主要功能區的分布特點
城市主要功能區 分布特點
商業區 分布在城市的中心區、街角、交通幹道兩側等交通便利的地區
住宅區 住宅是城市中最廣泛土地利用方式
工業區 工業區分布在城市的生產中心,一般靠近河流、鐵路、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方。
中心商務區位置范圍的變化,對城市的用地結構,功能分區,商業網點的布局和房地產的價格都具有顯著的影響。
2、城市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
(1)城市功能區在空間分布和組合形成了不同地域結構模式,具有代表性城市地域結構模式有三種:同心圓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2)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形成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經濟因素,即各種活動願意付的地租水平
(3)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因素還包括交通線路分布,歷史文化因素,自然地理因素,經濟發展水平等。
(4)為了保護城市環境和降低成本,城市工業區向城市外圍遷移;為了方便運輸,工業區向外圍的主要交通線附近遷移。
二、城市服務功能
理解城市規模與其服務功能的關系,比較不同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
(1)一個地區城鎮的規模大小和數量成反比,規模小的城鎮數量多,規模大的城鎮數量少。
(2)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城鎮)的服務范圍表現為以中心地為核心的正六邊形
(3)高級中心地服務范圍大,彼此相距遠,正六邊形數量少;低級中心地服務范圍小,彼此距離近,六邊形數量多
(4) 就區域總體來看,高級中心地包含低級中心地,高級中心地范圍覆蓋低級中心地,從而形成層層嵌套空間網路系統

第二、三節 城市化
1. 城市化概念:人口和產業活動在空間上集聚,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的過程,又稱城鎮化。
2、城市化標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規模擴大。其中城市人口占總人口中的百分比是最重要的指標。
3、不同類型國家城市化的不同進程:
發達國家特點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年代後期達到了70%);出現逆城市化現象(出現的原因:70年代後期,由於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以及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表現:城市人口向鄉村居民點和小城鎮迴流,大城市中心區萎縮,中小城鎮發展迅速,鄉村人口數量增多)
發展中國家特點 起步晚,發展快;城市化水平低(1990年只有33%);城市發展不合理(主要是由於城市經濟畸形發展以及人口增長過快,農村勞動力過剩造成的,城市化和經濟發展水平不適應)
4、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環境質量下降 大氣污染 城市居民燃燒產生的煙塵,工礦企業排放的煙氣,各類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危害人們健康
水污染 城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危害人體健康
噪音污染 妨礙人們休息、工作、學習和交談,甚至損害人體健康
固體廢棄物 危害人體健康和環境
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 交通堵塞,導致時間、能源浪費;住宅表現為住房缺少、質量低劣
增加就業難度,失業人數增多 影響社會治安,還會帶來貧困、內城衰落等問題。
5、城市化問題解決途徑:(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措施)
a. 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
b.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
c. 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
6、中國的城市化(課本40頁)
第三單元 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
第一節 農業
1、農業的概述
①農業生產的特點:地域性、季節性和周期性。
②農業的投入:自然條件:光照、熱量、水分、土壤
社會經濟條件:勞動力;生產資料、科技
③農業的分類: 按生產對象分類:種植業和畜牧業
按投入的多少分類:粗放農業和密集農業
按產品的用途分類:自給農業和商品農業
④農業區位因素:氣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場、交通、政策等
⑤農業發展與區位的關系:
區位因素 農業發展
氣候 熱量、光照、降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極大。光熱條件與農作物的分布、復種制度和產量關系最為密切。
水源 年降水量少於250毫米的乾旱地區,灌溉水源是決定性因素。
地形 不同的地形區(坡度、高度),適宜發展不同類型的農業。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適宜發展耕作業,山地適宜發展畜牧業和種植業
土壤 不同的土壤種類,適宜生長不同的作物。如東南丘陵地區分布廣泛酸性土壤,適合種植茶樹
市場需求 市場的需求量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
交通運輸 主要影響商品農業的區位,園藝、乳畜業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
國家政策 世界各國的農業都受到國家政策以及政府幹預手段的影響。如我國20世紀80年代建立的商品糧基地
科學技術 是影響農業區位的重要因素,但它是通過影響其它因素而影響農業區位。
工業、城市的發展 在城市郊區及工礦區周圍,往往形成以生產蔬菜、肉、乳、禽、蛋為重點的農業生產基地。

