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法治如何在地理課堂滲透

法治如何在地理課堂滲透

發布時間:2023-08-17 05:22:10

❶ 學科滲透法制教育工作計劃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計劃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計劃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學科滲透法制教育工作計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科滲透法制教育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為落實上級要求貫徹育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提高中小學法制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根據國家和省中長期教育規劃化綱要、國家《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有關要求,我校決定從20xx年起實施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工作。實施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學各學科的教學內容為依託,充分利用學科中固有的法制內容滲透在各學科的教學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適度地滲透相關法制知識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強學生法制意識,激發學生法制情感,培養學生學法、知法、守法的習慣和能力。

二、滲透學科

我校主要實施學科教學包括:品德生活、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美術、音樂、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等。

三、滲透方法

學科滲透法制教育,首先應充分遵循學科教學的規律,根據學科的特點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時還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滲透方法,使學科教學與法制教育兩者處在一個相融的統一體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科教學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實效。

在法制內容滲透時,我們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法制,體現「法制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來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

四、滲透的注意點

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要注意以下幾點:

1.找准「滲透點」,各學科教材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育人因素。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於知識之中,呈隱性狀態。只有充分駕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

真諦,探尋到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點,即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的「滲透點」。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育的對象,這就要求法制教育工作必須既遵循學生認知的規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規律,只有找准滲透點,思想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2.把握「滲透時機」。教師從教材出發,覓到源頭——滲透點後,引出源源流長的「活水」。顯而易見,滲透點是客觀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須遵循其在教材中所處的特定位置、層次、地位來具體安排,隨著教學進度隨機滲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點是動情曉理,「情動」而「知書達理」,這就是說滲透的方法、形式、時機都應利於創造最佳的滲透氛圍,即學生認知與接受滲透的最佳心理。

3.掌握「滲透度」。找准滲透點是為了解決育人從哪兒選擇突破口,把握滲透時機是為解決什麼時間、怎麼突破的問題,教師要恰倒好處地處理二者的關系。而在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時,這種滲透如果「透」得不夠,不到位,則會功虧一簣,效果不佳;而過「度」則會改變學科性質,變成法制課,這就要求教學中我們要做到既不可偏頗一方,又能抑揚有節,調度有方,處理好滲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

五、工作要求

1、學校建立以教導處牽頭組織培訓和實施,教研組組織開展教研、備課的工作機制,以確保整個實施工作扎實推進、步步到位。開學後認真落實學科滲透法制教育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培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合格公民。

2、各任課教師必須按時、按章節進行法制滲透嚴格把握標准及要求同時填寫好學科滲透法制教育教案呈現表抓好問題學生的教育並做好教育。

3、教務處組織教研組每月對學科滲透法制教育工作檢查一次並做好記錄、及時反饋。

在學科教育的過程中滲透法制教育要採取靈活多變的教育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我作為一名教師,深感任重道遠,因為小學時期是一個養成遵規守紀的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但還不能僅僅靠教師個人的力量,它還需要通過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來完成,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學科滲透法制教育工作計劃2

一,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體現的人格魅力。

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為了上好一堂數學課,老師做了大量的准備,採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裡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並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後的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學多位數的讀法的時候,可以列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數據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在教學時分秒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圓周率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後6位小數的人。並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為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生培養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鑽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這樣的例子在數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了,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斷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四,利用教學活動和其他形式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例如,四年級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後,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家後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通過計算一個班家庭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另外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知識競賽,講一講數學家小故事等,相信這樣一定會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途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質量的核心,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我校緊緊圍繞這一核心問題,以優化教學管理、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能力,謀求學生發展為出發點,不斷改革創新,不斷探索實踐,逐步形成了一條優化課堂教學之路。

一、優化教學管理,調控教學環節,評價教學效果,創設良好管理環境。

針對學校青年教師較多,經驗不足,駕馭課堂的能力不夠,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的現狀,我校堅持每周一次集體教研、備課制度。周二要求同科教師集體說課,研究當周教學,說教法、說學法,統一教案、統一學案,使同頭課教師有一個明確的教學思路、明確的教學方向、明確的教學任務。在此基礎上,任課教師教研活動後再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特色,結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特點、知識基礎,撰寫出個人手寫教案,經指導教師把關簽字,而後實施於教學活動。周五下午教研活動注重教育理論學習,落實「周周練」的'具體內容,分工協作地完成下周教學案一體化的製作,保證下一周的教學工作有計劃地實施,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同步訓練內容高效充實。

