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珠海地理
珠海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在北緯21° 48′一22°27′、東經113°03′一114°19′之間。因位於珠江注入南海之處而得名。東與香港隔海相望,相距僅36海里,最近的牛頭島相距僅3海里;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新會、台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距廣州市約140公里。 珠海市區內陸部分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有山、海、丘陵與平原。地勢平緩,倚山臨海,海域遼闊,百島蹲伏,有奇峰異石和秀美的海灣、沙灘。內陸由鳳凰山、將軍山兩大山系的山地丘陵及海岸、平原所構成。最大的海島是三灶島,面積約78平方公里。陸上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為縱橫交錯的水網分劃。濱海沖積平原由西江和北江沖積物聚成。珠江口外海濱灘塗遼闊,水下灘地向岸外緩慢坡降。內陸以丘陵為主,佔58.68%;平原次之,佔25.5%;水域佔15.9%。海岸線、島岸線長690公里。內陸最高的鳳凰山,海拔437米,海島多在海拔100米以上。最高峰是二洲島上的鳳凰山,海拔437米。主要礦產資源有水晶、鐵、鎢、錫、錳、鉀長石、優質石英砂。自然土壤有赤紅壤、石質土、濱海沙土、鹽漬沼澤土等。主要河流有磨刀門、金星門、坭灣門、雞啼門、虎跳門、前山水道、灣仔澳門河段、南水瀝等,總長135公里。珠海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受南亞熱帶季候風侵襲,多雷雨。年平均氣溫22.3℃,最低氣溫2.5℃。年降雨量為1770.4毫米,其中4--8月佔全年降雨量的76%。
2. 珠海的緯度多少
珠海市位於廣東省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五門」(金星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崖門)之水匯流入海處,地處北緯21°48′~22°27′、東經113°03′~114°19′之間。
珠海,廣東省地級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四個經濟特區之一、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
是全國唯一以整體城市景觀入選「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的城市,中國海濱城市 、新型花園城市、有著國家新頒布的「幸福之城」 、 有「浪漫之城,百島之市」的稱號。
(2)珠海地理是個什麼山脈擴展閱讀:
珠海的地理環境:
1、地質地貌
珠海市露出地層較簡單,除廣泛發育第四系外,在東北部和中西部零星出露有古生代的寒武系、泥盆系和中生代的侏羅系,面積共759.09平方公里,佔全市陸地面積的57.95%。
2、氣候條件
珠海市地處珠江口西岸,瀕臨廣闊的南海,屬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終年氣溫較高,1979~2000年年平均氣溫22.5℃;氣候濕潤,年平均相對濕度8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達到2061.9毫米。珠海常受南亞熱帶季候風侵襲,多雷雨。4月至9月盛行東南季風,為雨季,降水量佔全年的85%;10月至次年3月盛行東北季風,為旱季。
3、水文特徵
廣東省河流眾多,主要有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流為珠江。珠江水系有八大出海口,從北至南依次為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崖門。珠海市地處西江下游濱海地帶,境內河流眾多,西江諸分流水道與當地河沖縱橫交織,屬典型的三角洲河網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珠海
3. 珠海面積多大
珠海面積為1736.45平方公里。
珠海,是廣東省地級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經濟特區,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濱海風景旅遊城市、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東與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南與澳門陸地相連,橫琴新區與澳門隔江相望,西鄰江門市,北與中山市接壤。
珠海先後榮獲「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生態文明獎」等稱號。
相關歷史
珠海市大部分地區自南宋起至民國時期屬中山縣(原名香山縣)轄地。據考古發現的磨光石和彩陶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距今四五千年前便有原始部落人群在這里生活。在鳳凰山脈周圍和珠江口一些海島的沙丘、山崗、台地上,都留下了先民們的遺跡。
戰國時期,為百越之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於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嶺南設南海郡,屬南海郡轄地。
