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教會學生學好地理
首先要樹立學生信心,多鼓勵;再次對地理感興趣,多聯系生活、生產實際;三是要了解地理學科的特點,如區域性,要多看地圖,綜合性,要注重地理要素的關聯性,四是注意多做高考真題,掌握高考方向和重點。下面給你看一下我的一篇文章,供參考。
方法一,夯實基礎、構建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
高考要考察學生對課程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首先要立足課本,重視基礎,落實好每一個知識點,對重難點問題一定要搞清楚,過好第一關。高考以能力立意,不可能對基礎知識直接考查。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淡化基礎知識的學習。因為基礎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足夠的基礎知識積累才可能形成能力。學好基礎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1、依綱據本,掌握地理概念、原理、規律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恆星日、太陽日;時區、區時;內力作用、外力作用;內流河、外流河;水資源、水力資源;城市、城市化;荒漠化、沙漠化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第二、抓「原理」重「理解」。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生態平衡的條件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就能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出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
第三,重視閱讀課本
①先將書讀厚:在書上作讀書筆記,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點。②再將書讀薄: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指用圖示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等,是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可視化,便於思考、交流與表達。它是由節點、連線組成的知識網路圖,其中節點表示概念,連線表示概念之間的聯系,用節點和連線組成的網路知識結構表示某一個主題及其層次。
2、利用課本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知識結構體系,如:
區域地理(大洲或國家)的結構:位置、范圍、人口、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工農業、 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的結構:分布(區位選擇)、成因、特點、問題、解決措施。
3、巧妙記憶地理知識
①諧音記憶法。例: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鋁、鐵、鈣、鈉、鉀、鎂
(養閨女,貼給哪家美?)
②口訣記憶法。例: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雲貴福吉安;川西二寧青甘陝,內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別行政區,一國兩制已實現。
③想像記憶法。例:記憶國家、省區輪廓,澳大利亞像只大螃蟹,巴西像塊大雞腿,墨西哥像只大羊角,義大利像只大鞋子踢出的兩個足球,黑龍江像只天鵝,雲南像只孔雀,山東像頭駱駝,廣東像只大象頭,青海像只雪兔,陝西像跪著的兵馬俑。
④簡稱記憶法。例:美國五大湖由上游到下游的分布可以記為:蘇密休伊安。
方法二:利用好地圖,學會閱讀和使用地圖
地理學科的最突出特點就是區域性。地理學習的靈魂是地圖的閱讀和使用,地圖是我們獲得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高考題很多資料都是以圖的形式給出的,在各種圖中,要特別重視等值線的判讀與應用。
第一、「圖文結合易學好記」,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把地圖印在腦子里,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准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即形成「腦圖」。在歷次高考地理試卷中,都有許多無圖考圖的題目,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十分重視構建「腦圖」的訓練。
第二、抓「讀圖」明「空間」,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像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空間組合。從歷年高考地理試題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試題直接或間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知識。在區域地理學習中更應重視地圖的運用。
第三、地圖學習要學會分類、讀圖、變圖、用圖。
學會分類,包括日照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景觀圖、原理示意圖、漫畫圖、數據圖、結構圖、等值線圖等。
學會讀圖,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①先讀圖的主題,即圖名;②看清圖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細節,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范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④聯系實際問題,有的放矢。
學會變圖,如圖圖轉換(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圖文轉換等。
學會用圖,如用圖歸納總結地理規律或特點,用圖記憶等。用圖記憶就是記 地理事物的時候,應該直接把文字放到圖上記,當涉及到這個知識點的時候,你的腦子里反映出來的是有文字的圖片而不單是文字,不管是文字題還是讀圖題都可以解決。
學習地理要學會掌握使用地圖的方法,養成讀圖、用圖和收集地圖的好習慣,「左書右圖,圖文並茂」,從地圖中獲取知識信息,發現知識、提高技能。地圖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師,同學們學會了使用地圖的方法和習慣,學習地理就會學得輕松、學得有趣,才能學好地理。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
方法三:加強高、初中地理知識的有機結合,追因索果。
地理學不僅具有區域性,而且還具有綜合性,高考中明確將初中地理納入考試范圍。學習世界各分區地理時可採用以下方法:首先設計自學模板,如位置、自然地理特徵(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經濟地理特徵(工業、農業分布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有較全面的復習;其次,思考三點:一是本區在全球的絕對位置(經緯度)與相鄰區域的位置關系。二是本區域地形、氣候的特點及分布,並以此為成因,推斷水文、土壤、自然帶、農業、工業、交通、城市特點。三是進行跨區專題比較。如,對中亞的乾旱與西亞、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北段西側和南段東側等地乾旱的成因、特點的比較分析。通過這一復習過程,使考生不僅形成全球空間概念,還對地理學區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思路上,更為開闊;從認識上,更加宏觀;從方法上,更符合地理科學的要求。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必修一),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必修二、必修三),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初中地理重視地理現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的掌握,重點是講「地」,學習的是:是什麼;在哪裡。而高中地理重視地理規律及其形成原因的掌握,重點是講「理」,要知道:有什麼規律,為什麼。只有高初中地理的有機結合才能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方法四:精心練習,以一當十,以不變應萬變。
