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希臘地理怎麼影響文化
輝煌屬於希臘,宏偉歸功於羅馬」。近現代的西方人,似乎對古希臘羅馬文明懷著一份無法釋懷的感念,奉它們為西方文明之根。古希臘文化是世界古典文明中一顆璀璨明珠。在現行的人教版 必修《歷史Ⅰ》第六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中,在第一節的「研究的主要問題」中,提到:地理環境對希臘城邦的形成影響。這一問題的提出,並適當發展,探究希臘地理環境對文化的影響。這個問題的思考和探究,有利於學生將地理和歷史的知識有機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從歷史追溯,我們人類的早期文明主要發生在大河流域,是屬於大河文明。古代中國是在黃河、長江流域,古印度是在印度河和恆河流域,古埃及是在尼羅河流域,古巴比倫是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而西方文明的源頭——希臘文明,則是以海洋為依託,屬於海洋文明。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古希臘文明是海洋文明呢?
在遠古時代,由於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因此自然環境對一個民族及其文明的產生和發展就常常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利用投影,打出希臘的地圖)
眾所周知,希臘本土三面環海,它們分別是東部的愛琴海、西部的愛奧尼亞海和亞德里亞海(他們是地中海的一部分),只有北部與歐洲大陸相連。這里土地較為貧瘠,很不適於種植農作物。而且,荒涼的山坡把平原分割成塊,使得陸地交通和交往極其困難。但是,愛琴海參差的海岸線為船隻提供了大批港口,並且海岸線特別的長。因此,海洋成了古希臘人的生命線,他們*駕船捕獲海生動植物和進行遠航貿易以維持生活。因為希臘和愛琴海地區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半島西岸,扼歐、亞、非三大洲交通的要沖,便於古希臘人與西亞、北非的海上貿易往來。所以,古希臘奴隸制經濟與其它地區的奴隸制經濟的顯著差別就是在於發達的工商業經濟。而這個差別正是海洋賦予古希臘的。海洋的多變,時而凶險、時而平靜,使得游歷在海洋上的希臘人具有勇敢、現實、自由、多思、探索、富於進取的精神。而在希臘的每一個山頂上都能看到島嶼和大海,這大大的減少了人們的恐懼心理。與古希臘獨特的海洋性地理環境相比,古代其他地方由於不具備相同的條件,因此那裡的人民較少擁有希臘人所擁有的自由思想。這不能不說,地中海這個上帝賦予古希臘人的禮物實在太重要了。不僅如此,發達的海上貿易還給古希臘人帶來了富裕的生活,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建立,並由此培育了精神的自由;而且還給予人們較多的閑暇時間,以便於自由地追求各種學術。與外界的海上貿易,開闊了希臘人的眼界,增長了希臘人的見識,接觸了城邦以外的文化,豐富了希臘人的思想,使他們對自由更加渴求。與海洋和貿易具有直接關系的、發達的奴隸制工商業文明本身就是開放的、外向型的、競爭性的,這決定了希臘人的精神是向上的、自由的、思維是發散性的。只有這樣,才能對付現實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愛琴海地區氣候溫和,很適宜人居住。夏季信風從東北部刮來,溫暖了炎熱的天氣;冬季的西風雖然覆蓋了希臘半島,帶來了雨和雪,但並不寒冷,很少會結成冰。從希臘人的服飾和住房可以看出希臘的氣候狀況。他們穿著寬松的衣服,經常光著腳。其民房和傢具十分簡陋。由於氣候宜人,希臘人喜愛在露天活動。希臘的公民大會就是在露天廣場舉行的。人們聚在露天的公共場所里,褒貶民主政治,評論人物,闡發自己的政治見解。這種社會生活有助於推動民主政治和自由精神的發展。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當人處於空曠的天地間時,其心胸往往十分開闊,思維活躍,整個人有一種自由自在的感覺。因此,希臘人的自由思想與希臘溫和的氣候及其開放的空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地理環境對於一個地區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是在生產力發展水平相對低下的時期,有時地理環境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古希臘如此優越的的地理環境、宜人居住生活的氣候條件,造就了輝煌的古希臘文化。
㈡ 地理環境如何影響古希臘文化的特性用幾方面整體概括一下就行。不要網上那些復制的
古希臘文明的地理環境:山脈縱橫,河流交錯,把古希臘分割成一塊塊小平原、小山丘和小河流;瀕臨海洋,地中海、愛琴海,利於航行。所以在希臘,為高山所分割、阻隔的小塊平原,有利於形成古代希臘天然的政治單位——小國寡民的城邦。
