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世界地理大發現起源於哪個國家

世界地理大發現起源於哪個國家

發布時間:2023-07-30 22:24:12

⑴ 地理大發現指的是什麼事件

地理大發現指的是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很多國家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以及貿易對象。地理大發現時,歐洲人發現了很多當時在歐洲不為人知的國家及地區,例如馬德拉群島、好望角、美洲大陸、澳洲大陸等。

地理大發現指的是什麼事件

在地理大發現時期,歐卜李洲涌現出很多著名的航海家,例如達·伽馬、迪亞士、麥哲倫和哥倫布等,同時還造就了歐洲多個海上列強及遍及全球的殖民地。

地理大發現是西方史學對十五到十七世紀歐洲航海者開辟新航路與發現新大陸的通稱。在這個時期由歐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發現、環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險活動,使得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產生了飛躍。

地理大發現是社會生產發展的產物,它促進了資本主義的型皮遲原始積累過程,對其世界生產力分布有著重大影響。不僅是資本主義開始興起的時代要求,更是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產生和發展對於擴握源大原料產地、市場與交換手段的必然需要。

⑵ 一「地理大發現」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後的地理大發以你自己的所見所聞,談談出現的新的交通工具對人類產生了怎樣積極的影響?

(1)新航路開辟

(2)大機器生產、西班牙(或葡萄牙)

(3)火車(或蒸汽機車)、汽車

(4)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5)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對立

(6)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和范圍。

⑶ 地理大發現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什麼是由葡萄牙和西班牙來領頭進行

(1)在西歐國家中,在海上探險方面走在最前頭的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這是因為:

第一,兩國都在大西洋沿岸,使得他們先天的傾向於向海外發展。兩國海上發展的第一步就是在15世紀先後攫取了距非洲西海岸不遠的一字排開的四個群島。葡萄牙佔領了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和福德角群島,西班牙佔領了加那利群島。這四個群島不但在地理位置上有極大的戰略價值,有可以泊船的港口,而且也有很大的經濟價值,他們土地肥沃,盛產甘蔗、葡萄及木材。在得到這幾個群島作為海上據點之後,兩國向海外發展更為便利。

第二,兩國都掌握了航海技術,特別是葡萄牙。葡萄牙的「亨利王子」為航海事業鋪平了道路。他使得水手及造船技術的傳統經驗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從而改進葡萄牙船舶的航海性能。

第三,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的宗教熱情特別強烈。這是在與伊斯蘭教的斗爭中形成的。他們過去長期處在外來穆斯林的統治和壓迫之下,歷時幾個世紀的收復失地運動,把他們反對伊斯蘭教的感情與虔信基督教的感情交織在一起,使他們弘揚基督教的信念更加強烈而堅定。這種信念是推動他們積極尋求東方新航路的一種精神動力。

(2)16世紀,西班牙葡萄牙兩雄並立,展開了爭霸斗爭。西班牙獲勝並於1580年合並了葡萄牙。葡萄牙雖在1640年恢復獨立,但其地位一落千丈,海上貿易衰落,許多海外殖民地被後起的荷蘭奪走。葡萄牙爭霸失敗及衰落的原因,首先是本國缺乏雄厚的工業基礎,其次是沒有軍事實力去保衛海外基地。最後,葡萄牙的東方商業帝國是有分散於許多地方的要塞、據點及港口組成,最容易被各個擊破,而荷蘭人就利用了葡萄牙的這個弱點。

西班牙也好景不長,從16世紀末開始走下坡路。尼德蘭革命使西班牙失去了荷蘭這個富庶的屬地,這是對他霸權的一個沉重打擊。1588年英國海軍擊潰了西班牙無敵艦隊,有力的削弱了西班牙的海上實力。1655年,英軍攻佔了西班牙西印度群島的重要海島牙買加。1658年對應戰爭中又失去了歐洲西海岸的重要上崗敦刻爾克。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3)的結果,又使西班牙進一步喪失了歐洲的屬地,把南尼德蘭和在義大利的領地割讓給奧地利,把對西屬美洲殖民地的奴隸貿易獨占權送給英國。這樣,西班牙一步步衰落下去。

