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地理位置是什麼
英國地理位置是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英國由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東北部分及一系列較小島嶼組成。英國由大西洋所環繞,英國的東為北海,南為英吉利海峽,西南偏南為凱爾特海,與愛爾蘭隔愛爾蘭海相望。總面積24.36萬平方公里。
英國的氣候特徵簡介。
英國屬溫帶海洋性氣候。英國受盛行西風控制,全年溫和濕潤,四季寒暑變化不大。英國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最低氣溫不低於-10℃。北部和西部的年降水量超過1100毫米,其中山區超過2000毫米,中部低地為700-850毫米,東部、東南部只有550毫米。
2. 日本與英國的地理特徵有什麼不同點
不同點:
1、氣候類型:英國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日本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工業發展條件及工業布局類型不同:英國是世界上發展最早的工業國,有較豐富的資源,而日本本國資源貧乏,靠進口原料和燃料發展工業。
2、農業發展條件:英國地少人少,農業以畜牧業為主,農業現代化側於機械化和生物技術,日本地少人多,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現代化側重於生物技術和水利化。
3、地形:地表崎嶇,以山地、丘陵為主(日本);高原、低山、丘陵和平原、山谷交錯分布(英國)。
4、植被:森林覆蓋率約占國土面積的2/3,植物種類多樣(日本);森林覆蓋率占國土面積的1/9,以草地為主,植物種類比日本少(英國)。
5、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峽谷、瀑布,不利於航行,但水力資源豐富(日本);河網較密,流量平穩,各河之間分水嶺不高,大多有運河相通(英國)資源:日本缺乏資源而英國有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
(2)英國地理特徵如何擴展閱讀:
英國和日本都是以工業為主的國家,農業在經濟中都不佔重要地位,許多農產品都需要進口。
日本需要從國外進口原料和燃料,出口產品.利用沿海多優良港灣的有利條件,形成了「臨海型"的布局形式; 但英國資源豐富,工業接近原料產地,具有明顯的「資源型」特點。
自然環境的區域差異,對各地區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響.使得各個區域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而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社會構成不一樣,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施加的影響不同。這說明,人類活動的差異也會導致自然環境的差異。
3. 英國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英國是位於西歐的一個島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共同組成的一個聯邦制島國。
英國屬溫帶海洋性氣候。英國受盛行西風控制,全年溫和濕潤,四季寒暑變化不大。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最低氣溫不低於-10℃,平均氣溫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區的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中部和東部則少於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為乾燥,十月至來年一月最為濕潤。英國西北部多低山高原,東南部為平原泰晤士河是國內最大的河流。英國終年受西風和海洋的影響,全年氣候溫和濕潤,適合植物生長。英國雖然氣候溫和,但天氣多變。一日之內,時晴時雨。
塞文河,是英國最長的河流,河長338公里,發源於威爾士中部河道呈半圓形,流經英格蘭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海峽。泰晤士河是英國最大的一條河流,流域面積1.14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8.9億立方米。
4. 英國的地形和地勢特點
英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其西北地區主要地形是高原;而東部和東南部則主要是低地,他們是整個歐洲平原(the Great European Plain)的組成部分。
英格蘭占據了大不列顛南面的最大部分土地,那裡地勢平緩,多為平原、丘陵和沼澤地。特別是英格蘭東部沿海地區,土地肥沃,適於耕種。
蘇格蘭多為山地、湖泊和島嶼,它擁有三大自然區:北部高地,中部低地以及南部山陵。不列顛最高峰尼維斯峰(Ben Nevis)便座落於此,高1,343米。威爾士亦是多山地區,6%的土地被森林轎手覆蓋,大閉螞嫌部分村莊以放牧為主。
