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理大發現是什麼事件的直接結果
地理大發現的歷史背景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453年,東羅馬帝國首府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所攻陷,從此整個中東及近東地區,全部成了穆斯林的天下.由於君士坦丁堡的特殊地理位置,歐洲人從此不能再向他們的前輩那樣通過波斯灣前往印度及中國,也不能再直接通過這個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巨大港口來獲得他們日益依賴,且需求量巨大的香料.歐洲人必須找到一條新的貿易路線,直接從香料群島獲得香料的資源.
對新的殖民地和財富的渴望
很久以來,與中國、印度的貿易,一直是通過阿拉伯人作為中介的,而在整個歐洲,與阿拉伯人的貿易又幾乎都掌握在義大利的威尼斯和熱那亞商人手裡.在西歐,英國、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各國君主還有商人們都急切地希望能夠打破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的壟斷,自己前往印度、中國和香料群島等地,直接與當地人進行香料、絲綢等商品交易.
另一方面,由於當時歐洲的商品對於中國人、印度人而言毫無吸引力,導致了歐洲人只得用大量的金銀來換取香料和絲綢.長期的入不敷出,導致歐洲人對於獲取金、銀、寶石或者直接獲取香料等資源顯得十分感興趣.至此,那些出產這些珍貴資源的地區,便成了歐洲人獵取與互相爭奪的目標.
對未知世界的想往
最古老的倖存葡萄牙海圖,結果顯示探索達伽馬到印度.在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中,歐洲在公元15世紀以前一直扮演著一個次要的角色.而在同期亞洲創造出了更為繁榮的文化,幷將這一優勢不斷擴大.對於這個世界的發展而言,亞歐大陸及北非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超過了其他地區,這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內,亞歐大陸及北非的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僅僅局限於此.
而這個「世界」的兩端:太平洋西岸和大西洋東岸幾乎沒有過直接的交往,歐洲黑暗時期正是亞洲國家空前繁榮的年代.他們對彼此的認識也僅僅是通過7000餘公里的絲綢之路相互了解.這樣漫長的距離和通行這段道路所需要的時間,也扭曲了東西方之間絕大部分可供了解的資訊.
來中國的尋金熱
對於當時的中國而言,天圓地方觀念與地理中國中心是社會的標准常識.與之相對的歐洲,則是通過數世紀前成書的《聖經》與托勒密在公元2世紀成書的《地理學指南》(人們將它從希臘文翻譯為拉丁文——大規模被歐洲人了解的前提之一,則是在1406年).歐洲人通過《地理學指南》可以准確的了解他們憧憬的亞洲、北非.但對於世界的另一半,依然是一片空白.他們所知道的世界幷不比千餘年前的羅馬人甚至希臘人多多少.他們根本不知道有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的存在.雖然他們已經知道了印度與中國的存在,但是真正到過那裡的卻很少.13世紀末,馬可波羅與他的游記在歐洲掀起了對東方嚮往的狂潮:在馬可波羅筆下的中國、東亞甚至整個亞洲成為一個擁有空前繁榮的文化、遍地黃金、香料發達而強盛的區域.這引發了大量歐洲人一窺東方文明的願望.然而馬可·波羅前往中國時所途經的波斯灣對於歐洲人,特別是15世紀之後西歐人而言已經成為了禁區;雖然已經有人深信地球是圓的,但是他們對地球大小的估計,卻是完全建立在錯誤的數據的基礎之上的.當時甚至有人認為從歐洲往西至多幾周時間便可到達亞洲.
中國在這一時期的落後
中國在15世紀時將它的海上力量培養為用於符合其儒家思想的工具——將一 15-16世紀的西班牙大帆船隻龐大、技術力量先進的船隊賦予宣揚天朝國威的工具.這支准儀仗隊到達了中東、東非(現在有人聲稱他們發現了澳洲、美洲、南極洲——並早於麥哲倫一行環繞了整個世界,但這些說法並沒有足夠的證據使其成為主流思想).但鄭和的航行沒有將明帝國發展成為領土廣大經濟繁榮的國家:這支儀仗隊並沒有軍事使命,也沒有將它發展的貿易擴張為大規模的交往.大航海也因此消耗了明政府大量的財力物力.隨著明朝海禁的開始,亞洲失去了在技術上可行的遠望:發現新大陸和環游世界.