西班牙的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在16世紀,西班牙一方時常捲入歐洲大陸的王朝戰爭與宗教戰爭,另一方面又進行多次海上戰爭,這樣就分散了力量。這與英國後來所奉行的方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英國置身於歐洲大陸的事務之外,只是在大陸均勢遭到威脅時才介入歐洲事務,這個方針使英國有可能集中全力去從事海外殖民擴張。第二,西班牙對於殖民地的統治和限制太嚴,這足以了殖民地工農業發展和人口的增長,從而使西班牙在爭霸戰爭中得不到殖民地的有力幫助。第三,西班牙的工業落後,造成國力不振,在爭霸戰爭中缺乏經濟基礎。

⑷ 為什麼是葡萄牙開創了地理大發現時代

15世紀上半葉,英國和法國尚鏖戰於百年戰爭,葡萄牙人在亨利王子的組織下探索大西洋非洲海岸,相繼發現並佔領了亞速爾、維德角等群島。地理大發現的帷幕徐徐拉開,近代歐洲人的殖民擴張也由此發端。

里斯本大航海紀念碑

葡萄牙與地理大發現

亨利王子是地理大發現早期的旗幟性人物。他領導葡萄牙海外探險四十五年(1415?1460年),擁有最優秀的探險家和航海家,建立起世界一流的船隊,控制了西非3500公裏海岸線,為葡萄牙成為第一個全球性帝國奠定了基礎。

1460年以後,葡萄牙王室以更大規模的資源投入海外探險和殖民活動,他們不滿足於西非沿海,而向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拓展。1498年,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西南海岸,大西洋和印度洋航路聯通,奧斯曼和威尼斯控制的歐亞商路被突破。歐洲經濟貿易中心逐漸轉向大西洋,地中海世界無可奈何花落去。

達·伽馬

16世紀中前期,葡萄牙的控制范圍已觸及西太平洋,大西洋西岸的巴西也被收入囊中。在橫跨亞非拉三大洲的廣闊海域內,葡萄牙修建殖民點和軍事據點,設立商站,艦隊巡航於三大洋,世界的香料、食糖和奴隸貿易一度被葡萄牙壟斷,帝國進入黃金時期。

為什?是人口僅150萬的小國葡萄牙開創了地理大發現時代,而非強大的威尼斯、西班牙或其他國家?

從地緣視角看,奧斯曼土耳其人滅亡拜占庭帝國之前,威尼斯和熱那亞主宰了歐洲最繁榮的地中海貿易,無動力向外探索,歐洲北海和波羅的海的貿易也基本被漢薩同盟壟斷。土地貧瘠、資源有限的葡萄牙人只能向西邊和南邊的大西洋拓展,而且葡萄牙開始航海事業時,鄰國西班牙尚未實現國家統一。

葡萄牙是歐洲最早出現的民族國家(12世紀),在驅逐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成功收復失地的過程中,葡萄牙人形成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強化了基督教傳統中的擴張精神。宗教熱情是葡萄牙以及其後的西班牙海外冒險和殖民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實際上,羅馬教皇不但承認葡萄牙對其佔領地區的殖民權,還多次呼籲基督教國家支持葡萄牙討伐異教徒。

葡萄牙殖民下的西非

葡萄牙海外探險最深刻的動力是經濟因素。14世紀以後,歐洲從東方大量購入香料和其他奢侈品,貿易增長令歐洲的黃金持續流向東方,而歐洲本來金礦就不多,葡萄牙更是極端缺乏,地理大發現之前葡萄牙的大部分黃金都是從非洲進口。正是對黃金的瘋狂追求,驅使葡萄牙探索西非沿海,開辟海路將非洲內地的黃金直接輸入歐洲。

亨利王子的個人貢獻亦不可或缺。亨利王子終生不娶、獻身航海事業的一大動機是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對科學知識的渴求,這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諸多傑出人物的典型特徵。亨利王子廣泛搜集地理、造船、天文、航海、制圖等文獻資料,創建了第一所航海學院,親自授課,並聘請地中海地區的專家講授相關知識,為葡萄牙培養了大量專業熟練的海員,乃至傑出的航海家。

