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高一地理必修一有哪些課程

高一地理必修一有哪些課程

發布時間:2023-08-12 00:42:05

Ⅰ 跪求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內容

我只知道上海的:
高一上:自然地理:太空常識+自然地貌+礦物組成+地質結構+海洋+大氣
高一下:人文地理:世界文化圈+中國文化圈+地域文化特徵+工業產業+農業產業+3S系統

Ⅱ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隨著同學們進入高中,如何分配學習時間便是重中之重,該如何學好地理。以下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第一章

1、【天體系統的級別】

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2、【地坦祥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

①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

②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

③因為日地距離適中,地表溫度適宜(平均氣溫為15度);

④因為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地球能吸引大氣形成大氣層(氮、氧為主);

⑤形成並存在液態水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活動的標志:黑子、耀斑

(2)影響:影響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產生「磁暴」現象和「極光」現象;影響地球氣候。

4、【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①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②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③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的變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晝現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晝短,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夜現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④赤道全年晝夜平分。南半球的情況與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姿明遞減,此時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

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3)四季的變化(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著季節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季節變化的規律,形成了四季)

北半球季節的劃分:

3、4、5月為春季;6、7、8為夏季;

9、10、11為秋季1;2、1、2為冬季。

6、地球的圈層結構以地表為界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

(1)地球內部的圈層根據地震波(縱波、橫波)的特點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

地殼物質主要由岩石(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組成,上地幔的軟流層是岩漿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鐵鎳物質組成。

(2)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第二章

1、【岩石分三大類】

①岩漿岩(岩漿上升冷卻凝固而成);

②沉積岩(岩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作用下形成);

③變質岩(變質作用)。從岩漿到形成各種岩石,三大類岩石可以相互轉化,又到新岩漿的產生,這一運動變化過程,構成了地殼物質循環。

讓冊搏2、【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地質作用)】

(1)內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內部熱能,它表現為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質構造的類型有褶皺(背斜和向斜)和斷層(地壘和地塹)。

(2)外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趨向平坦。

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作用。

①流水侵蝕地貌(V型谷);

②堆積地貌(沖積扇、沖積平原和三角洲);

③風蝕地貌(風蝕窪地、蘑菇);

④風積地貌(沙丘)。

3、【六大板塊名稱】

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一般說來,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塊的交界處。

生長邊界——板塊張裂處,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邊界——板塊碰撞處,常形成山脈、海溝。

4、【大氣受熱過程】

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雲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雲層的反射作用最顯著。

③散射作用: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大氣吸收地面輻射並產生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雲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

5、【全球近地面有7 個氣壓帶(高低壓相間分布),6 個風帶】

(1)低緯度環流:

①赤道低壓帶:因為熱力作用形成,氣流輻合上升,易成雲致雨,形成多雨帶。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

②副熱帶高壓帶:因為動力作用而形成,氣流在30度緯度上空聚積而下沉,形成少雨帶(東亞季風區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亞的沙漠、北美美國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魯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亞大沙漠)

③信風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信風。

(2)中緯度環流:

④副極地低壓帶:由來自低緯的暖氣流與來自高緯的冷氣流相遇運動上升而形成。形成溫帶多雨帶。

⑤中緯西風帶:由副高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

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風,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風,習慣上叫西風,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區,在大陸西岸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歐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溫哥華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側、澳大利亞南端及塔斯馬尼亞島、紐西蘭等)

(3)高緯環流:

⑥極地高壓帶:因為熱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氣下沉,形成少雨帶。不過極地因為氣溫低,蒸發更少,所以極地屬於降水量大於蒸發量的地區,為濕潤地區。

⑦極地東風帶:由極地高壓帶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東北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風。

(4)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

①移動的原因: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動。

②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單一氣壓帶或風帶作用形成的氣候類型: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

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中緯西風帶)。

(6)氣壓帶、風帶移動形成的氣候類型:

熱帶草原氣候(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低緯信風帶控制);

