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識點
閱讀更多書籍並以不同的角度閱讀書籍,這可以豐富您的知識,拓寬您的思維范圍並增強您判斷真實性的能力。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識1
1.經度的遞變:
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
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
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
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地圖上東西經的判斷:
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除0°和180°經線外,其餘經線都能准確區分是東經度還是西經度。
6.南北緯的判斷:
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用0°,30°,60°把不同的緯度地帶劃分為低緯、中緯、高緯三部分。
7.東西半球的劃分:
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即東半球經度小於20°W,小於160°E;西半球經度大於20°W,大於160°E。
8.東西方向的判斷:
劣弧定律:二者同為東經,則大值在東;二者同為西經,則大值在西;二者一為東經,一為西經,二者之和小於180°時,東經在東,西經在西;當二者之和大於180°時,東經在西,西經在東。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範圍:
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
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
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
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
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
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
15.等值線凸向規律:
凸高則低。
16.地球上兩點間的最短航線:
球面上兩點間的最短距離為兩點所在大圓的劣弧。大圓是球面上任意兩點與球心所確定的平面與球 面相 交所得的圓。(註:特別大圓有赤道、經線圈、晨昏圈等)。
若:①兩地處於同一經線圈上,最短航線過北極或南極——最短航線向正北或正南。
②兩地處於赤道上,最短航線在赤道上——最短航線向正東或正西。
③兩地處同一緯線上,經度差不等於180°,最短航線趨向極點——在北半球最短航線先偏北再偏南;南半球先偏南再偏北。
17.經緯度差計算實際距離:
緯度相差1°= 實際距離相差111千米;
某緯線上的經度相差1°= 實際距離相差111千米×cosΦ.
(註:Φ為緯度數)。
緯差法與正午太陽高度的關系:正午太陽高度相差多少,緯度相差多少
18.赤道上:
每年有兩次直射,正午太陽高度有兩次最小值(66°34』)。赤道上無地轉偏向力,不能形成台風。赤道地區終年高溫多雨,盛行上升氣流,多對流雨。赤道經過: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亞洲。赤道經過的國家:印度尼西亞、諾魯、厄瓜多(基多赤道紀念碑)、哥倫比亞、巴西(亞馬遜河河口)、剛果(布)、剛果(金)、肯亞、索馬里、馬爾地夫。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識2
一:巧記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黑子和耀斑增多時,會發出強烈的射電,干擾地球電離層,影響地面的無線電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陽風放射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流,沖擊地球磁場,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產生「磁暴」現象。帶電粒子流沖進地球大氣,被地球磁場捕獲,沿磁力線向地球兩磁極運動,與稀薄的大氣碰撞,產生極光。
二:如何判斷地球運動速度
1.受地球形狀的影響,地球自轉的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兩極為0,南北緯60°的線速度為赤道處的一半,任意緯度的線速度為該緯度的餘弦值乘以赤道處的線速度。
2.地球自轉的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緯度都相等,均為15°/小時。
3.地球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隨地球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不斷變化。位於近日點(1月初)時速度最快,位於遠日點(7月初)時速度最慢,平均線速度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為1°/日。
三:日照圖中進行圖圖轉換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兩個方面
日照圖判讀過程中,無論是局部圖轉換為整體圖,還是組合圖轉換為常見圖,轉換時都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繪制轉換新圖時,一定要明確圖上點、線、面的空間關系。歸納起來主要有:
(1)地軸、直射點的太陽光線一定通過地球球心。
(2)太陽光線所示的平面為黃道平面,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成23°26′的夾角。
(3)各緯線圈與赤道平行、與各經線相互垂直。
(4)各經線都相交於南北兩極點。
(5)晨昏線與各緯線既可垂直,也可斜交;與極圈內的各緯線還可相切、相離(極圈上出現極晝或極夜);平分赤道(即赤道與晨昏線的兩交點經度相差180°,即赤道晝夜平分);與各經線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線把相交的各緯線圈分為晝弧和夜弧,根據晝弧和夜弧的長度(所跨經度)可確定該緯線的晝夜長短;如果與各緯線垂直,則晨昏線必定通過南北兩個極點,且該日全球晝夜平分。
