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愛鮮蜂的水果倉儲物流,是自己給商家供貨配送還是請第三方負責配送給商家
我: 什麼叫沒法配送 我這里不屬於關內市區嗎? 我: 你們自己的宣傳南山是可以我才下單的 我: 難道要為了收你們的東西搬一次家嗎 愛鮮蜂: 親,非常抱歉,小蜂蜂確實對於您當地的地理位置不太清楚,您可以嘗試更換一個您方便收貨的位置,並不是一...
『貳』 在湘潭怎樣去加盟京東便利店
需要在官方申請,通過後會有區域業務過來考察!
加盟京東便利店的優勢:
1、線上為線下引流:消費者通過電商平台下單,店員揀貨門店商品,快速送貨上門。
2、線下為線上引流:便利店承擔代購功能,消費者可在便利店訂購電商平台商品,送貨到門店,消費者提貨。
3、線上為線下供貨:便利店在線上下單,電商平台送貨給便利店,便利店陳列銷售。
4、便利店成為電商平台的配送站點,替代配送站功能。
5、品牌背書:電商平台為小店提供品牌背書,提高小店信任度,同時電商平台通過小店,影響小店周圍的消費者。
線上為線下引流
關於線上為線下引流,不僅大型電商平台有嘗試,各種創業公司也在這個方向奮進,比如愛鮮蜂就為小店提供快送工具,消費者在愛鮮蜂APP下單,小店送貨上門。愛鮮蜂曾獲得超過1億美金融資,但前段時間傳出裁員,傳出被惠民網收購的消息。
在送貨上門方面,由於便利店商品少,價格高,很難與電商平台競爭。筆者認為便利店送貨上門最大的問題是便利店商品太少,消費者選擇空間有限,所以客單價低,通常便利店客單價只有10-20元,而大賣場客單價80-150元,兩者差距較大。
從便利店揀貨,送貨上門,來回15分鍾,人力成本5元左右,如果便利店毛利率25%,則最少20元客單價才夠配送成本。所以,如果考慮到其他成本,客單價最少50元以上才能盈虧平衡,但消費者很難在便利店籌夠50元的商品。
目前餓了嗎、美團外賣、淘寶到家等都有商超頻道,個體超市很容易入駐這些平台,少部分願意付送貨費,享受送貨上門的消費者被這幾大平台瓜分。整合存量便利店送貨上門,這事難以成為獨立項目,難與綜合平台競爭。
線下為線上引流
線下為線上引流最常見的做法是在門店放一台觸摸屏的網購設備,消費者可在此設備下單,送貨到門店後消費者提貨。
現實的尷尬是很少有消費者用觸摸屏網購設備,因為基本人人都有智能手機,每家都有電腦或者平板,為什麼要到門店用陌生的觸摸屏下單了,這類需求實在太少了。
把便利店作為提貨點這事是可行的,但並不是指定提貨點就會成為事實上的提貨點,三通一達的快遞員已經發展了眾多提貨點,這些提貨點包含超市、物業、門崗和各種小店,並非某電商平台確立某超市是提貨點,它就變成了提貨點,要同時改變消費者提貨習慣,其難度可想而知。
線上為線下供貨
個體便利店的痛點並不在進貨,快消商品流通是充分競爭的行業,各種大小經銷商,批發商都在為小店服務。
在很多行業,並非規模大就有競爭力,為什麼個體超市遠遠多於連鎖超市,規模不經濟的現象隨處可見。京東要為小店供貨,面臨以下四個問題。
1、京東的倉庫距離個體超市遠,從總倉到站點,在從站點到個體超市,這個鏈條太長,其成本高於專業經銷商。連鎖便利店的商品從入倉到送店,成本占貨值3%左右,而京東商城的自營B2C成本是12%,連鎖便利店都是區域為王,在一個區域高密度開店,門店所有商品都從區域總倉進貨,高密度和穩定需求降低了供應鏈成本,而京東整合的便利店密度不高而且不能獨占供貨,所以其供貨成本很難降低。
如果小店從京東進貨,只選擇價格有優勢的商品,那麼配送量不穩定,這就很難做配送線路規劃,可能造成小店體驗不好,因為不知道何時到貨。