為提高教學質量,我校制定了聽評課制度,並舉行兩次教學公開日。聽課制度要求校長、教務主任每學期至少聽課15節,教師至少聽課8節,聽課後要進行及時的評課交流,肯定優點,至少指出課堂教學的三條不足,以幫助老師們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當前,全校已形成了濃厚的聽課交流風氣,同科之間、師徒之間、不同學科之間廣泛交流,成為促進青年教師成長的有力手段。

為落實我校「兩導一點」的課堂教學理念,把握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狀態,我校制訂出了課堂教學評價方案,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去衡量和評價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的引導和講授方面佔50%,學生主體活動情況佔50%。對教師教的評價,主要看教師的情景創設、教學引導、教學方法手段是否得當,教學能力是否具備;對學生表現主要從課堂活躍程度,學生思維深度,知識的掌握、理解、運用狀況來評價和衡量課堂教學效果,通過課堂教學評價來正確引導教師的課堂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效果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教學成績上,所以教學成績評價制度和獎勵機制對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二、激發學習動機,創設教學情境,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如果學生不願學,不想學,那麼,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話。學生主動參與的前提是要有學習動機,因此,有效教學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勵學生求知的渴望和取得成就的願望。

使學生了解我們所學知識的價值,明確了學習的意義,學習將成為一種發自內心的主動行為,而不再是一種負擔,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創設成功的機會,給學生成功的喜悅。「失敗是成功之母」,也可以理解為「成功是成功之母」,我校教師從兩個方面著手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一是因材施教,針對學生在學習能力,基礎知識,智力水平方面的差異,實行分層教學,學案上准備不同層次的習題,試卷上設置選做試題,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層面上都能得到肯定,使他們跳起來都能摘到「果子」,都能感受到「學有所得」。二是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解決一些他們所關心的實際問題,解答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解釋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等,讓他們感到學有所用,體會到學習的喜悅。在長期的實踐中,尊重、鼓勵和贊賞已成為我校教師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

課堂上的心態、情感、觀念和評價不同程度的作用於課堂教學,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受師道尊嚴的影響,教師總是以長者的身份對待學生,對學生的過失通常是批評和訓斥,當學生心理上受到老師的傷害時,就會產生抵觸情緒,所以在當今課堂上,學生與老師頂撞的現象時有發生。要處理好突發事件,維持好教學秩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創設一個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環境,其中師生關系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我校教師遵循「以生為本,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限度的理解、寬容、善待學生」的教育觀念,對成績不好的學生不歧視和排斥、對提出怪異問題的學生不嘲笑和諷刺,當學生因為回答不好問題感到難堪時,當學生為自己的錯誤感到不安時,教師採取的是寬容和微笑,微笑也是一種教育,一個善意的微笑常常勝過嚴厲的批評和苦口婆心的長談,收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教師的人格魅力和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才能建立真誠的理解和可信賴的師生關系,這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我校課堂上師生之間沒有專制、壓力、戒備、懷疑、對抗的情緒,只有共同探究、互相商榷、合作學習、暢所欲言的交流和溝通,教學相長,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課堂效益。

三、細化教學環節,完善教學方法,落實教學內容,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我校教師備課力求做到細和實,備課要備課標、備教材、備重點、備難點、備方法、備學生、備板書、備練習,所備內容要有針對性,既要有預設性又要有生成性和擴展性。講課要引入巧妙,講解精當,練習合宜,反饋積極,總結系統規范,板書工整清晰,多媒體實用恰當,學生上課狀態良好,積極思維,全面動腦動手,認真記錄筆記。

樹立現代課堂教學理念,不斷革新教學方法。課堂不應該成為學生靜聽教師宣講規則的聖殿,而應當成為學習活動的辯論場、實驗室和表演台;課堂不應當是千篇一律的講和練,課堂上應該組織討論,就學生關心的問題,讓學生和老師都提出自己的觀點,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開展平等的對話討論,使學生在討論中交流和學習;課堂還應該成為學生通過實驗驗證、發現和探索真理的過程;課堂也可以成為學生表演的舞台,學生可以將課本內容按照自己的理解搬上舞台,對原有的角色作出生動的詮釋。總之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力。

四、鞏固教學效果,評估教學成績,反饋教學問題,彌補課堂教學的漏洞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藝術就會存在遺憾,因此課下的作業和練習是我們消除遺憾的必要手段。我校制訂了嚴格的關於作業量及其檢查批改的規定,將有力地推動我校課堂教學。

學科滲透法制教育工作計劃3

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說明了法制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肯定也必須重視法制教育。那麼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法制教育呢?

