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要素採用什麼和什麼結合

地理要素採用什麼和什麼結合

發布時間:2023-08-18 04:16:39

A. 組成自然地理環境的地理要素一般有哪些

組成自然地理環境的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地貌、氣候、水文、植物、動物、土壤。

地貌是自然地理環境要素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其它自然要素作用的結果,同時又影響其它要素的發展。

水文是最活躍的要素之一。水與大氣密切聯系,決定著自然環境中的水熱配置,並對地球形態起著某種塑造作用。

植物的作用是參與風化作用、土壤的形成和地貌的改造。

動物是最脆弱、對環境變化最敏感的要素。對自然地理環境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

B. 地理地圖的三要素是什麼啊

地理要素有:對普通地圖而言,有自然要素,社會經濟要素,和其他要素,這些要素統稱為基本地理要素;對專題地圖而言,主要指主題要素,有專題要素和為專題要素進行地理定位的地理基礎(地理底圖)要素。
此外,地圖三要素指:
數學要素——坐標網、控制點、比例尺、定向等;
地理要素
輔助要素——讀圖工具(圖例、圖幅編號、接圖表、分度帶、坡度尺、附圖等),參考資料(出版單位,出版時間,地圖投影、坐標系、高程系等)

C. 中國八年級地理課程標準是什麼要求

《初中地理新課程標准》
第一部分一、背景當今世界,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南北發展差距不斷擴大,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曲折發展中,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在我國,要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改善生態環境,增強區域經濟發展活力,加速現代化進程。這些都給地理課程改革提出了挑戰和有待探索的新課題。關注全球性問題和我國新世紀所面臨的發展問題,建設符合時代要求的地理課程是當前的迫切任務。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全球定位系統、對地觀測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數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為地理課程革新注入了活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地理課程改革必須轉變 "學科本位"、"知識中心"的教育觀念,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學習情境。
二、課程性質(7-9'GEO'1.2)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它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綜合性。地理環境由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類智慧圈等圈層所構成,是地球表層各種自然現象、人文現象有機組合而成的復雜系統。因此,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性質與社會科學性質的綜合性科學。第二,地域性。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而且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系,並致力於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變化的規律。地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在現代科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並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
三、基本理念(7-9'GEO'1.3)1.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7-9'GEO'1.3.1)2.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變化形勢,突出人口、資源、環境以及區域差異、國土整治、全球變化、可持續發展等內容。使所學內容不僅對學生現在的生活和學習有用,而且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7-9'GEO'1.3.2)3.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7-9'GEO'1.3.3)4.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地理課程要充分重視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學校與社會、家庭密切聯系,教育資源共享的開放性課程,從而拓寬學習空間,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7-9'GEO'1.3.4)5.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學評價中,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7-9'GEO'1.3.5)6.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地理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並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 "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7-9'GEO'1.3.6)
四、設計思路(7-9'GEO'1.4)1.7~9年級地理課程是基礎教育地理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7~9年級地理課程以區域地理學習為主,原則上不涉及較深層次的成因問題。(7-9'GEO'1.4.1)2.7~9年級地理課程內容分為四大部分: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為了體現地理課程的靈活性和選擇性,課程標准對學習順序不作規定。教材編寫者和地理教師可以自行選擇教材編寫和授課的順序。例如,可以先教授中國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地球與地圖"的知識可以集中學習,也可以分散學習。(7-9'GEO'1.4.2)3.地理要素採用單獨列出和與區域地理結合兩種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氣候,地形、自然資源等不再單獨列出,而是放在地區和國家的學習中,減少內容的層次和難度。無論是中國地理還是世界地理,均大幅度減少部門地理的內容,重點突出能夠說明地理問題和實現區域地理教學目標的內容。