⑥社會經濟因素發展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
社會經濟因素 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
市場區位 新興工礦區的出現,城市的發展,城區和工礦區周圍將重點生產蔬菜、肉、蛋、奶等,並發展園藝業
市場需求量 供不應求時,刺激生產,供過於求時,壓縮生產,如我國90年代初蘋果種植
交通條件和保鮮、冷藏技術 交通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大為擴展,例如美國東南部地區利用光照優勢發展蔬菜、花卉,供應東北地區,我國北方冬季從南方的廣東、四川等省大量調運蔬菜;使農業區域專業化生產成為可能,例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等成為世界主要商品糧食生產基地,荷蘭、丹麥、紐西蘭等為世界主要的乳畜產品供應國,拉丁美洲、非洲以及東南亞和南亞成為世界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基地
2、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
農業地域類型 分布地區 其他概況 典型案例
水稻種植業 集中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 區位條件:
①高溫多雨的氣候
②平坦的地形
③勞動力豐富
④有悠久的歷史,稻米是傳統的食糧 小農經營;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機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大牧場放牧業 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地, 美國、阿根廷以牧牛為主,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以牧羊為主。
潘帕斯草原區位條件:①優良天然草場;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③海港近 採取的措施(以阿根廷為例):培育良種牛,加強牛群病害的研究;改善交通運輸條件;開辟水源;種植飼料。
商品穀物農業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俄羅斯、烏克蘭等地 基本特徵:
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是商品穀物農業的基本特徵。
作物:小麥、玉米 美國中部平原的商品農業的區位優勢:優越的自然條件,便利的交通運輸,地廣人稀,
高度發達的工業
混合農業 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 主要是飼養牲畜和穀物生產的混合農業 墨累-達令盆地的優點:農場成為一個良性的生態系統;農民可有效地利用時間安排農業活動;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

3、農業生產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農業生產強度過大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

農業生產發展引起植被、地表環境、地表輻射特性、碳循環等發生改變
3、農業生產對
地理環境的影響 不合理的農業生產方式對環境的影響:過牧、不合理
農業生產技術改進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化肥、農葯的過量使用

第二節 工業生產
【知識掃描】
一、 結合實例,說明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
工廠建在什麼地方,在什麼地方建設工業區和工業城市,需要綜合考慮很多因素。例如要考慮從哪裡獲得原料、燃料和勞動力,市場在哪裡,交通是否方便,對環境影響的大小等因素。(工業區位因素:原料、動力(燃料)、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土地、水源、政府。)
1. 不同類型工業部門,其生產過程和生產特點不同,區位選擇時考慮的主導因素各不相同。