一、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引領作用。

法制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行為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為了上好一堂數學課,老師做了大量的准備,採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裡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並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後的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指導思想:

通過九年數學的教學,提供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育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合理地進行運算,逐步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會用歸納演繹、類比進行簡單的推理。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實事求是 的態度。頑強的學習毅力和獨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內容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共五章: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數第二十三章:旋轉 第二十四章:圓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四、浸透法制教育的知識點:

第二十二章第22.3節——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 《傳染病防治法》 第二十四章第24.1.2節——垂直於弦的直徑 《文物保護法》

第二十四章第24.1節——習題綜合運用--第89頁練習14題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二十五章第25.3節——用頻率估計概率 《廣告法》

五、在教學過程中抓住以下幾個環節:

(1)認真備課。認真研究教材及考綱,明確教學目標,抓住重點、難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重視每一章節內容與前後知識的聯系及其地位,重視課後反思,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師生互動的細節。 (2)抓住課堂40分鍾。嚴格按照教學計劃,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爭取每節課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增大課堂容量組織學生人人參與課堂活動,使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使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及時反饋信息提高課堂效益。

(3)課後反饋。精選適當的練習題、測試卷,及時批改作業,發現問題及時給學生面對面的指出並指導學生搞懂弄通,不留一個疑難點,讓學生學有所獲。

六、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鑽研新課標,掌握教材。 2.認真備課,爭取充分掌握學生動態。 3.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4.落實每一堂課後輔助,查漏補缺。

5.積極與其它老師溝通,加強教研教改,提高教學水平。

6.復習階段多讓學生動腦、動手,通過各種習題、綜合試題和模擬試題的訓練,使學生逐步熟悉各知識點,並能熟練運用。

七、教學進度(附表)

學科滲透法制教育工作計劃4

現今青少年犯罪率日漸突出,青少年犯罪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增強青少年的法制意識,讓他們知法、懂法、守法,不僅是當前普法的需要,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法制建設民主化、科學化的重要標尺。

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就是要抓住校園這個主陣地,把法制知識有機地滲透到各科的教學之中去。語文教學在法制教育這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可以憑借語文學科的特點,通過文本教學、口語教學、作文教學和專題教學等途徑對青少年學生適時進行有效的法制教育。根據我校在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工作計劃,特製定本計劃。

一、在文本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教材中的課文,是學生最熟悉的文字材料,也是文本教學的重要環節。適時挖掘課文中蘊含的法制因素,可以直接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在蘇教版語文教材中類似的如《中國石拱橋》(可以滲透文物保護的法律知識)等文章。我們要善於結合實際,既要深刻挖掘法制教育內容,又要巧妙設計滲透。不可生硬說教。力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收到法制教育。

課外的文本閱讀。《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課外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適時推薦一些有品味,難易程度適當的課外書籍」。可見,課外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生學習語文離不開課外閱讀。通過課外閱讀,學生還可以間接地向社會、向自然、向生活、向實踐學習。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推薦一些含有法律知識的閱讀文本。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

二、在口語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口語教學是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口語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就是要求我們教師在鍛煉青少年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激發他們思考,深化對某一現象或者某一件事情的認識。通過這一種教學活動,讓他們透過現象去認識本質。開展這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我們教師要有意識地去選材,並積極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可以引用生活中和媒體上的一些案例。例如「酒後駕車」這一社會現象,就是近期的社會熱點之一。教師在例舉生活中的此類案例,可讓學生評析並表達自己對這一類案件的看法。這樣,可以培養他們的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教師要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分析發生這類案件的原因,進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再因勢利導,巧妙地把他們的思維轉到對社會規則的認知上來,讓他們清楚違法所造成的嚴重社會危害。活生生的案例強化了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從而加深他們對法律法規的進一步認識。

三、在作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作文教學的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與教做人的統一」(葉聖陶語),我們語文教師要根據這一原則,結合青少年學生的實際特點,有計劃的滲透法制因素,對其實行作文教學。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積極主動拓展教學空間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作文教學專題活動,以期達到較好的效果。例如,可以採用「日記式」,記錄自己的成長歷程,寫下自己的真切感受,同時引導學生用正確的理性的觀點去分析社會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可是對社會上違法犯罪的分析。通過「日記」這一載體,也可達到規范青少年學生日常行為教育和滲透法制教育的目的。

四、在專題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個大舞台,也是我們語文專題教學的素材基地。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積極主動拓展教學空間,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課外專題活動,有計劃有目的的滲透法制教育的內容。例如在蘇教版的《語文》教材中,以課文《大榕樹》專題為例,我們在進行常規教學的同時,可適時向學生滲透愛鳥護鳥的意識,以及環保的意識。進而可滲透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的徵文演講比賽;也可以組織學生走進社區走進農村,開展法制知識的宣講活動。這樣,通過活動充分激發揮青少年學生學法的積極性,對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就可在潛移默化中達成。