基督教傳教熱情——聖戰
六分儀圖解但是歐洲則走上了大航海時代的前台,有證據顯示維京的海盜們曾到過格陵蘭,並在加拿大設立了海盜據點.除了海盜活動.梵蒂岡的活動也成為促進遠航的要素之一: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探索活動多少有將基督教傳播到世界,並將異教徒轉化為基督教徒的想法,並且伊比利亞半島在歷史上曾多次被穆斯林國家軍隊進攻過,伊斯蘭教對伊比利亞半島的政治、宗教、文化形成的威脅是顯而易見的.這種政治、經濟上的擴張主義加上文化理念上的擴張要求令伊比利亞半島的航海家們對自己的活動堅信是上帝的使命,從而為遠航的心理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十字軍東征帶來的長年戰爭,中世紀的宗教裁判所等等這一切,導致歐洲人對於基督教產生了一種狂熱的感覺.很久以來,積極傳教便是基督教會特點之一.而且,為了使那些異教徒或不信教的人皈依基督教,人們總是會毫不猶豫地使用武力.尤其是那些剛剛戰勝了摩爾人的西班牙傳教士們,特別渴望將戰場上的勝利轉化成宗教上的勝利,將基督教帶出伊比利亞半島,帶出歐洲,傳向世界的每個角落.
西方航海技術的發展與先進
遠洋航行所需的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對於航海家而言,他們能夠在海上活動,除了宗教信仰以外,他們更多的是依靠來自各地的科技:由占星術發展的方向辨識、指南針,從穆斯林的獨桿三角帆船發展的大三角帆技術——這項技術將三角帆從橫帆的替代物轉化為推進船隻的重要附加物,還有本國發達的造船業才是在海上最可信賴的依靠.而在這些科技流傳至歐洲之前,沒有人會打算到世界「邊緣」去冒險,地圓說的出現打消了航海家從地球摔向地獄的擔憂.從12世紀開始,歐洲人便開始製造用於航海的大型船隻.1200年至1500年間,歐洲普通船舶的噸位普遍增加了一到二倍.在短短的幾個世紀之內,他們或是從阿拉伯人那裡學會了使用,或是自己動手發明改造了諸如羅盤、六分儀、海圖、三角帆、艉舵、三桅帆船等工具或技術,使得歐洲人擁有了在各種復雜氣候條件下進行遠航的能力.。。。。。。。。。。。。。。。。。。。。
㈡ 地理大發現是指什麼事件這一事件對世界市場的形成
太專業的術語我也不太會說 地理大發現就是達伽馬發現了印度 還有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 現在看來 印度次大陸(現主要是印度)現在已是世界經濟崛起的大國 將來市場潛力巨大 對世界經濟肯定有很大影響 美洲大陸 包括美國加拿大 當哥倫布踏上北美大陸 就已經把市場經濟帶到了北美大陸 而現在北美已成了世界經濟的核心 這個地位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改變的 世界市場如果沒有北美 那麼歐洲也不會很強盛 其他地區也不會強盛 所以 這樣看來 地理大發現對後來幾百年的世界市場還真是一個大的貢獻
㈢ 公元1500年前後的地理大發現,指的是什麼歷史事件
地理大發現是指在公元1500年左右,由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西歐國家引領的地理大發現,最開始的目的是為了找到一條通往東亞和印度的海上貿易路線,因為陸地上的通道被阿拉伯人鎖控制。這期間著名的任務有哥倫布和麥哲倫。地理大發現時期主要大事件如下:
1488年2月3日,迪亞士受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委託出發尋找非洲大陸的最南端,進入非洲南端的莫塞爾灣。他並發現了非洲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與西南端的好望角。這意味著進入印度洋的航線已被發現。此後,葡萄牙人壟斷了從非洲繞道好望角到東方的航線。
1492年,西班牙伊莎貝拉女王資助了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的探險活動,希望他找到向西航往印度洋的路線,哥倫布終究沒有抵達亞洲,但他卻意外地發現了一片新大陸——即美洲大陸。
1519年—1521年麥哲倫率領船隊完成環航地球,麥哲倫在環球途中在菲律賓的部族沖突中被當地居民砍死。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後繼續向西航行,回到歐洲。完成了環球航行。
‍而在此之前的1401-1433年三十多年間,明朝的鄭和七下西洋,最遠到了非洲的東海岸,後來便閉關鎖國,把海洋世界拱手讓給了西方人。
㈣ 材料一中的地理大發現指什麼事件這一事件對全球化的形成有什麼重大作用
新航路的開辟。
新航路的開辟:
地理大發現時期,指從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歐洲人發現了許多當時在歐洲不為人知的國家與地區。歐洲涌現出了許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倫布、達伽馬、卡布拉爾、迪亞士、德萊昂、麥哲倫等。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也開始出現。
新大陸:
新大陸是歐洲人於15世紀末發現美洲大陸及鄰近的群島後對這片新土地的稱呼。在發現新大陸前,美洲大陸對歐洲人來講是陌生的,他們普遍認為整個世界只有歐亞非三個大洲而沒有其他大陸的存在。
新航路開辟過程中的特點:
1.以海上交通為核心;
2.受到西、葡兩國王室支持;
3.新航路的開辟以到達東方為目的。
㈤ 16世紀前後「地理大發現」指的是什麼歷史事件
地理大發現也叫大航海時代,是指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多國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對象。
在地理大發現事件中,歐洲人發現了許多當時在歐洲不為人知的國家與地區,如發現了馬德拉群島、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好望角、美洲大陸、澳洲大陸、太平洋諸島等,實現了環球航行。與此同時,歐洲涌現出了許多著名的航海家,如哥倫布、達·伽馬、迪亞士、麥哲倫等。還造就了歐洲多個海上列%強及遍及全球的殖%民地。
㈥ 地理大發現是指什麼事件
15世紀上半葉,約翰內斯·古騰堡整合前人技術發明的鉛字活字印刷術徹底地改變了歐洲乃至世界的歷史進程。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期,歐洲爆發了義大利戰爭,這一系列的沖突波及到了法國、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英格蘭、蘇格蘭、威尼斯共和國、教皇國及其他的義大利城邦。
共5張
地理大發現
在16世紀,一些宗教學家、哲學家與政治家們試圖從廣度和深度上改變西歐天主教的風俗習慣。這開始於奧斯定會教士馬丁·路德發動的宗教改革運動。對此,反宗教改革者們改革了天主教會,但卻沒有進一步地對其教義施行改革。16世紀下半葉,法國的新教胡格諾派與天主教之間曾爆發過八次戰爭,史稱法國宗教戰爭。到了16世紀末,與文藝復興息息相關的人文主義,已在歐洲的哲學、語言學、知識、藝術和教育領域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准確地說,標志著歐洲文化全球擴張開始的這個時期,顛覆了歐洲千百年來以地心說為主的中世紀世界觀。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重要人物有列奧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米格爾·德塞萬提斯、馬丁·路德、阿爾布雷希特·丟勒、約翰內斯·開普勒、第谷·布拉赫、若阿基姆·帕蒂尼爾、康坦·馬賽斯、安東尼斯·莫爾、耶羅尼米斯·博斯、伊拉斯謨與老布呂赫爾等。
在17世紀,發生了西班牙逐出摩爾人事件與三十年戰爭。16世紀的文藝復興開啟了通往其後一百年的大門,社會得以擺脫教會灌輸的刻板舊習與強加的苛捐雜稅。
到了18世紀,一大顯著的科技成就是蒸汽機的發明。文化方面出現了網路全書,天文學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在這個世紀里,爆發的戰爭有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西班牙、波蘭、奧地利三國相繼爆發的王位繼承戰爭,以及七年戰爭。
此外,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在18世紀時還發生過一場巨大的災難,一場破壞性的大地震摧毀了整個城市。啟蒙運動是這個世紀的文化主流。
㈦ 誰知道地理大發現的三個重要事件是什麼
地理大發現」是指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西歐各國航海家和冒險家們對美洲以及其它西方原來並不知的地方的發現。「地理大發現」包括三個重要事件,它們是達·伽瑪新航路的發現、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及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在14、15世紀,資本主義已在西歐一些國家萌芽。資本主義發展,要求向海外尋找市場和殖民地,各國統治者極力發展海運事業,這就為地理大發現提供了重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