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制定地理課研修方案

如何制定地理課研修方案

發布時間:2023-08-18 09:35:57

高中地理教師個人研修計劃表三篇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篇一】
一、指導思想:

本組繼續以推進中學地理素質教育為工作中心,以新課改教學理念為指導,加強現代化多媒體教育手段、教學模式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研究探索,切實落實學校對教研組的各項工作要求。以繼續創建優秀教研組為動力,團結組員,總結經驗,發揮優勢,改進不足,集全組教師的工作力和創造力,努力使地理教研組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二、工作重點

1、加強集體教研和集體備課

通過集體備課,研究每節課的教學內容、重難點、教法、學法、能力培養、練習測試,研究新課如何導入,知識如何落實,能力如何培養,課標如何實現,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備出更多更好的精品課。發揮集體智慧,齊心協力,並和教學反思活動緊密結合,切實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

2、認真作好聽課評課活動

本學期,學校繼續實施示範課活動,藉助公開課比賽,加強教師的業務學習,鼓勵教師跨科聽課,借鑒他人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推陳出新,組員之間要形成互相學習的良好氛圍,力爭形成一個高素質的教研組。

3、抓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教育質量的提高也主要是依靠課堂教學來完成。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優化課堂教學,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求知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制定教學策略,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變教為誘,變學為思。使學生獲得分析、綜合、評價、概括、比較等各種能力。教師應致力於促進學生的學習和體驗,讓學生掌握接受、探究、質疑、討論、體驗等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培養他們的地理素養、能力與創新精神。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自主性,教師重在啟發,貴在引導,妙在點撥,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處於一種積極、興奮、活躍狀態。

4、繼續重點抓好圖示教學法課題研究工作

地圖是地理教學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圖示教學法,是一種通過圖形或圖象來揭示地理事物現象或本質特徵,以激發學生跳躍式思維,加快教學過程的一種教學方法。本學期主要是進行以下方面的研究

①讀圖方法研究包括學生讀圖習慣的培養,各種類型地圖、圖表的讀法,讀圖形式的利用,讀圖能力的提高等等。

②、多媒體地理課件的實用性研究、地理課件的製作、傳統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整合等。

③、創建切實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開展高效課堂模式研究,教研組會上多安排高效課堂研討的內容,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能高質量的完成學習任務,切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必須做好這方面的研究,做好計劃安排。

【篇二】

一.基本情況

高中理綜教研組包括高中理、化、生三科教師共13人,其中高級教師7人,研究生3人,除4名新招聘老師最少都有3輪以上高中小循環教學經驗及靈活的教學方法,深受學生歡迎。分三個備課組(第一名為備課組長)

物理備課組:毛勇軍(高一)周建穗(高一)李粟(高二)廖水金(高三)管道霞(高一、二)

化學備課組:熊遠紅(高一)劉斌(高三)龔新國(高一、二)彭龍飛(高二)劉小東

生物備課組:易永艷(三)周羽(高一)黃麗(高二)

二.指導思想

高中部綜理教研組在學校、高中部的領導下,以自主務實實用提高的理念,制定教研工作計劃。

三.主要目標

高一年級:根據學生的基礎,興趣、特長、選拔和培養苗子。做好特色高考的准備及培訓工作。

高二年級:確定重點培養對象,根據文、理科的不同特點,加強重點生,尖子生的輔導和培養,堅定不移抓好治拐磨尖的工作。

高三年級: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全力以赴加強重點生輔導和培養,理綜高考成績突破240分

四.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常規教學研究

1.教學計劃以同科及年級為單位制定教學計劃,但要體現班級的基礎水平。要求在開學第一周內交高中部。

2.備課:以備課組為單位進行集體備課,要求定時定點,重點備進度,目標,重難點,方法作業等。每周一次,全學年度不少於20次。要求有記錄。

3.上課和聽課:

(1)杜絕無教案上課。每月在月底教研組檢查一次。

(2)聽課每期不少於15節(教齡未滿6年者不少於20節),聽課程序:領表任課老師簽字交表蓋章。

4.考查

認真做好月考等命題工作,及月考、期中、期末閱試卷及試卷分析工作,命題具體由備課組長按高中部要求落實到人。高一高二重點班和平行班可分卷命題。難度系數控制在0.6-0.7。