工業部門類屬名稱 區位選擇的基本原則 代表部門
原料指向型工業 運輸原料成本較高(原料到產品重量大大減輕)原料不便於長距離運輸(易變質等) 甜菜、甘蔗製糖等水果、水產品加工
市場指向型工業 運輸原料成本較高(重量、體積減少不多或有增加)產品不便於長距離運輸(易變質、破碎等) 傢具、印刷、啤酒部分食品
動力指向型工業 消耗大量電能的工業 煉鋁廠、冶金及化工等重工業
廉價勞力指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應接近具有大量廉價勞力的地區 普通服裝、電子裝配、包帶、製鞋等
技術指向型工業 技術要求高,應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地區 集成電路、衛星、飛機、精密儀表等
2. 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需求的變化,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工業區位因素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斷變化。例如隨著高科技企業不斷涌現,知識和人才因素對企業布局影響逐步加大。又如隨著交通運輸業發展,一些原料導向型企業可以遠離原料產地,接近市場分布(寶鋼和鞍鋼區位選擇差異)。再如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增強,環境因素對工業布局影響越來越大。
二、 結合實例說明工業地域形成條件和發展特點
1. 工業地域:工業集聚形成地域,稱為工業地域。
2. 工業聯系
(1) 生產協作聯系:工業生產的過程復雜,工序繁多,玩玩需要許多工廠共同 協作才能完成一項產品,這些工廠之間就存在生產協作關系
(2) 地理空間聯系:有些工廠雖然不存在生產工序上的聯系,但布局在同一個工業區內,共同使用這里的基礎設施。例如我國許多地方的經濟開發區內工廠就屬於這種聯系。我們稱之為地理空間聯系。
3. 工業地域的形成:具有工業聯系的一些工廠往往會近距離聚集,形成工業集聚。工業集聚可以加強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協作,降低中間產品的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4. 工業集聚形成的地域,稱為工業地域
按成因分:自發形成的工業地域和規劃形成的工業地域
按發育程度分:發育程度低的工業地域(如食品工業),發育程度高工業地域(例如鋼鐵工業、石化工業、汽車工業等,其內部工業聯系比較復雜,形成工業地域面積大,協作企業多,生產規模大,往往發育形成重要工業區,進一步演變成工業城市,例如攀枝花市、鞍山市、大慶市、十堰汽車城)
5. 工業分散和工業的地域聯系
為了充分發揮不同地區區位優勢,一些具有生產協作關系工廠並不一定集聚在一起,而是分散分布到各地,我們稱之為工業分散。例如許多跨國企業工廠分布。
三、 結合實例說明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影響
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增強,環境質量異成為重要的工業區位因素
1. 對大氣有污染的工業(化工廠、水泥廠、發電廠、鋼鐵廠等)
分布規律:工廠分布在居住區常年盛行風下風向,或最小風頻的上風向。
2. 對水源有污染的工業(印染廠,造紙廠、電鍍廠、化工廠、煉油廠)
分布規律:工廠分布在城市河流下游
3. 既有大氣污染又有水源污染的工業(化工廠和煉油廠)
分布規律:既要考慮風向又要考慮河流
污染工業分布規律
工業部門 污染類型 區位選擇
水泥廠,釀造廠 污染空氣 工廠設置在居民區最小風頻的上風向或常年盛行風的下風向,季風區的垂直郊外
印染長,造紙廠,電鍍廠,皮革廠 污染水源 污水排放口要遠離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化工廠,煉油廠 污染大氣,污染水源 綜合以上兩條
發電廠,鋼鐵廠 污染空氣,固體廢棄物污染 污染空氣綜合以上的,固體廢棄物污染要遠離居民區和農田