北愛爾蘭北部為多岩石、荒蠻的海岸,曲折蜿蜒。其東北部多為高地,東南部為山區,而中部物擾則是低淺的盆地。 海峽與河流湖泊 。
5. 英國的地理概況是什麼
英國地理概況與英國文化
一、英國自然地理概況
(一)英國的國土資源
英國是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東北部及附近許多島嶼組成的島國。東瀕北海,面對比利時、荷蘭、德國、丹麥和挪威等國;西鄰愛爾蘭,橫隔大西洋與美國、加拿大遙遙相對;北過大西洋可達冰島;南穿英吉利海峽行33公里就到法國。
英格蘭全境面積為13萬平方公里,佔大不列顛島的大部分。這一地區自西向東分為4部分:以塞文河流域為中心的米德蘭平原;海拔200米左右的高地;倫敦盆地;威爾德丘陵。
威爾士面積有2萬余平方公里,境內多山、地勢崎嶇。威爾士境內有1/4的土地被列為國家公園及天然保護區。
蘇格蘭和其周圍的許多小島,面積共為7.8萬平方公里。全境均屬山嶽地帶,只有中部較為低平。
北愛爾蘭面積1.4萬平方公里,隔愛爾蘭海與大不列顛島遙遙相望。北愛爾蘭地區湖泊較多,英國的第一大湖--訥湖卧波其間。沿湖為平原。
氣候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最熱天(7月)平均氣溫為19~25℃,最冷天(1月)平均氣溫為4~7℃。英格蘭地勢較低,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西部、北部山區雨量較大,最高可達4,000毫米。
英國主要的礦產資源有煤、鐵、石油和天然氣。硬煤總儲量1,700億噸。鐵的蘊藏量約為38億噸。西南部康沃爾半島有錫礦。在柴郡和達臘姆蘊藏著大量石鹽。斯塔福德郡有優質粘土。康沃爾半島出產白粘土。奔寧山脈東坡可開采白雲石。蘭開夏西南部施爾德利丘陵附近蘊藏著石英礦。在英國北海大陸架石油蘊藏量約在10~40億噸之間。天然氣蘊藏量約在8,600~25,850億立方米左右。
(二)英國的氣候
英國位於北緯50度至60度之間,但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屬溫和濕潤的海洋性氣候。
英國全國一月份的平均氣溫約為4至7度,七月份13至17度。年降雨量西北部山區超過1000毫米,而東南部在六七百毫米之間。英國霧氣較重,主要是島國的潮氣所致。首都倫敦冬季河湖極少結冰,一月平均氣溫在4度(攝氏)以上;夏天則相當涼爽,七月的平均氣溫17度,早晚外出需加外衣。年降雨量約600毫米,雨量分布較均勻。至於倫敦過去常見的濃霧,並不完全是自然現象。由於重視環境保護,倫敦目前出現濃霧的次數已大大減少。
英國雖然氣候溫和,但天氣多變。一日之內,時晴時雨。多變的天氣也為人們提供了經常的話題,在英國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歡談論天氣。
受高緯度的影響,英國晝夜長短的變化特別明顯。冬季日短夜長,夏季則日長夜短。夏季是到英國旅遊的最佳季節。夏季日間長,活動時間多,而且溫度適中,天氣清爽,人的精神也倍感充沛。這個季節盡管也有雨,但一般不會連綿不斷,影響行程。
(三)英國的人口與民族
1.英國的人口
據2001年統計顯示,英國人口繼德國(8240萬)和法國(5920萬)後在歐盟國家中居第三位。
根據1995年統計,英國總人口為5860萬,人口出生卒為1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總和生育率為1.8。
1991年至2002年間,人口增長率為3.1%,其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大於死亡率。2003年出版的《英國2004》(UK 2004)一書稱英國2002年年中的人口統計數字為5920萬,官方估計到2026年英國人口可達6320萬。
2.英國的民族
從公元前一直到公元1066年法國的諾曼人征服英格蘭,英國歷史上曾先後有幾個民族到該島上定居。
伊伯利亞人:屬地中海種族。
凱爾特族: 第一批為蓋爾人,是蘇格蘭.愛爾蘭人的祖先,使用蓋爾語。第二批為屬凱爾特人的不列顛人,是威爾士人的祖先。不列顛遂
成為聯合王國國名的主體部分。
羅馬人:公元前一世紀來島。帶來了拉丁字母。
日爾曼人:公元5世紀中葉,日爾曼系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等侵入英倫。其中盎格魯人較為強大,稱該島為「盎格魯的土地(Angle-land),
英格蘭(England)一詞便源於此。盎格魯?撒克遜語言也是現代英語的祖先。原有的不列顛人則被趕到威爾士及英格蘭南部。現在的威爾士語便是不列顛的語言。
丹麥人:公元9世紀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地區。他們並非全是維金人。1016年丹麥人克努特徵服英格蘭。
諾曼人:諾曼底公爵威廉頗有名氣。他於1066年即位英格蘭王,確立了貴族制開始了諾曼底王朝。
二、英國人的風俗習慣
現在英國人更加註重生活質量,追求精神享受。重要場合穿著很正規,平時追求簡單、舒適的服飾。飲食式樣簡單,注重營養。英氣候溫和、濕潤,英國人喜愛陽光。平時喜歡自己動手做家務,酷愛運動,喜歡外出旅遊度假。另外英國人非常愛好文化活動,如閱讀書刊、寫文章、聽音樂會、看戲等,還喜歡養寵物。
(一)生活中的數字
在英國,成人平均每周22小時從事全日工作或全日教育,並以相同數量的時間用於家務勞動。而從事家務勞動的人的性別仍以婦女為最高。但婦女參加工作的越來越多。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婦女參加工作的比例45%。在非體力工作部門,婦女佔一半。而在服務行業,婦女則佔一半多,可謂"半邊天"!