2.把握好時間點的轉換。轉換時的注意事項主要有:
(1)赤道上晝夜始終平分,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位置可以通過時間計算(6時、18時)或通過經度判讀在新圖中找到。
(2)晨昏線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的確定,可以通過切點時間(12時、0時或24時)推算出經度,再通過直射點位置確定其緯度。
(3)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確定後,就可用平滑曲線連接起來,但要注意太陽光線與晨昏線始終垂直。
(4)太陽直射點永遠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晨昏線與緯線圈相切的點永遠位於極圈上及其以內。
四:等太陽高度線圖判讀技巧
1.等太陽高度線圖是用等太陽高度線(由太陽高度相等的各點連接而成的線)反映某一時刻太陽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區域的分布狀況,實質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陽直射點為中心的俯視圖。
2.判讀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主要內容:太陽直射點經度和緯度的判斷、各地地方時的推算、各地太陽高度的推算和比較、晝夜長短變化及與圖示時間相關的地理現象的判斷等。
3.等太陽高度線圖的判讀應注意:
(1)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中心點為太陽直射點。
(2)一般來說,等太陽高度線圖中最大的圓圈就是太陽高度為0°的等太陽高度線,即晨昏線;圖中所示的半球全部為晝半球。太陽直射經線以東最大的半圓為昏線,以西最大的半圓為晨線。在有數值標注的圖上,如果其最大的圓圈並不表示太陽高度為0°的等太陽高度線,就不是晨昏線。這種局部圖表示的只是晝半球中太陽高度比較大的一部分。
(3)在太陽直射的經線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緯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陽直射的緯線上(赤道除外),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度的差值一定大於太陽高度的?差值?。
(4)當太陽直射赤道時,直射經線的最北點為北極,最南點為南極。太陽直射北(南)半球時,北(南)極點位於最北(南)點以南(北),北(南)極點與最北(南)點的距離為太陽直射的緯度度數,圖上沒有南(北)極點。
五:判讀鋒面氣旋的四大思路
1.確定鋒面位置:鋒面一般形成於地面氣旋的低壓槽中,鋒線與槽線重合。在等壓線圖中,低壓中心等壓線向外彎曲最大的地方的連線就是槽線所在位置(一般有兩條),也即鋒面所在位置。
2.確定氣旋前後方向:先在圖中用一個箭頭表示氣流前進方向,箭頭指向北逆南順,氣流的前進方向為前方,反之為後方。
3.判斷鋒面性質:氣旋東部氣流來自較低的緯度,氣溫較高,當它向高緯移動時,遇到來自較高緯度的冷空氣就形成了暖鋒。同樣的,氣旋西部氣流來自高緯度地區,向低緯運動時遇到來自較低緯度的暖空氣而形成冷鋒。即「東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樣。
4.判斷雨區位置:雨區主要位於冷氣團一側,故暖鋒雨區在鋒前,冷鋒雨區在鋒後。
六:判讀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的三個突破口
1.各類岩石在地球內部經重熔再生都可以變成岩漿;
2.岩漿岩只能由岩漿轉化而來;
3.岩漿岩、沉積岩可以經變質作用變成變質岩,岩漿岩、變質岩可以經外力作用變成沉積岩,但沉積岩、變質岩不可能直接變成岩漿岩。
七:判斷岩層的新老關系的四大技巧
1.根據地層層序律確定:沉積岩是受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規律是岩層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層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據生物進化規律判斷:由於生物進化總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因此保存復雜、高級生物化石的岩層總比那些保存簡單、低級生物化石的岩層新。
3.根據岩層的接觸關系確定:岩漿岩可以按照其與沉積岩的關系來判斷,噴出岩的形成晚於其所切穿的岩層,侵入岩晚於其所在的岩層。變質岩是在變質作用下形成的,而這多是在岩漿活動的影響下形成的,因而變質岩的形成晚於與其相鄰的岩漿岩。
4.根據海底岩石形成和擴張過程判斷:如果是海底岩石,則離海嶺越近,其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晚,離海嶺越遠,其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早;或者說離海溝越近,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早,離海溝越遠,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晚。注意進行上述判斷時參照的必須是同一個海嶺或者海溝。
八:何謂雪線及影響雪線的因素
1.雪線的含義:雪線實際上為一個地帶。在高寒地區,由於氣溫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於融雪量,因而形成終年積雪區。雪線既是終年積雪區的下界,也是固體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發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線,故又將雪線稱為固體降水的零平衡線。雪線是控製冰川發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線,只有雪線以上的地區,才會形成多年積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圍視線以內有一半以上被積雪覆蓋且終年不化,這個高度就稱為雪線高度。
