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教案中設計意圖怎麼寫

地理教案中設計意圖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8-07 03:21:01

Ⅰ 高三年級必修二下冊地理說課稿

1.高三年級必修二下冊地理說課稿


一.說教材:

自然資源分布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間產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交通運輸是實現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運輸線路的布局,會直接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交通運輸布局的變化會產生哪些影響呢拍裂旦?課文主要從兩部分講述:

(1)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

(2)對商業網點分布的影響。教材的著眼點是交通運輸布局變化的影響,強調一個「變」字,體現兩個「影響」。

教材文字雖少,但內容與我們生活的環境密切相關。本節配置了許多的「活動」和「案例」,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中應予以足夠的重視。通過圍繞相關的「活動」設計活動內容教學,既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活動過程,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1、知識與技能:

(1)結合案例,分析交通運輸方式布局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對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

(2)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用所學的地理知識發現和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案例分析法、合作與探究、對比法,分析交通運輸方式布局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對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學習本節的內容,讓學生通過聯系生活中的例子,將地理知識生活化,從而理解交通運輸布局的變化對城市及其商業網點布局和發展的影響,學會用發展的觀點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

(2)學會用所學地理知識分析城市交通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合理建議,培養學生參與城市交通布局和建設的責任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

培養學生通過案例分析掌握知識的技能。

二.說教法:

通過讀圖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對比法的綜合運用,讓學生通過讀圖、分析文字材料和案例材料,提取信息,掌握知識要點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網路環境下,可以充分的收集資料、信息,採用多媒體演示手段通過各源沒種圖片資料,強化對學生的感受,更好地進行分析對比。比如,根據圖5.8「山區商業網點示意」、圖5.9「平原商業網點示意」,對比山區和平原的交通運輸方式對商業網點分布的影響,得出山區和平原商業網點分布的特點及其原因。

三、說學法:

學生通過多媒體的演示的各種圖表,案例資料,通過各種形式的資料討論,對比,分析並說明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能較好地達成課標中知識與技能的要求。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通過問卷調查「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工薪階層人士,要置業(買房),以下因素中,哪三個你認為是最重要的?」引出交通運輸的重要性,引入課題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

2.新課講授:要了解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就先跟學生們一起復習有關聚落的基本知識和聚落的形式和空間形態的知識。再襲擾通過讀圖分析比較交通條件對聚落空間形態影響,通過補充知識《大運河沿岸城市的興衰》來分析說明交通線的發展會帶動聚落空間形態的變化。對第二部分「對商業網點分布的影響」也是通過上面的順序即先對商業網點相關知識作一下簡要的提問,再通過具體案例分析交通條件對對商業網點密度,對商業網點位置,對集鎮發展的影響。總的來說,這節課的教學,主要依靠具體的案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最後,小結本節課內容,布置適當作業,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提高應用能力。

2.高三年級必修二下冊地理說課稿


一、說教材

內容選自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2第四章第二節《工業地域的形成》。主要講述了工業集聚與工業地域和工業分散與工業的地域聯系兩部分內容。是工業區位論部分內容的延伸,又是新舊工業區部分內容的基礎。本節內容較為簡單,沒有過於繁瑣的理論和記憶性內容,只需學生掌握工業集聚或工業分散的原因和優勢所在即可。在此需要強調的是工業集聚與工業分散沒有好壞之分,都是為了獲取更大的效益而採取的經營策略。

知識目標:掌握工業集聚的原因和兩種模式的特點。掌握工業分散的原因和優勢所在。

能力目標:能夠應用所學內容解釋相關產業現象。

德育目標:看待事物要全面,分析問題要顧及利弊兩方面內容,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教學重點:即知識目標,掌握工業集聚的原因和兩種模式的特點,掌握工業分散的原因和優勢所在。

教學難點:即能力目標,能夠應用所學內容解釋相關產業現象。

二、說教法

講述法

多媒體電腦

三、說學法

本節內容的學習重點在於對例子的引述和理解,學習難度不是很大,一般掌握工業集聚或工業分散的原因和優勢所在即可,並且能夠應用相關理論解釋一般的工業現象。因工業集聚而形成的工業地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非簡單的機械拼湊,無論是在工序上存在工業聯系還是僅僅在空間上存在工業聯系,它們都一同構成了具有協作關系的工業地域。所有工業集聚的原因都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而獲取更大的效益。與之相對應的是工業分散的現象,它往往發生在體積小、重量輕、價格昂貴的電子產品生產領域,是現代交通、通信技術發達以後產生的工業現象,目的是為了利用不同區域的優勢區位條件,以節約開支。在學習中需要注意,工業集聚不一定就要優於工業分散,而工業分散也不見得就比工業集聚來得高級,它們是沒有好壞之分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四、說過程