5.作業和輔導

(1)作業適量,及時批改。每月在月底教研組檢查一次。

(2)常規輔導

(3)學科競賽輔導,理化2科高一高二年級參加相應的市學科競賽。高二生物、高三物理、化學參加奧賽聯賽。要求選好苗子,有計劃,有內容,定時定點進行。早准備早行動。

(二)課例研究

1.課例研究論文的基本格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教學問題提出的背景(教學問題提出的過程教學問題解決的策略),第二部分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就是教案包括教學個環節),第三部分教學反思(學生反饋參與者反思執教者自我反思)。

2.作課:精選教學問題,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精心設計教案。要求備課組參與。

3.曬課:組內及校內公開研討課。每人每學年最少1堂。要求全組成員參與聽課。

4.評課:以備課組為單位進行評課,備課組各成員均為中心發言人,並對其提出評價和建議,授課人作評課記錄。會後寫好教學反思。

5.撰寫案例研究論文。每人每期最少1篇。

紙質稿交高中部存檔。本組在2012年上期末選編《高中理綜組課例研究精選》一冊,供參閱交流。

(三)課題研究

1.著手做好省級課題《萍城重要綠化樹種的觀察及其校本教材的編制的研究》,按《課題實施計劃》進行。主要做好課題申報及准備工作(具體工作見課題實施方案和計劃)。

2.生物備課組配合做好省級課題《中學生物前概念轉變教學實驗研究》的研究工作.本期主要做好中學生存在的前概念調查研究。

3.新課程實施方案校本課程開發:《萍城重要綠化樹種的觀察》

(1)教材欄目的設置。(2)教材內容的選擇。(3)教材排版和印刷。

五.具體活動及安排(第二學期另行安排)

9月份1.討論計劃(周羽)

2.自學學校《課任教師崗位承包責任制》

3.業務學習:概念轉變理論(周羽)

4.公開課:前概念轉變教學研究研討課

第3周化學彭龍飛熊遠紅

5.備課組活動(各備課組長)

10月份1.公開課:前概念轉變教學研究研討課

第5周高一物理管道霞第7周高一物理毛勇軍

2.備課組活動(各備課組長)

11月份1.業務學習:新課程理念(劉小東)

2.公開課:前概念轉變教學研究研討課

第9周高二生物黃麗第13周高一生物周羽

3.備課組活動(各備課組長)

12月份1.備課組活動(各備課組長)

2.撰寫各種論文和總結.(各成員)

1月份理綜組教研工作總結(周羽).

【篇三】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理科教研組教師將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教育路線和方針,在學校領導的統一領導下,結合本組的實際情況,熱愛教育事業,以基礎課程改革為契機,更新教育觀念,規范自己的教學形為,認識教材的人文性和諧統一的教育功能,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提高教師駕馭新教材的能力,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專業發展。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教學質量。本組教師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努力工作,特製定如下工作計劃:

二、主要工作:

(一)、堅持理論學習,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1、組織本組教師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更新課程觀念,推進素質教育。

2、在學習的基礎上,組織研討與交流,促進教育教學認識的統一和觀念的轉變,形成先進的教學思想,切實改革課堂教學,以達到真正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

3、認真組織教師學習新教材、理科課程標准,組織好新教材、理科課程標准學習,體會的交流以及教學中成功的經驗交流,以便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新教材、理科課程標準的特點和知識體系。

4、組織本組教師學習有關教學雜志,要求教師撰寫課題論文與教育教學教學論文,進行教學經驗的總結,並上交教務處。

(二)、熱愛學生,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教育教學中,我們堅持以民主、和諧的態度對待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和他們是真正平等的,他們才是學習的主體。在平時的教學和生活中教師要主動的去接近他們,在心理上去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他們把教師當成一位和藹的大朋友,能讓他們主動和教師接觸,交流,以便於教師能在學習或生活中去更好的幫助他們,以促使學生主動發展,真正體現學生是平等中的首席。

