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在地理課上運用信息技術

如何在地理課上運用信息技術

發布時間:2023-08-08 07:03:30

㈠ 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地理教學中

一、地理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是教師的需要:
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地理教育必須具有超前意識,必須緊跟科技發展的步伐。地理學科具有具體性、形象性、使地理教學不但要考慮科學性、抽象性、還要經常考慮藝術性、直觀性。 數字化的學習改變了學習的時空觀念,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給從事地理教育的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面對新的挑戰,教師應該做到:(1)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2)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3)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法。 再說,現代網路技術的發展,不僅從手段上改變了現行地理教學,更深刻地影響著教育觀念的變革。信息技術將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以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水平和滿足自身不斷增長的需要。地理新課程要求教師由重「教」轉向重「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自主地探究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求教師應從單一的教學方式向多樣化,現代化的教育信息技術,改變原來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方式,充分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將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現代教育技術能加速知識傳播和應用,促進教學過程的優化和個別化,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目前,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職業水平還很不高,尤其是在農村學校更是如此。近幾年來,經多方努力,雖出現了一些優秀的教學軟體,但難以應用到實踐中去,其主要原因是各科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意識還比較差,計算機應用水平不高,從而在教學中很難輕松的利用軟體。地理教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其本身就是教師理論素養的一種體現,顯現出教師對教育、教學、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對課堂教學的理解、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感悟、對學生背景的了解。地理教師應該以先進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作為指導,樹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理解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的設計理論。可以說,提高各科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意識和職業水平已經成為當前最為緊迫的問題。

二、地理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是學生成長的需要:

1、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它的快速發展及素質教育的推進,不僅為改革傳統地理教學模式提供了新的途徑,而且現代信息技術的交互特徵增強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與能力,對增進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素質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以計算機輔助教學為中心的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的發展和普及,給中學地理教學帶來一場革命,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介入地理教學活動後,其固有的超文本閱讀,信息量豐富,交互性強,反響快速,貯存量大,集圖形、文字、聲音、動畫、圖像於一體的現代信息技術的特點。巧用信息技術,變抽象為具體,運用多媒體的直觀性、可使教學內容由虛變實、化靜為動、化復雜為簡明,極大的豐富了地理教與學的活動,為學生主動參與地理學習,探索地理知識和交流合作提供廣闊的空間,對地理教與學的方式的轉變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2、為培養創造性的學生提供條件: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由於能提供良好的界面。形象直觀的互動式學習環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行協商會話。協作學習、能提供圖文聲像並茂的多種感官綜合刺激、有利於情景創設和大量知識的獲取與保持、還能按超文本、超鏈接方式組織管理學科知識和各種教學信息、還有利於發展聯想思維和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和發展、及促進學生關於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是非常有利的。這種教學模式由於強調學生是認知過程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因而、有利於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有利於創造性人才的培養、這就是其突出的優點。
3、利於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現行考試制度,除了強調考查學生的學科能力,還注重考查學生學科間的綜合能力。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還注重:①學科內容的滲透、交叉與綜合;②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學以致用;③人與自然、社會協調發展的現代意識。基於以往我們學習知識的特點是范圍專一的,結構組合是線性的,而現代信息技術提供高速大容量的信息匯聚,也為這種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提供了可能。這樣,有效地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學習能力等綜合能力。
4、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掌握信息技術的能力和「讀、寫、算」一樣是一個人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網路是信息的總匯,學生一方面可以根據自身特點有目的的學習;另一方面,可以讓他們下載、列印一些對學習有幫助的材料。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說明在信息快速傳播的今天,學會如何獲取知識比學會多少知識更為重要,如何收集處理信息比單純的記憶更重要。我們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即主動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有效地對信息進行處理和創新的基本能力,將成為學生在未來社會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 地理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效果
現代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整合,即提高了課堂效率,又使地理課堂教學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為了適應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廣大地理教師應當努力學習並掌握現代教學手段,尤其多媒體計算機的使用,為地理教育教學工作服務。
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因材施教,體現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有利於多種教學策略的實現,深化學科教學,提高教學效益。因而新課程地理教材的突出特點是教材的多媒體化、教學的個性化與自主化、情景的虛擬化和地球的數字化,初中地理教材的這一特點決定了現代信息技術運用於地理學科教育的重要性及發展的必然性。在一般地理教學中的困難得以解決,如: (1).地理教學板書、板圖、板畫內容豐富,復雜多樣,在有限的黑板上難以充分展示出來,通過多媒體課件可以用活地圖及圖文資料。教材如果以將聲音、立體圖像及文字進行多媒體化,不僅能實現教學的交互性,而且能解決教師在一般課堂上完成內容豐富的板圖、板畫需要耗費很多的時間的問題。 (2).地理教學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觀事物的發生、發展和演變的規律,同時還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徵、生產發展以及人地關系等問題。要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這些知識,多認識客觀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徵,多了解各具體國家生產建設的發展狀況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學手段難以實現,而採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能更生動形象的表現。 (3).地理教學中我國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內容豐富,素材多,但生動活潑、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畫面少。一般情況下難以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完成德育任務。但是計算機網路選擇豐富的內容和素材可以很好地完成。
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與中學課程的整合是至關重要的。然而, 隨著課程整合實踐的深入、必將提高師生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必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大提高教學效率、進而推動地理教學改革的進程。