對於希臘來說,以海洋為依託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它的貿易只能是海洋貿易,這就決定了古希臘民族從整體上而言,決不是一個農業民族,而是一個工商航海貿易占據重要經濟地位的商業民族。商業經濟造成的一個社會後果就是以財產的多寡來劃分社會等級,金錢財產能使人們出現階級劃分。發達的工商貿易及大規模的海上殖民,造就了希臘人熱衷於自然科學方面研究的特色。
㈢ 簡述地理環境對古代中國,古代希臘文化的不同影響。
自然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一個基本的天然物質條件.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自然地理環境與人類生存發展的內在聯系.人類歷史的行程,尤其是早期人類的歷史活動,更是受到自然地理環境的深刻影響。不同的地理環境養育著不同的人類文明。縱觀古代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東西方迥然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文明的巨大差異。
西方文明的源頭--古希臘文明的地理環境,山脈縱橫,河流交錯,把古希臘分割成一塊塊小平原、小山丘和小河流。瀕臨海洋——地中海、愛琴海,利於航行,景色秀麗,氣候溫和。所以在希臘,為關山所分割、阻隔的小塊平原,有利於形成古代希臘天然的政治單位——小國寡民的城邦。亞里士多德曾經論述過這種城邦人口的規模,他認為一個城邦最適當的人口限度應該以滿足自我需要而不是觀察其所能遍及的最大數目。一般認為城邦的公民數額不應超過1000人,正是這種小國寡民的城邦才有條件建立那種公民直接參與的民主政治。高度的民主政治是希臘文明的一大亮點。
平原少,土地貧瘠,只利於種植葡萄、橄欖經濟作物,糧食不能自給,使得希臘人只有通過商業貿易才能維持生存發展。而對於希臘來說,以海洋為依託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它的貿易只能是海洋貿易,這就決定了古希臘民族從整體上而言,決不是一個農業民族,而是一個工商航海貿易占據重要經濟地位的商業民族。古希臘曲折的海岸,眾多天然的海灣良港,溫和的地中海型氣候,晴朗的天空,風平浪靜的海洋,又為這種工商航海貿易提供了最為便利的條件。
商品經濟必須以平等作為交換原則,商業貿易的進行與發展亦要求有相應的自由的環境,以及顧及商業貿易者整體利益的政策,這一切都有利於古希臘人平等觀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商業經濟造成的一個社會後果就是以財產的多寡而不是以門第的高低來劃分等級,金錢財產能使人們出現階級劃分,也能使人陷於平等,雅典政治家索倫的改革已向人們清楚地說明這一點。
小國寡民的城邦一旦由於人口的增長而無法負荷時,希臘人就到海外建立殖民地。公元前8-6世紀,希臘人進行了大規模的海外殖民活動,其殖民地范圍遍及地中海沿岸和整個黑海沿岸地區,參加殖民活動的44個城邦建立了139座以上的新的殖民城邦。
小國寡民的民主政治,發達的工商貿易及大規模的海上殖民,造就了希臘人熱衷於自然科學方面研究的特色。他們追究宇宙的來源,探索萬物的真諦,考問社會的正義,詰問人生的目的。表現出求知識、尚思潮、愛智慧、究真理的特徵。同時也刺激了希臘人對技術的要求,促進航海技術和數學的發展。這一切造就了古希臘人勇於開拓進取、善於求索的民族精神和理性的文化特色。
東方文化的源頭——古代中國的地理環境與古希臘文明有著天壤之別。中國地理環境的特徵——偏居一方和相對封閉。中國位於亞歐大陸的東端,北面是常年冰封的西伯利亞荒原,西面和南面環繞著大漠荒沙,高聳入雲的昆侖山、阿爾泰山及號稱世界屋脊的喜馬拉雅山,東面是浩瀚無限的太平洋。內陸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分布有大規模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
這種遼闊的平原大河及近乎封閉狀態的地理環境,非常有利於形成一種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農耕文明的形成,誘發封閉文明的產生。封閉的生存空間,不僅無法藉助外部力量,且由於生產工具的落後,古代中國人為了生存發展,為了同惡劣的自然環境作艱苦的斗爭,為了興修水利,確保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就建立了血脈相連的大共同體進行有效的統治和管理,這樣建立在血緣關系和宗法制基礎上的專制統治就逐漸形成了。
同時,遼闊的大平原,也是的統治著極易通過軍事征服實現統一,建立一個專制主義的大帝國,將每個人都納入某種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之中,因此,統一、專制、中央集權就成為中國古代政治的特色。