(7-9'GEO'1.4.3)4.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的分區部分,只列出區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學習區域地理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以及必選區域的數量,而不再規定必須學習哪些區域。具體區域的劃分和選擇由教材編寫者和教師決定,以增強課程的開放性和彈性。例如,本《標准》規定,必須從世界范圍內選擇至少一個大洲、五個地區和五個國家編寫教材和組織教學,教材編寫者和教師可選擇非洲(洲)、南亞(地區)、英國(國家)等,也可選擇其他大洲、地區、國家。(7-9'GEO'1.4.4)5.提倡把鄉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學生可以通過收集身邊的資料,運用掌握的地理知識和技能,進行以環境與發展問題為中心的探究性實踐活動。(7-9'GEO'1.4.5)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7-9'GEO'2)
通過7~9年級地理課程的實施,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養成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一、知識與技能(7-9'GEO'2.1)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識,學會運用地球儀的基本技能;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和地理圖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學會簡單的地理觀測、調查統計以及運用其他手段獲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7-9'GEO'2.1.1)2.能初步說明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初步認識人口、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區域差異,以及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和趨勢。(7-9'GEO'2.1.2)3.知道世界、中國和家鄉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初步學會根據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地理信息,歸納其地理特徵。(7-9'GEO'2.1.3)4.了解人類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重大問題,初步認識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7-9'GEO'2.1.4)
二、過程與方法(7-9'GEO'2.2)1.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並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學會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進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7-9'GEO'2.2.1)2.嘗試運用已獲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做出判斷。(7-9'GEO'2.2.2)3.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關信息,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決問題的設想。(7-9'GEO'2.2.3)4.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自己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並與別人交流。(7-9'GEO'2.2.4)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7-9'GEO'2.3)1.初步形成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初步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地理審美情趣。(7-9'GEO'2.3.1)2.關心家鄉的環境與發展,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7-9'GEO'2.3.2)3.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和傳統,增強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國際合作的價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識。(7-9'GEO'2.3.3)4.增強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逐步養成關心和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7-9'GEO'2.3.4)
第三部分內容目標(7-9'GEO'3)
內容標准總體結構的說明如下:(1)內容標准由標准、活動建議等部分組成。(2)"標准"是學生學習地理課程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以行為目標方式陳述。(3)"活動建議"是為開展教學活動提供的參考性建議。(4)"說明"是對標准中某些問題的進一步解釋。地理課程(7~9年級)內容標準的基本結構如下圖所示:一、地球與地圖(7-9'GEO'3.1)(一) 地球和地球儀(7-9'GEO'3.1.1)
標准 活動建議
1.地球的形狀、大小與運動(7-9'GEO'3.1.1.1)
●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7-9'GEO'3.1.1.1.1)
●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7-9'GEO'3.1.1.1.2)
●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7-9'GEO'3.1.1.1.3)
2.地球儀(7-9'GEO'3.1.1.2)
●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7-9'GEO'3.1.1.2.1)
●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7-9'GEO'3.1.1.2.2) ●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製作簡易的地球儀模型。