2.影響雪線高度的因素
氣溫:雪線高度與氣溫成正比,由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
降水:雪線高度與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則雪線高度高;降水量大,則雪線高度低。如副熱帶地區降水少,雪線最高,為5000—6400米;赤道地區降水多,雪線高度一般為4400—4900米。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背風坡降水少,雪線高。如喜馬拉雅山南坡雪線為4600米,北坡雪線則高達5800米
地貌:地形對雪線高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陽坡氣溫高,冰雪消融量大,陰坡則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積雪,陡坡雪線較高,緩坡則相反
氣候:氣候變化直接影響雪線高度,氣候變暖則雪線上升,氣候變冷則雪線下降
注意:具體到某一山區,主要看氣候(包含了氣溫、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氣候」)與地貌兩方面對其影響的強弱。
九:地震震級和烈度巧區別
地震的震級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兩個含義不同卻又有聯系的概念。震級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級,即一次地震震源釋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對地面影響和破壞的程度。一次地震發生,不論在哪裡觀測,震級只能有一個,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樣的。
影響烈度大小的因素有:
(1)震級:震級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條件相同時,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淺:震源越淺,烈度越大。
(4)地質構造:地面有斷層處,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區烈度大。
(5)地面建築:危房或質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築物處烈度大。
(6)人口密度:人口、建築物密集區比人口稀少、建築物少的地區烈度大。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識3
⑴ 水庫大壩建設為什麼選擇在河流峽谷處?
① 地處峽谷處,利於築壩;
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 交通運輸線路(鐵路、公路)選擇的理由:
等高線稀疏,地形坡度和緩,建設周期短,投資少,施工容易。
⑶盆地判斷的理由
河流向中部匯集,表明地勢中間低,四周高。
⑷ 引水工程選擇某地,原因:
地勢較高,河水可順地勢自流。
⑸ 判斷在某處建梯田的理由
地勢平緩,坡度較小,在此開墾梯田,既擴大耕地面積,又利於水土保持,達到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實現可持續發展。
⑹ 登山線路的選擇
等高線稀疏,地形坡度較小,爬坡容易。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識4
地質地形
⑴ 南極有豐富煤炭(北極地區埋藏豐富石油)原因
南極(北極)地區曾經位於溫暖濕潤地區,森林茂密,後經大陸漂移至此,這是板塊構造學說的有力佐證。
⑵ 剛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剛果盆地原來是內陸湖,後經地殼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瀉而成。
⑶ 死海(貝加爾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內力作用----斷裂陷落
⑷ 北美五大淡水湖(歐洲峽灣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 廬山(華山、泰山)的形成
斷塊山地
⑹ 七大洲地形特色
亞洲:
① 地形復雜多樣,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積廣;
② 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
① 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 東部縱貫著巨大的東非裂谷帶;
③ 地勢特點:東南高,西北低
歐洲:
① 歐洲地形以 山地、平原 為主,平原面積廣大,占總面積2/3;
② 地勢低平,為世界地勢最低一洲(300m),地勢南北高,中部低;
③ 冰川地形廣布
北美洲:
① 地勢東西高,中部低;
② 南北縱列三大地形區,西部是山地,東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③ 冰川地形在大陸北半部廣布
南美洲:
① 西部為南北縱貫的安第斯山脈;
② 東部為平原、高原相間排列
大洋洲:
① 地勢低平。地表起伏和緩;
② 地形為南北三個縱列帶,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地
南極洲:
①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
② 大陸冰川廣布,冰層平均厚度達2000米,冰層以下地形多樣
⑺ 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嚴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 山區面積廣大,岩石破碎,風化嚴重;
② 干濕季分明、暴雨集中;
③ 地殼運動強烈、山體中斷層發育。
人為原因:
對植被的破壞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識5
河流及交通
⑴ 中國南流出境河流境內外名稱變化:
元江 ---------紅河
瀾滄江 ---------湄公河