有的考生可能對地理概念、原理、規律掌握得還比較好,但一到實際做題時就束手無策了。最好的方法是在做題過程中認真分析試題已知條件,找出隱含知識,深刻理解題意,明確要求,再從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中求解。
1、尋找適合復習的載體,一道題要從知識、能力的角度去分析。
分析它由哪些部件(知識點)組裝而成,養成發散思維,聯想思維的好習慣。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要以一當十,訓練一題,達到訓練十題的效果。
綜合訓練要有針對性,針對學科重點、主幹內容,針對薄弱環節和現實問題,針對高考要求。把知識點串聯起來,做到重點聯系,前後聯系。解決問題之後,再回顧解題過程、思考過程,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步驟。
3、我們不能滿足於解題,而要求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從中找到規律性、原理性、基礎性的東西,以不變應萬變,只有這樣,才能把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升到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
4、做各種高考真卷、模擬卷,反復訂正。解題後要進行經典回放,反思解決了什麼問題?這道題為什麼這樣思考,而不是那樣思考?分析後,要給自己思考時間和空間,再回味、思考、悟化、轉化、活化,再回歸教材、課本。只有這樣,才能穩步提高能力。
方法五、注重學習的過程
學習地理與學習其它科目一樣,要注重學習的幾個環節:預習、上課、練習、復習,特別是容易忽略的預習、復習兩個環節。根據記憶規律,課前預習和課後復習也是很有必要的,通過預習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內容概況和自己不懂之處,便於上課分配注意力,因為上課時間每一分鍾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課有明顯的節奏感,必須將勁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時間放在重難點上。學習地理決不能等全部學完後再回頭復習,這樣你是決不會理解課本知識的,你會發現學地理很難。可是如果你把地理當天的內容當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日積月累就會培養成為你的地理思維,那麼學習地理就會易如反掌了。高考雖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礎,地理基礎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實、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等,因此,復習中應多看書。實踐證明,自覺做到課前預習和課後復習,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
地理學習的支柱是教材的閱讀理解,地理不同另兩個文科之處在於,對教材知識點必須理解記憶而不要死記硬背,要達到較深刻的理解,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閱讀,積極思考。上課時間有老師的引導,可以少走彎路,特別是進入高中以後地理常識所佔比例較初中小了,但知識更深,更系統化,更加復雜,理解難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滲透的范圍越來越廣,學習地理需要的課外知識也多,所以,一定抓緊學習的主陣地——課堂。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勤於作筆記。
方法六、收集信息理論聯系實際
現代社會是個信息社會,生活中處處蘊含著信息,如電視新聞、報刊雜志、媒體網路、旅遊科技等,經常為人們提供大量的知識信息,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們普遍關心的鮮活生動的地理知識和敏感具體的地理問題,我們要善於收集和處理,不斷補充豐富地理知識。課外同學們也要注意博覽群書,養成良好的信息素養,如走進圖書館,訪問互聯網站,參加社會實踐調查等。及時查閱收集、檢索處理地理信息,這不僅是地理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也是同學們收集資料、獲取信息、充實知識、豐富閱歷的有效途徑。信息就是資源,信息就是知識,要使自己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不斷提高自己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勇於實踐、創新學習的意識。
地理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實踐性強,應用性廣,學習時要緊密結合、密切聯系周圍的事物和現象、當地和國家的經濟發展、國內外的時事熱點等,讓學習更貼近生活實際,更為鮮活有趣。還要盡可能地走進大自然、走入社會,親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和現象,將書本、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在野外觀察和社會活動中得到應用,培養觀察分析、活學活用、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實踐創新的能力。
相信經過努力,同學們一定會喜愛地理並學好高中地理的。
② 高中地理大題 有哪些答題方法和技巧
高考地理的答題是比較難的,需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有同學問,高考地理有沒有相應的答題方法和技巧呢?為了幫助同學們對高考地理有更深的了解。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搭配地理大題 有哪些答題方法和技巧」,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三進入緊張的復習階段,地理有哪些答題技巧呢?下面我為大家詳細介紹下,僅供參考。
高考地理大題解題技巧
地理等高線地形圖小專題
1.坡度問題:一看等高線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緩;
計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對高度/水平實地距離
2.通視問題:通過作地形剖面圖來解決,如果過已知兩點作的地形剖面圖無山地或山脊阻擋,則兩地可互相通視;注意凸坡(等高線上疏下密)不可見,凹坡(等高線上密下疏)可見;注意題中要求,分析圖中景觀圖是仰視或俯視可見。
3.引水線路:注意讓其從高處向低處引水,以實現自流,且線路要盡可能短,這樣經濟投入才會較少。
地理等溫線專題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與緯線平行即東西走向——緯度因素或太陽輻射;與海岸線平行——海陸性質或海陸分布;與等高線或山脈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分析彎曲狀況:作水平線法——比較彎曲處與交點的溫度高低;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區)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區)為高(值高)。
3.分析疏密狀況:疏——溫差小——我國7月氣溫、熱帶地區、海洋、山地陡坡、鋒面處;密——溫差大——我國1月氣溫、溫帶地區、陸地、山地緩坡。
地理等潛水位線專題
1.概念:潛水等水位線即潛水面等高線,根據潛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標高繪制而成,一般繪在等高線地形圖上。
2.河流流向判斷:潛水水位隨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關),可根據圖中等潛水位線的數據遞變(遞增或遞減)順序判斷出地勢高低,河流都是由知敏指高處向低處流,可知河流流向。
3.潛水的流向:垂直於等潛水位線,由高值區流向低值區。
4.潛水的埋藏深度:是指潛水面到地表的距離。同一幅圖上的地形等高線與潛水等水位線相交之點的數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為該點的潛水埋藏深度。
一、重視回扣雙基
根據認知心理學的知識分類,可將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就應考能力而言,三類知識所起的作用不同。陳述性知識是應考能力的依附和能力表達的基本元素;程序性知識是應考能力的養成和提升的基礎,二者構成了所謂的「雙基」。縱觀近年高考文綜試題特點,學科主幹和「雙基」類知識占較大比重。因此,二輪復習期要重視「回扣雙基」。近年,我採用學案導學法,即先將各個專題「雙基」知識進行系統梳理,根據考綱篩選出「雙基」內容製成學案,學案內容包括填充式知識體系和體現基本技能的訓練題組,利用一課時訓練效果明顯。
二、重視整合知識
