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中地理組的教研活動簡報怎麼寫
從課改中來,到課改中去 的良性循環,不斷推動課改的深入進行。 教學研究本來就是一種學術活動,學校教研活動能夠營造出一種學術氣氛,而濃厚的學術氛圍又能促進和激發教師教研的興趣。濃厚的學術氛圍的營造需要學者型的領導、學者型的教師、嚴謹的學風、研究成果展示。教研工作是一項智力型工作,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是不行的。農村小學,教師嚴重短缺,課時量很重,幾乎沒有多餘的時間進行專門的教學研究、探討,唯一帶有教研性質的活動便體現在教案設計的過程中,這在客觀上為這些學校教研活動的開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礙。教研活動在客觀上強調集體智慧的融合和發揮,大家共同來解決問題,方案就會更科學、更切合實際。但是,使一個教研組幾個老師同一時間聚在一起,就得讓每個老師都得有這份時間,學校教導處要盡可能地為教師安排和提供這份時間、這個機會去進行必要的教研活動。同時教師還得有這份精力,因為教研活動是一項腦力勞動,教師不能背著過重的生活負擔和工作壓力去進行教研,否則,只能事倍功半。所以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1、抓住一個學字。以學 為本,保證教研活動中理論學習的時間非常必要。因為現在新課程的理念很多都是老師們不夠熟悉的,要指導平時的教學實踐,就必須對這些基本理念爛熟於心。再者,要搞課題研究,就必須對他人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了解,以避免重復性、沒有價值的操作。學習的方式要注意多種多樣,可以集體學,也可以個別學;可以對照書本學,也可以請有經驗、有獨特見解的老師指導大家學;可以在校內學,也可以走出校外學等等。2、體現一個導 字。一個教研組的老師教學水平和研究水平必定是參差不齊的,組長的重要職責就是要發揮先進教師的作用,以幫助那些教學中遇到困難的老師盡快提高。教研組長要經常性地組織老師們互相聽課,取長補短;對平時寫的教學反思、筆記,要多進行交流。俗話說,旁觀者清 ,就教研組工作本身而言也需要科學的指導,可以組織全校性或校際間的教研組活動觀摩,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實地去看一看,評一評、議一議,別人的教研活動內容、形式好不好、新不新,好在哪裡新在哪裡,以便借鑒和發展。校內還可以興起師傅帶徒弟地活動促進新教師地發展。這對我們來說,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3、突出一個研 字。很多老師總說平時工作忙,沒有時間搞教科研,而且現在集中活動每周一次,並且只是一節課,許多老師對教研組布置的任務容易遺忘,從而降低了科研的自覺性。針對這種狀況,我認為可做如下改革。 對本周的教學進行一次教後反思;進行一個課例的評析;提出一個教學問題;介紹一個典型案例;進行一次集體備課;對下周的教學工作作出一個合理的計劃;在組內進行一次說課活動。為了使教師的負擔不至於過重,這七個一 都可以結合學校平時布置的任務,用不同的形式記錄下自己的完成情況。例如,教學反思已經上傳到學校網站的,可以口頭講述給同組教師聽,課例和案例可以當作本學期的論文或讀書筆記,也可以在聽課記錄的評議中體現出來等。這樣,每次集中活動時,老師們不再是沉默寡言 、無話可說,而是爭先恐後地把自己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拿出來供大家討論,既豐富了教研活動的內容,又解決了教學中的疑難,同時提高了教師的研討能力,可謂一舉多得。4、做好一個結 字。即檢查總結工作。每學期、每學年的教研組活動千萬不能草草收尾,一定要非常重視把平時研討的資料收集和整理起來,對教師們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進行明示。建議學校在素質評價中加大對老師參與教研的考查力度。初中地理組的教研活動簡報怎麼寫
『貳』 何為地理環境攝影其具有哪特點
一、何謂地理攝影
地理攝影,通俗的講,就是用攝影照片反映地理信息以及它們在空間上、時間上和成因上的分布規律及其變化特徵的一種方式。
由於地理攝影的照片是以攝影技術為手段,並採用照片形式傳播地理信息的,所以地理攝影的作品,畫面形像既有紀實性、現勢性、新聞性、科學性,而且還具有一定的藝術性。
實際上,地理攝影是風光攝影的擴展,也是旅遊攝影的分支。在有些場合,地理攝影就等於風光攝影或者是旅遊攝影。