㈡ 如何使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有機整合

教育技術日新月異,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本學科的知識,更要掌握一定的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怎樣實現信息技術與傳統地理教學的有機整合,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的重要課題。我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談談我對二者整合的點滴看法。
一、信息技術與地理整合的必然趨勢
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廣泛而深入的應用,已經成為目前教育發展與改革的一個顯著標志。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高科技時代,傳統的教育已經不適應信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現代技術手段成為迫在眉睫的引用工具。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越來越廣泛地被運用於教與學之中,對教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整合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
二、信息技術與地理整合的誤區
信息技術於地理教學在整合的過程中存在不少誤區,其中最為突出,最為普遍的是以下兩大方面:
1.變傳統「滿堂灌」為新式「滿堂灌」
傳統「滿堂灌」的教法,大家都知道,而這種新式「滿堂灌」主要表現為使用現代教育技術來呈現過量的繁雜的信息:一幅接一幅的圖片,一段再一段的文字,一個又一個的動畫,甚至圖文聲像紛至沓來,令學生目不暇接,學生也只是被動地接受,何談學生的主體性?這不正是新式的「滿堂灌」嗎?
2.教師成了專職的放映員、解說員
實際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教師把所有的知識點、每一個活動甚至包括教師必要的知識講解,都通過圖像、文字、聲音顯示出來,課堂中教師很多時候僅僅充當放映員、解說員的角色,教師被課件牽著走。殊不知多媒體教學軟體無論製作多麼完美,也只是一種教學媒體,絕對不能取代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什麼才是真正的整合
當前許多地理教育工作者對信息技術與中學地理教學整合的認識就是認為如何研發適合中學地理新教學要求的課件展開教學,這就是整合了。這只是其中一個層面,另一個層面是如何為學生構建數字化信息平台,讓學生處在數字化環境之中,學生能夠把信息技術當成一種工具,能夠運用它來獲取、分析和應用信息,主動學習。例如在七年級地理上冊《人類的居住地——聚落》一課中,先根據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將一些地區的氣候資料變成數字化學習資源並展示這些地區相應的民居景觀圖及簡介),然後提出問題:「請說出黃土高原的窯洞、西雙版納的傣族竹樓和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根據需要解決問題,學生上網進行自主探索,將搜索到的信息進行加工,接著在信息化教學平台上進行交流、討論,各抒己見、取長補短,達成對這一問題的共識,再到全班,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進行班級交流(學生發言或通過網路平台演示),得出結論,實現意義建構(總結出民居與當地自然條件之間的關系)。我想這才是整合的更深層次的理念。
四、信息技術與地理整合的方法
1、因勢利導,適當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
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但是它往往不重視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和程度來選取自己學習的信息,選擇學習的途徑,確定學習的內容和數量,而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多媒體課件及網路教學最大的優點可以通過交互功能實現人機對話,通過對話學生可以逐步發揮學習的自主性,形成學習的主體地位。地理教學中圖像內容較多,如果能巧妙地使用交互特性進行教學,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多媒體及網路教學手段的使用一定要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的實情,現在不少學生連基本的閱讀理解能力都不具備,最好少用網路教學,否則大量繁雜的信息鋪天蓋地而來,學生往往會不知所措,一無所獲。較好的是可藉助多媒體的圖文聲像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隨後明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閱讀,尋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2、興利除弊,客觀認識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越性和局限性。
課件及網路教學固然有其它教學手段和教學媒體所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但其它常規媒體的許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視,如地理掛圖、投影的靜態展示功能,地理模型的直觀空間結構功能,錄像機、影碟機的操作簡單、快捷實用,板圖板畫的直觀、實用等,是多媒體課件和網路教學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比如,有關地球形狀的教學,初中生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差,難以建立起空間概念,無論是課件中動畫的地球,還是靜態展示的地球圖片、經緯網等,都不如拿個地球模型——地球儀,來得真切。選擇時要遵循的唯一原則就是:誰最能說明問題就用誰,千萬不可為了展示現代教育技術而進行多媒體網路教學。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無論什麼教學方式,都有其一定的適用性和局限性,關鍵在於如何揚長避短。
分享:

㈢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1.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地理學科知識涉及面廣,不僅有記實性知識還有很多理論性的知識,學生在學習時既感到枯燥又難以掌握,抽象性知識也不少,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感,從而對地理課不感興趣,甚至產生畏難的情緒,對知識的學習極其不利。利用多媒體技術進入地理課堂進行教學,通過製作地理教學軟體,使講授的知識具有動態感,圖文並茂 ,再配上音樂,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地理知識的學習上來。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實際中,我會讓學生動手操作多媒體課件,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會遇到一系列的實際問題,這會促進學生思考、探索,在不斷失敗中求得成功,比教師講解的效果要好得多。經常讓學生動手操作,不僅可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以提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甚至會迸發出創造發明的火花。比如我跟學生講解地軸、兩極、經緯度、經緯網等有關知識點時,有些學生弄不清楚。經多媒體技術演示,並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學生在課後自做一個多媒體課件。經過多媒體技術演示操作,學生不僅比較順利地掌握了有關的知識點,還向教師提出了不少在製作多媒體課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多採用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對培養創造性人才很有幫助。