近年高考文綜地理命題,特徵之一是突出考查綜合意識和綜合能力。因此,專題復習中整合知識、構建體系非常重要。構建知識體系要遵循五個原則:一是重點性,構建專題應以重點知識為核心,如,時間的計算、季節性地理現象等。二是類似性,一個專題必須是由相關或相似地理現象經過提煉綜合而成。三是創新性,構建專題不是課本知識的簡單重新組合,而是要有創新性,要用新的視角來設計專題體系。四是理性認識,章節體系重在基礎知識的表述,尤其對地理概念、地理理論、地理特徵只作一般描述,不作深入分析和闡釋。而專題體系則大不相同,重在從理論上認識分析。如,分析各種因果關系,透過地理現象發現其本質,比較地理事物的異同,闡釋地理概念的含義,分析地理結論的依據等。五是靈活性,專題體系不受課本教材體系的限制,專題體系是靈活多樣的,可以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綜合,也可以是二者的大綜合;可以是專門論述地理事物發生、發展和消亡的演變過程,也可以是專門論述各地理事物的因果關系等。
三、重視拓展知識
地理新課標的頒布和實施,為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課程評價提供了指導。課改必然波及考改,因此,高考命題也會順應課程改革需要,體現新課標理念。「提取有效信息拿源進行科學合理的判斷、推理、歸納、預測,分析說明成因,解決問題」是文綜能力測試的主要方向。如,2009年高考試題中第2、4、6、8題的考查,皆體現出知識和思維的拓展性,尤其是第二題中提取A市位於82.50w經線以東的西五區這一有效信息,體現尤為明顯。因此,新教材中具有前沿性的內容應給學生適當補充、拓展。
四、重視社會熱點
要引導學生關注國家方針、政策、生活和社會熱點問題。如,2008年高考第7題以北京奧運會和奧運聖火為素材,考查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一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這一基本的自然地理問題。通過創設富有感染力和親和力的情境,增加了試題的可讀性和鮮活性。如,近年常涉及的三農問題、五大經濟圈、大型工程、城市化、能源安全與調配、防災減災、環境保護、循環經濟、中部崛起、綠色GDP、極地科考、區域經濟合作等應及時滲透於各專題復習中。
五、重視提升能力
應考能力的培養要注重知識的整合,構建主幹知識的結構,分層突破,查漏補缺,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知識的內在線索和規律,幫助學生梳理知識,使知識更加系統化和條理化,培養學生對地理事物的發展規律和內在聯系的分析能力。要加大訓練量,讓學生感悟答題技巧,培養和提高應試能力。在專題的設置上既要突出主幹知識的覆蓋,也要照顧現實熱點問題,要注重專題立意的新穎、創新與教材知識、原理的鞏固、再創造、整合提升。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具備結合實際進行自然、人文、區域特徵的分析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初步適應高考。
六、重視訓練反思
通過定時定量的課堂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原理,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達到練規范、練速度、提高技巧和答題能力,這個環節是二輪復習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大量的習題訓練之後,一定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解題反思意識,就是學生在做題之後,要反思這個題目具體考查了哪些知識點,自己對相關知識的掌握上有沒有漏洞;要反思該題考查了哪些能力,自己在這幾種能力上有沒有欠缺之處;還要明確出題者的意圖是什麼,自己能否對問題答案提出疑問,能否聯想到曾經做過的類似題目,本題的易錯之處是什麼,是否還有其他解法或更好的答案;要做到舉一反三,提高復習效率。
③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高三地理復習
一、區域定位很重要
每年的高考地理試題中均會直接或間接地涉及區域定位的問題,即以經緯網、海陸輪廓等地圖的形式呈現某個區域,以考察該區域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相關知識。學生若不能准確定位,那麼利用平時所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就難以快速而准確地解答此類問題,從而影響學生的成績。如2012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文綜地理選擇題第6、7題,若能利用經緯網迅速定位,那麼答案即可很快確定。常有學生問:「老師,地圖怎麼記呢?」是啊,我們誰都不可能拿著地圖去死記硬背,這樣也記不住。因此,我給學生布置 「每日一線」,即每日記一條重要的經線或緯線,記該線所經過的主要國家及海陸輪廓,以及該線所經地區的主要地形、氣候、河湖、城市等,這樣堅持下去,就能既使學生記住地圖,在頭腦里形成世界及中國主要經緯網的基本框架,還能使學生將所學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進行復習,從而形成整體性的認識,強化地理基礎知識的復習效果。
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關鍵
相對於知識的考察而言,新課標高考對考生能力的考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我們在復習的過程中應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即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原理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一輪復習剛開始,我們在復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就要精選一些習題,以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來解答這些問題。訓練時應對學生嚴格要求,即課堂講解前必須保證做完相應的習題。在講題的過程中,應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即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描述自己是如何分析、如何解答某個問題的,然後教師再對其做以評價,最後形成大家認同的答案,經常這樣訓練,學生拿到題目就會形成習慣性的程序,即先分析推理然後作答,或與同學討論後作答。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分析地理問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也能提高學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還體現了新課標的主題思想,即新課標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反過來,只有運用新課標理念進行教學才能使學生適應新課程下的高考,真正提高學生的能力。還有,講完習題後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歸納和總結,即將所分析習題的結果進行整理,從而形成一定的答題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答題效率,從而在有限的時間內答完相應的題目。
不少同學常會抱怨,說綜合題難答,常常不能答中要點,我認為這是沒有從平時的訓練中真正掌握答題方法的體現,他們首先沒有形成對地理問題的分析思路,又沒有進行答題方法的歸納和總結。事實上,許多綜合題的回答都是有模式可以借鑒的,在學習高中地理的基本原理時,我們常常會以某一地區的情況作為案例,對這些案例進行分析的過程,事實上就是」建模」的過程;高考過程中,雖然基本上不會考到相同的案例,但一般會考到相應的模式。所以,我們必須從平時的訓練中及時歸納總結,以形成相應的答題模式,如我們可以總結出:分析傳統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一般應從「資源、能源、水源、市場、交通」五方面進行,在遇到分析魯爾工業區、東北遼中南工業區等時,都應從這幾點去考慮;而高技術工業區的發展條件則應從科技、交通、環境等方面進行分析。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逐步總結、積累一些常用結論,會使學生少走許多彎路、節約大量寶貴的考試時間。如:某地北極星的高度即等於當地的地理緯度;剛好發生極晝地點的正午太陽高度等於太陽直射緯度的二倍;海洋上等溫線彎曲方向即洋流的流向;太陽直射點位於北半球時,則全球陸地等溫線都向北彎曲;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的彎曲方向相反等等。
三、適量的綜合訓練很必要
在高考前利用約兩個月的時間集中進行綜合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綜合訓練可以使學生加強對地理概念、原理、規律的理解運用以及主幹知識的記憶;強化學生的審題能力以及從圖、文、表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答題更加規范、描述更加准確、全面;使學生答題的效率和速度更高等等。只有通過綜合訓練,學生才能精神飽滿、信心百倍地戰勝高考!