因為風光攝影本身不僅僅單純的表現大自然的風貌,它還包括各種建築、名勝古跡和城鄉建設等,還有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等,旅遊攝影也同樣如此。
二、意義與特點
1、地理攝影是攝影藝術的一部分,它是攝影藝術中最富於抒情的、信息量大而廣的一種形式。地理攝影的題材廣、信息豐富、意境深遠。
2、通過地理攝影,可以獲得大量的自然景觀風貌,以及人類活動的成果風貌和各種風土人情信息,培養人們嚮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和自然環境以及生活的情趣,並增強民族的自豪感,鼓舞人們建設祖國的熱情和意志。當然這種作用只能是潛移默化的。
3、地理攝影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不僅通俗易懂,而且比較少受國家民族、語言文字、文化程度和年齡等限制。因此,刊登在雜志上的一幅幅地理信息風景照片是國內外讀者都能理解的一種形像語言。
4、地理攝影照片的突出特點是注重畫面景物的形像美觀,即以「寓情於景」或「觸景生情」達到感染讀者的目的。
因為地理信息的攝影照片不象其他攝影照片那樣,以拍攝對象的神態情趣或某些情節來取勝,而是通過某些自然形態和人為景觀所組合成美的形像,和加以作者體察到的某種意境來表達的綜合信息。
沒有畫面景物的形象美,就失去了感人的力量。
『叄』 我想去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實習,請問該怎麼做
要求文章用第一人稱「我」來講述,把讀者帶入現場,設立編輯規范,做好每篇文章的大標題、小標題、引言、抽言等;要求把知識融於話題中,提出了「由頭+知識」、「事件+知識」、「人物+知識」的模式和「記者+學者+詩人+哲學家」的文體。突出圖片和地圖獨立語言的作用,圖片與文字並重,版面達到1︰1。要求精心選取圖片並大量選取大尺度的航拍片,寫好每張圖片說明,充分表達圖片信息,保證有足夠的文字量和空間。地圖是雜志的地理特色,除常用的平面圖和暈渲圖外,大量採用三維地形圖、衛星影像圖和高解析度的衛星遙感圖以及手繪圖等。2000年第8期首次在專輯中贈送大幅單張地圖區域綜合性原則:以自然為核心的選題必須揭示其對人類的影響,而人文類選題的命脈則是梳理其興衰傳承的自然背景;差異演替性原則:所有自然的更替、人文的盛衰都是在特定的時空范圍內進行的,無論是「以今證古」還是「以古喻今」的地理思維,都需要展示大尺度的時空變化;原創首發原則:研究性的選題制度以及專家型的製作隊伍,確保雜志內容的原創性;而互聯網檢查制度,又保證了發表內容的獨家性。一是要求雜志整體視覺設計風格的完整一致,保證雜志視覺形象的協調統一。二是強調信息傳達的直接、有效。要求版面設計要有信息的切入點,要第一時間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自改版以來,逐步引入國際上行之有效的網格設計理念,遵循視覺規律,通過理性的設計將大量信息進行有效的規劃和梳理,從而使編輯意圖表現更加充分,讀者閱讀過程更加流暢。三是版面設計追求簡約、靈性,有意味的設計形式,強調設計形式對內容的依附性,注重信息傳達與閱讀趣味之間的平衡,通過設計閱讀的延展,拓展想像的空間,豐富閱讀的體驗。2005年10月號選美中國特輯:「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厚達550頁,專輯累積發行突破300萬冊,國家外文局將該期翻譯成英、法、德、俄、日、韓、意、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由外文出版社出版,面向全世界發售。2006年10月號「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專輯410頁,中文簡體字發行突破100萬冊;英文版版權由境外公司取得,並以上下卷的形式在全球發行超過20萬冊;2007年10月號「塞北西域珍藏版」專輯366頁;2008年10月號「東北專輯」386頁;2009年10月「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400頁。「中國最美的地方」專刊2008年7月成為北京奧組委特選禮品能否被公眾認可和接受是決定傳媒存亡興衰的關鍵,而這又要以獲得關注為前提。《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以來期平均發行量穩定在100萬冊以上。