亨利王子晚年,葡萄牙人在阿拉伯獨桅三角帆船的基礎上,改進建造出兩桅和三桅帆船。這種帆船所需海員較少,操縱靈活,質量優良,在地理大發現時代深為航海家所喜。

葡萄牙改進的卡拉維爾船

西班牙崛起與葡西爭霸

地理大發現早期,西班牙處於封建割據狀態,摩爾人仍盤踞在南部,因此雖然也瀕臨大西洋,卻並不能全力投入海外探險。不過葡萄牙在海外獲取暴利,西班牙也虎視眈眈,1478年的幾內亞海戰,西班牙敗給葡萄牙,後者保住了獨霸大西洋和非洲沿岸的地位。西班牙統一並收復全部失地後,大力發展航海事業,與葡萄牙激烈競爭。

1492年10月,哥倫布登上北美洲的巴哈馬群島,美洲被歐洲人「發現」,新舊大陸建立起聯系,地理大發現達到一個高峰,西班牙也開始了其對美洲數百年的殖民歷史。西班牙探索美洲觸犯了葡萄牙的全球海上霸權,兩國幾乎兵戎相見。在教皇的調解下,葡西簽訂了《托爾德西里雅斯條約》,以維德角附近為界,瓜分了新世界,確立了各自的勢力范圍。

地理大發現線路圖

1521年麥哲倫率西班牙船隊環球航行後,地理大發現再達高潮,葡西沖突又起。這次起因於麥哲倫經過的香料群島,雙方各執一詞,長期爭論不休。趁西班牙在義大利戰爭中軍費告急,葡萄牙花錢簽下了一個有利於自己的條約。在葡萄牙擴展非洲、南亞和東亞的貿易和殖民點的同時,西班牙竭力拓殖拉丁美洲,墨西哥和秘魯的黃金、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歐洲,一部分通過與東亞的貿易流入中國。

卡拉克帆船

葡萄牙人的多桅帆船雖然易於操縱,但貨艙太小,不能容納大量貨物,充當遠洋貿易主力的卡拉克船笨重緩慢,容易觸礁,甚至翻船。16世紀,西班牙大帆船登場,這種帆船擁有多層甲板和三根以上的主桅桿,體積龐大,排水量可達1000噸以上,並能攜帶重型武器。西班牙大帆船作為遠洋商船載貨量大,航行穩定,而且改造成戰船也極具威力。

西班牙大帆船

國土接壤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競爭霸權,為何直到1580年前都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一個原因是兩者都處於快速擴張過程中,搶占廣袤富饒的「新世界」尚且來不及,自然沒有動機消耗資金和人力進行很可能兩敗俱傷的戰爭。而且,西班牙深度捲入歐洲大陸的戰爭,並與奧斯曼爭奪地中海,無暇收拾葡萄牙。

16世紀中期開始,葡萄牙屢遭奧斯曼帝國和其他伊斯蘭國家聯合攻擊,國勢開始走下坡路,大量香料通過葡萄牙人無力控制的陸上貿易路線被運往歐洲。1578年的三王戰役,葡萄牙敗給摩洛哥,國王被漲潮的河水淹死,軍隊傷亡慘重。為贖回被俘的數百名貴族,葡萄牙付出了沉重的經濟代價。西班牙趁葡萄牙國力衰落和繼承人危機,大舉入侵,強行合並了葡萄牙。

本土被征服後,葡萄牙海外的亞速爾群島仍然負隅頑抗了三年,終於在1583年被西班牙完全佔領。西班牙除在歐洲擁有龐大的領地,還占據巴西之外的全部中南美洲以及原屬葡萄牙的菲律賓群島等地,是英國之前的「日不落帝國」。

葡萄牙喪失了霸主地位,但衰落過程是漫長的,17世紀葡萄牙人遭到後起的荷蘭和英國攻擊,亞洲重要殖民地和港口全數盡失。不過憑借巴西發現的金礦,葡萄牙仍然是歐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直到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