④ 如何指導學生讀出地理信息
可以通過網上信息指導。
⑤ 如何培養學生地理解題技能
中學地理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地理數據、地理事實材料、圖表、地圖去闡述問題和分析問題,掌握閱讀和運用地圖、圖表的初步技能。」同時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注意指導學生閱圖、用圖,使學生學會運用地圖和分析地理問題的一些方法。」可見,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通過本次小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發現要使學生真正提高地理圖形能力,在實際中,可以從讀圖、析圖、繪圖以及圖形整合、地圖要素的想像延伸與對比幾個環節來幫助學生逐步提高。本文將從以上幾個方面,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與建議:
1.讀圖
地圖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歸結到圖中進行綜合歸納,條理化,能夠清晰地呈現出地理知識的規律性。因此,讀圖是基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能夠學會了從地圖中提煉基本信息,再針對相關題目進行拓展延伸,從地圖中挖掘出更多的地理信息,久而久之,學生的析圖能力便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1)一般圖形的讀圖步驟:①先讀圖名,圖名是一幅圖的主題。②熟悉圖例,圖例是對地理事物的形象簡化,是閱讀地圖的鑰匙。同時,熟悉圖例體現的是一種形象思維過程,學生通過熟悉圖例,懂得了地圖中各種符號或顏色的含義,實際上就初步完成了對地圖符號的形象思維過程。③讀出橫縱坐標的名稱,讀出地理事物分布等。學生掌握了讀圖的基本程序,學會有序、有目的地閱讀地圖,並從圖中獲取有效信息奠定了基礎。就為地圖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2)不同類型的圖形閱讀時解題思路不同。
學生要正確讀圖,不僅要掌握正確的讀圖順序,還要掌握圖形的特點。
①地理分布圖:地理分布圖是最常見的一類地圖,如:必修一中晝夜半球的分布,不同氣候類型的分布,洋流的分布,不同自然帶的分布,必修二中人口與城市的分布,工業與農業的分布,必修三中涉及到的不同區域等等。關鍵是先要熟記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
如讀「太平洋沿岸局部地區示意圖」,回答:在全球六大板塊中,圖中E地所屬的板塊是(單項選擇)A.非洲板塊B.太平洋板塊C.南極洲板塊D.美洲板塊。答案:D
(1)簡要說明B、D兩地區的地形差異及其成因。
(2)試分別評價甲、乙兩城市近郊農業發展的氣候條件。
(3)簡析A、C兩地所在地形區人口合理容量的差異及其原因。
答案:(1)B地:山地海拔高,崎嶇不平;由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而形成高山和深谷,加上河流對河谷的侵蝕作用。D地:平原地勢平坦.海拔較低;由於斷裂下陷,流水沉積而成。(2)甲地:有利條件是雨熱同期;不利條件是降水稀少;水資源貧乏。乙地:有利條件是水熱充足;不利條件是光照不足。(3)A地人口容量較小。原因是黃土高原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等。c地人口容量較大。雖然人均土地資源有限,但自然條件優越,經濟發達,環境承載量較大。
解析:本題從圖中,可以讀出經緯度位置、等高線特徵,從而准確地判斷出甲圖所示區域為秦嶺及其以北的渭河平原、黃土高原.乙圖所示區域為四川盆地及其以西的高原山地。在此基礎之上,運用地圖要素的想像延伸與對比的方法,才能再進一步判定不同地區的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在平時的訓練中,可利用地理圖冊加強地理知識的聯系與延伸,建立思維線索,引導學生將密切相關的、同一區域不同的地理事物聯系起來,對地理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引申遷移,尋找問題中潛隱的聯系,反映各地理事物空間分布上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等,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同時,要引導學生對同一地區、同一要素、不同時間的地圖進行對比閱讀分析,還可以了解地理事物的變化過程。例如,將不同時期同一城市圖放在一起閱讀,可以反映出該城市地域發展和空間結構的變化。
總之,讀圖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要靠日積月累,所以我們要做到多見多看、多畫多練、多思考、多總結。
⑥ 怎樣指導學生撰寫地理小論文27
指導學生寫地理小論文,可以充分調動愛好地理的學生深入鑽研地理科學的積極性,促使他們細心觀察地理事物和現象,探究地理的本質和規律。
教師指導學生寫地理小論文包括選擇好題目,搜集材料,確立論點,寫作修改等幾個方面。
一、選用合適的題目
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選用合適的論文題目。如屬側重理論探討性質的地理論文,需要廣泛閱讀這方面的書刊文章。運用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事實材料論證、補充或否定某一學說、假說或理論等。如屬側重於實際應用方面的地理論文,需要在積累、調查的基礎上,分析某一地理現象,解決某一地理問題。
一般來說,小論文題目選擇要建立在觀察地理、地質現象,搜集地理資料的基礎上。例如,教師帶領學生考察幕阜山以後,可以擬定大橋河的成因,魯溪洞的特點及成因,喀斯特地貌與溶洞。又如,參觀武寧湖畔萬福工業園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談談萬福工業開發區與武寧湖的環境關系等。題目要具體,不宜太大,否則,學生不容易把握。
二、搜集可靠的資料,充實論據。
搜集資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閱讀文獻材料,了解別人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提出了哪些見解,提供了哪些資料,以便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充實、提高和發展。老一輩科學家,他們多年辛勤勞動所取得的第一手資料,可作為寫作參考或佐證。引用這些資料寫出來的論文不僅有較大的說服力,而且大大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擴大了學生的思路,充實了學生的論據。
三、確立清晰的論點
這里的論點是指對某個地理事物和現象的觀點和見解。例如:以「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為題的論文,其論點應確定為1.穩定的政治局勢2.完善的金融機構3.開放的外匯市場,寬松的金融管理。4.強大的經濟實力量5.方便快捷的聯絡。根據這些論點,從而得出紐約具備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優越條件的結論。
四、寫作並修改論文
指導學生編擬並修訂寫作提綱,著手撰寫地理小論文。在論文中提出地理論點,用地理學的理論和事實材料論證論點,做到觀點鮮明,材料可靠,結論准確。一篇好的文章,要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和簡單明了的結尾。