課文引入前有必要對上一節的內容進行回顧,作為本章基礎的工業區位論的內容雖然沒有直接在本節中提到,但是卻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教學的進程。接著針對本節課所講述的兩個重點內容分別提出現實生活中所對應的例子,引起學生對此類問題的關注。例如,電子產品的原件標示了許多生產國的名字;工廠總是集聚在工業中心而非平均分配在每個地塊上。兩個例子分別是對工業分散和工業聚居兩種現象提出來的,很具有代表性。我們往往很忌諱在正式的課堂上摻雜有考試的內容,這就如同學習只是為了考試一樣,其實不妨把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問題的轉述更加契合教材的內容,讓常見的考試內容化作案例融匯在課堂中,將使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接下來需要講授的是工業集聚的內容。首先要對工業集聚的兩種模式進行講解。對於工序上的工業聯系學生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只需一語道破它的關鍵所在:一家工廠的產品是另一家工廠的生產原料即可。而對於空間上的工業聯系,學生在理解方面很容易出現紕漏,將這種聯系看作是布袋裡的沙子,彼此間並沒有什麼關聯,都是人為撮合在一起的。其實地域上的工業聯系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樣需要彼此間的合作。而一定的工業區域內也並非任何企業都是可以進駐的,這往往需要政府的政策指導,制定一定的准入制度,所以我們看到的往往都是一些類似的企業集聚在同一工業區內,它們共同打造著一個文化品牌。因此對於本段內容的教學我將嘗試著將工業園區的先進理念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從本質上去理解這一工業集聚的現象。

下面要針對工業地域內部的工業聯系進行講解,這里主要涉及到的是工序上的工業聯系。在這段文字的處理上,我會將鋼鐵、石化、機械加工等工業部門分散成一步一步的工序,便於學生理解這種工業上的聯系方式與構造,進而對於工業的發育程度這一概念的理解也就相對簡單了。

緊接著需要講述的是工業分散的內容。工業分散是建立在現代的交通運輸方式和通信技術與手段上的。它主要針對的是體積小、重量輕、價格昂貴的電子產品生產領域,目的是根據原件的不同性質選擇不同的生產地域,利用其各異的優勢條件以節省開支。由於案例都是針對高科技產品的生產而提出的,因此在這段教材的教學中我會注意避免將工業分散這一現象描述得更為高級。要讓學生明白,無論是工業集聚還是工業分散,它們之間是沒有好壞之分的。

最後將進行課堂小結,由於本節內容較少且相對簡單,可以在最後適當添加部分練習題,重點考察一二兩節的相關知識點。

3.高三年級必修二下冊地理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節課源於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問題研究,該節課主要是要求同學們能夠對於前面知識的運用,能夠結合所學分析住房應考慮的因素,城市化過程中發生的負效應,對於城市化我們應該如何冷靜的分析面對,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知識目標:購房影響因素;

理解郊區化和逆城市化的含義及特點,能夠分析材料現象。

能力目標:能夠分析自身因素,及社會環境等因素,合理地選擇住房

情感目標:樹立對於城市化應有的情感態度,結合自身不要隨意的判斷一件事物的好壞。

如何綜合各方面因素合理地選擇住房

郊區化和逆城市化的理解

郊區化和逆城市化的理解

二、說教法

小組探討、調查研究、對比歸納

課本資料、多媒體

三、說學法

1、利用課前小組探究形式對所學問題進行相關調查,培養學生深入生活交際表達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2、通過對比總結得出結論,提高學生分析概括能力,抓住事物本質特徵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學習

課前我讓同學們調查分析了住房選擇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同學們的成果,總結出購房的原則性問題,合理地指導我們購房。

設計意圖:直接導入,開門見山,因為事前已經讓同學們預習調查過了,知道了要學習的內容,同學們都期待展現成果,故直接表現同學們的內心節約時間。

2. 活動設計

課前活動:分成四組,對南京三個住房地段進行調查,新街口夫子廟、板倉、仙林,對住房居民進行問卷調查,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分析該地段的房價要求,居民的要求,居民為何要在該地段購買住房,基礎設施設置等等其它與居民購房有關的因素。