四、工業分類

工業類型 舉例 分布地區
資源密集型工業 採掘工業,製糖工業 受自然資源分布的制約
勞動密集型工業 紡織工業,服裝工業 分布在勞動力豐富的地區
資金密集型工業 鋼鐵工業,化學工業 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對原料的依賴性仍然比較大
技術密集型工業 電子工業,航天工業,核工業,激光工業 分布在科學技術和高等教育發達的地區
五、歷史上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的影響
歷次技術革命 年代 主要標志 新出現的工業部門
第一次 18世紀60年代 蒸氣機的發明 棉紡織、鋼鐵
第二次 19世紀70年代 電氣化 電力、化學、石油、汽車、飛機
第三次 20世紀50年代 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微電子技術 微電子,核工業,航天,激光
六、不同類型工業區的特點:
著名工業區 發展條件 發展特點
傳統工業區 德國魯爾區
(英國中部工業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 豐富的煤炭、離鐵礦區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陸交通、廣闊的市場 衰落的原因:生產結構單一,由於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鋼鐵過剩、新技術革命的沖擊。綜合整治:①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②調整工業布局、拓展交通;③完善交通網、發展科技;④繁榮經濟;⑤消除污染,美化環境
新興工業區 義大利新興工業區 大批廉價勞力、發達的銀行信貸體系、經濟高度開放、政府的大力支持 以中小企業為主;輕工業為主;生產過程分散;資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鎮或農村
美國「矽谷」
(高技術工業) 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軍事訂貨。 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長速度快、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短;研究開發費用比例高;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第三節 人類生產活動的地域聯系和交通運輸
【知識掃描】
一、 結合實例,說明生產活動中地域聯系的重要性
人類的各種社會活動,都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間進行,資源分布的地域差異,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促使不同地區之間的物質、能量、資金和信息,通過運輸、通信、商業、貿易等方式進行交流,實現優勢互補和相互促進、從而導致地域聯系。
二、 了解生產活動中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
主要方式:交通、通信、商業和貿易。
了解現代交通運輸系統主要方式特點比較圖表。(沖A59頁)
影響現代交通運輸線路選擇最主要的因素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可以通過科技發展克服不利的自然條件
三、 結合實例說明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
1.交通運輸與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於開展商貿活動,通常形成較大的居民點,如河流幹流與支流的匯合處常發展為城市(例如武漢市,重慶市),在河流入海口,因擁有發達的水運條件和頻繁的商貿活動,有利形成比較大的城市。(例如上海,廣州等)
2.交通運輸與聚落空間分布
古代交通工具 現代主要交通方式 聚落分布 聚落形式
北方 馬 陸路 陸路幹道附近 團塊狀
南方 船 水運 臨水分布 帶狀
3.交通運輸與城鎮分布:沿河設城是我國南方的一般規律。(交通便利,取水方便)
4.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
例如:隨著鐵路的修建,在鐵路沿線和鐵路樞紐形成一些新興城市(石家莊、鄭州、株洲)
又如:一個地區交通運輸條件的變化,會給這個地區城市的布局和發展帶來很大影響。
(以揚州市為例,見課本80頁)
四、結合實例,說明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
1.山區交通不便,商業網點密度小,平原地區交通便利,商業網點密度大
2.城市中心區,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常形成中心商業區。(以市場最優為原則)
市區環線的邊緣,市區外圍的高速公路兩側常形成大型批發型商業區(是以交通最優為原則,而且地價便宜)

2. 地理試題:武漢市作為區域服務中心地,其主要服務內容有哪些

武漢市作為區域服務中心地,其主要服務內容有文化、教育、科學研究、體育、衛生、氣象等方面的服務。

3.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識點歸納

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是智慧的源泉,知識可以使人明智,陶冶人們的靈魂,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識點1

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

一、 城市的不同等級

1、 城市等級劃分標准:以城市人口規模來劃分

特大城市——100萬人口以上 大城市——50-100萬人口 中等城市——20-50萬人口 小城市——20萬人口以下

2、 不同等級城市服務范圍和種類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務種類多,級別高,服務范圍相對較大。

3、 影響城市服務范圍的因素:

影響因素 影響 表現

資源條件 位於資源豐富地區的城市,能夠獲得支撐城市進一步發展的資源條件 為城市提供豐富物質條件、豐富勞動力條件、豐富城市用地

交通條件 位於交通樞紐上的城市,能夠通過便利的交通為更遠的居民提供服務,使其服務范圍擴大 鐵路樞紐城市、公路樞紐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條件 城市為服務區內居民提供貨物和服務,服務人口要達到一定規模 位於人口稠密地區的城市服務范圍相對較小;相反,位於人口稀少地區的城市服務范圍相對較大

二、德國南部城市等級體系的啟示

1、同一區域內,不同級別的城市空間組合,就夠成立一個地區的城市等級體系。

2、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范圍層層嵌套。

3、不同等級城市數目、相互距離、服務范圍、城市職能的關系:「高少遠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級高,城市樹木燒,相互距離遠,服務范圍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級低,城市數目多,相互距離近,服務范圍小,城市職能少。不同等級城市服務范圍層層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4、中心地理論:

(1)一個中心地的服務范圍圍繞中心地呈六邊形。

(2)是市場原則的作用

(3)高一級中心地服務范圍相當三個低一級中心地服務范圍。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識點2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一、 城市形態

城市形態 團塊狀 組團狀 條帶狀或放射狀

影響因素 市中心吸引作用

平原地區 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規劃控制等

山地、河流阻隔 沿交通線分布或受地形限制

河谷地區

地域形態 各組成部分比較集中,連成一片 城市由幾片組成,每篇就近組織各自的生產生活,各片互不相連 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線或地形區延伸

主要優點 便於集中設置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各種設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於管理,節省投資 便於城市擴大規模,有利於保護城市環境 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區,親近自然

主要缺點 易造成城市污染 用地分散,各片聯系不方便,市政建設投資大 城市交通主要集中於一方向,且運距長

城市距離 成都、合肥、華盛頓 重慶、上海浦東新區 洛陽、西寧、宜昌、蘭州、延安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

1、功能分區:城市各項經濟活動相互間發生空間競爭,導致同類活動在空間上高度集中。

2、劃分: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市政與公共服務區、工業區、交通和倉儲區、風景與城市綠地、特殊功能區等

3、中心商務區(紐約的CBD——曼哈頓)特徵:

①中心商務區是城市經濟活動最繁忙的地方 ②人口數量的晝夜差別大 ③建築物高大稠密 ④中心商務區內部存在明顯的分區

5、 三種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區

功能分區 形態 特徵 位置

商業區 佔地面積小、呈點狀或條狀 經濟活動最繁忙;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大,建築物高大稠密;內部有明顯分區 市中心,交通干線兩側、街角路口

工業區 集聚成片 不斷向市區外緣移動,並趨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線 市區外緣,交通干線兩側

住宅區 佔地面積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區,工業化後出現分化 建築質量上,高級於低級住宅分化;位置上,高於於低級住宅分區背向發展 高級 城市外緣與高坡、 文化 區聯系

低級 內城與低地、工業區聯系

三、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

1、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區的分布和組合構成了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也叫做城市地域結構。

2、城市地域結構模式:

結構模式 特點 成因 舉例

同心圓模式 城市形態集中緊湊,城市功能區為少市中心呈同心圓狀 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區經過不斷侵入和遷移,沖同心圓狀自核心向外擴展 成都

扇形模式 城市各功能區呈扇狀向外擴展 交通(各功能區沿交通線延伸) 沈陽

多核心模式 城市並非依託單一核心發展,而是圍繞著幾個核心形成中心商務區、批發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和郊區,以及相對獨立的衛星城等多功能區,並由他們共同組成城市地域 隨著城市不斷擴展,原有市中心地價高、交通和居住擁擠等原因,在遠離市中心的郊區出現新核心,同時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響 淄博

3、影響因素:

主要因素:經濟因素——取決於各功能分區付租能力,地租水平高低(交通通達度、距市中心遠近)

歷史文化(北京市)、種族宗教(黑人區)、建築設計(歐洲中世紀城市繞教堂布局)、自然條件(城市高坡和低地)、行政因素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識點3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 環境承載力

1、 環境承載力,只環境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人口數量是衡量環境承載力的重要指標。

2、 環境人口容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利用本地資源及其他資源、智力和技術等條件,在報政府和社會文化准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該國家或地區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3、 環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間的關系

科技發展水平——————決定開發數量 資源————環境人口容量 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決定消耗數量

最主要因素:在各因素中,科技發展水平與華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關關系,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呈負相關關系,資源與環境人口容量成正相關關系。

4、 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和相對穩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時又不妨礙未來人口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俄人口數量。——一個理想的、難以確定精確數值的「虛數」。