英國家庭的消費額1990年至1997年間增長了75%(含通貨膨脹率)。而1998年二季度又比1997年上漲了2.8%。其消費格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1997年,居民用於娛樂和教育支出耐用品的消費增加了10%。其支出內容為購買收音機、電視機、電話、電腦和其它耐用品。這部分消費還用於租錄像機和音樂磁帶,購買文體用品,以及教育投資。1997年一般商品成本價上漲了4.4%,但個別商品如食品、酒精、燃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比例最高的當屬香煙。
由此可見,現在英國人的生活方式,更加註重生活質量,追求精神享受,並漸漸擺脫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
(二)追求簡單、舒適的生活
西服仍稱得上是英國的國服,但是,雖然上班族西裝革履,甚至在重要場合,男士著燕尾服,女士著低胸晚禮服,但是,很多老百姓日常喜歡穿休閑服,式樣簡單、舒服合體。
英國人的飲食習慣亦式樣簡單,注重營養。早餐通常是麥片粥沖牛奶或一杯果汁,塗上黃油的烤麵包片,熏鹹肉或煎香腸、雞蛋。中午,孩子們在學校吃午餐,大人的午餐就在工作地點附近買上一份三明治,就一杯咖啡,打發了事。只有到周末,英國人的飯桌上才會豐盛一番。通常主菜是肉類,如烤雞肉、烤牛肉、烤魚等。蔬菜品種繁多,象捲心菜、新鮮豌豆、土豆、胡蘿卜等。蔬菜一般都不再加工,裝在盤里,澆上從超市買回的現成調料便食用。主菜之後總有一道易消化的甜食,如燒煮水果、果料布丁、乳酪、冰激凌等。
(三)公園與綠地
英國氣候溫和、濕潤。一年四季適合各種花草樹木的生長。政府在制定市區規劃時,幾乎在每一個生活小區都專門規劃出一大塊綠地或公園,供人們休息或散步,為孩子們嬉戲提供空間。
由於冬季陰雨多霧,使夏天的太陽對英國人來說變的特別寶貴。在陽光燦爛的周末,假日,公園里,沙灘上到處躺滿了享受太陽浴的人們。更有英國人以把自己的皮膚曬成棕色發亮為時髦。
(四)自己動手做
英國人喜歡在周末假日里自己動手修繕房屋,製作傢具,裝修房間,修整花園。甚至自己製作陶瓷工藝品,幾乎無所不能。這不僅僅出於經濟考慮,而是把此看作是培養個人技能,陶冶個人情操,也是休閑的生活方式之一。通過自己動手做,能使自己的居室更加舒適,更具個性化。
(五)酷愛運動
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在1996至1997年間,有占總人口72%的男公民和57%的女公民,在4周之內,至少參加一體育運動。青少年參加校外體育活動的比例更高。
在眾多的體育運動項目中,騎自行車、踢足球、打司諾克球、打網球、游泳和滑旱冰鞋,是眾多男女共同愛好的項目。而每天散步兩英里或更長的距離,一直是流行的運動。
三、英國的首都、主要城市和港口
(一)英國的首都
英國首都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兩岸,距河口88公里,是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倫敦城 (亦稱金融城) 及周圍32個市組成,面積1650平方公里,人口700萬,倫敦始建於二千多年以前,公元四三年羅馬人佔領大不列顛島時已是重要的商業中心。十一世紀成為商業和政治中心,十八世紀為世界最大的港口和國際貿易中心。倫敦金融城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集中了全國最大的銀行、交易所和各種企業管理機構;西倫敦是王官、議會、政府各部門所在地,也是大商店、劇院和高級住宅區;東倫敦以下至河口為倫敦港區、船塢、碼頭、倉庫林立。希思羅機場是世界最大的航空港之一。一八六四年第一國際在倫敦成立,馬克恩和恩格斯曾在這里領導國際工人運動; 海格特墓地有馬克思墓。倫敦還有許多著名建築物,如倫敦塔、白金漢宮、西敏寺教堂、聖保羅大教堂、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等。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天文台1948年遷至倫敦東南96公里處)為地球經度起算點。