2.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
地理教學的一大特點是要求學生把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實到地圖上,並能在空白填充圖上填寫出來。多媒體通過軟體控制,可把地圖任意放大、縮小,既能看到全圖,也可突出某個地點,做到點面結合,便於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如講到青藏高原,首先顯示一幅中國地圖;然後點擊青藏高原的位置,圖上出現青藏高原在中國的位置及其范圍,讓學生一目瞭然,再點擊放大,在高原上出現高大山脈,直觀地反映出"遠看是山、近看是川",雪山連綿、冰川廣布的景象;接著設計一些相關問題,讓學生在電腦上做練習,即時檢查學生是否掌握這部分內容。運用計算機教學,可根據教學需要,將要表現的地理事物由小變大、化遠為近,使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由快變慢或由慢變快,將事物的本質要素突出地展現於學生面前。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通過電腦動畫可以模擬板塊運動過程,以及演示板塊運移過程,解釋構造地震的成因、板塊構造學說等,把書本死的圖片,通過幻燈片或者動畫形式來展現,成為活靈活現的活知識,這將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3.運用多媒體技術,擴大課堂的容量
地理知識涉及的范圍廣泛,包羅世界各地、各民族,有眾多的地名、地理事物。由於時間和資金的問題,不可能學到什麼地方,就去到當地親身體驗。而單憑教材和地圖冊,學生覺得知識是抽象的,有時還因國外的地名多而弄得暈頭轉向,從而害怕學習地理知識。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該國家或地方的資料,讓學生感受那裡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跡,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把抽象的知識感性化,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該知識。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可使課堂生動、形象地再現生活,使課本內容與現實有機結合。使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形聲性、再現性和先進性的特點。它們主要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傳遞信息,可使學生真正做到眼耳並用、視聽並用,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比較容易,也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授中國行政區劃的內容,以前差不多要用兩節課的時間,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後,用一堂課的時間就可學完,還可進行相關鞏固練習,通過練習反饋的信息得知,學生已較好地掌握了這方面知識。運用多媒體技術,不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擴大課堂的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4.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發揮學生學習主導地位
多媒體是現代化教學工具,教學中可以提高教學效果。但是多媒體教學技術絕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靈丹妙葯,過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體的使用功能,致使學生感覺是看老師演戲,這樣反而達不到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技術只是一種教學手段,作為教師首先應當把握住多媒體技術地位和作用,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中一定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教師通過教學過程的設計和靈活多變的操作,使多媒體發揮最佳教學功能,避免出現,教師成多媒體課件的解說員學生成了旁觀者的現象。如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動畫教師講解"地球的運動"這一難點知識時,讓學生來播放利用電腦製作的模擬演示教學軟體:地球在自轉的同時,繞太陽公轉,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配上簡潔的解說詞,再輔以一些形成性練習加以鞏固,這樣師生互動進行別具一格的教學模式,學生注意力集中,印象很深,學得興趣十足,掌握得也比較牢固而且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5.多媒體技術使用要根據教學內容需要
在地理教學中並不是每節課內容都適合用多媒體,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應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處理好用還是不用,或是怎麼用的問題,避免出現由於學校的鼓勵而運用多媒體的"盲從"誤區。如在進行"三圈環流"的教學時,運用多媒體動畫不一定就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運用簡單幻燈片板書板畫更能夠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理解三圈環流的基本原理。地理教學中引入激趣的方法很多,利用時事新聞引入,利用生活實例、身邊的現象引入,利用名人詩詞、民間諺語、漫畫引入等,但都要講求科學性、針對性、適當性原則。如學習天氣系統時,可引用"鳳凰"台風對我國的影響;講述水污染時,可結合太湖綠藻事件、吉林石化廠爆炸事件,等故事性講述激起學生求知慾望;在水循環知識的學習中,讓學生先思考古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這一千古名句是否有科學性錯誤;在學習月相變化時,也可以用古詩隱含的知識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引用"楊柳岸曉風殘月"、"月落烏啼霜滿天,夜半鍾聲到客船",讓學生根據月亮變化規律,推測出大概是農歷何時;在分析垂直地帶性變化規律時,可引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來引導學生思考;等等。在分析環境、資源問題時,還可利用大家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漫畫,作為解決相關問題的引子,學生往往熱情高漲。因此在教學中,一定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不要一味追求使用多媒體技術,有時就是幾幅簡單的幻燈片就能達到提高學生興趣,達到教學目的的效果。

㈣ 如何找准信息技術用於地理課堂教學的切入點

找准信息技術用於地理課堂教學的切入點的方法: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時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因此,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找准切入點,創設與教學內容貼近的、豐富多彩的、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生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
2、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時運用信息技術現行的地理教材編印的地理圖形和圖表,其主要作用就是通過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繪圖來理解有關的地理概念以及形成知識與結論。可將靜態的圖形圖表和結論形成的過程,形象、生動、動態地展示給學生,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地理概念,又可以促使學生輕松地把握地理現象與原理的本質,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讀圖、析圖、繪圖能力,以及利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突出重點和難點時運用信息技術地理教學中的很多知識點都與地理空間位置相關聯,地理教學的難點往往就在於培養學生對地理空間位置的想像力,這種想像單靠教師口頭講解和比劃很難說透,而藉助信息技術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4、豐富學生感性認識時運用信息技術地理學科內容具有綜合性和地域性較強的特點,地理事物紛繁復雜,時空跨度大,且與人類生產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學習地理知識時,應該加強學生對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感性認識,以利於學生理解地理原理,探究事物的本質與規律。
5、藉助信息技術提高互動頻率就成為地理教學的必然手段。在地理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搭建互動平台,有助於增加互動的頻率,增加課堂容量,進而拓寬交流互動時空,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5、培養學生觀察力和創新能力時運用信息技術多媒體強大的演示功能把平面的地理圖像立體地展現給學生,動態地展現地理變化過程,生動形象地展示地理事物外部的形態和內部的結構,給了學生一個廣闊的視覺空間。

㈤ 怎樣把地理信息系統運用到教學中

淺議地理信息系統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
隨著地理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
新課改提高了對學生信息素養的要求。因此,

地理信息系統應用到地理教學中成為當代新型教師的重要任務。
本文筆者結合教學實際論述
了地理信息系統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字:
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教學

引言

伴隨信息時代的到來,
地理學岌計算機技術、
航天技術等進行有效整合,
誕生了一門新
興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簡稱

GIS
)是一
種以採集、
存儲、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與地理分布有關數據的空間信息系統。
它以地
理空間資料庫為基礎
,
在計算機技術的支持下,採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提供多種空間的
和動態的地理信息。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以及兩者間
相互關系的學科,實踐性,應用性很強。
中學地理教育的基本目標是傳授地理知識、培養地
理技能和提高地理思維能力。因此,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既可以根據課標適當地增加有關
GIS
的教學內容來開闊學生的視野,
又可以應用
GIS
改善地理教學,
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
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及其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1

GIS
的發展簡況

GIS
源於
20
世紀
60
年代,加拿大測量學家
R.F.Tomlinson
首先提出地理信息系統這個
概念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地理信息系統,
用於自然資源的管理與規劃。
後來,
美國哈佛大
學土地測量專業的一名學生
J.Dangermond
在其畢業論文中設計了一個簡單的
GIS
系統,並
在畢業後成立了
ESRI
公司,促進了
GIS
的發展。九十年代以後,隨著地理信息產業的建立
和數字化信息產品在全世界的普及,地理信息系統將逐漸深入到各行各業,成為人們生產、
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助手。由於國外
GIS
發展較早,其
GIS
教育體系也
相對完善:如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德國等都將
GIS
專業教育提到非常
重要的高度。這些國家在大學里許多相關專業,如建築、市政工程、林業、地理、城市規劃
等,都增加了
GIS
課程。我國
GIS

20
世紀
80
年代初開始起步,
90
年代才進入快速發展
階段。中學
GIS
教育更是屬於剛剛起步的階段。而實施
GIS
教育不僅是落實地理學科教育
的責任,也是落實教育本身賦予地理教育的任務。
GIS
教育中對學生信息技術的掌握、地理
研究技術的了解與應用、
地理區域系統思想的建立和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
以及地理問
題的分析與處理等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因此,筆者認為嘗試把
GIS
應用到中