都鐸王朝前期,英國開始海上發力

百年戰爭之後,英國君主基本不再覬覦歐洲大陸的土地。都鐸王朝第一任國王亨利七世在位期間(1485?1509年),地理大發現已經如火如荼,英國改弦更張,開始扶持航海探險並加強海軍建設。

1497年,在亨利七世的資助下,義大利航海家約翰·卡伯特率領18名水手乘坐小帆船,向北大西洋進發。他們最終到達了紐芬蘭南岸,這是自維京人後歐洲人第一次登上北美大陸。兩年後,卡伯特率5艘帆船,再次遠航美洲,不過,卡伯特及其兒子後來的探險並未給英國帶來經濟利益,他們的貢獻是地理意義上的。英國人地理大發現的更多成就在16世紀中葉之後。

約翰·卡伯特

亨利七世一共建造了6艘艦船,其中最大的一艘「偉大的亨利號」重達1500噸,是當時最大的軍艦之一。亨利七世其他的重要舉措包括建設海軍基礎設施,比如在朴茨茅斯和格林尼治開辟皇家船塢。

亨利八世登基後王權加強,能調動更多的資源投入海軍。亨利八世號稱英國「艦隊的創始人」,一度擁有86艘戰船,其中有47艘自建。第一艘在船舷兩側安裝重炮的戰船就是英國的「瑪麗玫瑰」號,舷側炮代表海軍戰術的發展趨勢,不過英國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英國戰艦船員中,步兵仍然佔大多數。當時英國的國家財富積累不足,國王征稅受到議會的限制,其艦隊仍以武裝商船為主。

亨利還成立了「海上事務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是後來皇家海軍行政中心海軍部的前身。

亨利八世登船

1571年,地中海上發生了一場重要戰役——勒班陀海戰。以威尼斯為首的基督教神聖同盟艦隊大勝奧斯曼帝國海軍,威尼斯的衰落暫時延緩了,奧斯曼在地中海的霸權地位遭到嚴重挑戰。但是這次戰役是舊世界的權力斗爭,十七年後的那場海戰才關乎新貿易路線和新世界的未來。

勒班陀海戰

⑸ 地理大發現為什麼不是發生在中國是否是因為有儒家思想的影響

地理大發現,是起於15世紀歐洲開辟新航路之後而引發的一次全球性的運動,從此以後,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各地之間的來往也更加頻繁,全球化也進入開端。

而地理大發現是由歐洲,西班牙,葡萄牙,丹麥等國的航海家率先由於各種原因而開始的,而作為造船技術十分優秀的中國,為何卻沒能開啟世界大門的鑰匙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探討一下。

「海禁政策」使然

中國是一個大陸型國家,中國是漢族人為主與其他少數民族共同建設生活的國家。漢族的威脅一直是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海洋則是漢族天然的保護,因此他的精力一向都放在了大陸。

在明朝時,雖然有鄭和七下西洋,那也是建立在朝貢貿易的基礎之上,朝廷和士人心中是沒有現在海洋觀念的。你這樣的社會基礎和人心背景中國自然也就失去了開辟新航路的契機。

總而言之,種種原因使得中國失去了發現世界,改變世界的先機。當然,將其全部歸咎於儒家思想,還是過於片面,要知道一種思想行程也是歸於其土壤,而其思想形成之後,也作用於一塊天地,絕對不是一方影響一方,而是相輔相成的結果。如今,全球化經濟大背景下,對中國來說,即是機遇,也是挑戰,願我們中華民族能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共同引來偉大的民族復興。