當然,在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不只是以上幾種途徑,還有許多。但不論採用哪一種途徑,我們教師都要從思想上重視,要確實轉變教育觀念。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語文知識的同時,也要重視對青少年學生法制意識的適時滲透,提高他們的法制素養,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❷ 如何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地理課堂教學中通過地理知識滲透,嚴密的邏輯推理,師生情租陪虧感的互動、和諧的課堂氛圍,把地亂頃理學科中的德育內容充分展示出來。通過讓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教學過程,達到德育的內化。一、利用課堂教學,實施德育教育地理科學是反映地理事物、現象的發生、發展及分布規律的科學,既有大量地理事物(或現象)的時空分布弊神,即經常說的「地」,又有這些事物(或現象)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即「理」,作為地理教學來講,不僅要明確地理事物的分布,還有必要弄清知識間的必然聯系,並通過歸納、分析、對比等教學方法,藉助多種教育手段揭示知識間內在聯系,幫助學生有效地獲得知識,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水平,自覺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行為習慣,從而提高其德育水平。

❸ 怎樣在高中地理教學滲透環境教育

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地滲透環境教育,要協調好人和自然的關系,讓學生樹立保護環境及資源的意識。 1 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作用 環境保護意識是地理學習的基礎,環境教學其是地理知識學習的保障,而不是作為課堂教學的外延。因此,教師要重視環境教育,讓學生形成環境保護意識。教師首先需要全面掌握教材內容,並且挖掘其中的環境教育素材,將教材內容同自然環境進行有機結合,啟發學生認識到地理學習的價值,對環境保護的作用,讓學生樹立並提高可持續觀念,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能有效的管理及利用自然資源。有效處理社會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環境教育的中心內容。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活動及自然環境的綜合性學科,因此,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對學生學習地理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都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2 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有效策略 2.1 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 課堂是進行教學的一個主要地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效地滲透環境教育。在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和環境有關,可以用來作為環境教育的素材。因此,教師要想有效的滲透環境教育,就需要先充分掌握及研究教材內容,能夠分析及挖掘其中的有效教學素材,發揮出教材的作用。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認真考慮環保教育的目標,有效挖掘書本中的教學素材,盡量讓教學中滲透的環境教育內容能夠有效吸引學生,並且具有較好的說服力。這樣,

❹ 關於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

當前,由於種種原因,初中地理在一定程度上並沒有受到學生和家長的重視,甚至部分地理工作者並沒有充分認識到地理教學的深刻意義。筆者雖在農村,但一直堅守這塊「陣地」,並努力進行嘗試和改革。並在地理教學中對於如何滲透德育教育有幾點思考。
1.地理教學與德育教育的關系
首先,新教材地理內容的綜合性很強,更加強調人地關系,這為開展德育教育提供了空間,而豐富廣博的教學內容中德育因素無處不在。地理教學中的德育要素可以從多種角度加以分類。
其次,地理主要是研究人類與環境關系的科學,這為開展德育教育打下了深厚的思想理論基礎。一個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地球上生存條件的人,一定會對環境污染、資源短缺、人口膨脹、經濟發展不平衡、可持續發展等地理問題做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樹立起為公共利益而學習的良好動機。
那麼如何實現地理知識和德育教育的和諧相融呢?筆者認為,把握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老師及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才有可能實現地理教學與德育教育相統一的目標。而這一目標需要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風格三個方面加以實現。
2.研究教材:從知識內容上發掘德育教育內容
2.1用國情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在地理教學中,既要善於通過展示我國地理國情的優勢,激發和強化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又要善於通過指出我國地理國情的劣勢,激發學生的危機意識。如地大物博,但人均資源量很少;又如經濟飛速發展,但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綜合國力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等。使學生在產生必要危機感的基礎上,激發責任感和使命感。
2.2以地理形式培養學生的科學發展觀
地理教學中有一條線是以當代人類所面臨的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為主線,以「人地和諧」的理論觀點向學生進行科學的全球觀、資源觀、人口觀、環境觀教育。筆者在講到資源等內容的時候都會有意識地挖掘有關「森林資源短缺」現狀,惋惜地教育學生,由於濫伐森林,濫墾荒地,黃河長江沿岸水土流失嚴重,因此,學生有責任和義務保護森林資源,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3.廣開渠道:從教學方式上豐富德育教育
3.1開展實踐活動擴展德育教育的課堂
初中地理特殊的角色為地理老師擴展地理課堂教學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即形式多樣的地理課外興趣小組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很自然。另外,可以組織學生做社會調查,如在「人口」內容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選定「泗洪農村家庭人口構成」的主題,組織學生對本轄區(村)部分家庭人口構成進行統計,如人口數量、年齡結構、外出務工情況等方面進行調查,認識家鄉人口現狀,發現家鄉人口存在的問題,既培養學生獨立觀察、思維的能力,又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
3.2舉辦辯論和知識競答活動活躍德育教育氛圍
老師可以將一些知識點做成競答題,在班中分組或以個人形式參加競賽,也可以讓學生自行編題,自行組織比賽。同樣可採用辯論的形式,對一些有爭議的地理問題進行辯論。通過這樣的練習,可以極大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4.身體力行:在教學風格上深化德育教育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德育本身就是一種個人素質的修煉和提高。對於教師而言,只有以身作則,寓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於地理課堂教學之中,才能真正感動學生。要實現這一點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4.1課堂上盡情展現風采
地理學的特點就是「雜」,即知識面廣,包羅萬象。開學初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各種問題,我從地理學角度加以解釋。學生會驚嘆我知識的淵博,這為學生喜歡我這位老師,喜歡地理課打下基礎。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會嘗試用較快的語速說出一連串聯系較強的知識,如我會一口氣說出14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說出某一區域內的國家和其首都。這種較快的帶有激情的講述有時會取得教育教學上的巨大成功。
4.2課堂外內塑品格
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他們求知慾強,好奇心強,吸收和模仿力強,因而教師的素質尤為重要。教師的一言一行會直接影響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情感及個性品質的形成。言傳不如身教,想要進行德育教育,老師自身的素質是關鍵。教師應當為人師表,完善自己的性格,提高自身的修養,從而以完善的人格影響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
總之,只有將老師崇高的個人魅力和精神目標融於地理教學之中,才能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地理教學與德育教育存在密切的聯系。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應以把握學生情感為中心,以翔實深刻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以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以激情滿懷的教學風格感染學生,最終達到地理教學與德育教育的和諧統一。