2、京東商城的商品用於零售,原則的先進先出,經銷商的商品是供貨,是快進快出,京東的商品周轉要40-60天,而經銷商的商品周轉只要5-10天,所以保質期和對毛利的要求兩者不同,同樣一筆資金批發商一年可周轉70次,而京東只能周轉7次,經銷商只需要京東1/10的毛利率就能賺同樣的毛利,而且經銷商商品的保質期平均比京東新35-55天,所以直接用京東商城的商品與經銷商競爭,處於劣勢。
3、個體超市不是一般納稅人,不需要增值稅票,在稅務成本上流通市場比KA市場成本更低。品牌商把渠道分為KA市場,流通市場和特色市場,KA市場指大賣場電商平台等大客戶、流通市場指批發市場,個體小店等商家,特殊市場指KTV、醫院和團購等。品牌商對三大市場的策略不同,KA市場供貨穩定,有專款促銷商品和市場費用支持,流通市場是現金結算,快進快出,如果電商平台把KA市場的特供商品放到流通市場,就形成串貨,這是品牌商的大忌,可能因此停止合作。
4、個體小店經營很靈活,其系統只管理商品價格,而不管理商品庫存,訂貨可能通過電話下單,經銷商有業務員上門服務,幫助小店理貨,下單,經銷商承擔了資金池、推新品、鋪貨、退貨和服務等功能,業務員要和小店店主建立關系,要幫小店解決問題,搶占黃金陳列位置。個體小店的靈活,決定需要靈活的對接,而這些都是京東很難做到的。
便利店成為配送站點
便利店成為電商平台的配送站點也比較難,電商的配送時效與便利店的配送時效很難同步,京東在上海,50個站點就能覆蓋全上海,如果用便利店代替站點,可能需要500個便利店,雖然最後一公里距離消費者更近,但總倉到站點的工作量增大了,而且如果便利店要配送的訂單太多,那麼便利店需要更大的面積,更多的人手,而便利店的成本遠高於配送站點的成本,並且爆倉的時候,一定會影響便利店的正常經營。
品牌背書
最後說說品牌背書,筆者覺得把京東的招牌放到個體小店,其實是對品牌價值的傷害。小店的形象太隨意,商品質量和服務都很難管控,特別是在農村市場,假貨現象嚴重,如果掛京東招牌的小店出現這些問題,很容易被媒體報道傳播,這對京東是傷害。
突破口暢想
便利店是成熟的零售業態,它在人流大的地方能滿足即時購物需求,在醫院、學校之類封閉場所也有價值。要把便利店與互聯網融合,要克服很多困難,並不容易。
筆者認為隨著近距離快送興起,社區便利店會受到類似盒馬鮮生這類新零售業態的沖擊。以前便利店滿足便利購物需求,大賣場滿足一站式購物需求,兩者涇渭分明。現在,盒馬鮮生倡導小包裝新鮮快送,30分鍾達到,其便利性已經不弱於便利店,畢竟從家到便利店購物,整個過程也要20-30分鍾時間。便利店一旦喪失便利的優勢,其價值就會大打折扣。所以,便利店在未來,會面對重塑和新價值挖掘的問題。
便利店要突破,要與互聯網融合,不是簡單的疊加電商平台,而是從場景角度思考,重構新零售業態。
比如筆者在前文「家樂福、沃爾瑪會被網上超市吃掉嗎?」中提到便利店重構思路,把此段節錄如下,拋磚引玉。
本套思路也是「重構」,網上超市與便利店(主營生鮮+水果+凍品)融合重構,產生1+1大於2的效果。
消費者用APP在網上超市購物,可在便利店(生鮮店)取貨,但不僅是把生鮮店變成網上超市的取貨點,而是兩種業態深度融合,具體解釋如下:
生鮮店布局及貨架改造,四周靠牆貨架頂部(1.7米-1.9米)留出網購訂單的存放和宣傳處,這樣不佔用生鮮擺放,而且有比較顯眼的宣傳效果;
生鮮店為線上引流,網上超市APP可預訂生鮮店現場售賣的商品,第一天預訂,第二天根據預定訂單選商品,結賬時可享受折扣。預定能降低耗損,提升銷售額,這是折扣讓利來源,這樣做主要是為APP引流,吸引生鮮店的顧客使用APP,預定水果同時可下單網上超市任何商品(對於門店的折扣損失,網上超市節省的流量和配送成本可適當補貼線下);
網上超市訂單包裝改變,放棄一次性紙箱,用塑料箱裝商品,每個訂單商品放到一個塑料箱中,每天集中配送到生鮮店,顧客取貨時,打開塑料箱,用塑料袋裝商品交給顧客。第二天總倉送貨到門店時,回收塑料箱。這樣做不僅顧客體驗更好,還能節省包裝成本,倉庫直接到門店,少了一次分揀過程,對商品保護也更好。