怒江 ---------薩爾溫江
雅魯藏布江 -----布拉馬普特拉河
⑵ 西歐河流航運價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穩定,含沙量小,無冰期,航運價值大。
⑶ 俄羅斯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航運價值不大的原因:
緯度較高,封凍期長,有凌汛現象。
⑷ 極地航路開辟的重要意義:
縮短航程,節時節能。
⑸ 我國西南地區水能豐富,主要原因是:
① 地處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徑流量大;
② 地處一、二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
三峽地區水能豐富,主要原因是:
① 地處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徑流量大;
② 地處二、三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
⑹ 南昆鐵路建設的意義:
經濟意義:
① 有利於資源開發和物資輸出。
② 有利於發揮鐵路對經濟輻射的作用,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
③ 有利於開發旅遊資源,帶動第三產業發展。
政治意義:
① 有利於鞏固民族團結。
② 有利於加快西南區脫貧速度。
③ 有利於社會穩定 。
戰略意義:
① 有利於加快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
② 有利於鞏固國防,保衛邊疆。
⑺ 俄羅斯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重要意義。
① 加強東西部經濟聯系,促進物資交流。
② 加快資源開發,化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高考地理必背常考知識點整理2020
★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
★ 2020最新高考地理必背常考知識點大全
★ 高考地理必背常考知識點最新整理2020
★ 2020高考地理必背常考知識點大全
★ 高考地理必備知識點2020
★ 高考地理常考知識點梳理
★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總結歸納
★ 高中地理高考常考知識點總結
★ 高三地理必考知識點歸納
⑵ 高考地理知識點大全
高中地理對於很多學習文科的同學來說,是非常的難的,那麼高三的考生應該如何備考呢?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知識點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高考地理知識點大全一
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
探究點一:大氣的熱力作用
大氣的熱力作用包括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氣對地面的溫室效應,它們是一個連貫的能量轉換過程,因此要運用綜合圖表法學習這部分內容,抓住主幹,化繁為簡。
例1(2011?連雲港調研)2010年6月11日早,連雲港出現大霧天氣,能見度很低,給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帶來不便。下圖為城區海棠立交在濃霧中若隱若現。回答⑴~⑶題。
⑴濃霧天氣使能見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濃霧吸收地面輻射,增強大氣逆輻射B.濃霧削弱了地面輻射C.濃霧對太陽輻射有反射作用D.濃霧改變了太陽輻射的波長
答案:⑴C⑵D⑶A
探究點二:熱力環流的形成
熱力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可採用因果聯系法學習。復習時抓住氣溫高低→上升或下沉→密度差異→氣壓高低→大氣水平運動→熱力環流這條線索,分析氣溫、密度和氣壓三者關系,層層推進、由因及果。
注意:①高低壓的理解:所謂高低氣壓是相對於同一水平面而言。在垂直方向上,由於大氣密度降低,氣壓逐漸降低。②等壓面的凸向與氣壓高低的關系:上凸為高壓,下凹為低壓。
探究點三:常見的熱力環流
要學會解釋生活中相關的問題、現象,並繪制相關的熱力環流圖。如:海陸風、山谷風、城市風的形成和特點,並能根據熱力環流的成因(受熱不均)繪制熱力環流圖。
1.山谷風:由於山谷與其附近空氣之間的熱力差異而引起。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氣增熱強烈,於是暖空氣沿坡上升,風從山谷吹向山坡,這種風稱「谷風」;到夜晚,因山坡空氣迅速冷卻,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底,風從山坡吹向山谷稱「山風」。山風和谷風總稱為山谷風。
2.海陸風:因海洋和陸地受熱不均勻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種有日變化的風系。在基本氣流微弱時,白天風從海上吹向陸地,夜晚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前者稱為海風,後者稱為陸風,合稱為海陸風。(學生自繪示意圖)
3.城市風:由於城市人口集中,工業發達,居民生活、工業生產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釋放出大量的人為熱量,導致城市氣溫高於郊區,形成「城市熱島」。當大氣環流微弱時,市區中心空氣受熱不斷上升,四周郊區相對較冷的空氣向城區輻合補充,而在城市熱島中心上升的空氣又在一定高度向四周郊區輻散下沉以補償郊區低空的空缺,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局地環流,稱為城市熱島環流,又叫城市風。城市上空氣流上升,在郊區下沉,近地面風由郊區吹向城市,所以污染嚴重的企業應布局在城市風下沉距離以外,綠化帶應布局在城市風下沉距離以內。
例2(2008年高考廣東卷文科基礎)下列對風向描述正確的是
①晚上風從海洋吹向陸地②晚上風從陸地吹向海洋③如果地球不自轉,近地面,風從兩極直接吹向赤道④如果地球不自轉,近地面,風從赤道直接吹向兩極