❺ 如何在地理學科教育中滲透環境教育

地理學科教育中滲透環境教育方法:
一、地理學科教學是實現環境科學教育的主渠道
在中學各科中,涉及環境教育的主要有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其中地理學科與環境科學有較多的相似性和交叉性。首先,兩大學科都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三大科學領域交接帶上的邊緣學科;其次,兩大學科的研究對象都是以人類為中心的地理環境;第三,兩大學科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協調人地關系,尋求人類可持續發展為主旨;第四,兩大學科都涉及全球環境問題及其防治。
諸多的相似性和交叉性使地理課程中有著豐富的環境教育素材,是中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初中地理新課程教材中,滲透了大量環境教育的題材和內容。因此,在地理學科中滲透環境教育是當前地理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進行環境教育可以從不同方面、各個層次、多個角度展開。多年來,中學地理教學主要依據課本進行教學,學生的思維空間被局限與課本知識中。筆者根據近幾年初中地理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的實踐,初步總結了把地理教育與環境教育相結合的方法。
二、捕捉教材中的環境知識,時刻結合生活中的環境問題,加強學生的環境意識。
初中地理新課程採用把地理要素單獨列出和與區域地理結合的兩種方式,其中滲透了大量環境教育是內容,尤其在八年級上冊中,環境教育的內容滲透在了地理教學的每一個角落。教材安排的人口分布、地勢地形、水土資源以及經濟發展等板快,都把環境問題作為一個重點。我一方面利用書本提供的素材,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在學生中進行環境教育,如對教材中的一些環境教育的漫畫,我採用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看圖即興談感想等方式,加深環保意識;另一方面,結合當地當時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根據書本知識以及自己所調查搜集到的資料,就對書本上提出達到問題寫一些小論文,學生的這些作品也就作為他們的平時成績記載下來。如結合八年級上冊73頁的《小鳥的悲哀》等一組漫畫,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在發表自己的感想後的基礎上,讓班級沒一個組合作選題寫出一篇相關的小論文,並進行評比。由於貼近生活,又加入了評比競爭機制,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環境意識也得到了加強。
三、加強地理教學和環境教育信息的開放性,體現教學結論的開放性,增強學生的環保觀念。
在環境問題普遍存在的今天,環境問題的發展變化是非常迅速的,詳實生活中源源不斷地為我們提供著新的信息。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時,僅限於地理課本中的環境知識內容是遠遠不夠的,也不利於學生真正了解和理解生活中的環境問題及其動態。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加強教學信息的開放性。一方面,教師應從現實生活中選擇多元化的環境信息,豐富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教師也應教會學生如何尋找並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環境信息來學習和探索。
造成環境問題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這些因素在不同的地區和時間有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對環境問題的認識也因時因地而異,解決環境問題的重點和方法有因時因地而異。由此可見,環境教育結論應是開放性的。在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時,教師不應該也不可能強求學生對每個問題都得出完全一致的看法,而應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獨特的意見,教師再根據一定的科學原理引導學生討論所得結論的合理性,最後得出一個或多個較為合理的結論。更主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學生對環境問題的認識水平、辨證全面分析環境問題的能力和嚴謹的科學態度。達到環境教育的真正效果。如在對水污染的環境問題的研究中,就帶領學生著重對無錫市區河道內水體污染的原因進行了調查,得出了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河道上游水質的日益惡化;二是河道周圍有些工礦企業的污水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中;三是河道周圍的各種餐飲業排放污水;四是河道內各種機動船隻的污染;五是生活污水的污染。同時,組織學生參觀蘆村污水處理廠,了解本市排污現狀以及污水處理的狀況和具體過程。然後就這幾種原因及了解到的污水處理知識組織學生討論應該採取的措施,讓每個學生都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的環保觀念得到了增強。
四、增強地理環境教育的活動性,提高學生的環境能力。
地理科學和環境科學都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時,應該沖破傳統的課堂授課方式,增強教學的實踐性和活動性。在教學中,應該更多地以活動的思路設計教學,把學生的活動有機地引入到地理課堂教學中來。這樣可以改變課堂中學生總是「坐著聽」的局面,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使整個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如上課時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社會調查資料;就某個問題讓持不同意見的雙方進行辯論;對某些環境問題的產生進行模擬實驗等等都會有很好的效果。
相對而言,環境科學比地理科學更具有實踐性和社會性,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尤其需要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在課外活動與現實生活中獲取資料、分析問題、提出方案,並在實踐活動中應用和檢驗。在組織環境教育的課外活動時,應突出應用性、可操作性和形式的多樣性。比如在對家鄉水資源環境調查中,第一次進行實地調查時就先讓學生對太湖的環境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後根據他們各自的觀察和各自的興趣,讓他們就一個很小的側面來具體調查家鄉水資源的情況。如有的同學專門研究市區河道內水質情況,有的同學專門研究污水防治的問題,有的同學專門研究遊客對水環境的看法的問題等等。同時,還特意組織部分學生到野外山區,進行了為期4天的山區野外考察,對水源頭的水質狀況的進行探究調查,讓學生親身體驗水質日益惡化的現狀。然後根據調查匯總成為一篇調查報告。這些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環保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應用能力,使學生在發展智力的同時,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交往。這也正是在新課程素質教育的要求。