放商品的塑料箱用封條封口,用晶元(RFID)感應技術減少清點交接過程,每個塑料箱都有編號,塑料箱的狀態,所放商品對應訂單,都在系統中有記錄,更精準更省人力;(目前網購紙箱包裹由於一次性使用,所以難以使用晶元(RFID)感應技術,分揀和交接效率低,准確度低)
倉庫到門店集中配送,假如某門店今天有30個訂單,在倉庫配貨30個訂單,集中送貨到門店,和傳統網上超市配送相比,等於減少了最後一公里配送,降低配送成本;
商品到生鮮店後,APP有消息提醒,消費者可選擇到門店自提,或者另外付3元等門店集中送貨到戶,或者另外付5元讓門店精確預約時間送貨到戶,網上超市與生鮮店結合,能滿足消費者不同送貨需求;(實際上目前大部分網購訂單都沒有真正做到送貨到戶)
為什麼選擇生鮮店與網上超市結合?
一是因為大眾生鮮商品網上超市很難經營,線上線下經營商品不會沖突。
二是水果生鮮才是消費者最高頻的購物需求,如果消費者到大賣場購買生鮮水果,那麼消費者很可能也會購買超市其它商品,這樣消費者在網上超市購物的可能性會降低,「生鮮店+網上超市」能形成閉環,基本滿足家庭所有消費需求;
生鮮店和網上超市是相互促進的關系,消費者到生鮮店取包裹時,也會為生鮮店帶來客流,生鮮店本身的客流能轉化成網上超市的顧客。
生鮮店現場銷售的商品,可以通過總倉配送補貨,和網購訂單一起送到門店,這能降低生鮮店進貨成本。
總結這套思路,是網上超市與生鮮店融合重構,降低流量成本和履單成本,提升顧客體驗,也能為生鮮店帶來客流,二者結合形成閉環,基本滿足家庭所有日常消費。更多hi新零售。
『叄』 社區O2O平台發展模式和發展趨勢
社區O2O平台發展模式和發展趨勢
作者: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互聯網研究所 陸峰博士
(導語)2014年,社區O2O成為大鱷們的新方向和創業公司的發力點,從傳統社區服務商到互聯網勢力,各路人馬紛紛跑馬圈地,一場爭奪小區服務入口、整合社區服務資源的戰斗即將打響,社區O2O未來發展方向引人關注。
角逐「最後一公里」
移動互聯網催化社區O2O市場發展,促使社區服務實體和互聯網企業分別向線上線下進軍,圍繞「最後一公里」的角逐日益激烈。傳統社區服務通常由社區物業或外部商戶完成,服務效率低、標准不統一、問題較多,互聯網創業者也發現了社區服務中蘊含的機遇,紛紛試圖用「互聯網」的方式解決各類社區服務問題,家政、洗衣、餐飲和社區電商等成為熱門切入點。
在家政和洗衣服務方面,受互聯網思維影響,以阿姨來了、95081、榮昌e袋洗等為代表的公司,逐漸重視線上渠道的運營;同時,以e家潔、阿姨幫、雲家政等為代表的線上服務公司開始往線下走,提供線下配套服務。
在外賣餐飲服務方面,以林爸爸的菜、叫個鴨子、挑食等為代表的外賣餐飲品牌,也從由實體店完成加工外送等向互聯網拓展,通過互聯網吸引用戶,收集訂單甚至完成支付。除了直接送餐到戶,還有一批創業者針對有做飯需求以及想做但不會做的用戶,提供了更多的吃飯方案,代表有配送半成品食材的創業團隊青年菜君,直接按照用戶地理位置派發廚師上門做飯的愛大廚。
在社區電商方面,企業充分利用閑置資源,與社區周邊大型超市合作,利用超市的倉儲和供應鏈,再自行解決最後配送。這個領域參與企業種類較多,電商企業和物流企業通過內外部資源整合的模式切入,如京東、順豐等;互聯網創業者則通過社區信息和社交切入,如叮咚小區、好鄰居、小區無憂等。其中生鮮和生活用品配送方面,不乏1號店、本來生活、順豐優選、沱沱公社等電商,由於「最後一公里」仍是配送難點,出現了愛鮮蜂等模式更加輕巧的公司,藉助社區便利店的店主進行商品配送。
