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地理作業分層的幾點思考
一、認真鑽研精心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課標。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認真鑽研教材課標是備好課的基礎。教師必須依據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三維目標進行科學定位。了解哪些內容要學生做一般了解,哪些內容要讓學生理解,哪些內容要做詳細掌握;這節課要讓學生達到怎樣的能力,要形成怎樣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了這些准備之後,上課才能有的放矢、分清主次,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其次,要精心選擇教學方法。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與方法,要符合知識的特點,符合學生的實際,不能千篇一律選擇某種固定的教學方式,更不能依葫蘆畫瓢,照搬別人的教學方式。提倡那些依照教學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親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對於陳述性、事實性的知識應用,建議通過學生動手實踐,主動探索,交流合作等方式完成,對於一些難於理解的知識,要圖文結合並運用教具(地球運行儀、掛圖等),通過教師講授的方式完成。
第三,要認真設計教學問題,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目的性和實效性。所提的問題,既能體現教學的重點,又能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既能引發學生對知識沖突的興趣,又有利於學生思維活動的充分展開。
要做好以上三點,教師備課的立足點,應從傳統的「我想怎麼教」,轉變成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的「我該怎麼學」的立場上,更多地考慮學法的指導,考慮學生的全員參與,改變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才能從一點一滴中,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有同學認為:「地理課盡學位置、地形、氣候,多沒趣,上課就想睡覺。」可見,想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必須喚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穩定的持久的興趣能使認識過程的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能使觀察更加敏銳,記憶得到加強,想像力更加豐富,使智力活動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了興趣就會主動探尋,深入研究。
吸引學生產生興趣的方法多樣,一次充滿激情導入、一個耐人尋味的提問、一串形象生動的比喻,甚至老師幽默風趣課堂語言等等,老師應盡可發揮個人特長,大膽創新,積極嘗試。
例如:在講授「隨州的鄉土地理」時,我要學生為可愛得家鄉製作一張隨州的名片,以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一下子就誘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同學們爭先恐後,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教學效果自然與眾不同。
再如:學到中國的政區時,中國的34個省級行政單位要學生記住,難度是非常大的,我就妙用中國政區圖進行如下聯想和想像:把中國的輪廓看成一隻雄雞,東北三省是雞的頭,新疆、西藏是雞的尾,台灣、海南是雞的腳,巍巍群山是雞的骨骼,滔滔江河是雞的血液。北京像心臟,是祖國的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天津像櫻桃鑲嵌在渤海之濱,河北像火炬,北京正好位於火炬的火芯,湖南像男子的頭,江西像女子的頭,他們比鄰而居,創造美好的家園。福建像相思鳥,祈盼台灣早日回歸祖國的懷抱。台灣像紡錘,紡不完的思親線。…….每個省級行政單位都想像成不同的形狀,趣味十足且容易記憶。
興趣是學生求知的不竭動力,只有在興趣的動因之下,學生才會認真地去思考去學習,從而掌握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挖掘和探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的學習化繁為簡,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在充滿興趣的學習當中,既掌握了知識,培養了情感,還陶冶了情操。這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
三、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手段
一節課45分鍾,教師必須精心籌劃、合理安排。
首先做好課前五分鍾的展示秀:九年級地理課一星期只有一節課,學生要學第二課時的時候可能把第一課時的內容給忘了,因此在每節課的前五分鍾完全放手交給學生取名叫「課前五分鍾,秀出你自己」。或要求學生結合將要學習話題,展示與話題相關的課外搜集。如:地理圖片、趣味故事、旅遊見聞等等,只要不游離話題之外均可。通過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充分釋放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自信。或要求學生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鞏固方法有多種:小測驗、提問、老師歸納總結、填圖拼圖比賽、知識接龍等等。老師要制定相應的的評價機制,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項活動,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其次應預留課內的作業時間:講授新課的時候,有的教師講得過多、過細,以為這樣才能講得透徹,讓學生明白,其實這種作法擠掉了學生的大量的寶貴時間,學生訓練時間得不到保證,結果只好把作業留到課外做。而事實上這樣的作業既加重有了學生的負擔,又收效甚微。這樣的課堂教學怎能不低效呢。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精講、少講,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知識點;不講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也能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要留足時間讓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去完成作業。老師要根據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有梯度地制定相應的練習,練習要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當場完成,對於有困難的學生,老師可當場進行輔導。