指導學生寫論文,教師必須有較高的地理修養、實踐經驗和寫作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做好指導工作。
⑦ 簡要論述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從哪幾個方面來完善教學過程,答案
一、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
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和學生通過口頭語言或者運用書面語言傳授知識、技能,發展智力,進行思想教育的教學方法。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的重要交際工具,它在教學過程中則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認識媒體,教師和學生之間信息的傳遞大量是靠語言來實現的。對於學生來說,口頭語言的訓練、書面語言的表達「也是培養思維品質的一個重要方面」①。因而,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不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且至今仍是一種非常重要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板書筆記法等。
(一)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講述、講解、講讀地理知識、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經常採用的講授法主要有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等。
1.講述法講述法是教師用形象的語言向學生敘述或描述地理事象的方法。一般在敘述地理事物、現象、特徵和分布時運用講述法。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教學中各種現象、景觀的描述,區域地理教學中有關地形分布、水系分布、資源分布、生產分布的描述,各地風土人情、城鄉景色、地理探險的敘述等,常運用講述法進行教學。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中描述水循環的復雜過程時,這樣講述:「讓我們展開想像的翅膀,跟蹤水質點作一次循環旅行,那將是極其有趣的。你可以想像你所喝的那杯水中的水質點,曾經在唐古拉山上的冰晶中閃爍,然後它就奔入山中小溪、急流,隨小河水進入滔滔長江,匯入東海,來到太平洋,在廣袤的大洋上游盪……在灼熱的陽光下,它又從洋面蒸發到空中,開始周遊世界——也許它出現在北京天空的彩虹里,赤道上空的雷雨中,西伯利亞的沼澤里,非洲的大瀑布中,吐魯番的坎兒井裡,南極洲的冰原上;也許它又從土壤中被吸收到甘蔗的枝葉里、紡綞樹的軀干中、仙人掌的莖球中;或許它又搖身一變,成了駿馬身上的汗珠、巨鯨噴射的水柱、鱷魚流出的眼淚、草履蟲體中的細胞液。你也可以想像它正在為人類作出貢獻——流淌在水鄉澤國的稻田上,沸騰在發電廠的鍋爐里,或在病房的吊瓶中緩緩滴入病人的體內……通過這次漫遊世界的追蹤旅行,你完全可以體會到,地球表層幾乎任何地方、任何時刻,都有水的蹤跡,並且它們是處在永無休止的循環運動之中的①。」
教師在運用講述法時,除了要注意講述內容的科學性之外,還應注意語言的口語化,講求語調的抑揚頓挫,講述的語言要生動、形象、優美、親切。並且可以結合其他一些教學方法,如:結合直觀的方法,邊指地圖邊講述,或邊繪黑板略圖和示意圖邊講述;結合談話法,用講述作為引言,然後提出問題,或者邊講述、邊提問題,等等。
2.講解法講解法是教師運用富於理性的語言向學生說明、解釋或論證地理概念和地理規律的方法。講解法和講述法的不同在於:講述法以敘述、描述為主,而講解法以論述、闡述為主。教師一般在說明各種自然或人文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布局原理、相互聯系,或闡述地理區域的綜合性和差異性,解釋和推導天文、氣氛、水文等一些公式和原理時,常運用講解法。例如,地球的運動、風帶氣壓帶的形成、洋流的成因、水循環的原理、板塊運動機制、地貌形成的內外力作用、工農業生產配置、人口遷移的因素、可持續發展理論等等內容,都可以運用講解法進行教學。有一位教師在教學「人口自然增長率」時,這樣講解:人口自然增長率指一國或地區,年凈增人數與總人口之比,通常用千分數(‰)表示。計算公式為:
假如某個國家或某個地區一年內平均1000人中,出生20人,死亡8人,凈增12人,那末這個國家或地區這一年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
教師在運用講解法時,應注意:①語言要條理分明、措詞准確。講解時運用的語言要有嚴格的科學性,措詞要准確、精練,說理要有邏輯性、結構嚴謹。例如,講解「水圈是一個連續不規則的圈層」時,首先應指出它的「連續性」——即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包括極度乾旱的沙漠地區)都有水的存在,即使沒有液態水,還會有氣態水或固態水;然後再指出它的「不規則性」——即地球表面水圈的分布不均,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最後歸結它是一個「圈層」,並且這個圈層里的水是一個整體,永遠和不斷地處於循環運動之中。②要注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尤其對低年級的學生,講解要注意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即使對高中年級學生,也應避免深奧、繁復的講解。例如,對於東亞季風的成因,就可以圍繞「海陸熱力差異」這一主要成因,聯系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如從水和砂受熱、增溫、散熱、降溫速度快慢的差異(或以游泳池池水和池邊中午與夜晚的溫差),引入陸地和海洋的冬、夏季節的溫差,再進一步從熱容量、氣壓梯度等概念分析,從而得出關於季風形成的正確結論。③要正確地運用地理教學經常採用的比較法、分析綜合法,以及其他邏輯思維方法。例如,講解關於背斜和向斜的概念,就不僅要從岩層的形態(背斜是褶皺向上拱曲部分,向斜是褶皺向下拗曲部分),而且要從岩層的新老排列順序、地表形態等方面入手,運用比較法講清兩者之間的差別與聯系。④要盡可能地採用直觀的方法輔助講解。運用講解法時要充分地運用地圖及各種地理圖表,尤其是採用能揭示地理事物之間聯系的各種示意圖幫助講解。例如,講解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農業、副業、農產品加工工業之間的聯系時,運用如下頁的「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連環圖」,就可起到很好的講解效果。
3.講讀法講讀法是將講述、講解和朗讀結合起來運用的一種方法。在地理教學中,朗讀的運用雖不及語文和外語學科普遍,但在教學課文中的重點或精彩段落時常有運用。尤其在中學低年級階段的教學中,採用朗讀的機會更多一些。從教學內容來看,一般在以下兩種情況下運用講讀法。一種是在教學課本中課文的重點段落時,採用講讀法,目的在於重視課本中原文的涵義。教學時教師經常是邊朗讀、邊解釋,或邊朗讀、邊讓學生把課文中的重點內容用筆勾劃出來,或分析句子的結構特點,講清有關新、老地理概念之間的聯系,甚至要求學生能把重點句子熟讀、背記。例如,對於很多自然地理概念、規律的教學,人文地理教學中有關工農業布局的影響因素、布局的類型等內容,都可以採用講讀法。另一種是講授課本中文字精彩的段落或者可讀性很強的內容時,採用講讀法。例如,有關喀斯特溶洞內千姿百態的石鍾乳、石筍的描寫,長江三峽雄偉景象的描寫,威尼斯水城景色的描寫等,都可以採用講讀法的形式進行教學。運用講讀法的形式,除了由教師本人講讀以外,也可以請某位普通話標准、朗讀技巧好的學生站起來朗讀,在小學或中學低年級還可以分組或組織全班齊聲朗讀。運用講讀法時,朗讀的材料不一定局限於課本上的內容,教師自己平時收集的一些含有地理內容的詩詞、民歌、民謠、解說詞、散文、游記、傳記、小說、故事、名言、名句等等,都可以用來朗讀。