2
學地理教學中勢在必行。

2

GIS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的迫切性

2.1
時代發展的需要

20
世紀
90
年代以後,伴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地理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
快,

GIS
引入中學地理教學中是信息時代的要求。
GIS
包含的信息大且更新速度快,
內容
豐富
,
能將大量的地理信息和理論結合起來加以儲存
,
供學生查詢和使用
,
使學生掌握最新的
地理信息和知識。

2.2
學科發展的需要

目前地理教學使用的相關參考書部分內容有些陳舊,
再加上受到客觀因素的制約,
不可
能做到及時更新,影響了地理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使用
GIS
進行地理教學,可以實現地理
資料與世界的同步更新,
讓我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其他國家的學科發展情況。
我國教
育部
2003
年頒布的《全日制高中地理課程標准
(
實驗
)
》已經把地理信息技術納入必修的地
理課程內容範圍,並把它列為七大地理選修模塊課程之一,並明確指出:
「強調信息技術在
地理學習中的應用,
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
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
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


2.3
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

新課標指出,教學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作為教學主體,
學生的情況存在很大差異。傳
統的教學方式很難關注全體學生的需要。
GIS
可以為學生提供互動的教學情境,
他們可以根
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相關地理內容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有所得。

3

GIS
在地理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3.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
,
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因是條件,內因起決定作
用。飢餓調動了人尋食的積極性
,
捕獵迫出了人們快速狂奔的能力。也就是說,需求是主觀
能動性發揮的最根本動因。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
激發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是提高教學質量
的關鍵。而興趣又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能夠驅使學生主動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學生
對高中選修四的旅遊地理內容很感興趣,
希望可以通過地理課的學習了解中國乃至世界的主
要旅遊景點,既滿足視覺享受,
放鬆心情,又可以了解不同區域的文化特色。但是基於課時
及教具的限制,學生期待的效果很難達到。當然,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便大大折扣。其實,
旅遊地理作為選修的學習,從內容的構成上充滿樂趣,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但拘於呈現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習效率的提高,往往形成低效或無效教學。
GIS
的出現解決

3
了這個難題——依據教材的主要內容並補充相關旅遊景點聯系交通、
住宿及文化特色等製成
GIS
旅遊地圖。較一般的地圖而言,
GIS
旅遊地圖可以為學生提供更詳細、更准確的信息:

⑴一般的旅遊地圖因圖幅面積的限制,只能呈現一些主要的信息,不能滿足不同人群
的各種需要。但
GIS
旅遊地圖藉助計算機技術的支持,表現出高容量的特點,學生可以根
據各自的需要有選擇性地進行讀取。

⑵一般的旅遊地圖以紙質形式出現,不易保存。長時間使用後,會出現摺痕、破損等
現象,使用年限短暫,影響學生的正常使用。
GIS
旅遊地圖藉助計算機存在,更易儲存。

⑶一般的旅遊地圖不能及時進行信息的更新,
有時會對學生產生錯誤的指示。
GIS
旅遊
地圖可以通過網路及時進行更正、修改,保證信息的真實性。

⑷一般的旅遊地圖有特定的圖例,
部分信息混雜在一起,
增加了學生的困難。
GIS
旅遊
地圖呈現方式直觀,
並具查詢功能,
學生可以進行相關信息的查詢。信息表現清晰,使用起
來方便快捷,節省了學生寶貴的時間。

3.2
有助於學生建立空間概念

地理是一門空間性強的學科,在地理的學習中,要求學生掌握主要的地理事物及空間
分布,
並形成空間概念。
但事實上,
地理課要反映的信息是極其廣闊和遙遠的,還有一些是
不可見的。
數量之大,表現之抽象,
學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信息都儲存在大腦中。如果只是憑
借教師的有限講解,
學生不可能從不同角度、
不同層次地對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進行深入分
析。
因此,
也就無法在學生大腦中呈現完整而清新的圖像,
不能形成牢固而深刻的記憶。


此我們在進行地理事物的空間分析時要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
很多信息都是以
地圖的形式出現。較純粹的文字記憶,地圖的記憶效果更好。
GIS
具有數據輸入、存儲,數
據操作和處理,
數據顯示和結果輸出,地圖制圖,
地理資料庫的組織與管理,空間信息查詢
與量算,
空間分析等功能,
可以用來處理具有空間特點的地理資料,
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
尤其是
GIS
的空間信息的可視化。它使學生對於在空間中的各事物的狀態有一個非常直觀
的感受。
無論是在屏幕上展示一幅可以無級縮放和信息查詢的地圖,
還是展示一幅三維的地
形模型,都使學生對現實世界空間關系的認識更為直觀、具體。由
GIS
顯示的空間信息的
可視化結果,
能夠幫助學生揭示空間關系、
空間分布模式和空間發展趨勢。
如高中地理教學
中要求學生理解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我們可以例證中國地形與氣候之間的關系來講述這個地
理原理:把中國地形圖與氣候圖疊加,讓學生先分析地形圖,
再分析氣候圖,最後把兩個要
素疊加起來進行比較,
即什麼樣的地形會形成什麼樣的氣候。
學生嘗試使用地形要素來解釋
氣候的形成。
比較容易的就是青藏高原由於海拔高形成特殊的高寒氣候。
如果時間允許,


4
們還可以讓學生來談談美國地形對其氣候的影響,
即學即用,
實現地理知識的遷移,
加深學
生關於地形對氣候影響的理解。

3.3
有助於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受傳統教育教學思維模式的影響,
目前絕大部分中學地理教師仍停留在課堂講述為主的
教學模式上,學生也只能依照教材,
鞏固所學知識,制約了學生與教師雙方的思維,對地理
的學科教育價值實現產生了一定的阻礙,
而且也有悖於新課程的教育觀念,

「整合教學與
課程」

「強調互動的教學」

「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
等。
地理課堂教學也存
在不少問題。
如:
教師向學生提問多,
而引導學生主動發問少,
輕視甚至抑制學生發現問題、
主動提問的意識和熱情;提出「知識訓練」型的問題多,而思維性、啟發性的問題少,量多
質差的「滿堂問」幾乎成為變相的「滿堂灌」
。學生的自主探究、發現、創新的意識得不到
應有的發展,情感、
意志、
精神境界等得不到應有的塑造和升華。也許學生雖能攻克試卷上
的一道難題,
而面對真實生活中的難題時卻不知所措,
面向未來紛繁復雜的大千世界將更是
茫然。
愛因斯坦說過:
「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應該是
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教學教育的研究者,課程建設者和開發者,是社會型的開放的教師。