根據該刊總編李栓科先生提供的官方解釋,這是因為他們始終踐行了「內容為王」的原則,是內容自身的價值決定了銷售。所謂重構常識也就是用新的觀念來替代既有觀念的常識地位。由於常識在公眾知識的體系架構中具有這樣的獨特地位,使得對它的重構嘗試必然會同時遇到雙重境遇:在引來關注的同時也會遭來質疑。重構必然意味著要有所顛覆,而公開地試圖對既有常識加以顛覆,本身就足以引來公眾的關注。對於《中國國家地理》而言,以顛覆常識來吸引公眾目光是它的常規戰術。例如在它隆重舉薦的「中國十大最美名山」中,不僅五嶽有四座落選,而且高居榜首的是此前名頭並不是特別響亮的南迦巴瓦峰。再如,2003年出刊的四川專號明確表示峨嵋青城並非是典型的蜀山,它們帶來的最直接結果就是當期銷量明顯上升。「編輯部和經營部門是完全獨立的,還是那句老話,內容為王。我們很少就一個內容去進行營銷,而是內容自身的價值決定了我們的銷售。」社長李栓科說。「景觀大道」專輯帶來的成功,印證了李栓科的話。而用編輯們的話來說,為了這個計劃中的發行量,整個9月,他們就跟上了發條一樣。說及「景觀大道」的策劃,李栓科介紹:「我們希望找到能代表我國遼闊國土、壯麗山河的象徵物,而尋找的結果是,發現大致沿著北緯30度線延伸的長達5000多公里的318國道是最佳選擇。」而為了這個發現,雜志社不但派出了專門的考察隊,還邀請了眾多著名的作家、學者,分頭探訪。「對於一本雜志來講,最重要的是編輯部,包括背後的專家支持。如果沒有打不爛、揉不碎的編輯部,市場運營就是缺少根基的。」李栓科表示。伴隨著內容的提升,是發行量和廣告價格的增長。這一路走來,不能不提及雜志創刊55周年之際,持續一年之久的「中國最美的地方」的評選與報道。「其影響力遠超我們的預想。」回顧那段經歷,李栓科仍然很感慨。據介紹,雜志社首先組織了一個專家協會組、一個媒體組。專家協會組負責制定詳盡的評選標准,跟媒體的合作則是希望在每一個省市都進行評選,「比如廣東的一些媒體,組織當地的專家合作,並調動讀者參與評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會員俱樂部組織了首次「青藏線龍脊行」會員戶外科學考察活動,從此,參與會員戶外科考的人數每年成倍遞增。10月,《地理知識》正式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她以更大的氣魄和膽識來展示中華的博大。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在台灣及大陸以外的其他地區發行,成為大陸地區惟一原創並由出版人購買版權發行他種文本的雜志。10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組建新的發行團隊。1月,《中國國家地理》日文版以《中國地理紀行》為刊名在日本上市發行,這是中國第一家在發達國家完整落地的媒體。1月,第一屆發行年會召開,發行渠道由原來的40多家增長到70多家,發行市場數量比01年翻了兩番。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正式開通,網站功能為每期雜志的內容介紹;地理論壇同時開放,簡單的留言板功能。年底,《中國國家地理》首次廣告客戶答謝會在北京京城大廈舉。6月,推出「典藏三峽」專輯,9月推出「四川專輯」,10月推出「青藏高原科考50年」不僅是CNG「認識中國」的高潮,也為以後10月特輯的推出奠定了基礎。8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聯合舉「回望阿爾金山20年」綜合科學考察活動,開啟CNG聯合國內著名主流媒體共同關注原生態保護區的媒體聯盟報道。雜志每月擁有固定會員人數達到1萬。1月,《中國國家地理》青少版《博物》創刊,她的宗旨是:博學成就夢想,知識改變人生。2月,《中國國家地理》發行量經bpa國際媒體公司認證7月,推出「大香格里拉」專輯,開始了CNG圈點中國的里程。《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川藏線培訓。《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創刊55周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青藏線培訓。2-9月,聯合全國31個省份的主流媒體開始「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3月,讀者見面會南京站。4月,讀者見面會西安站。5月,讀者見面會廣州站。6月,讀者見面會上海站。7月,讀者見面會北京站。