五、學以致用,加強環保宣傳和環保行動。
在進行一個階段的環境教育或開展了一次比較大的環境教育的活動後,每一個同學要把自己的體會或在活動中的體驗感悟寫下來,再配以大家在活動中的照片,在學校以專題牆報的形式進行廣泛的宣傳。還走出校門,到社區中以標語和專欄的形式向社會進行環保宣傳。學生們在進行宣傳的過程中,自己又得到了一次自我的再教育,又一次的強化了環保理念。為了讓大家的環保理念真正落實到每個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在學生中開展徵集《每日環保一件事》的活動,每個學生都要求自己提出一條必須做到的環保措施,由學生相互監督,比如有些同學提出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使用一次性筷、節約用水等等,這樣,也就真正促進了學生的環保行動。
總之,環境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極其重要的內容。地理學科在環境教育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應該在教學中始終貫徹。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後,都應使環境教育滲透到地理學科教學每一個細節。同時,環境教育還應該落實到課外探究活動之中,讓學生在採用課堂與課外相結合的方法,提高學生環境意識和環境能力,加強學生的環保行為,使環境教育真正成為中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❻ 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一.德育滲透勢在必行1.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當今時代人文精神弱化、道德理性滑坡,在這樣的背景下,道德及人文教育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地理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幫助學生樹立人地和諧、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理念。2.
是實現地理教育價值目標要求
在地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取向,實現地理教育價值目標的重要途徑。地理教育的價值目標,最重要的有二:其一是要讓學生擁有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其二是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其積極參與協調人類與環境關系的活動。如果說前者重點在於知識和技能傳授的話,那麼後者的關鍵就在於觀念的形成了,因此在地理學科中的德育滲透對於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以及實現地理教育價值目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是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中關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特別提到: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了解全球的環境與發展問題,理解國際合作的價值,初步形成正確的全球意識;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關注我國環境與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增強對資源、環境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關心和愛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勢在必行。
二.德育滲透勢在必得1.教材中蘊含豐富的素材
新教材強調基礎地理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觀念和觀點的教育以及學生能力的培養,其次,強調地理教育應以學生發展為本,在地理教學中體現人文精神。仔細研究教材可以發現在現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素材。(1)以人地關系為主線的國情教育素材
國情教育,是向學生傳授有關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人口等方面的最基本情況,並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進行國情教育,要始終抓住人地關系這一主線,而這恰恰是貫穿高中地理教材的重要線索。如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有陸地自然資源、海洋資源、氣候資源、旅遊資源、環境問題、工業、農業、交通、城市化、人口、國土整治等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善於挖掘,巧妙設計就能夠讓學生既了解我國國情的優勢:遼闊的國土、壯麗的山川、富饒的物產、多樣的氣候,不斷發展的經濟建設……同時,又實事求是地讓學生認識到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文化素質不高,人均資源少、資源浪費嚴重,經濟發展不平衡、環境問題突出等國情劣勢,從而既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感,又激發他們的憂患意識和責任心。(2)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法的教育素材
辯證唯物主義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礎,物質觀、運動觀、聯系觀、發展觀教育 在現行高中地理教材中都可以找到恰當的載體。例如物質觀,教材中涉及的內容()有「宇宙是物質的」、「大氣的物質組成」等;運動觀,涉及的內容有「地球的運動」、「大氣的運動」、「海水的運動」、「陸地水的循環和轉化」等;聯系觀,涉及的內容有「日、月、地三者的關系」、「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全球性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影響」等;發展觀,涉及的內容有「天體演化」、「全球氣候變化」、「海陸變遷和地表形態的變化」、「城市聚落的形成」、「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產生」等。自然地理的各章節普遍貫穿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這給教師挖掘教育點,抓住時機培養學生用唯物辯證法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辯證思維的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契機。2.生活實踐中可得多彩的案例「學習對生活有用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是當代地理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而地理本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我們身邊蘊藏著豐富的與地理學科相關的案例,就以我們生活的北京為例,北京的水資源現狀與問題、北京的旅遊資源與旅遊活動、北京的工業發展與變遷、北京的城郊農業發展現狀、北京城市交通現狀及問題、北京的城市化及其問題、北京的城市規劃的變遷、北京的人口增長與人口問題、北京的氣候變化、北京的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等等,這些我們每天接觸到的現象和問題與我們所學的地理課程有著密切聯系,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地理的真實案例,如果我們把視野再擴大,在地球上,我們所聽到、看到和所發生的事只要與地理學研究的內容有關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地理、進行德育滲透的有效案例,而且生動、形象、真實、有說服力。