1.議會大廈(Parliament)
英國議會亦稱西敏寺,曾為英王室居所西敏寺宮。薩克遜王(Edward The Confessor,一O四二至一O六六年)至亨利八世國王(Henry VIII,一五O九至一五四七年)都曾在此居住。一五一五年西敏寺宮被大火燒毀。修復後,愛德華六世國王於一五四七年把該宮的聖?斯蒂芬教堂撥給下院使用。一八三四年該宮再次被大火燒毀,只剩下西敏寺大廳、教堂地下室等建築物。一八四O年,重建新西敏寺宮,即現在的議會。一八五二年維多利亞女王正式主持議會開幕儀式。現議會大廈為查爾斯?巴里爵士所設計。整個建築為哥德式。包括護宮河在內,總面積為12.5英畝。西敏寺大廳建於一O九七年。一三九九年,經理查德二世國王重修後保留至今。一九四一年希特勒德國轟炸倫敦時,該廳倖免於難。十三世紀至一八八二年,西敏寺大廳為英國法庭所在地,歷史上有不少名人曾在此受到審判,其中有湯姆斯?摩爾爵士(SlR Thomas More,一五三O年,英國政治家)、查理士一世國王(一六四九年)等。一九六五年邱吉爾逝世後曾在此停放遺體。議會大鍾造於一八五六年,以建造工程的第一名監督官本傑明•霍爾爵士的名字命名,叫"BIGBEN"(大本鍾)。原鍾重16噸多,鍾塔高320英尺。一八五七年該鍾出現裂痕,於一八五九年重新鑄造。新鍾重3.5噸。議會分上下兩院,上院座椅為紅色,下院為綠色,以示區別。每年十月底或十一月初,女王在上院主持議會開幕,宣讀政府施政綱領。
2.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是英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亦是世界上著名博物館之一。一七五三年,英議會通過法案,決定把大批重要文物收藏集中在一起。一七五五年購置了大英博物館現址,一七五九年首次以大英博物館名義對外開放。以後不斷擴建,從而使其呈現出今日的宏偉面貌。
該館原由全國考古和人類學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和英國出版物與繪畫收集博物館三部分組成。一九七三年,圖書館部分與英其它圖書館合並組成英國圖書館,在組織上與大英博物館脫離,但仍在大英博物館內保留四個圖書室和閱覽廳。馬克思曾在這里刻苦攻讀,為撰寫《資本論》搜集和抄錄了大量資料。馬克思讀書時使用的座位至今尚存。1897至1898年,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在倫敦蒙難獲救後,曾在大英博物館研究當時英國資本主義制度及經濟、政治、社會狀況,在此基礎上提出關於"民生主義"的理論。
博物館的主要展品是古代埃及、希臘、羅馬、西亞、東方和歐洲中世紀文物,以及各國鑄幣、紀念章、繪畫和人類學方面的文物等。東方館內藏有大批珍貴的中國文物,最著名的包括《女史箴圖》、宋羅漢三彩像、敦煌經卷和宋、明兩代名畫等。
3.白金漢宮(Bukingham Palace)
一七六二年英國王喬治三世購買了當時在現址上的一所房子作為私人住宅。一八二一年開始興建白金漢宮,從維多利亞女王登位(一八三七年)至今一直是英國國王或女王在倫敦的行官。如今女王的重要國事活動,如召見首相和大臣、接待和宴請來訪的外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接受外國使節遞交國書等都在該宮舉行。此外,來英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元首也在宮內下榻。