設計意圖:利用課前小組探究形式對所學問題進行相關調查,不僅讓學生掌握知識了解知識來源於社會還能培養學生深入生活交際表達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4.高三年級必修二下冊地理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內容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第二節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課標要求:

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及形成條件。

本節課標解讀:

1.說明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的形成條件及特點;

2.說出商品穀物農業的分布范圍,說明商品穀物農業的形成條件及特點。

內容地位與作用:

農業是受自然環境影響的產業。農業是發展歷史最悠久的產業,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社會環境對農業的影響越來越大。以季風水田農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主要體現自然環境對農業地域形成的影響;商品穀物農業則體現了社會環境對農業地域形成的影響。本節內容包括兩部分內容,一個是季風水田農業,主要分布在亞洲季風區;一個是商品穀物農業,主要分布在發達國家。

教材文字內容不多,配備了大量的地圖和景觀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組織學生查閱地圖,挖掘地理信息,培養分析能力。分析農業區位因素時,必須從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兩個方面去分析,找出優勢區位因素來。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季風水田農業的分布、生產特點和區位優勢。

2.了解商品穀物農業的地區分布、生產特點和美國商品穀物農業的區位優勢。

(二)過程與方法

閱讀「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形成與分布」圖,認識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地區分布和區位特點;分析案例「美國的商品穀物農業」,理解商品穀物農業的形成條件和主要特徵。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樹立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觀念,關注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重點:

分析季風水田農業形成的區位因素。

難點:

對比季風水田農業與商品穀物農業的形成條件和特點。

二.說教法:

設問教學、案例探究和對比歸納

多媒體電腦,教學地圖

2課時

三.說學法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利用已學知識,分析農業區位因素,進而認識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通過讀《亞洲地形圖》《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分析季風水田農業的分布范圍、形成的區位因素,學習商品穀物農業的分布和區位因素,並將兩者進行對比,鞏固對兩種農業類型的認識和理解。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通過對已學知識的回顧,用已學的農業區位因素來引出對季風水田農業的分析。

2.新課講授:

第一課時,首先通過設問,引出對季風水田農業的初步認識,然後通過讀《亞洲地形圖》《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認識季風水田農業形成的區位因素,並由教師進行總結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接著要求學生閱讀教材,學習水稻種植業的特點,通過讀我國水稻種植景觀,認識我國水稻種植存在的問題。

第二課時,要求學生自學為主,閱讀教材,提出問題,掌握商品穀物農業的分布、經營方式、生產特點以及形成的區位因素;然後通過案例教學,指導學生閱讀案例「美國的商品穀物農業」和「我國南方水稻種植」,比較存在的差異,進一步鞏固對商品穀物農業形成的區位因素的認識。

3.小結本節課內容,布置適當作業,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提高應用能力。

5.高三年級必修二下冊地理說課稿


一、說教材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和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地理環境有氣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構成。水是地理環境中最活躍的因素之一。《陸地水與水循環》這節內容通過對陸地水體類型的介紹,水體類型轉化規律的分析和水循環原理的剖析,使學生能對地球淡水資源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本節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從幫助學生認識地理環境的角度出發,注重闡明地理過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地觀。本節內容是第三單元的重點。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陸地水體的各種類型以及不同類型水體之間相互轉化規律,理解水資源的性質,使學生明白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水資源數量是有限的,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2、理解自然界水循環的類型、主要環節和海陸間循環的意義。理解人類是如何水循環規律來化害為利,造福人類的。

能力目標

1、通過水體類型及其轉化等圖表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利用圖表和數據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過水循環等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學會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評價地理問題。

2、利用水循環過程的學習,學會繪制地理示意圖。

德育目標

通過陸地水體有關知識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樹立科學的環境觀和資源觀,使學生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陸地水體相互轉化及其規律。

2、海陸間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

因為這些知識是學習河流水文特徵的基礎,也是學生正確理解水資源性質的前提。更能使學生對我國的「三峽水利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教學難點

1、河流水的補給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相互轉化規律。

2、海陸間水循環的意義。

這些內容和各地的氣候、地貌、地形等其他地理要素關系密切,而目前學生對各區域的特徵了解不多,就給學習帶來了難度。

四、說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此為出發點,本節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式:

1、構建問題情景,引導探究性學習

在教學中,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創設思考問題的空間,激勵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探究,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地理實踐能力。

2、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導合作學習

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相互交流信息,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培養合作的態度。這種方式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增強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五、說學生學法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教是手段,會學是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授之於漁」,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本節課主要使用自主學習的方法,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合作教學和探究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養。

六、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准備圍繞「地球為什麼鬧水慌」著一主題來組織教學。通過構建五大問題情景、四大圖表系統、兩次合作討論來完成。

導入:通過多媒體播放地球有關水的資料,創設第一個問題情景:「地球是水的行星」,為什麼地球上很多地方還鬧「水慌」?