以上三種講授法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首先,講授法能將地理知識和地理信息,簡潔、快速地傳授給學生,不需要經歷地理學家探索地理事象那樣曲折漫長的過程,因而在短時間里能夠講授較多的知識。其次,講授法適應性強,方便、靈活,無論在課堂或在室外、野外都可運用,並能夠根據教學的目的要求、教學條件、教學對象任意修改講授內容,也能夠根據學生聽講時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講授內容的深淺度以及講授的速度、節奏。第三,教師進行講述、講解時的情感,語言的表達方式、邏輯順序,甚至動作、姿態、風度等,都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影響學生,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智力。第四,講授法還能根據地理教學內容,結合國內外時事以及當地或學校的實情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講授法也有一些明顯的缺點。首先,教師講授的完善,不等於學生理解的完整,知識的傳遞「並不像傳遞物理東西那樣直接簡單。它既不能採取手對手的交接那樣簡單的方式來傳遞,也不能採取腦對腦的直接灌注的方式進行」①。學生接收了教師語言信號是一回事,是否真正理解語言的含義又是一回事,兩者之間有時並不完全統一,教師的講授化為學生的認識,兩者並不完全是等量的②。其次,教師的講授假設全部為學生所領會,也並不等於學生就會應用。從認識、理解到應用,還需一次「飛躍」。第三,過長時間的講授也不易維持學生的注意。
所以,由於講授法的上述局限性,無論是講述法、講解法還是講讀法,都必須和其他有效的教學方法,特別是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結合起來運用。
(二)談話法
談話法是憑借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和生活、學習經驗,通過問答的方式傳授地理知識、啟迪智力的方法。隨著地理教學改革的深入,目前在中學界的教學實踐中採用談話法已愈來愈多,不僅在復習鞏固舊知識、檢查知識掌握程度時普遍採用談話法,而且在傳授新知識時也較多地採用談話法。談話法一般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問答式談話法,另一種是啟發式談話法。問答式談話法一般在檢查學生對已學過的地理知識是否遺忘時運用,教師和學生一問一答,比較簡單。例如,在學過「世界的海洋」以後提問學生,海底地形主要有哪幾種;學過「大氣垂直分層」以後提問學生,大氣圈自下而上分為哪五個圈層等。啟發式談話法則不同,教師提出的問題通常需要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通過創立「問題情境」,使學生處於一種「智力上的困窘狀態」。或者把較復雜的內容分解成幾個組成部分或一些小問題,然後啟發、誘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利用自己已有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尋求問題的正確答案。例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有關陸地水的內容時,這樣運用啟發式談話法:首先告訴學生,非洲中部有一個查德湖,它是個內陸湖泊;接著將此湖的位置和注入水系作一描述,指導學生觀察查德湖的位置示意圖;然後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內陸湖一般都是鹹水湖,但查德湖卻是一個淡水湖,並且一年之中湖泊面積相差將近一倍,請根據該湖的地理位置以及水源補給特點分析原因。在學生觀察、思考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聯系該湖泊的緯度位置、所處風帶氣壓帶、注入水系流域的狀況等等,一步一步尋找正確答案,從而起到了聯系多種知識、啟迪學生思維的作用。啟發式談話的提問方式有多種,如遞進式、分解式、迂迴式、反問式、懸念式、比較式、串聯式、擴展式等等①。
運用談話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把握提問的時機和對象。要針對教學目的、重點、難點以及教材內容的特點設置問題。提問時要面向全班,讓全班學生都積極思考問題,然後再指定學生回答。指定對象應顧及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學生。②教師的提問要有靈活性和應變能力。要根據學生答問時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提問的角度、范圍和深度,使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順利找到問題的答案。③擬定問題的深淺度要適當。問題要明確、具體,切忌模糊、空泛;問題的范圍大小和難易度都要適中;問題要避免帶暗示性,以免學生不是在思考問題,而是在猜測;重點的、主要的問題地理性要強,切忌在枝節問題上大做文章;有關的問題應有系統性和連貫性。
談話法與講授法相比,有一些共同和不同的特點。首先,談話法與講授法一樣,具有方便、靈活、適應性強和富有感染力等特點。其次,由於談話法相對講授法來說需要學生更多、更直接地參與,因而只要教師平時注意培養和訓練,對於學生地理術語的應用能力及語言組織表述能力的提高將會有很大的作用。第三,談話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尤其是啟發式談話對於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很有益處。第四,談話法能迅速地、直接地收到學生的反饋信息,有利於教師及時調控教學進程。第五,講授法有「過長時間單純地講述、講解不易維持學生注意」的缺點,而談話法由於師生共同參與,有問有答,因而相對地彌補了講授法在這一方面的不足。
談話法的局限性首先表現在,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場合都適合運用談話法,雖然講授新課、復習舊課都可運用談話法,但有些難度很高需要完全由教師講解,或者情節生動、文字精彩需要由教師講述、講讀的教學內容,就不需要或不適合採用談話法。其次,談話法相對於講授法來說教學時間一般要長一些,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過多地採用談話法,有時可能會完不成教學任務。第三,對於初次走上講台的實習教師或新教師來說,運用談話法有一定的難度,他們雖然在備課時也能設計好提問的方案,但上課時往往只會按「既定方針」辦,不能靈活掌握談話的進程,遇到意想不到的情況常常手忙腳亂、顧此失彼,缺乏應變能力。當然,要想自如地運用談話法,掌握好提問的「時機」、「火候」和「分寸」,必須有較長時間的教學實踐,尤其達到談話技巧的「爐火純青」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從這個意義上講,談話法的運用確實是一種「藝術」。