A.①③B.①④C.②③C.②④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了對熱力環流原理的理解,只有對原理深入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對本題正確的作答。
解析:晚上陸地由於熱容量小,降溫快,氣溫低,氣壓較高,而海洋降溫慢,氣溫較高,氣壓低,所以風從陸地吹向海洋,②正確;赤道地區終年高溫,氣壓低,極地地區終年寒冷,氣壓高,所以近地面風應由兩極向赤道吹,即使沒有地球白轉也是這樣,故③正確,選C。
答案:C
【變式訓練】(2011屆杭州市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學質量檢測)山谷風是由於山地熱力原因形成的。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氣比同高度自由大氣增溫強烈,於是暖空氣沿坡上升,成為谷風;夜間由於山坡上輻射冷卻,使鄰近地面的空氣迅速冷卻,密度變大,因而流入谷底,成為山風。據此回答⑴—⑵題。
減弱呼吸作用,有利於植物養分的積累,C正確;白天的谷風使坡面溫度升高,夜晚的山風使坡面溫度降低,故山谷風能擴大坡面溫差,有利於作物的生長,D錯誤。
答案:⑴B⑵D
高考地理知識點大全二
氣候界線
(1)1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高考地理知識點大全三
一、地球的內部圈層
地球內部的結構的研究:由於地球內部的知識主要來自對地震波的研究。
當地震發生時,地下岩石受到強烈沖擊,產生彈性震動,並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縱波(P波)和橫波(S波)之分。縱波傳播速度較快,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為界,可以將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1)由於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經過不同介質的界面時就會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科學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質,通過對地震波的精確測量,「_了地球內部的結構。
(2)從地球內部地震波曲線圖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發生突然變化,這種速度發生突然變化的面,叫做不連續面。
(3)地球內部有兩個不連續面。一個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處(指大陸部分),在這個不連續面以下,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都明顯增加。這個不連續面是奧地利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首先發現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個在地下2900千米深處,縱波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則完全消失。這個不連續面是德國地震學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為界面,把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所以地球的內部圈層是依據地震波傳播的突然變化的兩個不連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來劃分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層
各外部圈層的概況比較
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等,這些圈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形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
【同步練習題】
(2012?萊蕪期中)在不同媒介中地震波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學家就是利用這一原理,根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探知地球內部結構的。閱讀上述材料,完成1~2題。
1.根據地震波的探測,地球最外層平均厚度約100千米的范圍是帶有彈性的堅硬岩石層,稱為岩石圈,其范圍是指()
A.地殼B.地殼和軟流層
C.地殼和上地幔D.地殼和上地幔頂部
2.根據地震波波速的變化,將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有關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正確敘述是()
A.劃分地殼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面
B.地核部分的溫度、壓力和密度都較小
C.在莫霍面上,縱波的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則完全消失
D.在莫霍面下,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都明顯增加
【解析】第1題,岩石圈由岩石組成,包括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部分與地殼。第2題,根據地球內部各圈層的特點即可回答。
【答案】1.D2.D
高考地理知識點大全四
1.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方式主要是交通運輸和通信
2.青藏鐵路的起點和終點
青海省首府西寧經格爾木至拉薩,是世界上,最長的高原鐵路。沿線經過我國的自然保護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3.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保護高原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
4.集裝箱運輸的好處是什麼?