2、意義:對於制定一個地區或國家的人口戰略和人口政策又總要意義,進而影響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3、對整個世界來說

(1)國際社會要倡導各國政府,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要盡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規模之內。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證大多數人擁有不斷追求高水平生活質量的平等權利。

(3)尊重人地協調發展的客觀規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區持續發展戰略,既保持良好生態平衡,又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識點4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二是個人對生活或職業需求的變化。

——經濟因素、生態環境、政治因素、社會變革、宗教、個人動機和需求

在某種特定的時空條件下,任何一種因素都有可能成為促使人口遷移的決定性因素。

2、美國

1)促使美國成為移民國家的因素:

①新大陸為開發,需要大量勞動力

②15—16世紀,歐洲圈地運動,失業工人和破產農民為了追求更好的經濟待遇遷往美洲

③新航線開辟,為人們順利遷移掃清障礙

④殖民擴張,掠奪美洲資源財富

2)美國國內人口遷移

時期 遷移的原因 遷移流量

19世紀中期 南北戰爭——政治 人口大規模西移

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 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經濟 由鄉村流入城市

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 農業危機、自然災害——經濟、生態環境 南部人口遷往北部和西部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東北老工業基地環境惡化,西部、南部有新資源、新興工業的陽光地帶——經濟、生態環境、個人動機需求 由東北部遷往南部和西部

70年代以後 城市環境改善和老工業區經濟重建(經濟、生態環境) 人口向老工業區和城市迴流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識點5

人口的數量變化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長

1、10年來人口增長

歷史時期 人類的生產勞動 人口數量和增長情況 人口變化的原因

農業革命之前 主要從事採集和狩獵 人口數量化少,增長緩慢 人們獲取食物的能力低,抵禦疾病和災難水平差,死亡率高

農業革命至工業革命期間 利用簡單的工具從事農業活動 人口數量增多,增長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術發展,食物供應變得穩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業革命以後 工業生產活動迅速擴大和發展 人口數量繼續增加,增長速度更加迅猛 用科學技術武裝起來的人類不斷壯大著改造自然的能力,人們能獲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醫療服務,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長最根本因素:生產力水平的高低

決定因素: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3、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差異

自然增長率水平 人口增長特點及成因 今後變化趨勢

發達國家 保持較低水平 受生育觀念、生活質量、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影響,增長緩慢 今後幾十年,人口數量將比較穩定,一些國家還會逐漸減少

發展中國家 水平較高 由於政治獨立,民族經濟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進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長很快 採取了控制人口的 措施 ,人口增長速度將趨緩,但人口數量還將增加

中國 水平較低 增長緩慢 人口基數大

4、人口的發展一定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環境的承載力相適應。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識點歸納相關 文章 :

★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識點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識點總結歸納整理

★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識點總結歸納

★ 高一地理必修二地理農業知識點

★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識點主要內容

★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識點歸納

★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 高中地理必修2知識點2020總結

★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識點總結整理

★ 高中地理必修2知識點總結2020

4. 地理高一筆記內容整理

上了高中,就要開始學會自己做筆記了,特別是對於地理這種知識點比較多的學科而言。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地理高一筆記內容整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理高一筆記內容1

第一節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一、城市形態(課本P18圖2.1)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

1.利用類型:商業用地、工業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機關用地、休憩及綠化用地、交通用地、農業用地等。2.常見功能區:功能區之間沒有明確界限,某一種功能區以某種土地利用方式為主(課本P19~21)

三、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與變化

1.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典型模式(參看課本P22圖2.7)

第二節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

一、城市的不同等級(課本P25~26)

二、德國南部城市等級體系的啟示(課本P28~29圖2.13,2.15)1.等級較高的城市數目較少,城市相距較遠.2.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范圍是層層嵌套的.

3.城市服務范圍六邊形嵌套模式可以用來指導區域規劃、城市建設和商業網點的布局.