(三)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地理課本和有關參考書(包括課外讀物)以獲得知識的方法。如何指導學生讀書,是教學過程中不應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國古代的教育實踐在這方面留下了許多經驗。如「俯而讀,仰而思」、「循序漸進」、「熟讀精思」等,都是關於如何讀書的至理名言。尤其是「置圖於左,置書於右,索象於圖,索理於書」的「左圖右書」的讀書方法,至今已演化成為地理教學中的課本和地圖冊相結合的讀書法,為廣大地理教師指導學生讀書時所普遍採用。
指導學生閱讀地理課本時,應要求做到以下幾點:①通過預習,初步了解課本內容,並能帶著問題聽講。②能根據課本回答有關問題,對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能舉一反三。③能掌握課本中地理知識內容的框架、結構,分清主要內容和次要內容。④能比較課本內容與教師講授內容的相同點和差異之處。⑤能將不同章節中同類的地理知識作比較和聯想。⑥能把課本內容和地圖冊上的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將地理知識「附著」在地圖的「骨架」上。
供學生用的地理參考書籍種類較多,其中既有適合學習和復慣用的地理詞典、地理基礎知識手冊、地理學習指導書、地理復習參考書等,也有增進地理科學知識、激發興趣愛好的地理科普讀物、地理專著等。指導學生閱讀此類書籍、報刊、雜志時,應要求學生:做好批註和輯錄;寫好讀書提綱、概要和心得;將有關地理知識同課本上相應的概念、原理聯系起來並加以比較。
讀書指導法的運用,可以穿插、滲透在平時課堂教學之中,也可以在課堂上相對集中一段時間作專門輔導,或者利用課外時間,作讀書指導講座、組織讀書小組等等。
(四)板書、筆記法
板書、筆記法是教師出示教學提綱、教學重點難點,學生記錄講授進程、教學要點的一種書面語言運用方法。如果說講授法和談話法主要是運用言語(口頭語言)來傳遞信息的話,那末讀書指導法和板書、筆記法則主要是運用文字(書面語言)來傳遞信息。雖然板書和筆記在地理教學中有時只是一種輔助性的方法,但它們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板書可以展示教師講授內容的結構、層次,也可以提示教學要點、顯示教學進程、突出教學重點,並為學生筆記提綱作出示範。筆記對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極有幫助,它能起到理清思路、維持注意力、把握重點、利於比較、方便復習等作用。
板書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邊講邊寫的零星板書,另一種是顯示教學提綱的主板書。零星板書主要用來書寫地名、數據、重要的地理概念等,一般隨著教學進程的繼續,需及時地擦去。寫零星板書時,對於地名、地理術語,教師要提醒學生以後自己寫時不要寫錯別字;對於要求學生記住的地理數據,要讓學生在筆記本上記下來,或在課本上注出來。主板書的種類很多,經常採用的主要有綱目式、表解式、圖示式等幾種。編寫主板書要注意:①地理知識的科學性和系統性,並與課本中課文的標題、段落密切配合。②板書的文字要簡練、准確、規范;要注意同級標題之間的並列關系和大小標題之間的包容關系;字跡要清楚、端正,避免寫不規范的簡體字和錯別字。③板書的版面要部位恰當、布局合理美觀;板書的篇幅應適當,留出一定的空位供懸掛掛圖或寫零星板書之用。④綱目式板書的層次要適度,標題一般以2~3級為宜,切忌第3級標題下再列「1)、2)、3)」「A、B、C」「甲、乙、丙」,以免讓學生感到層次繁復,抓不住要領。
出示板書的形式有多種,最常見也是最簡便、靈活的形式是教師用粉筆在黑板上隨著教學進程邊講邊寫。篇幅較長、來不及邊講邊寫的主板書,也可於上課前寫在小黑板或白紙上,上課時用遮幅的辦法,逐段顯示。近年來有些教師將板書寫在空白投影片上,用投影儀映出,效果很好。出示板書更先進的手段是採用電腦在屏幕上顯示。
筆記主要指學生上課時的隨堂記錄。指導學生記好筆記,重點是掌握筆記內容的詳與略。對於低年級的學生,筆記主要是隨著上課的進程,抄錄教師的板書提綱。對於高年級學生除了抄錄板書提綱外,還可筆錄教師口述的內容,包括學習內容要點、主要事實材料和結論。筆記過於簡略,往往作用不大;而筆記過於詳細,有時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聽講和思考。
二、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
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演示各種地理教具、地理實驗和組織課外參觀等,使學生利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而獲得知識的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這類方法的特點是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真實性。直觀是「領會的開端環節」①,地理學科的直觀性相對於其他學科來說更具特殊意義,這是由於地理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復雜性和間接性」①所決定的。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對於形成學生豐富的地理表象具有極為關鍵的作用。
由於條件限制,對於有些教學內容,如地下、高空或發生在久遠地質年代、歷史年代的地理事象,教師較難或不可能都讓學生進行直接觀察和感知。所以,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必須和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以及其他方法合理結合起來運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者進行示範實驗,使學生獲得地理事物感性認識的方法。地理事物在空間上很多存在或發生於較遠、甚至遙遠的地方,對學生來說大都不可能親自經歷或直接進行觀察。例如對於遙遠的南極大陸、高寒的珠穆朗瑪峰、炎熱乾燥的撒哈拉大沙漠、深邃的馬里亞納海溝……一般人都不可能親臨觀察,所以獲得這些地理事物的表象,進而掌握和理解有關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還須依賴直觀演示法等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地理教學中運用的直觀演示,主要有地理掛圖、圖片、照片、衛片的演示;地理實物、標本和模型的演示;幻燈、錄像、電影的演示;計算機模擬演示;地理實驗的演示,等等(地圖的演示已歸類在以象徵符號認知為主的方法中)。這些直觀演示手段,有的反映了地理事物的直觀形象,能體現地理事物的景觀和分布特點;有的具有立體感和動感,畫面多、容量大,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有的能再現地理事象發展變化的過程,揭示地理原理、成因,因而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具有獨特的作用。