新課教學:展示「陸地水體類型以及儲量百分比圖」,引導學生讀圖,完成兩個知識點的學習:陸地水體按空間分布分為地下水和地表水;陸地淡水的儲量很少,只有0.3%。這是地球鬧「水慌」的原因之一。

結合生活實際,創設第二個問題情景:人類使用的淡水資源為什麼主要依賴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展示水資源循環周期表,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得出結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更新周期較短,利用後在較短時期內可恢復。而其他水體更新周期很長,冰川更新需要1600年,相當於是不可再生的水資源。這是地球鬧「水慌」的原因之二。

承轉到下個知識點,也本節重點和難點:陸地水體的相互轉化的學習。需要化大約15分鍾時間。展示「河流徑流與降水量的關系圖」、「冰川補給的河流流量與氣溫的關系圖」和「河流與潛水相互補給示意圖」。詳細分析圖表,提高學生讀圖能力,突破難點,使學生掌握陸地水體補給的規律。同時理解陸地水體補給的時空分布不均,雨季鬧水災、乾季鬧旱災,是造成「水慌」的又一原因。

結合現實問題,創設第三問題:為什麼全球鬧「水慌」現象越來越嚴重?是地球淡水資源在減少嗎?引入水循環內容的學習。這也是本節的重點知識,這部分知識的教學,要讓學生學會繪制水循環的示意圖,來突出重點知識的學習。學習水循環知識後學生已經明白地球淡水資源在不斷循環,是一個常量,地球「水慌」加劇是人造成的,包括過量使用水資源、污染、浪費等。

提供華北地區的一些生產、生活情況資料,創設第四個問題情景:華北地區處在半濕潤氣候區,為什麼缺水現象越來越嚴重?怎麼解決?

組織一次合作討論,讓學生學會表達和傾聽。相互交鋒、相互融合、相互補充。共同提高。

引出「南水北調」、「三峽」工程,提供資料。組織第二次合作討論:「南水北調」、「三峽」工程的背景以及現實意義。

本節內容盡管屬於自然地理的范疇,但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體現人文精神,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資源觀和環境觀。

Ⅱ 八年級地理北京教案

教案是 八年級 地理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同時也是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設計、實施、評價和 反思 的文本與載體。下面是我為您帶來的八年級地理北京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地理北京教案設計

一、課標要求

運用資料說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點、歷史 文化 傳統和城市職能,並舉例說明其城市建設成就。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對北京地區的政區圖、地形圖、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等資料的閱讀分析,探究歸納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勢、河流水系、氣候等自然環境特點。

2.運用直觀的圖片等資料,感受並歸納北京的歷史文化傳統、城市職能和現代化建設成就。

(二)過程與 方法

1.學會運用地圖、圖片等資料,分析、綜合和評價區域自然環境的特點。

2.運用搜集的地理信息,感受、歸納區域人文環境特點,初步感受與探討區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人地矛盾。

3.體驗小組合作學習的樂趣與挑戰,逐步養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與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感受北京的文化傳統、發展成就,增強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

2.通過感受北京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樹立人地和諧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三、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北京的自然環境特點。

2.北京的歷史文化傳統、城市職能和現代化建設成就。

3.北京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二)教學難點 北京的自然環境特點及評價。

四、教學策略

充分運用教材的同時,搜集、整合地圖、圖片以及文字資料,創設探究學習的教學情境,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激勵功能,引導學生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進而 總結 並得出結論。

五、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合作學習小組。

六、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導入新課:

調查班內去過和沒去過北京的同學各有多少。請大家在組內做一下交流,然後分別請兩位代表談談自己的北京見聞與感想。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發言展示、評議補充,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階段小結: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心臟,是每一個中國人都為之自豪和熱切嚮往的地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北京,去聆聽祖國母親的心跳。

認讀目標:課件顯示學習目標。

註:認讀包括兩部分,學生認讀和教師解讀。教師要強調,學習目標包括方法思路目標和學習內容目標。以自然環境特點為例,“自然環境特點”為內容目標,“運用政區圖、地形圖等資料探究總結”為方法思路目標。

(一)優越的自然條件

北京是我國著名的古都,具有800多年的建都史。那麼,她究竟具有怎樣神奇的魅力,使得幾代王朝都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

探究活動一:地理位置

讀下面兩幅圖,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設計意圖:落實課標要求,培養學生圖文轉換的能力與合作探究學習的習慣。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發言展示、評議補充,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階段小結:

從緯度位置來看,北京(40°N)屬於暖溫帶;從海陸位置看,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北兩面分別緊靠太行山脈與燕山山脈,東南方向面朝渤海;從行政區劃來看,北京周圍被河北與天津環繞。

(承轉)那麼,這種地理位置有什麼優越性呢?