⑹ 地理大發現的歷史地位和影響

地理大發現是15~17世紀,由歐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發現、美洲的發現、環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險活動,圓滿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使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產生飛躍。這些事件被通稱為地理大發現。
發現新大陸後,歐洲至印度、印度尼西亞、中國和美洲的最有利的通商航路都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佔據。荷蘭、英國等為發展海上貿易,開始在高緯度地區尋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並探險世界其他地區。16世紀,荷蘭的巴倫支為探尋一條由北方通向中國和印度的航線,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先後發現熊島、斯匹次卑爾根島,並到達新地島最北端、喀拉海和瓦加奇島;17世紀初,英國的哈得遜曾屢次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中國的航路;斯霍特於1616年到達美洲南端的合恩角;荷蘭的塔斯曼於1642~1643年環航澳大利亞,發現紐西蘭和塔斯馬尼亞島。這些航海探險進一步擴大了人類的地理知識,並進行了一些有關洋流、風系等的科學考察以及島嶼和陸地的實測工作。到了18世紀,庫克的海洋探險已屬於科學考察的范疇。
「地理大發現」是西方史學對十五到十七世紀歐洲航海者開辟新航路和「發現」新大陸的通稱。在十四和十五世紀,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南歐一些國家,手工業及商業貿易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一些商人渴望向外擴充貿易,獲取更多財富。但從十五世紀中葉起,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占據東西方交通往來的要地——君士坦丁堡及東地中海和黑海周圍廣大地區,對過往商人橫征暴斂,多方刁難,加之頻繁的戰爭和海盜活動,從而阻礙西歐與東方陸上貿易的通道;而由東方經由波斯灣——兩河流域——地中海和經由紅海——埃及——地中海的兩條海上商路又完全為阿拉伯人所操縱。因此,歐洲商人和封建主為了獲得比較充裕的東方商品和尋求更多的交換手段——黃金,並免受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及義大利人的層層盤剝,便急於探求通向東方的新航路。同時,由於西方各國在生產技術方面已有很大進步,指南針也已從我國傳到了歐洲,航海術的提高,多桅快速帆船的出現,利用火葯製造大炮和輕便毛瑟槍的出現,以及地圓學說獲得承認等等,都是為遠洋探航提供了物質條件和思想准備。西班牙和葡萄牙是當時歐洲最強盛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國家,以其有利的地理位置,逐漸成了探索新航路的主要組織者。