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中緯西風帶控制)。

6、【常見的天氣系統】

①鋒面系統(冷鋒、暖鋒、准靜止鋒);

②氣旋(低壓)和反氣旋(高壓);

③鋒面氣旋。

氣旋是低壓,低壓系統在實際大氣中常會出現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壓槽,在低壓槽上形成了鋒面系統。鋒面與氣旋是一個整體(高壓系統是沒有的)。

7、【水循環】

(1)類型:海陸間大循環(大循環)、陸地循環(水量很少)、海洋循環(水量最大)

(2)各環節的名稱: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植物蒸騰

(3)意義:它使陸地水不斷得到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態;聯系四大圈層。

8、【洋流】

(1)類型:按成因分風海流、密度流、補償流;按性質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

①中低緯度——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順時針流動(與半球反氣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時針方向流動(與南半球反氣旋方向一致)。

②中高緯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南半球西風漂流,世界最強大的寒流。

△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夏季由西向東流,冬季由東向西流(夏順冬逆)。

(3)影響:

①對氣候的影響:

暖流起到增溫、增濕作用(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得益於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起到降溫、減濕作用(澳大利亞西海岸的維多利亞沙漠、秘魯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馬沙漠的形成都與沿岸的西澳大利亞寒流和秘魯寒流有關)

②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漁場的分布:寒暖流交匯處,給魚類帶來了豐富多樣的餌料;

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的交匯處;

紐芬蘭漁場——拉布拉多寒流與墨西哥灣暖流的交匯處;

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與高緯南下的冷海水交匯形成;

秘魯漁場——上升補償流使深層海水上泛,帶來深海的硅酸鹽類,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魚類的餌料。

③對海洋污染的影響:

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加快凈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圍擴大。

④對海洋運輸事業的影響:

順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拓展閱讀:如何復習地理

一、夯實基礎,構建知識體系

地理一輪復習一般以單元復習為主,是我們高中階段最後一次系統性的對地理基礎知識進行梳理。從近幾年的文科綜合試卷中的地理試題來看,高考考查的主幹知識主要有:

1.自然地理部分(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2.人文地理部分(人口與城市、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演變)。

3. 區域可持續發展部分(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區域的含義、區域可持續發展、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以及《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實驗稿)》的有關內容和旅遊地理、自然災害防治、環境保護三本選修內容。

面對這些知識點,有些同學認為就是「炒剩飯」,以前上課的時候老師都講過了,所以不能引起重視;而還有一些同學則指望著二輪復習再努力,也不重視一輪復習的課程。當然這兩種想法都是極不可取的,須知一輪復習的這部分知識更需要下功夫,要緊扣課本,全面復習基礎知識,才能不留死角;而對已考過、講過的知識點,也不能麻痹大意,要深入挖掘,鑽深研透,要轉換角度去思考,才能准確地了解其來龍去脈、適用范圍和條件。

所以說,地理一輪復習最終要將整個高中地理知識體系整理清楚,把知識間的邏輯關系在腦海中完整的構建起來,才能夠更好的銜接二輪復習。

二、學法轉換,培養地理思維

有人認為政史地三科中地理是最難的,在地理學習中按著一套固定的學法去學,貌似並不能學好地理的每一個知識點。究其原因,這和地理學科本身的性質相關聯。地理是一門文理兼修的學科。比如自然地理中的經緯線、太陽高度等知識點,就有著很強的理科性質;或者人文地理中的人口遷移、工業區位等知識點,又有著很強的文科性質。所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選修只採用一種復習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

自然地理知識較難,但規律性強,建議更多的採用理科的復習方法。一方面理解掌握地理規律,對基本概念等基礎知識做到瞭然於胸。另一方面加強練習,通過典型題和變式圖,結合區域實際,加強應用原理和方法的訓練。