●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比較不同季節正午太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度。
說明:●"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一項,旨在通過該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受到有關的科學史教育。
(二) 地圖(7-9'GEO'3.1.2)
標准 活動建議
●運用地圖辨別方向、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7-9'GEO'3.1.2.1)
●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7-9'GEO'3.1.2.2)
●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7-9'GEO'3.1.2.3)
●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7-9'GEO'3.1.2.4)
●知道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7-9'GEO'3.1.2.5) ●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製作地形模型。
●實地踏勘並繪制校園、社區等小區域的平面草圖。
●組織一次使用地圖"尋寶"、定向行軍等活動。
●在地圖上查找地名,並選擇到達該地點的最佳交通路線。
說明:●"知道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一項,只要求學生知道電子地圖光碟、公共場所設置的電子查詢系統、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中的衛星雲圖等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二、世界地理(7-9'GEO'3.2)(一) 海洋與陸地(7-9'GEO'3.2.1)
標准 活動建議
1.海陸分布(7-9'GEO'3.2.1.1)
●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7-9'GEO'3.2.1.1.1)
●運用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7-9'GEO'3.2.1.1.2)
2.海陸變遷(7-9'GEO'3.2.1.2)
●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7-9'GEO'3.2.1.2.1)
●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7-9'GEO'3.2.1.2.2) ●填繪全球海陸輪廓略圖。
●開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圖游戲。
●有條件的學校可使用計算機軟體模擬演示"大陸漂移"。
●講述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說的故事
說明:●"知道板塊構造學說……"一項,側重於科學史教育及科學興趣、科學方法的培養。
(二) 氣候(7-9'GEO'3.2.2)
標准 活動建議
1. 天氣與我們的生活(7-9'GEO'3.2.2.1)
●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並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7-9'GEO'3.2.2.1.1)
●識別常用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7-9'GEO'3.2.2.1.2)
●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7-9'GEO'3.2.2.1.3)
2.氣溫與降水的分布(7-9'GEO'3.2.2.2)
●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說出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7-9'GEO'3.2.2.2.1)
●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7-9'GEO'3.2.2.2.2)
●使用氣溫、降水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並讀圖說出氣溫與降水的變化規律。(7-9'GEO'3.2.2.2.3)
3.主要氣候類型(7-9'GEO'3.2.2.3)
●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7-9'GEO'3.2.2.3.1)
●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7-9'GEO'3.2.2.3.2)
●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7-9'GEO'3.2.2.3.3) ●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天氣預報節目,並做記錄,討論當地天氣情況,並根據天氣預報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動。
●有條件的學校可參觀當地的氣象台站或大氣環境監測站。
●有條件的學校可建立氣象園地,使用常用的測量儀器進行氣溫、降水和風向等觀測;或將每天從廣播、電視節目中記錄的天氣資料繪製成圖表。
●如有條件,讓去過外地(或外國)的學生,描述對不同地區氣候的感受。
說明:●天氣符號和天氣圖,是指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中出現的常用天氣符號和簡單天氣圖。●要求學生從世界氣候分布圖上指出主要氣候類型,培養讀圖能力以及通過讀圖獲得相應地理知識的能力。(三) 居民(7-9'GEO'3.2.3)
標准 活動建議
1.人口與人種(7-9'GEO'3.2.3.1)
●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7-9'GEO'3.2.3.1.1)
●舉例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7-9'GEO'3.2.3.1.2)
●說出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並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7-9'GEO'3.2.3.1.3)
2. 語言和宗教(7-9'GEO'3.2.3.2)
●運用地圖說出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主要分布地區。(7-9'GEO'3.2.3.2.1)
●說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舉例說出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傳統。(7-9'GEO'3.2.3.2.2)
3.聚落(7-9'GEO'3.2.3.3)
