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三大丘陵名稱及地理位置分別是什麼
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
2、四大盆地分別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爾盆地、四川盆地、青海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
3、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4、三大丘陵:山東丘陵、遼東丘陵、東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兩廣丘陵以及浙閩丘陵)。
1、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布在中國境內的部分包括西南的西藏、四川省西部以及雲南省部分地區,西北青海省的全部、新疆南部以及甘肅省部分地區。內蒙古高原東起大興安嶺,西至馬鬃山,南沿長城,北接蒙古,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2、雲貴高原位於中國西南部,西起橫斷山脈,北鄰四川盆地,東到雪峰山。它包括雲南省東部、貴州全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和四川、重慶、湖北、湖南等省邊境,面積達30多萬平方千米。
3、黃土高原在中國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交界處,它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關中北部,北抵長城,主要包括山西、陝西北部,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內蒙古等省部分地區,面積40萬平方公里,佔世界黃土分布70%,為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4、塔里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位於天山山脈和昆侖山脈之間。南北最寬處520千米,東西最長處1400千米。面積約40多萬平方千米。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北部。盆地呈不規則的三角形,地勢東高西低。盆地中部有廣闊的沙漠,西北部因受海洋濕潤氣流的影響,降水略多。
5、柴達木盆地是中國三大內陸盆地之一,屬封閉性的巨大山間斷陷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柴達木盆地的平均海拔為4000米。四川盆地是中國著名紅層盆地,中國各大盆地中形態最典型、緯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位於四川省東部、貴州北部、雲南東北部,長江上游,面積26萬余平方千米,佔四川省面積的46%。
6、東北平原 東北平原位於我國的東三省境內,又分為松嫩平原,遼河平原以及三江平原三部分,是三大平原中面積最大的,達35萬平方千米,它被譽為黑土地,這里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是我國十分重要的糧食產區。
7、華北平原 也稱黃淮海平原,是黃河,淮河,海河沖積成的。華北平原以西就是黃土高原,只有一山之隔,因此近年來經常受沙塵暴的影響;另外,華北平原由於產業分布原因,空氣污染也比較嚴重。但是處於我國腹地,經濟較好,是重要的糧食產區。
8、長江中下游平原位於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省市,海拔在50米以下,由長江沖積成的,河網密布,水量充足,適於水稻等糧食生產,因此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9、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布在中國境內的部分包括西南的西藏、四川省西部以及雲南省部分地區,西北青海省的全部、新疆南部以及甘肅省部分地區。內蒙古高原東起大興安嶺,西至馬鬃山,南沿長城,北接蒙古,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10、雲貴高原位於中國西南部,西起橫斷山脈,北鄰四川盆地,東到雪峰山。它包括雲南省東部、貴州全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和四川、重慶、湖北、湖南等省邊境,面積達30多萬平方千米。
11、黃土高原在中國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交界處,它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關中北部,北抵長城,主要包括山西、陝西北部,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內蒙古等省部分地區,面積40萬平方公里,佔世界黃土分布70%,為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12、山東丘陵位於黃河以南,大運河以東的山東半島上,面積約佔半島面積的70%。它是由古老的結晶岩組成的斷塊低山丘陵。
13、遼東丘陵位於遼寧省的東南部,西臨渤海,東靠黃海,南面隔渤海海峽與山東半島遙遙相望,僅西北和北部以營口、鞍山、撫順、寬甸至鴨綠江江邊一線與遼河平原和長白山地相連,成一半島,面積約3.35萬平方公里。
14、雲貴高原以東、長江以南的東南地區,丘陵地貌分布最廣泛、最集中,統稱「東南丘陵」。其中,位於長江以南,南嶺以北的稱為江南丘陵;南嶺以南,兩廣境內的稱為兩廣丘陵;武夷山以東、浙閩兩省境內的稱為浙閩丘陵。
Ⅱ 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
三江平原於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匯流處,由於長期的構造下陷和三江的泥沙堆積,所形成的低窪平坦的平原。橫亘於中部的完達山脈將平原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是沼澤化低平原,面積4萬多平方公里,即狹義的三江平原或合江平原;南部是烏蘇里江及其支流與興凱湖共同形成的沖積一湖積沼澤化平原,面積8800平方公里,亦稱穆棱一興凱平原。合江平原三面環山,西為小興安嶺支脈青黑山,南為完達山支脈分水崗,東為完達山主脈那丹哈達嶺。
三江平原廣闊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濕氣侯,徑流緩慢,洪峰突發的河流,以及季節性凍融的粘重土質,促使地表長期過濕,積水過多,形成大面積沼澤水體和沼澤化植被、土壤,構成了獨特的沼澤景觀。沼澤與沼澤化土地面積約240萬公頃,是中國最大的沼澤分布區。濕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葉章、沼柳、苔草和蘆葦等。其中以苔草沼澤分布最廣,占沼澤總面積的85%左右,其次是蘆葦沼澤。土壤類型主要有黑土、白漿土、草甸土、沼澤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澤土分布最廣。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稱,在50年代大規模開墾前,草甸、沼澤茫茫無際,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動物繁多。開墾後建有許多大型國營農場,「北大荒」已變成了「北大倉」,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與此同時,本區生態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氣候條件惡化,早澇災害增加,風害加重,水土流失嚴重,珍稀動植物減少。今後應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促進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以防澇為主,澇旱兼治,搞好農田水利建設,建立沼澤景觀和珍禽、名貴魚種的自然保護區。
Ⅲ 華北平原和恆河平原的地理位置
華北平原是中國東部大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稱黃淮海平原。位於北緯32°~40°,東經114°~121°。北抵燕山南麓,南達大別山北側,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東臨渤海和黃海,跨越京、津、冀、魯、豫、皖、蘇7省市,面積30萬平方千米。
恆河平原西起亞穆納河,東抵梅格納河,北界西瓦利克山麓與印、尼邊境,南迄德干高原北緣和孟加拉灣。南亞東部的大平原。由恆河及其支流沖積而成,恆河下游段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匯合,組成下游平原與河口三角洲。西起亞穆恆河平原納河,東抵梅格納河,北為西瓦利克山麓與印、尼國界線,南迄德干高原北緣,面積約51.6萬平方公里。
Ⅳ 河套平原的地理位置
河套平原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橡數回族自治區境內。又稱後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賀蘭山,東至呼和浩特市以東,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爾多斯高原。又稱河套地櫻叢區。狹義的河套平原僅指後套平原。臨河脊如櫻區位於其核心位置,特別是烏蘭鄉勝豐村就稱為大後套。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寧夏的銀川平原、內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位於巴彥淖爾市南部。主體部分東西長約180公里,南北寬約60公里,總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