節約包裝材料、簡化包裝手續、提高運輸效率、保證貨物完全、降低運輸成本、改善運輸勞動條件等
5.世界比較繁忙的航線哪四條
①北大西洋航線;
②地中海、蘇伊士運河航線;
③北美洲東岸各港口經巴拿馬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線;
④北太平洋航線
6.郵政通信和電信通信業務的任務分別是什麼?受哪些自然因素影響?
郵政通信主要利用交通工具和運輸網路傳達信函和包裹。受地形障礙、台風、暴雨洪水等自然災害的影響。
電信通信業務主要是利用有線電、無線電、光等傳遞符號、文字、圖像和語言等信息。受地形障礙、太陽活動等影響。
高考地理知識點大全五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球體。依據: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實例。
2、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 萬千米。
二、地球儀
在地球儀上識記以下內容。
南、北極,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
三、緯線、緯度
⑴、緯線:在地球儀上,赤道和與赤道平行的的圓圈叫緯線。
緯線有三個特點:
①、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②、緯線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最長,從赤道向兩極,緯線逐漸縮短,最後成一個點);
③、自成一個圓。
⑵、緯度:
①、赤道為0°,赤道以北為北緯(0°—90°N),赤道以南為南緯(0°—90°S)。赤道將地球平分南、北兩個半球。緯度數從赤道向北、向南逐漸增大。緯度值90°。
②、人們規定: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四、經線和經度
1、經線:在地球儀上,連結南、北兩極並垂直於緯線的弧線。
經線有三個特點: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長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圓。
2、經度:
⑴、經度的起點是0°經線,也稱「本初子午線」。0°經線以東為東經(0°—180°E);以西為西經(0°—180°W),所以東西經度數為180°。經度數從0°經線向東、向西逐漸增大。
⑵、180°經線:180°E和180°W重合的經線。
⑶、任何一個經線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兩個半球。國際上規定20°W和160°E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兩個半球的分界線。如:15°W位於東半球;165°E位於西半球。
五、經緯網
1、利用經緯網確定地面上任何一點的位置。
2、讀經緯網圖,能回答有關問題(舉例說明)
⑴、A 點的經緯度:30°W 40°N
B 點的經緯度:10°W 10°N
⑵、從東西半球看:A 點位於西半球 B點位於東半球;
從南北半球看:A 點位於北半球 B點位於北半球。
⑶、從低、中、高緯度來看:A 點在中緯度地區
B 點在低緯度地區。
⑷、從地球五帶來看:A 點在北溫帶 B 點在熱帶。
(A 地區有四季變化,B 地區有陽光直射。)
⑸、A 點位於B 點的西北方向。
六、世界的海陸分布
1、海洋與陸地:海洋佔71%,陸地佔29%。
2、七大洲:
⑴、識記七大洲的名稱和基本輪廓(世界地理P 23 的圖)。
⑵、東半球的大洲:亞、歐、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
南極洲位於南極圈內,地跨東、西半球。
⑶、面積和最小的大洲:亞洲、大洋洲;海拔和最低的大洲:南極洲、歐洲。赤道穿過的大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
⑷、亞、歐兩洲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亞、非兩洲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亞、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3、四大洋:⑴、面積,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積最小,最淺的是北冰洋。
⑵、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4、識記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圖。
高考地理知識點大全相關 文章 :
1.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大全
2. 最新高中地理知識點匯總
3. 最全高中地理知識點匯總
4. 高考地理知識點總結
5. 高考地理知識點沖刺復習大全
6. 高考地理知識點總結歸納
7.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8. 高考地理10種必背大題與9大知識點
9.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歸納
10.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與歸納
⑶ 高三地理筆記知識點總結
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是智慧的源泉,知識可以使人明智,陶冶人們的靈魂。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 高三地理 筆記知識點 總結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地理筆記知識點1
從人地關系看資源與環境第一節 自然資源與人類
一、認識自然資源
1、概念:人類可以直接從自然界獲得,並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與能量,它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2、判斷依據:
第一,自然屬性,即「直接從自然界獲得」;
第二,經濟屬性,即「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和能量」。
結合課本圖4-1-1,判斷棉花、原始森林、清潔汽油、山上的岩石、閃電哪些是自然資源,哪些不是自然資源?為什麼?