●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7-9'GEO'3.2.3.3.1)
●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7-9'GEO'3.2.3.3.2)
●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7-9'GEO'3.2.3.3.3) ●組織有關人口問題的辯論會。
●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築的圖片資料,配合地圖進行展示。
●收集聚落景觀圖片,辨別某一景觀及其與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關系。
(四) 地區發展差異(7-9'GEO'3.2.4)
標准 活動建議
1.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7-9'GEO'3.2.4.1)
●運用數據和實例,說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7-9'GEO'3.2.4.1.1)
●知道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地區分布特點。(7-9'GEO'3.2.4.1.2)
2. 國際合作(7-9'GEO'3.2.4.2)
●用實例說明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7-9'GEO'3.2.4.2.1)
●說出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在國際合作中的作用。(7-9'GEO'3.2.4.2.2) ●搜集能反映世界上不同國家發展水平的資料,進行比較並開展討論。
●從報刊中剪輯有關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活動信息,通過板報、小報、宣講等形式展示和交流。
(五)認識區域(7-9'GEO'3.2.5)
標准 活動建議
1. 認識大洲(7-9'GEO'3.2.5.1)
●運用地圖說明某一大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7-9'GEO'3.2.5.1.1)
●運用地圖和有關資料歸納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及其相互關系。(7-9'GEO'3.2.5.1.2)
●運用有關資料說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環境、發展等問題。(7-9'GEO'3.2.5.1.3)
●通過實例說明某一大洲內部的經濟發展水平是不平衡的。(7-9'GEO'3.2.5.1.4)
2.認識地區(7-9'GEO'3.2.5.2)
●在地圖上找出某一地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讀圖說出該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7-9'GEO'3.2.5.2.1)
●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某一地區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說出地形與人類活動的關系。(7-9'GEO'3.2.5.2.2)
●運用圖表說出某一地區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7-9'GEO'3.2.5.2.3)
●運用地形圖說明某一地區主要河流概況,以及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7-9'GEO'3.2.5.2.4)
●運用地圖和資料,指出某一地區對當地或世界經濟發展影響最大的一種或幾種自然資源,說出其分布、生產、出口等情況。(7-9'GEO'3.2.5.2.5)
●舉例說出某一地區發展旅遊業的優勢。(7-9'GEO'3.2.5.2.6)
●說出某一地區最有影響的區域性國際組織。(7-9'GEO'3.2.5.2.7)
●運用資料描述某一地區富有特色的文化習俗。(7-9'GEO'3.2.5.2.8)
●說出兩極地區自然環境的特殊性以及開展科學考察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7-9'GEO'3.2.5.2.9)
3.認識國家(7-9'GEO'3.2.5.3)
●在地圖上指出某一國家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7-9'GEO'3.2.5.3.1)
●根據地圖和資料,說出某一國家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現象和突出的自然災害,並簡單說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7-9'GEO'3.2.5.3.2)
●運用地圖和資料,聯系某一國家自然條件特點,說出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7-9'GEO'3.2.5.3.3)
●用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在某一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7-9'GEO'3.2.5.3.4)
●舉例說出某一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方面的經驗、教訓(7-9'GEO'3.2.5.3.5)
●根據資料和地圖,說出某一國家交通運輸特點以及主要城市。(7-9'GEO'3.2.5.3.6)
●根據資料和地圖,說出某一國家的種族、民族、人口、宗教、語言等至少一個方面的概況。(7-9'GEO'3.2.5.3.7)
●用實例說明某一國家自然與社會環境對民俗的影響。(7-9'GEO'3.2.5.3.8)
●舉例說出某一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貿易、文化等方面的聯系。(7-9'GEO'3.2.5.3.9) ●分組准備某一大洲的資料,整理歸納後,選出代表向全班匯報。
●收集、整理其他大洲的資料,並與所學大洲進行對比。
●結合地區熱點問題,收集有關資料,並展開討論。
●模擬一次暑期出國旅行,選擇旅遊路線,說出經過的主要國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見到的景觀。
●以極地科學考察為主題,出一期牆報,或者舉辦一次科普報告會,或者觀看錄像片。
●結合歷史等課程,利用不同時期的世界地圖,探討國家名稱和版圖的變化。
●觀看介紹某一國家地理概況的錄像。
●討論某一國家特有自然現象的形成原因。例如,展示澳大利亞特有的野生動物袋鼠、樹袋熊、針鼴、鴨嘴獸等圖片,討論為什麼這些動物惟獨生活在澳大利亞。 ●進行一次針對某一突發性自然災害的自救演習。
●通過角色模擬討論有關地理問題。例如扮演政府官員、熱帶叢林土著居民、世界環保組織成員、開發商等角色,討論亞馬孫流域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問題。
●通過搜集材料等方式,了解華人與華僑對所在國科學技術與社會文化發展的貢獻。
●選擇某一主題,從互聯網上下載有關資料,製作計算機演示文稿,並在全班演講。