漢初為南越國轄地。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屬番禺縣轄地,直至東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珠海
4. 珠海的歷史
珠海市大部分地區自南宋起至民國時期屬中山縣(原名香山縣)轄地。據考古發現的磨光石和彩陶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距今四五千年前便有原始部落人群在這里生活。在鳳凰山脈周圍和珠江口一些海島的沙丘、山崗、台地上,都留下了先民們的遺跡。
珠海市現所轄的地方是由原珠海縣大部分轄地及斗門縣的轄地而成,1949年設海島管理處。1952年12月31日,建立漁民縣,寶安、東莞、中山3縣所屬海島為漁民縣的行政區域,由粵中行政區領導,1953年改為珠海縣,因地處珠江口與南海之間而名。
1959年3月22日並入中山縣,1961年復置珠海縣,1979年3月5日設珠海市。1980年市內部分地區興辦經濟特區,已建成一批技術先進、以出口創匯為主的工業生產項目,1983年原斗門縣劃歸珠海市管轄,1984年8月,設立市轄區──香洲區。
根據《國務院關於擴大珠海經濟特區范圍的批復》,珠海經濟特區范圍自2010年10月1日起擴大至全市。此後,珠海市與珠海經濟特區可以劃等號。
(4)珠海地理是個什麼山脈擴展閱讀:
珠海的行政區劃:
2014年,珠海市1711.24平方公里,設有香洲區、金灣區、斗門區3個行政區,下轄15個鎮、9個街道,並設立珠海市橫琴新區、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珠海保稅區、珠海高欄港經濟區、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5個經濟功能區。
香洲區轄獅山、灣仔、拱北、吉大、香灣、梅華、前山、翠香8個街道和南屏鎮,共126個社區。斗門區轄井岸、白蕉、斗門、乾務、蓮洲等5個鎮和白藤街道,有100個行政村、23個社區。
5. 珠海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徵是什麼求解答...
珠海市區內陸部分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多樣,以平原(佔25.5%)、丘陵(佔58.68%)為主,兼有低山、灘塗等。地勢平緩,倚山臨海,海域遼闊,百島蹲伏,有奇峰異石和秀美的海灣、沙灘。內陸由鳳凰山、將軍山兩大山系的山地丘陵及海岸、平原所構成。最大的海島是三灶島,面積約78平方公里。陸上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為縱橫交錯的水網分劃。濱海沖積平原由西江和北江沖積物聚成。珠江口外海濱灘塗遼闊,水下灘地向岸外緩慢坡降。海岸線、島岸線長690公里。內陸最高的鳳凰山,海拔 437米,海島多在海拔100米以上。
珠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常受南亞熱帶季候風侵襲,多雷雨。年平均氣溫22.3℃,最低氣溫2.5℃。年降雨量為1770-2300毫米,4月至9月盛行東南季風,為雨季,降水量佔全年的85%;10月至次年3月盛行東北季風,為旱季。珠海大氣的年平均相對濕度是79%。每年初春時節,細雨連綿,空氣相對濕度較大,有時可達到100%。
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准時點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珠海市常住人口為1560229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23558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24647人,增長26.27%,年平均增長率為2.36%。普查資料顯示,珠海佔全省常住人口總量的1.50%,比十年前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提高0.05個百分點,仍然是全省常住人口最少的市。
珠海自1980年成為經濟特區以來,為把珠海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城市和經濟特區,珠海市政府決定進行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以改變城市基礎設施落後、居住環境惡劣的面貌,為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創造條件。珠海城市先後被聯合國、國家、省有關部門授予「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2005年中國城市論壇北京峰會」由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組織的《中國城市生活質量報告》排行榜在論壇上公布,珠海在排行榜上名列第6位。在第三屆中國和諧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上,珠海榮獲「中國十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和「中國十佳休閑宜居生態城市」兩項殊榮,成為廣東省唯一一個同時獲得「雙十佳」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