三.德育滲透的實踐途徑1.適時滲透潤物無聲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把目光的焦點集中在如何讓學生理解並掌握那些抽象的地理原理上,容易忽略掉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滲透有關情感、價值觀方面的教育。但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幾句簡單的話就可以水到渠成。比如在講授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對季風氣候形成的影響後,我概括了這樣一句話:「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帶來了不同季節海陸的氣壓差異,而氣壓的差異又導致了風向的變化,形成了季風環流,從而構成了季風氣候。這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雄辯證明世界萬物是普遍聯系的,也希望大家能夠用聯系的觀點來理解和掌握大氣運動與氣候形成之間的關系。」這樣既讓學生從辯證唯物主義的高度來認識具體的地理問題,又教給學生一種挖掘知識點之間聯系的學習方法,可謂一舉兩得。把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掌握的基本規律,同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觀點和思想方法,是智能培養的需要,也是地理學科滲透德育的重要途徑。2. 深入挖掘巧設案例
高中地理教材側重於對地理基本原理的闡述,有些原理過於抽象,如果我們能夠深入挖掘,為這些基本原理找到合適的案例載體,並將資源觀、環境觀、發展觀融入其中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比如在《城市規劃》一節的教學時,如果單純就書本講理論,學生聽起來空洞、乏味。在認真挖掘教材之後,我引入了北京城市規劃的變遷這一案例,將北京城市功能區形成的歷史過程、北京工業區(特別是首鋼)的搬遷、解決北京城市交通擁擠的措施等學生們較為熟悉的事作為一個個子案例逐一分析討論,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北京「攤大餅」式的城市布局到「一軸兩帶多中心」城市布局規劃變遷的意義所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讓書本上的理論鮮明而具體,而且,在案例的討論過程中融入了環境觀、發展觀,引導學生們用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思想、法規分析城市規劃的目的和意義。3.
親身體驗自我教育
情感價值觀的形成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內化過程,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是讓學生們在親身體驗中自我感悟,在老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中自我教育。比如在《旅遊活動與旅遊資源開發條件評價》一節的教學中,讓學生來分析旅遊活動中的常見問題和如何對旅遊資源開發進行評價是常見的教學方法,為了讓學生對旅遊活動有更深刻的感受,我在課前設計了8個研究性課題,要求學生根據所選課題到八達嶺長城進行實地考察。通過設計問卷調查、實地考察,學生對旅遊活動中出現的種種破壞旅遊環境的問題、旅遊開發中出現的旅遊超載問題有了直接而深刻的感受,許多學生提出了有獨到之處的建議。課堂上學生們各抒己見,老師又適時引導,為本課設計了一個「旅遊資源可持續發展復合系統示意圖」
,由於有了前面的鋪墊,這里就可以水到渠成將旅遊三要素:旅遊資源、旅遊者、旅遊業作為三個系統來看,他們之間是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而人的調控起到了關鍵性作用,點明旅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這一主題,這樣就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認識《旅遊活動》整個單元的知識及相互關系。
對學生進行資源觀、環境觀、發展觀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高中地理教材專門設計了資源專題、環境問題專題和可持續發展專題,這也正是我們進行大力推進的良好契機,但是往往教材的理論性較強,只要我們巧妙設計就可以找到很好的切入點。比如,在進行《陸地資源》一節的教學時,如果僅僅就課本論原理是很乏味的,我引入了許多有關中國資源國情的資料和數據,通過材料閱讀、問題設置、分析討論等教學環節,特別是一組身邊事的數據計算,起到了很震撼的效果,學生真切的感到許多資源就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節約資源何等重要。在教學過程中由陸地資源的基本特性,引申到中國資源國情的教育,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我國目前正在大力倡導建設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大意義,學會用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和思想觀念去分析和思考現實社會中的現象,同時進一步明確個人在實施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應具備的正確態度、責任和行為准則。本堂課不僅成為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科學發展觀教育的良好契機,同時也很好體現了日常教學中應如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去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高中地理雖然不像初中地理那樣有豐富的德育教育素材,但是只要我們在頭腦中始終有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這一意識,善挖掘、巧設計,許多教材元素中都可以找到適合的切入點。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德育滲透的過程中,要避免過於偏重理論的講解,而多從學生可以接受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的培養上多做些文章。只要我們做有心人,就會有許許多多的素材、方法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掌握地理技能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情感體驗、價值觀的培養,使德育與智育猶如鹽和湯一樣不可分割。

