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
由東北至西南,從黑龍江黑河到雲南騰沖作一直線,就是我國的人口地理分界線,由地理學家胡煥庸於20世紀三十年代提出,故又稱胡煥庸線。以此線為界,東南半壁占國土面積的42.9%,人口佔94.4%,西北半壁佔57.1%,而人口僅佔5.6%。黑河──騰沖線基本上和我國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兩邊地理、氣候迥異,所以它不僅是我國人口民族地理分界線,也是我國自然地理分界線。
胡煥庸首次創造性地揭示了中國人口分布存在著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愛輝(今黑河)-騰沖線,這條被國內外學者名之為「胡煥庸線」的人口地理分界線時至今日不僅基本穩定存在,而且被發現對其他人文地理景觀也很適用,具有廣泛的科學價值,對於我國現階段的西部大開發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我國人口地理的重要分界線是( )
【答案】C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我國人口分布以黑龍江省黑河—雲南省騰沖一線東部、東南沿海多佔94%。,西部少。秦嶺一淮河一線為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線為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橫斷山一祁連山一線約為我國地勢第一二階梯分界線。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我國人口的知識。
點評:本題還可以考查我國人口總數佔世界人口總數的1/5以上。我國人口密度135人/km2(2000年),是世界人口密度(39人/km2)的3倍多。東部地區氣候條件好,溫暖濕潤,雨熱條件好,耕地多,生產的糧食多,經濟發達,開發較早,西部地區多沙漠、草原、山地,氣候乾燥,經濟不發達,開發較晚。人口特點:
a人口基數大,b人口增長過快。原因:人口基數大,平均壽命延長,死亡率降低;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給國家、社會、家庭、資源利用、生態環境等等都增加了沉重的負擔。我國的人口政策:為了使人口增長同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條件相適應,我國政府把計劃生育作為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具體內容: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 人口分界線
中國地圖人口分界線是黑河—騰沖線。
即璦琿-騰沖線,或胡煥庸線(英文:Hu Line),是一條貫穿中國版圖的假想直線段。是我國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
該線從中國東北邊境的黑龍江省黑河市(原名「璦琿」)一直延伸到中國西南邊境的雲南省騰沖縣,大致地劃分出了中國人口在區域上的分布,體現了中國人口東南和西北的分布區域之懸殊差異。
璦琿—騰沖一線,在中國人口地理上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在地理學(特別是人口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以及人口學上,具有重大意義。它是一條奇特的線,也是中國歷史與地理發展的一個分水嶺。
璦琿線詳細介紹
我國東南部地狹人稠,而西北部地廣人稀。文章通過分析對比,找出一條可以顯示兩側人口稀密懸殊的明確界線,那就是自黑龍江之璦琿(即愛輝,今黑河)向西南直到雲南之騰沖的直線。
在此線之東南,全國36%的土地,養活全國96%的人口。反之,在此線之西北,在全國64%的土地上,只有全國4%的人口。這就是說,同全國平均密度相比,東南部高出2.67倍,而西北部僅及其1/16。在二者之間,平均人口密度成42.6與1之比。
很明顯,愛輝—騰沖一線,在中國人口地理上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一直為國內外人口學者所承認和引用,並且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田心源教授稱為「胡煥庸線」。
4. 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是______一線,此線以東人口密度______,以西人口密度______
我國人口界線是黑龍江的
黑河到雲南省的
騰沖一線.此線以東人口密度大,以西人口密度小.
故答案為:黑河--騰沖;大;小.
5. 我國著名的人口地理分界線指的是
我國著名的人口地理分界線指的是:黑河—騰沖線。
該線是由地理學家胡煥庸於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故又稱為胡煥庸線。以此線為界,東南半壁占國土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二點九,人口佔全國的百分之九十四點四。
在1956年以前,這條人口地理的分界線以兩端的城市「璦琿-騰沖線」命名。1956年11月,璦琿縣改名為愛輝縣,故分界線的名稱也隨之變更成「愛輝-騰沖線」。到了1983年4月,愛輝縣被撤銷及並入黑河市,此後名稱則變為如今所用的「黑河-騰沖線」。
自我國東北的黑河至西南的騰沖劃定的一條虛擬地理分界線,此線以東地狹人多,以西地廣人稀,形象地描述了我國東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觀格局。它是由人口經濟學家胡煥庸教授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來的,指出從東北黑河往雲南騰沖畫一條直線,直線兩邊的情況差距巨大。
線的東邊,占祖國43%的面積,卻擁有94%的人口,同時也集中了中國絕大部分財富;線的西邊,占祖國57%的面積上只有全國6%的人口。這條線就是著名的胡煥庸線,它反映出東西部地區的巨大差距在舊中國就已經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