探究活動二:位置與氣候

讀“影響北京的冬、夏季風風向簡圖”(左圖)和“北京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右圖),探究以下問題。

1.從冬夏季風影響的角度,分析北京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2.總結北京的氣候特點。

設計意圖:落實課標要求,培養學生讀圖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與合作探究學習的習慣。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發言展示、評議補充,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階段小結:

北京背靠群山,山脈可以阻擋冬季風的侵襲,使冬季不致過分嚴寒;面朝大海,能夠接受夏季風的滋潤,使氣候不致過於乾燥。北京的氣候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的特點。

探究活動三:地形與河流

關於建都條件,古代典籍《管子乘馬篇》雲:“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溝防省。”

(註:教師可以適當地解讀:城邑選址一定要選在高亢之處,但不能離水源太遠,要有足夠的用水;反過來說,城邑選址在低地時,不能離水源太近,否則容易遭受水害,還得修築防洪設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結合下圖,分析北京在地形、地勢與河流方面有哪些優勢?

設計意圖:落實課標要求,培養學生讀圖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與合作探究學習的習慣。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發言展示、評議補充,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階段小結: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西北角,西北高、東南低,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區內有永定河、潮白河、溫榆河、拒馬河等河流以及一些湖泊,地勢較高而不燥,水源充足而無水患之憂,正是“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溝防省”的最佳註解。

(師:當然,北京作為古都的有利條件還可以從安全、交通、經濟等方面分析,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下搜集資料進一步探討。)

板書:

一、優越的自然條件

1.依山向海的地理位置

2.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3.地形與河流

第2課時

(二)歷史悠久的古城

探究活動:觀察下列圖片,談談自己的感想。

設計意圖:落實課標要求,運用直觀的材料,引導學生感受並歸納出“歷史悠久,文明厚重”的結論,培養學生運用歸納法學習地理的習慣和能力。

北京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明長城

明清紫禁城──故宮

天壇──明、清帝王祭天和祈福的地方

中國現存最大的陵墓群──明十三陵

雲居寺── 收藏 石經之多堪稱世界之最

圓明園遺址

傳統民居四合院

傳統民居四合院

傳統民居區──胡同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發言展示、評議補充,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出示材料:(可讓學生讀一讀)

北京是舉世聞名的古都,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宏偉的古建築、優美的園林和眾多的名勝古跡,居我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首,集中了許多人類文化的瑰寶,是我國的文化中心。據統計,北京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4個,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14個,其他確定有文物價值尚待確定保護級別的有4 000餘處。現已出土文物達10萬件之多。在眾多的文物之中,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故宮,有世界上七大奇跡之一的萬里長城,有中國現存最大的陵墓──明十三陵,有我國最著名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北海公園、香山公園及圓明園遺址公園,等等。具有歷代文化和藝術特色的古寺廟2 600多座,其中有歷史悠久的佛教古寺潭柘寺,有收藏石經最多、堪稱世界之最的雲居寺,有我國最大戒台的戒台寺,有我國現存最大的壇廟建築──天壇祈年殿,有居於全國第二位的祭孔古建築──孔廟,有以紀念民族英雄和傑出人物而興建的文天祥祠、於謙祠、袁崇煥祠、楊椒山祠等。還有近代現代名人的紀念地,如魯迅故居、郭沫若故居、蔡元培故居、茅盾故居、齊白石故居、徐悲鴻紀念館、梅蘭芳故居等。

階段小結:

悠久的歷史傳承,厚重的文化積淀。

(承轉)作為國家的首都,今天的北京有著哪些特殊的城市職能呢?

(三)城市職能

探究活動:

依次觀察下列三組圖片,討論它們分別體現了北京哪些方面的城市職能?