圍繞「最後一公里」,創業企業、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可謂煞費苦心,但總體來看,目前社區服務仍存在多方面的問題:一是社區O2O體驗有限。對於為數眾多的老年居民來說,線上購物遠不如下樓一趟方便,而且社區商店還能實現鄰里社交需求;二是社區服務監管存在天然難點。傳統服務項目場景里,消費和經營場所是統一的,經營者比較容易監管店內人員的服務質量,社區服務大多是服務人員上門,因此監管更難;三是盈利困難。社區O2O領域企業喧鬧,消費者冷靜,找不到真正釋放消費者潛力的模式,終將無法打開這片看上去很美的市場。
模式一:物流跨界電商模式。物流企業順豐依靠完善的物流網點和物流信息服務體系,實現從物流業向電商業的跨界邁進。順豐嘿客相當於社區網購便民生活平台,店內零庫存,通過海報、二維碼牆、觸摸屏等展示商品,門店整合了網購體驗、快件寄取、便民服務、金融服務等多項服務,這模仿了美國、日本和台灣等地成熟的「便利店+快遞」形式。嘿客電商與門店形成了完整的O2O閉環,其社區服務規范化和標准化做得成功,但實體店體驗能力有限,在同類商品比價方面,甚至遠不如網上商城方便。
模式二:電商布局社區模式。京東依靠其完善的電商信息服務體系,利用線上平台資源,實現了對社會便利店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繼與山西唐久便利開展O2O合作後,京東又與快客、好鄰居、良友等十家便利店合作,並在此基礎上推出2小時送達服務。京東O2O模式包括:「小店模式」——針對便利店、葯店,主打小店轉型線上賣場;「生鮮模式」——針對超市和大賣場主打冷鏈生鮮配送;「品牌專賣連鎖模式」——針對服裝、箱包、家居連鎖企業,主打上門試穿等增值服務。京東O2O服務優勢在於對社會資源的整合和把控能力,然而對於社區實體店的服務標准化推廣方面,似乎能力有限。
模式三:便民工程模式。貓屋依託政策優勢(深圳電子商務便民工程),通過直營和加盟等形式建立線下實體店,實現對物流企業最後100米服務的有效整合,並最終打造「500米生活圈」。與京東、順風等自提點不同,貓屋並無自持物流,而對接了順豐、四通一達等多家快遞公司。貓屋實行直營+加盟的雙重結構,直營為標准物流自提點+體驗店形式,而加盟則意在吸納不同行業的線下實體店加入。目前貓屋僅依靠政策資源,沒有線上資源整合平台,對社會資源整合能力極為有限,這也關繫到貓屋能否在其他地區復制推廣,一切還有待市場檢驗。
模式四:社區綜合平台模式。小區無憂通過核心物流自建和局部容納兼職的方式,建立起多點對多點的即時物流調配體系。小區無憂覆蓋上海眾多社區,駐點靈活並向周邊輻射10個左右小區,物流配送人員即小區住戶,通過在手機上安裝內部調度APP進行信息傳遞和記錄工作量。該模式是面向C2C服務的中間O2O服務,是一種分布式的協同共享服務,邊際成本得到了最大幅度的降低,社會資源得到了最優化的利用,然而分布式服務的服務規范化和質量依舊是困擾其服務能力提升最為核心的問題。
模式五:社區社交模式。叮咚小區採用線上APP與線下服務站相結合模式,主打社區社交,並廣泛對接第三方服務,實現社區服務供求信息對接。叮咚小區採取了黃頁模式,將大量社區服務信息集成至APP中,側重鄰里社交,實現二手交易、拼車、家政推薦、代繳水電煤及物業費、代收快遞、小區BBS等功能。該模式依靠輕量級的APP應用,滿足了社區服務供求信息對接需求,但對第三方服務資源的整合和把控能力極為有限。
模式六:微信店模式。好鄰居考慮到微信打開率更高、用戶黏性更強,因此開設微信店,依靠區域代理商,實現對第三方服務商資源的有效整合。好鄰居將用戶與第三方服務商有效對接,提供快遞、家政、就業、繳費、維修等社區服務,實現為商家引流。好鄰居模式充分依靠區域代理商的資源的整合能力,對區域代理商的把控將是未來業務發展的關鍵。
小生意大平台