說明:●本單元通過從世界范圍內選學部分大洲、地區、國家,認識所學區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徵,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教材編寫者和教師必須從世界范圍內選擇至少一個大洲、五個地區(例如南亞)和五個國家編寫教材和組織教學。●在編寫教材和組織教學中,所選擇的"洲-地區-國家"的組合,其內容必須涵蓋所列各項"標准";就某一具體區域而言,可以選擇若干條"標准",合理組織材料;不一定是一個區域對應一條"標准"。●安排學習不同尺度的區域地理,主要目的在於通過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學習和研究不同尺度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三、中國地理(7-9'GEO'3.3)(一) 疆域與人口(7-9'GEO'3.3.1)
標准 活動建議
1.疆域與行政區劃(7-9'GEO'3.3.1.1)
●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7-9'GEO'3.3.1.1.1)
●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說明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7-9'GEO'3.3.1.1.2)
●在我國政區圖上准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記住它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7-9'GEO'3.3.1.1.3)
2.人口與民族(7-9'GEO'3.3.1.2)
●說出我國人口總數,運用有關數據說明我國人口增長趨勢,說出我國的人口國策。(7-9'GEO'3.3.1.2.1)
●運用人口分布圖說出我國人口的分布概況。(7-9'GEO'3.3.1.2.2)
●運用民族分布圖,說出我國少數民族分布特徵。(7-9'GEO'3.3.1.2.3) ●在地圖上計算出我國大致的東西經度差和南北緯度差,並以此來說明我國經度與緯度跨度大;分析我國相對於亞歐大陸和太平洋的具體位置。
●開展我國省級行政區拼圖游戲。
●收集、交流反映我國主要少數民族風俗、服飾的圖片、資料,了解這些少數民族的風土民情。
說明:●"在我國政區圖上准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一項,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要求學生在中國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逐步記住,而不是在本節課中全部記住。
(二)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7-9'GEO'3.3.2)
標准 活動建議
1.自然環境(7-9'GEO'3.3.2.1)
●運用中國地形圖,說出我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徵。(7-9'GEO'3.3.2.1.1)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其影響因素。(7-9'GEO'3.3.2.1.2)
●在地圖上找出我國的主要河流,說出長江、黃河的概況。(7-9'GEO'3.3.2.1.3)
2.自然資源(7-9'GEO'3.3.2.2)
●舉例說出什麼是自然資源,它有哪些主要類型。(7-9'GEO'3.3.2.2.1)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7-9'GEO'3.3.2.2.2)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以及對於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7-9'GEO'3.3.2.2.3)
●運用實例,說出我國為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而建設的大型工程。(7-9'GEO'3.3.2.2.4) ●聯系生活經驗並運用有關資料,討論季風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搜集有關土地資源方面的資料,與俄羅斯、美國、印度等國進行對比。
●調查當地的主要自然資源,列舉合理或不合理開發利用方面的事例,並撰寫簡要報告。
說明:●"標准"沒有要求面面俱到地講述各種類型的自然資源。教學中應注意以水、土資源為案例,引導學生了解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人均少、時空分布不均的特點,並滲透節約資源的教育。
(三) 經濟與文化(7-9'GEO'3.3.3)
標准 活動建議
1.經濟發展(7-9'GEO'3.3.3.1)
●運用資料並聯系實際,說出我國農業分布概況,並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7-9'GEO'3.3.3.1.1)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的地理分布。用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發展中的作用。(7-9'GEO'3.3.3.1.2)
●比較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運用地圖說出我國交通運輸網路的大致分布格局。(7-9'GEO'3.3.3.1.3)
2.文化特色(7-9'GEO'3.3.3.2)
●知道我國民居、服飾、飲食的地方特色,並舉例說明自然環境對文化的影響。(7-9'GEO'3.3.3.2.1)
●結合有關資料,說明我國地方文化特色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7-9'GEO'3.3.3.2.2) ●觀看反映我國農業生產特色的錄像,搜集有關我國工業生產現狀的圖文資料,討論我國工農業發展的前景。
●參觀本地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工礦企業或車站、碼頭。
●搜集有關各地風土人情的圖片資料,觀看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藝術表演或錄像,談一談對地方文化特色的認識。
(四)地理差異(7-9'GEO'3.3.4)
標准 活動建議
●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並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7-9'GEO'3.3.4.1)
●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范圍,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7-9'GEO'3.3.4.2)
●說出各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7-9'GEO'3.3.4.3) ●圍繞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進行專題討論或知識競賽。
●觀看反映四大地理單元自然景觀特色的影像資料片。
●列表比較四大地理單元的區域差異。