人文地理知識理解不難,但內容分散,重點不突出,需要記憶內容多。此部分復習方法與策略要抓住下面幾點:1、統領人文地理知識,形成地理思維模式;2、結合區域特徵,善於將書本案例應用於習題中去;3、關注熱點,拓寬視野,學會運用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區域地理要求學生在腦海有一個完整的地球概念,能夠在經緯網中找到幾個易於定位的參照點,以構建一個可以比對相互位置關系的三維地球模型。區域地理的復習使得學生不僅要關注常見的自然要素,還要關注這些自然要素影響下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人文條件,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關聯成為學生地理思維的主線之一。

所以當一輪復習結束時,同學們應當做到有一個基本的地理思維能力。比如說當一個經緯坐標點給出的時候,學生的地理思維不僅會反映出這一點的位置,關於這一點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徵會源源不斷地展現出來,構建出該地的地理背景;然後結合地理背景學生甚至可以進一步深入的對該地某些地理問題的成因和對策作出相關分析和預測。

Ⅲ 有誰能告訴我高一地理學什麼

總共五本書
必修有三本,必修一(自然地理)是高一上期學,必修二(人文地理)是高一下期學,必修三(區域整治與開發)是高二上期學.高二下期開始復習區域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以及選修教材.選修一般選兩本,四川選的的是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和選修6(環境保護),各個省選修內容不一.之後就是高三的三輪復習.
自然地理主要是指自然方面:地球、大氣、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態、自然環境的整體與差異性.人文地理主要是指人文方面:人口、城市、農業、工業、交通、人地協調發展
區域地理就是在一個區域內對自然和人文兩方面進行分析,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以達到區域可持續發展.分析內容包括:位置、氣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資源、農業、工業、人口、交通、勞動力、政策、宗教等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

Ⅳ 高中地理主要講些什麼

必修科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可持續發展、區域地理。

選修科目:旅遊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環境保護。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冊),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理解重於記憶,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多做練習,重視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冊部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於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冊和選修教材一)和區域地理(選修教材二),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

(4)高一地理必修一有哪些課程擴展閱讀:

高中地理與初中的內容相差很大,初中多為「是什麼,在哪裡」,而高中是「為什麼」,尤其高一上冊的自然地理,學習時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理科思維,理解難度大,剛進入高中的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如學生對四季更替,邊遠地區鄉村學生對工業布局都缺乏感性認識。

進入高中以後地理中常識所佔比例較初中小了,但知識更深,更系統化,更加復雜,理解難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滲透的范圍越來越廣,學習地理需要的課外知識也多。

參考資料:網路-高中地理

Ⅳ 高中地理一共有幾個必修和選修每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我是課改區。一共三本必修,選修一本。必修一主要內容是自然地理,也就是太陽的直射,運動,地方時的計算。冷鋒暖風的移動,影響。氣旋的運動和影響。寒暖流的分布等。必修二開始是人文地理,就只是講一些日常的知識。比如地形,人口分別,什麼是城市化。產業分布,轉移。交通運輸工具,比較等。選修看你老師怎麼選。有旅遊,環境等

Ⅵ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內容是哪些呢

高一必修一地理地質年代表如下:

顯生宙

1、新生代

(1)第四紀

開始於1.806士0.005百萬年前。冰河時期,大量大型哺乳動物滅絕,人類誕生。

(2)新近紀

開始於5.332士0.005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類人猿出現。

(3)古近紀

(a)開始於33.9士0.1百萬年前。大部分哺乳動物目崛起。

(b)開始於65.5士0.3百萬年前。被子植物繁榮。


4、前寒武紀

(1)開始於630+5/-30百萬年前

多細胞生物出現。

(2)開始於2300百萬年前

藍藻、細菌繁盛。

(3)開始於2500百萬年前

成鐵紀(重要的滲猜盯鐵礦成礦期)。

(4)開始於3600百萬年前

藍綠藻出現。

(5)開始於3850百萬年前

地球上出現最早的生物——細菌。

(6)開始於4150百萬年前

地球上出現海兆棚洋。

(7)開始於4570百萬年前

地球形成。

閱讀全文

與高一地理必修一有哪些課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