台風、地震、閃電都具有巨大的能量,是不是它們註定就不是自然資源呢?——認知能力、科技水平
3.自然資源的分類
(1)可再生資源:可不斷更新、循環使用的資源,如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
(2)不可再生資源:形成需要漫長的地質時期,相對人類的歷史來說是不可更新的,如礦產資源。
二、自然資源的共性特徵
你認為我國自然資源在分布上有哪些特點?
北方多煤礦,南方多磷礦;北方平原多、熱量少、水分少,南方山地多、熱量多、水分多;西北乾旱區光照強、風力大,西南濕潤區光照少、生物種類多。
分布的不平衡性,表現:①存在數量和質量上的地域差異;
②可再生資源受水熱條件影響,空間分布上呈現出地帶性規律,並且是不平衡的。
③不可再生資源分布的不平衡性由地質條件決定具有地質規律。
有色金屬————大規模岩漿活動的岩漿岩分布地區; 煤和石油——————沉積岩地區
(1)、分布的不平衡性:————因地制宜,發揮地區優勢
(2)、資源間的聯系性————注意資源的保護和綜合開發利用
(3)、數量的有限性:在一定的地區、一定時間內,資源的數量總是有限的——合理規劃 適度開發 循環利用
(4)、利用的發展性: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范圍和利用途徑將進一步拓展,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也不斷提高————發展科技 挖掘潛力 謹慎開發
能源 :常規能源:石油、天然氣、煤、水、生物能等; 新能源:核能、太陽能、潮汐能等
三 、實現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必要性:對資源的過度開發和不合理利用導致某些資源的短缺和環境的惡化。
你知道哪些由於過度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而導致的資源短缺和環境惡化問題?
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是雙向的:
可持續發展:既滿足當代人又不危害後代人滿足自身需要能力的發展
原則:公平性原則;可持續原則;共同性原則
高三地理筆記知識點2
自然災害與人類——以洪災為例
分類
地質災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岩石圈); 氣象災害:台風、沙塵暴、洪水、乾旱、寒潮等(大氣圈);生物災害:蟲災、蝗災、鼠災、生物入侵等(生物圈);水文災害:、澇漬、風暴潮等(水圈)
泥石流發生的條件
1、物質來源:流域內有大量易於搬運的固體破碎物質。2、地形地貌:有坡度較大的溝谷。
3、水源:數量大並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匯聚的水。4、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如;濫砍濫發
自然災害的危害
危害:嚴重影響人類生產、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脅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一、認識洪水和洪災
1.洪水:河流水位超過河岸出現的溢流現象的統稱。
2.洪災:洪水溢出,對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損害,就是洪災。
如何判斷是洪水還是洪災?