GIS
引入中學地理教學是中學地理課程改革的有力工具。因為
GIS
既是教師的教學工具
也是學生的學習工具,教師和學生面對的課程將不再是簡單的教科書,
教師、學生、教材將
成為統一體,成為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GIS
在教師、學生和教材之間,將充當著橋梁和紐
帶的角色。
在學習過程中師生互動,
信息多向流動。
如我們在學生學習某些地理概念或原理
時,只提供他們一些事實
(
事例
)
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閱讀材料,或讓學生自己從學習生活和
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獨立探究,
自行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從而獲得
知識並培養發明創造能力的一種方法。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
我們不要把現成的東西交給學生,
而應在概念領域內,充分利用新奇、懷疑、困難、矛盾等引起學生的思維沖突,促使學生自
己動腦,去發現探索,對所發現問題和探索的結論由學生自己去做。首先,
我們根據學生的
水平,
確定探究型地理教學課題的探究類型。
課題研究以認識客觀世界和人自身的某一問題
為主要目的,
具體包括社會調查、
科學實驗和文獻研究等。
項目活動類主要是設計以解決一
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
如模擬設計某一條地鐵線路的活動等。
其次,
指導學生
設計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主要包括研究的具體步驟和計劃。
這是整個研究性學習的關鍵。

們可以根據學生掌握
GIS
技術的實際情況,結合預先課題或項目,引導學生逐步建立和修
正實施方案,
從而達到方案可行性之目的。
其三,
在實施過程中,
我們協助解決遇到的難題。
最後,開展研究性學習結題和展示成果。結題結果可能有不同情況,我們應引導學生對相

5

GIS
探究型學習進行經驗總結。

3.4
有助於學生實現個性發展

新課改指出,要關注學生的需求。既要實現學生的全體發展,又要實現學生的個性發
展。
GIS
可以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互動式學習環境。
GIS
製作的多媒體電子地圖不但
畫面清晰、
色彩諧調,
而且加上視頻和聲音的配合,
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較強的人機交互性。
學生通過操作
GIS
地圖進行自主學習,可以改變課程教材只是為教師講授提供藍本,學生
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
實現信息技術和地理課程內容的整合,
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可
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有選擇地進行學習,進行個性學習,建立屬於自己的地理知識框架。
GIS
可以實現人機互助,
個別指導,
有利於師生之間、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從認識主義
來說,
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學習的意義建構,
促進學生高水平的地理思維和學習活動。
理由如
下:一是學習者之間的交流、爭議、
意見綜合等有助於學習者建構起新的、
更深層次的對地
理事物的理解;
二是在合作學習中,
學習者的想法、
解決問題的思路都被明了化、
外顯化了,
學習者可以更好地對自己的理解和思維過程實施監控。
行為主義的觀點則認為,
學生看到同
伴們的成功,會提高他們自身的自我效能感。

4

GIS
在高中地理教學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4.1
師資不夠

GIS
發展至今,
雖然有很多成熟的軟體供教師使用,
但這些軟體大多功能龐雜且操作復
雜,
熟悉和掌握這些軟體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相關的計算機基礎。
這對於一般的地理專職教師
來說有些困難。
GIS
需要學校花費資金購買,地理教師學習和掌握又存在困難,這無疑會對
GIS
在地理教學的應用製造障礙。
因此,
亟待操作相對簡單的軟體出現,
來擺脫目前的困境。

4.2
教學需要的適度性

GIS
教學要根據實際教學環境採取分層次、
分地區、
分級別的有區別對待。
可以分為基
礎教學、拓展性教學、研究性教學等幾個層次進行。在教學方式上,要注意直觀,加強傳統
教學方式與多媒體教學、
參觀、
實習等教學模式的結合;
在拓展性和研究性層次上,要加強
學生的實踐能力、基本操作技能、系統設計能力的培養。

4.3GIS
教材的適用性

編制適合我國國情與學生特點的
GIS
教材,在教材中提供配套的練習,並建設相關網
站。學生使用起來既實用又方便。通過教材的重視程度加強社會對
GIS
在地理教學中使用
的關注,與世界接軌,縮小我們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㈥ 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有哪些

隨著現代化教育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成為當前教育界中的一個熱門話題,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教學領域中被廣泛應用。因為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有著傳統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優點,它直觀性強,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都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以下是我在教學實踐中得出的幾點體會。

一、信息技術與創境激情整合,激發學生主動探索

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突破時間、空間、微觀、宏觀的限制,將教學內容中的地理事物、情景、過程全部再現於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有利於學生理解地理知識、認識地理規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為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開辟廣闊天地。如「海路變遷」一節,播放驚心動魄的地震和火山爆發過程的影像資料,極大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喚醒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有的學生便問:「我們這兒能否發生火山、地震呢?假如發生怎麼辦?」我因勢利導地說「下面我們就來探究一下板塊運動與火山、地震的關系。」運用信息技術,能使課本中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復雜的地理變化過程,生動和直觀地演示出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學生思維的閘門得以適時開啟,有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收集、整合地理信息,營造合作學習氣氛

信息技術整合與地理教學中,可以全面提高學生感知信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不僅成為自主學習者,而且在學習中營造與他人團結合作、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從而為學生將來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終身的可持續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如在「中國民族」內容的教學內容的教學時,我提前讓學生以合作小組為單位收集關於各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等各種地理信息,上課時,各小組派代表向大家發布的所收集的信息。有一位同學說:「我是滿族人,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滿族人不吃狗肉的由來。」有的同學載歌載舞唱起《珠穆郎瑪》、《草原牧歌》等少數民族的歌曲。還有的同學收集了 1980年版的從一角到十元的人民幣,並向同學們介紹正面圖案的人頭像都是哪一少數民族的。通過信息技術把信息傳播給學生,讓學生收集身邊的信息,培養處處留心皆學問的良好習慣。通過相關地理信息的收集,擴大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交流等能力。在整合信息過程中,他們深深體會到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重要性,最終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學習資料的來源、認知的工具、合作交流的平台。