王宮由身著禮服的皇家衛隊守衛。富有特色的換崗儀式一般在每天上午11:30舉行。
王宮西側為宮內正房,其中最大的有"皇室舞廳",建於一八五0年,專為維多利亞女王修建。廳內懸掛有巨型水晶吊燈。藍色客廳被視為宮內最雅緻的房間,擺有為拿破崙一世製作的"指揮桌"。拿氏失敗後,法國路易十八將桌子贈送給當時英攝政王喬治四世。白色客廳是用白、金兩色裝飾而成,室內有精緻的傢俱和豪華的地毯,大多是英、法工匠的藝術品。御座室內掛有水晶吊燈,四周牆壁頂端繪有十五世紀玫瑰戰爭的情景。正中的御座是當今女王一九五三年加冕時和王夫愛丁堡公爵使用的,室內還保存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加冕御座和英王喬治四世加冕時使用的四張大座椅。宮內音樂室的房頂呈圓形,用象牙和黃金裝飾而成,維多利亞女王和王夫艾爾伯特親王曾常在此舉辦音樂晚會。
皇宮花園約佔地18公頃,為英王喬治四世所設計。園內有湖泊、草地、小徑,並有各種花草樹木。每年夏天,女王在園內舉行花園招待會,邀請全國各界代表、知名人士及各國駐倫敦的外交官參加。
皇宮南側為女王的美術館,館內收藏王室的藝術珍品,一九六二年起對公眾開放。
4.格林尼治天文台(Greenwich Observatory)
格林尼治位於倫敦東部泰晤士河畔,地勢險要。十五世紀三十年代英國攝政王羅斯特公爵在該處山巔建立了一個瞭望站。一六七五年,瞭望站被改建成皇家天文台。格林尼治天文台之所以舉世聞名,主要是因為院內有決定世界標准時間和時區的子午線標志(用銅條線標出),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一九五0年皇家天文台遷往新址後,該天文台劃歸國家海洋博物館,設有天文站、天文儀器館等,主要供展覽用。展出的天文歷史資料中有早期的天文望遠鏡、各國早期設計的時鍾、地球儀、渾天儀(其中不少是當時中國的製品,和很多天象發現的經過(如哈雷慧星等)。
5.倫敦塔橋(London Tower Bridge)
倫敦塔橋系泰晤士河上28座橋梁之一,位於倫敦塔附近。建於一八八六至一八九四年。因橋身由4座塔形建築聯接而得名。
倫敦搭橋的兩座主塔高140英尺,兩塔之間跨度為200英尺。橋分上下兩層,下層橋面可以開合,平時通車,橋椅開啟時可容萬噸船隻通過;上層為一條寬闊的懸空人行道,兩旁裝有玻璃窗,行人登橋可欣賞泰晤士河景色。
6.唐寧街10號(No 10Downing Street)
唐寧街10號建於1680年,18世紀以來為英國歷屆首相官邸和辦公處。唐寧街為17世紀後半葉由唐寧爵士開發建築的私人住宅街道,日前保留了四所住宅。1733年,英國王將10號辟為首相官邸。11號現為財政大臣官邸,12號是財政大臣的辦公室。
唐寧街10號樓內最有名的房間是內閣室,從室內可遠眺皇家禁衛軍的換崗儀式和聖?詹姆士公園。二戰期間,丘吉爾將地下室的一間房間用作餐廳。二樓有早餐廳、國宴廳、書房及第二會客廳.其中最大的為國宴廳。客廳內掛有名貴油畫,大部分借自博物館和畫廊。
唐寧街本來可自由出入。1989年後為防恐怖分子襲擊時,在街口設禁至今。
7.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紀號稱「篤信者」的英王愛德華建立 的。教堂的主要特點是大門處有一對塔樓。教堂自建以來,一直是英國歷代國王或女王加冕禮典和王室成員結婚的場所。英國歷代國王死後,大部分葬在這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許多名人死後,在教堂也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