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內外中學地理課程發展的特點
談談國外中學地理課程教學狀況給我們的啟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教育理念也在日新月異地改變。為了實現地理教育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功能,許多國家都在致力於地理基礎教育的發展,一些發達國家的中學地理課程表現出不少適應時代要求的共同特點。世界范圍內地理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共同趨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1、地理課程的地位得到提高2、地理課程類型及其設置多樣化3、地理課程的目標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發展的需要4、重視培養學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5、地理課程內容採用區域學習和專題學習的構建方式,以人口、資源、環境、區域發展和人地關系為核心,關注現實社會的重大問題和學生生活實際問題6、重視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倡導探究式學習方式7、推行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並重的學習評價機制了解國外一些國家中學地理課程的設置,對國外地理教育的現狀、特點、存在問題和發展趨勢進行比較研究,從中探討中學地理教育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有利於我們擴大眼界,增長見識,加深對世界中學地理教育的認識,並加速我國的地理教育改革步伐。對我國新一輪地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具有較大的啟示和借鑒作用。主要發達國家的中學地理課程體系如下:一、美國中學地理課程設置過去,地理教育在美國中學未受到重視,公民的地理知識水平低,導致美國在世界貿易競爭中比不上日本。為了加強地理教育,1991年美國布希總統提出的《美國2000年教育計劃》中,把地理列為中學五門核心課程之一,與英語、數學、科學、歷史並列。對中學地理教學的要求也在1994年頒布,對地理教育的重視較以往有所改進。《地理為了生活:地理國家標准1994》1994年專章論述地理課程的重要性教學內容不是從地理科學的角度選擇和組織,而是講述「生活的地理」;地理課程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學到是有用的知識,強調和突出能力的培養,重視解決實際問題。二、英國中學地理課程設置英國是西方國家中重視中學地理教育的典型。地理已成為英國中學的傳統學科,其地位是無可挑戰的。有99%的中學都將地理學科擺在不可缺少的位置上。地理課程設置的連續性不僅為其他國家少見,也為保證地理教學的質量打下了基礎。
1991年3月,英政府正式頒布了《國家地理課程》(Geoyraphy 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地理課時占所有課程的10%。《國家地理課程》規定的英國中小學地理教育內容可以分為五大部分(即五個要求達到的目標):地理技能、區域知識與理解、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環境地理。區域知識與理解要求學生學習關於區域地理主要特徵的系列知識和一些重要地區的地理情況,包括學生所在家鄉(鄉土地理)的區域知識,其他地區以至國外的區域知識。三、德國中學地理課程設置1994年的教學大綱主要有兩個傾向並包涵許多重點。1、部分州的大綱以普通地理學習內容為主。例如薩爾州大綱中文理中學7年級的講授內容:地球上的氣候與植物區(太陽對地球的輻射,風與海流,氣候區與植物區);地球面貌的改變(地球的產生與構造,內源力量,外源力量);人們對大自然的侵犯(亞馬孫地區開發,阿斯旺堤壩:成績還是失誤?對森林的掠奪性開發以及其給地中海地區帶來的後果,嚴寒地區的空間開發,貝卡——阿穆爾——瑪吉斯特拉爾的環境受到威脅,可以無限制地污染空氣嗎?水的利用與整治,每人都產生垃圾但無人要垃圾,土地的利用與整治)。從這里可看出,普通地理專題的內容是主要的,空間只是或多或少地起了例子的作用,它並沒有很大的獨立價值。2、部分州的大綱則偏重於區域地理內容。例如柏林市大綱中,第9年級的講授內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遠東文化區;印度次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區與它的利用;黃河—中國的憂慮;10億多人口;單有成就的農業;農村生活;城市生活;礦藏與工業;與計劃經濟告別?中國向世界開放);拉丁美洲文化區。很明顯,在上述每一大文化區域里均包涵有地理課的內容。但幾乎沒有普通地理學(這里指自然地理學)內容,或者將普通地理學內容放進每一區域里講授。四、俄羅斯中學地理課程設置我國曾在50年代全面學習蘇聯,對於前蘇聯的地理課程設置情況比較熟悉。蘇聯除了在十月革命後的一段時期內曾將中學地理課程的內容分設在自然和社會兩學科中以外,大部分時期中學地理課程設置的情況變化不大,基本上是初中階段(5、6、7年級)開設自然地理基礎和區域地理課程,高中階段(8、9年級)開設經濟地理課程。
首先,俄羅斯對地理教育比較重視,地理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具有較高地位,地理必修課程開設的年級在中學階段共跨5個年級,總的課時數也較多。其次,課程設置從自然地理到經濟地理、社會地理,從世界地理(自然)到俄羅斯地理、再到世界地理(經濟、俄羅斯地理課程的設置社會),體系結構比較完整,體現了其課程的系統性、邏輯性、簡約性,便於學生有效、經濟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第三,區域地理占相當比重,體現了俄羅斯對區域地理教育的重視。第四,課程結構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自然和人文地理完全割裂的狀況,如6、7、8年級以自然地理內容為主的課程中,也設置了「地球上的人類」、「地球——我們共同的家」、「人與自然」等不純屬於自然地理內容的篇章。第五,現行俄羅斯地理課程對於人類當前所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也給予相當的關注,以較突出的地位安排了全球的生態、人口、糧食、資源、海洋、裁軍等問題的有關知識內容,要求學生掌握「全球性問題」的概念,能解釋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了解解決這些問題的一些可行的途徑等等。