三、借圖、麴生情,培養學生愛國熱情

美麗的景色,動聽的樂曲,不僅可以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調動思維的積極性,還能借圖生情,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在地理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地理教材的優勢,運用信息技術,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配以相應的圖片、樂曲,將學生引入教學內容所講述的氛圍中,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愛國熱情。

例如,我在講述「中國的地形」、「中國的河流」時,先播放《歌唱中國》這首歌的 MTV,讓學生在音樂與畫面的交相輝映中感受到我們祖國的偉大,領略到祖國壯麗山河的畫面、鏗鏘的歌詞、激昂的旋律所表達的無比自豪之情,激發起學生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無比熱愛。然後對學生說:「你們想詳細了解我們偉大祖國的地形和河流嗎?」此時,學生的熱情高漲。然後,向學生展示我國五種地表形態,及長江、黃河等河流。使學生對我國千姿百態的地形、地貌的交錯分布及祖國山河的壯麗景象一目瞭然。從而激發起他們為祖國多彩的地形、地貌而感到驕傲,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達到借景生情的目的,真正的做到寓教育與教學之中,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總之,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整合應做到有機融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為學生終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㈦ 信息技術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隨著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走進課堂。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已經被很多教師所採用,它對克服教學難點、提高教學質量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我們也發現不少教師在把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時,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甚至走入了一些誤區。下面對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不要只一味追求信息技術的「技術含量」,而忽略了
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思想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而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重在其「實用價值」,並非其技術含量的高低。比如在教學課件的製作中,用一般Powerpoint等簡單軟體即可完成的課件就沒有必要非要採用其他更高級的軟體,只要達到預期的效果即可以。也可以發揮網路的優勢,使資源共享(現在的網路中可以搜索到大量的較實用的化學教學軟體)。但在實際應用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在製作課件,特別是一些課件的評比,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認為軟體越高級、會的人越少越好,把教學課件搞成信息技術成果展覽。其實這偏離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初衷。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畢竟只起輔助作用,在課堂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教師要認真鑽研心理學、教育學知識,運用最科學的教育觀念、教學思想去教書育人,刻苦鑽研業務,提高自己的教學水準。教師教學理念、思想的現代化,要遠勝過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所以,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僅對教師的計算機等現代化工具的應用水平提出了挑戰,同時,對教師的業務水平的提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難想像,一個教育思想落後、業務水平低下的教師使用信息技術,對提高課堂實效會有什麼效果。
二、忌濫用信息技術,忽略與學科的整合
所謂整合就是根據學科教學需要,充分發揮以計算機為主體的信息媒體的工具性功能,使其有機地融入學科教學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由於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意味著並不是所有的課型都能使用信息技術去輔助教學。現實授課中有的教師過多地依賴信息技術,特別是公開課,簡直成了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天下,也不管課堂內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術,更不顧信息技術的出現是否在恰當的時機,一味地追求信息技術的效應,結果事與願違。筆者曾聽過一節「原電池」的公開課,教師在用實驗演示了原電池形成後,應該讓學生思考其形成的過程,這正是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問題的好時機,而上課教師卻直接採用信息技術模擬了原電池形成電流的過程,講解得很仔細,感覺好像不錯,實際上反而限制了學生的思考,這就是信息技術使用的時機沒有把握好。還有很多的時候實際上沒有必要使用信息技術,用了反而多餘,使學生感覺教師是在演戲,無形中教師扮演了「解說員」的角色。此外,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由於信息技術的聲、光、電的綜合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長時間處於高度興奮狀態,也容易使身心疲倦。我們認為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與效益,其展示的知識內容必須與教學內容和課型相適應,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教學中特別是高中教學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已經達到相當的高度,有很多內容是學生能夠看得懂,或通過自學能夠掌握的,或其社會實踐和生活經驗已經具備了的,或只需要教師作簡單指導便能融會貫通。這部分知識是根本用不著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的,否則就會「畫蛇添足」或者是「殺雞用牛刀」。所以,信息技術在和學科教學的整合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多媒體信息技術,一是界面製作要乎和自然,切忌花、艷、亂;二是一定要適時適度,切忌頻繁濫用,否則其結果必然事與願違。(2)要根據課型選擇多媒體信息技術。新授課中使用信息技術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復習課則可選擇信息技術來擴大容量,濃縮教學內容,建立系統的科學認知體系,強化重難點。(3)要做到授課內容和信息技術的有機統一。要根據授課的內容而定,要和內容有機地結合,該用則用,不該用就不要勉強。使用時力求做到「五度」:時間上有寬度,活動上有廣度,氣氛上有熱度,內容上有深度,結果上有效度。
三、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能顛倒教與學的「主導」和「主體」關系
從目前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情況看,製作的教學課件無非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而製作的課件,另一種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而製作的課件。從應用的數量看,前者無疑居多,但這類課件的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實際應用中往往強調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用這樣的課件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就會減少,大部分時間處於被動接受狀態,因而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就難以發揮。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這一點是永恆不變的。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學輔助工具,為教學注入了活力,使長期困擾教師的某些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在教學中確實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學效果,但不能忽略學生的主體性,決不能由過去的「人灌」變為現在的「電灌」。如果信息技術的演示代替了學生的主動思考,一堂課下來看似什麼都有,學生的實際收獲卻不多,這正是課堂教學的大忌。作為教師首先應把握住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通過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靈活多變的操作,使信息技術發揮最佳教學功能,同時要從人與信息技術、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的關系人手,探討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基本教學規律和要求,使信息技術在教師的駕駛下有的放矢地發揮作用,
四、不能用信息技術手段代替實驗教學
中學中的不少課程如化學、生物等學科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日常的教學中,實驗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實驗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觀察、研究來獲得知識,它真實地再現變化過程,所以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而且在實驗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學生規范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電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在實際教學中,由於一些實驗有一定的毒性、危險性、操作的復雜性和成功率低等因素,有的教師往往採用信息技術手段,模擬實驗的過程或播放錄像等形式來進行演示。其實這根本無法達到實驗教學本身的目的。再逼真的模擬電無法和真實的實驗過程相媲美,而且這樣做也失去了實驗的「過程」意義。因此,我們認為,可以用實驗展示的現象或實驗,不適宜選用信息技術手段來替代。當然一些在課堂上無法完成的演示實驗或現象,以及在現有的條件下無法完成的一些實驗,如:化學中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原理、分子的有效碰撞.有機化學的反應機理等,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來模擬和展現,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是無可非議的,而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一定要注意,模擬和真實畢竟是有區別的,前者不能代替後者。
五、不能過分誇大信息技術的效果,摒棄傳統的教學手段
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中,有些教師把信息技術看成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靈丹妙葯,過多地追求和利用信息技術的使用功能,無形中摒棄了傳統的一些教學手段。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並不意味著摒棄傳統的東西,以往的傳統教學手段也有其優越的一面,在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時,不應忽視傳統的教學手段的作用。教師板書逐漸被計算機投影代替是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時的常見現象,由此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效應。在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我們發現很多學生不記筆記,問其原因,比較一致的回答是「來不及」,因為信息的轉化非常快,不少學生記了筆記就耽誤了聽課。教學中不少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時,為了擴大課堂的容量,把本來准備板書的內容,如化學方程式、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重要的結論、方法等都事先輸在了微機里,上課時直接投影顯示出來,這樣做看似節省了時間,但卻忽略了學生的接受和記錄,其效果事與願違。「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為傳統課堂教學象徵的黑板和粉筆,仍有一些地方是現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首先,黑板即時重現力強,隨寫隨看,可以較好地控制課堂節奏,內容也可以方便地增刪,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教學有時會有突然而至的靈感,這些靈感往往是教學藝術的動人之處,卻往往無法加到板書中去而生出許多遺憾。此外,好的板書有提綱挈領的作用,特別是化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尤其顯得重要,學生抬頭一看,便對本節課的重點一目瞭然。使用信息技術是為了輔助教學,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惟一途徑和手段,教學中不能為了信息技術而去使用信息技術,應針對教學內容採取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方式,合理地綜合和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手段,包括傳統媒體,取長補短。這樣才能發揮各種教學媒體的綜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我們只有適時、適度地把握好應用的各個環節,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果,不至於走入誤區。

