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西省有哪些城市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省會太原市居省境中部,其餘10個市從北到南分別是:大同、朔州、忻州、陽泉、呂梁、晉中、長治、晉城、臨汾、運城。
11個地級市共轄119個縣、市、區(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85個縣)。 具體的行政區劃信息如下:
1、太原市,位於省境中央腹地,轄區面積6959平方公里,轄6區3縣1市,包括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古交市。區(縣、市)共轄街道53個、鎮21個、鄉31個,合計105個。
2、大同市,位於省境最北端,轄區面積14176平方公里,轄4區7縣,包括城區、礦區、南郊區、新榮區、陽高縣、天鎮縣、廣靈縣、靈丘縣、渾源縣、左雲縣、大同縣。區(縣)共轄街道40個、鎮33個、鄉66個,合計139個。
3、朔州市,位於省境西北部,轄區面積10662平方公里,轄2區4縣,包括朔城區、平魯區、山陰縣、應縣、右玉縣、懷仁縣。區(縣)共轄街道4個、鎮19個、鄉50個,合計73個。
4、忻州市,位於省境北中部,轄區面積25180平方公里,轄1區12縣1市,包括忻府區、定襄縣、五台縣、代縣、繁峙縣、寧武縣、靜樂縣、神池縣、五寨縣、岢嵐縣、河曲縣、保德縣、偏關縣、原平市。區(縣、市)共轄街道6個、鎮59個、鄉126個,合計191個。
5、陽泉市,位於省境中部東側,轄區面積4451平方公里,轄3區2縣,包括城區、礦區、郊區、平定縣、盂縣。區(縣)共轄街道12個、鎮20個、鄉12個,合計44個。
6、呂梁市,位於省境中部西側,轄區面積21143平方公里,轄1區10縣2市,包括離石區、文水縣、交城縣、興縣、臨縣、柳林縣、石樓縣、嵐縣、方山縣、中陽縣、交口縣、孝義市、汾陽市。區(縣、市)共轄街道13個、鎮81個、鄉67個,合計161個。
7、晉中市,位於省境中東部,轄區面積16408平方公里,轄1區9縣1市,包括榆次區、榆社縣、左權縣、和順縣、昔陽縣、壽陽縣、太谷縣、祁縣、平遙縣、靈石縣、介休市。區(縣、市)共轄街道17個、鎮59個、鄉59個,合計135個。
8、長治市,位於省境東南部,轄區面積13864平方公里,轄2區10縣1市,包括城區、郊區、長治縣、襄垣縣、屯留縣、平順縣、黎城縣、壺關縣、長子縣、武鄉縣、沁縣、沁源縣、潞城市。區(縣、市)共轄街道14個、鎮68個、鄉64個,合計146個。
9、晉城市,位於省境東南端,轄區面積9484平方公里,轄1區4縣1市,包括城區、沁水縣、陽城縣、陵川縣、澤州縣、高平市。區(縣、市)共轄街道10個、鎮48個、鄉26個,合計84個。
10、臨汾市,位於省境西南部,轄區面積20589平方公里,轄1區14縣2市,包括堯都區、曲沃縣、翼城縣、襄汾縣、洪洞縣、古縣、安澤縣、浮山縣、吉縣、鄉寧縣、大寧縣、隰縣、永和縣、蒲縣、汾西縣、侯馬市、霍州市。區(縣、市)共轄街道20個、鎮75個、鄉76個,合計171個。
11、運城市,位於省境西南端,轄區面積14106平方公里,轄1區10縣2市,包括鹽湖區、臨猗縣、萬榮縣、聞喜縣、稷山縣、新絳縣、絳縣、垣曲縣、夏縣、平陸縣、芮城縣、永濟市、河津市。區(縣、市)共轄街道13個、鎮81個、鄉55個,合計149個。
全省11個地級市,轄區最大的是忻州市,最小的是陽泉市;119個縣(市、區),轄區面積最大縣、市、區分別是呂梁興縣、忻州原平市、朔州平魯區,最小的縣、市、區是臨汾曲沃縣、臨汾侯馬市、陽泉礦區。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古稱河東,省會太原市。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
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
山西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山區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
信息來源:山西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省情概況
⑵ 山西中部包括哪些縣市
太原,晉中,呂梁東部比如交城文水汾陽貌似。。
⑶ 山西東南部、山西中南部有那幾個城市
山西省共15.6萬平方公里,下轄11地市,分別是太原、晉中、呂梁、大同、朔州、陽泉、忻州、晉城、長治、臨汾、運城。
東南部有晉城、長治、運城,稱晉東南;中南部有太原、晉中、呂梁、臨汾。
⑷ 山西省有哪些城市
山西省的城市比較多,
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省會太原市居山西省中部。
其餘10個市從北到南分別是:
大同、朔州、忻州、陽泉、呂梁、晉中、長治、晉城、臨汾、運城。
⑸ 山西中南部地區包括哪些地區
太原、呂梁、晉中、長治、運城、晉城、臨汾。
1、太原
太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座有2500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都,「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城。全市三面環山,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經,自古就有「錦綉太原城」的美譽,太原的城市精神是包容、尚德、崇法、誠信、卓越。
2、呂梁
呂梁市位於山西省中部西側,因呂梁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西隔黃河同陝西榆林相望,東北與省會太原市相連,東部、東南部分別和晉中、臨汾接壤。全市基本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市境總面積2.1萬平方千米,下轄1個市轄區、10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政府駐離石區。