運用演示法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無論哪一種演示,都必須和講述法、講解法、談話法等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緊密結合起來運用,注意各種方法的穿插和滲透。②演示的時間要及時,根據教學進程在適當的時候展示,並及時撤下,以免學生提前或遲遲地沉湎於演示中非關聯內容的細枝末節。③演示的內容一般要選擇教學中的重點或難點內容,以利於教學重點、難點的迎刃而解;演示內容的地理性要強,避免演示的重點內容過多的是其他學科的內容。④演示必須突出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徵,防止學生把注意力分散到次要或無關的問題上去;演示的方式要有多種,使學生能運用各種感官去感知演示對象,並盡可能地讓學生洞察地理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⑤演示各種教具或實驗,在數量上和時間上要注意適量,除了專門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電視或實驗演示課以外,一般每堂課的演示不宜過多;此外,演示和學生的操作、練習也要密切配合。
(二)參觀法
參觀法是教師根據教學任務要求,組織學生到自然界或社會場所,通過對自然、人文地理事象的直接觀察而獲得知識的方法。地理教學參觀的內容很多,如對山川湖海、名勝古跡、植物園、動物園、博物館、工廠、礦山、商場、港口、道路、農場、鄉村等等各種自然或人文地理事物的觀察、參觀。參觀法以大自然、人類社會為活教材,能打破課堂和教科書的束縛,擴大學生的視野,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環節,其主要目的在於到大自然和社會實踐中去感知直接知識、驗證間接知識。
參觀法同依靠測量工具或手段培養操作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野外實習訓練(歸屬於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還不盡相同,其主要的方式是觀察和記錄。採用參觀法時,首先要訂出參觀的計劃和步驟,明確參觀的目的和要求,注意收集必要的參考資料。在參觀前,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的順序和方法,盡量發揮學生多種感官的作用;參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重點觀察對象上,把感知與理解結合起來,從多方面認識觀察對象,要盡可能地鼓勵學生自己獨立觀察,作好參觀的記錄;參觀結束後,要指導學生寫好參觀報告或總結,也可通過討論、談話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把觀察到的現象與書本知識聯系起來,真正起到獲得感性知識,以及驗證、理解、掌握有關知識的作用。
三、以象徵符號認知為主的方法
以象徵符號認知為主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通過地圖、地球儀、剖面圖、示意圖等以象徵符號表徵的圖象,使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方法。與演示法展示地理事物外部形象的直觀教具不同,地圖是以一系列慣用的象徵符號來表徵地理事物的,它能揭示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的特徵以及地理事物發展變化、相互聯系的特點,對於地理教學來說,具有極為特殊的意義。可以說,同語文學科運用詞典,生物學科運用顯微鏡,物理、化學學科運用實驗一樣,地理學科運用地圖是其教學過程中極其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手段與方法。對於地理教學來說,無論是教師的講授,還是學生的學習,離開了地圖都是不可想像的。當然,地圖或者其他象徵符號表徵的圖象僅是一種工具或手段,以象徵符號認知為主的方法必須結合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並且與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緊密配合,做到符號認知和直接感知相結合,圖象信息和語言文字相結合,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⑧ 地理教師高考最後階段如何輔導學生
心理工作比知識輔導更重要。
名師輔導高考:文科綜合最後沖刺
考點內容有什麼變化?復習需要注意什麼?精品學習網高考頻道小編整理了名師輔導高考:文科綜合最後沖刺,希望為大家提供服務。
歷史:
熟悉課本關注熱點
楊慧(歷史高級教師):為同學們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楊老師分析發現,近幾年高考題的難度偏低,非常注重考查基礎知識,所以基礎知識是復習的重點。在復習中,同學們千萬不能本末倒置,拋開課本和考綱,應清楚課本才是重要的復習備考資源,要善於運用課本並通過練習來鞏固、深化、激活歷史知識。
同時,還應堅持基礎與能力並重。雖然高考直接考查知識記憶的考題很少,但准確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是正確答題的基礎。因此,同學們應熟悉每一個歷史事件,注意歸納線索特徵和分析前因後果,盡量挖掘教材的隱性知識。
「文綜考試大都以熱點問題為切入點命題」,楊老師建議,同學們還應適當做考試說明涉及到的一些熱點問題,並對專題問題歸納和總結。例如抗日戰爭(今年是蘆溝橋事變70周年)、國共合作、長征勝利、西部開發、台灣問題和國際關系中的中日、中美關系等等。
政治:
抓好基礎規范答題
王曉祥(政治高級教師):現階段,同學們應重點從「抓基礎」和「規范答題」兩方面加強復習。
首先,同學們應根據《考綱》抓基礎,以不變應萬變。王老師分析,近幾年的高考政治設問,大都取材於當代國內外經濟、科技、政治、文化、社會等傳統或
現代熱點,即使是一些我們所不熟悉的材料,其運用解答的知識卻多屬教材基礎知識的范圍。同學們不必費神去研究命題者如何設問,不如以退為進,根據《考試大
綱》緊緊抓好基礎知識、基本觀點和理論的復習並回歸教材進行閱讀,形成知識網路,以不變應萬變。
其次,復習中,同學們還應把規范解答作為復習重點。最好多做以下兩種類型的題目:一、近幾年的高考題和由老師選擇的符合高考要求、貼近高考思路的題
目。答主觀題時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走出答得越多越好的誤區。同時還要仔細揣摩最近3年的高考試題及答案,熟悉設問方式及答題基本要求,規范解答;
二、自己經常容易失誤的題。要注意收集、整理自己做錯的題目,在最後階段重做一遍,找到做題的正確感覺,控製做題節奏。
地理:
分析弱項集中攻關
陳紅生(地理高級教師):在地理科高考復習的最後階段,同學們首先應著重處理好以下三個關系:
一、處理好弱點與重點的關系。高考地理以考查學生地理主幹知識的再現、遷移、重組和應用能力為主,如地理的空間定位、定向、時間計算、天氣氣候成因、區位分析和表述能力等,現階段的復習時間有限,同學們要冷靜分析自己的弱項,集中精力攻克難關,才能不斷提高。
二、處理好課上和課後的關系。現階段復習中,老師在課堂上一般以能力訓練為主,結合全班情況進行針對性復習。因此,課後復習時,同學們最好根據自己的特點以鞏固基礎知識為主,查缺補漏,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
三、處理好適應性考試與復習的關系。同學們應了解適應性考試主要是測試知識的掌握、運用能力和答題技巧,所以試後不應過多地關注分數的高低,而應細致分析答題中地理知識運用和表述能力等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然後在復習中有的放矢,針對性地訓練,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幫助考生們了解高考信息,精品學習網分享了名師輔導高考:文科綜合最後沖刺,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