第三應做好課後的總結記憶:學習完一節課的內容之後,教師適時進行歸納總結記憶是十分必要的。對於要記住的重點內容,要讓學生在書上進行標記,有的在書上畫出,有的記下筆記。有些需要背記的知識內容,要盡可能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當場記住。記憶的方法有多種,有趣味記憶法、圖示記憶法、對比記憶法、歸納記憶法、理解記憶法、字頭記憶法、謎語記憶法等,老師要不斷變換記憶方法,讓學生輕松、有趣地記下該識記的內容。比如:學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時,要讓學生記住地球大小的數據,難度較大,我就根據地球大小的數據特點,把它編成繞口令:地球是個圓球體,赤道周長四萬公里,平均半徑六三七一,面積大約五點一,真理來得不容易,大家一定要牢記。學習地球的自轉方向,經線、緯線的方向時,我這樣編:地球長得真正好,自西向東繞軸跑,豎經橫緯球面靠,指引方向立功牢。學到世界各大洲的界線時,我把各大洲界線編成繞口令:我拉山(烏拉爾山),我拉河(烏拉爾河),高架索(高加索山脈),橫亘亞歐的中央;爸拉馬(巴拿馬運河),媽坐車,悠逛美洲各城鄉;蘇伊土兵(蘇伊土運河)握鋼槍,守衛亞非的邊疆;各國人民齊努力,世界定能現安祥。利用這種方法來記住枯燥無味的地理知識,學生覺得有趣容易接受,而且能很快記住教學重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 如何布置作業
如何合理布置作業
1.要確立有效的作業觀。 種種原因導致有些教師對作業認識產生偏差,認為作業就是為了應付考試,提高考試成績。這種唯分數、純功利的認識,使大多數教師在安排作業訓練時,總是針對考試進行設計,有的題型甚至就是考卷試題的翻版。學生叫苦叫累,教師叫煩叫重。於是,作業成了「令人頭疼卻必須做的辛苦差事」。學生每天總在做那些已經會了的題目,不會的題目做多少遍依舊不會。 作業,只有在適當、適量和適時的時候才會有效。那些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切合課程標准要求、符合知識建構原理的練習、作業,那些充分調動學生積極粗陵性、進取性、創造性的練習和作業,才能夠真正發揮其鞏固、強化和拓展的練習價值,才能實現師生共同發展。2.作業布置要有層次 學生彼此間是存在差異性的。要有效地利用作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就要照顧到學生的差異性,在作業設計上要體現層次性。作業設計題目應由易到難,也可設置一定的機動性作業即選做性作業。這樣既讓中等以下學生「吃飽」,同時也讓學優生「吃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 為面向全體學生,促進人人成功,作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做到分層設計。作業量太多,學生在有限時間不能完成就會產生厭煩心理,從而不做作業;太難的作業,偏題、怪題、技巧題多數學生做不上來;作業量過少、過於簡單的作業又起不到良好的反饋、提高作用。課前先做調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精選作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適量、適度的作業。 可以把作業設計為「必做」和「選做」兩個層次。「必做」題要求全體學生都要完成,以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有些概念上易混、易錯的作業就需要必做。可以布置一些總結類作業、學案型作業、構建知識框架型作業、特色筆記等作業。3.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方法。 要有效利用作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除合理布置作業、嚴格作業要求外,更應該教會學生必要的學習方法,以保證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業。 怎樣蒐集和整理課外資料,遇到困難如何解決等等。教師要把必要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以讓學生在作業中獨立運用學習方法解決問題,進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4.及時評價作業 要想真正發揮作業的效用,教師除做好以上三件事外,還要對學生作業情況進行及時反饋。 教師對作業的及時反饋評價就能引起學生的重視,激發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採取多種形式及時檢查、了解學生的作業情況,並指出作業的優缺點,對學生多進行鼓勵評價,以不卜模斷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作業精而細的優化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減負空間,真正有效利用好作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如何布置有效數學作業
一、寓學於玩,富有趣味性,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家庭作業要富有趣味性,這是由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決定的。如學習分數的四則計算後,可留下《塗顏色》的課外作業,要求通過計算,把圖中計算正確的式子在空白處圖上顏色,圖後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為了找到圖中是什麼。當學生全部算好塗好後,發現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出現了,學生臉上定會露出喜悅的笑容,而不是計算後的辛苦。布置帶有童趣味的游戲性作業,把一道道計算題融合在故事情節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運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習的興趣。
二、變換形式、切忌老一套,適應孩子的年齡特徵
老一套的書面作業,學生做起來枯燥無味。教師要賦予家庭作業新內容,新形式,這樣學生做起來才會樂此不疲。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之後,可以布置這樣的家庭作業:
1、做一做:用蘿卜或泥巴做一個長方體。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是長方體。
3、說一說:長方體有哪些特徵。
4、塗一型凳緩塗:在它的外表塗上不同顏色。
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做、說、塗形成了面、棱、頂點以及表面的深刻認識。
三、設計探索性的作業,抓住大多數孩子的好奇心理,讓學生成為問題的調查者
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已具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
1、觀察作業。觀察是思維的窗戶,它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問題,發現事物的規律和本質。如:學習「軸對稱圖形」時,可布置這樣的作業:請你在家觀察一些蝴蝶、天安門等平面圖形的形狀,有什麼發現?對具有這種特徵的圖形你有什麼感覺?