⑹ 中部包括哪幾個省其主要城市有哪些
中國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個省份,這里國土面積102.8萬平方公里,為全國的1/10;這里人口3.6億,超過全國的1/4,是中國人口最密集地區之一;這里GDP總量去年達到37046億元,約佔全國的1/5。
中部六省,在中國漫長文明的歷史拐點上,都曾有一閃而過的輝煌背影,有著值得驕傲的過去:長江、黃河孕育出千里沃野,中部自古為中國富庶繁華之地。「兩湖熟,天下足」的湖南、湖北;佔了中國封建王朝十萬進士中近十分之一的江西;出了陳獨秀、胡適、鄧稼先等不少近代名人的安徽;還有以歷史文化底蘊、人口數量第一聞名海內的河南;以及礦產豐富、遍地「黑金」的山西。這里名山大川氣勢磅礴,名勝古跡燦若星漢。湖湘文化、中原文化、楚文化、晉商文化、徽商文化,繽紛燦爛,閃耀古今。
中部地區主要城市排行榜(前三季度)01 武漢 1896.83 15.2%
02 鄭州 1401.0 15.6%
03 長沙 1269.57 14.8%
04 洛陽 969.0 16.0%
05 南陽 890.0 13.6%
06 南昌 823.20 15.9%
07 合肥 757.92 17.5%
08 太原 723.32 13.2%
⑺ 山西南部包括哪些城市
有臨汾市、運城市、長治市、晉城市
長治市:城區 郊區 潞城市 長治縣 襄垣縣 屯留縣 平順縣 黎城縣 壺關縣 長子縣 武鄉縣 沁縣 沁源縣
晉城市:城區 澤州縣 高平市 陽城縣 陵川縣 沁水縣
運城市:鹽湖區 永濟市 河津市 芮城縣 臨猗縣 萬榮縣 新絳縣 稷山縣 聞喜縣 夏縣 絳 縣 平陸縣 垣曲縣
臨汾市:堯都區 侯馬市 霍州市 曲沃縣 翼城縣 襄汾縣 洪洞縣 古縣 安澤縣 浮山縣 吉縣 鄉寧縣 蒲縣 大 寧縣 永和縣 隰縣 汾西縣
⑻ 山西地理概況有哪些
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東翼。地理座標為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全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境界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以濤濤黃河為塹,與陝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綿綿內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
山西地形較為復雜,境內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種地貌類型。山區、丘陵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間。最高點為五台山的北台葉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
山西表裡山河,東界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亘北嶽恆山、五台山,南聳中條山,中立太岳山。
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兩大水系。境內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條,大於40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乾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長,全長659公里。被稱為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黃河,北自偏關縣老牛灣入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途經19縣560個村莊,流程965公里。
山西地形多樣,高差懸殊,因而既有緯度地帶性氣候,又有明顯的垂直變化。山西地處中緯度,距海不遠,但因山脈阻隔,夏季風影響不大,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14°C,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在8°-10°C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C。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C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於21°——26°C之間。山西無霜期南長北短,平川長山地短。大同盆地為110-140天,五台山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東部山區135-155天,臨汾、運城盆地則長達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節分布不均勻,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約佔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響很大,山區較多,盆地較少。山西有三個多雨區,一是晉東南太行山區和中條山區,二是五台山區,三是呂梁山區。