啟示一:進一步認識地理基礎教育在個人及社會發展中的價值和功能,提升中學地理教育的地位,適當增加地理課的課時。地理課程在「培養善於生活的公民」上是大有作為的,生活與地理關系密切,地理課能幫助學生用地理原理認識和解釋現代社會中的各種生活現象,理解各國、各地區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學會鑒賞各具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觀,提高生活質量,學會並創造健康向上的生活;另一方面,地理課程可使學生獲得生成性的地理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地理科學研究能力、形成環境倫理觀念、培養全球意識和愛國情感、養成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審美情趣,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地理課程在國際教育及環境和發展教育中的重要性,誠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的,「地理教育對國際教育有重大的貢獻。地理教育特別注意宣揚國際間、種族間和宗教集團間的諒解、容忍和友誼。」地理教育能「保證人們注意到個人和社會的行為所產生的影響,以及獲得准確的信息和技能,使他們能夠就環境問題作出正確的決定和建立一套環境道德規范,作為行動的指南。」
鑒於上述地理課程的重要功能,《地理教育國際憲章》規定:「為了保證能夠為將來作好准備,地理在中、小學里都應該是一門核心學科。」世界上發達國家普遍比較重視地理教育,往往將地理課作為國家課程標準的核心課程或基礎課程之一。例如,英國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指定的「國家課程」中,地理被列為7門基礎課程之一。20世紀90年代,美國政府規定,地理和英語、數學、自然科學、歷史為達成國民有世界水準基礎知識的五項核心課程,並制定了「美國地理國家標准」,期望學生在幼兒園到十二年級的十二年中都有平等機會去學習重要的地理知識,接受地理思考的訓練,成為一名理想的公民。沒有比較充足的教學時間,教師就難以組織以學生為主體的地理教學活動,學生也無法開展真正意義上的地理實踐活動。啟示二:克服地理課程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傾向,使地理課程從純粹的「科學世界」重新回到學生的「生活世界」。不少發達國家的地理課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緊密。例如,英國《國家地理課程標准》規定:應該教會學生「在研究周圍環境時使用地理術語;在學校當地進行實地考察:理解方向;用圖片和符號為真實或虛幻的區域畫地圖和示意圖;使用多種比例尺的地球儀、地圖和示意圖;使用間接材料獲取地理信息。」標准中在各個階段的地理學習中都要求:「應該給學生機會去進行以地理問題(例如是什麼、在那兒、什麼樣兒、如何變成這個樣子、它如何並且為什麼變化著)為焦點的學習,這些學習包括實地考察和課堂活動」,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再如「美國地理國家標准」的副標題就是「生活的地理學」,開宗明義地指出地理知識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力圖揭示生活化的地理教育的使命和信念,強調地理教育是終身教育、維持個人生活和人類生存的教育、增強生活品質和生活品味的教育。在標准中強調注重社區的生活環境、家鄉所在鄉鎮市區的生活環境,進一步擴展到國家和世界領域與人類生活有關的各項地理事項。啟示三:改變整齊劃一的地理課程現狀,設置成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的地理課程,體現地理課程的多樣化。
發達國家中,大多數根據不同地區、學校、專業設置不同的地理課程。例如,法國除了為一般學生(文理專業)設置的地理課程外,還分別為高中的旅遊方向、音樂舞蹈方向、科技方向等學生設置了專門的地理課程。再如俄羅斯,根據學校專業性質開設了多種類型的地理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普通中學必修課為「世界社會經濟地理」,選修課為「世界產業地理」、「都市化地理學」、「全球化和城市地理學」、「俄羅斯商業地理學」等;社會人文和人文哲學類學校必修課為「人類活動地理學」、「全球化地理學」,選修課為「政治地理學」、「歷史地理學」、「民族地理學」、「地名學」等;自然科學類專業的學校必修課為「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選修課為「全球性生態化」、「醫學地理學」、「景觀地理學」等;物理——數學和技術學科專業的學校必修課為「地圖學和地理信息」,選修課為「自然與生產」、「宇宙地理學」等。
¥
5
網路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在開通,立享6億+VIP內容
立即獲取
談談國外中學地理課程教學狀況給我們的啟示
談談國外中學地理課程教學狀況給我們的啟示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教育理念也在日新月異地改變。為了實現地理教育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功能,許多國家都在致力於地理基礎教育的發展,一些發達國家的中學地理課程表現出不少適應時代要求的共同特點。
世界范圍內地理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共同趨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第 1 頁
1、地理課程的地位得到提高
2、地理課程類型及其設置多樣化
3、地理課程的目標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發展的需要
4、重視培養學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
5、地理課程內容採用區域學習和專題學習的構建方式,以人口、資源、環境、區域發展和人地關系為核心,關注現實社會的重大問題和學生生活實際問題
第 2 頁
6、重視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倡導探究式學習方式
7、推行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並重的學習評價機制