社區O2O看似小生意,但是具備平台價值,將有平台級企業的爆發。未來社區O2O服務將是一個平台企業和線下服務企業多方合作共贏的市場,在平台企業的參與和推動下,社區服務資源將得到整合和優化,社區服務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和規范。
互聯網公司、物流公司與社區物業合作將創造出社區服務龐大的新市場。由於社區服務網點分散、單點服務量小、服務需求綜合化等天然特性,一個互聯網平台企業無法獨霸市場,未來社區O2O服務將是各方取長補短、合作共贏的局面。互聯網公司的優勢是擁有龐大的線上平台,線上資源整合能力強,服務規范標准,但是一旦涉及到線下,龐大的線下服務團隊、大量的資金投入都是軟肋。物流公司盡管有很多物流網點,但是其密度離社區服務網點密度相差甚遠,不能滿足就近服務需要。社區物業具有離社區服務對象近、網點密集等天然優勢,但是服務種類少、服務能力有限。依靠互聯網公司、物流公司的資本優勢和平台優勢,加大對社區物業服務的規范整合,社區服務市場的潛力將會被大大挖掘出來。
傳統社區便利店將淪為展示店、庫存店或配送中間環節,傳統的第三方社區服務資源將被電商、物流平台強力整合,社區服務將被統一和規范。目前的社區服務市場是一個服務者極為分散,服務內容極為不規范的市場。電商和物流平台企業參與社區服務後,目前的社區服務提供商不會全部消亡,而是在電商或物流平台企業大規模進軍之下被收編。雙方的合作,將促進線下社區服務提供商的服務得到規范和升級,服務效率更加優化。
由於社區綜合服務的特性,最初以垂直化服務切入的社區O2O服務企業,最終將被迫走向綜合化。披著O2O外衣的電商業務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細分化、垂直化,不過在萬人淘金的O2O浪潮中,垂直細分只是市場切入點,單個社區細分服務量小,社區服務綜合性更強,大多初期選擇垂直細分市場的企業最後都會走向綜合化。
(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肆』 武漢十薈團總部地址電話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9
『伍』 加盟京東便利店有哪些優勢
電商平台如何整合便利店,也有過很多嘗試,但目前基本沒有公認成功案例,京東宣布進軍便利店結果如何,目前難以下定論。筆者參與過某電商平台的便利店項目,感受頗多,本文總結分析電商平台整合便利店有哪些坑。
電商整合便利店的5個方式
目前電商平台整合便利店,大概有5個方式,分別是:
1、線上為線下引流:消費者通過電商平台下單,店員揀貨門店商品,快速送貨上門。
2、線下為線上引流:便利店承擔代購功能,消費者可在便利店訂購電商平台商品,送貨到門店,消費者提貨。
3、線上為線下供貨:便利店在線上下單,電商平台送貨給便利店,便利店陳列銷售。
4、便利店成為電商平台的配送站點,替代配送站功能。
5、品牌背書:電商平台為小店提供品牌背書,提高小店信任度,同時電商平台通過小店,影響小店周圍的消費者。
線上為線下引流
關於線上為線下引流,不僅大型電商平台有嘗試,各種創業公司也在這個方向奮進,比如愛鮮蜂就為小店提供快送工具,消費者在愛鮮蜂APP下單,小店送貨上門。愛鮮蜂曾獲得超過1億美金融資,但前段時間傳出裁員,傳出被惠民網收購的消息。
在送貨上門方面,由於便利店商品少,價格高,很難與電商平台競爭。筆者認為便利店送貨上門最大的問題是便利店商品太少,消費者選擇空間有限,所以客單價低,通常便利店客單價只有10-20元,而大賣場客單價80-150元,兩者差距較大。