❼ 如何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地理教學與德育教育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地理課堂教學中,以把握學生情感為核心,盡力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讓德育充分進入地理教學課堂。在教學工作中,以詳實深刻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以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以滿懷激情的教學風格影響學生,最終達到地理教學與德育教育的和諧統一。

❽ 地理教學過程中如何滲透德育工作

1、鑽研教材內容,挖掘德育因素 

地理教材包含著及其豐富的德育內容。要結合教學充分發掘其本身的德育因素,寓德育於地理教學之中。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能脫離實際,也不應是隨心所欲,而是要有知識傳授與思想教育的最佳結合點。如通過學習祖國歷史、地大物博、山川壯麗等內容,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這種感情表現在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愛好;對祖國前途的高度關心和堅定信念;為了祖國人民甘願犧牲一切的獻身精神。

2、加強鄉土地理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家鄉是我們成長的搖籃,它是學生看得見、感受得到、摸得著的熟悉地方。地理學科中的鄉土地理是指本鄉本土上的地理。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通過鄉土地理教學,可使學生深刻地了解家鄉、深切地熱愛家鄉,自然會萌發建設家鄉的強烈願望,而愛國之心與愛家鄉之情是息息相通的,進而升華為熱愛和建設偉大祖國的崇高理想。

3、適當運用比較法的有效途徑滲透德育教育

地理教學中的大量事實材料,對從中比較所得的結論,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學生易於接受,迅速改變觀念,教育效果自然明顯。但要注意,對比的事物要具有類比性。

4、適時運用地理課外活動滲透德育教育 

地理課外教學指由地理教師組織安排的,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地理課外教學活動。地理學是科學的、系統的、現實存在的,所以說地理課外活動能取得課堂教學所無法想像的德育滲透效果。例如,在講解土地荒漠化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親身體驗談一談身邊是否有此類現象,然後讓他們自己先發表一下對於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治理措施的看法,讓他們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然後教師再進行總結,這樣就很好地進行了這方面的德育教育。

5、通過作業訓練、試題測驗等來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接觸大量的作業、練習和試題,這是向學生滲透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在編選作業題、練習題和考試命題時,要注意增強思想性,發揮育人功能。從而增強學生的情感教育,要愛護環境,保護資源。

閱讀全文

與法治如何在地理課堂滲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