設計意圖:落實課標要求,運用直觀的材料,引導學生感受並歸納出北京的城市職能,培養學生運用歸納法學習地理的習慣和能力。

人民大會堂是我國最高權力機構

──人大會所在地

中南海──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是我國最高司法機構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發言展示、評議補充,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小結: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肩負著對全國進行行政管理的職責。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國家體育場──鳥巢

國家大劇院

CCTV大樓

中國國家圖書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發言展示、評議補充,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階段小結:北京的文化 教育 事業非常發達,這里有包括北大、清華等全國頂級大學在內的上百所高等院校,有中科院、社科院等各類科研機構,有全國藏書最多的國家圖書館,有中央電視台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還有很多著名的國家級博物館、展覽館……因此,北京是全國的文化中心。

美國駐華大使館

俄羅斯駐華大使館

法國駐華大使館

2014年北京APEC峰會

外交部大樓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發言展示、評議補充,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階段小結:北京有眾多的外國大使館、國際組織代表機構、海外企業代表機構等,多次成功承辦大型國際會議,是中國與世界聯系與交流的中心。北京是國際交往中心。

板書:

1.政治中心

2.文化中心

3.國際交往中心

承轉:神奇的北京,美麗的北京,偉大的北京,今天正經歷著日新月異的發展與變化。

(四)現代化的大都市

探究活動:

自學教材39頁到41頁。總結:教材從哪幾個角度舉例說明了北京的現代化建設成就?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概括和提煉地理信息的能力。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發言展示、評議補充,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階段小結:

1.城市重點功能區的建設

2.現代化的立體交通網路的建設

3.城市環境質量的改善

4.傳統建築的保護

承轉:那麼,北京是否就完美無缺了呢?

(五)北京的尷尬──環境與發展

探究活動:

讀下列材料,談談你的感想,並為北京的發展出謀劃策。

設計意圖:落實課標要求,從環境與發展的角度看北京,引導學生思考“人地關系”這一地理科學的永恆主題,樹立科學、和諧的發展觀。

材料一:霧霾中的天安門

材料二:沙塵中的北京

材料三:保護?發展?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發言展示、評議補充,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註:霧霾、沙塵暴等問題的解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並不是單靠北京自己就可以解決的,因此,在學生探究和討論時,並不要求得出一個圓滿的結論,只要能體現“人地和諧發展”的觀念就應該給予肯定。)

課堂小結:隨著北京現代化步伐的不斷加快,發展與環境(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做到二者的和諧共存和良性互動,如何使社會與自然可持續發展,是擺在人們面前的重大課題,也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課後作業:

1.搜集資料,說明北京現代化發展的成就。

2.搜集資料,說明北京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還存在哪些矛盾。

七、教學反思

課標要求運用資料說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點、歷史文化傳統和城市職能,並舉例說明其城市建設成就。

從教材的編寫來看,本節內容並沒有像一般區域地理那樣按部就班,而是把“古都”作為切入點,試圖從古都有利的自然條件出發,探究北京的自然地理特點,從而承載課標中“運用資料說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點”的要求。這種編排,很好地體現了探究性學習的思路,但也同時給教師教學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搜集相應的資料,創設探究的情境。

除“自然環境”以外,北京的“歷史傳統”“城市職能”“現代化建設”等內容多以感性知識為主。看起來很簡單,幾乎沒什麼可“講”。因此,提供典型的、直觀感性的材料,由學生去感受、歸納、總結,就成為必然的選擇。

課標中對北京的表述是放在“認識區域”中的“環境與發展”部分,這本身就隱含著“從環境與發展的角度看北京”的要求。但這一節不是純粹的環境教育課,通過認識北京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學生能夠提出建議並通過彼此碰撞交流獲得相應的思想感悟即可,在課堂上我們沒有必要讓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必須達成一致。引導學生感受、思考環境與發展的關系,辯證地分析北京未來的發展方向,走“保護環境和經濟發展”並重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樹立和諧發展的人地觀,是這一節我們要讓學生達成的重要的學習目標。

鑒於以上認識,筆者大膽地重新整合了教材內容,做了一定程度的增刪,完成了上述教學設計。

八年級地理北京重要知識點

1、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是首都北京的符號,故宮、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號,“鳥巢”“水立方”是現代北京的符號

2、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

3、北京的位置: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4、北京的城市職能: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5、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先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城中體現歷史文化傳統的四合院、胡同、牌樓等也令人流連忘返。

6、北京故宮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現為故宮博物院。

7、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

8、南鑼鼓巷是我國唯一完整地保存著元大都里坊風貌的傳統民居區。

Ⅲ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讀圖說明歐洲西部地區的范圍、位置;在地圖上找到主要的國家及首都,說明本區重要的地理環境特徵。