(三)、鑽研業務,提高素質。

在平時的教學中,本組教師應相互學習,注意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組織自學新課改理論,並要求將自己的教學體會、經驗進行小結,寫成經驗小論文,積極促進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的提高。本學期我組將組織老師撰寫教學經驗論文上交學校教務處及上級主管部門。

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要注重基礎,完成以下一些活動:

1、結合常規教研,在備課、上課、評課等教學活動中,以課堂教學為實施的主要環節,通過聽課等形式促進教學活動的科學性與示範性。積極參與聽課和評課,每學期不少於15節(教齡在五年以下不得少於20節),採取集體聽課與自己聽課相結合的方式。

2、組內開展一節展示課教學活動,並且有專人負責完成。

3、深化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認真組織本組教師學習領會教育部的有關文件精神,扎實有效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一人至少進行一次課外活動的指導和實踐。

4、認真參加教研活動,在恆字上下功夫,每次教研活動要有主題,有內容,有收獲,要搞研究,要有質量,有特色,加強聽課和評課活動,加強相互交流與學習,在評課過程中,既要總結經驗,肯定成績,又要發現問題糾正不足.聽課採取組織聽課和自由聽課相結合的方式。加強聽課、評課,互相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經常分析學生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

5、加強對新老教師結對幫學的工作,全組共同關心,支持,幫助,促使新教師迅速成長,早出成果.同時也希望教務處加強領導,關心教研組的工作和新教師的培訓工作。

6、在學校規定的時間開展三課(講課、說課、評課)活動。

7、全體理科教師自己製作教具至少一件。

8、按照理科教研組的具體情況,教研組成員盡量開足開齊有關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

9、理科教師要經常學習,在電子備課室進行網路學習並且經常到多媒體教室上課。

10、搞好教育教學反思,多交流多總結,寫好教學札記,落到實處。

(四)、開展學生課外興趣小組活動。

根據理科的學科特點,在課堂教學之餘及時開辟課外興趣小組,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並在同學中廣為推廣,使同學們在物理、化學、生物的學習中都充分使用學科特色,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讓每位學生都能喜歡這些學科,因材施教,認真開展課外興趣活動,發展學生特長。

❷ 地理學科在研學中要遵循的四個基本步驟是什麼

1. 實施研究性學習課程是實現地理學科能力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
研究性學習課程目標與地理學科能力培養目標,都是建立在新課程促進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進行定位。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目標,是從學生的培養與能力的形成都有一個過程的特點來定位,在總目標的指導下確定階段目標。新的地理課程目標強調地理學科能力的培養,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地發展學生能力。兩者的目標定位是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兩者目標整合就是要把共性目標和個性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科學與人文相結合、能情意合一的整體教學目標。
研究性學習課程有利於打破嚴格的地理學科內容體系,有利於加強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綜合,與實際生活、社會建設相結合。新地理課程目標提出「關心家鄉的環境與發展,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關於家鄉的情況是綜合的,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學習,收集、整理綜合信息,在整合多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建立起綜合的認識。
研究性學習課程使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不再是少量原則性的教學建議,而是具體的教學要求。地理學科能力需要學生在探究式學習和實踐活動為主的學習方式中形成。例如,能力培養目標之一「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自己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並與別人交流。」課堂教學雖然有小組討論、辯論等合作學習,但時間短,難以深入。而研究性學習倡導小組協作完成任務,並將研究成果公開展示、交流,這種學習過程有效保證了地理學科能力培養目標的實現。
因此,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大力推行探究式的學習、增加實踐活動的方式,促進地理學習方式變革,有效促進地理學科能力培養目標的達成。