㈧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

在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是新課標的主要理念。讓現代信息技術走入地理課堂既是課程改革的需要,又是當今網路時代的一種必然。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輕松突破地理教學重、難點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把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地理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使圖、文、音、像、影並茂,能把教學中抽象、深奧、靠教師講解、掛圖、板書講不清、道不明的重點、難點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聲音,將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同時,計算機多媒體能展示存在而又不能親臨實踐的地理景觀,可以展示地理現象的演變規律,從而使地理教學不受時間與空間、宏觀與微觀的限制,優化了地理教學過程;通過知識的形成過程的充分展現,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良好的環境,提高了教學效率。

㈨ 如何恰當運用信息技術整合地理課堂教學

當今社會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為了迎接新時代信息技術的挑戰,也為了每個孩子的發展,深入地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迫切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地理課程標准在基本理念、內容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要求教師在實施教學實踐活動中落實「注重信息技術與教學課程的整合」。同時,《初中地理新課程標准》要求「廣大教師要重視利用信息化課程資源、地理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手段優化和豐富地理教學,提高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要求教師「重視教學資源的建設和管理,形成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學校應加快校園網的建設,鼓勵教師和學生從網上獲取課程信息。」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絕大多數學校都配製了多媒體教室,這為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的整合提供了有利條件。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做為一個普通中學,我們學校的各科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也開展得如火如荼。經過近幾年調查研究發現,在我校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課程的整合過程中,老師們不但出現了整合認識上的誤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約了新課改的步伐,正是如此,我們必須要在校本教研中進一步思考信息技術和多媒體資源庫如何與地理課程進行有效的整合,以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下面就談談我對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整合的一些認識、看法和建議:
一、對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課程整合意義的認識和體會
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課程整合是指將把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到地理教學活動中,運用到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中,其目的是利用網路信息覆蓋面廣和計算機的高效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來打破傳統教學的局限,克服傳統教學的弊端,推動現代教育向前發展。在兩者的整合中,信息技術做為認知工具,就是要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實踐能力。要想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斷然離不開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的有效整合,這也是當今教育主題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術教育必須與其他學科有機整合的必然要求。
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教學有著天然的不可分割的依存關系,在當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勢下,改革就更加意義深遠和重大。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一方面為初中地理教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對地理教與學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信息技術提供了理解地理世界的平台,把地理知識變得更加容易理解,更加直觀形象,也使得地理問題越來越生活化;更使得地理教學生動活潑,讓學生真正從書本和課堂走出來。實踐證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之間的交互作用,創設地理學習環境,用錄像、影碟以及計算機軟體的方式呈現地理問題和地理現象,以視覺和聽覺的形式出現比以文本的形式出現使得地理教學更具有活躍性和直觀性,進而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學習地理的樂趣和價值。
初中地理新課程改革要反映信息技術所引發的變革,就必須在地理課程理念、地理課程的設置以及實施中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地整合。這種整合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師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有機融合」,最終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學習資料的來源、認知的工具和交流的平台。
二、對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整合的作用的認識和體會
現代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的整合是互為協作的關系,缺一不可。課堂教學應該在教師的主導下,各種教學方法相互協調,相互促進,信息技術的優勢才能真正發揮出來。經過研究發現,兩者的整合有以下幾個作用:
(一)、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一種由於機體需要而產生的穩定的內驅力,是構成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學習入門和獲得成功之間的「牽引力」與「粘合劑」,這就要求我們要寓教於樂,使教學活潑生動,情趣橫生,培養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快速提高學習效率。如:八年級下冊旅遊活動部分《美麗的西雙版納》的教學,我們可以把一幅幅色彩絢麗、景象逼真的自然風光、旅遊勝地的畫面展示在多媒體屏幕上時,學生的注意力便會全部集中於此。他們一邊「欣賞」這些畫面,一邊聆聽老師生動的講解,心中自然會充滿神奇的遐想和喜悅,會增強他們的求知慾。同時還可以利用「西雙版納」和「新疆地區」景觀的差異,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和分析,還能使他們獲得理性的判斷和規律性的認識。學生還願意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旅遊中獲得的知識與樂趣,這樣把知識性與趣味性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突出聲、像、圖等視聽效果,增強學生的參與性,從而能大大提高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有利於促進初中地理教學方式的轉變。
新形勢下的教學中可以創設直觀形象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或給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學習資源。眾所周知,許多地理現象無法或很難看得到,又不適合演示。如天體運動和火山地震等自然現象。採用傳統教學方式表現這些,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憾,還可能導致學生在聽不懂的情況下,「身在曹營心在漢」,教學效果不好。而計算機卻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可以彌補這一缺憾。教師可利用網路資源,設計自己的ppt演示文稿,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更直觀形象地反映地理現象,從而更易於觀察事物的變化;通過圖片、動畫化小為大,利於了解微觀事物,也可以觀察遠古地殼運動及生物變化,突破時間制約,觀察動態變化,認識發展規律;觀察整個宇宙及天體的運動,了解地理事物宏觀的特徵。例如:地球的公轉及其意義一直是地理教學中的難點,以往,教師只用一個地球儀很難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奧妙,而利用多媒體把地球的公轉、自轉、太陽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形象地演示出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現式學習的能力。
