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用地理知識解釋下雪原因
下雪原因如下:
下雪是降水的一種形式,氣象上稱之為固體降水。雪花生長在一種既有冰晶又有過冷水滴的雲體里,這種雲稱為冰水混合雲。在這種雲體內,過冷水滴不斷蒸發成水汽,水汽便源源不斷地湧向冰晶的表面,再那兒凝華落腳,使冰晶逐漸增大形成雪花。
雪花形成後便向下飄落,在飄落的過程中,碰上其他雪花時,常常粘附在一起,慢慢長大,遇到上升氣流時,小雪花上升的速度比大雪花快,小雪花趕上大雪花發生粘連,幾經反復,便逐漸成為直徑達幾厘米的像棉花又似鵝毛的雪團。
當空氣中的上升氣流再也托不住這些雪花時,它們便從雲層中飄落下來,如果這時低層空氣的溫度在0℃以下,雪花降落到地面,這就是人們所見到的皚皚白雪。
能降雪的地方:
氣候區屬中緯度至高緯度(即大約於南回歸線以南/北回歸線以北地區)的地方就會有降雪的機會,如果於低緯度地方中有些地勢高於海拔2000米的中山或高原也有同樣的機會。
海洋氣流也能間接影響該區下雪的機會率,如果在高緯度地區一帶有較多暖流支配,會減低該區下雪的機會(例如日本本州至九州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