2. 研究性學習課程與地理學科課程整合
學科課程是以間接經驗為基本內容,是學校課程的主體部分。研究性學習課程是普通高中新課程計劃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兩種課程的直接目的不同。掌握必要的體現於學科中的間接經驗是地理課程的直接目的,而研究性學習課程以獲取關於探究學習的直接經驗,發展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直接目的。另外,課程學習的載體也不同,地理學科課程中,學習的載體是教材,而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具有開放性,問題是學習的載體。研究性學習課程區別於學科課程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學習方式的不同。地理學科課程強調接受式學習,而研究性學習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去嘗試,在實踐中體驗、學會學習。
同時,研究性學習課程與地理學科課程也存在內在聯系。研究性學習作為學習方式不僅運用於研究性學習課程,也運用於地理學科課程;研究性學習課程中獲得的直接經驗與地理學科課程中獲得的間接經驗,是交互作用、相輔相成的。一方面,地理學科課程教學是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基礎。學生只有掌握了基礎科學文化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才能在研究性學習中得心應手。就知識而言,學科教學更注重知識的拓展和加深,而研究性學習關注知識的聯系和運用。另外,研究性學習方式滲透於地理學科課程教學過程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可和地理學科課程教學打通進行。
整合研究性學習課程與地理學科課程,首先是教學過程中教法與學法的整合。加強地理教學中的「研究性」和研究性學習中的「指導性」,做到教法與學法整合,在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中強化綜合運用啟發式、討論式、探究——發現式、小組合作式等教學方法,使地理課堂教學和研究性學習共同擁有一套基本教法與學法優化整合的方法體系。其次,地理學科教學中穿插專題研究性學習,開展地理小課題研究,使地理學科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相互滲透、優化整合。

3. 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
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是研究性學習課程與地理學科教學整合的一種形式,即在地理學科教學中安排研究性學習課程,結合相關專題開展研究性學習,以期培養學生地理學科能力、鞏固深化學科知識的雙豐收。
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突出研究性學習課程與地理學科課程的整合,在課程的內容和目標上按照分清層次、由低到高、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原則來規劃與構建。基本原則如下:
• 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旨在構建一種積極、主動、自主的教學活動。由學生自願報名參加,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研究過程。
• 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主要是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提供一個將課堂知識加以綜合和實踐的機會,而不是刻意追求大綱以外的新知識。研究內容應是學科知識的延伸、拓展,學科知識是出發點,同時也是歸宿。
• 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研究過程類似科學研究的過程,但又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研究,它不要求所有學生的研究都有結果,但要求激發和培養所有學生的創新精神。
• 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指向既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促進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並以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為先導。同時推進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學生地理學科能力。
• 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原則上以一學期為一個周期。具體實施流程如下圖:

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流程圖

4. 建立以培養地理學科能力為核心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模式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我們已經認識到培養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能力是中學地理教學三項任務的核心。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是否能夠完成學科能力培養的目標呢?採取什麼途徑來完成學科能力培養目標呢?
4.1 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在培養地理學科能力上的目標定位
研究性學習課程特別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特別注重學習的過程及學生的實踐和體驗。地理學科課程更注重知識的系統、學科能力的培養。課程實踐中,地理學科領域的知識可以在研究性學習課程中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具體地說,這樣的課程整合體現了以下目標定位。
第一,促進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提高
地理學科知識最大的特點是實用性,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就給學生創造了一次地理實踐的機會,利用地理實踐過程運用已知地理知識、學習未知地理知識,通過活動不僅提高掌握地理知識的能力,而且提高地理實踐能力。
有幾位高一學生想要研究「獅子座流星雨的產生及運動周期」,老師認為這個課題難度太大,不是現有地理知識所能解決的,勸他們換一個題目。在學生們的堅持下,課題組確立了。組員們廣泛收集資料,上網收集關於獅子座流星雨的相關報道、親自觀看獅子座流星雨、走訪大學和天文台的專家。他們把收集的資料全部整理編成了一本關於獅子座流星雨的完全介紹手冊。雖然都是間接經驗,但他們獲得了直接經驗,他們的研究目標基本達到,因為他們按照自己的認識完成了手冊的編制。按學科教學的評價標准,他們的成績不應優秀,因為他們都是照抄照搬他人的成果。但研究性學習課程評價重參與、重過程、重體驗。他們的學習表現應該是合格的。
第二,積極提高學生分析、判斷、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分析判斷能力是地理思維能力的核心之一,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為學生能力培養創設了一個開放性環境,通過生活實際問題的提出、解決,從中需要學生站在相關信息的基礎上做出正確的分析、判斷,這對學生來說是一次能力實踐的機會,更是一次提高分析判斷地理問題能力的機會。
幾位同學選擇校園附近的公園——長春南湖為例,以《城市公園環境的污染現狀與治理研究》為題開展研究性學習。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實地考查了公園環境,有訪問公園管理人員的、有訪問公園清掃工人的、有定點觀察遊客環境意識的、有實地尋找公園污染源的。在整理第一手信息的基礎上,分析得出公園污染物的主要來源,進而提出公園環境治理措施。學生們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主動收集信息、處理信息,並根據信息分析、判斷,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設想。
第三,培養綜合概括地理問題的能力
幾個喜歡時政熱點的同學組成了《伊拉克問題研究》課題組,組內成員在研究時有分有合、先分後合。一位同學側重地理學科,研究伊拉克地理位置、周圍鄰國、能源分布、民族宗教構成、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等;另一位同學從歷史角度側重研究二戰以來中東局勢、兩伊戰爭、海灣戰爭、聯合國經濟制裁等;還有同學搜集時事新聞。最後綜合信息,多角度、多側面地對伊拉克問題的前途進行展望。課題研究進行了一個寒假,最終遞交了一份質量較高的研究報告,並作了精彩的匯報,從伊拉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伊拉克戰爭爆發的原因和目的、伊拉克問題的事態走向、戰爭給世界帶來的影響等四個標題進行了分析。
綜合性是地理科學的一大特點,綜合思維也是地理思維的特點。社會生活實際問題往往都是綜合的問題,需要我們運用綜合思維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分析,全面的分析問題。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中,學生多選擇生活實際問題作為研究對象,有利於綜合概括地理問題能力的訓練、提高。
第四,促進學生地理思想的形成
地理思想觀念的形成是高層次的能力要求,也是在掌握豐富的地理知識、廣泛運用地理知識的基礎產生升華,變成理性認識而形成。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必需充分運用已有的知識儲備,發揮自身、集體的思維能力,在豐富的地理信息基礎上總結自己的思想。普通的地理課堂教學,問題比較簡單,綜合性弱。研究性學習課題則是復雜的大問題,需要學生多方位地去研究,開發自己、集體的潛能,從而促進地理思想的形成。
幾位同學的課題是《長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家鄉的變化及發展》。他們從地理、政治、歷史、生物等學科入手,通過長春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到長春經濟發展的現狀中的優、劣勢分析,最終提出長春未來發展的設想,而且把方案寄給了城市建委。我們不去跟蹤設想的結果,這些同學在研究活動過程中,充分發揮了集體的思維能力,通過親自體驗運用知識、運用能力、解決問題的過程,對地理科學的整體觀念,城市環境的生態觀念,人類社會發展的可持續觀念等都有了正確的認識,並且能將這些觀念應用到其他實際問題的思考中去。

❸ 地理課程教學工作計劃5篇

計劃的內容遠比形式來的重要,不需要華麗的詞藻,簡單、清楚、可操作是 工作計劃 要達到的基本要求。以下是我整理的地理課程 教學工作計劃 ,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地理課程教學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遵循「 教育 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思想,貫徹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方針,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目的

(一)知識要求

1、理解地球、地圖的相關知識。

2、掌握地球的宇宙環境、大氣環境、海洋環境、陸地環境的有關知識。

3、掌握世界地理及相關分區地理的內容。

(二)智能訓練要求

1、培養學生運用圖像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和勇於探索,動手實踐的能力。

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教會學生正確的 學習 方法 。

(三)思想教育要求

1、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宇宙觀。

2、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 論。

3、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勇於探索的精神。

三、主要工作

1、拜師學藝,取長補短按照學校要求,新教師與老教師結 對子 ,堅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聽完課後,及時評課,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集體備課,持之以恆堅持每周一第八節集體備課,共同探討本周備課內容、重點、難點、教學目的、教法以及學法指導,對於備課中發現的問題集體討論,形成濃厚的教研氛圍。