2、調查作業。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數學調查,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強學生的數感。如:數學活動課「節約用水」教學後,可讓學生調查家裡或學校每月的用水情況,根據調查的結果,寫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議書。
3、實驗作業。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和發展能力。如:學習「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後,可要求學生根據自家中消毒液的說明書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葯水給廚房用品消毒。
4、小課題探究作業。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探究,不僅能深入理解數學,體驗樂趣,而且能自主建構知識。如:學習「比例尺「後,要求學生對自己家裡的客廳製作一個平面圖,並思考:你認為這客廳的設計和擺設合理嗎?你有什麼改進的措施?為什麼?請你寫一篇探究報告。
教師應從優化作業布置入手,真正使家庭作業發揮它應有的效能,使家庭作業成為學生業餘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把學生從繁重的作業堆中解放出來。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布置作業?
長期以來,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作業內容拘泥於課堂知識,拘泥於教材,往往以試卷中出現的形式作為作業的模式,完成同步練習,機械重復的較多,作業陷入機械抄記、單調封閉的誤區不能自拔。那些限於室內,拘於書本的靜態作業使學生埋頭於繁瑣重復的書面練習而苦不堪言。作業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圍著書本做文章的現狀,削弱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泯滅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調查發現,由於教師在布置課外作業時往往只從本身意志出發,忽略學生的心理需求,因此作業形式單調,書面作業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無新鮮感可言,更談不上趣味性,致使眾多小學生逐漸形成不良的作業習慣。數學教育活動以課堂教學為主,評價教學的手段也以考試為主,應試教育傾向還是比較嚴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較差,創新意識和的創新精神的培養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
上述這些問題與新課程的理念是不相適應的,而且深深的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是因為在教學實踐中,教學論還是被不同程度的異化為只有教而無學的教論,作業演變為教師教的補充、教的強化。作業目的與內容注重學生死記硬背、機械訓練,注重重復與模仿,卻忽視了一個重要問題:作業過程是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最理想的生成過程和體現過程,也就是說學生的問題、困惑、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興趣、需要等應是作業的主要生長點。這樣,數學作業自然也就成了學生的沉重負擔,失去了作業應有的意義。作業的改革如果仍是僅站在傳統的教學理論視野,將很難找到有意義的突破口和生長點。因此,新課程作業的價值觀需要進行明顯的轉變.
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定作業的趣味性。
趣味性布置作業時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作業的技巧性,增加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性。題型要多樣,方式要多變形式要多種。可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數學游戲、開火車、競賽等形式穿插在教學過程中以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趣味性作業能使學習變得輕松愉快,能促使學生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教材在編排處理上給教師提供了創新的作業訓練空間,教師應領會教材編排的意圖,找到新舊知識的結合點,設計有趣的作業,讓學生在玩中建構認知結構。
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為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環境,把數學知識蘊藏在生活常見的游戲中,無疑是讓學生樂學、愛學的最佳途徑。在學習9的組成時,自編了一首琅琅上口的兒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熱情,讓學生在拍手游戲中鞏固了9的組成把學習的氣氛推向了 *** 。
二、尊重差異,體現作業的層次性。
傳統的作業布置方式是一刀切,全班乃至全年級做內容完全相同的題目,優秀的學生吃不飽,一些學習吃力的學生又消化不掉,整天泡在作業堆里暈頭轉向,作業質量得不到保證,還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意識的培養。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個別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對於後進生,要減少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可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做,對優生是一個促進,又能幫助差生克服完不成作業的自卑和消極心理。
三、拓寬學生的視野,釋放作業的思維性。
心理學家說,如今孩子不願動腦是一個突出的問題。一些機械的、重復的作業,使他們不感興趣,也就不願動腦。思維是智力的核心,作業也應開啟學生的智慧,使其樂於完成。觀察某一現象,編個數學故事、製作學具等,這些毫無思想制約的作業,學生做得既有興趣,又培養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接觸社會,使他們看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
如何布置有效作業
如何有效布置作業? 作業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為達成學習目標而進行的各種形式的學習和實踐活動,是進行課堂教學的有效鞏固和補充.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有71%的學生因為作業而傷腦筋,有36%的學生將不要布置太多的作業、少寫作文和日記等作為對語文老師最大的希望。」可見在當今的教育環境下,學生的學習負擔還是非常重,學生對教師作業的布置不是持積極的態度,傳統的作業形式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成了學生的負擔.
因此,在教學中,作業的有效布置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關注.