D. 初中地理筆記 資料

初中地理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碼:1234

簡介:初中地理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人教、萬門、學科、諸葛)合集。

E. 如何把地理讀好圖,圖形結合起來啊

掌握以下3點基本方法就可以圖形結合起來學好地理:
1、要學會看地圖——立體的地球儀,可以讓自己建立立體的思維方法,地理的知識是立體的;平面的行政區圖、地形圖、氣候帶分布圖、自然資源分布圖、交通圖……;會看地圖就已經學會30-50%的地理知識。
2、多看地圖——書面知識與地圖結合可以強化記憶,反復可以增強記憶,當形成習慣後,知識也就立體化了;
3、掌握地理要素及其要素之間的關系——如氣候的要素是:位置、溫度、降水;位置的要素是: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交通位置、資源、經濟水平(工業、農業、服務業……)等。「位置」是地理要素當中最為主要,是核心。
地理要素在不同的地方,其中一個要素會起主導作用,位置則是永遠不可以忽視的因素。
地理要素之間會相互影響:位置影響氣候、自然資源,位置與資源影響交通、經濟水平與地位……

會看地圖,掌握了地理要素及其關系,也就是掌握了地理的核心知識。

F. 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

組成地理環境的基本要素有氣候、地貌、土壤、水文、生物,這些地理要素之間相互一些,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這個統一的整體就是自然地理環境。地理環境具有整體性。一個要素發生變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的變化。

G. 高考地理各要素之間的聯系

高考地理的要素有許多,在學習上需要背的知識點很多,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可以有效快速解題,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 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必背知識點 ,希望大家喜歡!

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必背知識點

1.地形與氣候

(1)地形對氣溫的影響

海拔越高,氣溫越低。產生了「一山有慶斗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觀.在中低緯高山地區表現尤其明顯.

(2)地形對降水的影響

山地迎風坡降水豐沛.而背風坡形成雨影區,降水稀少。

(3)地形對氣候類型分布的影響

南北走好輪向的山地,對海陸之間的氣流交換有阻礙作用.使沿海地區氣候類型的分布呈狹長帶狀特徵.如南北美西海岸。而東西走向的山地使氣候類型分布向內地延伸,如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分布。

(4)氣候對地形的影響

①主要是高寒地帶,氣候寒冷,冰蝕地貌廣布;

②沙漠地帶.降水稀少,溫差大.風力作用強,風蝕地貌.沙漠廣布:

③濕潤地帶.降水較多.流水作用強大、普遍.既有侵蝕作用形成的地貌(溝谷).又有沉積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沖積平原)。

2.地形與河流

(1)地形影響河流走向、水系形狀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河流自西向東;

德國地勢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

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形成放射狀水系:

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形成向心水系:

亞馬孫平原南北兩側地勢高,形成樹枝狀水系。

(2)地形影響河流落差

在流量一定的情況下.不同地區的河流價值體現不同:在山區.流速較大,水能資源豐富:在平原地區.水流平穩.航運價值友差信較大。

(3)河流對地形的影響

流速大的山區.侵蝕作用強烈:流速較慢的平原地區.沉積作用顯著。

3.河流與氣候

(1)氣候要素中的降水.氣溫直接影響河流的流量和冰期。雨季長、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冬季最低月平均氣溫0℃以上.河流無結冰期:反之.河流有結冰期,而且氣溫越低,冰期越長。

(2)降水的季節變化、年際變化直接影響以 雨水 補給為主的河流徑流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

(3)我國夏季鋒面雨帶的推移影啊東部外流河汛期的長短、遲早。

4.氣候與動值物、土壤

由於各個地區所處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互不相同.大氣環流的形勢不一樣.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響也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氣候類型。氣候類型不同.植被就不一樣.林中生活的動物和林下發育的土壤也就存在很大差別。

5.地形、河流、氣候與農業生產

(1)地形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1類型—>不同類型的農業

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耕作業

山區:耕作不便,不利於水土保持林業、牧業、副業

○2地形類型影響農業現代化

平原實現水利化、現代化

山地丘陵緩坡:可修築梯田、 種植 業,但不易集中連片,水利化機械困難

陡坡:不能修梯田,易植樹種草

③坡度大小-->影響投入、產出比

陡坡-->修梯田的工程量增加.梯田面積小.耕作的難度加大。投人大於產出。

○4海拔不同.熱量不同.生長期不同。農作物的品種不同。

(2)河流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由於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對水分條件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灌溉。顯然.河流的分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很重要。世界農業發達區.多分布在大河中下游的沖積平原和三角洲上.顯然與灌溉條件有關:

(3)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①光照、降水等氣候條件對農業生產:影響極大.特別是光照條件.與農作物種類的分布、復種制度和產量關系最密切:不同地區、氣候資源條件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種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結構、熟制、配置與種植方式.如我國秦嶺-淮河一線以南以北地區種植的農作物和耕作制度就存在著明顯差異:

②氣候年際變化大的地區.農業生產常具有不穩定性:

③大風、暴雨、冰雹、寒潮、霜凍等災害性天氣也常給農業生產造成損失

6.地形、河流、氣候與聚落

(1)鄉村:從已發現的村落遺址或現代鄉村來看,它們多位於河流兩岸的階地上,或者位於兩條河流交匯處比較高爽平坦的地方。這些地方地勢較高.沒有洪水浸淹之患,且土地肥沃.靠近河流,有利於農耕、畜牧和漁獵.用水和交通也比較方便。

(2)城市:我國城市分布在地勢的第一、第二、第三級階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別是1%、32%和67%,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數都位於平原地區。因為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且有利於交通聯系和節省建築投資,是人口集中分布區.也是城市發育的理想環境。高原山區也有城市分布,熱帶地區,低地悶熱.居住條件不利,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山區城市一般都沿河谷地或在比較開闊的低地分布。

(3)河流對城市的影響很大,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沿河分布。因為河運是古代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因此河流對城址的選擇影響較大。同時,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大型聚落.又是工業加工活動集中的地方.每天需要大量的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河流是城市的主要水源,吸引城市臨河分布。

(4)在進行建築設計時.要充分利用日照資源。在南北回歸線以南、以北地區,由於沒有太陽光直射,因此必須考慮日照與街道方位的關系。為了保證居住區街道所有建築物都有較好的日照條件,城鎮街道宜採取南北方向和東西方向的中間方位.即街道方位為東北--西南方向或西北--東南方向。

7.地形、氣候與工業

(1)從地形條件看,工業一般布置在地勢平坦、開闊,水源近便,對外聯系方便的平原地區。

(2)從氣候條件看,為了盡可能地減少工廠排出的煙塵、廢氣對居住區的污染,在常年盛行一種主導風向的地區布局工業,工業區應布局在盛行風向的下風方向.居住區則布局在上風方向。在冬夏季風向相反的地區布局工業.工業區應布局在當地最小風頻的上風向,居住區則布局在下風方向。

8.地形、氣候、河流與交通-----考慮造價

(1)修築鐵路、公路等交通線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條件。

平原地區的地形對線路限制較小,造線時,要求距離較短.彎道較少,少佔農田,少建橋梁;山區地形起伏較大,地質條件復雜.對鐵路、公路選線限制較大。山區中的道路避開陡坡。如無法避免,在陡坡上修築成「之」字形彎道;修隧道在背斜處.考慮工程的安全性、穩定性。

(2)海陸空交通運輸常需要穿越不同的氣候區.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氣候資源,並盡量避開氣象災害.才能保證運行的安全和較大的經濟效益。例如.飛機場不宜建在多雲霧、多暴雨、風速大、能見度差的地方。

9.資源與工業

自然資源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了解各種資源的分布,目的不僅僅是了解它們的分布狀況.更重要的是要了解這種分布對經濟發展有哪些利弊.從而懂得應該如何對待不同的資源。比如.我們了解各種礦產資源和能源的分布。就可以更加合理地進行工業生產和工業布局。

(1)世界、中國主要工業區的資源種類與工業部門

工業區名稱資源部門

英格蘭中部工業區煤,鐵鋼鐵、汽車,飛機

北海沿岸工業區石油石油化工

魯爾區煤炭資源豐富,石油、鐵礦石進口煤炭、鋼鐵、化學、機械製造

烏拉爾工業區多種有色金屬礦產、煤、鐵、石油鋼鐵、機械工業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煤、有色金屬重工業、軍事工業

五大湖工業區煤、鐵鋼鐵、汽車

美國南部工業區石油石油工業、飛機、宇航,電子

美國西部工業區礦產資源豐富、環境資源優美、

人才集中宇航、電子、飛機製造

京津唐工業區煤、鐵、石油鋼鐵、化工,機械

遼中南重工業區煤、鐵,石油鋼鐵,造船、化工

(2)因地制宜.利用本國資源發展工業

以法國為例.法國的礦產資源中鐵、鋁土、鈾的儲量居歐洲前列。石油和煤嚴重不足。鐵礦主要分布在東北部的洛林高原.煤田主要位於巴黎盆地以北.因此.法國在有煤鐵資源的東北部布局了傳統的鋼鐵工業區。在地中海沿岸。利用豐富的鋁土礦和水力資源.發展了煉鋁工業。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進口原料日益增多,沿海一些港口的鋼鐵、機械製造工業迅速興起。由於作為能源的石油和煤炭嚴重不足.法國大力發展了水電和核電.目前.核發電量已佔全國發電量的70%以上。