⑺ 地理大發現為什麼發生在歐洲而不是中國求解答

地理發現應指文明民族的代表首次到達了或最早了解了各文明民族均前所未知的地表的某一部分,或率先確定了地表已知各部分之間的空間聯系。[1]歐洲歷史的地理大發現,又名探索時代或大航海時代,指從15世紀到17世紀時期。該時期內,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在這些遠洋探索中,歐洲人發現了許多當時在歐洲不為人知的國家與地區。在當時,遠洋航行意味著冒險:他們無法准確測量經度,木製船殼無法抵抗船蛆的侵蝕,儲備的食物不適於長期航行,船上的衛生與生活條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經濟利益與政治利益的雙重驅使,這些人所進行的探索極大地擴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圍。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也開始出現。歐洲這個時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其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新航路的發現,對世界各大洲在數百年後的發展也產生了久遠的影響。對除歐洲以外的國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影響則是復雜而矛盾的。 歐洲國家進行地理大發現的背景:探索時代的開始,是由於商業貿易上急迫需求的刺激。最初的遠洋航行,是為了尋找從西歐前往亞洲的海路航線,以帶回東方的香料。因為,從陸路到達亞洲的路程十分遙遠,商隊必須穿越亞洲的多個地區;而當時歐洲同亞洲的貿易已被威尼斯和熱那亞等地的義大利商人壟斷。 自古以來,西方便有著兩條通向東方的貿易路線:其一是始於埃及和伊拉克的海上路線,其二則是被稱為「絲綢之路」的陸上路線。作為陸上路線的絲綢之路,其貿易路線西起東地中海西岸(主要有亞歷山大、大馬士革與阿勒頗等城市)與黑海沿岸。從這些地方出發,經過裏海南部進入亞洲並穿過巴格達,分為幾條支路穿過內陸地區後再匯集於鹹海附近。在中亞的布哈拉,開始分路前往印度的德里與阿格拉。經過布哈拉,到達帕米爾北部的撒馬爾罕後,絲綢之路再次出現分支:往北通向阿拉木圖,往東穿越中亞,並沿喜馬拉雅山脈行進抵達中國城市西安。穆斯林在大部分時期里都控制著通往東方的各條商路。所以西歐國家不得不放棄路上的「絲綢之路」轉而進行海上的探索。這就為以後他們的地理大發現奠定的基礎。 與此相比,中國正處在封建社會強權統治下的「強大」時期。中國百姓的生活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加之由於當時的航海技術有限,航海探險難度極大,人們也就很少想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處在一種強大帝國的光環之下。相比歐洲的航海探險,中國當時的鄭和下西洋目的和意義則完全不同。 鄭和航行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條:一為安撫東南亞諸邦,「宣德化而柔遠人」;二為尋找惠帝允炆,這一點可在《明史》中得到查證;三為同印度諸國建立聯系,以便從腹背夾擊帖木兒帝國。此外,現代鄭和研究者亦總結了其他的一些原因,譬如建立從南亞向西航行的中途候風轉航的據點、開辟新航路,使海外遠國「賓服」於中國等等。鄭一鈞認為,鄭和的航海建立了亞非國際間的和平局勢,促進了亞非國際貿易的發展,傳播了中國的文化,並為中國帶來了新的海外知識。此外,他亦指出了鄭和下西洋的局限,認為鄭和的航海並未帶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利瑪竇曾經這樣評價道,中國的「皇上和人民卻從未想過要發動侵略戰爭」,因為他們「滿足於自己已有的東西,沒有徵服的野心」。這一點亦體現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於1998年所評出的千禧世界航海家名人里。其中,鄭和是東方唯一一位入選的人物,而他入選的主要原因便是由於他從未公開表達過對殖民主義的期望。 從上述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來看,地理大發現也不可能發生在中國。歐洲是為了通過不斷地擴張,實現其資本主義的發展,得到大量的財富,而中國則還處於自給自足的封建時期,中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中國人民也始終處於大國意識之中,沉迷於東方帝國的美夢之中。這就是地理大發現為什麼發生在歐洲而不是中國的原因。看看葡萄牙探索世界的目的就不難想像其之後的豐功偉績。葡萄牙探索東方的渴望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去尋找獲取香料的新航線,以取代受政治環境影響而隨時可能停止供應的陸地貿易。貨幣主義者則認為,開啟探索時代的主要原因是歐洲貴金屬的劇烈流失。歐洲經濟建立在金、銀貨幣的流通上,通貨的短缺會讓歐洲出現經濟蕭條。還有一個因素是,在收復失地運動中,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基督教國家已與穆斯林國家作戰多年,半島上的基督教國家亟需去尋覓海外盟國來反擊當地的伊斯蘭勢力(例如傳說中的祭司王約翰),從而打破伊斯蘭教的制約力量。此外,通過從阿拉伯人手裡重新獲取的古希臘地理文獻,歐洲人首次對非洲和亞洲有了一個大致的印象。種種利益的驅使,使歐洲人首先進行了探索,發現了新大陸,成就了地理大發現。 經濟發展帶來的技術進步是遠洋航行的硬體基礎,當時的中國明朝已經具備足夠的條件。但是中國當時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驅使鄭和下西洋只是為了「宣我國威」。的卻,鄭和遠航確實帶來了相當大的利潤,但是為了「宣我國威」,他花費的遠比得到的多。還是要強調一點,當明清時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政府大部分限制了海上貿易,所以中國人對於航海事業知之甚少。最後,有必要強調的一點是,中國東向太平洋,幾乎沒有較大的島嶼存在。只能是從東南亞到南亞這樣一條路出去。因此也不容易發現新大陸,也就沒有地理大發現了。

⑻ 地理大發現.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地理大發現,又名「探索時代」或「大航海時代」,西方史學對15~17世紀歐洲一些國家的航海家和探險家另闢直達東方的新航路,探察當時歐洲人不曾到過的海域和陸地的一系列航海活動的通稱。該時期內,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

地理大發現包括一系列歷史事件,主要有
1486年葡萄牙人B.迪亞士發現非洲南端風暴角(即「好望角」);
1492年C.哥倫布航抵美洲;1498年瓦斯科·達·伽馬開辟繞過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路;
1519~1522年F.de麥哲倫及其船隊完成人類首次環球航行。
1642~1643年荷蘭人A.J.塔斯曼航行至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塔斯馬尼亞等地。

閱讀全文

與世界地理大發現起源於哪個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