我對於作業的有效布置問題有以下幾點思考:
1.作業形式多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
實踐證明,採取豐富多採的教學方法多方面調動學生的多感官參與,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參與學習,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2.作業應注意知識與能力的綜合性
以前,總是認為作業是課堂的延伸,鞏固課上所學知識,讓知識升華的單一過程。在布置作業時,不是讓學生寫詞語,就是讓學生背課文,要麼,就是把學生捆在練習上不肯放鬆,結果又怎樣呢?學生對這類單一枯燥的作業,毫無興趣,只是機械的亂做一氣,怎麼能升華呢?說的白一點,老師只是利用了學生可貴的時間做了無用功,培養一批會做作業的機器人。這就違背了新課程標准所提倡的多元化教學,失去了作業應有的意義。因此,老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精心組織,不僅使學生的知識得到升華,而且也要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推行作業分層布置制度。
教師在布置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作業,布置啟發性、思考性作業;不布置重復性作業,布置可選擇性、層次性作業;不布置繁難偏舊作業,布置實踐性、研究性作業」。布置的作業數量要少,質量要高,要避免進入「教師隨意布置大量作業—學生應付作業—教師隨意批改作業—教師再隨意布置過多作業—學生再應付作業」的惡性循環,消除教師無暇顧及教學內容的研究和設計、無暇顧及研究學生的現象,從而解決學生不堪重負、疲於應付、厭學情緒滋生等問題。因此,加強作業的管理與指導,避免超負荷、重復性、低水平的作業,給每個學生留有充分自主發展的餘地,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之必需。
4.作業也應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由於我國的特殊政策,大多數兒童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裡嬌生慣養,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在社會上交際能力,缺乏理事能力。不懂得為他人著想,目光僅僅囿於家庭、學校中。針對這些情況,我有目的的精心安排作業內容,利用作業適時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如利用「三八婦女節」讓學生為自己的媽媽過節日,可以為媽媽獻一首歌兒,可以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還可以寫一首小詩獻給媽媽。教師節,鼓勵學生自己製作小製作,或畫一副畫寫上最喜歡的話,獻給最竟敬愛的老師。重陽節,布置學生為村裡老人過節,或采訪作過貢獻的老人等,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受到關心他人,尊敬老人的教育。
以上就是我對課堂教學作業布置環節的一點思考。
教師如何布置作業
布置作業是老師負責任的體現,這是一種對學生學習情況的鞏固,其實就是為了加深印象.所以做學生的就好好做作業吧!
怎樣布置作業才是有效作業
小學生拖拉作業甚至不寫作業已經成了教師、家長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特別是在農村,情況尤其突出。每年讓各科老師頭疼的事就是學生不按時完成作業,存在作業拖拉、不寫的現象,男生尤其嚴重。教師應該在布置作業時,學科間要適時溝通,作業總量不超標准,學生完成耗時不多;教師布置作業時不要太隨意,比如說重復性抄寫太多,這樣學生對寫作業就沒有興趣;教師作業批改要及時,如果不及時就會給學生拖拉作業創造的機會。教師工作責任心要強,如果連續多日沒能及時批改作業,學生發現後就會乘機解放自己。
管理員如何在自己布置的作業做作業
把知識點理解是關鍵,不要把做作業看的太重要
C. 如何劃分中學地理學科能力層次
中學地理學科能力層次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掌握知識的能力
知識的增長是以能力為媒介的,而能力的發展又以知識為基礎,二者相輔相成,一定條件下,還可相互轉化。由於基礎知識是地理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最基本的教學內容,因而培養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也自然成為地理學科能力最基本的成份。
1.識記地理知識的能力
從本質上講,知識屬於認識范疇。識記地理知識,即對要求識記的地理知識獲得感性認識。對要求識記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間分布等,獲得初步的認識,即能說出它的要點、大意。識記是理解的前提,是學習其它知識的支撐點與「遷移基地」,是發展高一級層次能力、領悟教材思想觀點的必要條件。義務教育初中地理教學大綱中規定的589個知識點中,有約70%的屬記憶性知識。因此,依據大綱,加強識記知識教學是中學地理教學最基本的任務之一。
2.理解地理知識的能力
理解知識是在識記的基礎上對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象特點、成因、分布和變化規律獲得理性認識,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含義或現象。只有理解了的知識,才能牢靠地記住它;同樣,也只有理解了的理論,才能靈活地加以運用。所以,理解知識的能力在地理學科能力中占居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搞好理解層次知識教學直接影響學生地理思維能力
的發展。大綱中列出的屬於理解層次的知識點有140多個,約占知識點總數的24%。
3.建立地理知識結構的能力
該能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夠運用歸納、分類辦法將獲得的地理知識按其內在聯系,把它系統化(列出知識結構)。如教學「中亞概述」一節時,按教材順序完成教學內容後,二是按照一定的認知規律,將獲得的知識按一定的方式總結出來。
結合我們的教學實踐,學習結構主義理論,我們深刻認識到,培養學生整理知識結構的能力,不僅能大大提高知識教學效率,而且還為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1.分析判斷能力