3、參加教研,積極踴躍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認真聽取每一位同組教師的匯報課,示範課,努力探索地理教學的新路子,新方法。

4、研究教法,及時 總結 在教學工作中,及時總結自己的 經驗 教訓,不斷改進自己的 教學方法 ,以利於今後教學。

5、教給學法,培養能力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滲透學習方法,使學生逐步養成自學能力。

四、重點難點

1、本學期教學的重點為自然地理相關內容。

2、地球運動、時區計算、等值線計算、大氣運動是本學期難點。

五、教學 措施

1、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多利用多媒體技術,使得教學內容形象直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2、適當補充課外地理內容。

3、加強雙向教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

4、加強輔導,保證差生跟得上,尖子生吃得飽。

5、精講多練,向45分鍾要質量。

6、虛心學習,多聽課,向老教師拜師學藝。

7、集體備課,互相探討。

地理課程教學工作計劃2

如何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實現高考奇跡,是我思考的內容,並為此不斷地從想法走向實踐。

一、學校、學生基本情況

學校從高一直至高三都是沒有晚自習的,實行完全走讀制。高三暑期也未補課,今次開學以來有可能根據學生的要求,周六開輔導課。學生目前是從7:20-18:05在校學習,其他時間段在路上、家中學習和休息。就學業水平測試而言,文理科重點班的地理平均分為41分(滿分50分),普通班平均分39分。由於學測難度相對較低,並不能很好地反映學情。高二學期,花了近一個半月復習區域地理的地球、地圖與世界氣候,二個半月學測復習。暑期布置學生自己依據地圖冊和區域地理書復習世界地理部分,本學期開學即測試,及格2人。學生對已學的必修123基本遺忘殆盡。一個側面說明,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較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

二、可實現的目標

針對學生基礎及其理解、接受能力,應以基礎、主幹知識教學為主。 文化 課考生,部分文化課考生高考分數目標為75%-85%,大部分考生為65%--75%;藝體生而言,地理得分鎖定在65%--75%,藝體生中美術生和部分音樂生,基本上從9-12月都在專業課集訓,真正文化課的復習應從2月開始,加之放假15天多,主要復習時間應在3、4、5月,時間特別緊,其他門課得分又難,文綜鎖定200分,地理分數應在70分左右。本學期在1月份才涉及藝體生回校開課的問題,當提前做好預案。

三、本學期復習的主要內容與檢測

1.內容:本學期主要復習內容為20__.9.1-10.31完成區域地理的復習,重在讀圖、填圖以及與高考有關知識點的復習,通過檢測卷和月考來檢測復習情況,強調看圖、讀圖和填圖能力提升,強化對相關知識的讀背;20__.11.1-20__.1.16復習必修1、2並迎接合肥市一模考試,以合肥市一模考試為風向標,調整復習進度、方法和模式。一模考試結束轉為必修1、2復習的補缺補差和必修3復習。(必修3大致2.15-3.12四個星期完成,進行二模考試)

2.檢測:自己的試卷隨堂考試、月考以及合肥的模擬考試。

四、自我再成長模式

1.基礎教學與實踐

(1)獨立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世紀金榜一輪復習》以及《新題策》,結合課標和考試說明整理紙質備課筆記和PPT;

(2)製作PPT、微課視頻,通過安徽基礎教育雲平台、優酷、qq群等進行網路推送,解決重難點,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特別是藝體生學習;

(3)繼續結合時政材料開展「拓展講堂」7分鍾微課堂及網路視頻教學,將其打造為自己的品牌教學;

(4)通過互聯網+的網路模式,實現教學方式的創新與轉變,並推出免費教學和付費教學模式,實現利於自己學生,又服務更大范圍學生的學習。實現可持續發展。

2.學習與研究

(1)讀書、學習:目前訂閱有兩種雜志,分別是《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和《地理教學》,需要認真閱讀學習。除此外,有關教育教學的專著也應花時間研讀。大學課本、《地理學報》等書籍、雜志也是提升自己的途徑。