信息技術提供了豐富的網路資源,學生可以在其中搜索自己所關心的問題,比如關於環境問題的教學,教師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上網收集一些關於環境問題的現象、資料、圖片、視頻,鼓勵他們利用自己所學信息技術的知識,製作ppt文稿,提出自己的見解,解決問題的措施,從而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學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對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整合的有機整合途徑的認識和體會。
(一)、利用信息技術強大的承載功能,滿足學生多樣的學習需求。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學習之前就已經有了生活的經驗,他不是空著腦袋走進課堂的。所以在學習之始,我們應最大限度地喚起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同時新課程標准提出:學生的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生活化的,而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多媒體技術與網路技術可實現對地理教學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它們管理的信息不僅是文字,而且還包含圖形、圖像、聲音、視頻等媒體信息。通過這些載體,可以極大程度地增大課堂信息容量和提高教師控制教學信息的靈活性。多媒體以及網路技術,給學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觀教學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學習方式,加快學生的理解進程,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例如,學習《長江》的內容時,我們可以播放長江的某一段影視片段,悅耳的聲音、美麗的畫面、優美動聽的解說,學生很快就會身臨其境。一方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學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課堂來,讓學生覺得既輕松又新奇。又如七年級下冊中講到《日本》時,經濟的發展是最重要的知識點,這時,我們可以選擇播放《岩松看日本》的精彩片段,啟發學生討論,這樣學生參與積極,在不知不覺中就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讓學生身臨其境,零距離接觸地理知識,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地理的情感體驗。
(二)、利用信息技術呈現形式的活潑新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
新課標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主體地位。地理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索學習。信息技術如同一個龐大的知識匯聚點,匯聚並貫穿了眾多人們的智慧與結晶,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資源庫。用信息技術來進行地理教學,將會擴大學生的信息量,豐富學生的視野,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模式,它使課堂形式靈活多樣化,豐富多彩,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這種學習方式,有利於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刺激思維,還讓學生豐富了地理學科的知識,豐富了課堂。例如:「澳大利亞」有很多特有生物,如鴨嘴獸、考拉、鴯鶓等,在探究澳大利亞特有生物生存原因這個重點時,可以利用flash動畫模擬大陸漂移運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澳洲獨特的地理位置的形成原因,從而揭示古老生物之謎,同時又可利用cai課件展示一段鴕鳥、考拉的生活片段,使學生清晰地觀察它們的生活獲得感性認識。
(三)、利用信息媒體強大的交互功能,完成自我建構過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此時,我們可以利用信息媒體強大的交互功能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倡導新型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現代教育技術提供的互動式學習環境中,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學習。例如在學習《世界的海陸分布》的內容時,教師課前利用flash製作「大洲大洋拼圖軟體」,主要目的是用來考察和訓練學生對大洲大洋空間分布以及相互位置關系的認識。在軟體中,可以首先設立了幾條重要的經線和緯線,製作了各大洲的圖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大洲大洋位置的了解,將大洲拖動到相應的位置,然後再把大洲和大洋的名字拖動到相應的位置。通過這個軟體的使用,使學生更熟練的掌握大洲和大洋的空間分布,為以後世界地理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利用已有的知識和計算機收集資料並展示學習成果,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在信息化環境下學生從傳統的被動接受、機械訓練中解脫出來,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他們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從而更好地完成自我構建過程。
(四)、利用網路無法比擬的優勢,讓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 。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演講者。學生往往是被動的聽,是聽眾。書本是學生學習的世界;而網路環境下的教學新模式,教師是課程內容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組織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學習的建構者。以網路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地理網路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網路中「超級鏈接」這一手段,通過對一些關鍵字建立「鏈接」,隨時從單個詞「鏈接」出去,轉到網路龐大的資料庫中搜索出相關的信息和背景資料,從而可以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例如,假設學校假期組織學生到澳洲參觀學習,可又不知道澳洲的地理位置,出發時衣服該帶多少,語言通不通,哪裡是澳洲人口最集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區,當地人有哪些特殊的風俗習慣,有哪些主要的城市?這時通過布置學生上網收尋有關澳洲的資料,然後讓學生歸納總結並進行網上交流,向大家介紹迷人的澳大利亞風光。學生通過上網不僅獲得澳洲不同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豐富了知識面,無形中還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五)、利用各類新聞媒體,適當運用時事新聞,進行地理教學。
現代社會瞬息萬變,與地理相關的事物時有發生,涌現出大量的地理信息,我們應該把這些地理信息進行歸類收集。在收集資料的時候,注意資料的新穎性、時代性和真實性,以及資料與地理學科的相關性。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各個環節充分運用地理新聞時事的最新動態進行教學,既可以作為地理課堂的有益補充,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大提高地理課堂效率。例如,在《東南亞》一節的教學中,就可以利用印度洋海嘯的視頻資料以及我國政府對該地區進行援助的圖片、資料和文字引入新課,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對該地區的地理特徵——火山、地震頻繁有了初步了解,又可以讓他們接受一次情感教育。
綜上所述,在
21世紀的全新教育形勢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定會帶來教育觀念、教學組織形式的又一次革命。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教學的整合,會改變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達到傳統教學模式難以比擬的良好效果,能加快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信息技術和地理學科的整合,還有大量值得探討的問題。我相信,只要信息技術運用得恰當,必定能為新課程改革"插翅添翼"。

閱讀全文

與如何在地理課上運用信息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