指通過對復雜的地理事象的分層、分類剖析,認識各個組成要素之間的聯系和特徵。例如,根據非洲大陸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判斷非洲地勢的傾斜方向。
2.綜合(概括)能力
思維的一大特點是高度概括性。人通過思維,就可以認識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能夠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掌握事物之間的規律性聯系,並由一事物的發展變化經推測另一事物的發展變化。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就是要在認識地理事象的基礎上,善於揭示他們間的本質聯系和發展規律,擴大學生對地理事象認識的廣度和深度,增強其認識能力和創造力。綜合(概括)的結果要用語言文字表述,加強初中學生地理表述能力的培養也不可忽視。近幾年,我們發現有所50%的初三學生不能順利地將地理思維的結果表述出來,有的錯別字還很多。
三、形成地理觀念的能力
地理思想是人們對地理事象和地理問題的本質的認識,是對地理內在規律的理性認識,也是對地理知識和地理方法的高度概括與總結,它規定和約束著人們地理思維的方向,從而保證了地理思維的有效性。幫助學生健全基本地理觀念是中學地理教學在認知領域的根本目標。
1.整體觀念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最基本的地理觀念。地理環境每一要素的變化都會引起該系統中其它因素的相應變化。例如,在大江大河上游修建大壩,不僅會影響河流下游的水文特徵,還會影響到該區及其下游地區的大氣溫度、溫度等要素,從而影響到農業生產。
2.生態觀念
人作為自然界中的一種生物,必須將自己融於自然,而不能與自然樹立,要保護野生生物,維護生物種類的多樣性;要尊重自然規律,逐步適應自然規律;要有節制、有計劃地利用自然資源;人類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必須做好相應的保護工作;人類利用一種自然資源的同時不能破壞其它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同樣,保護其它自然資源時也要考慮不要引起其它災害。
3.人口觀念
正確認識「人口」與「人手」的辯證關系。正確認識提高人口素質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樹立人均資源觀念,從小養成儉朴、節約的良好習慣;正確認識與評價計劃生育政策。
4.評估與預測觀念
自然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地理環境是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基礎。一定意義上講,地理位置、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決定著經濟發展水平。因而,學習地理應該具有評估一個地區地理環境的初步知識與能力,並能初步預測該地區經濟發展的方向與潛力。
5.可持續發展觀念
可持續發展即實現人口、經濟、環境、資源和社會相互協調發展,其含義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子孫後代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既滿足當地人的需要,又不損害他人滿足其自身的能力。」可持續發展概念包括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保護生態環境、代內公平和代間公平四個方面的含義。可持續發展系統包括經濟可持續發展系統、資源可持續發展系統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系統三個子系統。可持續發展理論不僅包容了自然地理學研究的「地地關系」、人文地理學研究的「人地關系」、社會科學研究的「人人關系」,而且明確表露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人類之家」等整體思想和全球觀念。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一項全球性的發展戰略,也是地理教學的一條重要主線
D. 如何分層次有效布置作業
分層次有效布置作業的方法如下:
豐富作業類型,關注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語文教學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何謂之語文素養?即: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
作業做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在設計時更應該著眼學生語文素養提高,涉及到「聽、說、讀、寫」各個層面的練習,小學語文作業布置從以下幾類著手:
1、布置預習學習內容的作業。
小學高段學生已經具備相當不錯的自學能力,課前讓學生從「初讀課文」和摘錄「好詞、好句、形近字、多音字、小問號、資料袋」兩個方面入手,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盡其所能對課文進行預習,有準備地進入課堂更有利用學生發揮潛能,成為課堂的主人。
2、布置落實訓練目標的作業。
根據課時目標把握課時目標,布置作業緊緊圍繞目標。
3、布置口頭識記的作業。
如:課文的朗讀與背誦,二會字的識記等。
4、布置觀察、收集類作業。
這類作業往往能為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為學生寫作準備第一手資料。在教學《愛如茉莉》這篇課文時布置學生提前觀察家人之間的相互交流,體會濃濃的親情。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抓住生活細節寫作都有很大的幫助。
5、布置親子互動類作業。如:
1)推薦書目,鼓勵親子共讀,充分利用了家庭資源的同時也解決了課外閱讀面廣,涉及問題較多,教師不能一一兼顧的問題,提高了閱讀效率。
2)布置學生把學到的課文講給家長聽,檢測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培養了口頭表達能力,同時發揮的家庭教育一對一因材施教的特長。
3)寫心裡話讀給家長聽,促進親子關系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E. 怎樣教孩子學好初中地理