第三節城市化

一、什麼是城市化(課本P31~32圖2.17,2.18)

二、世界城市化的進程

1.城市化的發展階段和特點(課本P33圖2.20)

2.逆城市化

3.世界城市化的地區差異(課本P32圖2.19)三、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本P36~37圖2.25)

2.城市環境問題(課本P37圖2.26)

3.改善城市環境的 措施 (課本P38)

⑴發展低污染的節能建築和綠色交通,減少城市污染。⑵使城市景觀與自然景觀保持協調,建立一種良性循環。

地理高一筆記內容2

第一節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

一、主要的工業區位因素

2.不同類型工業部門的區位選擇原則(課本P58圖4.2)

二、工業區位選擇(課本P59~60)1.工業區位因素及其作用的變化

2.案例分析——鋼鐵工業區位變化(課本P60圖4.5)

3.社會、環境需求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課本P61圖4.6)

一、工業集聚與工業地域(課本P62~63)1.工業聯系

⑴生產工序上的聯系——工廠之間存在產品與原料的聯系⑵空間利用上的聯系——共同利用基礎設施或廉價勞動力

3.工業地域

⑵工業地域按形成分類

⑶工業地域按性質分類

業地域形成原因:工業集聚

二、工業分散和工業地域聯系(課本P63~64)

1.工業分散

2.工業地域聯系

一、傳統工業區1.概述(課本P65)

2.魯爾區(課本P65~67圖4.9、4.12、4.13、)

⑴區位優勢:①豐富的煤炭資源;②離鐵礦區較近(法國洛林鐵礦);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的水陸交通;⑤廣闊的市場。2.衰落原因:

①生產局限於傳統工業;②煤炭在世界能源費消構成中的比重下降(原因:石油、天然氣的廣泛應用;新技術煉鋼的耗煤量減少);③鋼鐵市場競爭激烈及其替代品的廣泛應用;④重化工業集聚帶來的環境污染、用地緊張、交通擁擠等問題;⑤新技術革命的沖擊。

4.遼中南工業區與魯爾區發展條件的對比(課本P67~68圖4.14)二、新興工業區1.概述(課本P68)

2.義大利新興工業區(課本P69圖4.15、4.16)

3.美國「矽谷」(課本P71~72圖4.19)

第一節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

一、主要交通運輸方式

1.主要運輸方式及特點(課本P78表5.1)

2.運輸發展趨勢:高速化、大型化、專業化。二、交通運輸布局

1.交通運輸網(課本P79~80圖5.3)

2.影響交通布局的因素:經濟、社會、技術、自然

3.南昆鐵路的建設(課本P80~81圖5.4)

第二節交通運輸布局變化的影響

1.對聚落形態的影響(課本P82圖5.5、5.6)

2.對商業網點分布點的影響(課本P83~84圖5.8、5.9)3.集鎮是在交通要道上發展起來的,交通線路的改變會引起集鎮的繁榮或衰落。如陝西勉縣的長林鎮。

地理高一筆記內容3

第一節農業的區位選擇

一、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

1.農業區位的含義:一是指農業生產所選定的地理位置;二是農業與地理環境各因素的相互聯系。

2.農業區位因素(課本P42圖3.3)

二、農業地域的形成

1.農業地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和一定歷史發展階段,在社會、經濟、科技、 文化 和自然條件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農業生產地區。同一農業地域內,農業生產條件、結構、經營方式、發展方向具有相同特徵。2.澳大利亞混合農業的形成(課本P45~46圖3.9)

一、季風水田農業(課本P47~48圖3.10)

二、商品穀物農業(課本P49~50圖3.13,3.14)

第三節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一、大牧場放牧業(課本P47~48圖3.10)

二、乳畜業(課本P52~54圖3.19,3.20)

高一 地理 學習 方法 與技巧

一、培養空間概念,正確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課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基本的工具。

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於課本的文字當中,也大量蘊含於地圖之中。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於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尋找地理規律。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圖象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正確的空間想像。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讀圖要先看圖名、圖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范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