從便利店揀貨,送貨上門,來回15分鍾,人力成本5元左右,如果便利店毛利率25%,則最少20元客單價才夠配送成本。所以,如果考慮到其他成本,客單價最少50元以上才能盈虧平衡,但消費者很難在便利店籌夠50元的商品。
目前餓了嗎、美團外賣、淘寶到家等都有商超頻道,個體超市很容易入駐這些平台,少部分願意付送貨費,享受送貨上門的消費者被這幾大平台瓜分。整合存量便利店送貨上門,這事難以成為獨立項目,難與綜合平台競爭。
線下為線上引流
線下為線上引流最常見的做法是在門店放一台觸摸屏的網購設備,消費者可在此設備下單,送貨到門店後消費者提貨。
現實的尷尬是很少有消費者用觸摸屏網購設備,因為基本人人都有智能手機,每家都有電腦或者平板,為什麼要到門店用陌生的觸摸屏下單了,這類需求實在太少了。
把便利店作為提貨點這事是可行的,但並不是指定提貨點就會成為事實上的提貨點,三通一達的快遞員已經發展了眾多提貨點,這些提貨點包含超市、物業、門崗和各種小店,並非某電商平台確立某超市是提貨點,它就變成了提貨點,要同時改變消費者提貨習慣,其難度可想而知。
線上為線下供貨
個體便利店的痛點並不在進貨,快消商品流通是充分競爭的行業,各種大小經銷商,批發商都在為小店服務。
在很多行業,並非規模大就有競爭力,為什麼個體超市遠遠多於連鎖超市,規模不經濟的現象隨處可見。京東要為小店供貨,面臨以下四個問題。
1、京東的倉庫距離個體超市遠,從總倉到站點,在從站點到個體超市,這個鏈條太長,其成本高於專業經銷商。連鎖便利店的商品從入倉到送店,成本占貨值3%左右,而京東商城的自營B2C成本是12%,連鎖便利店都是區域為王,在一個區域高密度開店,門店所有商品都從區域總倉進貨,高密度和穩定需求降低了供應鏈成本,而京東整合的便利店密度不高而且不能獨占供貨,所以其供貨成本很難降低。
如果小店從京東進貨,只選擇價格有優勢的商品,那麼配送量不穩定,這就很難做配送線路規劃,可能造成小店體驗不好,因為不知道何時到貨。
2、京東商城的商品用於零售,原則的先進先出,經銷商的商品是供貨,是快進快出,京東的商品周轉要40-60天,而經銷商的商品周轉只要5-10天,所以保質期和對毛利的要求兩者不同,同樣一筆資金批發商一年可周轉70次,而京東只能周轉7次,經銷商只需要京東1/10的毛利率就能賺同樣的毛利,而且經銷商商品的保質期平均比京東新35-55天,所以直接用京東商城的商品與經銷商競爭,處於劣勢。
3、個體超市不是一般納稅人,不需要增值稅票,在稅務成本上流通市場比KA市場成本更低。品牌商把渠道分為KA市場,流通市場和特色市場,KA市場指大賣場電商平台等大客戶、流通市場指批發市場,個體小店等商家,特殊市場指KTV、醫院和團購等。品牌商對三大市場的策略不同,KA市場供貨穩定,有專款促銷商品和市場費用支持,流通市場是現金結算,快進快出,如果電商平台把KA市場的特供商品放到流通市場,就形成串貨,這是品牌商的大忌,可能因此停止合作。
4、個體小店經營很靈活,其系統只管理商品價格,而不管理商品庫存,訂貨可能通過電話下單,經銷商有業務員上門服務,幫助小店理貨,下單,經銷商承擔了資金池、推新品、鋪貨、退貨和服務等功能,業務員要和小店店主建立關系,要幫小店解決問題,搶占黃金陳列位置。個體小店的靈活,決定需要靈活的對接,而這些都是京東很難做到的。
便利店成為配送站點
便利店成為電商平台的配送站點也比較難,電商的配送時效與便利店的配送時效很難同步,京東在上海,50個站點就能覆蓋全上海,如果用便利店代替站點,可能需要500個便利店,雖然最後一公里距離消費者更近,但總倉到站點的工作量增大了,而且如果便利店要配送的訂單太多,那麼便利店需要更大的面積,更多的人手,而便利店的成本遠高於配送站點的成本,並且爆倉的時候,一定會影響便利店的正常經營。
品牌背書
最後說說品牌背書,筆者覺得把京東的招牌放到個體小店,其實是對品牌價值的傷害。小店的形象太隨意,商品質量和服務都很難管控,特別是在農村市場,假貨現象嚴重,如果掛京東招牌的小店出現這些問題,很容易被媒體報道傳播,這對京東是傷害。
