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理解區域地理中差異性,可變性,層次性
每個區域都是由要素組成,比如自然要素就有:氣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差異性是指,雖然都是五個五要素,但是卻有差異.如:北京氣候是溫帶季風,上海是亞熱帶季風.可變性:還說氣候,近些年全球變暖,北京今年降水就很少.整體性: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如:北京降水少,河裡的水量就相應的減少,土壤中水分也減少,植被就會不好.
B. 如何理解區域地理中差異性,可變性,層次性,整體性
可變性:按不同的標准,可以劃出不同的地理區域
層次性:一個大區域里必定包括若干個小的區域
整體性:整個區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區域元素之間互相影響
C. 自然地理環境的區域性的特點.差異性.整體性.層次性.變化性.分別是指什麼
1、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1)氣候的變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層得以不斷改造,生物對地理環境的作用,歸根結底是由於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2)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聯系有機界與無機界,促使化學元素遷移;改造大氣圈,使原始大氣逐漸演化為現在大氣;改造水圈,影響水體成分;改造岩石圈,促進岩石的風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環境創造了生物,生物又創造了現在的環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環境的生物,同時又是地理環境的塑造者(3)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舉例:我國西北內陸——由於距海遠,海洋潮濕氣流難以到達,形成乾旱的大陸性氣候——河流不發育,多為內流河——氣候乾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有機質含量少。2、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1)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受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這種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熱帶雨林帶,其兩側隨緯度升高,是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2)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經度地帶性):受海陸分布的影響,自然景觀和自然帶從沿海向大陸內部產生的有規律的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水分為基礎的。例如:中緯度地區(特別是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從沿海到內陸出現: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在高山地區,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從山麓到山頂的水熱狀況差異很大,從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帶。舉例:赤道附近的高山,從山麓到山頂看到的自然帶類似於從赤道到兩極的水平自然帶。
D. 高二地理必修3(區域的層次特性是什麼)
區域地理規劃的特性
(一)一般規劃的特性
1.目的性即規劃始終以實現為目的。規劃是人類以思考為依據安排其行為的過程,是人類基於對研究對象變化規律的認識,對其未來活動有意識的安排。
2.前瞻性即以構思和安排未來活動為核心。前瞻性決定了把握當前與前景的關系是規劃的關鍵。由於規劃者在分析前景時使用的方法不同,存在著探索性前景和預期性前景二種思路的差異(表8—1)。探索性前景是從目前情況出發,試圖以邏輯推理的方式,按照目前發展趨勢去推論未來。預期性前景是從對未來的一種可能而又合乎心願的想像出發,提出一些有待實現的目標。由於規劃的目的性,使得預期性前景在規劃中應用最廣。
3.動態性規劃需要不斷地根據反饋信息進行調整,以適應規劃對象狀態的變化。由於一些隨機變化的不可預測性,決定了規劃不可能是一勞永逸的。
4.局限性規劃始終存在著部分乃至全部空落的危險,這是由於,一方面過去的經驗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適用於將來;另一方面,規劃本身在科學性和可行性方面存在局限。這表明,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始終是規劃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二)區域地理規劃的特性
域區地理規劃是對一定地域空間范圍內、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經濟、社會、生態諸要素(包括物質要素與信息要素),在
未來一定時期內,作出系統地、整體性的安排,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區域地理規劃是一種特殊的規劃,它除了具備一般規劃的通性外,還有兩方面自身的突出特性。
1.地域性地域性或空間性是區域地理規劃研究對象的基本屬性之一,即規劃所涉及的經濟、社會、生態諸要素都處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並且在這種空間效應作用下,地域內的經濟、社會、生態諸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地域系統。這種地域系統一般包括以下的含義:①內容密切連續的地域;②同質的地域;③由於有機的相互聯系而形成的統一;④在區域內生產各種主要資源;⑤孕育著綜合性而不是局部性問題;⑥地域內具有同樣的生產和文化活動;⑦存在著共同的地域意識以及地域感情等。上述含義說明,區域地理規劃所涉及的區域一般具有較大規模,區域的個性很強,規劃要遵循和體現這種個性。
地域性的另一個表現是,由於區域內的經濟、社會、生態諸要素的空間結構是影響區域系統功能的重要因子,因此,空間(或地域)結構分析與規劃成為區域地理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空間結構規劃的各種圖件便成了區域地理規劃最終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
2.綜合性綜合性是區域地理規劃對象的復雜性和目標的多樣性的體現,它集中表現在以下方面:
①在規劃對象組成要素的功能劃分上,表現為經濟規劃、社會規劃和生態規劃的結合。區域地理規劃對象即包括了產業、產值、資金、技術等經濟要素,又包括了人口、福利、文化教育等社會要素和氣候、植被、水文等生態要素,這些要素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交織,構成了區域系統功能上的多樣性。必須指出,對於不同區域或同一區域的不同時期,上述三大功能的地位常常是不同的,規劃者必須善於區分主導功能與非主導功能。
②一般地說,任何區域系統在空間規模上都包括了不同層次的子系統,形成多層嵌套的特徵,這就要求規劃具有多層次性。
③一個區域系統還往往包括了不同職能的子系統,如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服務業、文教、科技等部門,這就要求區域地理規劃應是綜合規劃與部門規劃的結合。
④一個區域系統既包括了諸如城鎮、鄉村、交通、工廠、土地、森林、河流等與位置密切相關的空間實體要素,也包括了諸如資金、技術、信息等非空間要素,這就要求規劃應是空間規劃與非空間規劃的結合。
⑤由於規劃對象的復雜性,決定了規劃目標的多樣性。這些目標在高層次上可概括為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規劃必須對多種目標綜合考慮,以求得整體效益最佳。
⑥由於規劃對象的復雜性,決定了規劃組織的多樣性,一般地說,區域地理規劃需要經濟、社會、地理、建築、工程技術等學科協同配合、各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科技人員與決策者相結合,才能順利完成。