(3)用發展的眼光看自然資源與工業布局的關系

自然資源對於工業生產和工業布局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超級油輪、巨型運輸船舶和集裝箱的出現.能夠大幅度地減少運費、降低成本,從國外運進各種工業原料.製成工業品再輸往海外.這就為臨海地區建立大型工業聯合企業提供了有利條件。時至今日.這種靠資源決定工業布局的重要性。在某些新興工業部門有所降低.小型,輕量的電子元件主要靠飛機運輸。空運被認為尖端技術產品工廠傳送帶的延伸。這類工業的布局越來越取決於人才和交通;

(4)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不一定是工業發達的地區(發展中國家表現明顯)。例如.中東的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一半以上.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但工業並不發達。中東各國自己的石油消費量不大.所產石油90%輸往西歐、美國、日本等工業發達國家。中東地區的工業為何不發達?因為中東地區工業基礎比較薄弱:除石油資源豐富外,其他工業原料貧乏;氣候乾旱,工業用水缺乏;勞動力較少,技術力量較弱;中東地區以石油出口為主的國家.每年每人收入很高。不需要靠發展工業來增加經濟收入。

(5)工業發達的地區不一定是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

例如.日本是個礦產資源貧乏的國家.工業生產中需要的鐵礦石、煤炭、石油、天然氣,銅礦石等原料。需要從國外進口。但是日本有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料學技術水平,以及島國多港灣等有利條件.可以大力發展海上航運、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因此.日本的冶金、石油化工、汽車製造、造船等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東京--橫濱、大阪--神戶、名古屋、北九州地帶.主要是接近消費市場和對外貿易的海港。

實用的高中地理復習法

聚合思維法

是指從不同來源,不同方向探索一個正確答案的思維 方法 。

如:我國氣象學家竺可楨教授通過長期對氣溫、氣壓、風向和濕度等氣候要素的觀察,並仔細觀察冰的初凍、融化以及物候現象等,得出了我國近五千年以來的氣候變化規律。

逆向思維 法

這是以背道常規現象、由結論推原因或條件的 思維方式 。

如:近年來在青藏高原發現了岩溶地形,這一反常現象怎樣解釋?按青藏高原現在的自然條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但如果反過來由果索因,從青藏高原的發展歷史來探尋答案,則問題就解決了。


高考地理各要素之間的聯系相關 文章 :

★ 重要地理規律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原理大全

★ 高考地理知識點整理歸納

★ 高考地理知識點歸納

★ 2016年高考地理考綱解讀

★ 2019高考地理一輪復習:高中地理重要知識點總結

★ 掌握知識間聯系才能學好高二地理

★ 2020高考文綜知識點整理

★ 高中地理考點整理歸納

★ 高三地理應該怎麼學(附答題模板)

★ 2020高考文綜考點歸納

H. 自然地理五大要素之間的相互以及它們彼此如何影響

自然地理五大要素指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五大自然地理要素之間:1、總是力求整體的一致性;某一要素發生變化,會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體發生相應改變。2、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如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地殼物質循環)等過程。3、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其中,生產功能是指自然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定。4、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即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是由多個地理要素變化共同組成的。5、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即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它要素及整個地理環境狀態的相應改變。

I. 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地理環境和人類社會是相互作用的。人類能夠改造自然,使地理環境為人類造福;人類斗猜的活動又會消耗自然資源,造成自然環境的破壞。

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永恆的必要條件,也是加速或延緩社會發展的基本因素,但它們不能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它們必須轉化為現實的生產要素,納入生產過程,才能影響社會的發展,其作用的大小決定於社會生產發展的狀況。

五大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耐顫

1、總是力求整體的一致性。某一要素發生變化,會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體發生相應改變。

2、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如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昌銷敗物質循環(地殼物質循環)等過程。

3、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其中,生產功能是指自然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定。

閱讀全文

與地理要素採用什麼和什麼結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