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地理因素
一。地理因素分為 1)自然地理因素;2)人文地理因素。
1)自然包括:地形、氣候、水文、生物、土壤。
例如水文,就你說的黃河吧,長江對該地區的影響:
1.沖擊三角洲,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利於農業發展。
2.提供豐富的灌溉水源。
3。有利於航運的發展,交通便利。
4.在古代,有軍事防禦作用。
5.弊端:會造成洪水等自然災害。
2)人文包括:歷史、宗教、文化、政治等。
舉幾個地理因素影響文明的例子
1.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埃及、兩河流域和古印度的文明都先後被外族所滅,唯有我國的文明「香火不斷」,這與我國特殊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我國東太平洋,其它方向都有高山、高原的阻隔,特別是西面的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和天山山脈的阻隔,使我國免受西面外來民族的入侵。雖然北面的少數民族多次南下,甚至建立了象元清這樣全國統一的王朝,但最終都被中原的先進文明所同化。
2.我國分裂時期各分裂政權的分界線受地理因素影響很大,大山大河往往成為各割據政權的分界線。如:三國時期蜀國北邊主要以秦嶺和大巴山與魏國為界,東面以巫山、雲貴高原東部與吳國為界,西面以青藏高原東部為界;北朝的東魏和西魏、北齊和北周都以陝西與山西之間的黃河為界;南朝的陳與北齊以長江為界;南宋與金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
3.隋唐前,關中地區成為我國歷史的重心。關中地區,北部是黃土高原,東面是函谷關,南面是秦嶺,四面都是高原高山,進可攻,退可守,易守難攻。同時,這里氣候溫暖,渭河又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關中平原的土壤又比較疏鬆肥沃,這些有利條件使得關中農業發達,人口眾多。因此,在我國古代,往往是誰擁有關中,誰就擁有天下:西周在關中崛起,推翻了商王朝而擁有天下;秦國擁有關中而吞六國,一統天下;劉邦以關中為根據地,打敗項羽,成為統一而強盛的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關中地區如此重要,西周、秦、西漢、隋、唐等王朝均定都關中,成為我國古代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
4.紅軍長征。由於「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長征,中央紅軍經過了湖南南部的五嶺(大瘐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越城嶺),在雲貴高原上穿越了茁嶺、烏江、大婁山、赤水河、烏蒙山、金沙江,進入橫斷山脈東部,翻躍了大雪山、夾金山、邛來山,跨過了大渡河,踏過了布滿沼澤的川北松潘草地,翻過岷山、六盤山,到達陝北。紅軍所經過的地區都是邊遠的大山區、大草地,人口稀少,人跡罕至,許多高山終年積雪,空氣稀薄,對人的生存來說,這些地方都是窮山惡水。紅軍只有走這樣的路,才能避開敵人的圍追堵截。
❷ 中國古代的地理觀是怎麼認為的
中國古代的地理觀認為,茫茫宇宙是運動變化、至大無極、至微無窮、奧妙無比的活體。「氣」是貫穿這個活體始終的東西。它席捲天下、包舉宇內而囊括四海。
❸ 自然地理環境與中國古代統一的關系
古代中國,其地理環境的特徵——偏居一方和相對封閉。中國位於亞歐大陸的東端,北面是常年冰封的西伯利亞荒原,西面和南面環繞著大漠荒沙,高聳入雲的昆侖山、阿爾泰山及號稱世界屋脊的喜馬拉雅山,東面是浩瀚無限的太平洋。內陸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分布有大規模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
這種遼闊的平原大河及近乎封閉狀態的地理環境,非常有利於形成一種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農耕文明的形成,誘發封閉文明的產生。封閉的生存空間,不僅無法藉助外部力量,且由於生產工具的落後,古代中國人為了生存發展,為了同惡劣的自然環境作艱苦的斗爭,為了興修水利,確保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就建立了血脈相連的大共同體進行有效的統治和管理,這樣建立在血緣關系和宗法制基礎上的專制統治就逐漸形成了。
同時,遼闊的大平原,也是的統治著極易通過軍事征服實現統一,建立一個專制主義的大帝國,將每個人都納入某種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之中,因此,統一、專制、中央集權就成為中國古代政治的特色。
❹ 中國古代的地理學思想是以什麼為源發展起來的
《易經》里說:「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互補依存,具有均衡、和諧、對稱、協調的機制。「《易》以天地為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其意思是:《易》客觀而嚴密地反映了天地構成和運動變化的道理。人們懂得了這個道理,且借它來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探知其中或幽或明的奧秘,追溯事物的起始,跟蹤其發展的軌跡,直至終了。中國古代的地理學思想,就是以此為源發展起來的。陰陽變異、生生不息是中國古代地理學思想的特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