(2)實踐研究:根據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開展相應課題的實踐與研究,並得出相應結論。值得探索,這種途徑可讓論文真正落實於實踐,而非為了寫論文而寫論文。(此項也為職稱做准備)

(3)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對於一線教師來說,是一場修 煉!教師的生命力在於課堂,學生因愛上你的課堂,愛上這門課,再加以適當的指導,學生必然學好本課。通過觀看網路視頻,以及自己的教學實踐 反思 ,不斷改進教學效果,最終成為一流的教育者。

五、實現目標的措施

1.充分備課,合理掌控教學速度、難度、廣度,使教學不偏離學生的實際情況,並能取得效果;

2.課堂40分鍾,必須追求效率,同時開動學生的大腦,促進學生動手、動腦;

3.布置好作業和復習,並進行監督和指導,直至學生能實現自我管理、自我復習;

4.全體學生通過考試進行成績跟蹤,部分同學要進行單獨指導和嚴格要求,比如讀背書;

5.通過提問、測試等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時促進學生學習和成長;

6.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做人始終是第一位,因注重對學生成長的指導。

六、可預見的成果

1.教育教學更上一個台階,對高考的理解和把握也比過去好;

2.課堂教學更加有效、精彩,教學研究落地並富有成效;

3.學生學習積極、狀態良好,朝自己的高考分數目標邁進;

4.培養出一批能夠運用地理思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人。

地理課程教學工作計劃3

一、學情分析

經過去年的地理教學,三個班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閱讀地圖並通過地圖分析地理現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學大綱規定必須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從上個學期期末檢測的成績來看,三個班在全縣名列前茅,這對於學生學習 八年級 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構成與分布,掌握行政區劃劃分的標准。本章的教學重點是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及其分布特點、行政區劃劃分標准及行政區劃構成。本章的教學難點是掌握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級行政區劃的地理位置,記住中國省級行政區劃圖。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本章的內容較多,包括中國的地勢特點與地形特點,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學習中國的氣候類型及其分布,中國河流與分布,區分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內流區與外流區、內流河與外流河的特點。本章在中國地理中佔有重要的作用,內容繁多,難度較大。教學中應注意結合立體模型圖,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概況,包括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海洋資源等,學習它們的分布及特點。通過學習本章理解人口問題對自然資源對影響,明確節約自然資源的重要意義。本章的教學重點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資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學難點是部分重要礦產資源如煤碳、石油、鐵礦和有色金屬的分布。

第四章中國的區域差異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中國四大地區的概況和自然地理特點。本章的教學重點包括中國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線,尤其是秦嶺-淮河線在中國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義。其次是四大地理區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學難點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線兩側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三、教學措施

1、強化基本技能訓練,通過識圖、繪圖、比較、分析、歸納、總結等方式,提高學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閱讀、分析、理解能力。

2、強化學生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現象和解釋地理現象產生的原因的能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 望。

3、加強課後的輔導,注重學以致用。開展各種地理小知識競賽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並提高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4、搞好單元測試,發現問題及時加以解決,以確保所授知識的准確性,同時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品質。

地理課程教學工作計劃4

光陰似箭,蒼狗白雲。轉眼間又到了新學期。本學期我主要擔任八年級兩個班的地理教學。八年級第一學期是學習中國自然地理。因為七年級第一學期學生已學過世界自然地理,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學期起來有了一定的思路和脈絡。

一、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以《地理課程標准》為依據,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努力使每一位學生通過學習地理,能夠對地理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通過學習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培養學生「會學地理」。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 七年級地理 教材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學大綱規定必須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對 地理學習方法 已基本掌握。這對於學生學習八年級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由於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在教學中要注重分層次,面向全體,不放棄每一位學生。在本學期的地理學習中,關心鼓勵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對即將到來的會考充滿信心。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構成與分布,掌握行政區劃劃分的標准。本章的教學重點是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及其分布特點、行政區劃劃分標准及行政區劃構成。本章的教學難點是掌握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級行政區劃的地理位置,記住中國省級行政區劃圖。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本章的內容較多,包括中國的地勢特點與地形特點,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學習中國的氣候類型及其分布,中國河流與分布,區分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內流區與外流區、內流河與外流河的特點。本章在中國地理中佔有重要的作用,內容繁多,難度較大。教學中應注意結合立體模型圖,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概況,包括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海洋資源等,學習它們的分布及特點。通過學習本章理解人口問題對自然資源對影響,明確節約自然資源的重要意義。本章的教學重點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資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學難點是部分重要礦產資源如煤碳、石油、鐵礦和有色金屬的分布。