2.通過圖表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工業上的差異,說明製造業在本區工業中的主導地位,讀圖說明本區工業區的分布特徵。

二、過程與方法

學會運用地圖、統計圖表說明歐盟在本區內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本節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以及對地理信息的提取、歸納、推理、對比及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2.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樹立人地協調的發展觀念。

3.使學生從歐洲西部區域經濟聯合發展的成功經驗中獲得啟示。

教學重點

1.歐盟對世界政治、經濟的影響。

2.歐盟主要成員國及分布。

3.歐洲西部工業區的分布。

教學難點

1.眾多國家的名稱及分布。

2.各種圖表的判讀與分析。

教學方法

依據本節教材的特點,緊扣新課標要求,在整體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制定適合具 體學情的教學目標,以媒體輔助教學法、引導啟發教學法為主,適時補充各種圖文資料,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習興趣。布置學生課前搜集有關歐洲西部的各種資料,培養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課堂上給學生展示的機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注重合作探究法、圖

導圖練法、讀圖分析法、總結歸納法等學法指導,使學生通過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解決相關問題。

課前准備

教師:查詢最新網路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自備歐洲旅遊勝地圖片若干張,自製歐洲西部空白輪廓圖。

學生:根據導學案的要求,預習課文。歐洲西部氣候圖、歐洲西部政區圖、歐洲西部的一些風景圖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展示歐洲西部美麗的風景區景觀圖片。

教師:我們通過等媒體看到了美麗的歐洲,大家還都看到了什麼?

學生:看到了法國埃菲爾鐵塔、挪威的峽灣風光、荷蘭風車、羅馬古斗獸場?? 學生踴躍回答,教師評價。

教師:大家說的都很好,我們不但看到了歐洲西部的美麗,也看到了歐洲西部的富足,那麼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歐洲西部?想不想到歐洲西部一游?如果我們要去歐洲旅遊,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備呢?

二、新課學習

1、工業密集,發達國家集中(時間15分鍾)

(1)地理位置

教師:結合圖8.14(歐洲西部在世界的位置圖),讀圖分析相關問題。

①請描述一下歐洲西部的海陸位置。

②找出穿過歐洲西部重要的緯線,北極圈位於歐洲西部的哪個位置,判斷其主要的溫度帶。

學生預設回答:歐洲西部北臨北冰洋,南臨地中海,西臨大西洋,位於歐洲西半部。主要位於北溫帶和北寒帶。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獨立自主的讀圖分析和歸納總結,明確歐洲西部的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

(2)國家首都

教師:讀課本53頁圖8.16(歐洲西部的國家圖),找出歐洲西部的下列國家,並識記其首都,完成下面的連線題。

瑞典倫敦

芬蘭柏林

英國斯德哥爾摩

法國馬德里

比利時 巴黎

德國羅馬

西班牙 赫爾辛基

義大利 布魯塞爾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篇2

【課時安排】

建議本節安排1~2課時。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1.引入新課

(1)由啟發性問題引入新課:關於我國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學生對這一「話題」已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各種各樣的看法。由啟發性問題直接引入新課,一方面可通過學生發表意見,在學生思考討論中形成活躍的教學氣氛,另一方面也是引入人口觀點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2)由與世界面積和人口大國的對比中引入新課:可聯系以前學過的世界地理的知識,提問世界人口總數,世界前十位人口大國和前五位面積大國,再與我國人口和面積數值進行計算和對比。例如算一算中國的人口數分別是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中國在世界上人口1億以上的國家中的排位,中國與印度在人口國情方面的異同點,從而說明我國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對中國人口最多的印象。

2.轉折深入

(1)結合課本「我國人口的增長(公元初~2000年)」圖,說明人口增長折線圖的繪法,引導學生從圖中分析出我國在1578年後和1949年後兩個人口增長高峰,特別是1949年後人口增長過快的特點。

(2)學生基礎較好的學校可進一步分析:從以前學過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分析,補充說明解放後我國人口增長快的.主要原因是經濟文化發展,醫療衛生條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壽命延長,同時人口出生率長期保持較高水平。