學地理主要是以看圖為主,尤其是初一上冊。知識點本來就抽象,而且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有沒有掌握好直接影響到後面幾冊書的學習。有時間可以照著書上的圖一邊畫一邊講解。買個地球儀是有必要的。因為初一上冊一開始就涉及到判斷經緯度。維度還好說,就是一些圈,但是經度確不同,用地圖很難直觀的把經度展現在學生面前,這個東西經的判斷是個麻煩。然後地球儀會的地軸與桌面會有一個角晌慎度,用地球儀在後面的太陽宴碰敬直射點的范圍和五帶劃分,學生會比較好理解。然後後面的氣候分類,只要根據氣溫和降水這兩個東西就好,然後就是記憶,這個比較簡單,沒事就讓學生看一下。其他的書基本是識記內容,靠記憶就行。初中的地理不難。現在臨近生地會考了。。。。。。
培養興趣,把游戲融入學習,設法把枯燥的知識學習變成有趣的游戲。
學好數學不管是在學生時代還是在工作了以後都是十分重要的。你的孩子在小學數學必須達到一定水平才能跟上中學的課程,同時,物理、化學這些科目和數學的聯系又非常緊密,因此學好數學又是順利進入大學學習的基礎。在步入社會以後,良好的數學能力還能擴大就業門路。 孩子的數學成績差 家長也不要對孩子失去信心,下面介紹一些提高孩子數學能力的方法: 讓孩子理解數學概念 否則數學就會變成毫無效率的概念和公式的死記硬背,可以在生活隨時隨地幫助孩子理解數學概念,例如在練習加法時,可以通過堆積木來認識加法的概念,這樣更加直觀也更容易理解,通過多次練習孩子慢慢就會掌握。 數字的書寫要整潔規范 在運算錯誤中有25%的錯誤是因為書寫不整齊或者書寫錯誤造成的,尤其在數字排列長的時候,錯開一位,結果就會大不一樣。平時要多訓練孩子規范數學的寫作,做數學計算時數字排列要合乎要求,書寫清晰。 在孩子遇到難題時父母要及時給予幫助 數學的連續性比較強,許多新的運算都需要用到以前學過的知識,例如孩子如果沒有學好小數,在學習百分數的時候就會遇到問題,類似的情況還很多。當孩子遇到這樣的困難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給予幫助。 家庭作業有利於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強化記憶。教孩子在做家庭作業以前,先溫習一遍當天所學的知識,要確保素有知識點都已經掌握。這樣才能保證作業的成功率,在不復習的情況下作業很可能錯誤百出,這樣很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解決數學難題的興趣。 熟能生巧,要多做練習 掌握知識以後,要多練習,常復習。當家庭作業比較少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復習一下以前學過的,強化記憶。知識掌握的越牢越熟練,做題的速度也就越快,准確率也就越高,孩子就更有自信。 用替代法解決問題 當遇到難題,先讓孩子多閱讀幾遍,弄懂題意,然後畫圖的方法表述題意。讓孩子更好的理解解題步驟,可以先將題目中的大數字換成小數字演算。 教孩子用心算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 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要幫助孩子擺脫用紙筆在草紙上運算的習慣,盡量用心算,錯了不要緊,練習的多了,找出規律和運算技巧,成功率自然就高了。心算不但提高孩子快速運算的能力,而且能使孩子的思維更靈敏更活躍。 把數學當作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現實生活中當孩子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以後,就會對數學產生很強的興趣。讓他們在生活中多接觸和解決數學問題,比如在超市的時候讓他去結帳,給了多少應該找給多少,其中接觸的加減乘除法都有了。
他對地理感興趣 很好 地理最主要的是地理冊或者 地圖 以及地球儀等
單純的文字不會產生那麼好的效果 藉助上面的會好些 呵呵
當然是培養孩子的興趣啦!語文是門大學問,生活中到處都可以學習。不過學校里的教育效果最好。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學習的機會和氛圍。字,詞,句,文章……循序漸進。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否則會失去興趣。當他學會一個成語並在生活中運用時,不妨誇獎一下。家長也不要心急。字典、成語詞典是常用工具書,還要給他一個學習語文的筆記本。試試吧!我高中就是這樣提高語文的。
首先,要看孩子的年齡,如果年齡偏小,在3--12歲之間,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聽英文歌曲,看英文動畫片,然後和他一起探討,一起笑,這樣,孩子會和你產生共同感,會接受你成為他的朋友,這就幫助你很好的孩子溝通打下了基礎;
其次,你的孩子如果已經上了小學,但是對英語具有抵觸心理,那麼你可以先和他的英語老師溝通一下,找出孩子不愛學英語的原因,看是否是因為晦澀難懂還是因為孩子不喜歡他的老師,如果是前者,那麼你可以給孩子報個英語興趣班,先培養興趣,然後再學習
最後,作為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流出足夠的空間學習,如果說孩子不愛學英語是因為家庭環境的壓力,那麼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放鬆的環境,多鼓勵他,可以採用積分制,背會一個單詞或一片課文給獎勵一分,這樣累計到多少分,可以換取小禮物,孩子的學習往往取決於家長的教育方法,所以把握好方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
多聽英語的歌,看英語的動畫片,玩英語游戲。千萬不要有意去教,強迫灌輸學不好的。
教材你可以去書店或書城轉轉,初級鋼琴樂譜就可以了(兒童版的,如果發現其先天聰慧可以買鋼琴基礎教程修訂版一本17.4有1、2、3以此類推的教程專輯,還算不錯,曲譜太多了,你去看了就知道,用適合你的曲譜去教,簡單明了容易而且是練手型的,手型很重要,是不是大師就看這了),教導方面你可以用幼兒園老師的方法去教,讓他/她慢慢的感興趣,說教的時候不要嚴厲,親切而有耐心是教導的基礎,練琴要從指法開始練起,當然了,這些學習要點就不多說了,主要就是要放心進去交,小孩子的天性要克服,慢慢抓,用不同的方法去說鋼琴不是一兩天能學會,要有比喻性的教說,樂觀對其心態好笑容不能少,孩子有疑問要用方法去解說,不能太死板的說教,要靈活保持室內氣氛良好,不能有僵局,這樣孩子會有很多別的想法,一定要有耐心,記住,他還只是個孩子,說的時候盡量不要說過快,慢慢說,小孩子聽取能力有限,說的時候要用最最簡單明了易理解的方法去說教,至少要比書里的更加簡化,不時看下孩子對你所說教的時候孩子是否用迷惑的表情去聽,這時候你可以親切的去問問他是否不明白什麼,盡量貼近與其的關系,打進內部,這樣才會有待發展,教起來就不難了,記住!他只是個孩子,不懂事,無知也好稚氣蠻為也罷,他畢竟是個孩子什麼都不懂,用點耐心、細心、用心、關心、童心去教導吧,相信你應該不會不行吧,好好的工作哦!