洪水只有給人類帶來危害時,才能稱為洪災
二、洪災的形成原因
流域的匯水速度大於河道的排水速度
流域的匯水速度:土壤含水率;地面坡度;植被覆蓋率
河道的排水速度:河谷順直程度;河谷通暢程度 ;縱向坡度
洪水形成的人為原因:誘發或者加劇了洪災的發生
1、對流域內植被的破壞:導致流域匯水速度加快;加劇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積
2、大規模圍湖造田:減弱湖泊對洪水的調節作用
3、占據河道的建築物: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
洪水致災的影響因素:洪災的受災嚴重程度與區域的人口、經濟有關
人口越密集——致災越大 ; 經濟越發達———— 損失越重
三、洪災的防治 措施
主要的工程措施:1、興建水庫退耕還湖:提高洪水調蓄能力, 2、修建堤壩:防止洪水漫溢, 3、疏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4、開辟分洪區開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
主要的非工程措施
1、加強認識,提高防災意識;2、加強森林管理,減少水土流失;3、建立統一的指揮系統,擬定應急撤離計劃;4、增加資金和科技投入,主動防災、抗災
高三地理筆記知識點3
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類的影響
一、全球氣候變化
1、影響因素:①、太陽輻射的變化 ②、海陸分布的變化 ③、地形的變化 ④、人類活動
2、不同時期氣候變化特徵
①、地質時期氣候變化(距今22億年以來)——特點:冰期和間冰期交替
②、人類歷史時期氣候變化(最近幾千年來)——特點:溫暖期和寒冷期交替
③、儀器觀測時期氣候變化(百餘年來)——特點:波動上升,當前升溫加速
從地質時期看,氣候總體表現為 冰期和間冰期交替,周期為10萬 年。從圖中可以看出,目前地球氣候正處於溫暖的間冰期。
二、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與未來變化幅度
1.原因:①自然原因:當前氣候正處於間冰期; ②人為原因:人類大量排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氯烴化合物)
溫室氣體增加的趨勢,與地球表面平均氣溫升高的趨勢是一致的。
全球氣候變暖的人為原因:人類大量排放溫室氣體
2. 未來全球氣候變暖幅度預測
預計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升高1.4 ~5.8 ℃,全球平均海平面將上升0.09 ~0.88米。
主要原因:工業革命以來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導致的溫室效應
三、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1.導致全球海平面的上升;2.可能導致乾旱、暴雨、洪澇等災害事件的增加;3.導致生態系統的調整;4.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會增加
1.導致全球海平面的上升
?①、海水入侵、淹沒土地、土地鹽鹼化;?②、風暴潮作用加劇、海岸侵蝕加強、洪澇災害增加;③、陸地污水排放受阻、港口和航道功能受影響
2.可能導致乾旱、暴雨、洪澇等災害事件的增加
①、北半球中高緯度大部分降水增加;②、大部分乾旱、半乾旱地區因蒸發加強而變得更加乾燥;③、熱帶氣旋強度和頻率明顯增強
3.導致生態系統的調整
①、改變植被群落的結構、組成和生物量,生物多樣性減少(不可逆轉);②、部分物種易患病,生產率低;脆弱物種滅絕風險增加;③、二氧化碳增加,光合作用增強,植物生產率提高
4.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會增加
①、熱帶、亞熱帶地區炎熱天氣出現頻率增加,擾亂人體新陳代謝;②?、改變某些病毒傳染媒介的范圍,改變病菌滋生環境,增加傳染病
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措施:
①減少燃燒化石燃料,降低CO2的排放量;②植樹造林,降低CO2濃度;③發展技術,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④開發新能源,改善能源結構;⑤加強國際合作,全球共同行動
適應氣候變化的農業主要措施:
①,培養新種;②?調整農業生產結構;③、建設防岸侵蝕工程
高三地理筆記知識點總結相關 文章 :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與復習要點
★ 高三地理學習方法和技巧大全
★ 高中地理如何做課堂筆記
★ 學霸高三文科學習筆記
★ 高三文綜復習方法
★ 關於高三學習經驗總結2019
★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知識點總結
★ 高考文綜必背知識點
★ 高三地理教師年終工作總結範文精選
★ 高中地理復習的四大策略與四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