礦產資源山西省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已發現的地下礦種達120多種,其中探明儲量的有53種。煤、鋁礬土、珍珠岩、鎵、沸石的儲量居全國之首,其中尤以煤炭聞名全國。目前山西已探明煤炭儲量達2612億噸,佔全國總儲量的1/3,故而有「煤鄉」之稱。
植物資源已知的種子植物有134科,約1700種,其中木本植物有480多種。山西植物資源分布,從南到北可劃分為:南部和東南部是以落葉闊葉林和次生落葉灌叢為主的夏綠闊葉林或針葉闊葉混交林分布區,也是植被類型最多、種類最豐富的地區;中部是以針葉林及中生的落葉灌叢為主、夏綠闊葉林為次分布區,是森林分布面積較大的地區;北部和西北部是溫帶灌草叢和半乾旱草原分布區,森林植被較少,優勢植物是長芒草、旱生蒿類和檸條、沙棘等。山西森林資源稀少,是全國森林資源最少的省份之一。山西野生植物資源豐富,目前已知的有1000多種。野生葯物有90多種,廣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較著名的有黨參、黃芪、甘草、連翹等。野生纖維植物主要有蒙椴、鬼見愁、蠍子草、芨芨草、馬藺、葛條、荊條、龍須草等。
動物資源山西野生動物以陸棲類為主,已知的有400多種,屬於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70多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有14種:白鸛、黑鸛、金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虎頭海雕、胡兀鷲、褐馬雞、丹頂鶴、大鴇、金錢豹、虎、梅花鹿。二級保護動物有56種,包括鳥類40種,兩棲爬行類2種,獸類14種。此外,還有毛皮動物20多種,名貴的有水獺、石貂、貉、豹貓、黃鼬、獾、狐等;肉用動物可供食用的有野兔、野豬、環頸雉、石雞、斑翅山鶉、岩鴿等;葯用動物有70多種。
水資源水資源總量152.4億立方米。山西省陸地地表水十分貧乏,而且分布不均。集水面積大於4000平方公里,河流長度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乾河、滹沱河及漳河等8條。根據計算,全省河川徑流量為114億立方米,與全國各省比較,占倒數第二位,僅比寧夏多一些。山西河流全屬外流水系。分屬於黃河、海河兩大水系。大體上向西、向南流的屬黃河水系,向東流的屬海河水系。其中黃河流域面積為97503平方公里,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62.2%,海河流域面積為59320平方公里,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7.8%。河流大都發源於東西山地。山西省地下水資源為12146億立方米,但可采水資源只佔45%,且多分布於盆地邊緣及省境四周。
旅遊資源山西也是中國旅遊資源大省,北有大同雲崗石窟,中有佛教聖地五台山,南有黃河惟一的瀑布——壺口瀑布,中國最大的武廟——解州關帝廟,中國四大迴音建築之一的永濟普救寺鶯鶯塔等都在山西。據統計山西目前保存下來的各類文物(不可移動者)計31401處。其中:古遺址2639處、古墓葬1666處、古代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18118處、石窟寺300處、古脊椎動物化石地點360處、石刻及其它6852處、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1466處,以及依附於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中的彩塑12345尊、寺觀壁畫26751平方米。所以「依託文物,開發旅遊」在山西前景廣闊,旅遊事業必將成為山西重要的支柱產業。
能源山西電力充足,是全國擁有裝機百萬千瓦以上電廠最多的省份。目前山西全省發電總裝機容量為847.5萬千瓦,年發電量417.8億千瓦時。近15年來,全省新建50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6條,變電容量100萬千伏安;229千伏輸電線路69條,變電容量603.6萬千伏安。山西在華北電網中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據統計,山西全省近2000個鄉鎮全部通電,農戶高峰用電保證率達95%以上,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山西省是全國向省外輸電量最多的省份,如今北京的1/4電力來自山西。
鐵路山西鐵路以南北同蒲線和石太線為主幹,形成石太、京原、京包、太焦、邯長、候月、大秦和南北同蒲9條大鐵路干線13條主要支線和400多條專用線的鐵路運輸網路,分別與國家的鐵路大動脈京包線、京廣線、隴海線相銜接,可通達全國各大城市和秦皇島、天津、石臼所等海岸碼頭。2004年底,全省鐵路營業里程達到2513公里。
公路已經建成通車的太原至舊關高速公路與北京——石家莊高速公路相接,匯入京津唐、京深高速公路網路。1998年建成通車的原——太高速公路(太原至原平)是建設貫穿全省南北的大同至運城高速公路的階段工程。目前,山西的公路交通已形成以國道省道為骨架,以縣鄉道路為網路,溝通各鄰省與省內城鄉,銜接鐵路重要工礦企業重要經濟作物區的公路網路和以國有運輸為主體,集體和個體運輸業競相發展,並已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的交通工業體系和運輸管理體制。
年底,公路通車里程65813公里,比上年增加2691公里,增長4.3%;高速公路達到1347公里,增長11.2%。
航空到2003年底,省城太原對外航線38條,可直通全國40個城市。
⑼ 中部地區包括哪些省
ghfryrtt反彈調和陰陽他今天還擁有應有盡有還有個uuttdbfhdhg付給甲方放假放假返回南京附加費南方附近反復分解家機構根據結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