了解國外一些國家中學地理課程的設置,對國外地理教育的現狀、特點、存在問題和發展趨勢進行比較研究,從中探討中學地理教育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有利於我們擴大眼界,增長見識,加深對世界中學地理教育的認識,並加速我國的地理教育改革步伐。對我國新一輪地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具有較大的啟示和借鑒作用。
B. 初中地理教師的角色應該如何轉變
地理新課程關注的焦點是學生,而新課程標准下教學以及許多先進教學方法實施的支撐點卻是教師。地理新課程下對新時代的地理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致歸納如下:
一、擁有正確和先進的地理思維
早在1964年,美國地理學家威廉 帕蒂森曾提出地理學有4個傳統,即地球科學傳統、人地關系傳統、區域研究傳統和空間傳統。這實際上是對地理思維及其特性較早的總結。現代中國地理學界一致把區域性與綜合性視為地理學的兩個特性。這種觀點把握並概括出了地理學的兩個最本質、最重要的思維特性。
二、廣泛研讀資料,領會新教育理念
地理課程改革是在全球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應用性成為當代地理學的突出特點的形勢下,是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課程設置必須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終生發展的特定時代背景下進行的。地理課程是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與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必修課程之一,它兼有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性質,是培養21世紀合格公民的必備課程。新地理課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新知識的過程,教師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
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已成為新一輪地理課程改革的主導理念。體現這一理念的地理教學過程,要十分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差異的統一;注重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與人文精神的統一;注重發展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與人文精神的統一;注重以地理知識為基礎促進學生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發展。
三、聯系現實生活 開發課程資源
針對原來地理課程教學內容「學科中心」「知識本位」突出、應用性不強、與學生聯系不緊密等問題,新地理課程融入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新教材採用豐富的形式展示所學地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及實例,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生活意義和社會意義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四、緊跟時代步伐 更新知識結構
在地理新課程標准下的教學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整合的課程目標取代了傳統的以「雙基「為主的教學目的。新課程主張學生的知、能、情協調發展,強調培養能力,提高素質,這是此次地理課程改革的顯著特點,也是當代國際范圍內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對於地理教師來說,要求我們不僅要具有堅實的專業知識基礎,還要具有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實際運用能力。強化知識的綜合能力,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培養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促使學生成為當代合格的公民。
五、改變教學方式 迎接新課程改革
教學要求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構築開放的地理課堂,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和多種活動來獲取知識,使教師的角色由原來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師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及時進行調整,游刃有餘地控制整個課堂,根據課堂上的實際情況來決定課堂教學的進展。
六、加強教學研究 促進教改成功
地理教師始終站在地理教學第一線,對教育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理解最真切、把握最准確、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最直接、最關鍵的因素。因此,地理教師應不斷強化研究意識,提高教學研究水平,將原來的「教書匠」轉變成「研究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把教學研究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以研究促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在深入研究,進一步提高教學研究水平,促進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C. 為什麼初中只有兩年地理 憑什麼啊,既然高中也有,為什麼初三停一年, 教育局是在想什麼。
實際上 初中地理兩年制是合理的,安排在初中的兩年地理 並不是真實的考察學生地理能力,只是為了普及 地理常識性知識。高中 選擇文科 就要系統全面的 了解地理 分享地理。大學地理科學,直屬地理環境學院,是要深度的研究地理現象,並進行研究解決。
樓主 對地理很感興趣的話 不妨高中學文科,大學報考帶 地理科學 專業的 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