突破口暢想
便利店是成熟的零售業態,它在人流大的地方能滿足即時購物需求,在醫院、學校之類封閉場所也有價值。要把便利店與互聯網融合,要克服很多困難,並不容易。
筆者認為隨著近距離快送興起,社區便利店會受到類似盒馬鮮生這類新零售業態的沖擊。以前便利店滿足便利購物需求,大賣場滿足一站式購物需求,兩者涇渭分明。現在,盒馬鮮生倡導小包裝新鮮快送,30分鍾達到,其便利性已經不弱於便利店,畢竟從家到便利店購物,整個過程也要20-30分鍾時間。便利店一旦喪失便利的優勢,其價值就會大打折扣。所以,便利店在未來,會面對重塑和新價值挖掘的問題。
便利店要突破,要與互聯網融合,不是簡單的疊加電商平台,而是從場景角度思考,重構新零售業態。
比如筆者在前文「家樂福、沃爾瑪會被網上超市吃掉嗎?」中提到便利店重構思路,把此段節錄如下,拋磚引玉。
本套思路也是「重構」,網上超市與便利店(主營生鮮+水果+凍品)融合重構,產生1+1大於2的效果。
消費者用APP在網上超市購物,可在便利店(生鮮店)取貨,但不僅是把生鮮店變成網上超市的取貨點,而是兩種業態深度融合,具體解釋如下:
生鮮店布局及貨架改造,四周靠牆貨架頂部(1.7米-1.9米)留出網購訂單的存放和宣傳處,這樣不佔用生鮮擺放,而且有比較顯眼的宣傳效果;
生鮮店為線上引流,網上超市APP可預訂生鮮店現場售賣的商品,第一天預訂,第二天根據預定訂單選商品,結賬時可享受折扣。預定能降低耗損,提升銷售額,這是折扣讓利來源,這樣做主要是為APP引流,吸引生鮮店的顧客使用APP,預定水果同時可下單網上超市任何商品(對於門店的折扣損失,網上超市節省的流量和配送成本可適當補貼線下);
網上超市訂單包裝改變,放棄一次性紙箱,用塑料箱裝商品,每個訂單商品放到一個塑料箱中,每天集中配送到生鮮店,顧客取貨時,打開塑料箱,用塑料袋裝商品交給顧客。第二天總倉送貨到門店時,回收塑料箱。這樣做不僅顧客體驗更好,還能節省包裝成本,倉庫直接到門店,少了一次分揀過程,對商品保護也更好。
放商品的塑料箱用封條封口,用晶元(RFID)感應技術減少清點交接過程,每個塑料箱都有編號,塑料箱的狀態,所放商品對應訂單,都在系統中有記錄,更精準更省人力;(目前網購紙箱包裹由於一次性使用,所以難以使用晶元(RFID)感應技術,分揀和交接效率低,准確度低)
倉庫到門店集中配送,假如某門店今天有30個訂單,在倉庫配貨30個訂單,集中送貨到門店,和傳統網上超市配送相比,等於減少了最後一公里配送,降低配送成本;
商品到生鮮店後,APP有消息提醒,消費者可選擇到門店自提,或者另外付3元等門店集中送貨到戶,或者另外付5元讓門店精確預約時間送貨到戶,網上超市與生鮮店結合,能滿足消費者不同送貨需求;(實際上目前大部分網購訂單都沒有真正做到送貨到戶)
為什麼選擇生鮮店與網上超市結合?
一是因為大眾生鮮商品網上超市很難經營,線上線下經營商品不會沖突。
二是水果生鮮才是消費者最高頻的購物需求,如果消費者到大賣場購買生鮮水果,那麼消費者很可能也會購買超市其它商品,這樣消費者在網上超市購物的可能性會降低,「生鮮店+網上超市」能形成閉環,基本滿足家庭所有消費需求;
生鮮店和網上超市是相互促進的關系,消費者到生鮮店取包裹時,也會為生鮮店帶來客流,生鮮店本身的客流能轉化成網上超市的顧客。
生鮮店現場銷售的商品,可以通過總倉配送補貨,和網購訂單一起送到門店,這能降低生鮮店進貨成本。
總結這套思路,是網上超市與生鮮店融合重構,降低流量成本和履單成本,提升顧客體驗,也能為生鮮店帶來客流,二者結合形成閉環,基本滿足家庭所有日常消費。更多hi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