10月,出版的紀念特刊「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選美中國」特輯創造了傳媒界的奇跡,現已被翻譯十種外文版本全球發行。10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創刊55周年慶典在北京嘉里中心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及500多位嘉賓共饗盛典。每月固定會員人數激增到2萬6。《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南疆培訓。3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雜志廣東移動全線推出。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專輯,打造了一條屬於國人的景觀之路。此專輯也創造了高檔雜志單期發行100萬冊的傳媒界奇跡。10月10日,《中國國家地理》單期發行100萬冊慶典在北京華聯印刷廠舉行。啟動「《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校園基金」項目,支持高校環保社團的公益活動。11月,對公眾免費開放的「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堂」開講。《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北疆培訓。1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作為中國移動惟一人文類手機報全國重點推出。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圈點大西北」專輯,用乾旱半乾旱區的地理概念帶領國人重新認識西北。10月,圈點大西北圖片展在北京東方新天地及上海正大廣場巡迴展出。3月,與中華書局合作發行《中華遺產》雜志。5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電視在中國移動平台上線。6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內蒙徒步培訓。6月,開啟「觸摸中國」之旅,對中國的八大極限進行全方位考察。推出《地震專輯》7月,港澳繁體字版創刊號上市。7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長李栓科先生作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參與奧運火炬傳遞活動。《選美中國》作為北京奧組委特選禮品。8月,中國國家地理網全新改版,域名正式變更。9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英文版創刊號上市。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東北專輯」特刊。12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盛大的慶典活動。12月,《中國國家地理》與《遼沈晚報》、《生活報》發起了徵集最佳旅遊線路的活動1月非著名山峰頒獎典禮在貴州舉行,並得到了貴州日報社的大力支持,中共貴州省委副書記王富玉出席了頒獎典禮。3月,中國國家地理與致遠協創達成合作共同推行「綠色工作」4個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LAMER海藍之謎共同主了「珍愛海洋」攝影展。4月舉第二屆「飛羽瞬間」攝影大賽。6月雜志社與Jeep共同完成「極致之旅」之「2010重返冰河時代」,對中國的冰川現狀做了一次大規模的系統考察。7月《中國國家地理》創刊60周年慶系列活動啟動:收藏創刊號尋找傳讀世家重溫最有影響力的觀點徵集改變最大的地方首屆「校園行知客」挑戰賽10月推出雜志社耗時1年製作的「海洋中國」專輯聚焦海洋。該期也是雜志總第600期。12月,中國國家地理IPAD全新客戶端上線,用戶可看到中國國家地理、中華遺產、博物雜志、行天下、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地理周報)等產品,《行天下》還增加了中國國家地理影視公司提供的視頻延展內容。1月9日舉《中國國家地理》創刊60周年慶典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在北京國貿大酒店隆重舉行「中國國家地理六十周年慶典典禮」。