二、學會閱讀課本,掌握科學方法。

地理課本是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怎樣才能使用好地理課本呢?首先要讀懂,明白書中講了些什麼。其次還要注意讀出知識網路。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整體,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其中任何一個地理要素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到其他要素的變化。學習地理應理清這些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頭腦中形成這一地域的知識網路。最後還要學會梳理知識。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地理環境或地理要素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或相似性。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一點,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對比差異性,找到相似性。如我們在學習印度和巴西時,就可採用這種方法。印度和巴西都是位於熱帶的臨海國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優質的鐵礦資源豐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國和出口國;近年來電子工業和信息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是發展中國家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並且首都都不是全國最大城市。

三、培養思維能力,學會科學記憶

培養地理思維能力,是義務 教育 地理課程的重要目標。許多同學反映「地理不難學,就是不好記」。我們首先,應該分清課程標准中對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須記住的,還是只要理解不必記憶?在明確這個問題之後,我們就可以再來探討記憶的方法。

1.及時復習,重復記憶

克服遺忘、加強記憶的最好辦法,就是重復,這也是由人的生理結構所決定的。以學生准備一周後的一次測試為例,剛學完的第一天要復習兩遍,第二天再復習一遍,第三天不要復習,第四天再復習一遍,第五六天不要復習,第七天再復習一遍。

2.把握聯系,理解記憶

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這就決定了地理知識之間也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系。例如:關於日本,課本介紹的內容是很多的,應當找到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記憶,可以這樣聯系:日本是亞洲東部的位於太平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地理位置決定了日本的氣候是海洋性的季風氣候,海洋性的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加上國土狹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資源豐富;在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區分布著廣闊的森林;日本的礦產資源貧乏,但利用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海上交通便利的條件,大量地進口工業原料和燃料,由於國內市場狹小,大量的工業品需要出口,所以工業集中分布在多優良港灣的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群島國家的附近海域漁業資源豐富,日本的漁業發達。

3.抓住異同,對比記憶

抓住地理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和相似性進行記憶也是一種有效的 記憶方法 。例如長江和黃河是我們著名的兩條大河,它們在許多方面存在著差異,運用對比的方法去記憶關於長江和黃河的知識是比較合適的。


地理高一筆記內容整理相關 文章 :

★ 高中地理如何做課堂筆記

★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知識點

★ 高一地理學習心得

★ 高一地理教材與地圖的理解

★ 高一物理筆記總結歸納

★ 高一政治必修一筆記整理

★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知識點總結

★ 高一地理教學計劃五篇2020

★ 高一地理第四單元知識點總結

★ 最全的高中歷史必修一筆記

5. 中心商務區的主要功能是什麼,(高中地理)

中心商務區的主要功能:

一是管理功能。通過聚集眾多國內外跨國公司總部,發揮企業戰略策劃和生產經營決策的中樞作用,發布投資、經營和生產組織的各項指令,實現對輻射區域范圍的經濟運行控制,使商務中心區成為全球經濟循環網路中的重要空間結點。

二是集散功能。通過吸引國內外跨國金融保險機構、知名傳媒公司和各類專業服務機構,建立便捷的國際資本市場,加速信息的中轉和使用,匯集眾多國際國內高素質人才,使商務中心區成為集散各種經濟資源和生產要素的重要地區。

三是服務功能。按照世貿組織規則和國際慣例要求,不斷提高政府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水平,完善各類市場服務體系,培育市場經營主體,提供信息、法律、會計、培訓、會展和物流等服務,降低企業市場運營成本,在商務中心區內構築高度發達的服務體系。

四是交往功能。通過建設現代化的展覽館、博物館、圖書館、影劇院、會展中心等國際交往設施,舉辦大型國際會議和展覽,加強國內外文化團體的演出交流,吸引國際知名商會進駐,使商務中心區成為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流的主要區域。

閱讀全文

與服務功能是什麼高中地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