F. 初中地理如何有效設計分層作業
如何設計有效的地理作業
近年來,隨著中考制度的改革,初中地理課業負擔也越來越重,因此,提高地理作業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地理老師都在思考和探討如何依據大綱,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上設計有效的地理作業,才能符合學生的需求。 地理作業初中有效性一、什麼樣的地理作業才是有效和高效的 從地理教學的角度看,地理作業是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它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但是,種種原因導致有些教師對作業認識產生偏差,認為作業做的越多就越能應付考試,提高考試成績。大多數教師搞「題海戰術」,無味的重復,偏題、怪題層出不窮,甚至有個別教師把「罰抄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學生叫苦叫累,教師叫煩叫重。於是,作業成了「令人頭疼卻必須做的辛苦差事」。因而,我在長期的地理教學中對「什麼樣的作業才有效、高效」進行了研究與探索。 1.作業,只有在適當、適量和適時的時候才會有效。那些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切合課程標准要求、符合知識建構原理的練習、作業,那些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進取性、創造性的練習和作業,才能夠真正發揮其鞏固、強化和拓展的練習價值,才能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的學習要求,對作業進行預設,分重點內容摘抄(課本為主)、圖表分析(填充圖冊為主)拓展提高(地理配套練習冊為主)三個部分,緊跟教學進度,精練試題,由易到難,分步完成,學生感到作業量適中,易完成,准確率高,有成就感。 2.作業內容要有趣味性、開放性,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有效性是我們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作業也一樣,只有學生在付出勞動的時候有了收獲、有了提高、有了進步,才能激發作業的興趣。學生喜歡貼近生活、形式新穎、開放性的作業,教師要把地理作業融入生活,同時把題型設計得符合中學生興趣特點,以增添學生做作業的情趣,有利於學生從不同方面和角度去觀察、思考、分析與解答,提高他們認識的深度和廣度。在學習《西亞和北非》時,我抓住學生對熱點問題易關注的心裡特點,讓學生在課前收集一組阿拉伯人的生活圖片或媒體視頻,然後觀察思考下列問題: (1)你知道圖片中人物的人種、民族、宗教信仰、語言嗎? (2)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什麼地區?其服飾與所在地區的環境有何關系? (3)你知道西亞、北非地區成為當前社會的熱點、備受世人關注的原因嗎? 問題很貼近生活,教學中,學生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輕松愉快的獲取新知識。 3.把作業的選擇權還給學生。過去,我們讓學生完成作業的時候,基本沒有考慮學生的差異,所以導致了部分學生對作業不能做,也不喜歡做。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拿到作業以後,自己不能做,就乾脆不做,去抄。有些成績比較好的學生,看到作業太簡單了,就沒有興趣做,為了應付老師,乾脆還是抄。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一位學生的智力都各具特點,並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學習方法。這就說明,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智力特點,允許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式。我在作業的設計中作了大膽的嘗試,按7∶2∶1的比例。所謂的7∶2∶1是這樣分配的:「7」是基礎題大家都要完成;「2」是針對重點、難點拓展拔高讓地理成績較好的同學,「1」是嘗試鏈接中考題讓激進的同學。通過地理作業選擇權的變化,激發了學生作業興趣,基礎差的學生不用每天忙於抄作業,基礎好的學生做一些有難度、挑戰性比較大的題目,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學生在做適合自己的作業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二、如何設計有效、高效的地理作業 作業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目標明確、方向准確、切中要害,難點問題要有變式訓練,組題要有梯度。錯誤率高要有糾錯練習。因此,我們設計了以下幾種作業類型: 1.發揮地理知識和生活聯系緊密的特點,設計學生易感悟的預習型作業 傳統的地理作業只是對已學過的知識復習、鞏固和提高。其實,地理知識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通過留預習作業的形式,也可以培養學生以教材、地圖冊、網路等為主要資料來獲取知識的能力。這一類作業應選取立意較新、情景新且緊扣重點的基礎題,讓學生在預習課本,了解考點知識結構及體系的過程中嘗試訓練,找出自己疑惑的問題所在。例如,在學習《非洲》一課時,讓學生提前觀看《人與自然》,初步了解熱帶、稀樹草原、肉食性動物、草食性動物、雨季旱季等知識點的鏈接。 2.課堂和課後,針對大多數學生設計基礎型作業 在課堂上和課堂後,適當地給學生布置些與上課內容基本一致的作業,作為鞏固和檢測學生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手段,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基礎型的作業,即是主要以檢測學生對知識點本身掌握程度而設計,是針對全體學生而設計,是課堂教學的任務,全體學生都應達標。
G. 如何設計有效的地理作業
如何設計有效的地理作業