與來自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國科學院及京城各大媒體的領導、院士專家、攝影師作者以及常年支持這本刊物的讀者、廣告商、發行商等近400位嘉賓共度60華誕。馬艷麗和胡海泉出現在盛典現場。他們不僅是《中國國家地理》的忠實粉絲,也是熱愛自然,關注生態環保、提倡綠色出行的積極倡導者。此次他們接受邀請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榮譽會員」,將以的實際行動影響公眾,共同珍愛我們的家園。2月,該刊刊發的關於千島湖水下古城的報道引起各方關注。3月,社長李栓科獲第一屆優秀出版人物;雜志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3-4月,該刊推出上下兩輯《鹽專輯》,用精美的大圖片展示了「鹽是一種景觀」和「鹽與健康」的主題,其間恰逢日本地震海嘯引發搶購鹽的風潮,該專輯選題被網友贊譽為「未卜先知,想不火都不行。」6月,聯手Jeep,完成「非凡故事路」的年度品牌活動。9月16日,舉最美山河水60年經典攝影作品展。12月榮獲「全國新聞出版『走出去』先進單位」稱號。4月,中國國家地理「百年追尋」圖片展在倫敦舉行5月,在香港舉「四川最美的地方」大型圖片展11月,「中國國家地理號」首航南極1月8日舉「我們的2012」嘉年華6月6日「中國國家地理號」首航北極
『肆』 如何評價地理攝影作品
地理攝影是攝影藝術題材中的一部分,它是隨著地理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發展,在風光攝影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旅遊攝影的分支。 通過地理攝影,利用地理信息和旅遊美學的創意,能反映祖國地大物博、山河壯麗的 雄姿,以及社會主義建設、自然景觀、人文地理以及歷史遺跡、民族風貌等內容。倘若是涉外研究,能反映世界風光及各國的自然景觀和風土人情。 地理攝影主要通過照片的畫面,較直觀形像地揭示地理景觀、自然風貌以及人文景觀 的空間分布信息,它們以美學的內涵,記錄了大自然的景觀和風土人情,並藉以表達攝影者的情操和感受,給讀者以熏陶、啟示和美的感受。它是攝影藝術中最富於抒情的、信息量多、信息面廣的一種形式。
(一)山 ;山是地理攝影經常表現的對象之一,山體的不同姿態,顯示出其不同 的特徵。 1、當山作為主體時—可用深淺色調表現層次以及空間透視狀況。 2、當山作為陪體時—可以橋、廟等為拍攝主體,山體作前景或背景,這樣可顯示拍 攝的立足點。 3、當山體為黃土坡時—主要攝取人為作用較明顯的建築群,像窯洞、梯田、人工渠 等,反映黃土風情與建設風光。
(二)水 ;水是地理攝影中最為吸引人的對象,無論是其作為主景或陪襯都會有很好 的效果。 1、平靜的水面—可以反映某些目標物體的倒影信息,也可採用鏡面反射原理製作星 光閃爍的意境效果。 2、河流、湖泊、海洋以及瀑布、雨景等—通過水的波紋、浪花、反光、倒影等來攝 取水的信息及創作意境。這些攝取對象,主要強調畫面的動感效果。 3、水下攝影—這是一種特殊攝影,具有較明顯的科學性與藝術性。水下攝影的創作意 境可以是在室內(如游泳池、水工模型房、海底世界游樂場等) ,也可以在室外(如河流、 海洋等) ,但是其前提條件是要求水體的透明度要大,即為清澈的水體。
(三)樹(植被) ; 樹(植被)在地表的覆蓋度 (分布)最大。 1、往往與山、水相輔相成。四季的變化通過畫面的色調與色彩的變化來展現,具有明 顯的氣候季相變化特徵。 2、 作為地理攝影和風光攝影的主要對象, 通過樹 (植被) 的種類來展現地域特色。 如 著名的黃山迎客松和雙龍松,泰山的望人松,海南的椰樹,福建的榕樹,新疆的白樺林, 甘肅的白楊樹,以及三北(華北、西北、東北)的防護林,內蒙古大草原等 。
『伍』 地理攝影知識
名詞解釋 :曝光--一般稱按動快門讓膠片感光的操作叫曝光,給印相紙感光的操作也叫曝光。
反差--指深和淺、明和暗相差的程度。類似電視對比度大小的效果情況:對比度開大時圖像反差大,反之則小。
景深--指照片上縱深清晰的范圍。光線強時光圈用得小,景深就大,反之則小。
f4,f5.6,f8,……是光圈,數字越大光圈越小。
1/15,1/30,1/60,1/125……是快門速度,分母越大快門的速度越快。
攝影時 ,需要考慮天氣、時間、季節、環境(甚至地理經緯度)等因素。比如夏季的晴天上午10點(或下午3點)左右,拍「人物風景」,可用光圈f16、快門1/125。
買膠卷時,把裝膠卷的紙盒撕開,內面一般印有一個簡易曝光表,可以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