第四章中國的區域差異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中國四大地區的概況和自然地理特點。本章的教學重點包括中國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線,尤其是秦嶺-淮河線在中國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義。其次是四大地理區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學難點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線兩側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四、教學目標

1、通過本期地理教學,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進一步提高閱讀地圖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繪圖的能力。

2、通過本期地理教學,使學生掌握中國地理概況,包括中國疆域概況,中國人口、民族特點及其地理分布特點,了解人口問題給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

3、掌握中國的自然環境,包括地形、地勢,氣候,河流概況,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與影響。

4、了解中國自然資源分布和自然資源所面臨的現狀,認識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學生節能、節約的主動意識。

5、認識祖國各地風土人情和地區差異,了解人文地理的區域差異。

五、完成本期教學任務的具體措施

1、強化基本技能訓練,通過識圖、繪圖、比較、分析、歸納、總結等方式,提高學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閱讀、分析、理解能力。

2、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面向全體的同時,進行分層次教學,做好轉化後進生工作。

3、強化學生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現象和解釋地理現象產生的原因的能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 望。

4、突出地理學的「地域性」和「綜合性」特徵。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現象和問題,逐步形成對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綜合性」特徵的認識。

5、密切聯系生活和生產實際,注意挖掘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盡可能多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鮮活的。

6、指導學生開展地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寓德育與教學之中。

地理課程教學工作計劃5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教學,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養成動腦思考的習慣,充分發揮教師的特長,深化創新教育,優化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目標

1、使由「學會」向「會學」轉變。

2、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學生通過網路資源自主學習。

三、教學設想

1、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制定相應的切實可行的具體的教學計劃。

2、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知識的主人,加強基礎,培養能力,實行啟發式,探究式,培養學法,提高能力。

3、要努力增設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面向體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自主的體驗探究過程的樂趣,以次來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

4、要爭取把多媒體應用到地理教學中,優化教學過程,創設情景、解剖難點。

5、做好教後記,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與積累。

四、深入備課

1、備學生

⑴幫助學生完成八年級地理學習的過渡。我們要切實作好八年級地理的教學,在教學進度上不能急於結束課程,提早復習,而要在教學中時刻向學生滲透地理學習的方法和規律。

⑵幫助學生養成看教材的好習慣。根據以往八年級的學生的 學習經驗 來看:很多學生心氣浮躁、眼高手低,平時不重視教材中的基礎知識,甚至不屑於做課後題,相反,卻一心撲在做各種習題冊和難題上,結果一些人連最基本的知識都弄不明白。因此在本學期將注重這方面的指導。

2、備教材

對一些暫時拿不準的問題,要進行廣泛的討論,以期在教學中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3、備教法

嘗試將「研究性」的教學思想滲透到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在備課中搜集和參考一些理論聯系實際的生動材料,把一些平淡無奇的知識轉變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創設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中要貫穿人文精神,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意志堅定、熱愛科學的精神,培養學生道德高尚、獻身科學的精神,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喚起學生關注地球、關注人類,提高環境道德素質,樹立社會責任感。


地理課程教學工作計劃相關 文章 :

★ 2019年地理教師教學工作計劃

★ 地理教師教學工作計劃

★ 地理教師教學工作計劃5篇格式

★ 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 地理教師教學工作計劃最新

★ 地理教師教學工作計劃範文5篇

★ 八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 高中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 2020初一地理學課上冊的教學工作計劃

★ 地理教師2022教學工作計劃

閱讀全文

與如何制定地理課研修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