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有效備課、有效上課的基本理念已經被大多數老師所熟悉和認可,並在此基礎上涌現了大批優秀的教學設計和優秀教學案例,然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卻被不少教師所忽略,那就是有效作業設計。有效的作業是有效課堂的延續與補充,它將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拓展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無效的作業將給學生增加負擔,疲於應付,養成「抄襲」作業的惡習,甚至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因此,精心設計作業是整個有效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筆者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些有效作業設計的共同特點,供各位同仁共同研究、探討,以期達到「拋磚引玉」之效。
一、 針對性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動物園里的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了,領導指示員工加高圍欄,從10米加高到15米,第二天,袋鼠又跑出來了。動物園領導大發雷霆,要求員工將圍欄從15米加高到30米。這時,旁邊籠舍里的長頸鹿哈哈大笑,對夥伴們說:「我敢打賭,如果這幫蠢人不關好籠門,圍欄加到100米也沒有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解決問題沒有針對性,不會完美解決問題。同樣道理,作業設計也必須要有針對性。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學情,教學內容靈活設計作業,為學生「量身打造」作業,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都能夠進步,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二、 興趣性
莎士比亞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一定的興趣對於學生的學習有著建設性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多種途徑,用心設計學生感興趣的作業,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之一。這需要我們多聯系身邊的事物,將有趣的事物與作業有機的結合起來,便可提高學生對待學習的興趣。例如:通過讓學生利用一個熟雞蛋來當做地球,從中畫出」全球氣壓帶與風帶」。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同時讓學生掌握了動手實踐的能力還能強化記憶。毋庸置疑,讓學生對著課本死記硬背效果難免差強人意。而通過培養學生的興趣來合理有效地布置作業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層次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5分是他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3分就是他了不解的成就。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所能達到的程度,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快樂。」因此,如果我們讓能力較差的學生去完成難度較高的作業,不僅不能讓他們體驗腦力勞動中成功的快樂,反而會深受打擊,甚至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而讓能力好的學生去完成一些基礎性的作業,不僅難以提高他們的能力,更會因「任務太簡單」而體驗不到成功的樂趣,長此以往,這類學生也慢慢失去了對作業的興趣。因此,這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就需要我們進行有層次的作業布置。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要設計不同難易程度的作業任務。這樣既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又考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還能讓每一位學生都體驗到完成任務後的快樂,是真正有效的作業。否則,學生只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在無效作業上而無法真正的提高自身能力。
四、 探索性
學生完成作業也是一種學習活動,而有效的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更是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樣學生對地理知識、技能和地理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獲得廣泛的地理活動的經驗。為此,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自身情況,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完成地理作業過程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像觀察類作業與調查類作業就很容易使學生達到這樣的目的。
(1)觀察作業。觀察是思維的窗戶,它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問題,發現事物的規律和本質。如:在旅遊的時候,觀察當地典型的植被,有助於自然帶的學習。
(2) 調查作業。調查活動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身邊的一些事物,從中收集一些信息,從收集的信息中發現問題,從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人文地理中工農業以及人口方面的信息,可以通過調查來更好的理解掌握。
總之,地理作業過程是一個有機的、復雜的系統,從習題的選擇、布置的形式、作業的批改、反饋等,每一個環節都值得我們去研究、推敲,只有盡可能地優化每一個環節,才能提高作業的有效性,才能促進學生健康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