隨後,聯系正文的「話題」,引出1970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59%(特別是1960~1970年,某些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高達3%以上,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 000多萬,超過澳大利亞的總人口數1 875萬);我國1999年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88%,每年新增人口1 200萬(接近荷蘭的總人口數1 570萬,超過南斯拉夫、希臘、比利時、捷克、匈牙利、白俄羅斯、葡萄牙這些人口總數為1 000萬左右的歐洲國家),近30年少生2.5億人(接近美國總人口數2.78億),僅撫養費一項就為社會節約開支約3萬多億元。說明70年代以來,我國實行/Article/Index.html>計劃生育使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的事實,並分析由於人口基數這個人口「分母」太大了,每年凈增人口數很大的事實,突出「人均」觀念,從而使學生明確我國人口基本國策的重要意義,教育學生自覺地執行與宣傳我國人口國策。

(3)提出人多好不好的問題,展開討論,啟發學生明確人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人口數量的發展要與經濟發展相協調,與環境與資源相協調的人口觀。再由學生聯系實際,結合課本活動教材,舉例說明我國人口基數大、增長過快所帶來的突出的人口問題,以及晚婚晚育對人口增長的影響。

3.組織學生分組活動

學生基礎較好的學校可印發一些資料,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分析我國的人口構成和人口素質。例如利用「中國文化程度構成百分比變化」「中國人口文化程度的構成」「中國每10萬人中各種文化程度人口的增長」圖表,說明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素質正在逐步提高的事實,加強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教育。還可以舉例說明我國四化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加速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對人口素質提出更高要求,而以上圖表反映我國人口中大學、中學文化程度的百分比數值還不高,再依據「中國各省(區、市)文盲、半文盲人口比」圖及「各省(區、市)人口的文化素質」圖,分析我國文盲、半文盲仍占較大的比重,各省區文化素質有較大的地區差異,說明進一步提高我國人口素質的重要性,並結合人口教育的宣傳圖片,教育學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建設祖國打好基礎。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教學目標

讓學生知道地球是個不規則的球體,地球與赤道的平均半徑以及赤道周長

通過設計探討地球形狀的滑動和相關事例,用簡單的方法證明地球的形狀

激發學生探索地球奧秘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受到科學史和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

地球的大小

教學難點

地球形狀的認識

教學具器材

地圖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課前:[歡迎畫面]自製歡迎畫面:世界地圖和一個小姑娘探究頭像及歡迎詞:歡迎你進入地理知識殿堂!(製造一個研究地理學科的學術氛圍,利用文字和女孩頭像使氣氛嚴肅而不失親切。這對剛剛進入地理學習的學生來說很重要,他們有了被尊重的感覺,也激發他們熱愛地理科學,願意學習地理學科的願望。)

(二)新課講授

上課:歡迎大家進入我們的地理知識殿堂!作為一個地球人,你合格嗎?(老師親切地說,配合黑板文字進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據課堂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設計1到5個有關問題,在考察學生的同事引入教學,下劃線處是連接內容。)

1、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是什麼形狀的?

2、小時候你是否想過「地球是什麼形狀」的問題?

3、現在你認為地球是什麼形狀的?你能舉出相關事實進行說明嗎?

4、你怎樣用數據描述籃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這些問題可以指定學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討論回答,回答的過程就是談話過程,是師生交流過程,學生討論過程,也是從生活升華到科學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來源於生活,地理學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問題1:太陽是圓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陽是球形的結論;月亮看起來不同時間形狀不一樣,實際上也是球體,至於為什麼不一樣,有的學生也許能夠說出來,說不出來也不要緊,告訴學生以後我們會研究;星星是點狀的,其實也是球形的,只是因為離我們太遠,就縮小成點了……

問題2:實話實說,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觀察。

問題3:球體,這點學生已經知道,為什麼呢?不同學生獲取這一概念的來源不同,可以任由他們敘說,重在激發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追問:如果只是根據你觀察的現象,你認為地球是什麼樣的?平的……古人也和你們有同樣的想法,圍繞地球的形狀問題,不同地區、不同階段的學者曾經提出過不同的主張。下面我們了解一下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

引申總結:哪些證據可以說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遠——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圓的。

3、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個球體。

學生朗讀《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根據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請同學們談感受,各抒己見,引導學生明白下列道理:

Ⅳ 地理讀圖題命題意圖怎麼寫

圍繞出題人出題重點考察的內容而寫,包括題目地點地圖坐標、地圖地形面貌、相鄰鄰國的位置以及鄰國的貿易經濟發展,這些都是地理圖圖命題意圖的考點。

Ⅳ 教案的設計意圖如何寫

教案設計意圖怎麼寫?
教案意圖按照以下四點進行設計:

第一,教計是把教理轉化為教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閱讀全文

與地理教案中設計意圖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