封閉保守的地理環境也是中華文明與其它文明的聯系和影響很少,處於一種與世隔絕的狀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形成了中國人一系列獨特的文化觀念如知足者常樂、中庸追求平穩、和平的社會環境及「家國一體」的宗法制和專制等官本位思想,形成了中國文化傳統和特色。
中國農耕經濟和專制統治的穩定性、持續性,又使得中國文化重視歷史經驗的總結而忽視邏輯推理,包括許多發明創造都是經驗所得,如火葯就是道學家在煉丹時發明的,許多歷法、醫術都是對觀察、經驗的描述和記錄。這些都是為了生產和生活需要,並沒有進行科學推論和分析,更沒有形成科學的理論。
綜上所述,古希臘文明和中國文明引起地理環境的差異,在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制度、文化等方面表現出不同的特色,體現了地理環境對人類歷史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㈣ 古希臘自然地理環境和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產生了什麼影響
地理環境特點:島嶼港灣眾多,海岸線曲折,山地多,耕地少。
政治:難以形成統一的政治中心,不利建立中央集權的國家,有利於形成小國寡民的城邦。
經濟:多種經濟形態並存,生產生活多樣文明呈現多樣性。
對外:航海業和海軍對古希臘人有重要意義,有利於殖民擴張。
城邦制特點:小國寡民,獨立自治促進了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
(4)地理環境如何影響古希臘文化特徵擴展閱讀
公元前4世紀下半葉,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整個希臘,並在帝國擴張的過程中將希臘文明傳播至東方,史稱希臘化時代。此時的古希臘文學已經接近尾聲,希臘文明的中心也逐漸由雅典遷移至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這一時期希臘文學的特點是脫離現實,講求辭藻,追逐傷感情調。比較有成就的領域是新喜劇和田園詩。
所謂新喜劇,是相對於阿里斯托芬時代的「舊喜劇」而言的,其特徵是不談政治,迴避嚴肅話題,而更多的表現社會風俗,用曲折的情節和雅緻的風格取悅觀眾。米南德(公元前342~公元前292年)是古希臘新喜劇的先驅和代表人物,共寫過105部喜劇。
他的很多作品都完整流傳下來,包括《恨世者》、《薩摩斯女子》等。米南德的喜劇往往有比較復雜的愛情背景,特別注重劇中人物性格的刻畫,深刻的影響了17世紀英國劇作家。
㈤ 古代希臘的地理環境給它帶來了什麼影響
地理環境對古希臘文明的影響:
希臘半島多山,連綿不絕、山勢陡峭的山脈將陸地阻隔為一個個地理上相互隔絕的小單位,這為後來形成一系列「小國寡民」、獨立自治城邦國家的政治格局有重要影響.平原的缺少與土地的貧瘠限制了糧食的生產,季風氣候則有利於種植葡萄和橄欖,因此,通過海外貿易換取糧食成為維系希臘人生存的基本途徑;進行大規模的海外殖民以緩解人地矛盾成為謀求發展的必然選擇.這就決定了古希臘民族基本上是一個工商、航海業居主導地位的民族,而環海的位置、曲折的海岸線、眾多的海灣良港則為這種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希臘人也在征服大海的過程中鑄就了勇於開拓、樂於求索的民族性格.要求以自由貿易、平等交換、兼顧整體利益為原則的商業活動必然會推動古希臘人養成自由平等觀念及公平競爭意識,從而為民主政治的產生提供基本條件.
以古希臘工商業城邦的代表雅典為例,雅典境內多山,土質貧薄,只有幾片不大的平原和河流谷地適於種植穀物,農業相對斯巴達等城邦落後.山坡上適於栽種葡萄、橄欖等果樹,山中蘊藏著大量的銀礦、優質陶土和為希臘建築所需要的大理石這有利於雅典人在農業基礎上發展手工業和商業.同時,由於雅典所處的阿提卡半島是中希臘和愛琴海世界聯系的前緣地帶,因而為航海業和商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為解決糧食危機,雅典大量輸入穀物等糧食作物和其它原料,同時將自身的手工業品輸往各地,有力的促進了雅典商品經濟的發展.
古希臘地理上的多中心決定了經濟上的多中心,而經濟上的多中心又決定了政治上的多中心.山脈縱橫、島嶼眾多的自然條件將整個希臘世界分為三百個左右的城邦.希臘城邦的一大特點就是小國寡民.最大的城邦斯巴達也不過8400平方公里,人口總計約40萬,而雅典則只有2556平方公里.小國寡民的特點使經常召開全體公民大會的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成為可能.
此外,地處歐、亞、非三洲交通要沖的地理位置,也便利了古希臘在東西文化交流中吸收來自亞非的先進文明.可見,人類早期文明的生長往往與其所處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
簡單敘述了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